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芦笋的绿色集成种植方法

一种芦笋的绿色集成种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芦笋的绿色集成种植方法,生长季采用大棚避雨反季节栽培,产品在早春、秋延时期上市,填补高档蔬菜的空白;引进并选育适宜本地栽培的品种,土壤深耕、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基肥、追肥以大豆、有机羊粪为主,中期适当滴灌绿芦笋绿色生产专用水溶肥,营养生长季采取行间覆盖麦草,增加土壤有机质、防草、增地温;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全程实行智能水肥一体化,大棚通风道安装防虫网,棚内棚外全程使用物联网监控,实行温、光、水自动控制;育苗移栽,假植栽培,缩短棚内生育期,实现当年栽种当年出产品。本发明实现了芦笋的绿色集成种植,种植技术稳定,适合皖北地区,反季节填补高档蔬菜空白,利润更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311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省永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61957.1

  • 发明设计人 赵中夫;

    申请日2021-03-10

  • 分类号A01G22/35(20180101);A01C2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530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浩

  • 地址 234000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马井镇曲里铺村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24:2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芦笋的种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芦笋的绿色集成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芦笋是药、食同源食品,既可鲜食、又可药用,被誉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保健蔬菜,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被欧美人所喜食,被人们视为药、食兼用植物,也是医学界公认的抗癌植物。

芦笋的种植因地域不同而不同,萧县种植芦笋有百年历史,但是都是以露地种植白笋为主,露地种植在营养生长过程中,易遭受芦笋(茎枯病)致命病害的危害,所以,到90年代后期,种植面积越来越少,基本绝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当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芦笋的绿色集成种植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芦笋的绿色集成种植方法,

步骤一、生长季采用大棚避雨反季节栽培,产品在早春2月份~4月,秋延10月~12月份上市,填补高档蔬菜的空白;

步骤二、引进并选育适宜本地栽培的品种,土壤深耕、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基肥、追肥以大豆、有机羊粪为主,中期适当滴灌绿芦笋绿色生产专用水溶肥,营养生长季采取行间覆盖麦草,增加土壤有机质、防草、增地温;

步骤三、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对病虫害的预防采取物理防治,对于虫害,棚外悬挂杀虫灯,使用高空杀虫灯,棚内悬挂杀虫板、使用性诱剂装置,预防病虫害需要用药的全部使用生物农药;

步骤四、全程实行智能水肥一体化,大棚通风道安装防虫网,棚内棚外全程使用物联网监控,实行温、光、水自动控制;

步骤五、育苗移栽,假植栽培,缩短棚内生育期,实现当年栽种当年出产品。

进一步的,所述引进并选育适宜本地栽培的品种是指:种植基地应在大气无污染、生态环境良好,远离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中所列标准的地区,土壤和水资源状况具备绿芦笋优质生产和可持续生产的能力;品种以嫩茎深绿、质地鲜嫩、不易老化、笋头鳞片抱合紧密、嫩茎肥大整齐、成茎分枝部位高、开散较迟、畸形少和能耐密、抗病虫能力强、适合保护地栽培的品种,选育品种有:京科系列、鲁芦笋系列的优质品种。

进一步的,所述缩短棚内生长期是指,栽培采取育苗移栽方式,早春育苗采取日光温室育苗,育苗前,首先对种子进行晒种、漂洗、消毒、温水浸泡处理,然后将温水处理过的种子放在25~30度的育苗箱进行催芽,催芽的同时要在日光温室内备好苗床;苗床为长22米,宽1.5米的畦,再整畦前,施入有机肥,每畦施入腐熟优质土杂肥200~250千克,并撒施适量的锌硫磷颗粒,将培养土调制好,待种子有10%~25%露白时,即可播种;每6~8cm

更进一步的,所述定值是指:定植前,建好日光温室棚,棚宽8米,棚长度根据土地长度而定,装好棚膜,为提高保温效果可建设连体温室大棚栽植;定植前准备,将土地全面耕翻整平,施足基肥,培肥地力,按1.5米的行距,根据地形以南北行或东西行画好直线,然后沿直线挖一宽0.4~0.5米,深0.5米的定植沟,挖沟时要将25厘米以上的熟土和25厘米以下的生土分开放,回填时先放熟土在底部,以利于芦笋的根系下扎的发育;每666.7平方米按有机肥腐熟发酵好的羊粪3000千克,硫酸钾复合肥50公斤,拌土施入定植沟内,灌水沉实,定植沟不要填平,可低于原地面5-7厘米;定植时间,苗龄在60~80天,苗高0.3米,有三根以上茎及7条以上地下贮藏根时定植;定植密度,栽培株距0.2~0.3米,行距1.5米,每667.7平方米定植2000株;定值,首先将苗按苗情分出等级,除去不宜定植及影响产量的苗,大小苗分开栽,然后在整好的定植沟中间划一条直线,将带土块的分好级别的幼苗按地上茎萌生的生长发展方向进行定向定植,定植时沿直线株距0.2~0.3米随挖穴随栽植,穴径的大小以能放进幼苗为标准,栽后覆土4~5厘米,然后浇水,随着笋苗的生长,逐渐取土将定植沟填平,使栽苗的深度保持在12厘米;安装滴灌设备,定植后每行安装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带,以便及时浇水施肥;定植后实施田间管理。

