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减轻由抗恶性肿瘤剂引起的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和/或抑制其发病的药物

用于减轻由抗恶性肿瘤剂引起的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和/或抑制其发病的药物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血栓调节蛋白作为有效成分的药物,其用于减轻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和/或抑制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该末梢神经障碍是在将对人类癌症患者静脉内给予奥沙利铂、其后休药作为1个循环并重复该循环的治疗中由奥沙利铂引起的,该药物用于在治疗的各循环的首日在每1次循环中静脉内给予1次血栓调节蛋白0.06mg/kg。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3966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旭化成制药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980062954.6

  • 发明设计人 酒井拓己;草川元一;内田雄吾;

    申请日2019-09-27

  • 分类号A61K38/16(20060101);A61K31/282(20060101);A61K38/17(20060101);A61P25/02(20060101);A61P35/00(20060101);A61P4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洋;庞东成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05:1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于由抗恶性肿瘤剂引起的末梢神经障碍具有减轻症状和/或抑制发病的效果的药物。

背景技术

在癌症(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将外科手术、放射线治疗、化学疗法分别单独或合用来适宜地使用。其中,癌化学疗法中使用的抗恶性肿瘤剂具有细胞毒性、细胞障碍性,不仅会伤害癌细胞、而且还伤害正常细胞,由此引起副作用的发生。

作为由抗恶性肿瘤剂引起的主要副作用,可以举出血液毒性、消化器官障碍、末梢神经障碍。由抗恶性肿瘤剂引起的末梢神经障碍作为症状表现出剧痛或烧灼样疼痛等疼痛、四肢末端的麻痹、对低温刺激的过敏等知觉异常、感觉消失或感觉麻痺等感觉异常、知觉性运动失调、肌力减弱等。作为容易诱发这些末梢神经障碍的抗恶性肿瘤剂,可以举出奥沙利铂(非专利文献1)。

目前尚未确立对于由抗恶性肿瘤剂引起的末梢神经障碍有效的预防法和治疗法。另外,在日本国内外尚不存在具有以由抗恶性肿瘤剂引起的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抑制和治疗为适应症的药品。对于奥沙利铂的末梢神经障碍,有报告指出了钙/镁静脉内给药和谷胱甘肽的有用性,但由于癌化学疗法的复杂化、需要大量给药等理由,几乎未使用。另外,在实际的临床现场,不得不通过理疗、按摩、针刺等补充疗法以及类固醇、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阿片类、汉方药(牛车肾气丸)等药物疗法的组合来应对由抗恶性肿瘤剂引起的末梢神经障碍,但这些治疗法的有效性尚未证实,也有不少疗法本身就具有副作用(非专利文献1、2)。在日本国外发表了关于由抗恶性肿瘤剂引起的末梢神经障碍的预防和治疗的指南(非专利文献3)。推荐作为治疗药的仅有度洛西汀,作为发病抑制药并未推荐。

另一方面,血栓调节蛋白已知为可与凝血酶特异性地结合而抑制凝血酶的凝血活性、同时具有显著促进凝血酶的蛋白C活化能力的作用的物质,已知其具有强力的凝血抑制作用(非专利文献4)。关于以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作为有效成分的针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DIC)的治疗药,在日本以作为Recomodulin(注册商标)的药品的形式得到了批准(非专利文献4)。此外,作为血栓调节蛋白的用途,记载了重症败血症、肝脏疾病、伴随造血细胞移植的疼痛(专利文献2~4)。另外,作为血栓调节蛋白的用途,记载了因抗癌剂引起的末梢性神经障碍性疼痛(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3/0735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306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78687号公报

专利文献4:WO2013/179910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日药理志(日薬理誌),2010,136:275-279

非专利文献2:EMBO Journal,1987,6:1891-1897

非专利文献3: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4,Hershman et al,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Survivors of Adult Cancers: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linicalPractice Guideline

非专利文献4:Recomodulin(注册商标)药品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对于减轻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和/或抑制该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具有效果的有效且安全的药物,该末梢神经障碍是在接受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的人类癌症患者中由于上述治疗中的抗恶性肿瘤剂的给药而诱发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已知血栓调节蛋白对于因抗癌剂引起的末梢性神经障碍性疼痛具有效果(专利文献4)。但是,上述专利文献4只不过定性地记载了下述内容:使用复数次给予抗癌剂而诱发末梢神经障碍的大鼠模型,连续7天进行血栓调节蛋白的腹腔内给药,对于抗癌剂引起的末梢性神经障碍性疼痛有效。另外,上述专利文献4中例示性地记载了在各疗程的抗癌剂即将给药前、给药中、以及刚给药后进行3次TMD123(例如Recomodulin(注册商标))的给药的内容。此外,尽管有关于血栓调节蛋白的给药次数的一般性记载,但是对于在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的各循环的首日在每1次循环中给予1次血栓调节蛋白的内容没有任何记载。此外,关于揭示下述情况的信息也没有任何报告:在接受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的人类癌症患者中,为了抑制因抗恶性肿瘤剂所致的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将血栓调节蛋白以什么样的用法用量给予至人类癌症患者时能够有效且安全地给药。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即对于在接受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的人类癌症患者中产生的末梢神经障碍有效且安全地减轻该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和/或抑制其发病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结果令人意外地发现,通过在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的各循环的首日在每1次循环中给予1次血栓调节蛋白0.06mg/kg,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作为本发明,可以举出下述方案。

[1]一种含有血栓调节蛋白作为有效成分的药物,其用于减轻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和/或抑制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该末梢神经障碍是由接受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的人类癌症患者中的抗恶性肿瘤剂引起的,其特征在于,上述抗恶性肿瘤治疗是将对人类癌症患者静脉内给予奥沙利铂、其后休药作为1个循环并重复该循环的治疗,该药物用于在上述抗恶性肿瘤治疗的各循环的首日在每1次循环中静脉内给予1次血栓调节蛋白0.06mg/kg。

[1-2]如上述[1]中所述的含有血栓调节蛋白作为有效成分的药物,其用于减轻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和/或抑制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该末梢神经障碍是由接受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的人类癌症患者中的抗恶性肿瘤剂引起的,其中,上述抗恶性肿瘤治疗是将对人类癌症患者静脉内给予1~6次奥沙利铂、其后休药至少6天作为1个循环并重复该循环的治疗,该药物用于在上述抗恶性肿瘤治疗的各循环的首日在每1次循环中静脉内给予1次血栓调节蛋白0.06mg/kg。

[1-3]如上述[1]中所述的药物,其中,上述抗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循环的次数为1~12次。

[1-4]如上述[1]或[1-2]中所述的药物,其中,上述抗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循环的次数至少为8次。

[1-5]如上述[1]或[1-2]中所述的药物,其中,上述抗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循环的次数至少为12次。

[1-6]一种含有血栓调节蛋白作为有效成分的药物,其用于减轻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和/或抑制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该末梢神经障碍是在将对人类癌症患者静脉内给予奥沙利铂、其后休药作为1个循环并重复该循环的治疗中由奥沙利铂引起的,该药物用于在治疗的各循环的首日在每1次循环中静脉内给予1次血栓调节蛋白0.06mg/kg。

[2]如上述[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用于抑制上述抗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奥沙利铂总给药量的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上述[1]~[1-6]那样所引用的项目编号由范围表示且在该范围内配置[1-2]等具有分支编号的项目的情况下,是指也引用[1-2]等具有分支编号的项目。以下也是同样的。

[3]如上述[1]或[2]中所述的药物,其中,上述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为将对人类癌症患者进行1~3天且每天1次的奥沙利铂50~150mg/m

[3-2]如上述[1]或[2]中所述的药物,其中,上述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是将对人类癌症患者进行1天且每天1次的奥沙利铂50~150mg/m

[3-3]如上述[1]或[2]中所述的药物,其中,上述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是将对人类癌症患者进行1天且每天1次的奥沙利铂80~140mg/m

[3-4]如上述[1]或[2]中所述的药物,其中,上述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是将对人类癌症患者进行1天且每天1次的奥沙利铂80~90mg/m

[3-5]如上述[1]或[2]中所述的药物,其中,上述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是将对人类癌症患者进行1天且每天1次的奥沙利铂120~140mg/m

[3-6]如上述[3]~[3-5]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中,上述抗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循环的次数为1~12次。

[3-7]如上述[3]~[3-5]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中,上述抗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循环的次数至少为8次。

[3-8]如上述[3]~[3-5]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中上述抗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循环的次数至少为12次。

[4]如上述[1]~[3-4]、[3-6]、或者[3-7]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中,奥沙利铂通过FOLFOX疗法进行给药。

[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中,在奥沙利铂开始给药之前开始上述血栓调节蛋白的给药。

[5-2]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中,在奥沙利铂开始给药的30分钟~3小时之前开始上述血栓调节蛋白的给药。

[6]如上述[1]~[5-2]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中,对于患有从由大肠癌、胰腺癌以及胃癌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的癌症的癌症患者进行给药。

[7]如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中,末梢神经障碍为末梢运动神经障碍或末梢感觉神经障碍。

[8]如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中,上述血栓调节蛋白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9]如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中,上述血栓调节蛋白为人血栓调节蛋白。

[10]如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中,上述血栓调节蛋白是由将编码下述(i-1)或(i-2)中的任一氨基酸序列的DNA转染至宿主细胞而制备出的转化细胞获得的肽(其中在为由编码(i-2)的氨基酸序列的DNA获得的肽的情况下,该肽具有血栓调节蛋白活性);

