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车顶打开系统和用于运动单元的驱动装置的车顶

具有车顶打开系统和用于运动单元的驱动装置的车顶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车顶打开系统的车顶,其包括:可在关闭车顶开口的关闭位置和打开车顶开口的打开位置之间移位的盖元件(16);在相对于车顶的垂直纵向中心平面的两侧上的相应的移位运动学机构,其用于调节盖元件,移位运动学机构包括引导轨(18)、在引导轨(18)中引导的前运动单元和布置在引导轨(18)中的后运动单元,移位运动学机构还驱动用于两个运动单元的驱动缆线装置。引导轨(18)包括:用于驱动缆线装置的第一驱动缆线(24)的第一缆线管道段(32),所述驱动缆线由第一驱动电机驱动并驱动前运动单元;以及用于驱动缆线装置的第二驱动缆线(28)的第二缆线管道段(34),所述驱动缆线由第二驱动电机驱动并驱动后运动单元。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051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980065383.1

  • 发明设计人 J·克内普夫勒;E·希尔施弗格尔;

    申请日2019-09-30

  • 分类号B60J7/057(20060101);B60J7/043(20060101);

  • 代理机构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周家新

  • 地址 德国施托克多夫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58:4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车顶打开系统的车顶,该车顶包括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特征。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车顶在实践中是已知的,尤其是所谓的扰流器车顶,其包括车顶打开系统,在该车顶打开系统中,可在纵向车顶方向上移动的盖元件可从车顶开口关闭的关闭位置开始在其后边缘处相对于实体车顶部分向上倾斜,并且在向后方向上移动通过实体车顶部分,以打开车顶开口。盖元件在垂直纵向中心车顶平面的任一侧上耦合到移位运动学机构,由此它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移位运动学机构各自包括可在引导轨中移动的前运动单元和也在引导轨中被引导的后运动单元。当盖元件移位到打开位置时,后运动单元的倾斜杆枢转,从而使得盖元件的后边缘被提升。然后,前运动单元在引导轨中向后移动,形成在盖元件上的引导道移动到固定的后运动单元的倾斜杆,倾斜杆设置有引导构件。前运动单元和后运动单元通过耦合杆连接,用于使倾斜杆倾斜。一旦倾斜杆已经倾斜,耦合杆就从前运动单元脱开,从而使得后运动单元保持在位,并允许前运动单元向固定的后运动单元的方向移动。这两个运动单元通过由驱动电机驱动的共享驱动缆线驱动。用于操作后运动单元的耦合杆要求引导轨内的结构空间,这进而要求引导轨的某一最小高度。这可能会损失车辆乘客的净空高度。此外,当耦合杆与前运动单元脱开以及当耦合杆与前运动单元耦合时,可能会出现故障和破坏性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车顶,其使得能够实现引导轨的小结构高度并保证高的操作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车顶来实现。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车顶包括:用于双侧布置的移位运动学机构中的每个的两个驱动缆线,这两个驱动缆线在分配的引导轨的两个缆线管道段中被引导;以及用于两个运动单元的相应两个驱动电机。由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的相应的第一驱动缆线用于操作或移动引导轨中的前运动单元。由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的第二驱动缆线用于操作分配的后运动单元。因此,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两个运动单元没有通过耦合杆等耦合。相反,所需要的是使两个驱动电机以协调的方式运行,这通过合适的控制单元来实现。因此,确保了高的操作可靠性。不再会出现破坏性噪音,如以前使用的耦合杆耦合和脱卸所产生的那种噪音。用于两个驱动缆线的相应两个缆线管道段可以集成在引导轨中,而不需要太多的结构空间,与具有用于两个运动单元的耦合杆的车顶相比,这在垂直车顶方向和/或横向车顶方向的结构空间方面构成了很大的优势。因此可以增加用于车辆乘客的净空高度。

在没有耦合杆的情况下,运动单元可以设计得复杂性更低。附加地,引导轨可以更窄,这进而有利于通过车顶提供的透明车顶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车顶的两个引导轨有利地各自包括用于两个运动单元的相应引导道。在根据本发明的车顶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每个引导轨中形成的两个缆线管道段尤其在引导道的一侧上一个设置在另一个之上。它们可以延伸引导轨的整个长度。替代地,缆线管道段可以并排设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顶的一个替代实施例中,两个缆线管道段中的一个设置在引导道的一侧,另一个缆线管道段设置在引导道的另一侧。在这种情况下,缆线管道段也可以延伸引导道的整个长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顶的一个特别的实施例中——其中,用于驱动缆线的驱动电机中的一个相对于车顶的定向设置在车顶开口的前方,而另一个驱动电机相对于车顶的定向设置在车顶开口的后部或后方,两个缆线管道段在引导轨的纵向方向上一个接一个地设置。在尤其作为挤压型材实现的引导轨中,两个缆线管道段也可以是相互齐平的或者相互过渡并且具有相同的横截面;即,两个缆线管道段可以由相同轮廓的管道形成。

当根据本发明的车顶的车顶打开系统实现为扰流板车顶时,两个后运动单元有利地各自包括倾斜杆,该倾斜杆与设置在盖元件的支撑件上的引导道或开槽道相互作用。

可能需要首先提升盖元件的前边缘,以允许盖元件的后边缘倾斜。为此,每个前运动单元分别可以包括铰接到盖元件的支撑件上的倾斜杆。

本发明主题的其他优点和有利配置从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中体现。

附图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车顶的构造的两个示例在附图中以示意性简化的方式示出,并且将在以下描述中更详细地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车顶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是图1的车顶的车顶打开系统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盖元件处于关闭位置;

图3是对应于图2的车顶打开系统的视图,但是盖元件处于通风位置;

