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疲劳裂纹观测设备和疲劳裂纹测试装置

疲劳裂纹观测设备和疲劳裂纹测试装置

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疲劳裂纹观测设备和测试装置,包括:支架,包括底座和支撑件,底座与支撑件的一端连接;移动装置,包括:第一移动平台、第二移动平台和第三移动平台,第一移动平台与支撑件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移动平台远离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组;第二移动平台位于第一滑轨组远离支撑件的一侧,且第二移动平台能够在第一滑轨组上滑动,第二移动平台远离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组;第三移动平台位于第二滑轨组远离支撑件的一侧,且第三移动平台能够在第二滑轨组上滑动;观测镜,安装于第三移动平台远离支撑件的一侧;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该疲劳裂纹观测设备能便捷、准确的调整观测镜的位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8121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北工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110064479.5

  • 申请日2021-01-18

  • 分类号G01N3/32(20060101);G01N3/02(20060101);G01N21/84(20060101);G01N21/01(20060101);B25H1/1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438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阚梓瑄

  • 地址 710072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12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13:0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力学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疲劳裂纹观测设备和疲劳裂纹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力学性能测试技术领域,通常采用显微镜观测法来观测试件的疲劳裂纹。但是,利用显微镜观测时视野范围和放大倍数是成反比的,在观察裂纹萌生阶段(一般小于100μm)长度时需要放大300-500倍左右,此时的视野范围一般很小不能有效及时跟踪裂纹扩展。此时一般通过直接搬运并移动显微镜的方式来调整视野范围。采用这种方式不仅操作不便,更会造成视野模糊,从而丢失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疲劳裂纹观测设备和疲劳裂纹测试装置,该疲劳裂纹观测设备和疲劳裂纹测试装置能够便捷、准确的调整观测镜的位置。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疲劳裂纹观测设备,包括:

支架,包括底座和支撑件,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连接;

移动装置,包括:第一移动平台、第二移动平台和第三移动平台,所述第一移动平台与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平台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组;所述第二移动平台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组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移动平台能够在所述第一滑轨组上滑动,所述第二移动平台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组;所述第三移动平台位于所述第二滑轨组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三移动平台能够在所述第二滑轨组上滑动;

观测镜,安装于所述第三移动平台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

第一标尺,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槽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平台,且所述第一滑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移动平台,所述第一滑动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移动平台靠近所述支撑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滑动件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

第二标尺,包括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槽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平台,且所述第二滑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三移动平台,所述第二滑动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三移动平台靠近所述支撑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滑动件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

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一移动块和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平台沿第一方向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块并与所述第二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块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相互啮合,并与所述第二移动平台靠近所述第一移动平台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一移动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

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三固定块、第四固定块、第二移动块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三固定块和所述第四固定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平台沿第二方向的两侧,且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固定块并与所述第四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块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相互啮合,并与所述第三移动平台靠近所述第二移动平台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二移动块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块和所述第四固定块之间。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轨组具有两根第一滑轨,两个所述第一滑轨沿所述第二方向分隔排列,所述第一标尺和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位于两根所述第一滑轨之间,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

第一滑块,每根所述第一滑轨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滑块,且所述第一滑块能够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沿第一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移动块和所述第一滑动件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轨组具有两根第二滑轨,两个所述第二滑轨沿所述第一方向分隔排列,所述第二标尺和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位于两根所述第二滑轨之间,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

第二滑块,每根所述第二滑轨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滑块,且所述第二滑块能够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沿第二方向滑动,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二移动块和所述第二滑动件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

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且所述固定杆的侧面具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杆内部具有容纳腔,且所述固定杆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具有开口;

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平台连接,所述升降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升降杆的外表面具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固定孔同侧设置,且所述凹槽沿所述升降杆的移动方向延伸;

固定组件,包括螺纹杆和把手,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固定孔并抵靠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把手具有安装孔,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

至少两个斜支撑杆,所述斜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平台靠近所述升降杆的一侧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斜支撑杆沿所述升降杆的外周面均匀分布。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

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分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沿同一方向延伸;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上具有安装槽,所述固定杆的远离所述第一移动平台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加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加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连接;

至少四个减震件,所述至少四个减震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移动平台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减震件。

本公开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疲劳裂纹测试装置,包括:

疲劳试验机,用于对试验件进行疲劳裂纹测试;