(i-1)序列编号1或序列编号3中任一项所述的氨基酸序列;或者

(i-2)上述(i-1)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或添加了1个或2个以上的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

[10-2]如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中,上述血栓调节蛋白是由将编码下述(i-1)的氨基酸序列的DNA转染至宿主细胞而制备出的转化细胞获得的肽;

(i-1)序列编号1或序列编号3中任一项所述的氨基酸序列。

[11]如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中,上述血栓调节蛋白为包含下述(i-1)或(i-2)中任一氨基酸序列的肽且该肽具有血栓调节蛋白活性;

(i-1)序列编号1或序列编号3中任一项所述的氨基酸序列中的第19~516位氨基酸序列;或者

(i-2)上述(i-1)的氨基酸序列中取代、缺失或添加了1个或2个以上的氨基酸的氨基酸序列。

[11-2]如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中,上述血栓调节蛋白为包含下述(i-1)的氨基酸序列的肽且该肽具有血栓调节蛋白活性;

(i-1)序列编号1或序列编号3中任一项所述的氨基酸序列中的第19~516位氨基酸序列。

[12]如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中,上述血栓调节蛋白为血栓调节蛋白α(基因重组)。

[13]血栓调节蛋白在用于制造药物中的使用,该药物用于减轻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和/或抑制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该末梢神经障碍是由接受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的人类癌症患者中的抗恶性肿瘤剂引起的,其中,上述抗恶性肿瘤治疗是将对人类癌症患者静脉内给予奥沙利铂、其后休药作为1个循环并重复该循环的治疗,该药物用于在上述抗恶性肿瘤治疗的各循环的首日在每1次循环中静脉内给予1次血栓调节蛋白0.06mg/kg。

[13-2]如上述[13]中所述的使用,其具有上述[1]~[12]中所述的特征。

[14]一种血栓调节蛋白,其用于减轻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和/或抑制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该末梢神经障碍是由接受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的人类癌症患者中的抗恶性肿瘤剂引起的,其中,上述抗恶性肿瘤治疗是将对人类癌症患者静脉内给予奥沙利铂、其后休药作为1个循环并重复该循环的治疗,该血栓调节蛋白用于在上述抗恶性肿瘤治疗的各循环的首日在每1次循环中静脉内给予1次血栓调节蛋白0.06mg/kg。

[14-2]如上述[14]中所述的血栓调节蛋白,其具有上述[1]~[12]中所述的特征。

[15]一种用于减轻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和/或抑制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的方法,该末梢神经障碍是由接受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的人类癌症患者中的抗恶性肿瘤剂引起的,其中,该方法包括将血栓调节蛋白向人类癌症患者给药的工序,上述抗恶性肿瘤治疗是将对人类癌症患者静脉内给予奥沙利铂、其后休药作为1个循环并重复该循环的治疗,该方法用于在上述抗恶性肿瘤治疗的各循环的首日在每1次循环中静脉内给予1次血栓调节蛋白0.06mg/kg。

[15-2]如上述[15]所述的方法,其具有上述[1]~[12]中所述的特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接受基于抗恶性肿瘤剂的治疗的人类癌症患者中,能够有效且安全地减轻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和/或抑制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该末梢神经障碍是伴随上述治疗中的抗恶性肿瘤剂的给药而产生的。

附图说明

图1是调查ART-123的7次给药对于因给予奥沙利铂而在大鼠中产生的痛觉过敏(压力刺激痛觉阈值的降低)的预防效果的结果。奥沙利铂(6mg/kg)在全部示例中以白色箭头的时机进行腹腔内给药。箭头:给予ART-123或介质;●:介质组;△:ART-123 0.3mg/kg给药组;□:ART-123 1mg/kg给药组;○:ART-123 10mg/kg给药组;**:p<0.005(与介质组相比);##:p<0.01(与给予奥沙利铂之前一天的介质组相比)

图2是调查ART-123的1次、2次或3次给药对于因给予奥沙利铂而在大鼠中产生的痛觉过敏(压力刺激痛觉阈值的降低)的预防效果的结果。奥沙利铂(6mg/kg)在全部示例中以白色箭头的时机进行腹腔内给药。实线箭头:ART-123 1mg/kg;虚线箭头:给予介质;●:介质组;△:ART-123 1次给药组;□:ART-123 2次给药组;○:ART-123 3次给药组;n.s.:无显著差异(与介质组相比);*:p<0.025(与介质组相比);**:p<0.005(与介质组相比);##:p<0.01(与给予奥沙利铂之前一天的介质组相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以下在本说明书中有时简称为“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特定方式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血栓调节蛋白,可例示出至少包含序列编号1或序列编号3的第19~516位的序列、或至少包含上述序列的同源变异序列且具有以下所示的血栓调节蛋白活性的肽。作为其他方式,可例示出包含序列编号1的第19~516位的序列的肽。作为进一步的方式,可例示出包含序列编号1的同源变异序列的肽。

作为同源变异序列,可例示出作为对象的肽的氨基酸序列中可以取代、缺失或添加有1个或2个以上的氨基酸的肽序列。作为可以取代、缺失或添加的氨基酸的数目,可例示出为1~40个、优选为1~20个、更优选为1~10个、进一步优选为1~5个、特别优选为1~3个。另外,作为同源变异序列,可例示出在作为对象的肽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一定以上的同源性的肽序列。作为一定以上的同源性,可例示出80%以上、优选85%以上、更优选90%以上、进一步优选95%以上、特别优选98%以上的同源性。

作为血栓调节蛋白活性,可例示出:(1)与凝血酶选择性地结合、(2)促进基于凝血酶的蛋白C的活化的作用。还可例示出(3)延长基于凝血酶的凝血时间的作用、(4)抑制基于凝血酶的血小板凝集的作用、或者(5)抗炎作用。作为血栓调节蛋白活性,可例示出具有上述(1)和(2)的作用、进而具有上述(1)~(4)的作用。另外,作为其他方式,可例示出具有(1)~(5)的全部作用的方式。

血栓调节蛋白与凝血酶的结合作用可以通过例如以Thrombosis andHaemostasis1993 70(3):418-422或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89 264(9):4872-4876为代表的各种公知文献中记载的试验方法来确认。关于促进基于凝血酶的蛋白C的活化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以日本特开昭64-6219号公报为代表的各种公知文献中明确记载的试验方法来容易地确认促进蛋白C的活化的作用的活性量或其有无。另外,对于延长基于凝血酶的凝血时间的作用和/或抑制基于凝血酶的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也同样可以容易地确认。此外,关于抗炎作用,也可以通过例如以Blood 2008 112:3361-3670、The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05 115(5):1267-1274为代表的各种公知文献中记载的试验方法来确认。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血栓调节蛋白,可例示出由序列编号1或序列编号3中的第19~516位、第19~515位、第17~516位或第17~515位的序列构成的肽。血栓调节蛋白有时为由序列编号1或序列编号3中的第19~516位、第19~515位、第17~516位或第17~515位的序列构成的肽的混合物。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血栓调节蛋白,只要为上述血栓调节蛋白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例示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作为另一方式,可例示出人血栓调节蛋白。作为进一步的方式,可例示出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作为进一步的方式,可例示出血栓调节蛋白α(基因重组)。血栓调节蛋白α(基因重组)是在日本以药品的形式得到了批准的Recomodulin(注册商标)的有效成分。血栓调节蛋白α(基因重组)有时也被称为ART-123。

作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可例示出在不存在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可溶于水的血栓调节蛋白。作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溶解性的优选示例,可以举出对于水、例如注射用蒸馏水(在不存在Triton X-100或聚多卡醇等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通常在中性附近)为1mg/mL以上、或为10mg/mL以上,优选可以举出为15mg/mL以上、或为17mg/mL以上,进一步优选可例示为20mg/mL以上、25mg/mL以上、或为30mg/mL以上,特别优选可以举出60mg/mL以上,根据情况,分别可以举出80mg/mL以上、或100mg/mL以上。在判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是否得以溶解时,在溶解后,在例如白色光源的正下方在约1000lux亮度的位置以肉眼进行观察,将此时澄清、不含有能够清楚确认到的程度的不溶性物质的情况理解为明显的指标。另外,也可以进行过滤确认有无残渣。

作为血栓调节蛋白的分子量,作为分子量的上限优选为100,000以下、更优选为9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000以下、特别优选为70,000以下,作为分子量的下限,进一步优选为50,000以上、特别优选为60,000以上。关于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分子量,可以通过对蛋白质的分子量进行测定的常见方法容易地进行测定,优选利用质量分析法进行测定,更优选MALDI-TOF-MS法。为了获得目标范围的分子量的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如下文所述,可以将编码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DNA利用载体转染至宿主细胞中,对所制备的转化细胞进行培养而获得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利用柱色谱等对所得到的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进行分级,由此得到该目标范围的分子量的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关于血栓调节蛋白,如下文所述,可以由将编码这些肽的DNA(例如序列编号2或序列编号4等的碱基基序列)利用载体转染到宿主细胞中而制备出的转化细胞获得。

