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性能问题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性能问题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摘要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性能问题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响应于应用程序出现的性能问题,根据消息调度时序图确定所述性能问题出现时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所述消息调度时序图用于显示所述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根据所述性能问题出现时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对所述性能问题进行定位。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应用程序出现卡顿、应用无响应、应用程序闪退等性能问题的情况下,很难从操作系统中获取到能够定位该问题的关键信息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8285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61774.X

  • 发明设计人 徐磊;

    申请日2021-03-10

  • 分类号G06F11/07(20060101);

  • 代理机构11710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祝乐芳

  • 地址 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实兴大街30号院3号楼2层B-0035房间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11:3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性能问题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例如,用户可以在电子设备上安装各种不同功能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程序。通过不同功能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享受到不同功能的服务。

但是,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通常会限制应用程序获取系统资源的能力。从而在应用程序出现卡顿、应用无响应(Application Not Responding,ANR)、应用程序闪退等性能问题的情况下,很难从操作系统中获取到能够定位该问题的关键信息,从而无法定位问题出现的原因。为了能够定位问题,有些情况下需要对问题进行复现,但是复现过程比较耗时,应用程序卡顿时间过长,影响用户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性能问题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性能问题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应用程序出现的性能问题,根据消息调度时序图确定所述性能问题出现时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所述消息调度时序图用于显示所述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

根据所述性能问题出现时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对所述性能问题进行定位。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性能问题定位装置,包括:

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应用程序出现的性能问题,根据消息调度时序图确定所述性能问题出现时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所述消息调度时序图用于显示所述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

问题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性能问题出现时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对所述性能问题进行定位。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多个程序;

当所述多个程序被所述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所述的性能问题定位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性能问题定位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性能问题定位方法,通过响应于应用程序出现的性能问题,根据消息调度时序图确定所述性能问题出现时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所述消息调度时序图用于显示所述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根据所述性能问题出现时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对所述性能问题进行定位,其实质是,对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生成的各消息的调度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形成消息调度时序图,当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时,依据消息调度时序图,对发生性能问题之时、之前的消息调度情况进行追溯,将追溯结果作为定位性能问题的关键信息,予以使用,进而确定导致出现性能问题的原因。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应用程序出现卡顿、应用无响应、应用程序闪退等性能问题的情况下,很难从操作系统中获取到能够定位该问题的关键信息的问题。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原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性能问题定位方法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性能问题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息与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消息与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消息与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息调度时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性能问题定位方法的原理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消息调度时序图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生成消息调度时序图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数器更新的示意图;

图11-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两种计数器更新的示意图;

图13-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两种计数器更新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实现S320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实现S330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实现S330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8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性能问题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19和图20为采用图18提供的方法所形成的一种调度信息展示效果图;

图2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一种性能问题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性能问题定位方法应用场景图。本公开提供的性能问题定位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参见图1,该性能问题定位系统包括服务器与多个终端(如终端1、终端2、终端3和终端4)。各终端与服务器均通过网络通讯连接。各终端上均安装有多个应用程序。示例性地,假设某用户使用终端1中的某个应用程序时,该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此时可以由任意终端或者由服务器执行本公开提供的性能问题定位方法。需要强调的是,若本公开提供的性能问题定位方法由终端执行,在实际中,出现性能问题的终端以及执行本公开提供的性能问题定位方法的终端可以为同一终端,也可以为不同终端。

其中,服务器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掌上电脑、平板电脑、带显示屏的可穿戴设备、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一体机、智能家居设备等。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性能问题定位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性能问题定位装置执行,该装置可以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装置可配置于电子设备中,例如终端或服务器中。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该方法由出现性能问题的终端执行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S110、响应于应用程序出现的性能问题,根据消息调度时序图确定性能问题出现时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消息调度时序图用于显示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

终端中可以安装有应用程序,此处并不对终端中安装的应用程序的个数和功能做具体限定。在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应用程序可能会出现性能问题,例如,卡顿、ANR、闪退(Crash)等。具体的,在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终端可以实时检测应用程序是否出现性能问题。

消息调度时序图是一种可以直观地展示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各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的图形。在实际中,消息调度时序图的具体生成方法有多种,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可选地,在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之前,方法还包括:获取应用程序对应的消息队列中待调度的目标消息,目标消息为多个历史消息中的任一历史消息;在对目标消息进行调度的过程中,记录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根据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生成消息调度时序图。

