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头皮撑开器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头皮撑开器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手术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头皮撑开器及其使用方法,该头皮撑开器包括头枕、固定架和夹持机构,所述头枕的中间设有凹面,所述凹面上粘有海绵软垫,且所述凹面的两侧在头枕上均安装有所述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内通过电动推杆滑动设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呈空心的长方体结构,所述调节管内安装有相互啮合的齿轮和调节杆,所述齿轮安装在马达的转轴上,所述调节管的外壁上设有与马达相连接的第二开关,所述马达与齿轮相邻设置,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焊有限位块,且调节杆的另一端焊接有连杆,连杆的底端焊有固定盘。本发明不仅为医护人员的操作提供了方便,而且还提高了手术时的安全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5455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淄博市中心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29917.9

  • 发明设计人 李军;

    申请日2021-03-02

  • 分类号A61B17/02(20060101);A61G13/12(20060101);

  • 代理机构37330 济南市新图新夏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伟彦

  • 地址 255022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共青团西路54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55:4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术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头皮撑开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撑开器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特别是小骨窗开颅术、穿刺引流术等常用的一种手术器械,主要用于充分撑开头皮组织,彻底暴露颅骨,便于开颅手术操作。手术过程中通常行头皮直线型切口,全层切开头皮后利用撑开器将切口皮层全部撑起,充分显露颅骨,然后利用电钻进行钻孔开颅。

现有的撑开器都是手持式的器械,使用起来需要令工作人员长时间保持某一状态,较为疲惫,且不能出现颤抖等情况,否则会出现手术意外,因此亟需一种装置来解决所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头皮撑开器及其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头皮撑开器,包括头枕、固定架和夹持机构,所述头枕的中间设有凹面,所述凹面上粘有海绵软垫,且所述凹面的两侧在头枕上均安装有所述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内通过电动推杆滑动设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呈空心的长方体结构,所述调节管内安装有相互啮合的齿轮和调节杆,所述齿轮安装在马达的转轴上,所述调节管的外壁上设有与马达相连接的第二开关,所述马达与齿轮相邻设置,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焊有限位块,且调节杆的另一端焊接有连杆,连杆的底端焊有固定盘;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下勾臂和上压臂,所述下勾臂呈“L”型结构,且所述上压臂与下勾臂相适配,所述下勾臂焊接在固定盘的底壁上,所述上压臂位于下勾臂的上方且通过推杆电机活动安装在所述固定盘上,且固定盘的端部设有与推杆电机相连接的第三开关。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与头枕连接的一端呈“U”型结构,且固定架与头枕之间通过固定栓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安装在固定架内,且其位于滑孔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与电动推杆相连接的第一开关。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一侧侧壁在其表面上均匀开设有与齿轮相适配的齿槽,且调节杆另一侧侧壁与调节管的内壁相贴。

优选的,所述马达为旋转电机。

优选的,当所述限位块与调节管接触时,两侧的连杆相距0.3cm。

一种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头皮撑开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令患者头部枕在头枕的凹面处,待患者被麻醉后,医生划开头皮,露出缝隙;

S2:接着,按下第一开关,控制调节管移动调节至适当位置后停止,再按下第二开关,令连杆随调节杆移动,移至下勾臂位于缝隙一侧时暂停;

S3:紧接着,继续按下第一开关,令其带动连杆移动,使下勾臂与头皮接触,并暂停,然后手动将下勾臂沿着头皮插入;

S4:待下勾臂插入后,按下第三开关,令上压臂靠近,并在贴紧头皮后关闭,然后再按下第二开关,令调节杆带动连杆向原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两侧的下勾臂和上压臂将头皮撑开,露出头颅,然后医生即可开始手术;

S5:手术结束后,再反之将连杆移回,然后将上压臂收回至固定盘内,并将下勾臂移出,然后,令连杆和下勾臂随调节杆移回,并继续随调节管复位,最后医生将患者的头皮缝合起来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头枕上安装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可以调节位置的调节管,并在调节管内通过齿轮的传动来回移动调节杆,使其带动连杆移动调节,移动过程中,通过上压臂和下勾臂对患者的头皮进行夹持,并随之向两侧拨开,从而露出头颅,以便医生进行手术,本发明不仅为医护人员的操作提供了方便,而且还提高了手术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头皮撑开器及其使用方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A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头皮撑开器及其使用方法的调节管与固定架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头皮撑开器及其使用方法的调节杆与调节管连接示意图。