此外,这些肽具有上述的氨基酸序列即可,可以附加有糖链或不附加糖链,对这一点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在基因操作中,根据所使用的宿主细胞的种类,糖链的种类、附加位置或附加的程度会不同,均可以使用。关于糖链的结合位置和种类,已知有日本特开平11-34199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内容,对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血栓调节蛋白,有时也在同样的位置上附加同样的糖链。在一个实施方中的血栓调节蛋白上结合岩藻糖基双触角型和岩藻糖基三触角型两种N结合型糖链,其比例可例示出(100:0)~(60:40),优选(95:5)~(60:40),可以举出(90:10)~(70:30)作为更优选的示例。这些糖链的比例可以通过生物化学实验法23糖蛋白质糖链研究法(生物化学実験法23糖蛋白質糖鎖研究法)、学会出版中心(1990年)等中记载的二维糖链图谱进行测定。此外,在调查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血栓调节蛋白的糖组成时,检测中性糖、氨基糖和唾液酸,相对于蛋白质含量,各自独立地示例出以重量比计为1~30%的比例,优选2~20%、更优选5~10%。这些糖含量可以通过新生化学实验讲座3糖质I糖蛋白(上)(新生化学実験講座3糖質I糖タンパク質(上))、东京化学同人(1990年)中记载的方法(中性糖:苯酚-硫酸法、氨基糖:Elson-Morgan法、唾液酸:高碘酸-间苯二酚法)进行测定。

如下文所述,血栓调节蛋白的获得并不限于通过基因操作来获得,但在通过基因操作来获得时,作为可以在表达时使用的信号序列,可以利用编码序列编号1的第1~18位的氨基酸序列的碱基序列、编码序列编号1的第1~16位的氨基酸序列的碱基序列、其它公知的信号序列(例如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信号序列)(国际公开88/9811号公报)。

将编码血栓调节蛋白的DNA序列导入到宿主细胞中时,优选将编码血栓调节蛋白的DNA序列插入到载体(特别优选可以在动物细胞中表达的表达载体)中来进行导入的方法。表达载体是指由启动子序列、对mRNA赋予核糖体结合部位的序列、编码希望表达的蛋白质的DNA序列、剪接信号、转录结束的终止子序列、复制起始序列等构成的DNA分子,作为优选的动物细胞表达载体的示例,可以举出Mulligan RC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1,78:2072-2076]报告的pSV2-X、Howley PM等人[Methods in Emzymology 1983,101:387-402、Academic Press]报告的pBP69T(69-6)等。此外还存在插入到能够在微生物中表达的表达载体中的其他优选方式。

作为在制备这些肽时可以使用的宿主细胞,可以举出动物细胞。作为动物细胞,可以举出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COS-1细胞、COS-7细胞、VERO(ATCC CCL-81)细胞、BHK细胞、源于狗肾的MDCK细胞、仓鼠AV-12-664细胞等,此外作为人源细胞,可以举出HeLa细胞、WI38细胞、人293细胞、PER.C6细胞。CHO细胞最常见,是优选的,CHO细胞中,更优选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缺陷CHO细胞。

另外,在基因操作的过程或肽的制备过程中,也较多地使用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优选使用适合各自的宿主-载体系统,在上述的宿主细胞中也可以选择适当的载体系统。在基因重组技术中使用的血栓调节蛋白的基因已被克隆,而且使用基因重组技术的血栓调节蛋白的制造例已被公开,进而还已知用于得到其纯化品的纯化方法[日本特开昭64-6219号公报、日本特开平2-255699号公报、日本特开平5-213998号公报、日本特开平5-31078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7-155176号公报、J Biol Chem 1989,264:10351-10353]。因此,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血栓调节蛋白可以通过使用上述报告中记载的方法或根据它们之中所记载的方法来制备。例如,在日本特开昭64-6219号公报中,公开了含有包含编码全长血栓调节蛋白的DNA的质粒pSV2TMJ2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K-12株DH5(ATCC保藏编号67283号)。此外,该菌株还可以使用生命研(现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专利生物保藏中心)的菌株(Escherichia coli DH5/pSV2TM J2)(FERM BP-5570)。可以以编码该全长的血栓调节蛋白的DNA作为原料,通过公知的基因操作技术来制备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血栓调节蛋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血栓调节蛋白根据现有公知方法来制备即可,例如可以参考上述山本等人的方法[日本特开昭64-6219号公报]或日本特开平5-213998号公报。即,通过基因操作技术将人源的血栓调节蛋白基因制成例如编码序列编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DNA,也可以进一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作为该改变,例如为了制成编码序列编号3的氨基酸序列的DNA(具体地说由序列编号4的碱基序列形成),对编码序列编号1的第473位氨基酸的密码子(特别是序列编号2的第1418位碱基)根据Zoller MJ等人[Methods in Enzymology 1983,100:468-500、Academic Press]的方法进行定点突变。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序列编号5所示的碱基序列的变异用合成DNA来制成将序列编号2的第1418位的碱基T转换成碱基C的DNA。

可以将这样制备的DNA插入到例如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而制成转化细胞,进行适当选择,对该细胞进行培养,由所得到的培养液通过公知的方法制造出纯化的血栓调节蛋白。优选如上所述将编码序列编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DNA(序列编号2)转染到上述宿主细胞中。

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血栓调节蛋白的生产方法并不限于上述的方法,例如也可以从尿、血液、其他体液等中进行提取纯化,并且也可以从生产血栓调节蛋白的组织或这些组织培养液等中进行提取纯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通过蛋白分解酶进行切断处理。

在培养上述转化细胞时,可以使用在通常的细胞培养中使用的培养基,优选事先利用各种培养基培养该转化细胞,选择最佳的培养基。例如,使用将MEM培养基、DMEM培养基、199培养基等公知的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基并进一步添加改良或各种培养基用的补充物而成的培养基即可。作为培养方法,可以举出在添加了血清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血清培养、或在未添加血清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无血清培养。对培养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优选无血清培养。

在血清培养中,向培养基中添加血清的情况下,优选牛血清。牛血清有胎牛血清、新生小牛血清、小牛血清、成牛血清等,只要是适合于细胞培养的牛血清则可以使用任何一种。另一方面,在无血清培养中,所使用的无血清培养基可以使用市售的培养基。适合于各种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是有市售的,例如对于CHO细胞,有由Invitrogen公司销售的CD-CHO、CHO-S-SFMII、CHO-III-PFM、由Irvine Scientific公司销售的IS CHO、IS CHO-CD培养基等。这些培养基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添加改良或补充物来使用。进而,作为无血清培养基,可以例示出分别按照达到5mg//L的方式添加了胰岛素、转铁蛋白和亚硒酸的DMEM培养基。这样,只要是能够产生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血栓调节蛋白的培养基,就没有特别限定。培养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分批培养、反复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灌注培养等任意的培养法。

通过上述细胞培养方法制备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血栓调节蛋白时,有时通过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会确认到N末端氨基酸具有多样性。例如,序列编号1中的第17位、18位、19位或22位的氨基酸有时会形成N末端。另外,例如像第22位的谷氨酸转换成焦谷氨酸那样,有时N末端氨基酸会被修饰。优选第17位或19位的氨基酸形成N末端,更优选第19位的氨基酸形成N末端。另外,还具有第17位的氨基酸形成N末端的其他优选方式。以上的修饰或多样性等对于序列编号3也可以举出同样示例。

此外,在使用具有序列编号2的碱基序列的DNA制造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时,有时会确认到C末端氨基酸的多样性,有时会制备出少1个氨基酸残基的肽。即,如第515位的氨基酸形成C末端、进而该第515位被酰胺化的情况那样,有时C末端氨基酸会被修饰。另外,还有时会制备出少2个氨基酸残基的肽。即,有时第514位的氨基酸形成C末端。因此,可能会制备出N末端氨基酸和C末端氨基酸富有多样性的肽或它们的混合物。优选第515位的氨基酸或第516位的氨基酸形成C末端、更优选第516位的氨基酸形成C末端。另外还具有第514位的氨基酸形成C末端的其它优选方式。以上的修饰或多样性等对于具有序列编号4的碱基序列的DNA也是同样的。

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血栓调节蛋白有时为在N末端和C末端确认到多样性的肽的混合物。具体地说,可以举出由序列编号1中的第19~516位、第19~515位、第19~514位、第17~516位、第17~515位或第17~514位的序列形成的肽的混合物。

接着,对于通过上述获得的培养上清或从培养物中分离纯化血栓调节蛋白的方法,可以根据公知的手法[堀尾武一编集、蛋白質·酵素の基礎実験法(蛋白质·酶的基础实验法)、1981]来进行。例如,还优选使用固定有与血栓调节蛋白具有相反电荷的官能团的色谱载体和利用了血栓调节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的离子交换色谱或吸附色谱。另外还可以举出利用与血栓调节蛋白的特异性亲和性的亲和色谱作为优选的示例。作为吸附体的优选示例,可以举出利用作为血栓调节蛋白的配体的凝血酶或血栓调节蛋白的抗体的示例。作为该抗体,可以利用具有适当的性质或识别适当的表位的血栓调节蛋白的抗体,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公平5-42920号公报、日本特开昭64-45398号公报、日本特开平6-205692号公报等中记载的示例。另外,可以举出利用了血栓调节蛋白的分子量大小的凝胶过滤色谱或超滤。而且,还可以举出利用固定有疏水性基团的色谱载体以及利用与血栓调节蛋白所具有的疏水性部位间的疏水结合的疏水性色谱。此外,作为吸附色谱还可以使用羟磷灰石作为载体,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平9-110900号公报中记载的示例。这些方法可以适当组合。纯化的程度可以根据使用目的等进行选择,优选纯化至例如电泳(优选SDS-PAGE)的结果得到单一条带、或者分离出的纯化品的凝胶过滤HPLC或反相HPLC的结果形成单一峰。当然,使用两种以上血栓调节蛋白时,优选形成实质上仅为血栓调节蛋白的条带,不要求形成单一的条带。

