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海参育苗稚参专用开口饲料

一种海参育苗稚参专用开口饲料

摘要

本发明专利公开一种海参育苗稚参专用开口饲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鼠尾藻30%~35%、马尾藻10%~30%、浒苔粉5%~15%、石莼粉10%~15%、海洋红酵母粉1%~3%、盐藻粉0.5%~2%、脱脂鱼粉1%~5%、扇贝边粉2%~5%、表层海浮泥8%~10%以及海参多维0.1%~0.5%,本发明制备的稚参专用开口饲料,采用鼠尾藻、马尾藻、浒苔、石莼、海洋红酵母粉、盐藻粉、脱脂鱼粉、扇贝边粉、表层海浮泥为主要原料,配以海参多维等预混料组成,海洋红酵母粉及盐藻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虾青素等营养成分,是海参幼体时期的优质饵料,在饲料中添加了海洋红酵母粉及盐藻粉可以使刚变态的稚参顺利完成食性转换,健康生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1399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75490.3

  • 申请日2021-04-08

  • 分类号A23K50/80(20160101);A23K10/18(20160101);A23K10/22(20160101);A23K10/26(20160101);A23K10/30(20160101);A23K20/174(20160101);A23K20/20(20160101);A23K40/00(20160101);

  • 代理机构21256 沈阳工匠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杨秀伟

  • 地址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皮口街道宝参园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21:0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参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参育苗稚参专用开口饲料。

背景技术

海参由耳状幼体变态为樽形幼体时就开始从浮游转变为匍匐生活,接下来再从樽形幼体变态为五触手幼体时期开始,摄食方式也由耳状幼体时期的滤食逐渐转变为“舔食”。即海参幼体开始用口触手进行“扫”或“粘”起附着在附着基及池底、池壁上的饲料进食。

从这个时期开始,海参人工育苗的饵料就开始由单胞藻类、酵母类等单细胞类饵料逐渐转换粉末状的饲料。传统的海参人工育苗过程中,当耳状幼体变态附着后,最好的饵料就是底栖硅藻,但底栖硅藻培养过程较为繁琐,所以在此时期一般都是采用单一饲料类的鼠尾藻粉、马尾藻粉或者配合饲料类的稚参饲料来进行投喂。但采用这些饲料来投喂体长规格为1~5毫米左右规格的稚参,俗称“小白点”,往往会存在适口性差以及营养不充分、不均衡等缺点。尤其是市售的绝大多数“稚参饵料”的饲料细度一般都在200目左右,单从适口性来说就较难满足20~30万头/斤规格的参苗的正常摄食以及营养需求。作为这一时期的饲料,粒度在300~400目而且营养均衡是必须的条件,只有做到上述两点才能满足海参耳状幼虫变态为五触手幼体到稚参期的食性转换以及营养需求。

目前也有一些专利技术以及市售产品的“海参稚参开口饵料”,其成分中多是以鼠尾藻、海泥为主要成分,鱼粉、豆粕等作为蛋白源。其中的海泥很少是以海滩上退潮后刮取收集到的含有大量底栖硅藻以及有机碎屑为主的海浮泥,而且普通的海泥营养成分偏低,主要以灰分为主。所以,其饲料粒度及营养成分很难满足“小白点”的正常摄食和营养需求,从而影响“小白点”的生长速度、变色以及存活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专门针对海参耳状幼体变态后的专用开口饲料,其具备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成本低廉等特点。解决了耳状幼体变态后因食性转换及饲料适口性差、配方不合理、营养价值低等缺点造成“小白点”,即稚参的生长慢、变色后体色暗淡、产量低等现象。

为了满足上述需求,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参育苗稚参专用开口饲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鼠尾藻30%~35%、马尾藻10%~30%、浒苔粉5%~15%、石莼粉10%~15%、海洋红酵母粉1%~3%、盐藻粉0.5%~2%、脱脂鱼粉1%~5%、扇贝边粉2%~5%、表层海浮泥8%~10%以及海参多维0.1%~0.5%。

