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多肽以及对其进行编码的多核苷酸

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多肽以及对其进行编码的多核苷酸

摘要

本发明涉及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分离的多肽和编码这些多肽的多核苷酸。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这些多核苷酸的核酸构建体、载体以及宿主细胞连同产生和使用这些多肽的方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5277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诺维信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040263.5

  • 发明设计人 孙天齐;刘晔;李明;K·博克;

    申请日2013-12-11

  • 分类号C12N9/16(20060101);C12N15/55(20060101);C12N15/82(20060101);C12N5/10(20060101);A23D9/04(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56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邰红;郭煜

  • 地址 丹麦鲍斯韦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08:20

说明书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12月11日、申请号为201380064230.8、发明名称为“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多肽以及对其进行编码的多核苷酸”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对序列表的引用

本申请包括一个计算机可读形式的序列表,将其通过引用结合在此。

发明背景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多肽和编码这些多肽的多核苷酸。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这些多核苷酸的核酸构建体、载体以及宿主细胞连同产生和使用这些多肽的方法。

另外,本发明涉及通过利用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酶来降低包括高量的非水合磷的食用油中的含磷组分的含量的方法。

相关技术说明

己知几种类型的磷脂酶,根据磷脂分子中受到攻击的键的位置,这些磷脂酶在其特异性方面存在不同。磷脂酶A1(PLA1)去除1-位的脂肪酸而产生游离的脂肪酸和1-溶血-2-酰基磷脂。磷脂酶A2(PLA2)去除2-位的脂肪酸而产生游离的脂肪酸和1-酰基-2-溶血磷脂。将术语磷脂酶B(PLB)用于具有A1和A2两者活性的磷脂酶。磷脂酶C(PLC)去除磷酸部分而产生1,2二酰甘油和磷酸脂。磷脂酶D(PLD)产生1,2-二酰甘油-磷酸和碱性基团。

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多肽可应用于工业方法,例如用于精炼植物油。在消费之前,将植物油脱胶以提供精炼的储藏稳定性植物油,其具有中性味道和浅颜色。该脱胶方法包括从富含甘油三酯的油级分去除磷脂组分(胶)。

传统上,该脱胶方法已基于水提取、酸亦或碱处理,随后是分离方法。由于磷脂组分的乳化特性,该脱胶过程已导致油(即甘油三酯)的损失。

由于磷脂的有效水解(其减少了乳化特性),酶促脱胶降低了油损失。对于具有磷脂酶C活性且适用于在食用油的酶促脱胶中应用的另外的酶存在着需要。

一种具有磷脂酶C活性且与本发明的酶有88%序列一致性的酶从WO 2012062817中已知。

发明概述

诸位发明人已经从青霉属菌株或更具体地从2007年发现于中国的埃默森青霉菌的菌株中分离一种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新酶。因此,本发明提供了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新颖多肽和编码这些多肽的多核苷酸。

本发明涉及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分离的多肽,这些分离的多肽选自下组,该组由以下各项组成:

(a)一种多肽,该多肽与SEQ ID NO:2的成熟多肽具有至少90%的序列一致性;

(b)一种由以下多核苷酸编码的多肽,该多核苷酸在非常高严格条件下与(i)SEQID NO:1的成熟多肽编码序列、或(ii)(i)的全长互补体杂交;

(c)一种多肽,该多肽由与SEQ ID NO:1的成熟多肽编码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一致性的多核苷酸编码;

(d)SEQ ID NO:2的成熟多肽的一种变体,该变体在一个或多个(例如,若干个)位置处包括取代、缺失、和/或插入;以及

(e)(a)、(b)、(c)或(d)的多肽的一个片段,该片段具有磷脂酶C活性。

本发明还涉及编码本发明多肽的分离的多核苷酸;核酸构建体;重组表达载体;包括这些多核苷酸的重组宿主细胞;以及产生这些多肽的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包含本发明的这些多肽的组合物。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多肽或上述组合物在磷脂水解的方法中,诸如在降低食用油中的磷脂含量的方法中的用途。

本发明还涉及用一种编码本发明的多肽的多核苷酸转化的一种转基因植物、植物部分或植物细胞。

定义

磷脂酶C活性:术语“磷脂酶C活性”意指催化以下反应的活性:A磷脂酰胆碱+H

本发明的这些多肽具有SEQ ID NO:2的成熟多肽的至少20%,例如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5%、以及至少100%的磷脂酶C活性。

术语“磷脂酶C活性”意指一种具有磷脂酶C的多肽将针对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酸(PA)和磷脂酰肌醇(PI)中的一种或多种具有活性。

等位基因变体:术语“等位基因变体”意指占据同一染色体基因座的基因的两种或更多种可替代形式中的任一种。等位基因变异由突变天然产生,并且可以导致群体内的多态性。基因突变可以是沉默的(在所编码的多肽中没有改变)或可编码具有改变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多肽的等位基因变体是由基因的等位基因变体编码的多肽。

催化结构域:术语“催化结构域”意思指一种酶的包含该酶的催化机器的区域。

cDNA:术语“cDNA”意指可以通过从得自真核或原核细胞的成熟的、剪接的mRNA分子进行反转录而制备的DNA分子。cDNA缺乏可以存在于对应基因组DNA中的内含子序列。早先的初始RNA转录本是mRNA的前体,其在呈现为成熟的剪接的mRNA之前要经一系列的步骤进行加工,包括剪接。

编码序列:术语“编码序列”意指直接指定一个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的多核苷酸。编码序列的边界一般由一个开放阅读框架决定,该开放阅读框架从一个起始密码子(如ATG、GTG或TTG)开始并且以一个终止密码子(如TAA、TAG或TGA)结束。编码序列可以是一种基因组DNA、cDNA、合成DNA或其组合。

控制序列:术语“控制序列”意指对于表达编码本发明的成熟多肽的多核苷酸所必需的核酸序列。每个控制序列对于编码该多肽的多核苷酸来说可以是天然的(即,来自相同基因)或外源的(即,来自不同基因),或相对于彼此是天然的或外源的。此类控制序列包括但不限于前导子、聚腺苷酸化序列、前肽序列、启动子、信号肽序列、以及转录终止子。至少,控制序列包括启动子,以及转录和翻译终止信号。出于引入有利于将这些控制序列与编码一种多肽的多核苷酸的编码区连接的特异性限制酶切位点的目的,这些控制序列可以提供有多个接头。

表达:术语“表达”包括涉及多肽产生的任何步骤,包括但不限于,转录、转录后修饰、翻译、翻译后修饰、以及分泌。

表达载体:术语“表达载体”意指线性或环状DNA分子,该分子包括编码多肽的多核苷酸并且该多核苷酸可操作地与提供用于其表达的控制序列相连接。

片段:术语“片段”意指在一种成熟多肽的氨基和/或羧基末端缺失一个或多个(例如若干个)氨基酸的一种多肽。其中该片段具有磷脂酶C活性。在一个方面,一个片段包含至少1700个氨基酸残基(例如,SEQ ID NO:2的氨基酸1至1700)、至少1600个氨基酸残基(例如,SEQ ID NO:2的氨基酸1至1600)、或至少1500个氨基酸残基(例如,SEQ ID NO:2的氨基酸1至1500)。

宿主细胞:术语“宿主细胞”意指任何细胞类型,该细胞类型对于用包含本发明的多核苷酸的核酸构建体或表达载体进行转化、转染、转导等是易感的。术语“宿主细胞”涵盖由于复制期间发生的突变而与亲本细胞不同的亲本细胞的任何后代。

分离的:术语“分离的”意指处于自然界中不出现的形式或环境中的物质。分离的物质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1)任何非天然发生的物质,(2)包括但不限于任何酶、变体、核酸、蛋白质、肽或辅因子的任何物质,该物质至少部分地从与其本质相关的一种或多种或所有天然发生的成分中去除;(3)相对于天然发现的物质通过人工修饰的任何物质;或(4)通过增加该物质相对于与其本质相关的其他组分的量而修饰的任何物质(例如,编码该物质的基因的多拷贝;使用比编码该物质的基因本质相关的启动子强的启动子)。一种分离的物质可以存在于发酵液样品中。

成熟多肽:术语“成熟多肽”意指在翻译和任何翻译后修饰如N-末端加工、C-末端截短、糖基化作用、磷酸化作用等之后处于其最终形式的多肽。在一方面,成熟多肽是SEQID NO:2的氨基酸1至594。SEQ ID NO:2的氨基酸-16至-1是一种信号肽。本领域中已知的是,一个宿主细胞可以产生由同一多核苷酸表达的两种或更多种不同成熟多肽(即,具有不同C-末端和/或N-末端氨基酸)的混合物。

成熟多肽编码序列:术语“成熟多肽编码序列”意指编码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成熟多肽的一种多核苷酸。在一方面,成熟多肽编码序列是SEQ ID NO:1的核苷酸49至1830。SEQID NO:1的核苷酸1至48编码一种信号肽。

核酸构建体:术语“核酸构建体”意指单-链或双链的一种核酸分子,该核酸分子是从天然存在的基因中分离的,或者以一种本来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方式被修饰成含有核酸的区段,或者是合成的,该核酸分子包含一个或多个控制序列。

