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仿生颈部曲线美学种植体

一种仿生颈部曲线美学种植体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颈部曲线美学种植体,其包含: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基台部、仿生颈部、植入体部;仿生颈部包含:近远中侧向冠方凸起,唇颊侧向根方凹陷的平台转移区和承接区;平台转移区呈直径由上而下渐小的非对称圆锥面,承接区连接于平台转移区的底端并水平向外;植入体部的上端也呈近远中侧向冠方凸起,唇颊侧向根方凹陷,并且植入体部的上段设有细螺纹。本发明采用仿生曲线的颈部螺纹结构替代平面式的传统种植体颈部设计,与牙槽骨轮廓更加吻合,更大程度地利用了拔牙窝近远中向侧壁的牙槽骨及骨高度,并维系了软组织的天然形态达到最佳的美学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0711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75356.9

  • 发明设计人 张文杰;蒋欣泉;祁轩宇;孙宁佳;

    申请日2021-02-09

  • 分类号A61C8/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49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朱成之;周荣芳

  • 地址 200011 上海市黄浦区制造局路63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03:4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种植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生颈部曲线美学种植体。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及口腔种植技术的迅速发展,种植牙已成为越来越多患者治疗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的首选。口腔种植术的成功率及种植体远期寿命的关键在于种植体表面与牙槽骨之间形成骨整合,因此应尽可能多地提高牙槽骨与种植体表面的接触面积,以期获得良好的骨整合效果从而提高种植成功率。特殊的是,对于上前牙美学区域的修复,在恢复咬合功能的同时应保证美学效果。研究表明,缺牙后牙槽骨吸收将导致龈乳头丧失及牙龈形态变化,是上前牙美学修复的一大挑战。

正常的牙槽突形态为唇颊侧向根方凹陷,近远中侧向冠方凸起,与牙颈部的釉牙骨质界曲线,即“颈曲线”形状相吻合,大量的牙周膜纤维附着在二者之上提供强大的支持力。在单根牙尤其是前牙区,颈曲线曲度增大,因此可以利用更多的牙周膜纤维,帮助保持前牙的稳定。在前牙拔除后的牙槽骨吸收中,唇腭侧牙槽嵴顶均有明显的垂直骨吸收,唇侧牙槽嵴顶的垂直骨吸收比腭侧明显,此时上述生理曲线的结构更加明显。天然牙龈呈粉红色,边缘菲薄,在唇颊侧形成向根方凹陷的弧线。在近远中向冠方凸起并填充相临牙的间隙形成牙龈乳头。牙龈乳头的存在可以填充种植修复后的相邻牙“黑三角”区域,而其形态依赖于下方的牙槽窝近远中牙槽间隔的高度,因此维持牙槽间隔的高度对于美学有重要的影响。

公开号为CN101366664A提供的中空短种植体,与大多数传统种植体相同,颈部结构为一平面,种植后与牙槽骨的轮廓曲线无法吻合,因此常深部植入,牺牲掉了近远中位置处残留的牙槽骨高度。

传统种植体例如CN102357045A设计所描述的平台转移由安装根方直径小于种植体冠方直径的基台实现,以此作为软组织止点,形成更可靠的牙龈上皮袖口封闭,避免了微渗漏和骨吸收。然而最终形成的颈部形态趋近于平面,丢失了牙龈乳头的生理结构及下部牙槽突支撑,对美观造成了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模拟天然釉牙骨质界曲线以维持软组织形态,达到更加的美学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生颈部曲线美学种植体,其包含: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基台部、仿生颈部、植入体部;所述仿生颈部包含:近远中侧向冠方凸起,唇颊侧向根方凹陷的平台转移区和软组织承接区;所述平台转移区呈直径由上而下渐小的非对称圆锥面,所述软组织承接区连接于所述平台转移区的底端并水平向外;所述植入体部的上端也呈近远中侧向冠方凸起,唇颊侧向根方凹陷,并且所述植入体部的上段设有细螺纹。

较佳地,所述基台部包含:冠部、以及设于所述冠部下方的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所述第一过渡区呈由上而下渐大的非对称锥面,所述第二过渡区使所述第一过渡区和所述平台转移区平滑过渡。

较佳地,所述植入体部的上段高度为1-3mm,螺距0.1-1mm。

较佳地,所述仿生颈部的近远中侧相对于唇颊侧高度相差1-2mm。

较佳地,所述植入体部的下段开设有深度为植入体部直径1/3的自攻槽。

较佳地,所述自攻槽为2个并对称设置。

较佳地,所述基台部的底端连接有插入部,所述仿生颈部的中央设置基台插入凹槽,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基台插入凹槽内。

较佳地,所述平台转移区的表面可设有用于促进结合上皮的半桥粒附着的涂层。

较佳地,所述仿生颈部和所述植入体部为一体式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充分利用了拔牙后牙槽骨轮廓形态,增大了种植体与牙槽骨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骨整合。