具体地,在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终端可以生成应用程序对应的消息,并将该消息放入该应用程序对应的消息队列中。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生成消息的具体条件或具体场景。此外,本实施例也不限定消息队列中缓存的消息的个数。例如,在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终端可以显示该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在该用户界面上进行操作。具体的,终端可以根据用户在该用户界面上的操作生成该应用程序对应的消息,并将该消息放入该应用程序对应的消息队列中。进一步地,终端可以对该消息队列中的消息依次进行调度,具体地,可以是终端中的主线程对该消息队列中的消息依次进行调度。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在对消息队列中的每个消息进行调度的过程中,记录每个消息的调度信息。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息与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在图3中,消息队列中包括消息1、消息2、消息3、消息4、消息5。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该消息队列中缓存的具体消息和消息个数。另外,该消息队列中缓存的具体消息、以及缓存的消息个数可能是随时间变化的。例如,当终端对消息队列中的消息1调度完成后,终端可以将该消息1从该消息队列中删除掉,从而使得该消息队列中的具体消息和消息个数发生变化。同理,当终端生成新的消息,例如消息6时,终端可以将该消息6添加到该消息队列中,从而使得该消息队列中的具体消息和消息个数发生变化。

继续参见图3,终端在对该消息队列中的消息1进行调度的过程中,终端可以记录消息1的调度信息。进一步,终端可以将消息1的调度信息存储到一个存储空间。其中,消息1的调度信息例如可以包括消息1的调度开始时间、调度结束时间、调度耗时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的是,消息1的调度信息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例如,消息1的标识信息等。标识信息具体可以为消息的类型和名称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可以设置调度开始时间包括CPU时间和/或墙上时间(WALL)。其中,CPU时间和墙上时间是两个不同维度的时间。墙上时间包括消息调度的等待时间和消息调度的执行时间。其中,等待时间可能有多个。CPU时间包括消息调度的执行时间。

类似地,可以设置调度结束时间包括CPU时间和/或墙上时间(WALL)。

进一步地,在实际设置时,调度信息与消息可以一对一存储,也可以一对多存储,或者,采用一对一存储和一对多存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存储。

若采用一对一存储,终端可以对该消息队列中的每个消息依次进行调度,同时终端可以依次记录每个消息的调度信息。也就是说,在终端每调度完一个消息的情况下,终端即可将该消息的调度信息记录并存储到该存储空间中,从而使得每个已经被调度的消息可以分别对应一个调度信息。示例性地,图3中,调度信息与消息一对一存储。继续参见图3,已经被调度的消息1、消息2、消息3、消息4、消息5分别对应的调度信息存储在该存储空间中。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该存储空间的类型、以及该存储空间在终端中的位置。

若采用一对多存储,终端不限于在调度完一个消息的情况下,将该消息的调度信息存储到该存储空间中。例如,终端可以在调度完多个消息的情况下,将该多个消息的调度信息存储到该存储空间中。其中,该多个消息的调度信息可以包括该多个消息的总个数、该多个消息总的调度耗时等。可以理解的是,该多个消息的调度信息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例如,该多个消息中第一个被调度的消息的调度开始时间、该多个消息中最后一个被调度的消息的调度结束时间、该多个消息中第一个被调度的消息的标识信息、该多个消息中最后一个被调度的消息的标识信息等。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消息与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图4中,调度信息与消息一对多存储。参见图4,终端可以在调度完消息1和消息2的情况下,将消息1和消息2的调度信息存储到该存储空间中,形成一条调度信息。终端可以在调度完消息3、消息4和消息5的情况下,将消息3、消息4和消息5的调度信息存储到该存储空间中,形成一条调度信息。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消息与调度信息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图5中,调度信息与消息采用一对一存储和一对多存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存储。参加图5,终端可以在调度完消息1的情况下,将消息1的调度信息存储到该存储空间中,形成一条调度信息。终端可以在调度完消息2和消息3的情况下,将消息2和消息3的调度信息存储到该存储空间中,形成一条调度信息。同理,终端可以在调度完消息4和消息5的情况下,将消息4和消息5的调度信息存储到该存储空间中,形成一条调度信息。

由于在实际中,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消息调度极为频繁,而且大多数情况耗时都在毫秒甚至微秒量级。通过采用调度信息与消息一对多存储,或者,采用一对一存储和一对多存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存储,可以提高统计效率、存储效率、降低存储空间占用率、缩减从存储空间中再去读写的运算量,甚至降低因大量的内存申请和释放而造成内存抖动,引发性能问题的几率。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公开中,调度信息的存储空间和消息队列是两个不同的存储空间。当消息被调度完成时,该消息就可以从消息队列中删除掉。但该消息的调度信息需要保存在调度信息的存储空间,并不删除。

上述“根据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生成消息调度时序图”,实质是根据调度信息存储空间中存储的调度信息,生成消息调度时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息调度时序图。示例性地,参见图6,在图6中,箭头表示时间轴,该时间轴包括多个顺序排列的矩形方框。每一个方框代表一条调度信息。根据填充图形可以将方框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型为填充点的方框1-53,为第一标识,表示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之时已调度完毕的消息的调度信息;第二类型为无填充的方框,为第二标识,表示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之时正在调度的消息的调度信息;第三类型为填充斜线的方框1-3,为第三标识,表示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之时还未开始调度的消息。

