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

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将培养土铺设在可拆卸的浮岛装置上,再将植物栽种到浮岛装置的培养土上;S2:将栽种植物后的浮岛装置漂浮于水体中,并进行培育;S3:根据植物的长势,将浮岛装置拆开,经过筛选后再进行浮岛装置重组,再对重组后浮岛装置上的植物进行集中培育;S4:重复步骤S3,直至筛选培育出植物新品种;该培育方法不仅可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减少投入成本,还可根据植物的成活率和长势,逐步进行不同漂浮单元上植物的筛选和重组,便于将筛选后的所需培育的植物进行集中管理,直至筛选培育出植物新品种。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1535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厦门鹏岳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612041.8

  • 发明设计人 林志祥;

    申请日2020-12-30

  • 分类号A01H1/04(20060101);A01G22/00(20180101);A01G9/02(20180101);A01G27/04(20060101);

  • 代理机构35224 厦门致群财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兆庆

  •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集贤路215号四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51:0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培育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等植物中,据估计现存大约有350000个物种。绿色植物大部分的能源是经由光合作用从太阳光中得到的,温度、湿度、光线等是植物生存的基本需求。绿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借助光能及叶绿素,在酶的催化作业下,利用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产生葡萄糖等有机物,供植物体利用。

现有的植物新品种培育通常在陆地上进行,培育初期通常需要占用较大面积的土地进行栽种,投入成本较大,且由于新品种的成活率一般较低,许多栽种的土地上未生长植物而造成浪费。此外,成活的植物经常生长在不同的土地上,很难将成活的植物再移植到一起进行集中管理,培育成本较大,且不易进行植株间的对比和观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该培育方法不仅可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减少投入成本,还可根据植物的成活率和长势,逐步进行不同漂浮单元上植物的筛选和重组,便于将筛选后的所需培育的植物进行集中管理,直至筛选培育出植物新品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培养土铺设在可拆卸的浮岛装置上,再将植物栽种到浮岛装置的培养土上;

S2:将栽种植物后的浮岛装置漂浮于水体中,并进行培育;

S3:根据植物的长势,将浮岛装置拆开,经过筛选后再进行浮岛装置重组,再对重组后浮岛装置上的植物进行集中培育;

S4:重复步骤S3,直至筛选培育出植物新品种。

优选地,所述浮岛装置包括若干个可互相拼接的漂浮单元;所述漂浮单元上端开设有用于栽培植物的培养槽;所述培养槽下端的漂浮单元上设置有蓄水腔;所述培养槽底端设置有多个与蓄水腔连通的吸水孔;所述蓄水腔底端设置有若干个通水孔,通水孔两端分别与蓄水腔和水体连通。

优选地,所述培养槽上放置有分隔架;所述分隔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栽培植物的培养孔;所述培养孔与吸水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分隔架上端外沿固定有搭肩;所述分隔架紧密嵌入培养槽内,搭肩挂设于漂浮单元上端。

优选地,所述培养槽底部设置有用于减少培养土落入蓄水腔的防护网;所述培养槽底部设置有若干根汲水绳;所述汲水绳上端与培养土连接,汲水绳下端伸入蓄水腔的水中。

优选地,所述漂浮单元四周开设有内通水口;所述内通水口内端与蓄水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漂浮单元一侧壁上下相对设置有两个内燕尾条;所述内燕尾条相对一侧的漂浮单元上设置有内燕尾槽;所述内燕尾条紧密嵌入相邻漂浮单元的内燕尾槽内;所述内燕尾条相邻一侧的漂浮单元上相对设置有两个内凸块;所述内凸块相对一侧的漂浮单元上设置有内凹槽;所述内凸块紧密嵌入相邻漂浮单元的内凹槽内。

优选地,拼接后的所述漂浮单元四周设置有可拆卸的边框,相邻边框通过一连接件锁紧在一起;所述边框与内燕尾条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外燕尾槽;所述边框与内燕尾槽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外燕尾条;所述边框与内凸块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外凹槽;所述边框与内凹槽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外凸块;所述边框与内通水口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外通水口。

优选地,所述边框上设置有若干个配重机构;所述配重机构包括连接螺栓、连接螺母和若干个配重块;所述连接螺栓上端与边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螺母与连接螺栓紧密配合,配重块挂设在连接螺母上方的连接螺栓上。

优选地,所述边框上固定有泊系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该培育方法不仅可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减少投入成本,还可根据植物的成活率和长势,逐步进行不同漂浮单元上植物的筛选和重组,便于将筛选后的所需培育的植物进行集中管理,直至筛选培育出植物新品种。

