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

一种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

摘要

本发明涉及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包括至少两个固定护栏单元、多个活动护栏单元以及多个行走支撑单元;至少两个固定护栏单元沿道路纵向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固定护栏单之间设置多个活动护栏单元,相邻的两个活动护栏单元以及活动护栏单元与固定护栏单元可拆卸连接;活动护栏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护栏板和多个第一对接结构,第一对接结构的一端与护栏板连接,第一对接结构的另一端用于与路面固定,行走支撑单元连接于第一对接结构,且,行走支撑单元具有行走状态和收折状态。上述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便于拆卸,可以实现相邻护栏板间连接关系的快速拆解,且便于移动,碰撞时形变较小。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活动护栏是设置于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的安全防护设施,除了与常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一样,用于分隔对向车流,防止失控车辆穿越中分带驶入对向车道引发二次事故之外,还需要具备方便开启和移动的功能,在紧急救援或疏导交通流时,可以快速便捷地打开护栏,供车辆掉头、行驶至对向车道。

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的安全性能对于提高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降低事故的危害、减少生命及财产损失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实现中央分隔护栏的快速开启、快速移动以及快速拆装均会影响高速公路应急施救或交通疏导的时效性。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可快速开启、快速移动以及快速拆装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上述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便于拆卸,可以实现相邻护栏板间连接关系的快速拆解,且便于移动,发生碰撞时两个护栏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形变较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包括:至少两个固定护栏单元、多个活动护栏单元以及多个行走支撑单元;

至少两个所述固定护栏单元沿道路纵向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固定护栏单元之间设置多个所述活动护栏单元,相邻的两个所述活动护栏单元以及所述活动护栏单元与所述固定护栏单元可拆卸连接;

所述活动护栏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护栏板和多个第一对接结构,所述第一对接结构的一端与护栏板连接,所述第一对接结构的另一端用于与路面固定,所述行走支撑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且,所述行走支撑单元具有行走状态和收折状态。

在本申请中,在沿道路纵向的方向上,固定护栏单元间隔设置,在固定护栏之间设置有多个活动护栏单元,相邻的两个活动护栏单元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活动护栏单元与固定护栏单元之间也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以实现护栏单元之间的快速连接与拆分。具体来说,活动护栏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护栏板和多个第一对接结构,多个第一对接结构沿护栏板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且第一对接结构的一端用于与路面固定,另一端用于与护栏板连接,这样可以使活动护栏单元快速的固定。另外,在第一对接结构上还设置了具有行走状态和收折状态的行走支撑单元,行走支撑单元的设置可以实现活动护栏单元的快速移动,从而直接提高了高速公路应急施救或交通疏导的时效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对接结构包括上法兰立柱和下法兰立柱,所述上法兰立柱与所述护栏板相对固定,所述下法兰立柱用于与道路固定,且所述上法兰立柱与所述下法兰立柱间可拆卸连接,所述行走支撑单元套设于所述上法兰立柱。

可选地,还包括横隔梁,所述横隔梁设置于上法兰立柱远离所述下法兰立柱的一端,所述横隔梁将所述上法兰立柱与所述护栏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横隔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以所述第一板体指向所述第二板体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板体的顶边指向底边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一板体背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板体背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均设置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加强部;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空间设置所述上法兰立柱,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均与所述上法兰立柱连接。

两个连接件,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并与护栏板连接,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并与所述护栏板连接;两个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部分均具有镂空部。

可选地,所述行走支撑单元包括套筒、支撑架和行走轮,所述套筒具多个绕套筒轴线延伸的滑槽,且沿所述套筒的轴线方向、所述滑槽的第一端的位置与所述滑槽的第二端的位置不同;

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套筒,所述支撑架具有收折状态和打开状态;当所述支撑架处于收折状态时,所述支撑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套筒的轴线方向平行;当所述支撑架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支撑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套筒的轴线方向垂直;

所述行走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背离所述套筒一端。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

