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

一种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包括粗饲料和精料,所述粗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物质:麸皮6份、玉米秸秆4份、玉米白皮3‑4份、玉米13份,所述精料包括以下重量分的物质:紫花苜蓿29‑39份、燕麦草25‑35份、天然牧草6‑10份、磷酸氢钙1.3份、食盐0.2份、苏打0.5份、预混料1份。本发明的全混合日粮不仅能够长期有效地保存全混合日粮中的养分,还能扩大饲料来源,既可以解决优质饲料资源受限的困难,又能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变废为宝,弥补冬季饲草短问题。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畜牧饲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

背景技术

畜牧业是内蒙地区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正在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转变,随着国家全面“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传统的放牧模式逐步为舍饲、半舍饲的集约型饲养模式所取代,但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优质粗饲料资源短缺;人畜争粮的矛盾日益突出;高精料饲养模式导致饲养成本提高;尤其优质牧草价格大幅升高,玉米、豆粕等产品价格也小幅上涨,针对畜牧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多途径的开发饲料资源对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缓解我国当前冬季饲草料不足,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饲料贮藏时间短,不能形成商品化产品进行销售,精料使用量大,饲草搭配比例不合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延长全混合日粮技术贮藏时间,进而形成商品化草产品;减少精料使用量,降低饲养成本,提出合理饲草搭配比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包括粗饲料和精料,所述粗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物质:麸皮6份、玉米秸秆4份、玉米白皮3-4份、玉米13 份,所述精料包括以下重量分的物质:紫花苜蓿29-39份、燕麦草25-35份、天然牧草6-10份、磷酸氢钙1.3份、食盐0.2份、苏打0.5份、预混料1份。

优选的,全混合日粮中包含营养基质,所述营养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物质:干物质90份、粗蛋白11-13份、中性洗涤纤维50-53份、酸性洗涤纤维 26-32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2-3份。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一、将四种粗饲料切短至1-2cm;

二、按配方设计将四种粗饲料与精料匀后配制成含水量为35%的TMR,通过添加水分调整饲粮含水率为50%;

三、立即装入青贮袋中,每袋装约500g,每种TMR装4袋,用抽真空机抽真空后密封,置于室内避光处贮藏。

优选的,所述青贮袋的尺寸为28cm×48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的发酵全混合日粮将青贮技术与TMR技术融合起来,将调制好的TMR进行压实、密封,再进行微生物厌氧发酵处理而形成的一种能够长久保存的日,粮其不仅能够长期有效地保存全混合日粮中的养分,还能扩大饲料来源,既可以解决优质饲料资源受限的困难,又能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变废为宝,弥补冬季饲草短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包括粗饲料和精料,所述粗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物质:麸皮6份、玉米秸秆4份、玉米白皮3-4份、玉米13 份,所述精料包括以下重量分的物质:紫花苜蓿29-39份、燕麦草25-35份、天然牧草6-10份、磷酸氢钙1.3份、食盐0.2份、苏打0.5份、预混料1份。

进一步的,全混合日粮中包含营养基质,所述营养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物质:干物质90份、粗蛋白11-13份、中性洗涤纤维50-53份、酸性洗涤纤维26-32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2-3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一、将四种粗饲料切短至1-2cm;

二、按配方设计将四种粗饲料与精料匀后配制成含水量为35%的TMR,通过添加水分调整饲粮含水率为50%;

三、立即装入青贮袋中,每袋装约500g,每种TMR装4袋,用抽真空机抽真空后密封,置于室内避光处贮藏。

进一步的,所述青贮袋的尺寸为28cm×48cm。

研究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发酵TMR由紫花苜蓿、燕麦、玉米秸秆、天然牧草和精料制作而成。其中,苜蓿、燕麦、玉米秸秆及精料(玉米、麸皮、玉米白皮、磷酸氢钙、食盐、苏打)由内蒙古超越饲料有限公司提供,天然牧草于2019年8月15日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试验区收获,天然牧草主要由建群种——针茅 (Ltipa capillata)、羊草(Leymu chinensis);伴生种——糙隐子草 (Cleistogenes squanosa)、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野韭(Albumramosum)、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萹蓄豆(Melissilus ruthenicus)、牻牛儿苗(Erodium stephanianum)、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等组成。