可操作地连接:术语“可操作地连接”意指如下的构造,其中,控制序列相对于多核苷酸的编码序列安置在适当位置处,从而使得该控制序列指导该编码序列的表达。

序列一致性:两个氨基酸序列之间或者两个核苷酸序列之间的关联度通过参数“序列一致性”来描述。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使用如在EMBOSS包(EMBOSS:欧洲分子生物学开放软件套件(The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pen Software Suite),赖斯(Rice)等人,2000,遗传学趋势(Trends Genet.)16:276-277)(优选5.0.0版或更新版本)的尼德尔(Needle)程序中所实施的尼德尔曼-翁施(Needleman-Wunsch)算法(Needleman(尼德尔曼)和Wunsch(翁施),1970,分子生物学杂志(J.Mol.Biol.)48:443-453)来确定两个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序列一致性。使用的这些参数是空位开放罚分10、空位延伸罚分0.5,以及EBLOSUM62(BLOSUM62的EMBOSS版本)取代矩阵。尼德尔标注的“最长的一致性”的输出(使用-非简化选项获得)被用作百分比一致性,并且如下计算:

(一致的残基X100)/(比对长度-比对中的空位总数)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使用如在EMBOSS包(EMBOSS:欧洲分子生物学开放软件套件,赖斯(Rice)等人,2000,见上文)(优选5.0.0版或更新版本)的尼德尔程序中所实施的尼德尔曼-翁施算法(尼德尔曼(Needleman)和翁施(Wunsch),1970,见上文)来确定两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之间的序列一致性。使用的这些参数是空位开放罚分10、空位延伸罚分0.5以及EDNAFULL(NCBI NUC4.4的EMBOSS版本)取代矩阵。尼德尔标注的“最长的一致性”的输出(使用-非简化选项获得)被用作百分比一致性,并且如下计算:

(一致的脱氧核糖核苷酸X100)/(比对长度-比对中的空位总数)

严格条件:

子序列:术语“子序列”意指使一个或多个(例如,若干个)核苷酸从成熟多肽编码序列的5'端和/或3'端缺失的多核苷酸;其中该子序列编码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片段。在一个方面,一个子序列包含至少1800个核苷酸(例如,SEQ ID NO:1的核苷酸1至1800),至少1700个核苷酸(例如,SEQ ID NO:1的核苷酸1至1700),或至少1600个核苷酸(例如,SEQ IDNO:1的核苷酸1至1600)。

变体:术语“变体”意指在一个或多个(例如,若干个)位置处包括改变(即,取代、插入和/或缺失)的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一个多肽。取代意指用一个不同氨基酸置换占用一个位置的氨基酸;缺失意指去除占据一个位置的氨基酸;并且插入意指在邻接并且紧随占据一个位置的氨基酸之后添加一个氨基酸。

发明详细说明

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多肽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与SEQ ID NO:2的成熟多肽具有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的序列一致性的分离的多肽,这些分离的多肽具有磷脂酶C活性。在一个方面中,这些多肽与SEQ ID NO:8的成熟多肽相差不超过10个氨基酸,例如1、2、3、4、5、6、7、2或9个。

本发明的多肽优选地包括或由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或其等位基因变体组成;或是其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片段。在另一个方面中,该多肽包括SEQ ID NO:2的成熟多肽或由其组成。在另一个方面中,该多肽包括SEQ ID NO:2的氨基酸1至594或由其组成。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由以下多核苷酸编码的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分离的多肽,该多核苷酸在非常低严格条件、低严格条件、中严格条件、中-高严格条件、高严格条件、或非常高严格条件下与以下各项杂交:(i)SEQ ID NO:1的成熟多肽编码序列,或(ii)(i)的全长互补体(萨姆布鲁克(Sambrook)等人,1989,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olecular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第二版,冷泉港(Cold Spring Harbor),纽约)。

SEQ ID NO:1的多核苷酸或其子序列,连同SEQ ID NO:2的多肽或其片段可根据本领域熟知的方法用于设计核酸探针以鉴定和克隆来自不同属或种的株系的、编码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多肽的DNA。具体而言,可以根据标准DNA印迹程序,使用这类探针与感兴趣的细胞的基因组DNA或cDNA杂交,以便鉴别和分离其中的对应基因。这类探针可以明显短于完整序列,但是长度应为至少15,例如至少25、至少35、或至少70个核苷酸。优选地,该核酸探针的长度为至少100个核苷酸,例如长度为至少200个核苷酸、至少300个核苷酸、至少400个核苷酸、至少500个核苷酸、至少600个核苷酸、至少700个核苷酸、至少800个核苷酸、或至少900个核苷酸。DNA和RNA探针两者都可使用。典型地将探针进行标记(例如,用

可以针对与以上描述的探针杂交并且编码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多肽的DNA,对从这类其他菌株制备的基因组DNA或cDNA库进行筛选。来自这类其他菌株的基因组DNA或其他DNA可以通过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其他分离技术来分离。来自文库的DNA或分离的DNA可转移到并固定在硝酸纤维素或其他适合的载体材料上。为了鉴别与SEQ ID NO:1或其子序列杂交的克隆或DNA,将载体材料用于DNA印迹中。

出于本发明的目的,杂交表明多核苷酸在非常低到非常高严格条件下与一种被标记的核酸探针杂交,该探针对应于(i)SEQ ID NO:1;(ii)SEQ ID NO:1的成熟多肽编码序列;(iii)其全长互补体;或(iv)其子序列。可以使用例如X-射线胶片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他检测手段来检测在这些条件下该核酸探针杂交的分子。

在一个方面中,该核酸探针是SEQ ID NO:1的核苷酸55至1900、核苷酸100至1800、核苷酸300至1200、或核苷酸500至1000。在另一个方面中,该核酸探针是编码SEQ ID NO:2的多肽;其成熟多肽;或其片段的多核苷酸。在另一个方面中,该核酸探针是SEQ ID NO: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的多肽,该多肽具有磷脂酶C活性,由与SEQ IDNO:1的成熟多肽编码序列具有至少60%,例如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序列一致性的多核苷酸编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在一个或多个(例如,若干个)位置处包括取代、缺失、和/或插入的SEQ ID NO:2的成熟多肽的变体。在一个实施例中,引入SEQ ID NO:2的成熟多肽中的氨基酸取代、缺失和/或插入的数目不超过10,例如1、2、3、4、5、6、7、8、或9。这些氨基酸变化可以具有微小性质,即,不会显著地影响蛋白质的折叠和/或活性的保守氨基酸取代或插入;典型地1-30个氨基酸的小缺失;小的氨基-或羧基-末端延伸,如氨基末端的甲硫氨酸残基;多达20-25个残基的小接头肽;或便于通过改变净电荷或另一种功能来纯化的小延伸,如聚组氨酸段(tract)、抗原表位或结合结构域。

保守取代的实例是在下组的范围内: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及组氨酸)、酸性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极性氨基酸(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疏水性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及缬氨酸)、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及酪氨酸)及小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及甲硫氨酸)。一般不会改变特异性活性的氨基酸取代是本领域已知的并且例如由H.诺伊拉特(Neurath)和R.L.希尔(Hill),1979在蛋白质(The Proteins),学术出版社(Academic Press),纽约中描述。常见取代是Ala/Ser、Val/Ile、Asp/Glu、Thr/Ser、Ala/Gly、Ala/Thr、Ser/Asn、Ala/Val、Ser/Gly、Tyr/Phe、Ala/Pro、Lys/Arg、Asp/Asn、Leu/Ile、Leu/Val、Ala/Glu、和Asp/Gly。

可替代地,氨基酸改变具有这样一种性质:改变多肽的物理化学特性。例如,氨基酸改变可以提高多肽的热稳定性、改变底物特异性、改变最适pH,等等。

可以根据本领域中已知的程序,如定点诱变或丙氨酸扫描诱变(坎宁汉(Cunningham)和威尔斯(Wells),1989,科学(Science)244:1081-1085)来鉴定多肽中的必需氨基酸。在后一项技术中,在该分子中的每个残基处引入单个丙氨酸突变,并且对所得突变体分子的磷脂酶C活性进行测试以鉴定对于该分子的活性至关重要的氨基酸残基。还参见,希尔顿(Hilton)等人,1996,生物化学杂志(J.Biol.Chem.)271:4699-4708。也可结合假定接触位点氨基酸的突变,如通过以下技术例如核磁共振、结晶学、电子衍射、或光亲和标记进行确定的对结构进行物理学分析,从而确定酶的活性位点或其他生物学相互作用。参见,例如,德弗斯(de Vos)等人,1992,科学(Science)255:306-312;史密斯(Smith)等人,1992,分子生物学杂志(J.Mol.Biol.)224:899-904;乌乐达维尔(Wlodaver)等人,1992,欧洲生化学会联合会快报(FEBS Lett.)309:59-64。还可以从与相关多肽的比对来推断鉴别必需氨基酸。

可以做出单个或多个氨基酸取代、缺失和/或插入并且使用诱变、重组和/或改组的已知方法进行测试,随后进行相关筛选程序,如由里德哈尔-奥尔森(Reidhaar-Olson)和萨奥尔(Sauer),1988,科学(Science)241:53-57;博维(Bowie)和萨奥尔,1989,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Natl.Acad.Sci.USA)86:2152-2156;WO 95/17413;或WO 95/22625所披露的那些。可以使用的其他方法包括易错PCR、噬菌体展示(例如,洛曼(Lowman)等人,1991,生物化学(Biochemistry)30:10832-10837;美国专利号5,223,409;WO 92/06204)以及区域定向诱变(德比什尔(Derbyshire)等人,1986,基因(Gene)46:145;内尔(Ner)等人,1988,DNA 7:127)。