本步骤中,性能问题出现时已经被调度的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包括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之时已调度完毕的消息的调度信息,以及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之时正在调度的消息的调度信息。因此,参见图6,在执行本步骤时,需要确定的调度信息是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对应的调度信息。

可选地,在图6中,每一个第一标识和每一个第二标识借助于一个展示框(图中椭圆形图像),展示该调度信息的详细内容。其中,MSG表示该调度信息对应的消息。例如填充有点的方框1对应的展示框中,“MSG 1”表示该调度信息对应1个消息。填充有点的方框7对应的展示框中,“MSGS 33”表示该调度信息对应33个消息,为33个消息的合并结果。展示框中Wall表示该调度信息对应的所有消息的墙上时间总调度耗时。展示框中CPU表示该调度信息对应的所有消息的CPU时间总调度耗时。填充有点的方框5对应的展示框中,“IDLE”表示系统休眠。

可选地,继续参见图6,可以进一步将调度耗时长的消息对应的调度信息以特殊效果显示。例如,方框1对应的第一消息调度耗时非常长,因此,将方框1对应的展示框填充竖线条纹,以与其他展示框区别。这样设置便于快速确定哪些消息的调度耗时长,进一步缩短定位性能问题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一标识的尺寸与第一标识对应的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相关;第二标识的尺寸与第二标识对应的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相关。示例性地,图6中,第一标识沿箭头方向的长度与第一标识对应的历史消息的调度耗时正相关。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快速确定哪些消息的调度耗时长,进一步缩短定位性能问题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该消息调度时序图包括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之时未被调度的消息(对应第三标识)。这仅是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示例,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在实际中,可以设置该消息调度时序图仅包括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之时已调度完毕的消息的调度信息(对应第一标识),以及正在调度的消息的调度信息(对应第二标识),不包括未被调度的消息。

本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多种,示例性地,响应于应用程序出现的性能问题,确定应用程序出现的性能问题的类型;根据性能问题的类型以及消息调度时序图确定性能问题出现时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这样设置便于缩小需查看的调度信息的信息量,便于快速找到需要着重关注的调度信息,提高定位效率。

或者,本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还可以为,响应于应用程序出现的性能问题,根据消息调度时序图确定从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时刻起,预设追溯时长范围内的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预设追溯时长,可以根据研发人员经验确定,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这样设置便于缩小需查看的调度信息的信息量,便于快速找到需要着重关注的调度信息,提高定位效率。

可选地,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性能问题,预设追溯时长不同。在执行“根据消息调度时序图确定从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时刻起,预设追溯时长范围内的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之前,还包括:确定应用程序出现的性能问题的类型;根据性能问题的类型,确定预设追溯时长。

S120、根据性能问题出现时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对性能问题进行定位。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性能问题定位方法的原理图。在图7中,水平箭头表示时间轴,在时间轴的上方绘制有多个填充有斜线的长方形,一个长方形表示一个消息。每个长方形左端边线与时间轴的交点表示该消息的调度开始时间。每个长方形右端边线与时间轴的交点表示该消息的调度结束时间。示例性地,消息1的调度开始时间为a、调度结束时间为b。如图7中的,消息1、消息2、消息3和消息4在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的时刻之前,已经被调度完成。消息5是性能问题出现时刻正在被调度的消息。

一般情况下,造成终端出现性能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已经被调度完成的消息调度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的;也可能是正在被调度的消息调度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已经被调度完成的消息调度的过程出现的问题和正在被调度的消息调度的过程出现的问题共同作用导致的。

示例性地,由于终端中,消息队列中的多个消息顺次调度,例如,终端调度信息A后调度信息B、再调度信息C、再调度信息D。其中,终端在调度信息B或调度信息C的时候,消息B或消息C可能已经比较耗时了,但是并没有导致卡顿、ANR等问题出现。可能等到终端调度信息D的时候,卡顿、ANR等问题才出现,而消息D可能并不耗时。此种情况下,是消息B消息C调度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终端出现性能问题。

本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有多种,可选地,包括:确定多个历史消息中调度耗时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的历史消息;根据多个历史消息中调度耗时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的历史消息,对性能问题进行定位。研究表明消息调度耗时长,其往往是出现性能问题的表象结果。这样设置便于缩小需要查看的调度信息的信息量,便于研发人员快速找到需要着重关注的调度信息,提高定位效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性能问题定位方法,通过响应于应用程序出现的性能问题,根据消息调度时序图确定性能问题出现时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消息调度时序图用于显示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根据性能问题出现时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对性能问题进行定位,其实质是,对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生成的各消息的调度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形成消息调度时序图,当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时,依据消息调度时序图,对发生性能问题之时、之前的消息调度情况进行追溯,将追溯结果作为定位性能问题的关键信息,予以使用,进而确定导致出现性能问题的原因。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应用程序出现卡顿、应用无响应、应用程序闪退等性能问题的情况下,很难从操作系统中获取到能够定位该问题的关键信息的问题。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消息调度时序图的方法的流程图。图8对应前述内容中“调度信息与消息一对一存储”的情况。图8中各步骤于图2中S110之前执行,即终端检测应用程序是否出现性能问题之前执行。参见图8,该实现记录调度信息的方法包括:

S210、获取应用程序对应的消息队列中待调度的目标消息,目标消息为多个历史消息中的任一历史消息。

其中,待调度的目标消息可理解为,用户在对终端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进行操作后,终端根据该操作生成的未被调度的消息。该消息可以包括用户指令和/或非用户指令。其中,用户指令和非用户指令可能是相关联的。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上文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步骤中,目标消息可能为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之时已调度完毕的消息,也可能为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之时正在调度的消息。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在执行本步骤时,应用程序未出现性能问题,实际上无法区分当前目标消息为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之时已调度完毕的消息还是正在调度的消息。

S220、在开始调度目标消息时,记录目标消息的调度开始时间。

S230、在结束调度目标消息时,记录目标消息的调度结束时间。

在实际中,在目标消息为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之时正在调度的消息(如目标消息为图7中的消息5)时,由于在该消息调度未完成时,应用程序已出现性能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选地,可以设置等待目标消息调度结束,记录目标消息调度结束时间。或者,可选地,终端在性能问题出现时,将性能问题出现时刻作为目标消息的调度结束时间。这样设置的原因是,有可能出现终端一旦出现性能问题以后,第二消息调度操作将暂停,没有调度结束时间。

S240、根据目标消息的调度开始时间和目标消息的调度结束时间,确定目标消息的调度耗时。

可选地,将目标消息的调度结束时间与目标消息的调度开始时间作差,将差值作为目标消息的调度耗时。

S250、记录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调度信息包括调度开始时间、调度结束时间和调度耗时中的至少一种。

S260、根据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生成消息调度时序图。

这样设置的实质是,针对每一个目标消息,均生成与之对应的调度信息,目标消息与调度信息一对一存储,这样可以确保各目标消息对应的调度信息完整、无遗漏,且均可查。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生成消息调度时序图的方法的流程图。图9对应前述内容中“调度信息与消息一对多存储”的情况。

实现“调度信息与消息一对多存储”的整体发明构思是,将调度耗时很短的多个消息进行合并,统计多个调度耗时很短的消息的总耗时。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调度信息可以仅包括部分消息的标识信息,总耗时以及被合并的消息的个数。

实现“调度信息与消息一对多存储”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可以预先设置参考耗时;在调度第N个目标消息时,记录第N个目标消息的调度开始时间和调度结束时间;根据第N个目标消息的调度开始时间和调度结束时间,确定第N个目标消息的调度耗时,若第N个目标消息的调度耗时大于参考耗时,对第N个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进行单独记录。若第N个目标消息的调度耗时小于或等于参考耗时,调度第N+1个目标消息,确定第N+1个目标消息的调度耗时。若第N+1个目标消息的调度耗时大于参考耗时,对第N个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和第N+1个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分别进行单独记录。若第N+1个目标消息的调度耗时小于或等于参考耗时,调度第N+2个目标消息,……,直至第N+n个目标消息的调度耗时大于参考耗时,将第N个目标消息,至第N+n-1个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合并记录。示例性地,若将第N个目标消息至第N+n-1个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合并记录,此时调度信息包括第N个目标消息的调度开始时间、第N+n-1个目标消息的调度结束时间,从调度第N个目标消息的调度开始至第N+n-1个目标消息的调度结束的总调度耗时,以及第N个目标消息至第N+n-1个目标消息中部分几个的目标消息的标识信息。

图9为实现“调度信息与消息一对多存储”的另一种方法。该方法需要借助计数器完成。为此,可选地,设置利用子线程控制计数器以设定时间间隔进行更新,主线程仅在对目标消息进行调度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分别读计数器读数。

可选地,利用SetTimeout对子线程设置休眠时间,并且使得子线程的休眠时间等于计数器相邻两次更新的时间间隔。示例性地,若希望计数器每隔30s更新一次,则设置子线程的休眠时间为30s。当子线程处于休眠状态时,不进行计数器更新,若子线程休眠结束,子线程被唤醒后立即利用Update Tick更新计数器。子线程更新计数器之后,再次进入休眠状态。

进一步地,可以利用Timeout Verify修正子线程的休眠时间。示例性地,若按照预先设置,子线程的休眠时间为5分钟。子线程应当于10:00和10:05分别被唤醒并更新计数器。但在实际中,因为某些原因,可能出现子线程于10:01才被唤醒,显然,这会使得计数器更新时间后延。为此,可选地,在子线程于10:01才被唤醒后将子线程的休眠时间进行修正,以使其变为4分钟。这样可以确保在10:05,子线程能够被唤醒。这样设置可以确保后续所记录的调度信息的准确性。