1.2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燕麦按照设定比例替代紫花苜蓿,与玉米秸秆、天然草、精料调配成发酵TMR。根据苜蓿与燕麦干物质所占比例设置了5个代替比例,分别表示为FTMR1(苜蓿︰燕麦︰秸秆︰天然草︰精料=29︰35︰7 ︰4︰25)、FTMR2(苜蓿︰燕麦︰秸秆︰天然草︰精料=30︰30︰10︰4︰26)、 FTMR3(苜蓿︰燕麦︰秸秆︰天然草︰精料=34︰29︰7︰4︰26)、FTMR4(苜蓿︰燕麦︰秸秆︰天然草︰精料=35︰26︰9︰4︰26)、FTMR5(苜蓿︰燕麦︰秸秆︰天然草︰精料=39︰25︰6︰4︰26)(表1)。发酵TMR含水量控制在 50%左右,每个组合4次重复,常温下发酵60d后开袋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化学成分。同时,通过模型预测其饲用价值。

表1原料组成及营养成分

1.3 FTMR的制备

将四种粗饲料切短至1~2cm,之后按试验设计与玉米秸秆、天然草、精料混匀后配制成含水量为35%的TMR,通过添加水分调整饲粮含水率为50%,立即装入青贮袋(28cm×48cm)中,每袋装约500g,重复4袋,用抽真空机抽真空后密封,置于室内避光处贮藏。

1.4样品处理

青贮60d后开封,取出全部发酵TMR,将同一组别TMR混匀后称取20g 样品放入15cm×10cm的真空包装袋中,加入90mL蒸馏水,使用匀质仪拍打3min(10次/min),通过定性滤纸过滤,得到的液体即为发酵TMR浸提液,置于-20℃冷冻冰箱保存,用于pH以及氨态氮(NH3-N)、乳酸(LA)、乙酸(AA)、丙酸(PA)、丁酸(BA)含量的测定。将开封后发酵TMR,放入档案袋内,置于 105℃鼓风干燥箱中杀青15min,65℃下烘干至恒重,然后粉碎过40目筛,装入自封袋置于干燥处。用于测定干物质(dry matter,DM)、粗蛋白(Crude protein,CP)、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中性洗涤纤维 (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s,WSC)含量。

1.5测定指标及方法

1.5.1化学成分

DM采用烘干恒重法测定,CP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ADF、NDF利用ANKOM 纤维分析仪测定,WSC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

1.5.2发酵品质

pH采用雷磁-25型酸度计测定。乳酸(LA)、乙酸(AA)、丙酸(PA)、丁酸 (BA)含量使用GC8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氨态氮含量的测定采用苯酚-次氯酸比色法[9]。

1.5.3计算公式

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lity,IVDMD)根据袁翠林等研究的预测公式进行相应IVDMD预测[10]。

IVDMD(%)=86.703-0.211CP-0.138ADF-0.531NDF

相对饲喂价值RFV(relative feed value,%)[11]:

RFV=DMI×DDM/1.29。

粗饲料相对质量(Relative forage quality,RFQ)[12]

RFQ=TDN×DMI/1.23

总可消化养分TDN(total digestible nutrient)[13]

TDN=-1.291×ADF+101.35。

式中:DMI(dry matter intake)为饲料干物质的自由采食量占体重(bodyweight,BW)的百分比;DDM(digestible dry matter)为饲料可消化干物质百分比;1.29为标准校正系数。DMI(%,BW)与DDM(%,DM)的预测模型公式如下:

DMI=120/NDF;

DDM=88.9-0.779×ADF。

1.6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6软件对基础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进行制图,SPSS 17.0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用Duncan’s法对各组进行多重比较,P<0.05为差异显著。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结果与分析

2.1青贮前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营养品质分析

各组FTMR在发酵前C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ADF含量随燕麦所占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减少,WSC含量介于4.15~4.89之间,DM含量介于90.78~ 91.36之间,NDF含量介于50.13~53.74之间(表1)。