与所述套筒枢接的第一支撑臂组,所述第一支撑臂组处于收折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臂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套筒的轴线方向重合;

与所述第一支撑臂组背离所述套筒一端枢接的第二支撑臂组,所述第二支撑臂组处于收折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臂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臂组的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第二支撑臂组背离所述第一支撑臂组的一端与所述行走轮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法兰立柱上设有与滑槽配合的滚动轴承。

可选地,还包第二对接结构和连接件;

所述第二对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相邻两个护栏板中一个护栏板的固定端组件以及设于另一个护栏板的自由端组件,所述自由端组件具有插接间隙,且所述自由端组件具有沿垂直于道路纵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

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当所述连接件处于第一工位时,所述连接件部分嵌入所述插接间隙、且通过贯穿所述第一通孔的辅助连接件与所述自由端组件连接;当所述连接件处于第二工位时,所述连接件可绕与所述固定端组件的枢接处旋转至移出所述插接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为椭圆形通孔,且所述椭圆形通孔的长轴方向平行所述护栏板的延伸方向。

可选地,连接件包括螺栓和螺母,且所述螺栓的头部与所述螺母均具有防盗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中活动单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中活动单元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中第一对接结构的部分结构图;

图5为图4的仰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中第一对接结构的又一部分结构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中第一对接结构中锁定机构的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中第一对接结构中锁定机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中第二对接结构的部分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中第二对接结构的结构图;

图12为图11中自由端组件的结构图;

图13为图12的俯视图;

图14为图11中连接件的结构图;

图15为图14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1中固定端组件的结构图;

图17为图16的俯视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中横隔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横隔梁的侧视图;

图20为图18中横隔梁的俯视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中行走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中行走支撑单元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中行走支撑单元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中行走支撑单元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标:1-活动护栏单元;100-第一对接结构;101-上法兰立柱;1010-滚动轴承;102-下法兰立柱;103-上法兰盘;1030-第一缺口;104-下法兰盘;1040-第二缺口;105-锁定机构;1050-T形螺栓;1051-头部;1052-杆部;1053-螺母;106-延伸部;1060-凹槽;110-护栏板;120-第二对接结构;121-固定端组件;1210-第四结构件;1211-第五结构件;1213-第六结构件;1212-第三间隙;1214-第四间隙;1215-第一枢接孔;122-自由端组件;1220-第一间隙;1221-第二间隙;1223-第一通孔;1224-第一结构件;1225-第二结构件;1226-第三结构件;130-连接件;131-主板体;132-第一连接板;1320-第二通孔;133-第二连接板;1330-第三通孔;134-第二枢接孔;140辅助连接件;150-枢接轴;2-行走支撑单元;210-套筒;211-滑槽;220-支撑架;221-第一支撑臂组;222-第二支撑臂组;230-行走轮;240-第一锁定组件;250-第二锁定组件;3-横隔梁;310-第一板体;320-第二板体;330-加强部;340-连接结构;341-镂空部;342-通孔;350-倾斜部;360-竖直部;4-固定护栏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3,本申请中的一种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包括:至少两个固定护栏单元4、多个活动护栏单元1以及多个行走支撑单元2;

至少两个所述固定护栏单元4沿道路纵向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固定护栏单元4之间设置多个所述活动护栏单元1,相邻的两个所述活动护栏单元1以及所述活动护栏单元1与所述固定护栏单元4可拆卸连接;

所述活动护栏单元1包括至少一个护栏板110和多个第一对接结构100,所述第一对接结构100的一端与护栏板110连接,所述第一对接结构100的另一端用于与路面固定,所述行走支撑单元2连接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且,所述行走支撑单元2具有行走状态和收折状态。