由于主线程仅在对目标消息进行调度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读取计数器读数。为此,设置监控期的概念。监控期具体指,主线程读取到计数器连续两次发生更新的时间段。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监控期不一定等于计数器实际相邻两次更新的时间间隔。示例性地,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数器更新的示意图。参见图10,计数器共更新4次,由于主线程仅在对目标消息进行调度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读计数器信息,因此“计数器读数为0”这一信息是主线程在消息1调度的开始时刻读取到的。“计数器读数为1”这一信息是主线程在消息1调度的结束时刻读取到的。因此将消息1调度的开始时刻至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段作为监控期J1。“计数器读数为2”这一信息,主线程并未读取到。“计数器读数为3”这一信息是主线程在消息2调度的开始时刻读取到的。因此将消息1调度的结束时刻至消息2调度的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段,作为监控期J2。在图10中,监控期J1小于相邻两次更新的时间间隔T

图9中各步骤于图2中S110之前执行,即在终端检测应用程序是否出现性能问题之前执行。参见图9,该消息调度时序图生成方法包括:

S310、获取应用程序对应的消息队列中待调度的目标消息,目标消息为多个历史消息中的任一历史消息。

S320、在开始调度目标消息时,记录开始调度之前的第一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第一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是目标消息之前的消息。

其中,第一监控期对应于从终端开始调度目标消息时检测到计数器发生更新到终端上一次检测到计数器发生更新之间的时间段。图11-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两种计数器更新的示意图。在实际中,第一监控期主要对应两种情况:情况一,参见图11,目标消息为消息5,第一监控期为从一个历史消息调度的开始时刻到目标消息调度的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段;情况二,参见图12,从一个历史消息调度的结束时刻到目标消息调度的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段。无论是这两种情况的哪一种,“第一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均是指在第一监控期内完成调度的整个过程的历史消息。示例性地,在图11和图12中,消息2、消息3和消息4均为第一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根据本步骤,需要对消息2、消息3和消息4的调度信息进行记录。

S330、在结束调度目标消息时,记录结束调度之前的第二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第二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包括目标消息。

其中,第二监控期对应于从终端结束调度目标消息时检测到计数器发生更新到终端上一次检测到计数器发生更新之间的时间段。图13-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两种计数器更新的示意图。在实际中,第二监控期主要对应两种情况:情况一,参见图13,从一个历史消息调度的开始时刻到目标消息调度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段;情况二,参见图14,从一个历史消息调度的结束时刻到目标消息调度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段。无论是这两种情况的哪一种,“第二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历史消息”均是指在第二监控期内完成调度的整个过程的历史消息。示例性地,在图13和图14中,消息2、消息3、消息4和消息5均为第二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历史消息。由于在图13和图14中,目标消息为消息5,显然第二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包括目标消息。根据本步骤,需要对消息2、消息3、消息4和消息5的调度信息进行记录。

S340、根据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生成消息调度时序图。

这样设置的实质是,根据监控期的特征,对监控期进行分类(分为第一监控期和第二监控期)并针对不同监控期,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多条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合并记录。其可以提高统计效率、存储效率、降低存储空间占用率、缩减从存储空间中再去读写的运算量,甚至降低因大量的内存申请和释放而造成内存抖动,引发性能问题的出现几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S320和S330之间是和/或的关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S320的具体实现方法有多种,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实现S320的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5,用于实现S320的方法可以为:

S321、在开始调度目标消息时,检测计数器是否发生更新;若否,执行S322;若是,执行S323。

S322、对目标消息进行调度处理。

S323、记录开始调度之前的第一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其中,第一监控期对应于从开始调度目标消息时检测到计数器发生更新到上一次检测到计数器发生更新之间;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包括多个历史消息的总个数和多个历史消息总的调度耗时。

本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有多种,示例性地,当确定第一监控期内计数器的更新次数小于或等于2次时,记录第一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当确定第一监控期内计数器的更新次数大于2次时,记录第一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以及记录第一监控期内系统的休眠时间。

典型地,参见图11或图12,假设目标消息为消息4,在终端在开始调度信息4时,检测相对于消息3调度结束时刻,计数器是否发生更新。由于相对于消息3调度结束时刻,计数器未发生更新,主线程对消息4进行调度处理。

继续参见图11或图12,假设目标消息为消息5,在终端在开始调度信息5,检测相对于消息4调度结束时刻,计数器是否发生更新。由于相对于消息4调度结束时刻,计数器发生更新,则确定本次第一监控期结束。终端记录本次第一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所有历史消息(即消息2、消息3和消息4)的调度信息。

在执行“记录本次第一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所有历史消息(即图11和图12中的消息2、消息3和消息4)的调度信息”时,可以进一步判断相对于第一监控期开始时刻(即图11中消息2调度开始时刻,或图12中消息1调度结束时刻),第一监控期结束时刻(即图11或图12消息5调度开始时刻)计数器的更新次数是否大于2次。具体判断的方法可以为,利用第一监控期结束时刻计数器的读数减去第一监控期开始时刻计数器的读数,判断其差值是否大于2,若大于2,说明计数器的更新次数大于2次,否则计数器的更新次数小于等于2次。

