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井下气动螺旋上料装置及上料系统

一种井下气动螺旋上料装置及上料系统

摘要

本发明属于井下上料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井下气动螺旋上料装置及上料系统,包括罗茨风机,增压器,其与罗茨风机连接;输送管,其一端与增压器连接,输送管上还连接有进料管,进料管位于输送管与增压器的连接端,输送管包括:管体一;管体二,同轴套装在管体一内,管体二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形运输通道;至少一个输气管,围绕管体二设置,输气管穿设在管体一的内壁和管体二的外壁围成的空间内,且输气管的长度方向与管体一一致;填充层,用于固定输气管的位置和构成防护,设置在管体一的内壁和管体二的外壁围成的空间内;多个辅助增压结构,一端与管体一连通,另一端与输气管连通。本发明结构可靠,输送力强,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6040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西亚美大宁能源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38459.8

  • 申请日2021-02-01

  • 分类号B65G53/10(20060101);B65G53/58(20060101);B65G53/52(20060101);B65G53/40(20060101);B65G69/12(20060101);

  • 代理机构61223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姬莉

  • 地址 048100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町店镇大宁村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26:0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井下上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气动螺旋上料装置及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井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将地下施工中的废料运输出来,堆放在地面上以方便施工的进行。传统的施工中先搭井架,然后利用设置在井架上的电葫芦,将井下的废料或者物料一点一点的提升到地面。该种作业方式下,人力参与的成分多,使得整个作业的过程人力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下气动螺旋上料装置及上料系统,以便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井下气动螺旋上料装置,包括:

罗茨风机,用于产生气流,为输送过程提供能量;

增压器,其与所述罗茨风机连接,用于增加气流的压力;

输送管,其一端与所述增压器连接,所述输送管上还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位于所述输送管与增压器的连接端,所述输送管包括:

管体一;

管体二,同轴套装在所述管体一内,所述管体二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形运输通道;

至少一个输气管,围绕所述管体二设置,所述输气管穿设在所述管体一的内壁和管体二的外壁围成的空间内,且所述输气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管体一一致;

填充层,用于固定所述输气管的位置和构成防护,设置在所述管体一的内壁和管体二的外壁围成的空间内;

多个辅助增压结构,一端与所述管体一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输气管连通,用于增大所述输气管中的气流,并将该气流输入所述管体一中,推进辅助物料向前输送。

优选的,所述辅助增压结构包括缝隙增压器,所述缝隙增压器的一端与所述管体二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输气管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拉瓦尔管,所述拉瓦尔管的一端与所述缝隙增压器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开设在所述管体二上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口开设在螺旋形运输通道上。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设置有闸阀和压力传感器,所述闸阀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外设的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填充层包括涂覆在所述管体一的内壁上的防水隔热层,涂覆在所述管体二的外壁上的导热层,以及填充在所述防水隔热层和导热层之间的支撑层。

优选的,所述支撑层包括岩棉或者豆石。

一种上料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井下气动螺旋上料装置。

优选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料仓一、两级筛选装置和料仓二,所述料仓二的下端设置有封料泵,所述封料泵的出料口与输送管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料仓一上设置有集尘装置,所述两级筛选装置的不合格品出料口与物料输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物料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料斗连通,所述输送管的出料口连接有料仓三。

优选的,还包括提升机,所述提升机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料斗内,另一端与所述料仓一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井下气动螺旋上料装置利用罗茨风机产生气流,为输送过程提供能量,罗茨风机产生的气流经增压器增压后,和经进料管送入管体二的物料进行混合,利用增压气力将物料压送至管体二的末端。为了防止物料在管体二中间由于自重或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下滑,多个位于输送管1不同位置的缝隙增压器为管体二内补充增压,使得物料保持前进的动力,同时提高输送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井下气动螺旋上料装置及上料系统,结构可靠,输送力强,使得整个作业过程中人力参与的成分变小,人力劳动强度低,劳动效率高,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输送管的内部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输送管的横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下气动螺旋上料装置及上料系统,下面结合图1到图3的结构示意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一种井下气动螺旋上料装置,包括用于产生气流,为输送过程提供能量的罗茨风机3,罗茨风机3的出口连接有用于增加气流的压力的增压器4,增压器4的出口连接有输送管1,输送管1的侧壁上还连接有进料管,进料管位于输送管1与增压器4的连接端附近。

