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地下室外墙的框架柱施工缝结构

地下室外墙的框架柱施工缝结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外墙的框架柱施工缝结构,该结构包括:竖向主筋,包括设置于施工缝中的止水钢板的外侧的第一钢筋和设置于所述止水钢板的内侧的第二钢筋;第一箍筋,箍设于所述第一钢筋;第二箍筋,箍设于所述第二钢筋;以及第三箍筋,套设于所述止水钢板,所述第三箍筋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箍筋和所述第二箍筋。本发明解决了地下室外墙框架柱由于施工缝设置止水钢板导致框架柱的水平箍筋无法妥善安装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6267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82466.8

  • 申请日2021-02-07

  • 分类号E02D29/16(20060101);E02D31/02(20060101);E02D29/045(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29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季辰玲

  • 地址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世纪大道1568号27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26:0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的框架柱施工缝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室外墙防水一直是困扰建筑界的一大难题,外墙施工缝防水处理效果直接影响外墙防水整体效果,而外墙框架柱处的防水更是施工缝防水处理的关键。外墙施工缝通常设置在基础底板的上表面以上300mm~500mm范围内,在外墙中设置止水钢板以保证止水效果,但由于止水钢板的设置阻碍了外墙框架柱的水平箍筋的安装,此部位传统做法有以下两种:一是直接取消此处框架柱的2~3道的水平箍筋;二是将水平箍筋切断,再将止水钢板两侧的箍筋分别与止水钢板焊接。以上传统做法有以下缺陷:取消水平箍筋降低了框架柱的整体性,柱根受到削弱、违反了“强柱根”的结构设计理念;水平箍筋与止水钢板的焊接则易损坏止水钢板,若控制不好焊接电流,易造成止水钢板焊透,起不到止水效果。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的框架柱施工缝结构,以解决地下室外墙的框架柱由于施工缝设置的止水钢板,导致框架柱的水平箍筋无法妥善安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的框架柱施工缝结构,包括:

竖向主筋,包括设置于施工缝中的止水钢板的外侧的第一钢筋和设置于所述止水钢板的内侧的第二钢筋;

第一箍筋,箍设于所述第一钢筋;

第二箍筋,箍设于所述第二钢筋;以及

第三箍筋,套设于所述止水钢板,所述第三箍筋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箍筋和所述第二箍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箍筋具有位于所述止水钢板的外侧的第一侧和位于所述止水钢板的内侧的第二侧,所述第三箍筋的第一侧勾连于所述第一箍筋,所述第三箍筋的第二侧勾连于所述第二箍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箍筋的数量为多道,多道所述第三箍筋沿所述止水钢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

进一步的,还包括附加内箍筋和附加外箍筋,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的数量为多根,所述附加外箍筋箍设于框架柱的中部的多根所述第一钢筋,所述附加内箍筋箍设于所述框架柱的中部的多根所述第二钢筋,至少二所述第三箍筋的相对两侧分别勾连于所述附加内箍筋和所述附加外箍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箍筋的数量为至少为三道,一道所述第一箍筋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施工缝的位置,所述施工缝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至少一道所述第一箍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箍筋的数量为至少为三道,一道所述第二箍筋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施工缝的位置,所述施工缝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至少一道所述第二箍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箍筋具有相对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三箍筋的上端伸至所述框架柱的施工缝的上方的原箍筋内,所述第三箍筋的下端伸至所述框架柱的施工缝的下方的原箍筋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地下室外墙的框架柱施工缝结构,通过第一箍筋约束第一钢筋、第二箍筋约束第二钢筋,再利用第三箍筋将止水钢板包裹并拉结于第一箍筋和第二箍筋,在框架柱的混凝土浇筑后能够将止水钢板紧紧包裹,再并与止水钢板两侧的第一箍筋、第二箍筋及两侧混凝土有效结合形成整体确保框架柱的结构稳定,避免了因止水钢板的设使止水钢板的两侧框架柱的混凝土分离、且易与止水钢板剥离的缺陷。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地下室外墙的框架柱施工缝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地下室外墙的框架柱施工缝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外墙的框架柱施工缝结构,包括:竖向主筋、第一箍筋4、第二箍筋5和第三箍筋6。

在本实施例中,地下室外墙1浇筑于地下室底板9上。外墙1上浇筑形成有框架柱2。外墙1的施工缝a设置于底板9的上表面以上300mm~500mm范围内。外墙的施工缝a中安装有止水钢板。

竖向主筋为框架柱的2的竖向主筋,具体的,竖向主筋包括两部分的钢筋,分别为第一钢筋31和第二钢筋32。

第一钢筋31设置于止水钢板11的外侧的第一钢筋31。第二钢筋32设置于止水钢板11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数量分别为多根。

第一箍筋4箍设于多根第一钢筋31。

第二箍筋5箍设于多根第二钢筋32。

第三箍筋6位于框架柱2的浇筑空间内,且套设于止水钢板11。第三箍筋6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第一箍筋4和第二箍筋5。

本发明的地下室外墙的框架柱施工缝结构,通过第一箍筋约束第一钢筋、第二箍筋约束第二钢筋,再利用第三箍筋将止水钢板包裹并拉结于第一箍筋和第二箍筋,在框架柱的混凝土浇筑后能够将止水钢板紧紧包裹,再并与止水钢板两侧的第一箍筋、第二箍筋及两侧混凝土有效结合形成整体确保框架柱的结构稳定,避免了因止水钢板的设使止水钢板的两侧框架柱的混凝土分离、且易与止水钢板剥离的缺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箍筋4和第二箍筋5,分别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三箍筋6沿竖直方向设置。

第一箍筋4的数量为至少为三道,其中,一道第一箍筋4的位置对应于施工缝a的位置,施工缝a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至少一道第一箍筋4(即,其余的第一箍筋分别设置于施工缝a的上下两侧)。

第二箍筋5的数量为至少为三道,其中,一道第二箍筋5的位置对应于施工缝a的位置,施工缝a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至少一道第二箍筋5(即,其余的第二箍筋分别设置于施工缝a的上下两侧)。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三箍筋6具有位于止水钢板11的外侧的第一侧和位于止水钢板11的内侧的第二侧。第三箍筋6的第一侧勾连于第一箍筋4,第三箍筋6的第二侧勾连于第二箍筋5。

第三箍筋6的数量为多道,多道第三箍筋6沿止水钢板1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三箍筋具有相对的上端和下端。每道第三箍筋的上端伸至框架柱的施工缝的上方的原箍筋内。第三箍筋的上端超出止水钢板的顶部100mm。每道第三箍筋的下端伸至框架柱的施工缝的下方的原箍筋内。第三箍筋的下端超出止水钢板的底部100mm。

止水钢板的两侧的第一箍筋和第二箍筋,分别闭合的水平箍筋。第一箍筋和第二箍筋的直径同框架柱的原箍筋的直径,肢数不少于原箍筋的肢数。

继续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的地下室外墙的框架柱施工缝结构还包括附加内箍筋7和附加外箍筋8。

附加外箍筋8箍设于框架柱的中部的多根第一钢筋31。附加内箍筋7箍设于框架柱的中部的多根第二钢筋32。至少二第三箍筋6的相对两侧分别勾连于附加内箍筋7和附加外箍筋8。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