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薄壁小直径医用变径管的加工装置及方法

一种薄壁小直径医用变径管的加工装置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壁小直径医用变径管的加工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上下对称分布的上模腔、下模腔,所述上模腔与所述下模腔之间设置有内衬杆,所述内衬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管坯,所述管坯设置于所述上模腔、所述下模腔与所述内衬杆之间。本发明提出一种薄壁微小直径变径管的加工装置及方法,利用内部腔道形状与变径管外径匹配的模具,在加热后,将管材型坯放入模具中进行热塑拉伸成型;本发明改良了薄壁小直径变径管的成型工序,解决了焊接加工的变径管密封性不好、整体强度不足的缺点,也使类变径管的加工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且变径管表面光滑,连续过渡。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931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83946.X

  • 申请日2020-12-16

  • 分类号B29C55/22(20060101);B29C33/00(20060101);B29L2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24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方超

  • 地址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华康路142号A02栋1—2层北侧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00:2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壁小直径医用变径管的加工装置及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中,变径管材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大多数变径管是通过焊接的手段拼接在一起的,这样加工出来的变径管没有完好的密封性和连接强度,且焊接工艺成本较高,耗时长,产能低,表面过渡不连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出一种薄壁小直径医用变径管的加工装置及方法,解决在保证脑科介入手术中使用的薄壁微小变径管能够在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该类变径管加工需克服的关键点是能够低成本、高效地生产制造。有很多企业的同类产品是采用焊接的工艺加工的,这样加工出来的变径管具有密封性不好、连接强度差、工艺成本较高、耗时长、产能低等缺点。

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薄壁小直径医用变径管的加工装置,包括:上下对称分布的上模腔、下模腔,所述上模腔与所述下模腔之间设置有内衬杆,所述内衬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管坯,所述管坯设置于所述上模腔、所述下模腔与所述内衬杆之间。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内衬杆与管坯配合嵌套连接。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内衬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细端、过渡段和粗端,细端通过过渡段与粗端相连接。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上模腔与下模腔设置于内衬杆的细端。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内衬杆的粗端作为被夹持端插入管坯中。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薄壁小直径医用变径管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S1:在加工变径管时,先将管坯套在内衬杆上;

步骤SS2:整体装配到未闭合的上模腔和下模腔中,将上模腔和下模腔加热到指定温度后,闭合上模腔和下模腔,同时以一定速度拉伸管坯,使管坯贴合在内衬杆上;

步骤SS3:上模腔和下模腔再热塑定型管坯的细端和过渡段,冷却后,打开上模腔和下模腔,将管坯从内衬杆中抽出,裁剪成指定长度,即可得到变径管。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内衬杆与管坯配合嵌套连接。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内衬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细端、过渡段和粗端,细端通过过渡段与粗端相连接。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上模腔与下模腔设置于内衬杆的细端。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内衬杆的粗端作为被夹持端插入管坯中。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一种薄壁微小直径变径管的加工方法,利用内部腔道形状与变径管外径匹配的模具,在加热后,将管材型坯放入模具中进行热塑拉伸成型;本发明改良了薄壁小直径变径管的成型工序,解决了焊接加工的变径管密封性不好、整体强度不足的缺点,也使类变径管的加工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且变径管表面光滑,连续过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变径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内衬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上模腔与下模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上模腔与下模腔合模后的侧视图;

图6是管坯装配在模具上的示意图;

图7是由管坯加工成变径管后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1-内衬杆;2-上模腔;3-管坯;2'-下模腔;3'-变径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薄壁小直径医用变径管的加工装置,包括:上下对称分布的上模腔2、下模腔2',上模腔2与下模腔2'之间设置有内衬杆1,内衬杆1的外表面套设有管坯3,管坯3设置于上模腔2、下模腔2'与内衬杆1之间。

可选的,内衬杆1与管坯3配合嵌套连接。

可选的,内衬杆1包括依次连接的细端、过渡段和粗端,细端通过过渡段与粗端相连接。

可选的,上模腔2与下模腔2'设置于内衬杆1的细端。

可选的,内衬杆1的粗端作为被夹持端插入管坯3中。

实施例2: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薄壁小直径医用变径管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S1:在加工变径管3'时,先将管坯3套在内衬杆1上;

步骤SS2:整体装配到未闭合的上模腔2和下模腔2'中,将上模腔2和下模腔2'加热到指定温度后,闭合上模腔2和下模腔2',同时以一定速度拉伸管坯3,使管坯3贴合在内衬杆1上;

步骤SS3:上模腔2和下模腔2'再热塑定型管坯3的细端和过渡段,冷却后,打开上模腔2和下模腔2',将管坯3从内衬杆1中抽出,裁剪成指定长度,即可得到变径管3'。

可选的,内衬杆1与管坯3配合嵌套连接。

可选的,内衬杆1包括依次连接的细端、过渡段和粗端,细端通过过渡段与粗端相连接。

可选的,上模腔2与下模腔2'设置于内衬杆1的细端。

可选的,内衬杆1的粗端作为被夹持端插入管坯3中。

本发明改良了薄壁小直径变径管的成型工序,解决了焊接加工的变径管密封性不好、整体强度不足的缺点,也使类变径管的加工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且变径管表面光滑,连续过渡。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