优选的,所述鼠尾藻、马尾藻、浒苔、石莼、脱胶海带:均为采自于自然海域的天然海藻,其中鼠尾藻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9%,马尾藻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2.8%,石莼的蛋白质含量约为6.0%,浒苔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3.2%;粗脂肪均在1%以下,并富含氨基酸、钙、铁、磷等微量元素。

优选的,所述表层海浮泥取自沿海滩涂退潮后在滩涂表层刮取的海浮泥,其含有大量的底栖硅藻及有机碎屑,是稚参的优质饵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制备的稚参专用开口饲料,采用鼠尾藻、马尾藻、浒苔、石莼、海洋红酵母粉、盐藻粉、脱脂鱼粉、扇贝边粉、表层海浮泥为主要原料,配以海参多维等预混料组成,海洋红酵母粉及盐藻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虾青素等营养成分,是海参幼体时期的优质饵料;本发明中添加这两种成分的目的在于考虑耳状幼体变态后食性转换的因素,若突然完全停止耳状幼体时期的酵母及单胞藻类饵料的投喂而开始投喂粉末状饲料,则易引起刚变态的稚参消化不良,在饲料中添加了海洋红酵母粉及盐藻粉可以使刚变态的稚参顺利完成食性转换,健康生长,添加的脱脂鱼粉及扇贝边粉蛋白质含量高,可为海参饲料提供优质蛋白源,海参多维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及B族维生素,有助于提高海参幼体的抗应激能力、促进生长发育以及消化吸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海参育苗稚参专用开口饲料,将晾晒干燥而成的鼠尾藻、马尾藻、浒苔、石莼原料在进行粉碎、混合加工前进行二次晾晒,以保证其水分含量达到海参配合饲料加工标准,在晾晒过程中要进行翻动、敲打,使其内部夹杂的泥沙等杂质去除,待二次晾晒、除杂操作完成后,将上述藻类原料进行粗粉碎及超微粉碎,得到300目~400目细粉备用,其中400目为飘粉;将海浮泥进行超微粉碎,得到300目细粉备用;上述进行超微粉碎的原料均需经过300目振动筛进行筛分后得到300目细度的细粉。

实施例1:

将进行二次晾晒、除杂、粗粉碎、超微粉碎后的鼠尾藻、马尾藻、浒苔、石莼进行超微粉碎后的海浮泥按上述配比后通过振动筛经300目筛分后备用。按如下组成成分配比后进入混合机充分混合后备用:

鼠尾藻:30%,马尾藻:20%,浒苔粉:20%,石莼粉:15%,海洋红酵母粉:1%,盐藻粉:0.5%,脱脂鱼粉:2%,扇贝边粉:2%,表层海浮泥:10%,海参多维:0.02%。

实施例2:

将进行二次晾晒、除杂、粗粉碎、超微粉碎后的鼠尾藻、马尾藻、浒苔、石莼进行超微粉碎后的海浮泥按上述配比后通过振动筛经300目筛分后备用。按如下组成成分配比后进入混合机充分混合后备用:

鼠尾藻:35%,马尾藻:15%,浒苔粉:15%,石莼粉:10%,海洋红酵母粉:2%,盐藻粉:1%,脱脂鱼粉:4%,扇贝边粉:3%,表层海浮泥:15%,海参多维:0.02%。

实施例3:

将进行二次晾晒、除杂、粗粉碎、超微粉碎后的鼠尾藻、马尾藻、浒苔、石莼进行超微粉碎后的海浮泥按上述配比后通过振动筛经300目筛分后备用。按如下组成成分配比后进入混合机充分混合后备用:

鼠尾藻:35%,马尾藻:20%,浒苔粉:10%,石莼粉:10%,海洋红酵母粉:3%,盐藻粉:2%,脱脂鱼粉:4%,扇贝边粉:5%,表层海浮泥:10%,海参多维:0.02%。

以实施例结合投喂说明:

分别以实施例1~3进行投喂,从耳状幼体变态为樽形幼体(即耳状幼体变态附着)开始每天换水后投喂一次,初始投喂量每次1mg/L,以稚参的摄食及生长情况增加投喂量。投喂20天后,投喂量增加至每天6~10mg/L。

表1实施例投喂数据(培育水温23~24℃)

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