可以结合诱变/改组方法与高通量自动化筛选方法来检测由宿主细胞表达的克隆的、诱变的多肽的活性(内斯(Ness)等人,1999,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17:893-896)。编码活性多肽的诱变的DNA分子可以回收自宿主细胞,并且使用本领域的标准方法对其进行迅速测序。这些方法允许迅速确定多肽中单个氨基酸残基的重要性。

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多肽的来源

本发明的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多肽可以从任何属的微生物获得。出于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此结合一种给定的来源使用的术语“从...中获得”应意指由多核苷酸编码的多肽是由该来源或者由其中已经插入来自该来源的多核苷酸的一种菌株产生的。在一个方面中,获得自给定来源的多肽被分泌到细胞外。

该多肽可以是一种真菌多肽。例如,该多肽可以是酵母多肽,例如假丝酵母属(Candida)、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毕赤酵母属(Pichia)、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haromyces)、或耶氏酵母属(Yarrowia)多肽;或丝状真菌多肽,例如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伞菌属(Agaricus)、链格孢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aeria)、拟蜡菌属(Ceriporiopsis)、毛喙壳属(Chaetomidium)、金孢子菌属(Chrysosporium)、麦角菌属(Claviceps)、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鬼伞属(Coprinopsis)、乳白蚁属(Coptotermes)、棒囊壳属(Corynascus)、隐丛赤壳菌属(Cryphonectria)、隐球菌属(Cryptococcus)、色二孢属(Diplodia)、黑耳属(Exidia)、线黑粉酵母属(Filibasidium)、镰孢属(Fusarium)、赤霉属(Gibberella)、全鞭毛虫属(Holomastigotoides)、腐质霉属(Humicola)、耙齿菌属(Irpex)、Kinochaeta、香菇属(Lentinula)、小腔球菌属(Leptospaeria)、梨孢菌属(Magnaporthe)、黑果菌属(Melanocarpus)、多孔菌属(Meripilus)、绿僵菌属(Metarhizium)、毛霉属(Mucor)、毁丝霉属(Myceliophthora)、新美鞭菌属(Neocallimastix)、脉孢菌属(Neurospora)、拟青霉属(Paecilomyces)、青霉菌属(青霉属)、平革菌属(Phanerochaete)、瘤胃壶菌属(Piromyces)、某真菌属(Poitrasia)、假黑盘菌属(Pseudoplectania)、假披发虫属(Pseudotrichonympha)、根毛霉菌属(Rhizomucor)、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柱顶孢属(Scytalidium)、踝节菌属(Talaromyces)、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梭孢壳霉属(Thielavia)、弯颈霉属(Tolypocladium)、木霉属(Trichoderma)、长毛盘菌属(Trichophaea)、轮枝孢属(Verticillium)、小包脚菇属(Volvariella)或炭角菌属(Xylaria)多肽。

在另一个方面,该多肽是卡氏酵母、酿酒酵母、糖化酵母、道格拉氏酵母、克鲁费酵母、诺地酶母、或卵形酵母多肽。

在另一方面,该多肽是解纤维枝顶孢霉(Acremonium cellulolyticus)、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臭曲霉(Aspergillusfoetidus)、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us)、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狭边金孢子菌(Chrysosporium inops)、嗜角质金孢子菌(Chrysosporiumkeratinophilum)、卢克诺文思金孢子菌(Chrysosporium lucknowense)、莫达瑞姆金孢子菌(Chrysosporium merdarium)、租金孢子菌(Chrysosporium pannicola)、昆士兰金孢子菌(Chrysosporium queenslandicum)、热带金孢子菌(Chrysosporium tropicum)、带纹金孢子菌(Chrysosporium zonatum)、杆孢状镰孢(Fusarium bactridioides)、谷类镰孢(Fusarium cerealis)、库威镰孢(Fusarium crookwellense)、大刀镰孢(Fusariumculmorum)、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禾赤镰孢(Fusarium graminum)、异孢镰孢(Fusarium heterosporum)、合欢木镰孢(Fusarium negundi)、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多枝镰孢(Fusarium reticulatum)、粉红镰孢(Fusarium roseum)、接骨木镰孢(Fusarium sambucinum)、肤色镰孢(Fusarium sarcochroum)、拟分枝孢镰孢(Fusariumsporotrichioides)、硫色镰孢(Fusarium sulphureum)、圆镰孢(Fusarium torulosum)、拟丝孢镰孢(Fusarium trichothecioides)、镶片镰孢(Fusarium venenatum)、灰腐质霉(Humicola grisea)、特异腐质霉(Humicola insolens)、疏棉状腐质霉(Humicolalanuginosa)、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绒柄香菇(Lentinus similis)、米黑毛霉(Mucormiehei)、嗜热毁丝霉(Myceliophthora thermophila)、粗糙链孢菌(Neurospora crassa)、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埃默森青霉菌(Penicillium emersonii)、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es)、绳状青霉菌(Penicillium funiculosum)、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产紫青霉菌(Penicillium purpurogenum)、黄海葵附生真菌(Penicillium thomii)、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无色梭孢壳霉(Thielavia achromatica)、阿波梭孢壳菌(Thielavia albomyces)、白毛梭孢壳霉(Thielavia albopilosa)、澳洲梭孢壳霉(Thielavia australeinsis)、菲美蒂梭孢壳菌(Thielavia fimeti)、小孢梭孢壳霉(Thielavia microspora)、卵孢梭孢壳霉(Thielaviaovispora)、秘鲁梭孢壳霉(Thielavia peruviana)、毛梭孢壳霉(Thielavia setosa)、瘤孢梭孢壳霉(Thielavia spededonium)、耐热梭孢壳(Thielavia subthermophila)、土生梭孢壳霉(Thielavia terrestris)、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或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多肽。

在一个优选的方面,该多肽是埃默森青霉菌多肽。

将理解的是,对于以上提到的物种而言,本发明涵盖完全状态和不完全状态(perfect and imperfect states)二者、以及其他分类学等效物,例如无性型,而不管它们已知的物种名称是什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地识别适当等效物的身份。

这些物种的菌株可以容易地在许多培养物保藏中心为公众所获得,如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Deutsche Sammlung vonMikroorganismen und Zellkulturen GmbH,DSMZ)、荷兰菌种保藏中心(CentraalbureauVoor Schimmelcultures,CBS)、以及美国农业研究菌种保藏中心北方地区研究中心(NRRL)。

可以使用以上提到的探针从其他来源,包括从自然界(例如,土壤、堆肥、水等等)分离的微生物或直接从自然材料(例如,土壤、堆肥、水等等)获得的DNA样品鉴定和获得该多肽。用于从自然生活环境中直接分离微生物和DNA的技术是本领域熟知的。然后可以通过类似地筛选另一微生物的基因组DNA或cDNA文库或混合的DNA样品来获得编码该多肽的多核苷酸。一旦用一种或多种探针检测到编码多肽的多核苷酸,就可以通过使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分离或克隆该多核苷酸(参见例如,Sambrook(萨姆布鲁克)等人,1989,同上)。

多核苷酸

本发明还涉及编码本发明的多肽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如在此所述。

用于分离或克隆多核苷酸的技术是本领域中已知的并且包括从基因组DNA或cDNA,或其组合进行分离。来自基因组DNA的多核苷酸的克隆可以例如通过使用众所周知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或用以对具有共有的结构特征的克隆的DNA片段进行检测的表达库抗体筛选来实现。参见例如,伊尼斯(Innis)等人,1990,PCR:方法和应用指南(PCR:A Guideto Methods and Application),学术出版社(Academic Press),纽约。可以使用其他核酸扩增程序例如连接酶链式反应(LCR)、连接激活转录(LAT)和基于多核苷酸的扩增(NASBA)。这些多核苷酸可以克隆自青霉属株系或相关有机体,并且因此,例如可以是该多核苷酸多肽编码区的等位变体或物种的变体。

编码本发明多肽的多核苷酸的修饰对于合成实质上类似于该多肽的多肽可能是必需的。术语“实质上类似”于该多肽是指该多肽的非天然发生的形式。这些多肽可能以某种工程化方式而不同于从其天然来源分离的多肽,例如在比活性、热稳定性、最优pH等方面不同的变体。这些变体可以基于以SEQ ID NO:1的成熟多肽编码序列(例如其子序列)形式呈现的多核苷酸,和/或通过引入不会改变该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但对应于预定用于产生该酶的宿主有机体的密码子使用的核苷酸取代,或通过引入可能产生不同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取代来构建。对于核苷酸取代的一般描述,参见例如福德(Ford)等人,1991,蛋白表达与纯化(Protei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2:95-107。

核酸构建体

本发明还涉及核酸构建体,这些核酸构建体包括可操作地连接至一个或多个控制序列的本发明的多核苷酸,在与控制序列相容的条件下,这些控制序列指导编码序列在合适的宿主细胞中的表达。