更进一步的,所述定植后实施田间管理是指:定植后1个月内要进行查苗补苗,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浇水和中耕培土,定植后要及时浇水缓苗,待水下渗后在进行覆土,根据墒情变化及时追肥适时浇水,在芦笋生长旺盛期笋垄培高15厘米,并整成拱形,棚头开挖排水沟做到沟渠相同,以便及时排水防涝,秋冬笋收获后及时浇水施肥,以利冬季盘根错节,以减少来年空心笋的数量;追肥,幼苗定植20天以后进入正常生长期,这时要适当追施提苗肥尿素,促进幼苗快速抽生地上茎,每6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公斤,幼苗定植40~50天以后追施二次发棵肥,每亩追施芦笋专用硫酸钾复合水溶肥20公斤,以利盘根增加鳞茎数量,为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每次使用水溶肥的间隔期15天以上,为达到优质高产每次每亩用量10~15公斤,整个生长季节需补充使用菌肥2~3次,并增施适量的微量元素。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实现了芦笋的绿色集成种植,种植技术稳定,工艺标准适合皖北地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生长季采用大棚避雨反季节栽培,产品在早春2月份~4月,秋延10月~12月份上市,填补高档蔬菜的空白,种植利润更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芦笋的绿色集成种植方法,步骤一、生长季采用大棚避雨反季节栽培,产品在早春2月份~4月,秋延10月~12月份上市,填补了国内高档蔬菜的空白;步骤二、引进并选育适宜本地栽培的品种,土壤深耕、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基肥、追肥以大豆、有机羊粪为主,中期适当滴灌绿芦笋绿色生产专用水溶肥,营养生长季采取行间覆盖麦草,增加土壤有机质、防草、增地温;步骤三、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对病虫害的预防采取物理防治,对于虫害,棚外悬挂杀虫灯,使用高空杀虫灯,棚内悬挂杀虫板、使用性诱剂装置,预防病虫害需要用药的全部使用生物农药,如(苦阑素、苦参碱、苏云金杆菌等)育苗移栽,假植栽培,缩短棚内生育期,实现当年栽种当年出产品;全程实行智能水肥一体化;棚内棚外全程使用物联网监控,实行温、光、水自动控制;大棚通风道安装防虫网。

所述引进并选育适宜本地栽培的品种是指:种植基地应在大气无污染、生态环境良好,远离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中所列标准的地区,土壤和水资源状况具备绿芦笋优质生产和可持续生产的能力;品种以嫩茎深绿、质地鲜嫩、不易老化、笋头鳞片抱合紧密、嫩茎肥大整齐、成茎分枝部位高、开散较迟、畸形少和能耐密、抗病虫能力强、适合保护地栽培的品种,选育品种有:京科系列、鲁芦笋系列的优质品种。

所述缩短棚内生长期是指,栽培采取育苗移栽方式,早春育苗采取日光温室育苗,育苗前,首先对种子进行晒种、漂洗、消毒、温水浸泡处理,然后将温水处理过的种子放在25~30度的育苗箱进行催芽,催芽的同时要在日光温室内备好苗床;苗床为长22米,宽1.5米的畦,再整畦前,施入有机肥,每畦施入腐熟优质土杂肥200~250千克,并撒施适量的锌硫磷颗粒,将培养土调制好,待种子有10%~25%露白时,即可播种;每6~8cm

所述定值是指:定植前,建好日光温室棚,棚宽8米,棚长度根据土地长度而定,装好棚膜,为提高保温效果可建设连体温室大棚栽植;定植前准备,将土地全面耕翻整平,施足基肥,培肥地力,按1.5米的行距,根据地形以南北行或东西行画好直线,然后沿直线挖一宽0.4~0.5米,深0.5米的定植沟,挖沟时要将25厘米以上的熟土和25厘米以下的生土分开放,回填时先放熟土在底部,以利于芦笋的根系下扎的发育;每666.7平方米按有机肥腐熟发酵好的羊粪3000千克,硫酸钾复合肥50公斤,拌土施入定植沟内,灌水沉实,定植沟不要填平,可低于原地面5-7厘米;定植时间,苗龄在60~80天,苗高0.3米,有三根以上茎及7条以上地下贮藏根时定植;定植密度,栽培株距0.2~0.3米,行距1.5米,每667.7平方米定植2000株;定值,首先将苗按苗情分出等级,除去不宜定植及影响产量的苗,大小苗分开栽,然后在整好的定植沟中间划一条直线,将带土块的分好级别的幼苗按地上茎萌生的生长发展方向进行定向定植,定植时沿直线株距0.2~0.3米随挖穴随栽植,穴径的大小以能放进幼苗为标准,栽后覆土4~5厘米,然后浇水,随着笋苗的生长,逐渐取土将定植沟填平,使栽苗的深度保持在12厘米;安装滴灌设备,定植后每行安装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带,以便及时浇水施肥;定植后实施田间管理。

所述定植后实施田间管理是指:定植后1个月内要进行查苗补苗,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浇水和中耕培土,定植后要及时浇水缓苗,待水下渗后在进行覆土,根据墒情变化及时追肥适时浇水,在芦笋生长旺盛期笋垄培高15厘米,并整成拱形,棚头开挖排水沟做到沟渠相同,以便及时排水防涝,秋冬笋收获后及时浇水施肥,以利冬季盘根错节,以减少来年空心笋的数量;追肥,幼苗定植20天以后进入正常生长期,这时要适当追施提苗肥尿素,促进幼苗快速抽生地上茎,每6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公斤,幼苗定植40~50天以后追施二次发棵肥,每亩追施芦笋专用硫酸钾复合水溶肥20公斤,以利盘根增加鳞茎数量,为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每次使用水溶肥的间隔期15天以上,为达到优质高产每次每亩用量10~15公斤,整个生长季节需补充使用菌肥2~3次,并增施适量的微量元素。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实现了芦笋的绿色集成种植,种植技术稳定,工艺标准适合皖北地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生长季采用大棚避雨反季节栽培,产品在早春2月份~4月,秋延10月~12月份上市,填补高档蔬菜的空白,种植利润更高。

上述实施例子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方法的具有示例,不能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的无创造性的变更或替换,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