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压轴题试题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压轴题试题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压轴题试题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其有别于现有技术以考试试卷难度设定和试题出现重复率为依据进行试题的选择,其是以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状态为依据在相应的试题数据库中选择与学生相匹配的试题作为试卷的压轴题,这样能够快速地和准确地选择相应试题作为压轴题,以及保证该压轴题能够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从而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可信度以及保证考试成绩的可靠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831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54588.6

  • 发明设计人 张丽媛;

    申请日2021-02-04

  • 分类号G06F16/33(20190101);G06F16/335(20190101);G06Q50/20(2012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00233 上海市徐汇区宜州路188号2幢9层、10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11:3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教学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压轴题试题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完成相应课程章节的教学后需要通过考试来确定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考试试卷通常是从预设试题题库中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共同组成的。出题者通常是根据试卷整体难度要求和题目在以往考试试卷中出现的频率来确定究竟选择何种题目来组成试卷,但是其并从班级所有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情况出发,从预设试题题库中选择与学生学习能力相匹配的题目作为试题,这导致最终形成的考试试卷存在难度过低或者过高而无法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相配的情况发生,并无法实现从学生对考试试卷的作答情况来准确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大大地降低学生作答考试试卷结果的可信度以及无法快速地和高效地从预设试题题库中选择与学生相匹配的题目作为试卷的压轴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压轴题试题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其通过记录目标班级中对所有学生进行若干次测试后对应的测试答题数据,并该测试答题数据进行识别处理,从而将该测试答题数据转换为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再评判该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以此得到相应的测试评判结果,再对每次测试对应的测试评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此确定该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并根据该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确定该测试是否为有效测试,再根据所有有效测试的测试评价结果,确定该目标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最后根据该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预测该目标班级的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再根据该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从预设试题数据库中选择相匹配的试题作为试卷的压轴题;可见,该压轴题试题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有别于现有技术以考试试卷难度设定和试题出现重复率为依据进行试题的选择,其是以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状态为依据在相应的试题数据库中选择与学生相匹配的试题作为试卷的压轴题,这样能够快速地和准确地选择相应试题作为压轴题,以及保证该压轴题能够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从而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可信度以及保证考试成绩的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压轴题试题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记录目标班级中对所有学生进行若干次测试后对应的测试答题数据,并所述测试答题数据进行识别处理,从而将所述测试答题数据转换为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再评判所述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以此得到相应的测试评判结果;

步骤S2,对每次测试对应的测试评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此确定每次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并根据所述每次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确定每次测试是否为有效测试,再根据所有有效测试的测试评价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

步骤S3,根据所述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预测所述目标班级的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再根据所述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从预设试题数据库中选择相匹配的试题作为试卷的压轴题;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1中,记录目标班级中对所有学生进行若干次测试后对应的测试答题数据,并所述测试答题数据进行识别处理,从而将所述测试答题数据转换为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再评判所述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以此得到相应的测试评判结果具体包括:

步骤S101,记录目标班级中对所有学生进行若干次测试后对应的测试答题数据,并区分所述测试答题数据中的客观试题答题数据和主观试题答题数据;

步骤S102,从所述客观试题答题数据中识别得到相应的客观试题答题选项,以及从所述主观试题答题数据中识别得到相应的主观试题答题文字,并将所述客观试题答题选项和所述主观试题答题文字转换为可编辑字符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

步骤S103,将所述可编辑字符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与预设测试试题答案数据进行比对,从而确定得到相应的测试评判结果;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2中,对每次测试对应的测试评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此确定每次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并根据所述每次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确定每次测试是否为有效测试,再根据所有有效测试的测试评价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具体包括:

步骤S201,获取每次测试对应的测试评判结果中所有学生各自的测试得分,并对所述测试得分进行统计分析,以此确定这次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是否为正态分布,若是,则将这次测试确定为有效测试,若否,则将这次测试确定为无效测试;

步骤S202,利用下面公式(1)以及所有有效测试的测试评价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L,

在上述公式(1)中,m表示所述目标班级在当前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进行测试的总次数,N表示所述m次测试中有效测试的总次数,A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3中,根据所述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预测所述目标班级的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再根据所述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从预设试题数据库中选择相匹配的试题作为试卷的压轴题具体包括:

步骤S301,利用下面公式(2)以及所述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确定所述目标班级的预期整体应试分值提升指数E:

在上述公式(2)中,m表示所述目标班级在当前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进行测试的总次数;R

