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叶类中药材中药提取装置及提取方法

一种叶类中药材中药提取装置及提取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提取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叶类中药材中药提取装置及提取方法,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集料管,箱体的内壁两侧且位于集料管的上方均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固定连接有加热管,凹槽靠近箱体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栅栏,箱体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一,电机一的旋转轴贯穿并转动连接箱体的上表面。本发明通过转盘在轴承座的配合作用下带动螺杆转动,进而使螺杆在螺纹孔的配合作用下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压板在箱体的内壁上向下移动,使压板按压药材沉浸在水中,解决了叶类的中药材进行水煮法中药提取时,叶片由于形状等自身原因导致叶片无法沉浸在水中,造成叶类中药材无法充分水煮,造成药分流失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4289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雷建国;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26926.9

  • 发明设计人 雷建国;

    申请日2020-12-09

  • 分类号A61J3/00(20060101);B30B9/06(20060101);B01D33/03(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星火路87号金辉天鹅湾12号楼1101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09:5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提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叶类中药材中药提取装置及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的化学成所含成分十分复杂,既有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又有无效成分,也包含有毒成分。提取其有效成分并进一步加以分离、纯化,得到有效单体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药提取就是利用一些技术最大限度提取其中有效成分,使得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使中药的效果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提取物是融合现代制药新技术的新型中药产品,它是通过对净药材或炮制品经浸出、澄清、过滤、蒸发等方法提取、纯化而制成的供中成药生产的原料产品。

中药治疗的传统提取方法包括水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改良明胶法、回流法、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升华法等。其中水煎煮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但针对叶类的中药材进行水煮法中药提取时,叶片由于形状等自身原因导致叶片无法沉浸在水中,造成叶类中药材无法充分水煮,造成药分流失。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叶类中药材中药提取装置及提取方法,具备提取充分、药液无残留等优点,解决了叶类的中药材进行水煮法中药提取时,叶片由于形状等自身原因导致叶片无法沉浸在水中,造成叶类中药材无法充分水煮,造成药分流失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叶类中药材中药提取装置及提取方法,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集料管,所述箱体的内壁两侧且位于集料管的上方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固定连接有加热管,所述凹槽靠近所述箱体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栅栏,所述箱体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旋转轴贯穿并转动连接所述箱体的上表面,所述电机一的旋转轴贯穿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所述电机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架,所述箱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转轴贯穿并滑动连接所述通孔,所述压板的上表面一侧开设有板门槽,所述板门槽底部开设有入料口,所述板门槽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板门,所述压板的上表面远离所述板门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箱体的上表面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螺杆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螺杆贯穿所述螺纹孔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废渣管道,所述废渣管道远离所述箱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次提取装置。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壁远离所述废渣管道且位于所述集料管下方的一侧开设有T形槽,所述T形槽滑动连接有相匹配的T形块,所述T形块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T形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T形槽的顶部,所述T形块的下表面开设有凸轮槽,所述凸轮槽有相切凸轮块,所述凸轮块贯穿并固定连接有电机二的旋转轴,所述电机二的旋转轴贯穿并转动连接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T形块远离所述电机二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滤板,所述滤板与所述箱体的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上表面与所述板门槽相对应的一侧开设有投料口,所述集料管的中部镶嵌固定连接有电磁阀门。

优选的,所述箱体远离所述废渣管道的一侧下部开设有出料口一,所述出料口一固定连接有出料管一,所述出料管一上开设有阀门一。

优选的,所述箱体靠近所述二次提取装置的一侧开设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与所述废渣管道固定连接,且滤板位于最低处时所述排料口与所述滤板的上表面平齐。

优选的,所述二次提取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表面中部、正面下部分别开设有轴孔、深槽,所述深槽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条,所述滑条的滑动连接有底模,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贯穿并滑动连接所述轴孔同时固定连接有上模块。

优选的,所述底模的上表面开设有料槽,所述料槽的底部开设有水流孔,所述底模的两侧开设有与所述滑条相对应的滑槽,所述底模的正面中部开设有勾槽。

优选的,所述上模块与所述料槽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主体远离所述箱体的一侧下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二,所述出料管二上开设有阀门二。

优选的,所述主体、箱体的下表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叶类中药材中药提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叶类中药材中药提取装置,通过转盘在轴承座的配合作用下带动螺杆转动,进而使螺杆在螺纹孔的配合作用下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压板在箱体的内壁上向下移动,使压板按压药材沉浸在水中,解决了叶类的中药材进行水煮法中药提取时,叶片由于形状等自身原因导致叶片无法沉浸在水中,造成叶类中药材无法充分水煮,造成药分流失的问题。