至少一个疲劳裂纹观测设备,所述疲劳裂纹观测设备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疲劳裂纹观测设备,且所述疲劳裂纹观测设备位于所述疲劳试验机的观测侧,所述观测镜朝向所述疲劳试验机。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所提供的疲劳裂纹观测设备具有支架、移动装置和观测镜。其中,移动装置具有第一移动平台、第二移动平台和第三移动平台。由于第一移动平台和支撑件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移动支架整体大幅度的调整观测镜的位置。另外,由于第一滑轨组沿第一方向延伸,从而第二移动平台能够沿第一方向滑动,也就因此能够整体大幅度调整后,微调观测镜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进一步的,由于第二滑轨组沿第二方向延伸,从而第三移动平台能够沿第二方向滑动,也就因此能够微调观测镜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因此,本公开的疲劳裂纹观测设备能够快速、便捷的对观测镜的位置进行调整。同时,还能够通过第二移动平台和第三移动平台分别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微调观测镜的位置,使得观测镜的位置更加准确,从而也就不会造成视野模糊,数据丢失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疲劳裂纹观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升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底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疲劳裂纹观测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斜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五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疲劳裂纹观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疲劳裂纹测试装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高温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2、移动装置;3、观测镜;4、计算机;5、光栅尺显示器;6、拉伸设备;7、高温炉;8、试验件;11、底座;12、支撑件;21、第一移动平台;22、第一滑轨;23、第二移动平台;24、第一滑块;25、第一标尺;26、第一调节机构;27、第二滑轨;28、第三移动平台;29、第二滑块;30、第二标尺;31、第二调节机构;32、固定环;33、垫台;71、开窗;111、第一支撑杆;112、第二支撑杆;113、连接杆;114、第一加强杆;115、第二加强杆;116、减震件;121、固定杆;122、升降杆;123、固定组件;124、斜支撑杆;125、第五固定块;251、第一滑槽;252、第一滑动件;261、第一固定块;262、第二固定块;263、第一移动块;264、第一螺纹杆;265、第一螺纹旋钮;301、第二滑槽;302、第二滑动件;311、第三固定块;312、第四固定块;313、第二移动块;314、第二螺纹杆;315、第二螺纹旋钮;1131、安装槽;1161、三角撑;1162、脚支撑;1163、防震靴;1221、凹槽;1231、第三螺纹杆;1232、把手;1233、垫块;1241、第一连接部;1251、第一连接板;1252、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如图1所示,本公开首先提供了一种疲劳裂纹观测设备,该疲劳裂纹观测设备能够快速、便捷的对观测镜3的位置进行调整,并且使得观测镜3的位置更加准确,从而也就不会造成视野模糊,数据丢失的问题。具体地:如图1和图9所示,该疲劳裂纹观测设备可以包括支架1、移动装置2和观测镜3,其中移动装置2可以包括第一移动平台21、第二移动平台23和第三移动平台28。

上述支架1可以包括底座11和支撑件12,其中底座11可以与支撑件12的一端连接,第一移动平台21可以与支撑件12的另一端连接。该支架1用于对移动装置2和观测镜3进行支撑。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支撑件12可以包括:固定杆121、升降杆122和固定组件123。其中,固定杆121的一端可以与底座11连接,且固定杆121的侧面可以具有固定孔,以用于固定装置的固定。固定杆121可以为中空结构,即:固定杆121的内部可以具有容纳腔,同时固定杆121远离底座11的一端可以具有开口,该容纳腔和开口可以连通。从而使得容纳腔可以容纳升降杆122。

该固定杆12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圆形、三角形等,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公开对固定杆121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当固定杆121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时,上述固定孔可以位于固定杆121的一个侧面或者相对的两个侧面,并且该固定孔可以贯穿固定杆121的侧壁。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孔可以位于固定杆121相对的两个侧面,可以理解的是,固定杆121上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孔,从而使得固定杆12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均可以设置一个固定组件123,以此增加固定组件123的固定力。同时,两个固定孔的中心可以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从而保证两个固定组件123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进而进一步地增加了固定组件123的固定力。