可以按多种方式操纵多核苷酸,以提供多肽的表达。取决于表达载体,在其插入载体以前操纵多核苷酸可以是希望的或必需的。用于利用重组DNA方法修饰多核苷酸的技术是本领域熟知的。

该控制序列可以是一个启动子,即,被宿主细胞识别以对编码本发明多肽的多核苷酸进行表达的一种多核苷酸。该启动子包含转录控制序列,这些序列介导了该多肽的表达。该启动子可以是在宿主细胞中显示出转录活性的任何多核苷酸,包括突变型、截短型及杂合型启动子,并且可以是由编码与该宿主细胞同源或异源的细胞外或细胞内多肽的基因获得。

用于在细菌宿主细胞中指导本发明的核酸构建体的转录的合适启动子的实例是从以下基因中获得的启动子:解淀粉芽孢杆菌α-淀粉酶基因(amyQ)、地衣芽孢杆菌α-淀粉酶基因(amyL)、地衣芽孢杆菌青霉素酶基因(penP)、嗜热脂肪芽孢杆菌麦芽糖淀粉酶基因(amyM)、枯草芽孢杆菌果聚糖蔗糖酶基因(sacB)、枯草芽孢杆菌xylA和xylB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cryIIIA基因(阿盖塞(Agaisse)和勒尔克吕(Lereclus),1994,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 Microbiology)13:97-107)、大肠杆菌lac操纵子、大肠杆菌trc启动子(埃贡(Egon)等人,1988,基因(Gene)69:301-315)、天蓝链霉菌琼脂水解酶基因(dagA)、以及原核β-内酰胺酶基因(维拉-卡马洛夫(Villa-Kamaroff)等人,1978,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Natl.Acad.Sci.USA)75:3727-3731)、以及tac启动子(德波尔(DeBoer)等人,1983,美国科学院院刊80:21-25)。其他启动子描述在吉尔伯特(Gilbert)等人,1980,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242:74-94的“来自重组细菌的有用蛋白质(Useful proteinsfrom recombinant bacteria)”;以及在萨姆布鲁克(Sambrook)等人,1989,见上文。串联启动子的实例披露在WO 99/43835中。

用于指导本发明的核酸构建体在丝状真菌宿主细胞中的转录的合适启动子的实例是从以下各项的基因获得的启动子:构巢曲霉乙酰胺酶、黑曲霉中性α-淀粉酶、黑曲霉酸稳定性α-淀粉酶、黑曲霉或泡盛曲霉葡糖淀粉酶(glaA)、米曲霉TAKA淀粉酶、米曲霉碱性蛋白酶、米曲霉丙糖磷酸异构酶、尖镰孢胰蛋白酶样蛋白酶(WO 96/00787)、镶片镰孢淀粉葡糖苷酶(WO 00/56900)、镶片镰孢Daria(WO 00/56900)、镶片镰孢Quinn(WO00/56900)、米黑根毛霉(Rhizomucor miehei)脂肪酶、米黑根毛霉天冬氨酸蛋白酶、里氏木霉β-葡糖苷酶、里氏木霉纤维二糖水解酶I、里氏木霉纤维二糖水解酶II、里氏木霉内切葡聚糖酶I、里氏木霉内切葡聚糖酶II、里氏木霉内切葡聚糖酶III、里氏木霉内切葡聚糖酶IV、里氏木霉内切葡聚糖酶V、里氏木霉木聚糖酶I、里氏木霉木聚糖酶II、里氏木霉β-木糖苷酶,以及NA2-tpi启动子(一种修饰的启动子,其来自曲霉属中性α-淀粉酶基因,其中未翻译的前导序列由曲霉属丙糖磷酸异构酶基因的未翻译的前导序列替代;非限制性实例包括修饰的启动子,其来自黑曲霉中性α-淀粉酶的基因,其中未翻译的前导序列由构巢曲霉或米曲霉丙糖磷酸异构酶基因的未翻译的前导序列替代);以及其突变型启动子、截短型启动子、以及杂合型启动子。

在酵母宿主中,有用的启动子从以下的基因获得:酿酒酵母烯醇酶(ENO-1)、酿酒酵母半乳糖激酶(GAL1)、酿酒酵母醇脱氢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ADH1、ADH2/GAP)、酿酒酵母丙糖磷酸异构酶(TPI)、酿酒酵母金属硫蛋白(CUP1)、以及和酿酒酵母3-磷酸甘油酸激酶。罗马诺斯(Romanos)等人,1992,酵母(Yeast)8:423-488描述了酵母宿主细胞的其他有用的启动子。

控制序列还可以是由宿主细胞识别以终止转录的一种转录终止子。该终止子可操作地连接到编码该多肽的多核苷酸的3'-末端。在该宿主细胞中起作用的任何终止子都可以用于本发明中。

用于细菌宿主细胞的优选终止子是从克劳氏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aprH)、地衣芽孢杆菌α-淀粉酶(amyL)、以及大肠杆菌核糖体RNA(rrnB)的基因获得。

丝状真菌宿主细胞的优选终止子是从以下各项的基因中获得的:构巢曲霉邻氨基苯甲酸合酶、黑曲霉葡糖淀粉酶、黑曲霉α-葡萄糖苷酶、米曲霉TAKA淀粉酶以及尖孢镰刀菌胰蛋白酶样蛋白酶。

用于酵母宿主细胞的优选终止子从以下各项的基因获得:酿酒酵母烯醇酶、酿酒酵母细胞色素C(CYC1)、以及酿酒酵母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用于酵母宿主细胞的其他有用的终止子由罗马努斯等人,1992,见上文描述。

控制序列还可以是启动子下游和基因的编码序列上游的mRNA稳定子区,其增加该基因的表达。

适合的mRNA稳定区的实例是从以下获得的:苏云金芽孢杆菌cryIIIA基因(WO 94/25612)和枯草芽孢杆菌SP82基因(化(Hue)等人,1995,细菌学杂志(Journal ofBacteriology)177:3465-3471)。

该控制序列还可以是一个前导序列,一种对宿主细胞翻译很重要的非翻译mRNA区域。该前导序列可操作地连接到编码该多肽的多核苷酸的5'-末端。可以使用在宿主细胞中具有功能的任何前导序列。

用于丝状真菌宿主细胞的优选前导序列是从米曲霉TAKA淀粉酶和构巢曲霉丙糖磷酸异构酶的基因获得。

适用于酵母宿主细胞的前导序列从以下各项的基因获得:酿酒酵母烯醇酶(ENO-1)、酿酒酵母3-磷酸甘油酸激酶、酿酒酵母α因子、以及酿酒酵母醇脱氢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ADH2/GAP)。

控制序列还可以是一种聚腺苷酸化序列,可操作地连接至该多核苷酸的3’-末端并且当转录时由宿主细胞识别为将聚腺苷酸残基添加至所转录的mRNA的信号的序列。可以使用在宿主细胞中起作用的任何多腺苷酸化序列。

用于丝状真菌宿主细胞的优选聚腺苷酸化序列是从以下各项的基因获得:构巢曲霉邻氨基苯甲酸合酶、黑曲霉葡糖淀粉酶、黑曲霉α-葡糖苷酶、米曲霉TAKA淀粉酶、以及尖镰孢胰蛋白酶样蛋白酶。

有用于酵母宿主细胞的多腺苷酸化序列在郭(Guo)和谢尔曼(Sherman),1995,分子细胞生物学(Mol.Cellular Biol.)15:5983-5990中描述。

控制序列也可以是编码与多肽的N-端连接并指导多肽进入细胞的分泌通路的信号肽的信号肽编码区。多核苷酸的编码序列的5’-端可以固有地包括在翻译阅读框架中与编码多肽的编码序列的区段天然地连接的一个信号肽编码序列。可替代地,编码序列5’末端可以包括对于该编码序列是外源的信号肽编码序列。在编码序列不天然地包含信号肽编码序列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外源信号肽编码序列。可替代地,外源信号肽编码序列可简单地替换天然的信号肽编码序列以便增强该多肽的分泌。然而,可以使用指导所表达多肽进入宿主细胞的分泌通路的任何信号肽编码序列。

用于细菌宿主细胞的有效信号肽编码序列是从以下各项的基因获得的信号肽编码序列:芽孢杆菌属NCIB 11837产麦芽糖淀粉酶、地衣芽孢杆菌枯草杆菌蛋白酶、地衣芽孢杆菌β-内酰胺酶、嗜热脂肪芽孢杆菌α-淀粉酶、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中性蛋白酶(nprT、nprS、nprM)、以及枯草芽孢杆菌prsA。西蒙纳(Simonen)和帕尔瓦(Palva),1993,微生物学评论(Microbiological Reviews)57:109-137描述了另外的信号肽。

用于丝状真菌宿主细胞的有效信号肽编码序列是获得自以下项的基因的信号肽编码序列:黑曲霉中性淀粉酶、黑曲霉葡糖淀粉酶、米曲霉TAKA淀粉酶、特异腐质霉纤维素酶、特异腐质霉内切葡聚糖酶V、柔毛腐质霉脂肪酶以及米黑根毛霉天冬氨酸蛋白酶。

对于酵母宿主细胞有用的信号肽获得自以下项的基因:酿酒酵母α-因子和酿酒酵母转化酶。见上文,罗马诺斯(Romanos)等人(1992)描述了其他有用的信号肽编码序列。