步骤S302,利用下面公式(3),确定在预设试题数据库中每个试题的推荐指数:

在上述公式(3)中,Q

其中,

步骤S303,将推荐指数等于或大于预设指数阈值的试题确定为试卷的压轴题。

本发明还提供压轴题试题自动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测试答题数据记录与识别模块、测试评判结果确定模块、有效测试确定模块、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确定模块和压轴题确定模块;其中,

所述测试答题数据记录与识别模块用于记录目标班级中对所有学生进行若干次测试后对应的测试答题数据,并所述测试答题数据进行识别处理,从而将所述测试答题数据转换为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

所述测试评判结果确定模块用于评判所述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以此得到相应的测试评判结果;

所述有效测试确定模块用于对每次测试对应的测试评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此确定每次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并根据所述每次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确定每次测试是否为有效测试;

所述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有有效测试的测试评价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

所述压轴题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预测所述目标班级的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再根据所述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从预设试题数据库中选择相匹配的试题作为试卷的压轴题;

进一步,所述测试答题数据记录与识别模块记录目标班级中对所有学生进行若干次测试后对应的测试答题数据,并所述测试答题数据进行识别处理,从而将所述测试答题数据转换为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具体包括:

记录目标班级中对所有学生进行若干次测试后对应的测试答题数据,并区分所述测试答题数据中的客观试题答题数据和主观试题答题数据;

再从所述客观试题答题数据中识别得到相应的客观试题答题选项,以及从所述主观试题答题数据中识别得到相应的主观试题答题文字,并将所述客观试题答题选项和所述主观试题答题文字转换为可编辑字符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

以及,

所述测试评判结果确定模块评判所述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以此得到相应的测试评判结果具体包括:

将所述可编辑字符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与预设测试试题答案数据进行比对,从而确定得到相应的测试评判结果;

进一步,所述有效测试确定模块用于对每次测试对应的测试评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此确定每次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并根据所述每次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确定每次测试是否为有效测试具体包括:

获取每次测试对应的测试评判结果中所有学生各自的测试得分,并对所述测试得分进行统计分析,以此确定这次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是否为正态分布,若是,则将这次测试确定为有效测试,若否,则将这次测试确定为无效测试;

以及,

所述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确定模块根据所有有效测试的测试评价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具体包括:

利用下面公式(1)以及所有有效测试的测试评价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L,

在上述公式(1)中,m表示所述目标班级在当前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进行测试的总次数,N表示所述m次测试中有效测试的总次数,A

进一步,所述压轴题确定模块根据所述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预测所述目标班级的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再根据所述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从预设试题数据库中选择相匹配的试题作为试卷的压轴题具体包括:

利用下面公式(2)以及所述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确定所述目标班级的预期整体应试分值提升指数E:

在上述公式(2)中,m表示所述目标班级在当前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进行测试的总次数;R

再利用下面公式(3),确定在预设试题数据库中每个试题的推荐指数:

在上述公式(3)中,Q

其中,

最后将推荐指数等于或大于预设指数阈值的试题确定为试卷的压轴题。

相比于现有技术,该压轴题试题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通过记录目标班级中对所有学生进行若干次测试后对应的测试答题数据,并该测试答题数据进行识别处理,从而将该测试答题数据转换为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再评判该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以此得到相应的测试评判结果,再对每次测试对应的测试评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此确定该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并根据该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确定该测试是否为有效测试,再根据所有有效测试的测试评价结果,确定该目标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最后根据该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预测该目标班级的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再根据该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从预设试题数据库中选择相匹配的试题作为试卷的压轴题;可见,该压轴题试题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有别于现有技术以考试试卷难度设定和试题出现重复率为依据进行试题的选择,其是以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状态为依据在相应的试题数据库中选择与学生相匹配的试题作为试卷的压轴题,这样能够快速地和准确地选择相应试题作为压轴题,以及保证该压轴题能够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从而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可信度以及保证考试成绩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压轴题试题自动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压轴题试题自动生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轴题试题自动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压轴题试题自动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记录目标班级中对所有学生进行若干次测试后对应的测试答题数据,并该测试答题数据进行识别处理,从而将该测试答题数据转换为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再评判该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以此得到相应的测试评判结果;

步骤S2,对每次测试对应的测试评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此确定每次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并根据该每次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确定每次测试是否为有效测试,再根据所有有效测试的测试评价结果,确定该目标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