另外,本公开对固定孔的数量不做限定,也可以为其他数量,例如:固定杆121的三个侧面可以为分别设置一个固定孔或固定杆121的所有侧面均设置有个固定孔等。

进一步的,当固定杆12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时,上述固定孔可以均匀分布在固定杆121的外周面上并且可以贯穿固定杆121的外周面,可以理解的是每两个相邻的固定孔之间夹角相同,但不限于此,固定孔也可以不均匀分布在固定杆121的外周面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如图6所示,上述升降杆122的一端可以与移动装置2的第一移动平台21连接,从而可以通过升降杆122的上下位移带动移动装置2进行上下位移。升降杆122的另一端可以穿过固定杆121的开口位于容纳腔内。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对升降杆122进行升降,升降杆122位于容纳腔内后,升降杆122与第一移动平台21连接的一端可以高于固定杆121远离底座11的一端。但不限于此,该升降杆122与第一移动平台21连接的一端也可以与固定杆121远离底座11的一端平齐。

进一步地,该升降杆122可以通过人工进行升降,也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进行自动升降。例如:该升降杆122上可以设置有电控顶升装置,以用于远程控制升降杆122的升降。

该升降杆122的横截面积小于固定杆121的横截面积,以使升降杆122能够位于容纳腔内。另外,升降杆12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与固定杆121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以使升降杆122更容易被固定,但不限于此,升降杆122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不与固定杆121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例如:升降杆12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固定杆12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并且升降杆122的横截面直径需要小于固定杆121横截面的最短边长。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升降杆122的外表面可以具有凹槽1221,该凹槽1221可以与固定孔同侧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凹槽1221的数量与固定孔相同,且凹槽1221的位置与固定孔的位置相同,当固定杆121上具有两个固定孔的时候,升降杆122上也具有两个凹槽1221。

进一步地,每个凹槽1221均可以沿升降杆122的移动方向延伸,例如:当升降杆122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时候,凹槽1221的延伸方向可以为竖直方向。

除此之外,升降杆122与第一移动平台21连接的一端可以具有多个螺钉孔,以用于通过螺钉将升降杆122与第一移动平台21进行固定。

如图4所示,上述固定装置可以包括第三螺纹杆1231和把手1232,其中第三螺纹杆1231的一端能够穿过固定孔并抵靠在凹槽1221内。该第三螺纹杆1231可以通过固定孔的孔壁与螺纹进行配合以将固定装置固定。当第三螺纹杆1231的一端抵靠在凹槽1221内,并且第三螺纹杆1231与固定孔的孔壁固定后,能够夹紧升降杆122,从而能够固定升降杆122的位置。当第三螺纹杆1231的一端放松,即不抵靠在凹槽1221内时,升降杆122即为放松状态,此时升降杆122可以进行移动。

把手1232可以具有安装孔,第三螺纹杆1231的另一端可以固定于安装孔内,从而通过转动把手1232能够更加省力、方便的旋进或者旋出的螺纹杆。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23还可以包括垫块1233,该垫块1233具有通孔,该通孔的内表面可以具有能够与第三螺纹杆1231上螺纹相互啮合的螺纹。该垫块1233可以位于把手1232与固定杆121之间,第三螺纹杆1231可以穿过通孔并与通孔内表面的螺纹啮合。该垫块1233可以为方形块,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其他形状。通过设置垫块1233,能够使得第三螺纹杆1231啮合的部分增多以增加第三螺纹杆1231的固定力。同时,当第三螺纹杆1231抵靠在凹槽1221内时,垫块1233可以紧密抵靠在固定杆121的外壁,从而能够增加固定组件123的稳固性,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地增加第三螺纹杆1231的固定力。

如图5所示,上述底座11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杆111和第二支撑杆112,该第一支撑杆111和第二支撑杆112可以分隔设置,并且第一支撑杆111和第二支撑杆112可以沿同一方向延伸。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杆111和第二支撑杆11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均为矩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其他形状,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为了保证底座11的稳定性,第一支撑杆111和第二支撑杆112的长度可以相同。

