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适用于河流水域救援的水面搜救机器人

一种适用于河流水域救援的水面搜救机器人

摘要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适用于河流水域救援的水面搜救机器人,包括救援机坐仓,所述救援机坐仓的前侧安设有捞救结构,所述救援机坐仓的后侧安设有驱动电机,所述救援机坐仓的内仓中安设有控制模块,所述救援机坐仓的底端安设有水下监控摄像模块,所述救援机坐仓的前侧边圈安设有显示屏,通过设置的水下监控摄像模块为360°旋转拍摄,具有防水作用,通过水下监控摄像模块进行对水下进行实时监控,在显示屏上显示,可直观看到水下情况,当监测到水下有人,向后台进行发出定位,警报器发出警报,捞救结构开启施救,使用简单方便,当水上监控摄像模块监测水面有漂浮着,警报器发出警报,且在显示屏上显示,且向后台进行发出定位。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2990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千智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911152759.0

  • 发明设计人 张武;

    申请日2019-11-22

  • 分类号B63C9/00(20060101);G08B7/06(20060101);H04N7/18(20060101);G03B17/08(20210101);H04N5/235(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11104 湖南省湘潭市高新区双拥路9号孵化基地8号厂房1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06:5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河流水域救援的水面搜救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据报道,溺水是世界各地非故意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占所有与伤害有关死亡的7%,因此水上救援设备非常重要。

目前最常见的救援设备是救生圈、救生衣和救生船等,但是在实际救援过程中,其起到的作用很有限,救生圈和救生衣需要投掷到被救援人员附近,但是对于远距离的溺水人员来说,不仅很难投掷,而且也不能保证其准确落到溺水者身边,当面对着比较大的河,溺水人员不好搜救,救助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河流水域救援的水面搜救机器人,具有便于水下水上搜救、且使用方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河流水域救援的水面搜救机器人,包括救援机坐仓,所述救援机坐仓的前侧安设有捞救结构,所述救援机坐仓的后侧安设有驱动电机,所述救援机坐仓的内仓中安设有控制模块,所述救援机坐仓的底端安设有水下监控摄像模块,所述救援机坐仓的前侧边圈安设有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救援机坐仓的前侧安设有警报器,所述警报器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且救援机坐仓的外圈安设有若干个LED灯;当救到人了,警报器会发出警报来提示,且在救援时,LED灯一直保持着闪烁,可让救援者与被救援者看到。

优选的,所述捞救结构包括电动升降杆、捞救网,所述电动升降杆与捞救网连接处安设有固定连接板,所述固定连接板上安设有若干个固定螺丝,且电动升降杆与救援机坐仓的连接处安设有,所述上安设有若干个固定螺丝,所述捞救网的形状为U型的钢网,其钢网上设置有橡胶,电动升降杆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整体固定紧固,当水下监控摄像模块监测到水下有人,将启动电动升降杆,向下伸长,捞救网为网型钩,可将人捞上来,其捞救网设置橡胶,防止搁到溺水者,使用简单方便。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叶片,所述驱动电机一侧安设有发电机;通过发电机为驱动电机供电,带动整体移动,且进行工作。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PLC、CPU、存储器、无线传输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定位模块、导航模块;通过PLC、CPU、存储器、无线传输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定位模块、导航模块可控制整体自动工作,简单方便。