步骤S3,根据该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预测该目标班级的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再根据该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从预设试题数据库中选择相匹配的试题作为试卷的压轴题。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压轴题试题自动生成方法有别于现有技术以考试试卷难度设定和试题出现重复率为依据进行试题的选择,其是以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状态为依据在相应的试题数据库中选择与学生相匹配的试题作为试卷的压轴题,这样能够快速地和准确地选择相应试题作为压轴题,以及保证该压轴题能够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从而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可信度以及保证考试成绩的可靠性。

优选地,在该步骤S1中,记录目标班级中对所有学生进行若干次测试后对应的测试答题数据,并该测试答题数据进行识别处理,从而将该测试答题数据转换为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再评判该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以此得到相应的测试评判结果具体包括:

步骤S101,记录目标班级中对所有学生进行若干次测试后对应的测试答题数据,并区分该测试答题数据中的客观试题答题数据和主观试题答题数据;

步骤S102,从该客观试题答题数据中识别得到相应的客观试题答题选项,以及从该主观试题答题数据中识别得到相应的主观试题答题文字,并将该客观试题答题选项和该主观试题答题文字转换为可编辑字符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

步骤S103,将该可编辑字符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与预设测试试题答案数据进行比对,从而确定得到相应的测试评判结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不同测试通常包括客观试题和主观试题两大不同类型的试题,并且该客观试题的答案为选项编号,主观试题的答案则为具有一定篇幅的文字,这两种试题的答题数据并不相同,通过分别对客观试题和主观试题的答案数据进行区分识别,能够准确地将客观试题答题数据和主观试题答题数据转换为电子可编辑字符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从而提高后续对测试答题数据处理的便捷性。

优选地,在该步骤S2中,对每次测试对应的测试评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此确定每次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并根据该每次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确定每次测试是否为有效测试,再根据所有有效测试的测试评价结果,确定该目标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具体包括:

步骤S201,获取每次测试对应的测试评判结果中所有学生各自的测试得分,并对该测试得分进行统计分析,以此确定这次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是否为正态分布,若是,则将这次测试确定为有效测试,若否,则将这次测试确定为无效测试;

步骤S202,利用下面公式(1)以及所有有效测试的测试评价结果,确定该目标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L,

在上述公式(1)中,m表示该目标班级在当前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进行测试的总次数,N表示该m次测试中有效测试的总次数,A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根据统计学,在同一次测试中目标班级中所有学生的成绩分布通常是呈正态分布,若某一次测试所有学生的成绩分布为非正态分布,则表明这一次测试的试卷难度过低或过高,相应的成绩无法正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故将其确定为无效测试,这样能够保证最后确定的有效测试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测试情况,而利用上面公式(1),能够精确地确定目标班级所有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从而利于对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的和可靠的评价。

优选地,在该步骤S3中,根据该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预测该目标班级的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再根据该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从预设试题数据库中选择相匹配的试题作为试卷的压轴题具体包括:

步骤S301,利用下面公式(2)以及该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确定该目标班级的预期整体应试分值提升指数E:

在上述公式(2)中,m表示该目标班级在当前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进行测试的总次数;R

步骤S302,利用下面公式(3),确定在预设试题数据库中每个试题的推荐指数:

在上述公式(3)中,Q

其中,

步骤S303,将推荐指数等于或大于预设指数阈值的试题确定为试卷的压轴题。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利用上面公式(2),能够对目标班级的整体应试能力进行量化的评价,从而便于精确地对目标班级所有学生的平均应试能力进行定量计算;而利用上述公式(3),能够以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为依据,从预设试题数据库中准确的选择与目标班级所有学生应试能力的试题作为压轴题,从而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可信度以及保证考试成绩的可靠性。

参阅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轴题试题自动生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压轴题试题自动生成系统包括测试答题数据记录与识别模块、测试评判结果确定模块、有效测试确定模块、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确定模块和压轴题确定模块;其中,

该测试答题数据记录与识别模块用于记录目标班级中对所有学生进行若干次测试后对应的测试答题数据,并该测试答题数据进行识别处理,从而将该测试答题数据转换为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

该测试评判结果确定模块用于评判该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以此得到相应的测试评判结果;

该有效测试确定模块用于对每次测试对应的测试评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此确定每次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并根据该每次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确定每次测试是否为有效测试;

该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有有效测试的测试评价结果,确定该目标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

