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挥发油提取分离器

一种挥发油提取分离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挥发油提取分离器,其特征在于缓冲管下部形成弯折端,弯折端底部连接测定管,弯折端顶部设置开口,弯折端侧端部开口与蒸汽导出管顶端口相连,测定管下部装设第二冷凝器。本发明采用呈滑梯状的缓冲管,使冷凝液滴沿缓冲管侧管壁缓慢向下滑动,蒸汽回流过程中,冷凝液滴通过缓冲管时降低了其垂直下落速度,液滴通过缓冲管下部弯折端时水平流入测定管,滑入测定管时垂直速度很小,降低了因垂直滴入油层时产生漩涡流,提高了油层的稳定性,实现了挥发油和水的有效分离。由于测定管下部装设第二冷凝器,可保证上层油层中较高的油温,提高油层流动性,使冷水中的析出物向上移动并逐渐凝聚融入上层热油层,挥发油得油率可提高10~40%。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挥发油提取器,尤其涉及可实现油和水有效分离的挥发油提取分离器。

背景技术

挥发油又称为精油,大多数为无色或微黄色液体、相对密度小于1的轻油。目前,提取挥发油常用的经典提取器在冷凝过程中,油水蒸汽形成液滴后,从冷凝器末端以自由落体形式滴入测定管的油面中,破坏了测定管中油水分层界面的稳定性;同时,直接滴入油面使得油水液滴因惯性进入测定管的下层水中,造成析出的部分细小油滴悬浮在下层水中或粘附在测定管器壁上,导致取油不完全,降低得油率。

CN103992880A公开的挥发油提取分离器中,尽管可减少挥发油粘附于测定管内壁的现象,但由于整个测定管的外侧被冷凝水冷却,导致储存在测定管内的挥发油受外部冷凝管的影响,温度较低导致挥发油凝结成膏,难以用吸管吸出,增加了挥发油取出难度;同时冷却后的膏状挥发油精油黏度增大,更容易粘附在玻璃器壁上,影响最终得油率。因此,如何改进现有挥发油提取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这种挥发油提取分离器,它包括蒸馏瓶上连接的蒸汽导出管,所述蒸汽导出管分别与缓冲管和溢流管上管口相接,缓冲管上连接有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冷凝液出口经缓冲管与测定管顶部入口相接,所述测定管的内径小于缓冲管的内径,所述测定管下部出口与倾斜状的溢流管下管口相接,测定管底部出口端装设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管下部形成弯折端,所述弯折端底部连接测定管,对应测定管的弯折端顶部设置开口,所述开口上装设密封盖,所述弯折端侧端部开口与蒸汽导出管顶端口相连,所述测定管下部装设第二冷凝器。

所述缓冲管轴线与测定管轴线间夹角α为0~45°。

所述溢流管顶端与测定管顶端垂直距离为3~10mm。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

1、为避免冷凝液滴直接滴入测定管而扰动油水分层,本发明采用呈滑梯状的缓冲管,使冷凝液滴可沿缓冲管侧管壁缓慢向下滑动,同时,由于溢流管顶端与测定管顶端之间垂直距离为3~10mm,在蒸汽回流过程中,出第一冷凝器的冷凝液滴通过缓冲管时降低了其垂直下落速度,使得冷凝液滴通过缓冲管下部弯折端时水平流入测定管中的油层,由于缓冲管的末端即弯折端基本呈水平状且与油水界面落差较小,使得滑入测定管时的垂直速度很小,尽可能的降低了因垂直滴入油层时产生漩涡流,从而提高了油层的稳定性。同时,由于缓冲管弯折端水平长度的增加,在冷凝液滴滑入测定管的过程中,液滴具有一定的温度且油与水两者的密度不同,使得冷凝液滴在滑入测定管的过程中挥发油逐渐聚集并上浮,到测定管内时实现油水分离,最终在不扰动测定管内油面的同时,实现了挥发油和水的有效分离。与现有挥发油提取分离器相比,本发明可使挥发油更好的聚集在一起,避免因为油滴过于分散在取油时造成损失,其得油率可提高10~40%。