继续参见图11或图12,由于主线程在消息2的调度结束时刻、消息3的调度开始时刻、消息3的调度结束时刻,消息4的调度开始时刻、消息4的调度结束时刻均读取过计数器的读数,均未发现计数器更新。所以若在消息5的调度开始时刻发现计数器更新,说明计数器是在消息4的调度结束时刻至消息5的调度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段内进行的更新。且消息2、消息3和消息4的调度耗时之和小于相邻两次更新的时间间隔T

在此基础上,继续参见图11,若主线程在消息5的调度开始时刻读取过计数器的读数,且发现计数器的更新次数为1次,满足计数器的更新次数小于或等于2次的条件,此种情况下,认为从消息4的调度结束时刻起至消息5的调度开始时刻止的这段时间内系统不存在休眠的情况。此种情况下,可选地,仅将消息2、消息3和消息4的调度信息进行合并记录。

继续参见图12,若主线程在消息5的调度开始时刻读取过计数器的读数,且发现计数器的更新次数为3次,满足计数器的更新次数大于2次的条件,则从消息4的调度结束时刻至消息5的调度开始时刻的时间长度大于2T

上述方案可以将系统的休眠时间抓取出来,可以避免因系统休眠导致各消息的调度信息记录不准确,进而导致后续性能问题定位不准确的情况出现。

类似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S330的具体实现方法有多种,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图1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实现S330的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6,用于实现S330的方法可以为:

S3311、在结束调度目标消息时,检测计数器是否发生更新;若否,执行S3312;若是,执行S3313。

S3312、从消息队列中获取目标消息的下一个消息。

S3313、记录结束调度之前的第二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其中,第二监控期对应于从结束调度目标消息时检测到计数器发生更新到上一次检测到计数器发生更新之间;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包括多个历史消息的总个数和多个历史消息总的调度耗时。

本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有多种,示例性地,当确定第二监控期内计数器的更新次数小于或等于2次时,记录第二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当确定第二监控期内计数器的更新次数大于2次时,记录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以及记录第二监控期内除目标消息之外的已经被调度的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

典型地,参见图13或图14,假设目标消息为消息4,在结束调度信息4时,检测相对于消息4调度开始时刻,计数器是否发生更新。由于相对于消息4调度开始时刻,计数器未发生更新,主线程从消息队列中获取目标消息的下一个消息(即消息5)。

继续参见图13或图14,假设目标消息为消息5,在结束调度信息5时,检测相对于消息5调度开始时刻,计数器是否发生更新。由于相对于消息5调度开始时刻,计数器发生更新,则确定本次第二监控期结束。终端记录本次第二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所有历史消息(即消息2、消息3、消息4和消息5)的调度信息。

具体地,在执行“记录本次第二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所有历史消息(即图13和图14中的消息2、消息3、消息4和消息5)的调度信息”时,可以进一步判断相对于第二监控期开始时刻(即图13中消息2调度开始时刻,或图14中消息1调度结束时刻),第二监控期结束时刻(即图13或图14消息5调度结束时刻)计数器的更新次数是否大于2次。具体判断的方法可以为,利用第二监控期结束时刻计数器的读数减去第二监控期开始时刻计数器的读数,判断其差值是否大于2,若大于2,说明计数器的更新次数大于2次,否则计数器的更新次数小于等于2次。

继续参见图13或图14,由于主线程在消息2的调度结束时刻、消息3的调度开始时刻、消息3的调度结束时刻,消息4的调度开始时刻、消息4的调度结束时刻、消息5的调度开始时刻均读取过计数器的读数,均未发现计数器更新。所以若在消息5的调度结束时刻发现计数器更新,说明计数器是在消息5的调度开始时刻至消息5的调度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段内进行的更新。且消息2、消息3和消息4的调度耗时之和均小于相邻两次更新的时间间隔T

在此基础上,继续参见图13,若主线程在消息5的调度结束时刻读取过计数器的读数,且发现计数器的更新次数为1次,满足计数器的更新次数小于或等于2次的条件,此种情况下,认为从消息5的调度耗时不长。可选地,仅将消息2、消息3、消息4和消息5的调度信息进行合并记录。

继续参见图14,若主线程在消息5的调度结束时刻读取过计数器的读数,且发现计数器的更新次数为3次,满足计数器的更新次数大于2次的条件,则消息5的调度耗时大于2T

由于在实际中,性能问题往往是调度耗时长的消息出现问题引起的。上述方案可以将调度耗时长的消息抓取出来,对其的调度信息进行单独记录,可以确保后续对性能问题进行定位时,调度耗时长的消息的调度信息能够被凸显出来,缩短定位时间。