在本申请中,在沿道路纵向的方向上,固定护栏单元4间隔设置,在固定护栏单元4之间设置有多个活动护栏单元1,相邻的两个活动护栏单元1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活动护栏单元1与固定护栏单元4之间也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以实现护栏单元之间的快速连接与拆分。具体来说,活动护栏单元1可以包括一个护栏板110和多个第一对接结构100,多个第一对接结构100沿护栏板110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且第一对接结构100的一端用于与路面固定,另一端用于与护栏板110连接,这样可以使活动护栏单元1快速的固定。另外,在第一对接结构100上还设置了具有行走状态和收折状态的行走支撑单元2,行走支撑单元2的设置可以实现活动护栏单元的快速移动,从而直接提高了高速公路应急施救或交通疏导的时效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结构100包括上法兰立柱101和下法兰立柱102,所述上法兰立柱101与所述护栏板110相对固定,所述下法兰立柱102用于与道路固定,且所述上法兰立柱101与所述下法兰立柱102间可拆卸连接,所述行走支撑单元2套设于所述上法兰立柱101。

具体而言,参照图4-图7,第一对接结构100还包括上法兰盘103,上法兰盘103设置于上法兰立柱101,上法兰盘103设有多个第一缺口1030,且每个第一缺口1030的开口位于上法兰盘103的边缘;第一对接结构100还包括下法兰盘104,下法兰盘104设置在下法兰立柱102的顶部,且下法兰盘104上设有多个第二缺口1040,且第二缺口1040与第一缺口1030一一对应设置,其中,第一缺口1030和第二缺口1040为开口朝向侧面的U形孔。

第一对接结构100还包括锁定机构105,锁定机构105包括多个锁定销轴和用于紧固锁定销轴的紧固件,每个锁定销轴枢接于下法兰立柱102,且锁定销轴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锁定销轴处于第一状态时,锁定销轴嵌入一对一一对应的第一缺口1030和第二缺口1040;当锁定销轴处于第二状态时,锁定销轴脱出第一缺口1030和第二缺口1040,锁定机构105处于解锁工位;紧固件具有紧固状态和脱离状态,当紧固件处于紧固状态,锁定销轴处于第一状态时,锁定机构105处于锁定工位;当紧固件处于脱离状态时,锁定销轴可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请参考图8,每个锁定销轴为T形螺栓1050,T形螺栓1050包括头部1051和杆部1052;T形螺栓1050的头部1051与下法兰立柱102枢接;当锁定销轴处于第一工位时,T形螺栓1050的杆部1052嵌入第一缺口1030与第二缺口1040。而紧固件可为螺母1053,值得注意的是,可以根据需要在螺母1053上设置防盗和防随意拆卸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参照图9,为了使得锁定销轴处于第二状态时,提升行车安全和舒适性,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对接结构100还具有延伸方向垂直下法兰立柱102延伸方向的延伸部106,每个延伸部106设有开口位于顶部的凹槽1060;每个凹槽1060枢接有一个T形螺栓1050的头部1051,T形螺栓1050的杆部1052可置于凹槽1060。

在组装上法兰立柱101与下法兰立柱102时:将上法兰立柱101的一部分插入下法兰立柱102内,使得上法兰盘103与下法兰盘104抵接,且第一缺口1030与第二缺口1040对位;拉起T形螺栓1050就位,使其处于图9中的状态f1;采用扳手顺时针拧紧螺母1053;将塑料泡沫块压入凹槽1060内即可。

在拆卸上法兰立柱101与下法兰立柱102时:取出塑料泡沫块;采用扳手逆时针拧松螺母1053;将T形螺栓1050由状态f1经状态f2切换至状态f3,藏入凹槽1060内,此时抬升上法兰立柱101分离即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0和图11,为了将相邻的两个护栏板110连接,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还包括第二对接结构120和连接件130;所述第二对接结构120包括:设于所述相邻两个护栏板中一个护栏板110的固定端组件121以及设于另一个护栏板110的自由端组件122,所述自由端组件122具有插接间隙,且所述自由端组件122具有沿垂直于道路纵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1223;所述连接件130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当所述连接件处于第一工位时,所述连接件部分嵌入所述插接间隙、且通过贯穿所述第一通孔1223的辅助连接件140与所述自由端组件122连接;当所述连接件130处于第二工位时,所述连接件130可绕与所述固定端组件121的枢接处旋转至移出所述插接间隙。

