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垂直滑动窗

一种垂直滑动窗

摘要

本申请涉及窗户技术领域,实施例提供一种垂直滑动窗,包括传动部、主体框和开启扇;所述传动部设置在所述主体框外侧或所述主体框的型材腔体内,所述主体框侧边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包括导向滑槽以及连接在所述导向滑槽一端的变向滑槽;所述开启扇两侧设置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设置在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传动部传动连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所述传动部带动所述开启扇在所述滑槽中运动,当所述开启扇的导向轴运动至所述导向滑槽时,所述开启扇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开启扇的导向轴运动至所述变向滑槽的末端时,所述开启扇处于闭合状态。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提拉窗的设计尺寸受限制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2731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长春阔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036030.8

  • 申请日2021-01-12

  • 分类号E06B3/44(20060101);E06B7/14(20060101);E06B7/2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63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达新路88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9:3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窗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垂直滑动窗。

背景技术

窗户,在建筑学上是指墙或屋顶上建造的洞口,用以使光线或空气进入室内。保证室内阳光充足的同时,可以起到防雨防风的效果,现代的窗户以开启形式区分,主要有平开、推拉、上悬、下悬和提拉等几个开启形式。

其中,平开、推拉、上悬和下悬,均要求窗口外预留一定的区域,以供窗户开启,开启的窗户延伸出墙体外,容易遮挡视野,同时容易受到室外移动物体的损坏。而提拉窗是采用上下提拉的开启方式的门窗,其上扇和下扇均可开启,开启后,上扇和下扇均不会延伸出墙体。

但是,现有的提拉窗虽然能实现上扇下扇均启闭的功能,但其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及抗风压性能差,不能够满足新建筑的性能要求,而且需要手动提拉实现启闭,手动提拉的方式,也导致提拉窗的无法设计的较大,否则其性能更差,且不适宜手动提拉操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垂直滑动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拉窗的设计尺寸受限制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垂直滑动窗,包括传动部、主体框和开启扇;

所述传动部设置在所述主体框外侧或所述主体框的型材腔体内,所述主体框侧边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包括导向滑槽以及连接在所述导向滑槽一端的变向滑槽;

所述开启扇两侧设置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设置在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传动部传动连接;

所述传动部带动导向轴至导向滑槽中,所述开启扇处于开启状态;所述传动部带动导向轴至上变向滑槽末端时,所述开启扇处于关闭状态。

可选的,所述开启扇分为上开启扇和下开启扇;所述滑槽分为上滑轨和下滑轨;所述上开启扇滑动设置于所述上滑轨中,所述下开启扇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滑轨中;

所述上滑轨的变向滑槽连接导向滑槽的上端;所述下滑轨的变向滑槽连接导向滑槽的下端。

可选的,所述变向滑槽末端设置有可锁紧所述导向轴的锁紧槽。

可选的,所述传动部包括传动电机、传动轴和固定件;所述传动轴一端连接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开启扇。

可选的,所述主体框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线性锁点,所述开启扇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线性锁点的U形槽。

可选的,所述主体框上设置有中部横梁,所述中部横梁两侧设置有L形锁点,所述开启扇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L形锁点的L形挂钩。

可选的,所述滑槽的结构为双滑轨;所述开启扇同一侧的导向轴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双滑轨的两条滑轨中,两条滑轨之间的错位距离等于所述开启扇同一侧的两个导向轴之间距离。

可选的,所述主体框上设置有用于密封开启扇正面的正面密封条。

可选的,所述主体框上设置有用于密封开启扇侧面的侧面密封条。

可选的,所述主体框底部设置有排水孔。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垂直滑动窗,包括传动部、主体框和开启扇;所述传动部设置在所述主体框外侧或所述主体框的型材腔体内,所述主体框侧边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包括导向滑槽以及连接在所述导向滑槽一端的变向滑槽;所述开启扇两侧设置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设置在所述滑槽中,并与所述传动部传动连接。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所述传动部带动所述开启扇在所述滑槽中运动,当所述开启扇的导向轴运动至所述导向滑槽时,所述开启扇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开启扇的导向轴运动至所述变向滑槽的末端时,所述开启扇处于闭合状态。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提拉窗的设计尺寸受限制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垂直滑动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C-C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B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