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实现S330的方法的流程图。图17为图16中的一个具体示例。参见图17,用于实现S330的方法可以为:

S3321、在结束调度目标消息时,检测目标消息的消息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若是,执行S3322;若否,执行S3323。

S3322、记录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

此处,预设类型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Activity、Service、Receiver以及Provider。其中,Activity,用来展示UI和用户交互的界面,如打开应用程序显示的各个界面。Service,用来满足和支持后台工作的一种组件,如后台播放音乐。Receiver:用来监听系统行为变化的一种组件,如手机亮灭屏,网络切换等状态变化。Provider:用来向应用内部或其他应用提供数据管理的组件,如通讯录管理等。

本步骤的实质是对特殊类型的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进行单独记录。在实际中,不同类型的目标消息导致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的几率不同。研究表明,存在某些特殊类型的目标消息,其导致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的几率极高。通过设置对特殊类型的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进行单独记录。可以确保后续对性能问题进行定位时,特殊类型的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能够被凸显出来,缩短定位时间。

S3323、检测计数器是否发生更新,若否,执行S3324;若是,执行S3325。

S3324、从消息队列中获取目标消息的下一个消息。

S3325、记录结束调度之前的第二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其中,第二监控期对应于从结束调度目标消息时检测到计数器发生更新到上一次检测到计数器发生更新之间;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包括多个历史消息的总个数和多个历史消息总的调度耗时。

上述技术方案的实质是在终端在结束调度目标消息时,先检测目标消息是否为特殊类型的目标消息。若是,对特殊类型的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进行单独记录。在实际中,不同类型的目标消息导致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的几率不同。研究表明,存在某些特殊类型的目标消息,其导致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的几率极高。通过设置对特殊类型的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进行单独记录。可以确保后续对性能问题进行定位时,特殊类型的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能够被凸显出来,缩短定位时间。

需要强调的是,在上述借助计数器完成调度信息与消息一对多存储的各方法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完全不读取CPU时间和/或墙上时间(WALL),此时,其本质是将第一信息的调度耗时和相邻两次更新的时间间隔T

可选地,还可以设置在上述借助计数器完成调度信息与消息一对多存储的各方法在执行的过程中,在每次检测到计数器更新后,读取CPU时间和/或墙上时间(WALL),并基于读取到的CPU时间和/或墙上时间(WALL)以及相邻两次更新的时间间隔T

图18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性能问题定位方法的流程图。图19和图20为采用图18提供的方法所形成的一种调度信息展示效果图。参见图18-图20,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方法还包括:

S510、显示消息调度时序图,消息调度时序图包括多个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第一标识用于标识性能问题出现时已被调度完成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第二标识用于标识性能问题出现时正在调度的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

S520、根据用户对第一标识的第一操作,显示第一标识对应的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

S530、根据用户对第二标识的第二操作,显示第二标识对应的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方法还包括:

显示性能问题出现时未被调度的历史消息对应的第三标识。

继续参见图19,在图19中,箭头表示时间轴,该时间轴包括多个顺序排列的矩形方框。根据填充图形可以将方框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型为填充点的方框1-53,为第一标识,表示性能问题出现时已被调度完成的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第二类型为无填充的方框,为第二标识,表示性能问题出现时正在调度的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第三类型为填充斜线的方框1-3,为第三标识,表示性能问题出现时未被调度的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当用户希望了解第一标识中的方框11对应的第一消息的调度信息,用户对方框11进行第一操作。第一操作具体可以为点击、滑动等。继续参见图20,显示界面中出现方框11对应的展示框。该展示框展示该调度信息的详细内容。由于第三标识表示性能问题出现时未被调度的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当用户对第三标识进行操作时,显示界面中出现第三标识对应的展示框。展示框内容为空,或者,提示无调度信息。

这样设置尤其适用于用户显示界面尺寸有限,无法同时全面展示所有调度信息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8-图20中,给出了调度信息的展示方法。调度信息之所以需要展示的一个原因是,虽然终端能够自行完成性能问题定位,但在某些情景下,用户或研发人员也希望了解出现性能问题前后历史消息的调度情况。

另外,若出现性能问题的终端以及执行本公开提供的性能问题定位方法的终端为不同终端。假设第一终端为出现性能问题的终端,第二终端为执行本公开提供的性能问题定位方法的终端,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响应于应用程序出现的性能问题,将消息调度时序图发送至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基于根据消息调度时序图确定性能问题出现时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根据性能问题出现时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对性能问题进行定位。

这样设置的原因是,在实际中,可能出现第一终端出现性能问题。但是其他无法接触第一终端的人员希望了解第一终端出现性能问题的原因,此时,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得无法接触第一终端,但持有第二设备的人员能够获取第一终端出现性能问题前后的调度信息,并进行性能问题定位。