(2)促进牙龈形成生理曲线形态以增强美学效果。

(3)生理曲线形平台转移减少了微渗漏和骨吸收。

(4)锥形设计减少了种植过程中唇侧穿孔的风险。

(5)设置自攻刃及自攻槽收集骨碎屑参与新骨形成同时利于临床操作。

(6)设置种植体上段微螺纹减轻边缘骨吸收。

(7)平台转移区设有促进结合上皮半桥粒附着的涂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仿生颈部曲线美学种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仿生颈部曲线美学种植体的植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种植体结构分解后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种植体结构分解后的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种植体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种植体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仿生颈部曲线美学种植体的结构示意图。种植体包含: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基台部30、仿生颈部10、植入体部20。仿生颈部10包含:近远中侧向冠方凸起,唇颊侧向根方凹陷的平台转移区11和软组织承接区12;平台转移区11呈由上而下渐小的非对称锥面,软组织承接区12连接于平台转移区11的底端并水平向外;植入体部20的上端也呈近远中侧向冠方凸起,唇颊侧向根方凹陷,并且植入体部20的上段21设有细螺纹。

图1中,近远中侧大致为左右侧,唇颊侧大致为前后侧。仿生颈部10的近远中侧向冠方凸起,唇颊侧向根方凹陷,形成仿生曲线。仿生曲线用于模拟自然牙龈形状。仿生曲线为平滑连续的曲线。与仿生颈部10形成的仿生曲线类似,植入体部20的上端也形成仿生曲线,植入体部20通过采用上端呈仿生曲线的螺纹结构替代平面式的传统种植体颈部设计,与牙槽骨轮廓更加吻合,更大程度地利用了拔牙窝近远中向侧壁的牙槽骨及骨高度,从而解决前牙种植体种植过程中种植体颈部形态与牙槽骨轮廓形态,在拔牙后(即刻种植)或愈合吸收后(延期种植)的牙槽骨形态不一致的问题。

基台部30包含:冠部31、以及设于冠部31下方的第一过渡区32和第二过渡区33;第一过渡区32呈由上而下渐大的非对称锥面,第二过渡区33使第一过渡区32和平台转移区11平滑过渡。

图2为本发明的种植体的植入示意图。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基台部30的冠部31用于与牙冠连接,沿轴向设置有用于定位牙冠的切割槽34。仿生颈部10用于美学修复,为穿龈区。植入体部20植入牙槽骨中。

冠部31的外径相对较小,第一过渡区32由上而下渐大,实现基台部30与仿生颈部10的平滑过渡。使用状态下,软组织位于软组织承接区12上方,软组织承接区12下方为牙槽骨。平台转移区11起支撑软组织的作用。当软组织贴附于平台转移区11,由于软组织承接区12水平向外,对软组织形成阻挡,有利于将软组织固定于平台转移区11。

请参阅图2,颈部上皮结合处41位于软组织承接区12上方,软组织承接区12可对软组织形成阻挡。将软组织固定于平台转移区11后,仿生曲线有利于牙龈形态的美学修复。图2还示出了近/远中牙槽骨42和唇侧牙槽骨44,以及位于唇侧牙槽骨44外侧的唇侧牙龈43。

在一些实施例中,仿生曲线的最低点与最高点的距离为1-2mm。平台转移区11参考生物学宽度,设置其高度约为1-3mm,从上向下逐渐收缩,到达与植入体部20交界处时,直径小于植入体部20的上段21。仿生颈部10最宽和最窄处差值在0.1-2mm。

植入体部20为锥形结构,以适应前牙区种植。植入体部20的外壁设有螺纹。其中,植入体部20的上段21外壁设置微螺纹,可在应力集中的皮质骨边缘增加植入体部20与骨组织的接触面积,减少功能负荷下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一些实施例中,植入体部20的上段21高度为1-3mm,螺距0.1-1mm。植入体部20的中段22外壁螺距为1-2mm。植入体部20的中段22的最高处距离植入体部20底端的高度约为6-12mm,螺纹最宽处种植体直径约为3-6mm。在植入体部20的下段23轴向设置两个对称的自攻槽,可通过自攻刃切削骨壁自行攻螺纹,在手术旋入种植体时具有引导作用使其方便植入。自攻槽的深度约植入体部20直径1/3。在方便临床操作的同时,自攻刃切削下的骨组织碎屑进入自攻槽参与种植后的新骨形成。

图3为种植体结构分解后的主视图。图4为种植体结构分解后的左视图。图5为种植体的俯视图。图6为种植体的内部结构图。基台部30底端连接有插入部35(可参阅图6)。仿生颈部10中央设置基台插入凹槽11C和设于基台插入凹槽内11C的中央螺丝孔13(可同时参阅图3和图5),图5中还示出了中央螺丝孔外径11A、中央螺丝孔螺纹11B、仿生颈部近远中外径12A和仿生颈部舌侧外径13A,由图5可知,仿生颈部10的截面为圆形。插入部35插入基台插入凹槽11C内,然后可通过旋入中央螺丝36至中央螺丝孔13内。本发明的平台转移结构与植入体部的一体式设计避免了安装及拆卸愈合基台对软组织造成的二次损伤,为软组织的成型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平台转移区11的表面涂层,可以促进结合上皮的半桥粒附着于种植体表面,从而使软组织结合更加牢固。

针对前牙种植体种植过程中种植体颈部形态与牙槽骨轮廓形态,在拔牙后(即刻种植)或愈合吸收后(延期种植)的牙槽骨形态不一致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仿生曲线的颈部螺纹结构替代平面式的传统种植体颈部设计,与牙槽骨轮廓更加吻合,更大程度地利用了拔牙窝近远中向侧壁的牙槽骨及骨高度。

本发明可使得成型后的软组织也形成唇颊侧凹向根方,近远中侧凸向冠方的类“颈曲线”结构,在形成可靠牙龈上皮袖口封闭的基础上,更加符合生理状态下的外观。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