2、该叶类中药材中药提取装置,通过电机一带动搅拌架对药材和水液进行搅拌,使加热管对水分的加热均匀。

3、该叶类中药材中药提取装置,通过液压缸带动上模块对底模内的药材残渣进行挤压,使残渣内的药分流出,残余药液从水流孔处流到主体内腔的底部,形成二次提取液。

4、该叶类中药材中药提取装置,通过电机二带动凸轮块转动,进而使T形块在T形槽内实现上下移动,弹簧使T形块下表面的凸轮槽始终与凸轮相切,进而实现T形块带动滤板实现上下晃动,进而实现叶类药材在滤板上实现固液分离,使药材在滤板的作用下,经排料口、废渣管道输送到二次提取装置内,而药液穿过滤板落到箱体的内壁底部,同时通过滤板的上下晃动,有效地避免了药材在固液分离时,堵塞滤板。

5、该叶类中药材中药提取装置,通过将底模在滑条、滑槽滑动连接的配合作用下,通过勾槽拉出,对药材残渣进行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部分爆炸视图;

图3为本发明凸轮与凸轮槽配合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箱体上部内部结构简图;

图5为本发明箱体下部内部结构简图;

图6为本发明A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底模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压板结构图。

图中:1、箱体;2、集料管;3、凹槽;4、加热管;5、栅栏;6、电机一;7、转轴;8、搅拌架;9、压板;10、通孔;11、板门槽;12、板门;13、轴承座;14、螺杆;15、螺纹孔;16、转盘;17、废渣管道;18、二次提取装置;19、T形槽;20、T形块;21、弹簧;22、凸轮槽;23、凸轮块;24、电机二;25、滤板;26、投料口;27、电磁阀门;28、出料口一;29、出料管一;30、阀门一;31、排料口;32、主体;33、深槽;34、滑条;35、底模;36、液压缸;37、上模块;38、料槽;39、水流孔;40、滑槽;41、勾槽;42、出料管二;43、阀门二;44、支柱;45、安装板;46、轴孔;47、入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叶类中药材中药提取装置。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一种叶类中药材中药提取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集料管2,所述箱体1的内壁两侧且位于集料管2的上方均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的内固定连接有加热管4,所述凹槽3靠近所述箱体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栅栏5,所述箱体1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电机一6,所述电机一6的旋转轴贯穿并转动连接所述箱体1的上表面,所述电机一6的旋转轴贯穿所述箱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7,所述转轴7远离所述电机一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架8,所述箱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板9,所述压板9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通孔10,所述转轴7贯穿并滑动连接所述通孔10,所述压板9的上表面一侧开设有板门槽11,所述板门槽11底部开设有入料口47,所述板门槽1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板门12,所述压板9的上表面远离所述板门槽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轴承座13,所述轴承座13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螺杆14,所述箱体1的上表面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螺杆14相匹配的螺纹孔15,所述螺杆14贯穿所述螺纹孔15固定连接有转盘16,所述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废渣管道17,所述废渣管道17远离所述箱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次提取装置18。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箱体1的内壁远离所述废渣管道17且位于所述集料管2下方的一侧开设有T形槽19,所述T形槽19滑动连接有相匹配的T形块20,所述T形块20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弹簧21,所述弹簧21远离所述T形块2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T形槽19的顶部,所述T形块20的下表面开设有凸轮槽22,所述凸轮槽22有相切凸轮块23,所述凸轮块23贯穿并固定连接有电机二24的旋转轴,所述电机二24的旋转轴贯穿并转动连接所述箱体1的一侧,所述T形块20远离所述电机二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滤板25,所述滤板25与所述箱体1的内壁贴合且滑动连接,从而通过电机二24带动凸轮块23转动,进而使T形块20在T形槽19内实现上下移动,弹簧21使T形块20下表面的凸轮槽22始终与凸轮相切,进而实现T形块20带动滤板25实现上下晃动,进而实现叶类药材在滤板25上实现固液分离,使药材在滤板25的作用下,经排料口31、废渣管道17输送到二次提取装置18内,而药液穿过滤板25落到箱体1的内壁底部,同时通过滤板25的上下晃动,有效地避免了药材在固液分离时,堵塞滤板25,此外,具体应用时,滤板25的上表面覆盖有一层单向透水性能的复合纤维膜,可以使药渣快速滑落,避免发生堆积和残留,同时将大部分药液落入到箱体1的内壁底部,复合纤维膜可采用如中国专利CN201210141157.7所提出的一种具有单向透水性能的复合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具有单向透水性能的复合纤维膜。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箱体1的上表面与所述板门槽11相对应的一侧开设有投料口26,所述集料管2的中部镶嵌固定连接有电磁阀门27,从而铜鼓投料口26实现原料的注入和投放,并通过电磁阀门27实现水煮后的药材和形成的药液的排放,此外,具体应用时,所述集料管2呈漏斗状,避免在对水煮后的药材和形成的药液排放时造成残留。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箱体1远离所述废渣管道17的一侧下部开设有出料口一28,所述出料口一28固定连接有出料管一29,所述出料管一29上开设有阀门一30,从而通过阀门一30控制出料管一29的开闭,进而实现对箱体1内腔底部的一次提取液的排放。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箱体1靠近所述二次提取装置18的一侧开设有排料口31,所述排料口31与所述废渣管道17固定连接,且滤板25位于最低处时所述排料口31与所述滤板25的上表面平齐,从而实现水煮后的中药材顺利地通过废渣管道17进入二次提取装置18。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二次提取装置18包括主体32,所述主体32的上表面中部、正面下部分别开设有轴孔46、深槽33,所述深槽33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条34,所述滑条34的滑动连接有底模35,所述主体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缸36,所述液压缸36的输出轴贯穿并滑动连接所述轴孔46同时固定连接有上模块37,从而通过液压缸36带动上模块37对底模35内的药材残渣进行挤压,是残渣内的药分流出。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模35的上表面开设有料槽38,所述料槽38的底部开设有水流孔39,所述底模35的两侧开设有与所述滑条34相对应的滑槽40,所述底模35的正面中部开设有勾槽41,从而通过料槽38盛放药材残渣,在上模块37的按压下,残余药液从水流孔39处流到主体32内腔的底部,当参与药液挤压完成后,将底模35在滑条34、滑槽40的配合作用下,通过勾槽41拉出,对药材残渣及逆行倒出。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模块37与所述料槽38相对应,从而实现对药材残渣的充分挤压。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主体32远离所述箱体1的一侧下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二42,所述出料管二42上开设有阀门二43,从而通过阀门二43控制出料管二42的开合,进而实现主体32内腔底部的二次提取液的排放。