若具体地例示出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血栓调节蛋白的纯化方法,则可以举出以血栓调节蛋白活性为指标进行纯化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下述纯化方法:通过离子交换柱的Q-琼脂糖Fast Flow对培养上清液或培养物进行粗纯化,回收具有血栓调节蛋白活性的级分,接着利用亲和柱的DIP-凝血酶-琼脂糖(diisopropylphosphorylthrombin agarose)柱进行主纯化,回收血栓调节蛋白活性强的级分,将回收级分浓缩,经过凝胶过滤以纯品的形式获得血栓调节蛋白活性级分[Gomi K et al、Blood 1990;75:1396-1399]。对于作为指标的血栓调节蛋白活性,可以举出例如基于凝血酶的蛋白C活化的促进活性。此外,如下例示出优选的纯化法。

选择与血栓调节蛋白具有良好的吸附条件的适当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色谱纯化。作为特别优选的示例,为使用利用包含0.18mol/L NaCl的0.02mol/LTris盐酸缓冲液(pH7.4)进行了平衡的Q-琼脂糖Fast Flow的方法。适宜地洗涤后,可以利用例如包含0.3mol/L NaCl的0.02mol/LTris盐酸缓冲液(pH7.4)进行洗脱,得到粗纯化品的血栓调节蛋白。

接着,例如可以将与血栓调节蛋白具有特异亲和性的物质固定在树脂上进行亲和色谱纯化。作为优选的示例,可以举出DIP-凝血酶-琼脂糖柱的示例和抗血栓调节蛋白单克隆的抗体柱的示例。DIP-凝血酶-琼脂糖柱预先用例如包含100mmol/L NaCl和0.5mmol/L氯化钙的20mmol/LTris盐酸缓冲液(pH7.4)进行平衡,填充上述粗纯化品,进行适宜的洗涤,用例如包含1.0mol/L NaCl和0.5mmol/L氯化钙的20mmol/LTris盐酸缓冲液(pH7.4)洗脱,可以得到纯化品的血栓调节蛋白。另外,在抗血栓调节蛋白单克隆的抗体柱中,可例示出下述方法:使溶解有抗血栓调节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含有0.5mol/L NaCl的0.1mol/L NaHCO

接着,将所得到的纯化品调整为pH3.5后,填充到利用包含0.3mol/L NaCl的100mmol/L甘氨酸盐酸缓冲液(pH3.5)平衡后的阳离子交换体(优选作为强阳离子交换体的SP-琼脂糖FF(GE Healthcare Bio-Sciences公司))中,用相同缓冲液洗涤,得到非吸附级分。将所得到的级分用适当的缓冲液中和,可以以高纯度纯化品的形式获得。它们优选通过超滤进行浓缩。

此外还优选进行基于凝胶过滤的缓冲液交换。例如,可以向利用包含50mmol/LNaCl的20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3)平衡后的Sephacryl S-300柱或S-200柱中填充通过超滤进行了浓缩的高纯度纯化品,用包含50mmol/L NaCl的20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3)展开分级,确认基于凝血酶的蛋白C活化的促进活性,回收活性级分,可以获得经缓冲液交换的高纯度纯化品。对于像这样得到的高纯度纯化品,为了提高安全性,优选使用适当的病毒除去膜、例如Planova 15N(旭化成医疗株式会社)进行过滤,其后可以通过超滤浓缩至目标浓度。优选最后利用无菌过滤膜进行过滤。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基于抗恶性肿瘤剂的末梢神经障碍”,例示出了由于将上述例示的抗恶性肿瘤剂对人类癌症患者进行给药而产生的末梢神经障碍。本说明书中,有时也称为“基于化学疗法的末梢神经障碍(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neuropathy)”。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抗恶性肿瘤剂”可例示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显示出抑制恶性肿瘤病变的增大或转移、或者延长生命、控制症状等某些临床有用性的药剂。具体地说,可例示出奥沙利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基于抗恶性肿瘤剂的末梢神经障碍可例示出基于奥沙利铂的末梢神经障碍。

奥沙利铂是抑制核酸的代谢的抗恶性肿瘤剂,被分类为铂制剂。奥沙利铂是在日本以药品的形式得到了批准的Elplat(注册商标)的有效成分。接受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的人类癌症患者中的基于抗恶性肿瘤剂的末梢神经障碍有时也被称为奥沙利铂诱发性末梢神经障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末梢神经障碍,可例示出四肢麻木、四肢疼痛、深部腱反射降低、肌力减弱、异痛症(有时也称为“异常性疼痛症(allodynia)”)、痛觉过敏和运动功能障碍。此外,作为末梢神经障碍,可例示出刺痛、灼烧样疼痛等疼痛、四肢末端麻木、灼热感等知觉异常、对冷感刺激过敏等知觉过敏、感觉消失·感觉麻痹或不适感等感觉异常、知觉性运动失调、肌力减弱。末梢神经障碍大致分为末梢运动神经障碍、末梢感觉神经障碍、或者末梢自主神经障碍这三类,但并不限于这些。作为末梢运动神经障碍,可例示出末梢运动神经的炎症或变性,作为末梢感觉神经障碍,可例示出末梢知觉神经的炎症或变性,作为末梢自主神经障碍,可例示出末梢自主神经的炎症或变性。

作为对抑制基于抗恶性肿瘤剂的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和/或减轻其症状的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可例示出基于有害事件通用术语准则v4.0日译JCOG版(以下有时简称为NCI-CTCAE)的由医生进行的评价、或者基于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Neurotoxicity(Version4)(以下有时简称为FACT/GOG-NTX-12)的由患者进行的评价。

在NCI-CTCAE中,可以由医生确认对于末梢运动神经障碍或末梢感觉神经障碍的效果,在FACT/GOG-NTX-12中,可以由患者确认对于奥沙利铂诱发性末梢神经障碍的效果。在NCI-CTCAE中,可以将末梢运动神经障碍或末梢感觉神经障碍以未发生、1级(无症状)、2级(有中等程度的症状)、3级(由高等程度的症状)、4级(危及生命)、5级(死亡)这6个等级进行评价。另外,在FACT/GOG-NTX-12中,关于各评价项目(12个项目),由患者给出0分(完全不符合)、1分(略微符合)、2分(稍稍符合)、3分(相当符合)、4分(非常充分地符合)的评价,效果的大小可以通过评分(=48分-患者评价分)进行评价,评分越高,意味着效果越高。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人类癌症患者,只要是需要基于奥沙利铂的治疗的人类癌症患者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例示出患有大肠癌、胰腺癌或胃癌的人类癌症患者。作为其他方式,可例示出患有大肠癌或胃癌的人类癌症患者。作为其他方式,可例示出大肠癌。作为大肠癌,可例示出直肠癌或结肠癌。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血栓调节蛋白也可以在以抑制术后复发为目的的辅助化学疗法中使用。此外,还可以对于癌复发或癌转移的人类癌症患者进行给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基于抗恶性肿瘤剂的治疗中的循环是指将某一期间的基于抗恶性肿瘤剂的治疗和某一期间的休药期组合起来的基于抗恶性肿瘤剂的治疗的一个单位。将开始进行抗恶性肿瘤剂(奥沙利铂)的给药的那一天作为1个循环的首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基于抗恶性肿瘤剂的治疗,在将对人类癌症患者静脉内给予奥沙利铂、其后休药作为1个循环并重复该循环的情况下,可例示出将对人类癌症患者静脉内给予1~6次奥沙利铂、其后至少休药6天作为1个循环并重复该循环的治疗。另外,奥沙利铂可以以例如Elplat(注册商标)药品说明书或Eloxatin标签中记载的使用方法进行使用。

作为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的1个循环中的奥沙利铂的给药次数,可例示出1~6次,作为其他方式,可例示出1~3次,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1次。在1个循环中给予2次以上的抗恶性肿瘤剂的情况下,可例示出2周给药1次,作为其他方式,可例示出1周给药1次。作为其他方式,可例示出每天给药。另外,抗恶性肿瘤剂每天给药1次。

作为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的1个循环中的抗恶性肿瘤剂(奥沙利铂)的休药期间,可例示出至少6天,作为其他方式,可例示出至少13天,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至少20天。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6天~24天,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13天~24天,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13天~20天,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13天,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20天。在由于奥沙利铂的给药而产生强烈副作用的情况下,有时在一定期间内使奥沙利铂的休药期间为3~6周,这也是一个实施方式。

在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中,作为使1个循环重复时的循环次数,可例示出1~24次,作为其他方式,可例示出1~18次,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1~12次。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1~6次。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至少6次。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至少8次。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至少12次。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至少18次。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至少24次。

关于奥沙利铂每1次的给药量,相对于人类癌症患者的体表面积可例示出50~150mg/m

人类癌症患者的体表面积可以由人类癌症患者的身高和体重来求出。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可以按照技术常识适宜地计算出,例如可以通过下述DuBois公式(Dubois DandDubois EF:Arch Intern Med,17,863-871,1916)计算出。

体表面积(m

作为奥沙利铂的静脉内给药速度,只要为通常使用的点滴速度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例示出将奥沙利铂的必要量在3小时以内进行给药,作为其他方式,可例示出在2小时以内进行给药。