该压轴题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该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预测该目标班级的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再根据该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从预设试题数据库中选择相匹配的试题作为试卷的压轴题。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压轴题试题自动生成系统有别于现有技术以考试试卷难度设定和试题出现重复率为依据进行试题的选择,其是以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状态为依据在相应的试题数据库中选择与学生相匹配的试题作为试卷的压轴题,这样能够快速地和准确地选择相应试题作为压轴题,以及保证该压轴题能够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从而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可信度以及保证考试成绩的可靠性。

优选地,该有效测试确定模块用于对每次测试对应的测试评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此确定每次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并根据该每次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确定每次测试是否为有效测试具体包括:

记录目标班级中对所有学生进行若干次测试后对应的测试答题数据,并区分该测试答题数据中的客观试题答题数据和主观试题答题数据;

再从该客观试题答题数据中识别得到相应的客观试题答题选项,以及从该主观试题答题数据中识别得到相应的主观试题答题文字,并将该客观试题答题选项和该主观试题答题文字转换为可编辑字符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

以及,

该测试评判结果确定模块评判该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以此得到相应的测试评判结果具体包括:

将该可编辑字符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与预设测试试题答案数据进行比对,从而确定得到相应的测试评判结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不同测试通常包括客观试题和主观试题两大不同类型的试题,并且该客观试题的答案为选项编号,主观试题的答案则为具有一定篇幅的文字,这两种试题的答题数据并不相同,通过分别对客观试题和主观试题的答案数据进行区分识别,能够准确地将客观试题答题数据和主观试题答题数据转换为电子可编辑字符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从而提高后续对测试答题数据处理的便捷性。

优选地,该有效测试确定模块用于对每次测试对应的测试评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此确定该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并根据该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确定该测试是否为有效测试具体包括:

获取每次测试对应的测试评判结果中所有学生各自的测试得分,并对该测试得分进行统计分析,以此确定这次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是否为正态分布,若是,则将这次测试确定为有效测试,若否,则将这次测试确定为无效测试;

以及,

该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确定模块根据所有有效测试的测试评价结果,确定该目标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具体包括:

利用下面公式(1)以及所有有效测试的测试评价结果,确定该目标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L,

在上述公式(1)中,m表示该目标班级在当前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进行测试的总次数,N表示该m次测试中有效测试的总次数,A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根据统计学,在同一次测试中目标班级中所有学生的成绩分布通常是呈正态分布,若某一次测试所有学生的成绩分布为非正态分布,则表明这一次测试的试卷难度过低或过高,相应的成绩无法正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故将其确定为无效测试,这样能够保证最后确定的有效测试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测试情况,而利用上面公式(1),能够精确地确定目标班级所有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从而利于对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的和可靠的评价。

优选地,该压轴题确定模块根据该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预测该目标班级的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再根据该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从预设试题数据库中选择相匹配的试题作为试卷的压轴题具体包括:

利用下面公式(2)以及该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确定该目标班级的预期整体应试分值提升指数E:

在上述公式(2)中,m表示该目标班级在当前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进行测试的总次数;R

再利用下面公式(3),确定在预设试题数据库中每个试题的推荐指数:

在上述公式(3)中,Q

其中,

最后将推荐指数等于或大于预设指数阈值的试题确定为试卷的压轴题。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利用上面公式(2),能够对目标班级的整体应试能力进行量化的评价,从而便于精确地对目标班级所有学生的平均应试能力进行定量计算;而利用上述公式(3),能够以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为依据,从预设试题数据库中准确的选择与目标班级所有学生应试能力的试题作为压轴题,从而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可信度以及保证考试成绩的可靠性。

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可知,该压轴题试题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通过记录目标班级中对所有学生进行若干次测试后对应的测试答题数据,并该测试答题数据进行识别处理,从而将该测试答题数据转换为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再评判该可编辑形式的测试答题数据,以此得到相应的测试评判结果,再对每次测试对应的测试评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此确定该测试中所有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并根据该实际测试成绩分布规律,确定该测试是否为有效测试,再根据所有有效测试的测试评价结果,确定该目标班级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最后根据该整体学习能力提升程度评价值,预测该目标班级的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再根据该整体应试能力评价值,从预设试题数据库中选择相匹配的试题作为试卷的压轴题;可见,该压轴题试题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有别于现有技术以考试试卷难度设定和试题出现重复率为依据进行试题的选择,其是以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状态为依据在相应的试题数据库中选择与学生相匹配的试题作为试卷的压轴题,这样能够快速地和准确地选择相应试题作为压轴题,以及保证该压轴题能够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从而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可信度以及保证考试成绩的可靠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