2、本发明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培育时将水体水面位于蓄水腔,培育初期可通过汲水绳将蓄水腔中的水分吸到培养土,植物生根后可穿过吸水孔直接吸取蓄水腔中的水分;通过设置通水孔或内通水口,可实现蓄水腔水分和外部水体的换水,且可避免培养土和水体直接进行大面积接触,可有效减弱水体对培养土的冲刷,此外还可增设防护网,用于减少培养土落入蓄水腔,可有效提高漂浮单元的持土性。

3、本发明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可将植物分别栽培到分隔架的各个培养孔中,不仅可减少各植株间的互相干扰,还可提高植物种植的均匀性。

4、本发明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内燕尾条紧密嵌入相邻漂浮单元的内燕尾槽内,内凸块紧密嵌入相邻漂浮单元的内凹槽内,可将各个漂浮单元紧密拼接在一起,且可与外框紧密连接在一起,结构稳固,安装或拆卸简单方便。

5、本发明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通过增减配重块的数量,可调节浮岛装置的吃水深度,可适应不同植物的吸水要求,灵活性强,适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漂浮单元、分隔架、防护网和汲水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漂浮单元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植物栽培到分隔架时漂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漂浮单元互相拼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外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具有外凸块的外框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浮岛装置培育植物新品种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漂浮单元;10、培养槽;11、蓄水腔;12、吸水孔;13、通水孔;14、内通水口;15、内燕尾条;16、内燕尾槽;17、内凸块;18、内凹槽;2、分隔架;20、培养孔;21、搭肩;3、防护网;4、汲水绳;5、边框;50、连接件;51、外燕尾槽;52、外燕尾条;53、外凹槽;54、外凸块;55、外通水口;6、配重机构;60、连接螺栓;61、连接螺母;62、配重块;7、泊系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至图7,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培养土铺设在可拆卸的浮岛装置上,再将植物栽种到浮岛装置的培养土上;

S2:将栽种植物后的浮岛装置漂浮于水体中,并进行培育;

S3:根据植物的长势,将浮岛装置拆开,经过筛选后再进行浮岛装置重组,再对重组后浮岛装置上的植物进行集中培育;

S4:重复步骤S3,直至筛选培育出植物新品种。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浮岛装置包括若干个可互相拼接的漂浮单元1;所述漂浮单元1上端开设有用于栽培植物的培养槽10;所述培养槽10下端的漂浮单元1上设置有蓄水腔11;所述培养槽10底端设置有多个与蓄水腔11连通的吸水孔12;所述蓄水腔11底端设置有若干个通水孔13,通水孔13两端分别与蓄水腔11和水体连通。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培养槽10上放置有分隔架2;所述分隔架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栽培植物的培养孔20;所述培养孔20与吸水孔12连通。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分隔架2上端外沿固定有搭肩21;所述分隔架2紧密嵌入培养槽10内,搭肩21挂设于漂浮单元1上端。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培养槽10底部设置有用于减少培养土落入蓄水腔11的防护网3;所述培养槽10底部设置有若干根汲水绳4;所述汲水绳4上端与培养土连接,汲水绳4下端伸入蓄水腔11的水中。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漂浮单元1四周开设有内通水口14;所述内通水口14内端与蓄水腔11连通。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漂浮单元1一侧壁上下相对设置有两个内燕尾条15;所述内燕尾条15相对一侧的漂浮单元1上设置有内燕尾槽16;所述内燕尾条15紧密嵌入相邻漂浮单元1的内燕尾槽16内;所述内燕尾条15相邻一侧的漂浮单元1上相对设置有两个内凸块17;所述内凸块17相对一侧的漂浮单元1上设置有内凹槽18;所述内凸块17紧密嵌入相邻漂浮单元1的内凹槽18内。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拼接后的所述漂浮单元1四周设置有可拆卸的边框5,相邻边框5通过一连接件50锁紧在一起,连接件50可选用连接块和螺钉;所述边框5与内燕尾条15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外燕尾槽51;所述边框5与内燕尾槽16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外燕尾条52;所述边框5与内凸块17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外凹槽53;所述边框5与内凹槽18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外凸块54;所述边框5与内通水口14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外通水口55。

如图7所示,所述边框5上设置有若干个配重机构6;所述配重机构6包括连接螺栓60、连接螺母61和若干个配重块62;所述连接螺栓60上端与边框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螺母61与连接螺栓60紧密配合,配重块62挂设在连接螺母61上方的连接螺栓60上。

如图7所示,所述边框5上固定有泊系绳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