2、由于在测定管下部装设第二冷凝器,即测定管采取半包裹的结构,既保证测定管内上层油层中较高的油温,提高油层的流动性,同时也使得装设冷凝管的测定管部分的下层水层中部分水得到冷却并析出饱和溶质,而由于测定管水层中冷热分层,在分层处加剧了对流的产生,可使得冷水中的析出物向上移动并逐渐凝聚,最终融入最上层的热油层中,从而有效提高了挥发油得油率,与现有挥发油提取分离器比较,挥发油得油率可提高10~20%。

3、由于在对应测定管的弯折端顶部设置开口即挥发油取油口,当冷凝结束后,可开启取油口上的密封盖后,用吸管快速吸取测定管中的上层挥发油,方便快捷,可操作性强。当提取物挥发油含量较高时,也可在冷凝的过程中开启取油口上的密封盖,并用吸管吸取部分挥发油,避免设备内油量过多导致油滴挂壁进而造成损失。

4、与《中国药典》附录XD规定的常规挥发油提取分离器比较,本发明可有效提高挥发油得油率。如采用10:1物料比时的烟丝最大加入量为250g,烟丝的挥发油出油率为0.1%,挥发油的出油量为0.25g,采用常规挥发油提取器得油量为0.10g,而采用本发明得油量为0.20g,得油率从40%提高到80%,可见本发明有效提高了挥发油得油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种实现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蒸馏瓶,2为蒸汽导出管,3为溢流管,4为密封盖,5为第一冷凝器,6为缓冲管,7为测定管,8为第二冷凝器,9为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本发明是对现有挥发油提取装置的改进,如图1所示,这种挥发油提取分离器,它包括蒸馏瓶1上连接的蒸汽导出管2,蒸汽导出管2分别与缓冲管6和溢流管3上管口相接,缓冲管6上连接有第一冷凝器5,缓冲管6的下部形成弯折端,该弯折端末端底部与测定管7顶部入口相接,所述测定管7的内径小于缓冲管6的内径,所述测定管7下部出口与倾斜状的溢流管3下管口相接,测定管7底部出口端装设阀门9,对应测定管7的弯折端顶部设置开口即挥发油取油口,在取油口上装设密封盖4,弯折端侧端部的开口与蒸汽导出管2顶端口相连,溢流管3顶端与测定管7顶端之间垂直距离为3~10mm,在测定管7下部装设第二冷凝器8,竖直段的缓冲管6的轴线与测定管7的轴线平行,出第一冷凝器5的冷凝液滴可沿缓冲管6的侧管壁缓慢流入测定管7内。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竖直段的缓冲管6的轴线与测定管7的轴线之间夹角α为45°,即缓冲管6的朝向与实施例1不同,实施例1中缓冲管6与第一冷凝器5的接口竖直向上,本实施例由于缓冲管6与第一冷凝器5的接口朝向45°的侧上方,使得出第一冷凝器5的冷凝液滴可沿倾斜的缓冲管6管壁缓慢流入测定管7内,以避免扰动测定管7内的油面,提高挥发油和水的分离效果。

本发明使用时,蒸馏瓶1中的油水蒸汽混合物依次经蒸汽导出管2、缓冲管6进入第一冷凝器5中冷凝,在重力作用下,在不扰动测定管7中油层的同时,油水混合蒸汽冷凝后的冷凝液滴经缓冲管6沿其斜壁面以及测定管7的玻璃壁面缓缓流入测定管7,在流动过程中逐步实现油水分离并形成稳定的油面,上层为油,下层为水,最终在测定管7中实现油层和水层的完全分离。由于溢流管3的存在,当测定管7内液面高度高于溢流管3与蒸汽导出管2的连接口高度时,测定管7内下层水经溢流管3溢流回蒸馏瓶1回收利用。由于测定管7的下部被第二冷凝器8包裹,可以析出冷却下层水中的饱和溶质,在避免上层挥发油油层凝固的同时,冷却下层水,使得水中挥发油饱和析出。当冷凝结束后,摘下取油口上的密封盖4,用吸管吸取测定管7上层的挥发油油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