该控制序列还可以是编码位于多肽的N-末端处的前肽的一个前肽编码序列。生成的多肽被称为前体酶(proenzyme)或多肽原(或者在一些情况下被称为酶原(zymogen))。多肽原通常是无活性的并且可以通过从该多肽原上催化切割或自动催化切割前肽而被转化成一种活性多肽。前肽编码序列可以从以下各项的基因获得:枯草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aprE)、枯草芽孢杆菌中性蛋白酶(nprT)、嗜热毁丝霉漆酶(WO 95/33836)、米黑根毛霉天冬氨酸蛋白酶、以及酿酒酵母α因子。

在信号肽序列和前肽序列二者都存在的情况下,该前肽序列定位成紧邻多肽的N-末端并且该信号肽序列定位成紧邻该前肽序列的N-末端。

还可能希望地是添加调控序列,这些调控序列相对于宿主细胞的生长来调节多肽的表达。调控系统的实例是响应于化学或物理刺激而引起基因的表达开启或关闭的那些,包括调控化合物的存在。原核系统中的调控序列包括lac、tac、以及trp操纵子系统。在酵母中,可以使用ADH2系统或GAL1系统。在丝状真菌中,可以使用黑曲霉葡糖淀粉酶启动子、米曲霉TAKAα-淀粉酶启动子、以及米曲霉葡糖淀粉酶启动子。调控序列的其他实例是允许基因扩增的那些。在真核系统中,这些调控序列包括在甲氨蝶呤存在下被扩增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以及用重金属扩增的金属硫蛋白基因。在这些情况下,编码该多肽的多核苷酸将与调控序列可操作地连接。

表达载体

本发明还涉及包括本发明的多核苷酸、启动子、以及转录和翻译终止信号的重组表达载体。不同的核苷酸和控制序列可以连接在一起以产生一个重组表达载体,这一重组表达载体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便利的限制酶切位点以允许在这些位点处插入或取代编码该变体的多核苷酸。可替代地,该多核苷酸可以通过将该多核苷酸或包括该多核苷酸的核酸构建体插入用于表达的适当载体中来表达。在产生该表达载体时,该编码序列是位于该载体中,这样使得该编码序列与该供表达的适当控制序列可操作地连接。

重组表达载体可以是任何载体(例如,质粒或病毒),其能够方便地进行重组DNA程序,并且能够引起多核苷酸的表达。载体的选择将典型地取决于该载体与有待引入该载体的宿主细胞的相容性。该载体可以是一种线性的或闭合的环状质粒。

载体可以是自主复制载体,即,作为染色体外实体存在的载体,其复制独立于染色体复制,例如,质粒、染色体外元件、微染色体、或人工染色体。该载体可以包含用于确保自我复制的任何装置。可替代地,该载体可以是这样一种载体,当它被引入该宿主细胞中时,被整合到基因组中并且与其中已整合了它的一个或多个染色体一起复制。此外,可以使用单一载体或质粒或两个或更多个载体或质粒(这些载体或质粒共同包含有待引入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的总DNA)或转座子。

该载体优选包含允许容易选择转化细胞、转染细胞、转导细胞或类似细胞的一个或多个选择性标记。选择性标记是一种基因,该基因的产物提供了杀生物剂抗性或病毒抗性、重金属抗性、营养缺陷型的原养型、等。

细菌性选择性标记的实例是地衣芽孢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dal基因,或赋予抗生素抗性(例如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大观霉素或四环素抗性)的标记。用于酵母宿主细胞的适合的标记包括但不限于ADE2、HIS3、LEU2、LYS2、MET3、TRP1、以及URA3。用于在丝状真菌宿主细胞中使用的选择性标记包含但不限于amdS(乙酰胺酶)、argB(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bar(草胺膦乙酰转移酶)、hph(潮霉素磷酸转移酶)、niaD(硝酸还原酶)、pyrG(乳清苷-5’-磷酸脱羧酶)、sC(硫酸腺苷基转移酶)、以及trpC(邻氨基苯甲酸合酶)、连同其等效物。优选在曲霉属细胞中使用的是构巢曲霉或米曲霉amdS和pyrG基因以及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bar基因。

载体优选含有允许载体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或载体在细胞中独立于基因组自主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元件。

用于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该载体可以依赖于编码多肽的多核苷酸的序列或该载体中通过同源或非同源重组而整合到该基因组中的任何其他元件。可替代地,该载体可以包含用于指导通过同源重组而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的一个或多个染色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精确位置处的另外的多核苷酸。为了增加在精确位置处整合的可能性,这些整合的元件应包含足够数量的核酸,例如100至10,000个碱基对、400至10,000个碱基对、以及800至10,000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与对应的靶序列具有高度的序列一致性以提高同源重组的可能性。这些整合元件可以是与宿主细胞的基因组内的靶序列同源的任何序列。此外,这些整合元件可以是非编码多核苷酸或编码多核苷酸。另一方面,该载体可以通过非同源重组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对于自主复制,载体可以进一步包含使该载体能够在所讨论的宿主细胞中自主复制的复制起点。复制起点可以是在细胞中起作用的介导自主复制的任何质粒复制子。术语“复制起点”或“质粒复制子”意指使质粒或载体能够在体内复制的多核苷酸。

细菌复制起点的实例是允许在大肠杆菌中复制的质粒pBR322、pUC19、pACYC177、以及pACYC184的复制起点,以及允许在芽孢杆菌中复制的质粒pUB110、pE194、pTA1060、以及pAMβ1的复制起点。

用于在酵母宿主细胞中使用的复制起点的实例是2微米复制起点ARS1、ARS4、ARS1与CEN3的组合、以及ARS4与CEN6的组合。

在丝状真菌细胞内有用的复制起点的实例是AMA1和ANS1(格姆斯(Gems)等人,1991,基因(Gene)98:61-67;卡伦(Cullen)等人,1987,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15:9163-9175;WO 00/24883)。AMA1基因的分离和包括该基因的质粒或载体的构建可根据WO00/24883披露的方法完成。

可以将本发明的多核苷酸的多于一个的拷贝插入到宿主细胞中以增加多肽的产生。通过将序列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拷贝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或者通过包含一个与该多核苷酸一起的可扩增的选择性标记基因可以获得多核苷酸的增加的拷贝数目,其中通过在适当的选择性试剂的存在下培养细胞可以选择包含选择性标记基因的经扩增的拷贝的细胞、以及由此该多核苷酸的另外的拷贝。

用于连接以上所描述的元件以构建本发明的重组表达载体的程序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熟知的(参见,例如,萨姆布鲁克(Sambrook)等人,1989,见上文)。

宿主细胞

本发明还涉及重组宿主细胞,这些重组宿主细胞包括本发明的多核苷酸,该多核苷酸可操作地连接至一个或多个控制序列,该一个或多个控制序列指导本发明的多肽的产生。将包含多核苷酸的构建体或载体引入到宿主细胞中,这样使得该构建体或载体被维持作为染色体整合体或作为自主复制的染色体外载体,如早前所描述。术语“宿主细胞”涵盖由于复制期间发生的突变与亲本细胞不同的亲本细胞的任何后代。宿主细胞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码该多肽的基因及其来源。

该宿主细胞可以是有用于重组产生本发明的多肽的任何细胞,例如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

原核宿主细胞可以是任何革兰氏阳性或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包括但不限于:芽孢杆菌属、梭菌属、肠球菌属、土芽孢杆菌属、乳杆菌属、乳球菌属、海洋芽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以及链霉菌属。革兰氏阴性细菌包括但不限于:弯曲杆菌属、大肠杆菌、黄杆菌菌、梭杆菌菌、螺杆菌属、泥杆菌属、奈瑟氏菌属、假单胞菌属、沙门氏菌属、以及脲原体属。

细菌宿主细胞可以是任何芽孢杆菌细胞,包括但不限于:嗜碱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克劳氏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坚强芽孢杆菌、灿烂芽孢杆菌、迟缓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苏云金芽孢杆菌细胞。