优选的,所述水下监控摄像模块与控制模块、显示屏电性连接,且水下监控摄像模块为360°拍摄;通过设置的水下监控摄像模块为360°旋转拍摄,且具有防水作用,通过水下监控摄像模块进行对水下进行实时监控,且在显示屏上显示,可直观看到水下情况,当监测到水下有人,向后台进行发出定位,警报器发出警报,捞救结构开启施救,使用简单方便。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的后侧安设有水上监控摄像模块,所述水上监控摄像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当水上监控摄像模块监测水面有漂浮着,警报器发出警报,且在显示屏上显示,且向后台进行发出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救到人了,警报器会发出警报来提示,且在救援时,LED灯一直保持着闪烁,可让救援者与被救援者看到,当水下监控摄像模块监测到水下有人,将启动电动升降杆,向下伸长,捞救网为网型钩,可将人捞上来,其捞救网设置橡胶,防止搁到溺水者,使用简单方便,通过设置的水下监控摄像模块为360°旋转拍摄,且具有防水作用,通过水下监控摄像模块进行对水下进行实时监控,且在显示屏上显示,可直观看到水下情况,当监测到水下有人,向后台进行发出定位,警报器发出警报,捞救结构开启施救,使用简单方便,当水上监控摄像模块监测水面有漂浮着,警报器发出警报,且在显示屏上显示,且向后台进行发出定位。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救援机坐仓;101、警报器;102、LED灯;2、捞救结构;201、电动升降杆;202、捞救网;203、固定连接板;3、驱动电机;301、叶片;4、控制模块;5、水下监控摄像模块;6、显示屏;601、水上监控摄像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河流水域救援的水面搜救机器人,包括救援机坐仓1,救援机坐仓1的前侧安设有捞救结构2,救援机坐仓1的后侧安设有驱动电机3,救援机坐仓1的内仓中安设有控制模块4,救援机坐仓1的底端安设有水下监控摄像模块5,救援机坐仓1的前侧边圈安设有显示屏6。

本实施例中:PLC的型号为CQM1H-CPU11。

本实施例中:电动升降杆的型号为YNT-04。

具体的,救援机坐仓1的前侧安设有警报器101,警报器101与控制模块4电性连接,且救援机坐仓1的外圈安设有若干个LED灯102;当救到人了,警报器101会发出警报来提示,且在救援时,LED灯102一直保持着闪烁,可让救援者与被救援者看到。

具体的,捞救结构2包括电动升降杆201、捞救网202,电动升降杆201与捞救网202连接处安设有固定连接板203,固定连接板203上安设有若干个固定螺丝,且电动升降杆201与救援机坐仓1的连接处安设有204,204上安设有若干个固定螺丝,捞救网202的形状为U型的钢网,其钢网上设置有橡胶,电动升降杆201与控制模块4电性连接;整体固定紧固,当水下监控摄像模块5监测到水下有人,将启动电动升降杆201,向下伸长,捞救网202为网型钩,可将人捞上来,其捞救网202设置橡胶,防止搁到溺水者,使用简单方便。

具体的,驱动电机3包括叶片301,驱动电机3一侧安设有发电机;通过发电机为驱动电机3供电,带动整体移动,且进行工作。

具体的,控制模块4包括PLC、CPU、存储器、无线传输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定位模块、导航模块;通过PLC、CPU、存储器、无线传输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定位模块、导航模块可控制整体自动工作,简单方便。

具体的,水下监控摄像模块5与控制模块4、显示屏6电性连接,且水下监控摄像模块5为360°拍摄;通过设置的水下监控摄像模块5为360°旋转拍摄,且具有防水作用,通过水下监控摄像模块5进行对水下进行实时监控,且在显示屏6上显示,可直观看到水下情况,当监测到水下有人,向后台进行发出定位,警报器101发出警报,捞救结构2开启施救,使用简单方便。

具体的,显示屏6的后侧安设有水上监控摄像模块601,水上监控摄像模块601与控制模块4电性连接;当水上监控摄像模块601监测水面有漂浮着,警报器101发出警报,且在显示屏6上显示,且向后台进行发出定位。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当有人溺水时,有一个救援者坐在救援机坐仓1,在水上搜救,当水上监控摄像模块601监测水面有漂浮着,警报器101发出警报,且在显示屏6上显示,且向后台进行发出定位,当水上监控摄像模块601监测水面有漂浮着,警报器101发出警报,且在显示屏6上显示,且向后台进行发出定位,当救到人了,警报器101会发出警报来提示,且在救援时,LED灯102一直保持着闪烁,可让救援者与被救援者看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