图20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一种性能问题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性能问题定位装置可以配置于终端中,或者可以配置于服务端中。参见图20,该性能问题定位装置具体包括:

响应模块610,用于响应于应用程序出现的性能问题,根据消息调度时序图确定性能问题出现时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消息调度时序图用于显示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

问题定位模块620,用于根据性能问题出现时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对性能问题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问题定位模块620,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多个历史消息中调度耗时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的历史消息;

根据所述多个历史消息中调度耗时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的历史消息,对所述性能问题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消息调度时序图生成模块,消息调度时序图生成模块包括目标消息获取单元、调度信息记录单元以及消息调度时序图生成单元;

其中,目标消息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应用程序出现性能问题之前,获取所述应用程序对应的消息队列中待调度的目标消息,所述目标消息为所述多个历史消息中的任一历史消息;

调度信息记录单元,用于在对所述目标消息进行调度的过程中,记录所述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

消息调度时序图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生成所述消息调度时序图。

进一步地,调度信息记录单元,具体用于:

在开始调度所述目标消息时,记录所述目标消息的调度开始时间;

在结束调度所述目标消息时,记录所述目标消息的调度结束时间;

根据所述目标消息的调度开始时间和所述目标消息的调度结束时间,确定所述目标消息的调度耗时;

记录所述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包括所述调度开始时间、所述调度结束时间和所述调度耗时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调度信息记录单元,包括第一监控期调度信息记录子单元和/或第二监控期调度信息记录子单元;

第一监控期调度信息记录子单元,用于在开始调度所述目标消息时,记录所述开始调度之前的第一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所述第一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是所述目标消息之前的消息;

第二监控期调度信息记录子单元,用于在结束调度所述目标消息时,记录所述结束调度之前的第二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所述第二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消息。

进一步地,第一监控期调度信息记录子单元,具体用于:

在开始调度所述目标消息时,检测计数器是否发生更新;

若在开始调度所述目标消息时,检测到所述计数器未发生更新,则对所述目标消息进行调度处理;

若在开始调度所述目标消息时,检测到所述计数器发生更新,则记录所述开始调度之前的第一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监控期对应于从开始调度所述目标消息时检测到所述计数器发生更新到上一次检测到所述计数器发生更新之间;所述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包括所述多个历史消息的总个数和所述多个历史消息总的调度耗时。

进一步地,第一监控期调度信息记录子单元,在执行记录所述开始调度之前的第一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时,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一监控期内所述计数器的更新次数小于或等于2次时,记录所述第一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

进一步地,第一监控期调度信息记录子单元,在执行记录所述开始调度之前的第一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时,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一监控期内所述计数器的更新次数大于2次时,记录所述第一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以及记录所述第一监控期内系统的休眠时间。

进一步地,第二监控期调度信息记录子单元,具体用于:在结束调度所述目标消息时,检测计数器是否发生更新;

若在结束调度所述目标消息时,检测到所述计数器未发生更新,则从所述消息队列中获取所述目标消息的下一个消息;

若在结束调度所述目标消息时,检测到所述计数器发生更新,则记录所述结束调度之前的第二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监控期对应于从结束调度所述目标消息时检测到所述计数器发生更新到上一次检测到所述计数器发生更新之间;所述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包括所述多个历史消息的总个数和所述多个历史消息总的调度耗时。

进一步地,第二监控期调度信息记录子单元,在执行记录所述结束调度之前的第二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时,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二监控期内所述计数器的更新次数小于或等于2次时,记录所述第二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

进一步地,第二监控期调度信息记录子单元,在执行记录所述结束调度之前的第二监控期内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时,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二监控期内所述计数器的更新次数大于2次时,记录所述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以及记录所述第二监控期内除所述目标消息之外的已经被调度的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

进一步地,第二监控期调度信息记录子单元,还用于:

在结束调度所述目标消息时,检测所述目标消息的消息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

在所述目标消息的消息类型不是预设类型的情况下,检测所述计数器是否发生更新;

在所述目标消息的消息类型为预设类型的情况下,记录所述目标消息的调度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性能问题定位装置,可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性能问题定位方法中终端或服务端所执行的步骤,具备执行步骤和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图2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具体参考图22,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可穿戴电子设备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智能家居设备等等的固定终端。图22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22所示,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10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0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10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0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以实现如本公开所述的实施例的性能问题定位方法。在RAM 10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10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1001、ROM 1002以及RAM 1003通过总线10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1005也连接至总线10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10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10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10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1008;以及通信装置1009。通信装置10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10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22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10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从而实现如上所述的性能问题定位方法。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10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1008被安装,或者从ROM 10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10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

响应于应用程序出现的性能问题,根据消息调度时序图确定所述性能问题出现时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所述消息调度时序图用于显示所述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

根据所述性能问题出现时已经被调度的多个历史消息的调度信息,对所述性能问题进行定位。

可选的,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该电子设备还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其他步骤。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图1-图20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执行方式和有益效果类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