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单组或多组垂直滑动窗传动结构

一种单组或多组垂直滑动窗传动结构

摘要

本申请涉及垂直滑动窗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组或多组垂直滑动窗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由驱动装置驱动并带动第二传动件的传动轴和传动轮转动。所述第三传动件包括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由传动轮带动并通过第一连接件带动滑动窗在预设轨道内滑动。所述传动结构在运行时除了结构件的正常机械磨损,不会出现额外的损伤性磨损,本申请所述传动结构的质量更好,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另外,所述传动轴的总长度可以任意设置以满足多个滑动窗的传动需要,通过设置多个传动轮和第三传动件即可实现多个并列垂直滑动窗的同步升降需求。因此,本申请所述的传动结构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430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海瑞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097942.6

  • 发明设计人 王海;

    申请日2021-01-25

  • 分类号E06B3/44(20060101);E05F15/665(20150101);E05F1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51275 成都智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春

  • 地址 231323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杭埠镇南聚工业园E2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22:4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垂直滑动窗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组或多组垂直滑动窗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垂直滑动窗指的是安装于非水平面的,可以在非水平面上滑动的窗体产品。一般的,垂直滑动窗为竖直设置,可以沿垂直地面的方向上下滑动。垂直滑动窗可以在窗体框架中实现开启或关闭,而无需向外侧或内侧打开,因此不用占据内部空间,不容易造成碰撞损坏,并且其外观更加简洁美观。得益于上述优势,垂直滑动窗被广泛应用于家庭住宅、写字楼等场所,占有可观的市场占有率。

垂直滑动窗包括框架、固定窗和滑动窗等结构,其中,固定窗固定于框架当中,滑动窗与固定窗在不同竖直面并且可以在框架中上下滑动,从而实现垂直滑动窗的开启和闭合功能。现有情况下,市面上常规的滑动窗的传动结构是靠电机做功,塔轮或者绳轮和钢丝绳牵引滑动窗来实现滑动窗的运动。在滑动窗的上下移动过程中,钢丝绳与滑动窗呈一定角度倾斜,并随滑动窗的上下移动而变化,这个过程会对塔轮或者绳轮造成明显的磨损,显著降低了垂直滑动窗的使用寿命。另外,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在一些特定场景有针对多组并列的垂直滑动窗同步上下移动的需求,而现有常规垂直滑动窗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单组或多组垂直滑动窗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由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同轴连接的传动轴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件带动传动轴转动;所述第三传动件包括导向轮,所述传动轮直接或间接带动导向轮转动;驱动装置启动,所述导向轮通过第一连接件带动滑动窗在预设轨道内滑动。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第一传动件为主动轮,所述电机通过电机轮带动主动轮转动,所述主动轮与传动轴同轴连接,主动轮带动传动轴转动。

可选的,滑动窗并列地设有多组,所述传动轴为多段式结构,相邻传动轴通过同轴连接件同轴连接。

可选的,相邻传动轴通过万向联轴节固定连接。

可选的,滑动窗并列地设有多组,所述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设有多组并均匀地分布于多个滑动窗之间;所述驱动装置、第一传动件设有单组或者多组并均匀地分布于多个滑动窗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设于窗体框架的上边框中;单个滑动窗的上端两侧通过第一连接件分别与两组第三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窗体框架的竖直边框或者中梃的竖向空腔中。

可选的,所述第三传动件设有同轴连接的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传动轮带动第一从动轮转动,所述第二从动轮通过多轮环形传动件带动导向轮转动;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位于传动轴未设置导向轮一侧。

可选的,所述多轮环形传动件在第二从动轮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下方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于窗体框架上;预设滑动窗至少在处于轨道运动位置的下端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可选的,预设滑动窗处于轨道的任意位置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垂直拉动滑动窗在预设轨道内滑动。

通过上述设置,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传动件运动,进而带动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运动,最终通过第三传动件连接拉动滑动窗在轨道内滑动,从而实现垂直滑动窗的开启关闭。本申请所述传动结构整体结构简单,并且,除了结构件的正常机械磨损,不会出现额外的损伤性磨损,相比现有常规的垂直滑动窗,应用本申请所述传动结构的垂直滑动窗的质量更好,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另外,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传动轴的长度可以任意设置以满足多个滑动窗的传动需要,再通过设置多个传动轮和第三传动件即可实现多个并列垂直滑动窗的同步升降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四组垂直滑动窗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四组垂直滑动窗传动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结构拼接放大示意图;