作为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可例示出下述(a)~(f)。

(a)对人类癌症患者进行以奥沙利铂计为80~90mg/m

(b)对人类癌症患者进行以奥沙利铂计为85mg/m

(c)对人类癌症患者进行以奥沙利铂计为90~110mg/m

(d)对人类癌症患者进行以奥沙利铂计为100mg/m

(e)对人类癌症患者进行以奥沙利铂计为120~140mg/m

(f)对人类癌症患者进行以奥沙利铂计为130mg/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奥沙利铂可以与作用机理不同的复数种抗恶性肿瘤剂组合给药。例如可以将奥沙利铂通过FOLFOX疗法给药。FOLFOX疗法是将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和左亚叶酸盐组合进行的抗恶性肿瘤治疗。FOLFOX疗法根据给药方法被分类成例如FOLFOX2、FOLFOX3、FOLFOX4、FOLFOX6、mFOLFOX6、FOLFOX7或mFOLFOX7。另外,奥沙利铂可通过XELOX疗法(CapeOX疗法)、FOLFOXIRI疗法、FOLFIRINOX疗法或SOX疗法进行给药。XELOX疗法是将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组合进行的抗恶性肿瘤治疗。FOLFOXIRI疗法或FOLFIRINOX疗法是将奥沙利铂与伊立替康盐酸盐水合物、氟尿嘧啶以及左亚叶酸盐组合进行的抗恶性肿瘤治疗。SOX疗法是将奥沙利铂与S-1(替加氟/吉美拉西/奥替西尔钾配合剂)组合进行的抗恶性肿瘤治疗。

作为与奥沙利铂组合给药的抗恶性肿瘤剂,可例示出氟尿嘧啶、卡培他滨、替加氟/吉美拉西/奥替西尔钾配合剂、伊立替康、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或者曲妥珠单抗。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奥沙利铂可以与止吐剂或抗过敏剂一起给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血栓调节蛋白可以在抗恶性肿瘤剂的各循环的首日进行静脉内给药。另外,血栓调节蛋白在每1次循环中可以给予1次。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血栓调节蛋白可以在抗恶性肿瘤剂开始给药前给予。另外,也可以在抗恶性肿瘤剂开始给药后给予。此外,也可以同时开始血栓调节蛋白与抗恶性肿瘤剂的给药。

在抗恶性肿瘤剂开始给药前给予血栓调节蛋白的情况下,关于在抗恶性肿瘤剂开始给药前什么时候给予血栓调节蛋白,只要能够发挥出减轻基于抗恶性肿瘤剂的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和/或抑制其发病的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例示出在抗恶性肿瘤剂开始给药前第9天以后,作为其他方式,可例示出抗恶性肿瘤剂开始给药前第7天以后,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抗恶性肿瘤剂开始给药前第5天以后,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抗恶性肿瘤剂开始给药前第3天以后,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抗恶性肿瘤剂开始给药前第1天以后,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抗恶性肿瘤剂开始给药前12小时以后。

在抗恶性肿瘤剂的开始给药后给予血栓调节蛋白的情况下,关于在抗恶性肿瘤剂开始给药后什么时候给予血栓调节蛋白,只要能够发挥出减轻基于抗恶性肿瘤剂的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和/或抑制其发病的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例示出在抗恶性肿瘤剂开始给药后第8天以前,作为其他方式,可例示出抗恶性肿瘤剂开始给药后第6天以前,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抗恶性肿瘤剂开始给药后第4天以前,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抗恶性肿瘤剂开始给药后第2天以前,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抗恶性肿瘤剂开始给药后6小时以前,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抗恶性肿瘤剂开始给药后1小时以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药物可以含有载体。作为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载体,优选水溶性的载体,例如可以加入蔗糖、甘油等或此外的无机盐的pH调节剂等作为添加剂来制备。进而可以根据需要如日本特开平1-6219号公报和日本特开平6-321805号公报中所公开添加氨基酸、盐类、糖质、表面活性剂、白蛋白、明胶等,另外还优选添加防腐剂,例如可以举出对苯甲酸酯类作为优选的示例,可以举出对苯甲酸甲酯作为特别优选的示例。防腐剂的添加量通常可例示出0.01~1.0%(表示重量%、以下相同),优选可以举出0.1~0.3%。这些添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在制成冷冻干燥品的情况下,如通常进行的那样,例如可以举出利用下述方法制备溶液,进行冷冻干燥的方法,所述制备溶液的方法为:将包含抗恶性肿瘤剂的溶液与含有血栓调节蛋白的溶液混合,之后进行添加物的添加混合的方法;或者预先将添加物混合到溶解在水、注射用蒸馏水或适当的缓冲液中的抗癌剂中,之后添加混合含有血栓调节蛋白的溶液的方法。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药物可以以注射液的形态提供,另外也可以以将冷冻干燥制剂在使用时溶解来进行使用的形态提供。

在制剂化工序中,可例示出下述方法:向安瓿或小瓶中填充例如0.5~10mL的在水、注射用蒸馏水或适当的缓冲液中含有0.05~15mg/mL(优选0.1~5mg/mL)血栓调节蛋白、以及上述添加物的溶液,之后进行冷冻,在减压下进行干燥。或者可以直接制备成水溶液注射用制剂的形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药物的给药方法,只要能够发挥出减轻基于抗恶性肿瘤剂的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和/或抑制其发病的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例示出静脉内给药。

静脉内给药的情况下,可以举出一次性给予所需量的方法或滴注静脉内给药。

一次性给予所需量的方法(静脉推注)的给药时间短,从这方面出发优选。一次性给予的情况下,用注射器给药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有幅度,作为给药所需的时间根据给药的液量而不同,可例示出5分钟以下、优选为3分钟以下、更优选为2分钟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分钟以下、特别优选为30秒以下。另外,作为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1秒以上、更优选5秒以上、进一步优选10秒以上。关于给药量,只要为上述的优选给药量就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从容易将血栓调节蛋白的血药浓度保持一定的方面出发,优选滴注静脉内给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血栓调节蛋白的1天的给药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疾病的程度、给药途径等而不同,可例示出0.06mg/kg。

需要说明的是,如Recomodulin(注册商标)药品说明书“药代动力学”1.(2)的图中所记载,可知血栓调节蛋白α(基因重组)0.06mg/kg相当于380U/kg。即,血栓调节蛋白“0.06mg/kg”有时可换为“380U/kg”的表达。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药物发挥出减轻基于抗恶性肿瘤剂的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和/或抑制其发病的效果。减轻症状是指与给予奥沙利铂时通常产生的症状、例如手脚感觉麻痺或刺痛和不快感以及暴露于低温时手或脚感觉疼痛等症状相比的症状更轻。另外,抑制发病是指可将给予奥沙利铂的情况下通常产生的末梢神经障碍、例如末梢运动神经障碍或末梢感觉神经障碍抑制到一定程度以下(例如NCI-CTCAE中的1级以下)。手或脚的疼痛可以通过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以下有时简称为NRS)进行评价。NRS中,可以设完全无疼痛时为0、所能想到的最严重的疼痛为10,将疼痛强度以11个等级进行评价。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的药物在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中进行基于1次~多次循环的治疗的情况下,与在人类癌症患者中通常应该给予的全部循环中的奥沙利铂给药量的合计即总给药量(A)相比,能够抑制最终给予的奥沙利铂的总给药量的降低。作为抑制奥沙利铂的总给药量的降低的情况,在设给予本发明的药物时在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中的1次~多次循环的奥沙利铂总给药量为(B)、设不给予本发明药物时基于奥沙利铂的抗恶性肿瘤治疗中的1次~多次循环的奥沙利铂总给药量为(C)的情况下,只要A与B之差小于A与C之差就没有特别限定。关于抑制奥沙利铂的总给药量的降低的情况,作为一例,关于总给药量的平均值,可例示出B相对于A的比例至少为70%,作为其他方式,可例示出至少为80%,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至少为85%,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至少为90%,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至少为95%。另外,作为抑制奥沙利铂的总给药量的降低的另一示例,关于总给药量的平均值,可例示出B相对于C的比例至少为101%,作为其他方式,可例示出至少为102%,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至少为103%,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至少为104%,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至少为105%,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至少为110%,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至少为115%,作为进一步的其他方式,可例示出至少为1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药物可以作为副作用少、安全的药物使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从作为基于抗恶性肿瘤剂的末梢神经障碍的治疗方法使用的其他药剂、例如汉方药、类固醇、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阿片类等中选择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药剂,与本发明的药物合用或制成合剂的形式进行给药。另外,也可以与理疗、按摩、针刺等补充疗法组合进行血栓调节蛋白的给药。

实施例

以下举出本发明的实施例、比较例以及制造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示例的任何限定。

[序列表的说明]

序列编号1:用于ART-123的生产的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编号2:编码序列编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碱基序列

序列编号3:用于ART-123M的生产的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编号4:编码序列编号3的氨基酸序列的碱基序列

序列编号5:进行定点突变时所使用的变异用合成DNA

实施例或比较例中使用的本发明中的血栓调节蛋白依据上述山本等人的方法(日本特开昭64-6219号中记载的方法)进行制造。以下示出其制造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次的制造例中得到的血栓调节蛋白通过使用大鼠和猴的单次和反复静脉内给药试验、小鼠生殖试验、局部刺激性试验、安全性药理试验、病毒灭活试验等确认了其安全性。

[制造例1]