更进一步地,底座11还可以包括连接杆113,该连接杆113的一端可以与第一支撑杆111连接,另一端可以与第二支撑杆112连接。通过连接杆113将第一支撑杆111和第二支撑杆112进行连接,能够提高底座11的支撑力。另外,连接杆113的两端可以分别和第一连接杆113和第二连接杆113的中部连接,从而进一步地提升了底座11的稳定性,也进一步的增加了底座11的支撑力。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杆113上可以具有安装槽1131,且固定杆121远离第一移动平台21的一端可以安装于安装槽1131内。进一步的,安装槽1131的底面和侧面均具有螺纹孔,通过该螺纹孔可以对固定杆121进行安装和固定。通过将固定杆121安装在安装槽1131内,能够通过安装槽1131对固定杆121的偏移进行限位,从而防止固定杆121偏移,以提高固定杆121的稳定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111、第二支撑杆112和连接杆113可以一体制造,但不限于此,第一支撑杆111第二支撑杆112和连接杆113也可以单独制造,再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底座11还可以包括第一加强杆114和第二加强杆115,其中第一加强杆114的一端可以与连接杆113靠近第一支撑杆111的一端连接,且第一加强杆114的另一端可以与固定杆121连接。第二加强杆115的一端可以与连接杆113靠近第二支撑杆112的一端连接,且第二加强杆115另一端可以与固定杆121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杆114和第二加强杆115可以斜向放置,即:第一加强杆114与固定杆121连接的一端高于第一加强杆114与连接杆113连接的一端,第二加强杆115与固定杆121连接的一端高于第二加强杆115与连接杆113连接的一端。

除此之外,底座11还可以包括至少四个减震件116,该至少四个减震件116可以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111和第二支撑杆112远离第一移动平台21的一侧,且第一支撑杆111和第二支撑杆112的两端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震件116。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减震件116可以包括:三角撑1161、脚支撑1162和防震靴1163。其中,三角撑1161可以与第一支撑杆111和第二支撑杆112远离第一移动平台21的一侧连接,脚支撑1162可以与三角撑1161远离第一支撑杆111和第二支撑杆112的一侧连接,防滑靴可以与脚支撑1162远离三角撑1161的一侧连接。通过将减震件116设置成该结构,能够防止环境中的振动对观测镜3的影响。

如图6所示,上述支架1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斜支撑杆124,该斜支撑杆124的一端可以与升降杆122连接,另一端可以与第一移动平台21靠近升降杆122的一侧连接,且至少两个斜支撑杆124可以沿升降杆122的外周面均匀分布。通过设置斜支撑杆124能够显著增加支架1的支撑力和支撑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斜支撑杆124的两端可以具有第一连接部1241,每一个第一连接部1241上均可以设置有一个通孔。支架1还可以包括第五固定块125,该第五固定块125可以具有第一连接板1251和第二连接部1252,第一连接板1251可以和第二连接部1252连接,并且第二连接部1252可以向远离第一连接板1251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连接板1251上具有通孔,第二连接部1252具有固定槽,并且第二连接部1252固定槽的两边也设置有通孔。

每一个斜支撑杆124的两端可以均设置有一个第五固定块125。可以理解的是,斜支撑杆124与第一移动平台21连接的一端设置的第五固定块125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板1251上的通孔与第一移动平台21连接,斜支撑杆124上的第一连接部1241可以位于固定槽内,并通过螺钉和通孔连接。斜支撑杆124与升降杆122连接的一端设置的第五固定块125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板1251上的通孔与升降杆122连接,斜支撑杆124上的第一连接部1241可以位于固定槽内,并通过螺钉和通孔连接。

通过设置第五固定块125,能够增加斜支撑杆124与第一移动平台21和升降杆12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斜支撑杆124支撑的稳定性。

如图9和图10所示,上述第一移动平台21远离支撑件12的一侧可以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组。该第一滑轨组可以具有两个第一滑轨22,两个第一滑轨22可以沿第二方向分隔排列。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滑轨22,能够增加第二移动平台23滑动时的稳定性,进而防止观测镜3在滑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和位移,从而造成观测镜3的位置偏差,使得观测镜3的视野模糊,丢失数据的问题。

第二移动平台23可以位于第一滑轨组远离支撑件12的一侧,且第二移动平台23能够在第一滑轨组上滑动。

进一步,每一个第一滑轨22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滑块24,该第一滑块24可以具有第三滑槽,第一滑块24可以通过第三滑槽卡合在第一滑轨22上,且该第一滑块24能够在第一滑轨22上滑动。该第一滑块24上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螺钉孔,第二移动平台23可以通过该螺钉孔与第一滑块24固定,从而第二移动平台23能够通过第一滑块24的移动而移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滑轨22上可以设置有两个第一滑块24。两个第一滑块24之间的间隔为3cm,但不限于此,两个第一滑块24之间的间隔还可以为其他的距离,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滑块24,能够增加第一滑块24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从而使得第二移动平台23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对第一滑轨22造成损伤,还能够提高第二移动平台23移动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移动装置2还可以包括:第一标尺25,该第一标尺25可以包括第一滑槽251和第一滑动件252,其中第一滑槽251可以安装于第一移动平台21上,并且可以位于两个第一滑轨22之间,同时第一滑槽251的开口可以朝向第二移动平台23。第一滑动件252的一端可以位于第一滑槽251内,第二移动平台23靠近支撑件12的一侧可以与第一滑动件252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该第一滑槽251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滑轨22的长度,从而能够保证第一标尺25的量程能够满足第二移动平台23可以移动的距离。