具体而言,参照图12和图13,插接间隙可以包括第一间隙1220和第二间隙1221;可以将护栏板110的一端定义为当定义每个护栏板110的一端为首端、另一端为尾端。对于每个护栏板110而言,可根据需要设置同一护栏板110首端和尾端所安装的结构是固定端组件121还是自由端组件122。

具体实施时,在相邻的两个护栏板110中,在前一个护栏板110的尾端和后一个护栏板110的首端设有一个自由端组件122和固定端组件121即可。

在沿道路纵向的方向上,将具有护栏板110的相邻的两个活动护栏单元1连接时,相邻的两个活动护栏板单元1上的护栏板110均可以设置有固定端组件121和自由端组件122,固定端组件121上设有与其枢接的连接件130,该连接件130可绕与固定端组件121的枢接处旋转。具体来说,当连接件130处于第一工位时,连接件130部分嵌入自由端组件122沿垂直于道路纵向的方向的第一间隙1220和第二间隙1221中,此时,可将辅助连接件140穿入自由端组件122沿垂直于道路纵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1223,在连接件130与辅助连接件140的配合下,实现对自由端组件122与固定端组件121的连接,从而将相邻的两个护栏板110的连接。当需要解除相邻护栏板110间的连接关系时,可将辅助连接件140从第一通孔1223拆除,将连接件130绕与固定端组件121的枢接处旋转,使其移出自由端组件122的第一间隙1220和第二间隙1221,由第一工位切换至第二工位。

需要说明的是,可在拆卸辅助连接件140后,通过连接件130的旋转,实现相邻护栏板110间的快速拆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参照图12,自由端组件122还包括设于护栏板110内侧、且沿垂直于道路纵向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第一结构件1224、第二结构件1225以及第三结构件1226,第一结构件1224与第二结构件1225在垂直于道路纵向的方向上形成第一间隙1220,第二结构件1225与第三结构件1226在垂直于道路纵向的方向上形成第二间隙1221。当然,第一结构件1224、第二结构件1225以及第三结构件1226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安装在护栏板110上。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增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护栏对接结构的连接稳定性,图12中所示出的第一结构件1224、第二结构件1225以及第三结构件1226均由板材弯折或者焊接形成类似工字型或U型结构,在采用螺栓固定连接件130与自由端组件122时,螺栓贯穿第一结构件1224上两个第一通孔1223、第二结构件1225上两个第一通孔1223以及第三结构件1226上两个第一通孔1223,增大了螺栓与自由端组件122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升螺栓安装的稳定性。

应理解,第一结构件1224、第二结构件1225以及第三结构件1226也可为平板结构,以简化整个护栏对接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参照图14,,连接件130包主板体131、第一连接板132和第二连接板133,第一连接板132与第二连接板133位于主板体131同侧且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板132用于插入第一间隙1220,且第一连接板132设有与第一通孔1223对应的第二通孔1320;第二连接板133用于插入第二间隙1221,且第二连接板133设有与第一通孔1223对应的第三通孔1330。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使得第一连接板132在插入第一间隙1220后,第一连接板132上的第二通孔1320可以准确的对位第一通孔1223,垂直于道路纵向的方向,第一连接板132与主板体131的边缘可以设置间距。换句话说,主板体131在第一连接板132背离第二连接板133一侧的部分与第一结构件1224表面抵接。

由图15所示出的结构可以观测到第一连接板132上设有第二通孔1320,该第二通孔1320的形状与第一通孔1223对应。

同样的,可以在第二连接板133与主板体131的边缘设置间距,使得主板体131在第二连接板133背离第一连接板132一侧的部分与第三结构件1226表面抵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请参考图16所示出的结构,固定端组件121包括设于护栏板110内侧、且沿垂直于道路纵向的方向依次排列的第四结构件1210、第五结构件1211以及第六结构件1213,第四结构件1210与第五结构件1211在沿垂直于道路纵向的方向具有第三间隙1212,第五结构件1211与第六结构件1213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四间隙1214;

