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方法及设备

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方法及设备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方法,本申请中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预设了甩挂区域。具体实施时,在预设的装货区域基于传输设备将待运输货物传输到待装货挂厢中,在待装货挂厢装满待运输货物后,将待装货挂厢调配至预设的甩挂区域,将调配到甩挂区域的挂厢确定为待装配挂厢,将待装配挂厢与甩挂区域内停靠的待装配车头进行装配,并将待装配车头和挂厢进行信息绑定。驾驶员可以直接驾驶卸货车辆来到甩挂区域,设备将卸货车辆进行分离,将车头与待装配挂厢进行装配,由于待装配挂厢中已经装满货物驾驶员可以直接驾驶装配完毕的车辆离开甩挂区域进行送货,此作业流程中驾驶员不需要等待卸货流程和装货流程,大大节约了驾驶员的时间,且不容易造成排队拥堵的情况,相同时间内班车作业量明显提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4999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中通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54119.4

  • 申请日2021-02-04

  • 分类号G06Q10/06(20120101);G06Q50/30(20120101);

  • 代理机构11471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付登云

  • 地址 201799 上海市青浦区华志路1685号5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22:4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运输班车装卸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干线运输班车装卸车作业流程一般只包括发车操作和卸车操作。发车操作包括:装货车辆行驶至装货区域;将货物进行装车和扫描;驾驶员等待装车结束后开车出发。卸车操作包括:卸货车辆行驶至卸货区域;将货物进行卸车和扫描;驾驶员等待卸车结束后将车辆开走。现有技术中这种作业方式在遇车队较多时驾驶员需要排队等待,导致相同时间内班车作业频次减少,业务高峰时还可能造成货物积压甚至爆仓。

发明内容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运输班车装卸车作业在遇车队较多时驾驶员需要排队等待,导致相同时间内班车作业频次减少,业务高峰时还可能造成货物积压甚至爆仓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方法及设备。

本申请的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方法,包括:

在预设的装货区域基于传输设备将待运输货物传输到待装货挂厢中;

在所述待装货挂厢装满所述待运输货物后,将所述待装货挂厢调配至预设的甩挂区域,将调配到所述甩挂区域的所述挂厢确定为待装配挂厢;

将所述待装配挂厢与所述甩挂区域内停靠的待装配车头进行装配,并将所述待装配车头和所述挂厢进行信息绑定。

优选的,在本申请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

在所述甩挂区域内驶进卸货车辆时,将所述卸货车辆的车头与挂厢进行分离,并将所述卸货车辆分离出的车头确定为待装配车头,将所述卸货车辆分离出的挂厢确定为待卸货挂厢。

优选的,在本申请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

在所述甩挂区域内驶进车头时,将所述驶进车头确定为待装配车头。

优选的,在本申请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

将所述卸货车辆分离出的车头与挂厢进行信息解绑。

优选的,在本申请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

将所述待卸货挂厢调配至卸货区域,并基于所述传输设备对所述待卸货挂厢进行卸货。

优选的,在本申请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

在所述待卸货挂厢卸货完成后,将卸货完成的所述挂厢调配至所述装货区域并确定为待装货挂厢。

优选的,在本申请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

在将所述待运输货物传输到所述待装货挂厢时,将所述待装货挂厢与传输到所述待装货挂厢中的所述待运输货物进行信息绑定。

优选的,在本申请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

对各所述挂厢进行编号,记录各所述挂厢的调配记录并发送到上位系统。

优选的,在本申请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

监测所述甩挂区域的所述待装配挂厢的停靠数量;

在所述待装配挂厢的停靠数量超过预设阈值时,向所述上位系统发送预警信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设备,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相连接: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至少用于执行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中的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方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还预设了甩挂区域。具体实施时,在预设的装货区域基于传输设备将待运输货物传输到待装货挂厢中,在待装货挂厢装满待运输货物后,将待装货挂厢调配至预设的甩挂区域,将调配到甩挂区域的挂厢确定为待装配挂厢,将待装配挂厢与甩挂区域内停靠的待装配车头进行装配,并将待装配车头和挂厢进行信息绑定。驾驶员可以直接驾驶卸货车辆来到甩挂区域,设备将卸货车辆进行分离,将车头与待装配挂厢进行装配,由于待装配挂厢中已经装满货物驾驶员可以直接驾驶装配完毕的车辆离开甩挂区域进行送货,此作业流程中驾驶员不需要等待卸货流程和装货流程,大大节约了驾驶员的时间,且不容易造成排队拥堵的情况,相同时间内班车作业量明显提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处理器-31;存储器-32。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一种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方法,参照图1,包括:

S11:在预设的装货区域基于传输设备将待运输货物传输到待装货挂厢中;

现有技术中,运输车辆一般分为车头和挂厢两部分。车头用于提供车辆行驶的动力,挂厢用于携带货物,车头和挂厢一般为可进行拆卸分离。本实施中,基于运输车辆的车头和挂厢可进行分离和装配,提出如下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方法。