<血栓调节蛋白的获得>

通过上述方法,即将编码序列编号1的氨基酸序列的DNA(具体地说为由序列编号2的碱基序列构成的DNA)转染到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通过上述常规方法的纯化法利用包含50mmol/L NaCl的20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3)从该转化细胞的培养液中回收活性级分,获得高纯度纯化品。进一步进行超滤,获得浓度为11.2mg/mL的血栓调节蛋白(ART-123)溶液。

<添加剂溶液制备>

向10L的不锈钢制容器中称量加入盐酸精氨酸(味之素公司制造)480g,加入注射用水5L进行溶解。添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整为7.3。

<试剂制备·填充>

将上述添加剂溶液总量加入到20L的不锈钢制容器中,加入上述得到的ART-123溶液2398mL(以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蛋白质量计相当于26.88g。其中过量投入12%),进行混合搅拌。进一步加入注射用水,使总量为12L,进行均匀混合搅拌。将该试剂利用孔径为0.22μm的过滤器(Millipore制MCGL10S)过滤灭菌。将过滤液以每瓶1mL填充到安瓿中,以橡胶塞半塞。

<冷冻干燥>

按照冷冻干燥→氮填充→橡胶塞全塞→旋盖封盖的顺序在下述条件下进行冷冻干燥工序,得到在1个容器中包含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2mg、盐酸精氨酸40mg的含ART-123制剂。

<冷冻干燥条件>

预冷却(用时15分钟从室温至15℃)→主冷却(用时2小时从15℃至-45℃)→保持(2小时-45℃)→开始真空(18小时-45℃)→升温(用时20小时从-45℃至25℃)→保持(15小时25℃)→升温(用时1小时从25℃至45℃)→保持(5小时45℃)→室温(用时2小时从45℃至25℃)→复压氮填充(至-100mmHg为止)→全塞→旋盖封盖

[制造例2]

将编码序列编号3的氨基酸序列的DNA(具体地说为由序列编号4的碱基序列构成的DNA)转染到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通过上述常规方法的纯化法由该转化细胞的培养液获得纯化后的血栓调节蛋白(以下有时简称为ART-123M)溶液,利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获得ART-123M的冷冻干燥制剂。

[实施例1]ART-123的1个循环1次给药对于人类癌症患者中的奥沙利铂诱发性末梢神经障碍的效果

<试验方法>

在根治切除(R0手术)后,对于病理分级II级或III级结肠癌症患者实施包含奥沙利铂的术后辅助化学疗法,为了研究ART-123对于此时的奥沙利铂诱发性末梢神经障碍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安慰剂对照试验。

包含奥沙利铂的术后辅助化学疗法中,作为mFOLFOX6法(作为奥沙利铂,以85mg/m

在给药期间禁止合用其他试验药物、Recomodulin(注册商标)、本试验中规定的术后辅助化学疗法中使用的药剂以外的抗恶性肿瘤剂、血栓溶解剂(t-PA制剂、尿激酶等)等药剂。另外,除了在由试验责任医生或试验职责医生判断为有害事件通用术语准则v4.0日译JCOG版(以下称为NCI-CTCAE)末梢性运动神经病变、末梢感觉神经病变中的任一者为2级以上的期间以外,禁止合用被认为会影响末梢神经障碍的药剂。

作为末梢神经障碍的评价指标,基于患者的评价使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Cancer Therapy/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Neurotoxicity(第4版)(以下称为FACT/GOG-NTX-12)、NRS(疼痛),基于医生的评价使用NCI-CTCAE中的末梢性运动神经病变、末梢感觉神经病变。

<结果>

1.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减轻效果

表1中示出了从试验药物开始给药至试验完成为止进行评价的基于FACT/GOG-NTX-12的各给药组的最小二乘平均的推移以及安慰剂组与ART-123 1次给药组或3次给药组的差异。将48分-患者评价分作为评分。12个循环时的ART-123组的分数均高于安慰剂组,ART-123减轻了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另外,ART-123 1次给药组的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减轻效果大于ART-123 3次给药组。

另外进行了基于NRS的手脚疼痛的评价,结果ART-123 1次给药组的镇痛效果大于ART-123 3次给药组。

[表1]基于患者评价的末梢神经障碍的状况

2.末梢神经障碍(末梢感觉神经病变)的发病抑制效果

表2中示出了从试验药物开始给药至试验完成为止进行评价的基于NCI-CTCAE(末梢感觉神经病变)的各给药组的2级以上累积发现比例(在各循环结束前表现出至少1次2级以上的病例的比例)以及安慰剂组与ART-123 1次给药组或3次给药组的差异。12个循环时的ART-123组的2级以上累积发现比例均低于安慰剂组,ART-123抑制了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另外,ART-123 1次给药组的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抑制效果大于ART-123 3次给药组。

[表2]基于医生评价的末梢神经障碍(末梢感觉神经病变)的状况

3.末梢神经障碍(末梢性运动神经病变)的发病抑制效果

表3中示出了从试验药物开始给药至试验完成为止进行评价的基于NCI-CTCAE(末梢性运动神经病变)的各给药组的2级以上累积发现比例(在各循环结束前表现出至少1次2级以上的病例的比例)以及安慰剂组与ART-123 1次给药组或3次给药组的差异。12个循环时的ART-123组的2级以上累积发现比例均低于安慰剂组,ART-123抑制了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另外,ART-123 1次给药组的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抑制效果大于ART-123 3次给药组。

[表3]基于医生评价的末梢神经障碍(末梢性运动神经病变)的状况

4.奥沙利铂总给药量降低抑制效果

表4中示出了各给药组中从试验药物开始给药至试验完成为止的奥沙利铂总给药量即累积给药量。在平均值、中央值中,ART-123 1次给药组、3次给药组的奥沙利铂的累积给药量均大于安慰剂组。

[表4]奥沙利铂累积给药量的状况

5.安全性

表5中,对于从试验药物开始给药至试验完成为止表现出的有害事件,在各给药组中针对与试验药物有无关联、严重程度、出血相关的有害事件中的每一事件示出发现例数、发现比例的合计结果以及安慰剂组与ART-123 1次给药组或3次给药组的差异。关于有害事件的发现比例,在ART-123 1次给药组和3次给药组中,不论是与试验药物有无关联、与严重程度以及出血有无关联,均未确认到与安慰剂组相比的显著差异,确认能够安全地给药。

[表5]试验药物给药后发现的有害事件的状况

[比较例1]ART-123的1个循环1次给药对于动物模型中的奥沙利铂诱发性末梢神经障碍的效果

在基于抗恶性肿瘤剂的末梢神经障碍中存在下述问题:由于反复进行抗恶性肿瘤剂的给药而使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产生、恶化,难以继续进行基于抗恶性肿瘤剂的治疗。通过减轻基于抗恶性肿瘤剂的治疗中产生的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和/或抑制其发病来继续进行基于抗恶性肿瘤剂的治疗,这一点是重要的。关于基于ART-123的奥沙利铂诱发性末梢神经障碍的预防效果,为了研究在奥沙利铂治疗1个循环中的ART-123的给药次数,构建了通过抗恶性肿瘤剂1次给药而诱发的大鼠奥沙利铂诱发性末梢神经障碍模型评价体系。将奥沙利铂单次腹腔内给药,以大鼠足部发病的痛觉过敏(压力刺激痛觉阈值的降低)作为末梢神经障碍的指标,将ART-123从奥沙利铂给药日起进行1天1次的给药,对于可抑制作为治疗的1个循环期间的14天或21天痛觉过敏的发病的给药次数进行研究。

1.人与大鼠模型间的ART-123给药量的相关性

关于大鼠静脉内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的参数,在将ART-123以0.25mg/kg的用量给药的情况下,初期血药浓度(C

<试验方法>

对于7-8周龄的Sprague Dawley系雄性大鼠以1mg/kg的用量腹腔内给予ART-123,经时地取得血浆。血药浓度利用ELISA法测定,药代动力学参数通过非房室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根据将ART-123以1mg/kg的用量腹腔内给药时的血药浓度推移计算出的最高血药浓度(C

在大鼠中进行ART-123的1mg/kg腹腔内给药时的半衰期为14.1小时,若加上t

2.大鼠模型中的ART-123 7天给药对于抑制奥沙利铂诱发性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的效果

<试验方法>

(1)奥沙利铂诱发性末梢神经障碍模型大鼠的制作

作为实验动物使用7周龄的Sprague Dawley系雄性大鼠,对于大鼠将奥沙利铂以6mg/kg的用量进行腹腔内单次给药,制作模型。

(2)被测药的给药

对于给予了奥沙利铂的大鼠从奥沙利铂给药日起以每天1次的频率进行合计7次ART-123的腹腔内给药。此时的给药用量为0.3mg/kg、1mg/kg或10mg/kg(分别为0.3mg/kg、1mg/kg或10mg/kg组)。另外,作为阴性对照,将介质进行每天1次的7天腹腔内给药(介质组)。

(3)Randall-Selitto试验

对于上述大鼠,依照Randall LO.et.al,Arch.Int.Pharmacodyn.Ther.1957.111,409-419所述的足压痛法(Randall-Selitto test)进行测定。即,利用压力刺激镇痛效果测定装置对右后肢足逐渐加压,将显示出逃避反应时的压力作为压力刺激逃避阈值。

(4)统计处理

关于ART-123的作用,对于奥沙利铂给药后第14天和第21天的压力刺激逃避阈值实施统计处理。以介质组为对照,对于0.3mg/kg、1mg/kg和10mg/kg组的压力刺激逃避阈值,在单尾显著性水平2.5%以下进行Parametric Williams检验(上升方向)(图1中的*、**:p<0.05、p<0.01)。另外,对于介质组的奥沙利铂给药1天前和奥沙利铂给药后第14天或第21天的压力刺激逃避阈值,在双尾显著性水平5%进行成对t检验(图1中的##:p<0.01)。