第一连接板132还用于插入第三间隙1212;第二连接板133还用于插入第四间隙1214。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由图17所示出的结构可以观测到固定端组件121设有第一枢接孔1215;如图15所示出的结构,第一连接板132上也设有枢接孔134;连接件130与固定端组件121通过贯穿枢接孔134的枢接轴150枢接。

示例性的,该枢接轴150可以为销轴或者螺栓的杆部形成的轴结构。

结合上述结构,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对接结构进行具体介绍:

在需要采用第二对接结构连接相邻护栏板110时:首先,沿道路的纵向方向排列相邻护栏板110,将连接件130对应部位嵌入第一间隙1030、第二间隙1040、第三间隙1212和第四间隙1214,在连接件130与固定端组件121的第一枢接孔1215和第二枢接孔134插入枢接轴150并锁定;采用辅助连接件140固定自由端组件122和连接件130,实现相邻护栏板110对接。

在需要打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护栏对接结构时:可将辅助连接件140从自由端组件122拆卸;翻转连接件130,使得连接件130脱出第一间隙1030和第二间隙1040,由第二工位切换至第一工位。

为了提高活动护栏单元的抗撞击的能力,使发生碰撞时,两个活动护栏单元之间的连接结构变形较小,具体而言,参照图18-图20,活动护栏单元还包括横隔梁3,所述横隔梁3设置于上法兰立柱101远离所述下法兰立柱102的一端,所述横隔梁3将所述上法兰立柱101与所述护栏板110连接。

其中,横隔梁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310和第二板体320;以所述第一板体310指向所述第二板体320的方向为第一方向(道路的纵向),所述第一板体310的顶边指向底边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一板体310背离所述第二板体320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板体320背离所述第一板体310的一侧均设置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加强部330;所述第一板体310与所述第二板体320之间的空间能够设置活动护栏单元的上法兰立柱101,且所述第一板体310和所述第二板体320均能够与所述上法兰立柱101连接;两个连接结构340,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板体310和所述第二板体32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板体310与所述第二板体320,并能够与活动护栏单元上的一个护栏板连接;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板体310和所述第二板体32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板体310与所述第二板体320,并能够与活动护栏单元的另一个护栏板110连接;两个所述连接结构340位于所述第一板体310和所述第二板体320之间的部分均具有镂空部341。

具体而言,横隔梁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310和第二板体320,第一板体310的第一端与第二板体320的第一端、第一板体310的第二端与第二板体320的第二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结构340连接,从而使横隔梁3的各结构连接为一体,构成周向闭合的结构。而沿第三方向位于第一板体310和第二板体320两端的两个连接结构340,不但能够连接第一板体310和第二板体320,还能够与活动护栏单元的护栏板110连接。从而,使得横隔梁3能够用于活动护栏单元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护栏板110的连接。周向闭合结构的横隔梁3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立柱、防阻块连接结构(在活动护栏单元发生碰撞时,立柱与防阻块容易产生错动,扭曲变形较大),以及X形支撑结构(本身结构稳定性不佳),结构强度以及结构稳定性均更好,因而,使用横隔梁3连接活动护栏单元中相对的两个护栏板110,相比于立柱、防阻块连接结构,以及X形支撑结构,能够提高活动护栏单元的防护能力,并在发生碰撞时,减小活动护栏单元的变形。

此外,两个连接结构340位于第一板体310和第二板体320之间的部分均具有镂空部341,镂空部341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发生碰撞时活动护栏单元的缓冲能力。

为了便于连接结构340与护栏板110之间的连接,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各连接结构340上均可以设有多个用于与中央分隔带护栏的护栏板110连接的通孔342,各连接结构340通过螺栓与相应的护栏板110连接。