其中,1-传动部,2-主体框,21-滑轨,211-导向滑槽,212-变向滑槽,2121-锁紧槽,22-线性锁点,23-中部横梁,24-L形锁点,25-正面密封条,26-侧面密封条,27-排水孔,3-开启扇,31-导向轴,32-U形槽,33-L形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地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仅是与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系统和方法的示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提拉窗的设计尺寸受限制的问题。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垂直滑动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垂直滑动窗包括传动部1、主体框2和开启扇3;所述主体框2与墙体固定连接,且在主体框2余墙体之间设置有防水透气膜和结构胶,如图4所示,为图1中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在所述主体框2外侧或者所述主体框2的型材墙体内设置所述传动部1,所述传动部1包括传动电机、传动轴和固定件;所述传动轴一端连接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开启扇3。其中所述传动轴可以采用丝杠结构,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丝杠结构螺纹连接,所述传动轴页可以为旋转轴,通过链传动或者带传动连接所述固定件。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槽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图1中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图1中B-B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图5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滑轨21的结构为双滑轨;所述开启扇3同一侧的导向轴31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双滑轨的两条滑轨中,两条滑轨之间的错位距离等于所述开启扇3同一侧的两个导向轴31之间距离。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开启扇3同一侧的两个导向轴31,分别设置在靠近所述开启扇3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可以保证开启扇3更稳定的安装在所述主体框2上。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开启扇3同一侧的导向轴31数量为两个,但是并不局限于数量为两个,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所述开启扇3的实际高度,适应性的设计多个导向轴31,例如,同一侧设置三个或者四个导向轴31。

为了实现所述开启扇3的开启和关闭,如图3所示,所述滑轨21包括导向滑槽211以及连接在所述导向滑槽211一端的变向滑槽212;所述开启扇3两侧设置有导向轴31;所述导向轴31设置在所述滑轨21中,并与所述传动部1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部1带动导向轴31至导向滑槽211中,所述开启扇3处于开启状态;所述传动部1带动导向轴31至上变向滑槽212末端时,所述开启扇3处于关闭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开启扇3分为上开启扇和下开启扇;所述滑轨21分为上滑轨和下滑轨;所述上开启扇滑动设置于所述上滑轨中,所述下开启扇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滑轨中;所述上开启扇和下开启扇的结构相同,但是其安装方向相反,在上开启扇和下开启扇均关闭的状态下,所述上开启扇处于所述下开启扇的上方,相对应的,所述上开启扇连接的滑轨21为上滑轨,所述下开启扇连接的滑轨为下滑轨。

同理,所述上滑轨的变向滑槽212连接导向滑槽211的上端;所述下滑轨的变向滑槽212连接导向滑槽211的下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垂直滑动窗,包括传动部1、主体框2和开启扇3;所述传动部1设置在所述主体框2外侧或所述主体框2的型材腔体内,所述主体框2侧边设置有滑轨21,所述滑轨21包括导向滑槽211以及连接在所述导向滑槽211一端的变向滑槽212;所述开启扇3两侧设置有导向轴31;所述导向轴31设置在所述滑轨21中,并与所述传动部1传动连接。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所述传动部1带动所述开启扇3在所述滑轨21中运动,当所述开启扇3的导向轴31运动至所述导向滑槽211时,所述开启扇3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开启扇的导向轴31运动至所述变向滑槽212的末端时,所述开启扇3处于闭合状态。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提拉窗的设计尺寸受限制的问题。

如图2所示,为图1中C-C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当所述上开启扇作为靠近室外的一侧时,所述上滑轨的变向滑槽212向室内变轨,在所述上开启扇关闭过程中,通过所述变向滑槽212的作用,使所述上开启扇向室内一侧运动,并与所述主体框2的一侧压紧密封。