细菌宿主细胞还可以是任何链球菌细胞,包括但不限于:似马链球菌、酿脓链球菌、乳房链球菌、以及马链球菌兽瘟亚种细胞。

细菌宿主细胞还可以是任何链霉菌属细胞,包括但不限于:不产色链霉菌、除虫链霉菌、天蓝链霉菌、灰色链霉菌以及浅青紫链霉菌细胞。

将DNA引入芽孢杆菌属细胞中可通过以下来实现:原生质体转化(参见例如,张(Chang)和科恩(Cohen),1979,分子遗传学与基因组学(Mol.Gen.Genet.)168:111-115)、感受态细胞转化(参见,例如,杨格(Young)和斯皮宰曾(Spizizen),1961,细菌学杂志(J.Bacteriol.)81:823-829;或杜拜努(Dubnau)以及大卫杜夫-阿贝尔森(Davidoff-Abelson),1971,分子生物学杂志(J.Mol.Biol.)56:209-221)、电穿孔(参见,例如,茂川(Shigekawa)和道尔(Dower),1988,生物技术(Biotechniques)6:742-751)、或者接合(参见,例如克勒(Koehler)和索恩(Thorne),1987,细菌学杂志169:5271-5278)。将DNA引入大肠杆菌细胞中可通过以下来实现:原生质体转化(参见例如,哈纳汗(Hanahan),1983,分子生物学杂志(J.Mol.Biol.)166:557-580)或电穿孔(参见例如,道尔(Dower)等人,1988,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16:6127-6145)。将DNA引入链霉菌属细胞中可通过以下来实现:原生质体转化、电穿孔(参见例如,贡(Gong)等人,2004,叶线形微生物学(FoliaMicrobiol.)(Praha(布拉格))49:399-405)、接合(参见例如,马佐迪耶(Mazodier)等人,1989,细菌学杂志171:3583-3585)、或转导(参见例如,伯克(Burke)等人,2001,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98:6289-6294)。将DNA引入假单孢菌属细胞中可通过以下来实现:电穿孔(参见例如,蔡(Choi)等人,2006,微生物学方法杂志(J.Microbiol.Methods)64:391-397)或接合(参见例如,皮内多(Pinedo)和斯梅茨(Smets),2005,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Appl.Environ.Microbiol.)71:51-57)。将DNA引入链球菌属细胞中可通过以下来实现:天然感受态(参见例如,佩里(Perry)和藏满(Kuramitsu),1981,感染与免疫(Infect.Immun.)32:1295-1297)、原生质体转化(参见,例如,凯特(Catt)和乔力克(Jollick),1991,微生物学(Microbios)68:189-207)、电穿孔(参见,例如,巴克利(Buckley)等人,1999,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Appl.Environ.Microbiol.)65:3800-3804)、或者接合(参见,例如,克莱威尔(Clewell),1981,微生物学评论(Microbiol.Rev.)45:409-436)。然而,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用于将DNA引入宿主细胞中的任何方法。

宿主细胞还可以是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昆虫、植物、或真菌细胞。

宿主细胞可以是真菌细胞。如在此使用的“真菌”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以及接合菌门(Zygomycota)、连同卵菌门(Oomycota)和全部有丝分裂孢子真菌(如由霍克斯沃思(Hawksworth)等人在安斯沃思和拜斯比真菌词典(Ainsworth and Bisby’s Dictionary of The Fungi),第8版,1995,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 International),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Press),英国剑桥(Cambridge,UK)中进行定义的)。

该真菌宿主细胞可以是酵母细胞。如在此使用的“酵母”包括产子嚢酵母(内孢霉目)、产担子酵母和属于半知菌类(芽孢纲)的酵母。由于酵母的分类在未来可能改变,因此出于本发明的目的,酵母应如酵母的生物学和活性(Biology and Activities of Yeast)(斯金纳(Skinner)、帕斯莫尔(Passmore)、以及达文波特(Davenport)编辑,应用细菌学学会讨论会系列号9(Soc.App.Bacteriol.Symposium Series No.9),1980)中所描述来定义。

酵母宿主细胞可以是假丝酵母属、汉逊酵母属、克鲁弗酵母属、毕赤酵母属、酵母属、裂殖酵母属、或耶氏酵母属细胞,如乳酸克鲁弗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卡尔酵母、酿酒酵母、糖化酵母、道格拉氏酵母、克鲁弗酵母、诺地酵母、卵形酵母、或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细胞。

真菌宿主细胞可以是丝状真菌细胞。“丝状真菌”包括真菌门(Eumycota)和卵菌门的亚门(如由霍克斯沃思等人,1995,见上文所定义)的所有丝状形式。丝状真菌通常的特征在于由壳多糖、纤维素、葡聚糖、壳聚糖、甘露聚糖、以及其他复杂多糖构成的菌丝体壁。营养生长是通过菌丝延长,而碳分解代谢是专性需氧的。相反,酵母(如酿酒酵母)的营养生长是通过单细胞菌体的出芽(budding),而碳分解代谢可以是发酵的。

丝状真菌宿主细胞可以是枝顶孢霉属、曲霉属、短梗霉属、烟管霉属(Bjerkandera)、拟腊菌属、金孢子菌属、鬼伞属、革盖菌属(Coriolus)、隐球菌属、线黑粉菌科(Filibasidium)、镰孢属、腐质霉属、梨孢菌属、毛霉属、毁丝霉属、新美鞭菌属、链孢菌属、拟青霉属、青霉属、平革菌属、射脉菌属(Phlebia)、瘤胃壶菌属、侧耳属(Pleurotus)、裂褶菌属、踝节菌属、嗜热子囊菌属、梭孢壳属、弯颈霉属、栓菌属(Trametes)、或木霉属细胞。

例如,丝状真菌宿主细胞可以是泡盛曲霉、臭曲霉、烟曲霉、日本曲霉、构巢曲霉、黑曲霉、米曲霉、黑刺烟管菌(Bjerkandera adusta)、干拟蜡菌(Ceriporiopsisaneirina)、卡内基拟蜡菌(Ceriporiopsis caregiea)、浅黄拟蜡孔菌(Ceriporiopsisgilvescens)、潘诺希塔拟蜡菌(Ceriporiopsis pannocinta)、环带拟蜡菌(Ceriporiopsisrivulosa)、微红拟蜡菌(Ceriporiopsis subrufa)、虫拟蜡菌(Ceriporiopsissubvermispora)、狭边金孢子菌(Chrysosporium inops)、嗜角质金孢子菌、卢克诺文思金孢子菌(Chrysosporium lucknowense)、粪状金孢子菌(Chrysosporium merdarium)、租金孢子菌、女王杜香金孢子菌(Chrysosporium queenslandicum)、热带金孢子菌、褐薄金孢子菌(Chrysosporium zonatum)、灰盖鬼伞(Coprinus cinereus)、毛革盖菌(Coriolushirsutus)、杆孢状镰孢、谷类镰孢、库威镰孢、大刀镰孢、禾谷镰孢、禾赤镰孢、异孢镰孢、合欢木镰孢、尖镰孢、多枝镰孢、粉红镰孢、接骨木镰孢、肤色镰孢、拟分枝孢镰孢、硫色镰孢、圆镰孢、拟丝孢镰孢、镶片镰孢、特异腐质霉、柔毛腐质霉、米黑毛霉、嗜热毁丝霉、粗糙链孢菌、产紫青霉、黄孢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射脉菌(Phlebia radiata)、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土生梭孢霉、长域毛栓菌(Trametes villosa)、变色栓菌(Trametes versicolor)、哈茨木霉、康宁木霉、长枝木霉、里氏木霉、或绿色木霉细胞。

可以将真菌细胞通过涉及原生质体形成、原生质体转化、以及细胞壁再生的方法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转化。用于转化曲霉属和木霉属宿主细胞的适合程序在EP 238023和约尔顿(Yelton)等人,1984,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Natl.Acad.Sci.USA)81:1470-1474、以及克里斯滕森(Christensen)等人,1988,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6:1419-1422中描述。用于转化镰孢属物种的适合方法由马拉迪尔(Malardier)等人,1989,基因(Gene)78:147-156和WO 96/00787描述。可以使用由如以下文献描述的程序转化酵母:贝克尔(Becker)和瓜伦特(Guarente),在阿贝尔森(Abelson),J.N.和西蒙(Simon),M.I.编,酵母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指南,酶学方法(Guide to Yeast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Methodsin Enzymology),第194卷,第182-187页,学术出版社有限公司(Academic Press,Inc.),纽约;伊藤(Ito)等人,1983,细菌学杂志153:163;以及哈尼恩(Hinnen)等人,1978,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75:1920。

产生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产生本发明的多肽的方法,包括(a)在有益于产生该多肽的条件下培养细胞,该细胞以其野生型形式产生该多肽;并且(b)回收该多肽。在一个优选方面中,该细胞是青霉属细胞。在一个更优选的方面中,该细胞是埃默森青霉菌细胞。

本发明还涉及产生本发明的多肽的方法,包括(a)在有益于产生该多肽的条件下培养一个本发明的重组宿主细胞;并且(b)回收该多肽。

这些宿主细胞是在适合于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方法产生该多肽的一种营养培养基中培养的。例如,可以通过在适合的培养基中和在允许表达和/或分离该多肽的条件下,进行摇瓶培养,或者在实验室或工业发酵罐中进行小规模或大规模发酵(包括连续,分批,分批补料,或固态发酵)来培养细胞。该培养是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程序,在一种适合营养培养基中发生,该培养基包含碳和氮来源及无机盐。适合的培养基可从商业供应商获得或可以根据公开的组成(例如,在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目录中)制备。如果多肽分泌到该营养培养基中,那么可直接从培养基中直接回收多肽。如果多肽不分泌,那么其可从细胞裂解液中进行回收。

可以使用特异性针对该多肽的本领域已知的方法来检测该多肽。这些检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特异性抗体的使用、酶产物的形成或酶底物的消失。例如,可以使用酶测定来确定该多肽的活性。

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来回收多肽。例如,该多肽可以通过常规程序,包括但不限于,收集、离心、过滤、萃取、喷雾干燥、蒸发或沉淀,从该营养培养基回收。