图中:1头枕、2固定架、21滑孔、22电动推杆、3调节管、31齿轮、32马达、4连杆、41固定盘、42下勾臂、43上压臂、5调节杆、51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头皮撑开器,包括头枕1、固定架2和夹持机构,头枕1的中间设有凹面,以便于患者摆放头部,凹面上粘有海绵软垫,且凹面的两侧在头枕1上均安装有固定架2,起支撑固定的作用,固定架2上开设有滑孔21,对调节管3进行导向限位,滑孔21内通过电动推杆22滑动设有调节管3,对调节杆5提供滑动调节的轨迹,调节管3呈空心的长方体结构,调节管3内安装有相互啮合的齿轮31和调节杆5,齿轮31安装在马达32的转轴上,齿轮31的设置是为了驱使调节杆5移动调节,调节管3的外壁上设有与马达32相连接的第二开关,马达32与齿轮31相邻设置,调节杆5的一端焊有限位块51,对调节杆5的位移运动进行限定,且调节杆5的另一端焊接有连杆4,连杆4的底端焊有固定盘41;

夹持机构包括下勾臂42和上压臂43,夹持机构是为了方便对患者被割开的头皮进行固定,下勾臂42呈“L”型结构,且上压臂43与下勾臂42相适配,下勾臂42焊接在固定盘41的底壁上,上压臂43位于下勾臂42的上方且通过微型的推杆电机活动安装在固定盘41上,且固定盘41的端部设有与推杆电机相连接的第三开关。

进一步的,固定架2与头枕1连接的一端呈“U”型结构,且固定架2与头枕1之间通过固定栓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电动推杆22安装在固定架2内,且其位于滑孔21的一侧。

进一步的,固定架2上设有与电动推杆22相连接的第一开关。

进一步的,调节杆5的一侧侧壁在其表面上均匀开设有与齿轮31相适配的齿槽,且调节杆5另一侧侧壁与调节管3的内壁相贴。

进一步的,马达32为旋转电机。

进一步的,当限位块51与调节管3接触时,两侧的连杆4相距0.3cm。

一种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头皮撑开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令患者头部枕在头枕1的凹面处,待患者被麻醉后,医生划开头皮,露出缝隙;

S2:接着,按下第一开关,控制调节管3移动调节至适当位置后停止,再按下第二开关,令连杆4随调节杆5移动,移至下勾臂42位于缝隙一侧时暂停;

S3:紧接着,继续按下第一开关,令其带动连杆4移动,使下勾臂42与头皮接触,并暂停,然后手动将下勾臂42沿着头皮插入;

S4:待下勾臂42插入后,按下第三开关,令上压臂43靠近,并在贴紧头皮后关闭,然后再按下第二开关,令调节杆5带动连杆4向原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两侧的下勾臂42和上压臂43将头皮撑开,露出头颅,然后医生即可开始手术;

S5:手术结束后,再反之将连杆4移回,然后将上压臂43收回至固定盘41内,并将下勾臂42移出,然后,令连杆4和下勾臂42随调节杆5移回,并继续随调节管3复位,最后医生将患者的头皮缝合起来即可。

本实施例中,

首先,令患者头部枕在头枕1的凹面处,待患者被麻醉后,医生划开头皮,露出缝隙;

接着,按下第一开关,电动推杆22启动,并带动调节管3沿着滑孔21开始向一侧滑动,当其滑动至适当位置后停止,再按下第二开关,齿轮31随马达32开始转动,使得调节杆5在其驱动下开始向一侧移动,进而令连杆4随调节杆5移动,当移动至下勾臂42位于缝隙一侧时暂停;

紧接着,继续按下第一开关,令连杆4向靠近头皮的一侧移动,使下勾臂42与头皮接触,并暂停,然后手动将下勾臂42沿着头皮插入;

待下勾臂42插入后,按下第三开关,推杆电机启动,带动上压臂43靠近,并在贴紧头皮后关闭,然后再按下第二开关,令调节杆5带动连杆4向原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两侧的下勾臂42和上压臂43将头皮撑开,露出头颅,然后医生即可开始手术;

手术结束后,再反之将连杆4移回,然后将上压臂43收回至固定盘41内,并将下勾臂42移出,然后,令连杆4和下勾臂42随调节杆5移回,并继续随调节管3复位,最后医生将患者的头皮缝合起来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