具体地,当连接结构340为倒U型结构时,可以是倒U型结构相对的两边上,均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用于与中央分隔带护栏的护栏板110连接的通孔342。

为了使得连接结构340与相应的护栏板110之间的连接更为容易、更为灵活,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各连接结构340上的通孔342均为长圆孔,且各长圆孔的长度方向均与第二方向平行。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加强部330包括加强板,第一板体310的顶边和第二板体320的顶边均设置有加强板。

进一步地,为了增大结构强度,参照图19,第一板体310的底边和第二板体320的底边也可以均设置有加强板,即第一板体310与两个加强板构成U型结构,第二板体320与两个加强板也构成U型结构。

护栏板110可以为波形板,当护栏板110为波形板时,为了便于横隔梁3的定位与安装,第一板体310和第二板体320位于第三方向上的两端均可以包括倾斜部350和竖直部360;沿第二方向,第一板体310上的两个倾斜部350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板体320上的两个倾斜部350之间的距离均逐渐减小;各倾斜部350用于与对应的护栏板110的波形部配合,各竖直部360连接于对应的倾斜部350的底端,用于与对应的护栏板110连接。其中,竖直部360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每个活动护栏单元1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护栏板110、设置于两个护栏板110之间的上法兰立柱101,以及上述横隔梁3,其中,上法兰立柱101位于第一板体310和第二板体320之间,并与第一板体310和第二板体320连接;横隔梁3的两个连接结构340中,一个与一个护栏板110连接,另一个与另一个护栏板110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行走支撑单元2包括套筒210、支撑架220和行走轮230,其中,套筒设置在上法兰立柱101的外侧,套筒210具有多个绕套筒210轴线延伸的滑槽211,且沿套筒210的轴线方向、滑槽211的第一端的位置与滑槽211的第二端的位置不同;套筒210上还安装具有收折状态和打开状态的支撑架220;当支撑架220处于收折状态时,支撑架22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套筒210的轴线方向平行;当支撑架220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支撑架22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套筒210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行走轮230设置在所述支撑架220背离所述套筒210一端。为了使套筒210套设于上法兰立柱101的外侧,在上法兰立柱101上设有滚动轴承1010,滚动轴承1010可以与滑槽211配合并可沿滑槽211的形状滑动,由于滑槽211的第一端与滑槽的第二端的位置在不同位置,以使上法兰立柱101相对于套筒相对升降移动。当支撑架220处于收折状态时,支撑架220的长度方向与套筒210轴线方向平行,这样的活动护栏单元1上的上法兰立柱101则开始工作即站立在路面上;而当需要将活动护栏单元上的上法兰立柱101移动走时,则支撑架220处于打开状态,支撑架220的长度方向与套筒210的轴线方向垂直,这时将活动护栏单元上的上法兰立柱101与路面分离,在支撑架220背离套的一端设置有行走轮230,这时推动行走支撑单元2,通过支撑架底部的行走轮230实现了对活动护栏单元1的快速移动,从而直接提高了高速公路应急施救或交通疏导的时效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上法兰立柱101以及与上法兰立柱101连接的护栏板110移动时,先将上法兰立柱101与下法兰立柱102拆卸。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1和图22,支撑架220包括:套筒210枢接的第一支撑臂组221,第一支撑臂组221处于收折状态时,第一支撑臂组221的长度方向与套筒210的轴线方向重合;

与第一支撑臂组221背离套筒210一端枢接的第二支撑臂组222,第二支撑臂组222处于收折状态时,第二支撑臂组22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支撑臂组221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支撑臂组22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支撑臂组22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支撑臂组221的长度方向垂直;