可以通过本领域中已知的多种程序来纯化该多肽以获得基本上纯的多肽,这些程序包括但不限于:色谱法(例如,离子交换色谱、亲和色谱、疏水作用色谱、色谱聚焦、以及尺寸排阻色谱)、电泳程序(例如,制备型等电点聚焦)、差别溶解度(例如,硫酸铵沉淀)、SDS-PAGE、或萃取(参见例如,蛋白质纯化(Protein Purification),詹森(Janson)和赖登(Ryden)编辑,VCH出版社(VCH Publishers),纽约,1989)。

在一个替代性方面中,没有回收该多肽,而是将表达该多肽的本发明的宿主细胞用作该多肽的来源。

植物

本发明还涉及分离的植物,例如转基因植物、植物部分或植物细胞,这些植物包括本发明的多肽,从而表达并且产生可回收的量的多肽。该多肽可以从植物或植物部分回收。可替代地,可以按原样将包含该多肽的植物或植物部分用于改善食品或饲料的质量,例如,改善营养价值、适口性、以及流变性质,或用以破坏抗营养因子。

转基因植物可以是双子叶的(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的(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实例是草,如草甸草(蓝草,早熟禾属);饲草,如羊茅属(Festuca)、黑麦草属(Lolium);温带草,如翦股颖属(Agrostis);以及谷类,例如小麦、燕麦、黑麦、大麦、稻、高粱、以及玉蜀黍(玉米)。

双子叶植物的实例是烟草、豆类(如羽扇豆(lupins)、马铃薯、糖甜菜(sugarbeet)、豌豆、豆(bean)和大豆(soybean))、以及十字花科植物(十字花科(familyBrassicaceae))(如花椰菜、油菜籽、以及紧密相关的模式生物拟南芥)。

植物部分的实例是茎、愈伤组织、叶、根、果实、种子、以及块茎、以及包括这些部分的独立组织,例如,表皮、叶肉、薄壁组织(parenchyme)、维管组织、分生组织。特定植物细胞区室,如叶绿体、质外体(apoplast)、线粒体、液泡、过氧化物酶体以及细胞质也被认为是植物部分。此外,任何植物细胞,无论是何种组织来源,都被认为是植物部分。同样地,植物部分,如分离以有助于本发明的利用的特定组织和细胞也被认为是植物部分,例如胚、胚乳、糊粉和种皮。

同样包含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是这类植物、植物部分以及植物细胞的子代。

表达多肽的转基因植物或植物细胞可以根据本领域已知的方法构建。简而言之,通过如下方法构建该植物或植物细胞:将编码该多肽的一个或多个表达构建体并入到植物宿主基因组或叶绿体基因组中,并且使所得的修饰植物或植物细胞繁殖为转基因植物或植物细胞。

本发明还涉及产生本发明的多肽的方法,包括:(a)在有助于产生该多肽的条件下培养包括编码该多肽的多核苷酸的转基因植物或植物细胞;并且(b)回收该多肽。

组合物

本发明还涉及包含本发明的一种多肽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可以包括本发明的多肽作为主要酶组分,例如单组分组合物。可替代地,该组合物可以包括另外的酶,如氨肽酶、淀粉酶、糖酶、羧肽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壳多糖酶、角质酶、环糊精糖基转移酶、脱氧核糖核酸酶、酯酶、α-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葡糖淀粉酶、α-葡糖苷酶、β-葡糖苷酶、卤素过氧化物酶、转化酶、漆酶、脂肪酶、甘露糖苷酶、氧化酶、果胶分解酶、肽谷氨酰胺酶、过氧化物酶、植酸酶、多酚氧化酶、蛋白水解酶、核糖核酸酶、转谷氨酰胺酶或木聚糖酶。该另外的酶还可以是一种具有磷脂酶A1、A2、B和/或D活性的多肽。例如可以通过属于以下属的微生物来产生另外的一种或多种酶:曲霉属,例如棘孢曲霉、泡盛曲霉、臭曲霉、烟曲霉菌、日本曲霉、构巢曲霉、黑曲霉、或米曲霉;镰孢属,例如杆孢状镰孢、纹镰刀菌、库威镰孢、黄色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禾镰刀菌、异孢镰刀菌、合欢木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网状镰刀菌、粉红镰刀菌、接骨木镰刀菌、肤色镰刀菌、硫色镰刀菌、囊珠镰刀菌、拟丝孢镰刀菌、或镰孢霉;腐质霉属,例如特异腐质霉或柔毛腐质霉;或者木霉属,例如哈茨木霉、康宁木霉、长枝木霉、里氏木霉、或绿色木霉。

这些组合物可根据本领域已知的方法制备并且可以是液体或干燥组合物的形式。例如,该组合物可以处于颗粒或微粒的形式。该多肽可以根据本领域已知的方法稳定化。

用途

本发明还针对用于使用具有磷脂酶C活性的多肽或其组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磷脂酶可应用于包括用该磷脂酶处理磷脂或溶血磷脂的方法中。一旦与磷脂酶C相接触,所述磷脂或溶血磷脂分别水解产生甘油二酯和磷酸酯,或甘油单酯和磷酸酯。

本发明的磷脂酶可应用于包括将植物油(例如可食用的植物油)脱胶的方法中,应用于包括水解磷脂以获得改进的磷脂乳化剂的方法中,特别是其中所述磷脂是卵磷脂,应用于包括水解来自水脱胶的胶级分中的磷脂以释放捕获的甘油三酯油的方法中,应用于改进包含磷脂的、碳水化合物起源的水性溶液或浆料的可过滤性的方法中,和/或应用于制备烘烤产品的方法在,该烘烤产品的方法包括将磷脂酶添加至一种生面团,并烘烤该生面团以制备该烘烤产品。

本发明的多肽可用于将水性碳水化物溶液或浆料(特别是淀粉水解物,尤其是小麦淀粉水解物)进行脱胶以改善其可滤过性,该小麦淀粉水解物难以过滤并产生浑浊的滤液。该处理可以使用本领域熟知的方法来进行。参见例如EP 219,269、EP 808,903。

本发明的多肽可在用于减少食用油中磷脂含量的方法中使用。参见例如WO 2007/103005和US 2008/0182322。此类方法适用于纯化任何包含磷脂的食用油,例如植物油如大豆油、菜籽油和葵花油。

该磷脂酶处理可直接在粗油中或在通过例如湿法精炼去除粘质(粘胶)之后进行。在湿法精炼之后,该油在用磷脂酶处理开始时典型地将包含50-250ppm的作为磷脂的磷,并且该处理可以降低磷值,优选至11ppm以下,如至5-10ppm以下。

该磷脂酶处理通过将磷脂酶的水性溶液优选作为平均直径低于10微米(microM)的小滴分散来进行。水的量优选是按相对于油的重量计0.5%-5%。可任选地添加一种乳化剂。可施加机械搅拌以维持该乳液。磷脂酶处理可以在约1.5至约7.0(优选3.5至约6)的范围的PH下进行。一个合适的温度通常是30℃-70℃(特别是40℃-60℃,例如55℃-55℃)。

该反应时间典型地是1-12小时(例如1-6小时或1-3小时)。一个合适的酶剂量将通常是0.1-10mg/升(例如0.5-5mg/升)。磷脂酶处理可以分批进行,例如在釜中伴随着搅拌进行,或其可以是连续的,例如一系列搅拌釜反应器。该磷脂酶处理可以继之以水相和油相的分离。该分离可以通过常规手段(例如离心)进行。当使用一种液体脂肪酶时,该水相将包含磷脂酶,并且可重新使用该酶以改善方法经济性。

本发明的多肽和其它此类针对四种主要的磷脂: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酸(PA)和磷酯酰肌醇(PI)具有活性的多肽可用于将油组合物进行脱胶。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将油组合物脱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a)提供包含一定量的磷脂的油组合物,(b)将所述油组合物与磷脂酶C酶在足以使该酶与磷脂反应以产生甘油二酯和磷酸酯的条件下相接触,和(c)从油组合物中分离磷酸酯,由此获得一种经脱胶的油组合物,其中该磷脂酶C酶针对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酸(PA)和磷酯酰肌醇(PI)具有活性。

除了本发明的磷脂酶C之外,一种另外的酶可以应用于以上所概述的脱胶方法。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另外的酶是一种具有磷脂酶A1、A2、B和/或D活性的多肽。一种合适的具有磷脂酶A1活性的多肽可以是可获自诺维信公司(NovozymesΑ/S)的Lecitase Ultra。一种合适的具有磷脂酶D活性的多肽可以是例如一种来源于酿酒酵母并具有序列UniProt:P36126的酶,或一种来源于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并具有序列UniProt:Q54Z25的酶。

该脱胶方法可以包括(a)提供含有一定量的PC、PE和/或PI的油组合物,(b)用磷脂酶D酶处理所述油组合物以将PC、PE和/或PI转化为PA,(c)用磷脂酶C酶处理所述油组合物以将PA转化为甘油二酯和磷酸。该磷脂酶D和磷脂酶C可以一起施用从而使得步骤(b)和(c)基本上同时发生。

磷脂酶在合适的载体上的固定还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法来进行,该任何方法包括通过截留在天然或合成基质如疏水性聚合物、离子交换树脂、溶胶-凝胶、褐藻胶和角叉菜胶中;通过交联方法如交联的酶晶体(CLEC)和交联的酶聚集物(CLEA)中;或通过在盐晶体如蛋白包被的微晶(PCMC)上沉淀。