更进一步地,该第一标尺25可以为光栅尺,通过第一滑动件252的移动可以直接测量出第二移动平台23移动的距离,从而准确的对观测镜3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的位置进行确定。另外,当第一标尺25不为光栅尺的时候,第一滑槽251上可以设置有刻度,可以通过观测刻度来确定观测镜3移动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装置2还可以包括:第一调节机构26,该第一调节机构26可以包括第一固定块261、第二固定块262、第一移动块263和第一螺纹杆264,其中第一固定块261和第二固定块262可以固定安装于第一移动平台21沿第一方向上的两侧,且第一螺纹杆264的一端可以穿过第一固定块261并与第二固定块262转动连接。第一移动块263可以与第一螺纹杆264相互啮合,且第一移动块263可以位于第一固定块261和第二固定块262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移动块263可以与第二移动平台23靠近所述第一移动平台21的一侧连接。该第一移动块263靠近所述第二移动平台23的一侧可以设置有螺纹孔,第二移动平台23能够通过该螺纹孔与第一移动块263连接。

更进一步地,在第一螺纹杆264远离第二固定块262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一螺纹旋钮265,通过该第一螺纹旋钮265可以旋转螺纹杆。通过旋转螺纹杆,能够带动第一移动块263进行连续位移,从而使得第二移动平台23在第一方向上进行连续位移。同时,由于第一移动块263是连续位移的,从而能够对第二移动平台23的位置进行微小且准确的调节。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上述第二移动平台23远离支撑件12的一侧可以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组,其中,第一方向可以和第二方向相交。该第二滑轨组可以具有两个第二滑轨27,两个第二滑轨27可以沿第一方向分隔排列。通过设置两个第二滑轨27,能够增加第三移动平台28滑动时的稳定性,进而防止观测镜3在滑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和位移,从而造成观测镜3的位置偏差,使得观测镜3的视野模糊,丢失数据的问题。

第三移动平台28可以位于第二滑轨组远离支撑件12的一侧,且第三移动平台28能够在第二滑轨组上滑动。

进一步,每一个第二滑轨27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滑块29,该第二滑块29可以具有第四滑槽,第二滑块29可以通过第四滑槽卡合在第二滑轨27上,且该第二滑块29能够在第二滑轨27上滑动。该第二滑块29上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螺钉孔,第三移动平台28可以通过该螺钉孔与第二滑块29固定,从而第三移动平台28能够通过第二滑块29的移动而移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二滑轨27上可以设置有两个第二滑块29。两个第二滑块29之间的间隔为3cm,但不限于此,两个第二滑块29之间的间隔还可以为其他的距离,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通过设置两个第二滑块29,能够增加第二滑块29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从而使得第三移动平台28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对第二滑轨27造成损伤,还能够提高第三移动平台28移动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移动装置2还可以包括:第二标尺30,该第二标尺30可以包括第二滑槽301和第二滑动件302,其中第二滑槽301可以安装于第二移动平台23上,并且可以位于两个第二滑轨27之间,同时第二滑槽301的开口可以朝向第三移动平台28。第二滑动件302的一端可以位于第二滑槽301内,第三移动平台28靠近支撑件12的一侧可以与第二滑动件302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该第二滑槽301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二滑轨27的长度,从而能够保证第二标尺30的量程能够满足第三移动平台28可以移动的距离。

更进一步地,该第二标尺30可以为光栅尺,通过第二滑动件302的移动可以直接测量出第三移动平台28移动的距离,从而准确的对观测镜3在第二方向上移动的位置进行确定。另外,当第二标尺30不为光栅尺的时候,第二滑槽301上可以设置有刻度,可以通过观测刻度来确定观测镜3移动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装置2还可以包括:第二调节机构31,该第二调节机构31可以包括第三固定块311、第四固定块312、第二移动块313和第二螺纹杆314,其中第三固定块311和第四固定块312可以固定安装于第二移动平台23沿第二方向上的两侧,且第二螺纹杆314的一端可以穿过第三固定块311并与第四固定块312转动连接。第二移动块313可以与第二螺纹杆314相互啮合,且第二移动块313可以位于第三固定块311和第四固定块312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移动块313可以与第三移动平台28靠近所述第二移动平台23的一侧连接。该第二移动块313靠近所述第三移动平台28的一侧可以设置有螺纹孔,第三移动平台28能够通过该螺纹孔与第二移动块313连接。