当所述上开启扇作为靠近室外的一侧时,则所述下开启扇作为靠近室外的一侧,所述下滑轨的变向滑槽212向室外变轨,在所述下开启扇关闭过程中,通过所述变向滑槽212的作用,使所述下开启扇向室外一侧运动,并与所述主体框2的一侧压紧密封。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槽结构示意图,为了保证所述开启扇3关闭后,所述变向滑槽212的末端设置有锁紧槽2121,所述导向轴31沿着所述变向滑槽212运动,进入所述锁紧槽2121后,处于锁紧状态。

以及,如图2所示,为图1中C-C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在所述主体框2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线性锁点22,所述线性锁点22可以与所述开启扇3上设置的U形槽32卡接。其中,在开启扇3包括上开启扇和下开启扇时,所述主体框2顶部设置的线性锁点22卡接所述上开启扇的顶部U形槽32,所述主体框2底部设置的线性锁点22卡接所述下开启扇的底部U形槽32。其中,所述U形槽32与所述线性锁点22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插接,所述线性锁点22的一侧为斜边,在所述开启扇3沿着所述变向滑槽212运动闭合或开启时,所述U形槽32斜插入或脱离所述线性锁点2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U形槽32与所述线性锁点22为斜插入接触,使所述开启扇3与所述主体框2更紧密的接触,保证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述主体框2上设置有中部横梁23,所述中部横梁23两侧设置有L形锁点24,所述开启扇3上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L形锁点24的L形挂钩33。其中,所述L形挂钩33与所述L形锁点24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挂接,L形锁点24的勾体前段预留一端无遮挡区域,以便所述开启扇沿着所述变向滑槽212运动闭合或开启时,所述L形挂钩33勾入或脱离所述L形锁点24。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L形挂钩33与所述L形锁点24为相互啮合的结构,并在啮合部位设置有一定角度的斜面,使所述开启扇3与所述主体框2更紧密的接触,保证密封效果。其中所述开启扇3的上下两边均为线性锁紧,两侧边为点式锁紧,保证所述开启扇3的四条边框均有锁紧结构,从而形成所述开启扇3的多边锁紧结构。

通过所述锁紧槽2121锁紧所述导向轴31、所述U形槽32与所述线性锁点22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插接,以及所述L形挂钩33与所述述L形锁点24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挂接。使开启扇3与主体框2形成一体,提高了垂直滑动窗开启部分的水密性、气密性、抗风压性。

为了在所述开启扇3关闭时,保证所述开启扇3与所述主体框2之间具备良好的密封效果,如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框2上设置有用于密封开启扇3正面的正面密封条25。所述正面密封条25的形状为凸起的圆弧状,在受挤压变形后,在所述开启扇3的正面与所述主体框2之间实现密封。为了保证更好的密封效果,所述主体框2上还设置有用于密封开启扇3侧面的侧面密封条26,以在所述主体框2与开启扇之间实现双重密封的效果。

由于所述开启扇3一侧处于室外,为了将落入主体框2的水分排出,如图2的细节图所示,在所述主体框2底部设置有排水孔27,通过所述排水孔27将所述主体框2内的水分排出。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垂直滑动窗,包括传动部1、主体框2和开启扇3;所述传动部1设置在所述主体框2外侧或所述主体框2的型材腔体内,所述主体框2侧边设置有滑轨21,所述滑轨21包括导向滑槽211以及连接在所述导向滑槽211一端的变向滑槽212;所述开启扇3两侧设置有导向轴31;所述导向轴31设置在所述滑轨21中,并与所述传动部1传动连接。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所述传动部1带动所述开启扇3在所述滑轨21中运动,当所述开启扇3的导向轴31运动至所述导向滑槽211时,所述开启扇3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开启扇的导向轴31运动至所述变向滑槽212的末端时,所述开启扇3处于闭合状态。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提拉窗的设计尺寸受限制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申请总的构思下的几个示例,并不构成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依据本申请方案所扩展出的任何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