装货区域即现有技术中对运输车辆进行装货的区域,此区域可设置传输带和机械臂等传输设备将待运输货物传输到待装货挂厢中。

本实施例中,将处于装货区域进行装货的挂厢确定为待装货挂厢,以和后续步骤中挂厢的不同状态进行区分。

S12:在待装货挂厢装满待运输货物后,将待装货挂厢调配至预设的甩挂区域,将调配到甩挂区域的挂厢确定为待装配挂厢;

本实施例中,在现有技术中的的基础上预设了甩挂区域,并将调配到甩挂区域的挂厢确定为待装配挂厢。

S13:将待装配挂厢与甩挂区域内停靠的待装配车头进行装配,并将待装配车头和挂厢进行信息绑定。

甩挂区域专门停放已装满待发出的挂厢,在甩挂区域内出现停靠的待装配车头时,将待装配挂厢与甩挂区域内停靠的待装配车头进行装配。

本实施例中,可以对车头和挂厢各自赋予编号,如车头编号为A-Z,挂厢编号为1-24。在将待装配挂厢与甩挂区域内停靠的待装配车头进行装配,需要将待装配车头和挂厢进行信息绑定,方便进行记录,如待装配挂厢5与甩挂区域内停靠的待装配车头A进行装配,该信息绑定后的车辆可记录为A5。绑定信息上传到系统中,工作人员可以调取各个车头和挂厢的当前状态。

一些实施例中的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方法,还包括:

S21:在甩挂区域内驶进卸货车辆时,将卸货车辆的车头与挂厢进行分离,并将卸货车辆分离出的车头确定为待装配车头,将卸货车辆分离出的挂厢确定为待卸货挂厢。

在甩挂区域内驶进车头时,将驶进车头确定为待装配车头。

本实施例中,待装配车头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出去进货的车辆,回来卸货时从卸货车辆上分离下来的。一种是还未装配挂厢直接驶入的需要装配挂厢的,该情况一般适用于某驾驶员刚刚轮班出车。

本实施例中,将卸货车辆分离出的车头的状态确定为待装配车头状态,将卸货车辆分离出的挂厢的状态确定为待卸货挂厢状态。

进一步的,在将卸货车辆的车头与挂厢进行分离后,还将卸货车辆分离出的车头与挂厢进行信息解绑。比如在将卸货车辆A5的车头与挂厢进行分离后,车头A与挂厢5的信息不再绑定,均处于独立的状态。系统中会进行记录,并使工作人员可以看到车头A与挂厢5此时均处于未装配状态。

S22:将待卸货挂厢调配至卸货区域,并基于传输设备对待卸货挂厢进行卸货。

在将卸货车辆的车头与挂厢进行分离后,需要将卸货车辆分离出的挂厢进行卸货,本步骤中,将待卸货挂厢调配至卸货区域,并基于传输设备对待卸货挂厢进行卸货。

传输设备此处不做赘述。卸货区域即为现有技术中对运输车辆进行卸货的区域。

S23:在待卸货挂厢卸货完成后,将卸货完成的挂厢调配至装货区域并确定为待装货挂厢。

在待卸货挂厢卸货完成后,此时挂厢为空厢状态,需要将卸货完成的挂厢调配至装货区域并确定为待装货挂厢,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一些实施例中的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将待运输货物传输到待装货挂厢时,将待装货挂厢与传输到待装货挂厢中的待运输货物进行信息绑定。

本实施例中,在将待运输货物传输到待装货挂厢时,还需要对待运输货物进行扫描登记,并将待装货挂厢与传输到待装货挂厢中的待运输货物进行信息绑定,绑定信息上传到系统中,以方便工作人员查询每辆车中运输的货物信息。

一些实施例中的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方法,还包括:

对各挂厢进行编号,记录各挂厢的调配记录并发送到上位系统。

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提及了对各挂厢进行编号,本实施例中,还记录各挂厢的调配记录并发送到上位系统,以方便工作人员查询各挂厢的调配记录,从而确定各挂厢当前所处的区域和状态。

一些实施例中的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方法,还包括:

监测甩挂区域的待装配挂厢的停靠数量;

在待装配挂厢的停靠数量超过预设阈值时,向上位系统发送预警信号。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摄像头和图像识别技术监测甩挂区域的待装配挂厢的停靠数量,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摄像头获取甩挂区域的图像信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图像信息中的待装配挂厢的停靠数量。

甩挂区域内待装配挂厢的停靠数量较多,可能是因为装货区域内对待装货挂厢装货太快,且当前可用的空闲车头较少,导致大量装满货物的待装配挂厢无法发出,从而滞留在甩挂区域内,此时需要向上位系统发送预警信号,通知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方法方法,还包括:

监测甩挂区域的待装配车头的停靠数量;

在待装配车头的停靠数量超过预设阈值时,向上位系统发送预警信号。

同理,甩挂区域内待装配车头的停靠数量较多,可能是因为装货区域内对待装货挂厢装货太慢,或当前投入循环的挂厢较少,而驾驶员较多,由于分配不均匀导致大量车头滞留在甩挂区域内,此时需要向上位系统发送预警信号,通知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一种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设备,参照图3,包括:

处理器31和存储器32;

处理器31与存储器32通过通信总线相连接:

其中,处理器31,用于调用并执行存储器32中存储的程序;

存储器32,用于存储程序,程序至少用于执行以上任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方法。

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干线运输班车甩挂处理方法中各个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