<结果>

将大鼠中的自奥沙利铂给药当日起进行1天1次的ART-123的7天预防性给药的结果示于图1。在奥沙利铂给药后第14天和第21天的对照组中,压力刺激逃避阈值比奥沙利铂给药前一天显著降低,痛觉过敏已经发病。在ART-123给药组中,自0.3mg/kg给药组用量依赖性地且显著地抑制了在介质组中观察到的压力刺激逃避阈值的降低。

3.大鼠模型中的ART-123 1~3天给药对于抑制奥沙利铂诱发性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的效果

<试验方法>

(1)奥沙利铂诱发性末梢神经障碍模型大鼠的制作

与上述试验2.同样地使用7周龄的Sprague Dawley系雄性大鼠,对于大鼠将奥沙利铂以6mg/kg的用量进行腹腔内单次给药,制作模型。

(2)被测药的给药

作为ART-123 1次给药组,对于给予了奥沙利铂的大鼠,在奥沙利铂给药的当天腹腔内给予1次ART-123,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分别腹腔内给予1次介质。作为ART-1232次给药组,对于给予了奥沙利铂的大鼠,在奥沙利铂给药的当天及第二天分别腹腔内给予1次ART-123,在第三天腹腔内给予1次介质。作为ART-123 3次给药组,对于给予了奥沙利铂的大鼠,在奥沙利铂给药当天、第二天以及第三天分别腹腔内给予1次ART-123。ART-123的给药量为1mg/kg。另外,作为阴性对照,进行3天每天1次介质的腹腔内给药(介质组)。

(3)Randall-Selitto试验

与上述试验2.同样地利用压力刺激镇痛效果测定装置对右后肢足逐渐加压,将显示出逃避反应时的压力作为压力刺激逃避阈值。

(4)统计处理

关于ART-123的作用,对于奥沙利铂给药后第14天和第21天的压力刺激逃避阈值实施统计处理。以介质组为对照,对于ART-123的1次、2次和3次给药组的压力刺激逃避阈值,在单尾显著性水平2.5%以下进行Parametric Williams检验(上升方向)(图2中的*、**:p<0.05、p<0.01)。另外,对于介质组的奥沙利铂给药1天前和奥沙利铂给药后第14天或第21天的压力刺激逃避阈值,在双尾显著性水平5%进行成对t检验(图2中的##:p<0.01)。

<结果>

在奥沙利铂给药后第14天和第21天的对照组中,压力刺激逃避阈值比奥沙利铂给药前一天显著降低,痛觉过敏已发病。在将ART-123以1mg/kg的用量在奥沙利铂给药当天、第二天以及第三天分别给药1次、合计给药3次的情况下,在作为奥沙利铂治疗1个循环的第14天或第21天显著地抑制了痛觉过敏。另一方面,在ART-123的给药仅在奥沙利铂给药当天进行1次的情况下,直至作为奥沙利铂治疗1个循环的第14天或第21天为止,抑制痛觉过敏的持续效果弱或未观察到该效果。将结果示于图2。

即,即使在大鼠模型中进行相当于在人中进行的ART-123 0.06mg/kg静脉内给药量的约3~6倍量的ART-123 1mg/kg腹腔内给药,也不能在作为奥沙利铂治疗1个循环的14天或21天的整个期间内持续具有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抑制效果。即,可知在人中,为了抑制基于奥沙利铂的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在奥沙利铂治疗1个循环中需要进行3次ART-1230.06mg/kg静脉内给药,不能期待在奥沙利铂治疗1个循环中进行1次ART-123 0.06mg/kg静脉内给药时可抑制基于奥沙利铂的末梢神经障碍的发病。