图4也是对应于图2的车顶打开系统的视图,但是盖元件稍微向后移动;

图5也是对应于图2的车顶打开系统的视图,但是盖元件处于打开位置;

图6是针对盖元件关闭位置的车顶打开系统的前运动单元的放大视图;

图7是对应于图6的前运动单元的视图,但是盖元件处于通风位置;

图8也是对应于图6的前运动单元的视图,但是盖元件处于移动状态;

图9示出了针对盖元件关闭位置的车顶打开系统的后运动单元;

图10是对应于图9的后运动单元的视图,但是盖元件处于通风位置;

图11是通过车顶打开系统的引导轨的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车顶的一个替代实施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和

图13是穿过图12的车顶的车顶打开系统的引导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高度示意性的方式,图1示出了车顶10,其是乘用车的可打开车顶,并且具有由实体车顶部分14限定的车顶开口12,车顶开口12能够借助于盖元件16选择性地关闭或至少部分地打开,盖元件16是形成扰流板车顶的车顶开口系统17的一部分。

车顶10的车顶打开系统17在垂直纵向中心车顶平面的任一侧上具有引导轨18。每个引导轨18分别容纳前运动单元20和后运动单元22。前运动单元20由第一驱动电机26经由第一驱动缆线24驱动。后运动单元22由第二驱动电机30经由第二驱动缆线28驱动。驱动电机26和30各自居中地设置在车顶开口12前方的前框架部分上。

车顶打开系统17在图2至11中详细示出,并在下面描述。

为了清楚起见,车顶打开系统17将仅参照相对于所涉及的车辆的前进方向设置在左侧的运动学区域来描述。相对于前进方向位于右侧的运动学区域基本上是对称的,因此显然是类似的。

如上所述,车顶打开系统17包括移位运动学机构,所述移位运动学机构具有位于两侧的引导轨18、设置在引导轨18中的前运动单元20和后运动单元22。运动单元20和22分别相应地连接到单独的驱动缆线24和28。尤其如图11所示,驱动缆线24和28在引导轨18中分别相应地在缆线管道段32和34中被引导。分别在引导轨18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缆线管道段32和34一个设置在另一个之上,并且位于引导轨18的引导道36的一侧。运动单元20和22在引导道36中分别被引导和设置。

前运动单元20包括驱动滑块38,该驱动滑块38连接到第一驱动缆线24,并且在其上形成销40,该销40在形成于倾斜杆44上的倾斜槽42中被引导,该倾斜杆44在一端处铰接到滑块46,且在另一端处铰接到支撑件48,支撑件48设置在盖元件16的下侧。此外,槽50被分配给前运动单元20,槽50形成在引导轨18的前端部处,并与形成在倾斜杆44上的销52相互作用。

后运动单元22包括驱动滑块54,该驱动滑块54连接到第二驱动缆线28,并且倾斜杆58经由接头56连接到该驱动滑块54,倾斜杆58经由接头60连接到滑块62,滑块62在形成于盖元件16的支撑件48上的引导道或开槽道64上被引导。两个控制销66和68形成在倾斜杆58上。控制销66与形成于引导轨18上的槽70相互作用。控制销68与也形成于引导轨18上的另一槽72相互作用。

为了将盖元件16从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抬移到图5所示的打开位置,首先操作两个驱动电机26和30,由此使驱动滑块38借助于第一驱动缆线24相对于滑块46移动,如图6-8所示,从而使得盖元件16的前边缘通过销40与倾斜杆44的槽42的相互作用而稍微提升。附加地,驱动滑块54借助于第二驱动缆线28向后移动,由此倾斜杆58倾斜,因此盖元件16的后边缘通过控制销66和68分别相应地与槽70和72的相互作用而被提升。然后,第二驱动电机30可以停止,而第一驱动电机26驱动驱动滑块38,以使得盖元件16通过销40与倾斜杆44的耦合而向后移动。支撑件48的引导道64在该过程中在滑块62上滑动,从而使得盖元件165抬移到实体车顶部分14之上。

盖元件16以类似的相反的方式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

图12和13示出了车顶80,车顶80在很大程度上对应于图1-11的车顶,但不同之处在于,车顶80包括设置在车顶开口12前方的用于前运动单元20的第一驱动电机26,以及设置在车顶开口12后部或后方的用于后运动单元22的第二驱动电机30。用于后运动单元22的驱动缆线28从后方被引导到引导轨18中。用于前运动单元20的驱动缆线24从前方被引导到引导轨18中。用于驱动缆线24和28中的每个的管道82形成在每个引导轨18中,管道82在相应引导轨18的后端部分中形成用于相应的驱动缆线28的缆线管道段,并且在引导轨18的其余部分中形成用于前运动单元20的前驱动缆线24的缆线管道段。因此,用于驱动缆线24和28的缆线管道段由引导轨18的共用管道82形成。相对于垂直纵向中心车顶平面,管道82设置在用于运动单元20和22的引导道36的内侧。

在其他方面,车顶80对应于图1至11的车顶。

附图标记列表

10 车顶

12 车顶开口

14 实体车顶部分

16 盖元件

17 车顶开口系统

18 引导轨

20 前运动单元

22 后运动单元

24 驱动缆线

26 驱动电机

28 驱动缆线

30 驱动电机

32 缆线管道段

34 缆线管道段

36 引导道

38 驱动滑块

40 销

42 倾斜槽

44 倾斜杆

46 滑块

48 支撑件

50 槽

52 销

54 驱动滑块

56 接头

58 倾斜杆

60 接头

62 滑块

64 引导道

66 控制销

68 控制销

70 槽

72 槽

80 车顶

82 管道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