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主体32、箱体1的下表面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柱44,所述支柱4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45,从而实现对主体32、箱体1的安装使用。

在使用时,首先将压板9上的板门12在提手的作用下打开,然后将中药材提取的水液、叶类药材注入到箱体1的内部,然后将板门12闭合在板门槽11内,然后转动转盘16,使转盘16在轴承座13的配合作用下带动螺杆14转动,进而使螺杆14在螺纹孔15的配合作用下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压板9在箱体1的内壁上向下移动,使压板9按压药材沉浸在水中,然后通过加热管4对箱体1内部的液体进行加热,对中药材进行水煮法提取,栅栏5有效地避免了药材进入凹槽3内,对加热管4产生影响,然后启动电机一6,使电机一6带动搅拌架8对药材和水液进行搅拌,使加热管4对水分的加热均匀,当进行充分水煮之后,打开电磁阀门27,使药材残渣和形成的药液掉落在滤板25上,然后启动电机二24,通过电机二24带动凸轮块23转动,进而使T形块20在T形槽19内实现上下移动,弹簧21使T形块20下表面的凸轮槽22始终与凸轮相切,进而实现T形块20带动滤板25实现上下晃动,进而实现叶类药材在滤板25上实现固液分离,使药材在滤板25的作用下,经排料口31、废渣管道17输送到二次提取装置18内,而药液穿过滤板25落到箱体1的内壁底部,同时通过滤板25的上下晃动,有效地避免了药材在固液分离时,堵塞滤板25;药材残渣在滤板25的倾斜放置下,从排料口31处经废渣管道17掉落到底模35的料槽38内,然后通过液压缸36带动上模块37对底模35内的药材残渣进行挤压,使残渣内的药分流出,残余药液从水流孔39处流到主体32内腔的底部,当参与药液挤压完成后,将底模35在滑条34、滑槽40的配合作用下,通过勾槽41拉出,对药材残渣进行倒出,然后通过阀门二43控制出料管二42的开合,进而实现主体32内腔底部的二次提取液的排放,通过阀门一30控制出料管一29的开闭,进而实现对箱体1内腔底部的一次提取液的排放。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