在某些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脂肪酸酯产物的方法,其中该载体是一种选自下组的亲水载体,该组包含:由氧化铝、二氧化硅和硅酸盐构成的多孔无机粒子,如多孔玻璃、沸石、硅藻土、膨润土、蛭石、水滑石;以及由碳水化合物聚合物如琼脂糖或纤维素构成的多孔有机粒子。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脂肪酸酯产物的方法,其中该载体是一种疏水聚合物载体,例如聚丙烯、聚乙烯、丙烯酸酯。合适的商业性载体是例如卢泰特(Lewatit)

通过以下实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这些实例不应当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例

实例1:

磷脂酶C活性测定:将包括在100mM Borax-HCl缓冲液pH 7.5中的10微升的100mM对硝基苯基磷酰胆碱(p-NPPC)溶液和90微升的酶溶液的反应混合物在微滴定板孔中在环境温度下混合。然后将微滴定板置于微滴定板读板器中,并且将释放的对硝基苯酚通过测量在410nm处的吸光度来定量。在30分钟过程中以1分钟间隔记录测量。将在0.01-1微升/ml对硝基苯酚范围的校准曲线通过将来自西格马(Sigma)的10微摩尔/ml对硝基苯酚母液稀释于Borax-HCl缓冲液中来制备。一个单位在环境温度下将释放1.0微摩尔/分钟的p-NPPC。

实例2

将本发明的磷脂酶C(EmPLC5)的热稳定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使用VP-毛细管差示扫描量热仪(微量热公司(MicroCal Inc.),皮斯卡特维,新泽西州,美国)以约0.5mg/ml的蛋白质浓度在pH 4.0、pH 5.5和pH 7.0下来确定。将以200K/hr的恒定程序化加热速率加热缓冲液中的酶溶液后获得的温度自记曲线(Cp对T)中热变性峰值(主吸热峰)作为热变性温度,Td(℃)。将样品溶液和参考溶液(大约0.2ml)从10℃下的储存条件装载到量热仪中(参考:不具有酶的缓冲液),并且在20℃下热预平衡20分钟,随后从20℃至100℃进行DSC扫描。以大约+/-1℃的精确度确定变性温度(Td)(表1)。

实例3

为了确保具有高浓度的所有四种有关磷脂(PC、PE、PI和PA)的均一底物,从掺入了商业卵磷脂的大豆油中来生产一种测试底物。然后该该底物用酶和柠檬酸盐缓冲进行孵育。使用柠檬酸盐,因为一些脱胶应用涉及用柠檬酸预处理油。在所希望的反应时间后,将该反应混合物用P-NMR进行分析。这涉及一个水性提取步骤,在该步骤期间,将通过PLC释放的磷种类从油相中去除。因此,仅仅亲脂的P-种类被检测,包括未经反应的磷脂。

该底物是一种完全精炼的大豆油,该大豆油具有添加的卵磷脂(2:1比率的西格玛产物P6636(PI,CAS 97281-52-2)和61755(PC,CAS 8002-43-5)),添加至浓度为50mg/mL油里。这个混合物还将包含PA和PE。分散250μL至2mL埃彭道夫(Eppendorf)管中。

将该测试以三种不同的pH值(4.0、5.5和7.0)在100mM Na-柠檬酸盐缓冲液中以及酶浓度为0.9mg/mL来进行。施加的酶数量是100mg EP/kg油。

在NMR分析之前,将样品用100mL 0.2M Cs-EDTA pH 7.5溶液萃取。这个溶液的制备:将EDTA(5.85g)分散在水(约50mL)中。使用50%w/w CsOH(约30mL)将该pH调节到7.5,该pH将使EDTA完全溶解。添加水达至100mL以给出0.2M EDTA的浓度。

而且,使用2mg/mL三苯基磷酸盐(TPP)在MeOH中的内标溶液(IS)。

向具有在油中的250μL底物的Eppendorf中添加25μL经稀释的酶。将该Eppendorf在热振荡器(thermoshaker)中在50℃下孵育2h,随后进行如下所描述的NMR分析。

然后向该油样品中添加0.500mL IS-溶液,随后添加0.5mL CDCl

使用128次扫描和5s的延迟时间来进行P-NMR。根据IS信号(-17.75ppm)来设置标度参考。整合所有信号。分配(约ppm@25C):1.7(PA)、-0.1(PE)、-0.5(PI)、-0,8(PC)。这些信号的位置可以根据精确的pH值、温度、样品浓度等显著地改变。将每个种类的浓度计算为“ppm P”,即mg元素P/kg油样品。因此,ppm P=I/I(IS)*n(IS)*M(P)/m(油)。

将本发明的磷脂酶(EmPLC5)和商业的磷脂酶C(Purifine)与测试底物孵育并且如以上所描述进行分析。结果在以下示出。

数据显示本发明的磷脂酶C(EmPLC5)活性对所有四种磷脂在宽的pH范围内具有活性。相比之下,Purifine对PE和PC仅在中性pH下具有活性。

实例4

在脱胶测定中的性能

在一个测定(以下所描述的)中确定埃默森青霉菌磷脂酶(EmPLC5)在脱胶应用中的性能/活性,该测定模拟工业规模脱胶,随后是以下项的油相测量:a)通过与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耦合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确定甘油二酯含量,和b)通过HPLC-质谱(MS)进行各磷脂种类:磷脂酰胆碱(PC);磷酯酰肌醇(PI);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酸(PA)和磷脂酰丝氨酸(PS)的量化,以及C)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确定总磷降低。

脱胶测定

将粗制大豆油(25-75g)最初进行酸/碱预处理(或不进行)以促进不溶性磷脂盐转化为更能水合的形式,并且确保环境适合该酶。通过酸的添加来进行酸/碱预处理并且在超声波浴(必能信(BRANSON)3510)中混合5min,并在旋转器中孵育15min,随后在超声波浴中碱中和5min。将酶反应在低水性系统(基于油量的3%水)中、在离心管中进行。将样品超声处理5min,随后在选择的温度下在加热柜中孵育下混合(Stuart SB3旋转器)。然后将酶处理的油+酶+水混合物在85℃下加热/离心,15min,700g(克勒(Koehler)仪器,K600X2油离心机)以分离为油相和重的水/胶相。

甘油二酯测量

HPLC-ELSD方法(使用DIONEX设备和Lichrocart Si-60,5μm,Lichrosphere 250-4mm,MERCK柱)是基于AOCS官方方法Cd 11d-96的原理并且定量该甘油二酯含量,下至0.1wt%。

磷/磷脂测量

ICP-OES定量磷(P)含量和其他金属(诸如Ca、Mg、Zn),下至4ppm,具有大约±1ppmP的精确度。

实例5

将本发明的磷脂酶应用于脱胶试验,该脱胶试验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超过24hrs,应用掺入了1%PI/PA卵磷脂的粗制大豆油。这些处理显示在表3中并且这些结果显示在表4中。

用本发明的磷脂酶C进行脱胶导致在55℃至80℃的宽广温度范围中显著的甘油二酯形成,并且该EmPLC5显现非常适合在70℃-80℃的高温下使用。观察到在水中脱胶以及酸辅助脱胶的良好性能,说明针对不同的pH条件的鲁棒性。

实例6

将磷脂酶C EmPLC5用于富含不能水合的磷脂(700ppm P总数中有145ppm P不能水合的磷脂)的粗制大豆油的脱胶中。使用不同酸度水平(0、0.5、1.0和1.5eqv NaOH)以75g的油量、在70℃下进行脱胶持续24hrs。

本发明的磷脂酶EmPLC5在酸辅助的脱胶(优选地对于用氢氧化钠仅部分中和的酸性脱胶环境)中展示高的和鲁棒性的性能。在0.05%磷酸+用0.5当量的NaOH部分中和(与酸剂量相比)下,观察到显著的甘油二酯增加以及磷降低。

在脱胶测定中观察到了非游离的脂肪酸增加,该脱胶测定展示EmPLC5仅对磷脂分子的磷脂是活性的。

实例7

基于SEQ ID NO:2中的氨基酸序列,制备一种变体EmPLC5.1,该变体EmPLC5.1包括以下取代:K57A、C173A、K180N、I216V、V320I、D321E、T365L、I397E、Q399H、Q518K和A558S。初始数据显示该变体的稳定性基本上未改变并且该磷脂酶C活性被维持。

实例8

将野生型磷脂酶EmPLC5和变体EmPLC5.1应用于脱胶。在用/不用酸/碱预处理24hrs的酶促脱胶后,测量甘油二酯含量和磷的总含量。这些处理显示在表7中并且这些结果显示在表8中。

在脱胶测定中,磷脂酶C EmPLC5以及变体EmPLC5.1使磷脂转化为甘油二酯。当油被酸/碱预处理时,两种酶在酸性环境中都工作良好。

进行的酸辅助的脱胶中,本发明的磷脂酶EmPLC5以及变体EmPLC5.1降低了所有磷脂种类(PA、PI、PC、PE)。

在此描述并且要求的本发明不限于在此披露的具体方面的范围,因为这些方面意图作为本发明若干方面的说明。预期任何等效方面都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内。实际上,除在此所示和描述的那些之外,本发明的不同修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从前述描述将变得清楚。这类修改也旨在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有冲突的情况下,以包括定义的本披露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