如图1和图2所示,输送管1的结构具体包括:

管体一101和同轴套装在管体一101内的管体二103,管体二103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传输物料的螺旋形运输通道。

围绕管体二103设置有四个输气管102,四个输气管102在管体二103周边均布设置,输气管102穿设在管体一101的内壁和管体二103的外壁围成的空间内,且所述输气管10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管体一101一致。

在管体一101的内壁和管体二103的外壁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填充层106,填充层106用于固定输气管102的位置和对管体二103构成防护。

多个辅助增压结构,一端与管体一10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输气管102连通,用于增大所述输气管102中的气流,并将该气流输入所述管体一101中,推进辅助物料向前输送。

进一步的,辅助增压结构包括缝隙增压器104,缝隙增压器104的一端与管体二103连通,另一端与输气管102连通,用于辅助保压,防止输送过程中压力不够导致的物料下滑或者输送效率低。

使用中,利用罗茨风机3产生气流,为输送过程提供能量,罗茨风机3产生的气流经增压器4增压后,和经进料管送入管体二103的物料进行混合,利用增压气力将物料压送至管体二103的末端。为了防止物料在管体二103中间由于自重或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下滑,多个位于输送管1不同位置的缝隙增压器104为管体二103内补充增压,使得物料保持前进的动力。

实施例2

为了提高输送的效率,进一步的,在结构中增加了拉瓦尔管105,拉瓦尔管105的一端与所述缝隙增压器104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开设在所述管体二103上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口开设在螺旋形运输通道上。

气体运动遵循流体在管中运动时,截面小处流速大,截面大处流速小的原理,因此气流不断加速。当到达拉瓦尔管105的窄喉段时,流速已经超过了音速。而跨音速的流体在运动时却不再遵循截面小处流速大,截面大处流速小的原理,而是恰恰相反,截面越大,流速越快,这样就产生了巨大的推力。拉瓦尔管105实际上起到了一个流速增大器的作用,以便提高推进物料的动力。

进一步的,进气口设置有闸阀和压力传感器,所述闸阀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外设的控制器电连接。

压力传感器起到对压力的实时监控作用,以便防止迅速掉压导致的物料停滞而堵塞。

进一步的,填充层106包括涂覆在所述管体一101的内壁上的防水隔热层,涂覆在所述管体二103的外壁上的导热层,以及填充在所述防水隔热层和导热层之间的支撑层。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层包括岩棉或者豆石,用于加固管道的整体硬度,保证其在竖直状态下的姿态。

实施例3

一种上料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井下气动螺旋上料装置。

进一步的,一种上料系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料仓一8、两级筛选装置7和料仓二6,所述料仓二6的下端设置有封料泵5,所述封料泵5的出料口与输送管1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料仓一8上设置有集尘装置9,所述两级筛选装置7的不合格品出料口与物料输送管12的一端连通,所述物料输送管12的另一端与料斗10连通,所述输送管1的出料口连接有料仓三2。

进一步的,还包括提升机11,所述提升机1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料斗10内,另一端与所述料仓一8连通。

使用过程中,料斗10中的物料经由提升机11提升到料仓一8中,经两级筛选装置7筛选后,将符合输送条件的物料颗粒直接送至料仓二6中,封料泵5打开后,符合输送条件的物料经由输送管1提升,输送至料仓三2内。不符合输送条件的物料颗粒经物料输送管12送至料斗10中,经破碎后再次分级筛选完成逐次输送工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井下气动螺旋上料装置及上料系统,结构可靠,经中间辅助增压之后,使得输送力得以保持,整个装置的输送力强,作业过程中人力参与的成分变小,人力劳动强度低,劳动效率高,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