2.2苜蓿与燕麦混合比例对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营养品质的影响

各组合方式对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CP、ADF、NDF、WSC含量具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DM无显著影响(P>0.05)。随苜蓿添加比例的提高,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FTMR1的CP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苜蓿所占比例高的FTMR5组合的CP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 FTMR5与FTMR1相比蛋白含量相差1.23个百分点,FTMR3、FTMR4、FTMR5三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ADF含量、NDF含量在FTMR1中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在FTMR3、FTMR4中最低,FTMR3、FTMR4间无显著差异(P>0.05),FTMR2、FTMR5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合间WSC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燕麦比例的增加,WSC含量逐渐增加,FTMR1组WSC含量最高, FTMR5组WSC含量最低(表2)。从养分含量上看,FTMR3、FTMR4为最优组合。

表2苜蓿与燕麦混合比例对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营养品质的影响

注:同行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

2.3苜蓿与燕麦混合比例对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发酵品质的影响

各组合方式间pH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FTMR5组pH值最高, FTMR1组pH值最低,二者pH值相差0.15,FTMR1、FTMR2、FTMR3间无显著差异,FTMR4、FTMR5间无显著差异;FTMR3组NH3-N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FTMR1、FTMR2、FTMR4、FTMR5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3)。

各饲草组合方式对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LA含量、BA含量有显著影响 (P<0.05),对AA含量、P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FTMR3组LA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FTMR4组LA含量最低,FTMR1、FTMR2、 FTMR5间无显著差异(P>0.05);FTMR3组BA含量最高,FTMR4组BA含量最低, FTMR4与FTMR2间无显著差异(P>0.05),FTMR1与FTMR5间无显著差异(P>0.05); AA/PA在各组合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FTMR2、FTMR4两个组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FTMR3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FTMR1、FTMR5 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3)。综合分析来看,苜蓿和燕麦的比例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FTMR发酵质量,由于FTMR3组中BA含量过高,发酵效果相对较好的组合为FTMR1、FTMR2、FTMR4、FTMR5。

表3苜蓿与燕麦混合比例对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有机酸的影响

2.4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饲用价值评价

五组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的饲用价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FTMR3、 FTMR4、FTMR5间的IVDMD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三者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 FTMR1的IVDMD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FTMR3、FTMR4两组中TDN含量、 DDM含量、DMI含量、RFV含量、RFQ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合,FTMR1中TDN含量、DDM含量、DMI含量、RFV含量、RFQ含量均为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P<0.05),而FTMR2与FTMR5则无显著差异(P>0.05)(表4)。这表明,FTMR3、FTMR4的饲用价值相对较高。

表4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饲用价值评价

3讨论

3.1苜蓿与燕麦混合比例对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营养品质的影响

干物质含量是衡量青贮饲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是青贮饲料发酵成功的关键因素,发酵后各组FTMR间DM含量与WSC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与青贮前相比,各组FTMR青贮后DM含量、WSC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这与姜俊芳、刘立山等人研究结果一致[14-15]。这是因为厌氧条件下乳酸菌的生长繁殖需要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进而导致其耗损量增加,而DM 含量的降低与WSC含量与LA含量密切相关,其能够为有害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的条件,从而造成DM损失[16-17]。本试验中,随苜蓿比例增加,燕麦比例减少,各组FTMR中CP含量逐渐下降,这可能是因为苜蓿缓冲能值高,当苜蓿比例过高时降低了发酵质量,进而导致苜蓿比例高的组合中营养物质损失大,蛋白含量反而较低。5种FTMR组合发酵前后CP含量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各组 FTMR充分发酵,导致pH值降低,这不仅抑制了植物蛋白酶活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他细菌活性,而失活细菌的组分主要为蛋白质,这就导致各组 FTMR的CP含量得到补充,进而出现CP含量增加的情况[18],这与代胜等人研究结果一致[4]。ADF和NDF是有效反映纤维质量好坏的标准,ADF含量降低表明饲草消化率及饲用价值的提高[19-20]。在发酵后,随燕麦比例的增加各组 FTMR的ADF含量、NDF含量逐渐增加,这可能是由于燕麦本身粗纤维含量要略高于苜蓿,因此当燕麦所占比例过高时,各组合中ADF、NDF含量也相应增加 [21],各组FTMR经发酵后ADF、NDF含量均出现降低的情况,这说明发酵提高了各组FTMR的适口性及消化率,这与杜烨青对构树进行青贮发酵后所出的结论一致[22]。

