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全地形、全天候、多姿势、多功能轮滑服

一种全地形、全天候、多姿势、多功能轮滑服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地形、全天候、多姿势、多功能轮滑服,包括躯干衣、上肢衣、下肢衣、手部握持器,所述躯干衣、所述上肢衣、所述下肢衣、所述手部握持器均为聚碳酸酯壳衣,每一壳衣内部固定有缓冲层。所述躯干衣的前胸、后背、臀部分别固定有驱动滑轮组。所述上肢衣的肘关节两侧设置第一协动滑轮组。所述下肢衣的膝关节两侧设置第二协动滑轮组。所述手部握持器前端安装转向滑轮。还包括轮滑鞋。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多种姿势实现轮滑运动,并且通过不同姿势时不同滑轮组的组合可以适用于多种地形轮滑运动;可玩性高、速度快、适应不同环境能力强,可以增加轮滑爱好者的趣味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417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沈铭昊;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02301.2

  • 发明设计人 沈铭昊;张智超;陈锡冰;

    申请日2021-02-23

  • 分类号A41D13/00(20060101);A41D27/00(20060101);A41D31/02(20190101);A41D31/04(20190101);A63C1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3333 台州杭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潘欣欣

  •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福雷德广场4幢1单元603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11:3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地形、全天候、多姿势、多功能轮滑服。

背景技术

轮滑运动作为我国体育项目的新成员,已越来越成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所推崇、青睐和积极参与的社会活动。它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更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

传统的轮滑相对较简单且速度慢,对于很多喜欢极限运动且酷爱轮滑的人来说无法得到满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地形、全天候、多姿势、多功能轮滑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是多个。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地形、全天候、多姿势、多功能轮滑服,包括躯干衣、上肢衣、下肢衣、手部握持器。

所述躯干衣、所述上肢衣、所述下肢衣、所述手部握持器均为聚碳酸酯壳衣,每一壳衣内部固定有缓冲层;所述躯干衣的前胸、后背、臀部分别固定有驱动滑轮组。

所述上肢衣的肘关节两侧设置第一协动滑轮组。所述下肢衣的膝关节两侧设置第二协动滑轮组。所述手部握持器前端安装转向滑轮。还包括轮滑鞋。

进一步的:还包括头盔。

进一步的:所述轮滑鞋可以替换为冰刀鞋。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层为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粘贴在壳衣内。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滑轮组、第一协动滑轮组、第二协动滑轮组、转向滑轮均由若干定向滑轮组成。

进一步的:驱动滑轮组内定向滑轮的直径为D1;第一协动滑轮组内的定向滑轮直径为D2;第一协动滑轮组内的定向滑轮直径为D3;转向滑轮内的定向滑轮直径为D4;则:D1>D2=D3>D4。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多种姿势实现轮滑运动,并且通过不同姿势时不同滑轮组的组合可以适用于多种地形轮滑运动;可玩性高、速度快、适应不同环境能力强,可以增加轮滑爱好者的趣味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躯干衣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定向滑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头盔1、躯干衣2、上肢衣3、下肢衣4、轮滑鞋5、驱动滑轮组6、腹部驱动滑轮组601、背部驱动滑轮组602、协动滑轮组7、第一协动滑轮组701、第二协动滑轮组702、转向滑轮8、手部握持器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全地形、全天候、多姿势、多功能轮滑服,包括躯干衣、上肢衣、下肢衣、手部握持器。

所述躯干衣、所述上肢衣、所述下肢衣、所述手部握持器均为聚碳酸酯壳衣,每一壳衣内部固定有缓冲层。

所述躯干衣的前胸、后背、臀部分别固定有驱动滑轮组。所述上肢衣的肘关节两侧设置第一协动滑轮组。所述下肢衣的膝关节两侧设置第二协动滑轮组。手部握持器安装转向滑轮。还包括轮滑鞋。

在本发明中躯干衣、上肢衣、下肢衣,可以是在普通的护具基础上安装相同或是不同尺寸的定向滑轮,就可以实现多姿势全地形的滑动。以及可以在护具之间增加弹性防水膜,可以不限制使用天气而实现全天候的使用。

另外就是躯干衣、上肢衣、下肢衣、手部握持器是完全的聚碳酸酯壳衣;在肘关节、膝关节处设置弹性防水膜,保证活动的灵活性。

其中躯干衣分为前部和后部,前后两部通过卡扣固定在身体的前后两部分;躯干衣的下部设置三角的裆部护板,在后护板上安装定向滑轮实现坐姿滑动。

另外,上肢衣、下肢衣同样分为两部分,通过卡扣固定在四肢上。

在手部握持器为聚碳酸酯壳衣,在该壳衣内部设置随手型的把手,手掌直接握住把手使用手部握持器,或是在把手上设置弹性绑带实现手部握持器与手掌的固定,在该壳体的正前方安装转向滑轮(若干定向滑轮)。

其中手部握持器的壳衣与上肢衣的壳衣之间设置弹性绳,在弹性绳末端设置插扣,通过插扣保证手部握持器不会在运动时脱离整体套装而造成损伤。

躯干衣、上肢衣、下肢衣,还可以是其他的形式,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头盔。进一步的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形。

进一步的:所述轮滑鞋可以替换为冰刀鞋。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进行替换。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层为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粘贴在壳衣内。海绵垫的厚度不低于0.8cm,既保证使用舒适度,同时保证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滑轮组、第一协动滑轮组、第二协动滑轮组、转向滑轮均由若干定向滑轮组成。定向滑轮属于成模块的组件,其拆卸很方便,通过螺栓就可以实现安装或是拆卸。

进一步的:驱动滑轮组内定向滑轮的直径为D1;第一协动滑轮组内的定向滑轮直径为D2;第一协动滑轮组内的定向滑轮直径为D3;转向滑轮内的定向滑轮直径为D4;则:D1>D2=D3>D4。通过不同直径的的定向滑轮实现角度或是压力分散的要求,便于控制。

本装置的使用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姿态:

(1)借助地形或是不借助地形;正常传统的轮滑方式,脚掌着地滑动,通过肘关节或是手部握持器前方的的滑轮组实现变向或是缓冲;在不借助地形时,肘关节部分和手前方的若干定向滑轮可以为滑行提供部分前行动力;

(2)借助地形或是不借助地形;通过躺着或是趴着的姿势,进行轮滑,此时利用膝关节、肘关节、手部握持器的滑轮组实现变向、压力分散等作用;在不借助地形时,肘关节部分和手部握持器的若干定向滑轮可以为滑行提供部分前行动力;

(3)另外以跪姿滑行也是一种,在跪姿时,通过脚部和膝关节作为主要支撑,手部和肘关节作为变向或是动力。

本发明中,使用者穿戴滑轮服后,凭借地势高低俯冲,各个定向滑轮共同作用前进;可以适应不同环境要求采用不同的姿势前进,速度较普通滑轮有巨幅提升,头盔、躯干衣、上肢衣、下肢衣采用聚碳酸酯材料为外壳具有防雨、防雪功能;高速状态下,通过趴姿、躺姿等降低了使用者重心,为速度的提升提供了安全保障。

另外,可以将滑轮替换为冰刀,增加可玩性,适应不同环境能力增强。

如图3所示,是定向滑轮的示意图,901是连接安装板,上面设置通孔用于螺栓连接,902是轮子支架,用于保证轮子可以旋转;902是滚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