更进一步地,在第二螺纹杆314远离第四固定块312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二螺纹旋钮315,通过该第二螺纹旋钮315可以旋转螺纹杆。通过旋转螺纹杆,能够带动第一移动块263进行连续位移,从而使得第二移动平台23在第一方向上进行连续位移。同时,由于第一移动块263是连续位移的,从而能够对第二移动平台23的位置进行微小且准确的调节。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移动平台23的边长可以小于第一移动平台21的边长,第三移动平台28的边长可以小于第二移动平台23的边长,第二滑轨27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一滑轨22的长度,第二标尺30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一标尺25的长度,第二调节机构31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一调节结构的长度,例如:第二移动平台23的边长与第一移动平台21的边长可以相差10cm,第三移动平台28的边长与第二移动平台23的边长可以相差10cm,第二滑轨27的长度可以和第一滑轨22的长度相差10cm,第二标尺30的长度可以和第一标尺25的长度相差10cm,第二调节机构31的长度可以和第一调节结构的长度相差10cm,但不限于此,本公开对上述各个长度差异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滑轨22与第一移动平台21接触的一侧、第二滑轨27与第二移动平台23接触的一侧均可以设置有垫台33,且每根第一滑轨22与第一移动平台21和每根第二滑轨27与第二移动平台23接触的一侧均可以设置有两个垫台33,且两个垫台33可以分别位于第一滑轨22和第二滑轨27的两端,以用于支撑第一滑轨22和第二滑轨27。

另外,上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垂直,从而能够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调整观测镜3的位置,进而更加便于对观测镜3的位置进行调整。

如图1和图9所示,上述观测镜3可以安装与第三移动平台28远离支撑件12的一侧。该观测镜3可以为显微镜,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其他具有观测功能的观测镜3。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装置2还可包括固定环32,该固定环32可以安装于第三移动平台28远离支撑件12的一侧,并且观测镜3位于该固定环32与第三移动平台28之间,从而通过固定环32将观测镜3紧固在第三移动平台28上。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该疲劳裂纹观测设备还可以包括计算机4,通过计算机4能够与观测镜3连接,以实时接收观测镜3观测的疲劳裂纹图像。

另外,当第一标尺25和第二标尺30为光栅尺时,该疲劳裂纹观测设备还可以包括光栅尺显示器5。光栅尺显示器5可以与光栅尺连接,以用于实时显示第二移动平台23和第三移动平台28移动的具体数值,便于记录疲劳裂纹的长度。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疲劳裂纹测试装置,该疲劳裂纹测试装置能够快速、便捷的对观测镜3的位置进行调整,并且使得观测镜3的位置更加准确,从而也就不会造成视野模糊,数据丢失的问题。具体地,该疲劳裂纹测试装置可以包括:疲劳试验机和至少一个疲劳裂纹观测设备。该疲劳裂纹观测设备可以为上述所述的疲劳裂纹观测设备,且疲劳裂纹观测设备可以位于疲劳试验机的观测侧,观测镜3可以朝向疲劳试验机。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疲劳试验机可以具有拉伸设备6和高温炉7,其中,高温炉7可以为疲劳试验提供高温环境。如图14所示,高温炉7可以具有中空腔,以用于容纳和夹持试验件8,该高温炉7的周面设置有开窗71,以用于观测试验件8的疲劳裂纹。拉伸设备6可以具有上下两个拉杆,两个拉杆可以分别与试验件8的两端连接,以用于同时向两个方向拉伸试验件8。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高温炉7可以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开窗71,以便于从多个角度同时观测试验件8的疲劳裂纹。当高温炉7具有两个开窗71的时候,疲劳裂纹观测装置可以具有两个疲劳裂纹观测设备,且两个疲劳裂纹观测设备可以分别位于高温炉7的两个开窗71侧,并且两个观测镜3可以分别朝向两个开窗71。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开窗71和疲劳裂纹观测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制,也可以为其他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