3.2苜蓿与燕麦混合比例对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发酵品质的影响

青贮饲料pH值与牧草种类和牧草化学成分有关,乳酸菌利用青贮原料,厌氧发酵产生有机酸,使青贮饲料的pH值降低,以达到长期贮存的目的[23]。青贮饲料发酵主要在厌氧条件下进行,而厌氧环境有利于有机酸的产生,有机酸总量与构成可反映青贮饲料品质的优劣,青贮发酵中乳酸和乙酸的含量越高青贮品质越好,而丁酸含量越高,家畜对青贮饲料采食量越低[24-25]。本试验中各组FTMR的pH值在4.61~4.76之间,虽然pH未能达到常规成功青贮临界值(4.2)以下,但LA含量保持在26.75~32.25g/kg DM,各组BA含量<2 g/kgDM,NH3-N含量在1.25~1.45g/kg之间,这说明各组TMR青贮过程中有效地抑制了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活性,TMR青贮饲料仍保持在较稳定的状态。 FTMR4、FTMR5两组产生了高pH值,低LA含量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认为,青贮原料的乳酸菌数量达到5lg CFU/g FW,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超过25~35g/kg DM,才能获得优质青贮饲料[6]。但相关研究表明,pH值和LA含量的高低并不是评判青贮饲料发酵品质优劣的唯一标准,干物质含量较高的材料在青贮时pH值不必降到4.2以下也可使青贮饲料保存良好,干物质含量较高的青贮环境也能抑制梭菌、大肠杆菌等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 [26-28]。本试验中TMR青贮前各组DM含量均较高,这可能是导致pH较高、 LA含量较低的主要因素。

3.3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饲用价值评价

相对饲用价值(RFV)能综合反映饲料的ADF和NDF情况,是饲料质量的评定指数。当RFV值大于100时,表明该粗饲料整体质量较好,且RFV值越大其营养价值越大,其与粗饲料的营养价值呈正相关[29-30]。本试验中各组TMR 在发酵后RFV处于158.51~177.99间,这说明经青贮发酵后各组FTMR均具有较高饲用价值,且本试验发现当饲料中苜蓿、燕麦所占比例过高时,其RFV、 TDN、RFQ、DMI、DDM、IVDMD均产生不同程度的降低,这表明适宜的青贮发酵比例有助木质纤维组分含量的降低,从而提高饲用价值,这与任海伟等人研究结果一致[31]。

研究二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饲喂效果研究

2.1试验设计

本试验肉羊全部采用舍饲,每周清理一次圈舍,每日饲喂两次(7:00, 16:30),全天自由饮水,预饲期7d,正饲期21d,预饲期前两天进行灌药驱虫,后两天连续空腹称重,取平均值为试验羊初始体重,试验结束前两天连续空腹称重,取平均值为试验羊末期体重。

CK组日粮组成与FTMR4相同,未进行发酵处理。

2.2结果与分析

2.2.1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对小尾寒羊×乌珠穆沁杂交一代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对小尾寒羊×乌珠穆沁杂交一代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如表5所示。根据同质原则,各处理组试验羊初始体重、体况相近(P> 0.05),在试验结束后,各处理组结束体重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FTMR1、 FTMR2、FTMR3、FTMR4、FTMR5组羔羊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CK组。各FTMR 组中,最高日增重可达152.38g/d。

表5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对小尾寒羊×乌珠穆沁杂交一代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2.2.1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对小尾寒羊×乌珠穆沁杂交一代羔羊体况的影响

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对小尾寒羊×乌珠穆沁杂交一代羔羊体况的影响如表6所示。根据同质原则,各处理组试验羊初始体重、体况相近(P>0.05),在试验结束后,各处理组中CK组的身高、体长、体斜长、胸围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这表明,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有助于羔羊生长。

表6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对小尾寒羊×乌珠穆沁杂交一代羔羊体况的影响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