序列表

<110> 旭化成制药株式会社

<120> 用于减轻由抗恶性肿瘤剂引起的末梢神经障碍的症状和/或抑制其发病的药物

<130> 181255WO01

<150> JP 2018-183447

<151> 2018-09-28

<160> 5

<210> 1

<211> 516

<212> PRT

<213> 人

<400> 1

Met Leu Gly Val Leu Val Leu Gly Ala Leu Ala Leu Ala Gly Leu Gly

1 5 10 15

Phe Pro Ala Pro Ala Glu Pro Gln Pro Gly Gly Ser Gln Cys Val Glu

20 25 30

His Asp Cys Phe Ala Leu Tyr Pro Gly Pro Ala Thr Phe Leu Asn Ala

35 40 45

Ser Gln Ile Cys Asp Gly Leu Arg Gly His Leu Met Thr Val Arg Ser

50 55 60

Ser Val Ala Ala Asp Val Ile Ser Leu Leu Leu Asn Gly Asp Gly Gly

65 70 75 80

Val Gly Arg Arg Arg Leu Trp Ile Gly Leu Gln Leu Pro Pro Gly Cys

85 90 95

Gly Asp Pro Lys Arg Leu Gly Pro Leu Arg Gly Phe Gln Trp Val Thr

100 105 110

Gly Asp Asn Asn Thr Ser Tyr Ser Arg Trp Ala Arg Leu Asp Leu Asn

115 120 125

Gly Ala Pro Leu Cys Gly Pro Leu Cys Val Ala Val Ser Ala Ala Glu

130 135 140

Ala Thr Val Pro Ser Glu Pro Ile Trp Glu Glu Gln Gln Cys Glu Val

145 150 155 160

Lys Ala Asp Gly Phe Leu Cys Glu Phe His Phe Pro Ala Thr Cys Arg

165 170 175

Pro Leu Ala Val Glu Pro Gly Ala Ala Ala Ala Ala Val Ser Ile Thr

180 185 190

Tyr Gly Thr Pro Phe Ala Ala Arg Gly Ala Asp Phe Gln Ala Leu Pro

195 200 205

Val Gly Ser Ser Ala Ala Val Ala Pro Leu Gly Leu Gln Leu Met Cys

210 215 220

Thr Ala Pro Pro Gly Ala Val Gln Gly His Trp Ala Arg Glu Ala Pro

225 230 235 240

Gly Ala Trp Asp Cys Ser Val Glu Asn Gly Gly Cys Glu His Ala Cys

245 250 255

Asn Ala Ile Pro Gly Ala Pro Arg Cys Gln Cys Pro Ala Gly Ala Ala

260 265 270

Leu Gln Ala Asp Gly Arg Ser Cys Thr Ala Ser Ala Thr Gln Ser Cys

275 280 285

Asn Asp Leu Cys Glu His Phe Cys Val Pro Asn Pro Asp Gln Pro Gly

290 295 300

Ser Tyr Ser Cys Met Cys Glu Thr Gly Tyr Arg Leu Ala Ala Asp Gln

305 310 315 320

His Arg Cys Glu Asp Val Asp Asp Cys Ile Leu Glu Pro Ser Pro Cys

325 330 335

Pro Gln Arg Cys Val Asn Thr Gln Gly Gly Phe Glu Cys His Cys Tyr

340 345 350

Pro Asn Tyr Asp Leu Val Asp Gly Glu Cys Val Glu Pro Val Asp Pro

355 360 365

Cys Phe Arg Ala Asn Cys Glu Tyr Gln Cys Gln Pro Leu Asn Gln Thr

370 375 380

Ser Tyr Leu Cys Val Cys Ala Glu Gly Phe Ala Pro Ile Pro His Glu

385 390 395 400

Pro His Arg Cys Gln Met Phe Cys Asn Gln Thr Ala Cys Pro Ala Asp

405 410 415

Cys Asp Pro Asn Thr Gln Ala Ser Cys Glu Cys Pro Glu Gly Tyr Ile

420 425 430

Leu Asp Asp Gly Phe Ile Cys Thr Asp Ile Asp Glu Cys Glu Asn Gly

435 440 445

Gly Phe Cys Ser Gly Val Cys His Asn Leu Pro Gly Thr Phe Glu Cys

450 455 460

Ile Cys Gly Pro Asp Ser Ala Leu Val Arg His Ile Gly Thr Asp Cys

465 470 475 480

Asp Ser Gly Lys Val Asp Gly Gly Asp Ser Gly Ser Gly Glu Pro Pro

485 490 495

Pro Ser Pro Thr Pro Gly Ser Thr Leu Thr Pro Pro Ala Val Gly Leu

500 505 510

Val His Ser Gly

515

<210> 2

<211> 1548

<212> DNA

<213> 人

<400> 2

atgcttgggg tcctggtcct tggcgcgctg gccctggccg gcctggggtt ccccgcaccc 60

gcagagccgc agccgggtgg cagccagtgc gtcgagcacg actgcttcgc gctctacccg 120

ggccccgcga ccttcctcaa tgccagtcag atctgcgacg gactgcgggg ccacctaatg 180

acagtgcgct cctcggtggc tgccgatgtc atttccttgc tactgaacgg cgacggcggc 240

gttggccgcc ggcgcctctg gatcggcctg cagctgccac ccggctgcgg cgaccccaag 300

cgcctcgggc ccctgcgcgg cttccagtgg gttacgggag acaacaacac cagctatagc 360

aggtgggcac ggctcgacct caatggggct cccctctgcg gcccgttgtg cgtcgctgtc 420

tccgctgctg aggccactgt gcccagcgag ccgatctggg aggagcagca gtgcgaagtg 480

aaggccgatg gcttcctctg cgagttccac ttcccagcca cctgcaggcc actggctgtg 540

gagcccggcg ccgcggctgc cgccgtctcg atcacctacg gcaccccgtt cgcggcccgc 600

ggagcggact tccaggcgct gccggtgggc agctccgccg cggtggctcc cctcggctta 660

cagctaatgt gcaccgcgcc gcccggagcg gtccaggggc actgggccag ggaggcgccg 720

ggcgcttggg actgcagcgt ggagaacggc ggctgcgagc acgcgtgcaa tgcgatccct 780

ggggctcccc gctgccagtg cccagccggc gccgccctgc aggcagacgg gcgctcctgc 840

accgcatccg cgacgcagtc ctgcaacgac ctctgcgagc acttctgcgt tcccaacccc 900

gaccagccgg gctcctactc gtgcatgtgc gagaccggct accggctggc ggccgaccaa 960

caccggtgcg aggacgtgga tgactgcata ctggagccca gtccgtgtcc gcagcgctgt 1020

gtcaacacac agggtggctt cgagtgccac tgctacccta actacgacct ggtggacggc 1080

gagtgtgtgg agcccgtgga cccgtgcttc agagccaact gcgagtacca gtgccagccc 1140

ctgaaccaaa ctagctacct ctgcgtctgc gccgagggct tcgcgcccat tccccacgag 1200

ccgcacaggt gccagatgtt ttgcaaccag actgcctgtc cagccgactg cgaccccaac 1260

acccaggcta gctgtgagtg ccctgaaggc tacatcctgg acgacggttt catctgcacg 1320

gacatcgacg agtgcgaaaa cggcggcttc tgctccgggg tgtgccacaa cctccccggt 1380

accttcgagt gcatctgcgg gcccgactcg gcccttgtcc gccacattgg caccgactgt 1440

gactccggca aggtggacgg tggcgacagc ggctctggcg agcccccgcc cagcccgacg 1500

cccggctcca ccttgactcc tccggccgtg gggctcgtgc attcgggc 1548

<210> 3

<211> 516

<212> PRT

<213> 人

<400> 3

Met Leu Gly Val Leu Val Leu Gly Ala Leu Ala Leu Ala Gly Leu Gly

1 5 10 15

Phe Pro Ala Pro Ala Glu Pro Gln Pro Gly Gly Ser Gln Cys Val Glu

20 25 30

His Asp Cys Phe Ala Leu Tyr Pro Gly Pro Ala Thr Phe Leu Asn Ala

35 40 45

Ser Gln Ile Cys Asp Gly Leu Arg Gly His Leu Met Thr Val Arg Ser

50 55 60

Ser Val Ala Ala Asp Val Ile Ser Leu Leu Leu Asn Gly Asp Gly Gly

65 70 75 80

Val Gly Arg Arg Arg Leu Trp Ile Gly Leu Gln Leu Pro Pro Gly Cys

85 90 95

Gly Asp Pro Lys Arg Leu Gly Pro Leu Arg Gly Phe Gln Trp Val Thr

100 105 110

Gly Asp Asn Asn Thr Ser Tyr Ser Arg Trp Ala Arg Leu Asp Leu Asn

115 120 125

Gly Ala Pro Leu Cys Gly Pro Leu Cys Val Ala Val Ser Ala Ala Glu

130 135 140

Ala Thr Val Pro Ser Glu Pro Ile Trp Glu Glu Gln Gln Cys Glu Val

145 150 155 160

Lys Ala Asp Gly Phe Leu Cys Glu Phe His Phe Pro Ala Thr Cys Arg

165 170 175

Pro Leu Ala Val Glu Pro Gly Ala Ala Ala Ala Ala Val Ser Ile Thr

180 185 190

Tyr Gly Thr Pro Phe Ala Ala Arg Gly Ala Asp Phe Gln Ala Leu Pro

195 200 205

Val Gly Ser Ser Ala Ala Val Ala Pro Leu Gly Leu Gln Leu Met Cys

210 215 220

Thr Ala Pro Pro Gly Ala Val Gln Gly His Trp Ala Arg Glu Ala Pro

225 230 235 240

Gly Ala Trp Asp Cys Ser Val Glu Asn Gly Gly Cys Glu His Ala Cys

245 250 255

Asn Ala Ile Pro Gly Ala Pro Arg Cys Gln Cys Pro Ala Gly Ala Ala

260 265 270

Leu Gln Ala Asp Gly Arg Ser Cys Thr Ala Ser Ala Thr Gln Ser Cys

275 280 285

Asn Asp Leu Cys Glu His Phe Cys Val Pro Asn Pro Asp Gln Pro Gly

290 295 300

Ser Tyr Ser Cys Met Cys Glu Thr Gly Tyr Arg Leu Ala Ala Asp Gln

305 310 315 320

His Arg Cys Glu Asp Val Asp Asp Cys Ile Leu Glu Pro Ser Pro Cys

325 330 335

Pro Gln Arg Cys Val Asn Thr Gln Gly Gly Phe Glu Cys His Cys Tyr

340 345 350

Pro Asn Tyr Asp Leu Val Asp Gly Glu Cys Val Glu Pro Val Asp Pro

355 360 365

Cys Phe Arg Ala Asn Cys Glu Tyr Gln Cys Gln Pro Leu Asn Gln Thr

370 375 380

Ser Tyr Leu Cys Val Cys Ala Glu Gly Phe Ala Pro Ile Pro His Glu

385 390 395 400

Pro His Arg Cys Gln Met Phe Cys Asn Gln Thr Ala Cys Pro Ala Asp

405 410 415

Cys Asp Pro Asn Thr Gln Ala Ser Cys Glu Cys Pro Glu Gly Tyr Ile

420 425 430

Leu Asp Asp Gly Phe Ile Cys Thr Asp Ile Asp Glu Cys Glu Asn Gly

435 440 445

Gly Phe Cys Ser Gly Val Cys His Asn Leu Pro Gly Thr Phe Glu Cys

450 455 460

Ile Cys Gly Pro Asp Ser Ala Leu Ala Arg His Ile Gly Thr Asp Cys

465 470 475 480

Asp Ser Gly Lys Val Asp Gly Gly Asp Ser Gly Ser Gly Glu Pro Pro

485 490 495

Pro Ser Pro Thr Pro Gly Ser Thr Leu Thr Pro Pro Ala Val Gly Leu

500 505 510

Val His Ser Gly

515

<210> 4

<211> 1548

<212> DNA

<213> 人

<400> 4

atgcttgggg tcctggtcct tggcgcgctg gccctggccg gcctggggtt ccccgcaccc 60

gcagagccgc agccgggtgg cagccagtgc gtcgagcacg actgcttcgc gctctacccg 120

ggccccgcga ccttcctcaa tgccagtcag atctgcgacg gactgcgggg ccacctaatg 180

acagtgcgct cctcggtggc tgccgatgtc atttccttgc tactgaacgg cgacggcggc 240

gttggccgcc ggcgcctctg gatcggcctg cagctgccac ccggctgcgg cgaccccaag 300

cgcctcgggc ccctgcgcgg cttccagtgg gttacgggag acaacaacac cagctatagc 360

aggtgggcac ggctcgacct caatggggct cccctctgcg gcccgttgtg cgtcgctgtc 420

tccgctgctg aggccactgt gcccagcgag ccgatctggg aggagcagca gtgcgaagtg 480

aaggccgatg gcttcctctg cgagttccac ttcccagcca cctgcaggcc actggctgtg 540

gagcccggcg ccgcggctgc cgccgtctcg atcacctacg gcaccccgtt cgcggcccgc 600

ggagcggact tccaggcgct gccggtgggc agctccgccg cggtggctcc cctcggctta 660

cagctaatgt gcaccgcgcc gcccggagcg gtccaggggc actgggccag ggaggcgccg 720

ggcgcttggg actgcagcgt ggagaacggc ggctgcgagc acgcgtgcaa tgcgatccct 780

ggggctcccc gctgccagtg cccagccggc gccgccctgc aggcagacgg gcgctcctgc 840

accgcatccg cgacgcagtc ctgcaacgac ctctgcgagc acttctgcgt tcccaacccc 900

gaccagccgg gctcctactc gtgcatgtgc gagaccggct accggctggc ggccgaccaa 960

caccggtgcg aggacgtgga tgactgcata ctggagccca gtccgtgtcc gcagcgctgt 1020

gtcaacacac agggtggctt cgagtgccac tgctacccta actacgacct ggtggacggc 1080

gagtgtgtgg agcccgtgga cccgtgcttc agagccaact gcgagtacca gtgccagccc 1140

ctgaaccaaa ctagctacct ctgcgtctgc gccgagggct tcgcgcccat tccccacgag 1200

ccgcacaggt gccagatgtt ttgcaaccag actgcctgtc cagccgactg cgaccccaac 1260

acccaggcta gctgtgagtg ccctgaaggc tacatcctgg acgacggttt catctgcacg 1320

gacatcgacg agtgcgaaaa cggcggcttc tgctccgggg tgtgccacaa cctccccggt 1380

accttcgagt gcatctgcgg gcccgactcg gcccttgccc gccacattgg caccgactgt 1440

gactccggca aggtggacgg tggcgacagc ggctctggcg agcccccgcc cagcccgacg 1500

cccggctcca ccttgactcc tccggccgtg gggctcgtgc attcgggc 1548

<210> 5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说明:合成 DNA

<400> 5

aatgtggcgg gcaagggccg a 21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