第二支撑臂组222背离第一支撑臂组221的一端与行走轮230连接。

具体地支撑架220包括:第一支撑臂组221和第二支撑臂组222,并且第一支撑臂组221枢接在套筒210上,第二支撑臂组222枢接在第一支撑臂组221背离套筒210的一端,并且当第一支撑臂组221和第二支撑臂组222都处于收折状态时,第一支撑臂组221和第二支撑臂的长度方向平行,并且第一支撑臂组221和第二支撑臂的长度方向均与套筒210的轴线方向平行,由于护栏板110是设置于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的安全防护设施,这样在支撑护栏板110在安装在路面上时,第一支撑臂组221和第二支撑臂不会影响到隔离带两边的车辆的行驶。当需要开启活动护栏单元1时,为了保证在支撑护栏板110时更加稳定,将第一支撑臂组221和第二支撑臂组222都处于打开状态,即第一支撑臂组221的长度方向与套筒210的轴线方向垂直,第二支撑臂组22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支撑臂组221的长度方向垂直,并且位于同一平面,当第一支撑臂组221和第二支撑臂组222都处于打开状态时,位于第二支撑臂组222背离第一支撑臂组221一端的行走轮230将与路面接触,使得护栏与路面分离,这时推动行走支撑单元2实现支撑架200底部的对护栏板110的快速移动。

此外处于收折状态和打开状态的支撑架220为了正常使用,还需要设置:用于锁定第一支撑臂组221与套筒210的第一锁定组件240;

当第一支撑臂组221处于收折状态时,这时第一支撑臂组221的长度方向与套筒210的轴线平行,第一锁定组件240将第一支撑臂组221与套筒210锁定;

当第一支撑臂组221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臂组221的长度方向与套筒210的轴线方向垂直,第一锁定组件240将第一支撑臂组221与套筒210锁定;

当第一支撑臂组221处于收折状态和打开状态切换过程时,第一锁定组件240将解除第一支撑臂组221与套筒210的锁定。

参照图23和图24,可选地,支撑架200还包括:用于锁定第一支撑臂组210与第二支撑臂组220的第二锁定组件250;

当第二支撑臂组220处于收折状态时,第一支撑臂组221长度方向和第二支撑臂长度方向平行,且第一支撑臂组221长度方向和第二支撑臂长度方向均与套筒210的轴线方向平行,第二锁定组件250将第一支撑臂组221与第二支撑臂组222锁定;

当第二支撑臂组22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臂组221与第二支撑臂组222垂直,并且第一支撑臂组221和第二支撑臂组222位于同一平面,且上述平面与套筒210的轴线垂直,第二锁定组件250将第一支撑臂组221与第二支撑臂组222锁定;

当第二支撑组处于收折状态和打开状态切换过程时,第二锁定组件250将解除第一支撑臂组221与第二支撑臂组222的锁定。

下面针对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活动护栏单元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在路面内安装有下法兰立柱102,然后打开行走轮230锁定,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行走支撑单元2内的套筒210内套设有上法兰立柱101,因此推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行走支撑单元2就位使得上法兰立柱101与下法兰立柱102对准,扳动支撑架220,上法兰立柱101下降,上法兰立柱101下端凸榫嵌入下法兰立柱102内,扳起下法兰立柱102凹槽1060内的-T形螺栓1050,将螺栓推入第一缺口1030和第二缺口1040内,并使用扳手拧紧螺母1053,拉动第二支撑臂组222的锁止销,第二支撑臂组222合拢处于收折状态,拉动第一支撑臂组221的锁止销,收起第一支撑臂组221合拢处于收折状态,然后又将下法兰立柱102的凹槽1060内压入塑料泡沫块。

拉动第一支撑臂组221的锁止销,将第一支撑臂组221放下处于打开状态,第一支撑臂组221归位锁定,拉动第二支撑臂组222的锁止销,第二支撑臂组222分离归位锁定,拿掉下法兰立柱102的凹槽1060内塑料泡沫块,采用扳手拧松螺母1053,螺母1053不需完全卸掉,将下法兰立柱102的T型螺栓1050扳下,压入螺栓凹槽1060内,扳动支撑架220,上法兰立柱101上升,上法兰立柱101下端凸榫与下法兰立柱102脱离,推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行走支撑单元2移位至合适位置,锁定行走轮230。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