图4为所述传动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种传动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单组垂直滑动窗传动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上边框、2-滑动窗、3--横撑、4-竖直边框、5-中挺、6-固定窗、7-下底框、81-电机、82-电机轮、83-主动轮、841-传动轴、842-次传动轴、843-导向轮轴、85-第一从动轮、86-第二从动轮、871-第一支撑座、872-第二支撑座、873-第三支撑座、88-传动轮、89-导向轮、91-多轮环形传动件、92-第一连接件、93-第二连接件、94-弹簧、95-固定块、10-万向联轴节、C1-第一滑动窗、C2-第二滑动窗、C3-第三滑动窗、C4-第四滑动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单组或多组垂直滑动窗传动结构,其中,单组或多组指的是,所述传动结构应用的垂直滑动窗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并列的,并且所述传动结构对单个或多个并列垂直滑动窗可以起到传递动力使垂直滑动窗在预设轨道中上下滑动或者多个并列垂直滑动窗同步地上下滑动。本申请中,所述垂直滑动窗指的是指设有在非水平方向上下滑动的滑动窗2的窗体产品,其中,滑动窗2的滑动方向一般为竖直或者说垂直水平面的,但是也存在非竖直设置的,即呈现斜向的形态。需要声明的是,本申请所述垂直滑动窗包括上述滑动方向为竖直或斜向的非水平滑动的滑动窗产品,总的来说,其应当克服重力和/或在重力作用下实现滑动窗2在非水平面移动的功能。

所述垂直滑动窗传动结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由驱动装置驱动,其作为传动结构与驱动装置的直接连接传动件使用。受限于垂直滑动窗的窗体框架限制,所述驱动装置通常情况下指的是电机81,但应当想到的是,同样可以选用除电机81以外的适宜的驱动装置,甚至可以以人力作为驱动装置使用,也就是说,可以是人力手动拉动使滑动窗升降,即该垂直滑动窗可以是手动开启或闭合。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驱动装置的设计不属于本申请讨论的范畴,因此驱动装置的设置并不影响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同轴连接的传动轴841和传动轮88。所述第一传动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传动轴841转动,所述传动轴841具有一定的横向长度,可以通过传动轮88将动力传递到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作用在于进一步传递动力,并可以在多个位置分配并传输动力,从而达到一个驱动装置满足多组垂直滑动窗的升降需求或者是对单组垂直滑动窗起到多点拉升的作用。

在所述传动结构应用于并列设有多组垂直滑动窗的场景时,所述传动轴841应当具备一定的长度,具体来说,传动轴841的长度应当满足不小于多组垂直滑动窗两最外侧端与传动结构相连位置的间距。考虑到安装的便利性和实用性,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传动轴841为多段式结构,相邻传动轴841之间通过同轴连接件同轴连接;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将多段传动轴841分开形成最小单位,可以满足任意数量的垂直滑动窗的并列组合的传动结构使用。容易想到的是,大部分情况下,多组并列设置的垂直滑动窗采用的是若干规格大小相同的单组滑动窗组合,因此,所述传动轴841也应当是相同规格大小的。通过该设置,我们无需针对不同数量并列组合的垂直滑动窗专门设计对应长度的传动轴841,只需选择相应数量的传动轴841组装即可。因此,该优选实施方式更加具有实用性。

在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一种更优的实施方式为:相邻传动轴841采用万向联轴节10固定连接。其用意在于,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存在传动轴841出现偏移的可能性,若采用其它同轴连接件,将会影响传动效率,影响升降的同步性和滑动窗2的开关度,甚至有可能出现传动失效的问题。而采用万向联轴节10可以一定程度上克服可能出现的传动轴841偏移带来的技术问题,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垂直滑动窗的使用寿命。

所述第三传动件至少包括导向轮89,所述传动轮88直接或间接带动导向轮89转动。其中,直接带动指的是,传动轮88和导向轮89为齿轮或摩擦轮等直接接触的结构,两者通过啮合或摩擦直接传动;间接带动指的是,通过借助链条、皮带或设置额外的齿轮、转轴进行传动。总的来说,根据窗体框架尺寸或者其他考虑,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与需要对导向轮88和传动轮89的传动方式进行任意设置,该设置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容易理解并进行实施,因此可以构成一个清楚完整的技术方案。另外,所述导向轮89通过第一连接件92带动滑动窗2在预设轨道内滑动,所述第一连接件92应当具备足够的强度并不易损坏,一种优选方式为,所述第一连接件92为链条。驱动装置启动时,导向轮89的转动带动滑动窗2在预设轨道内滑动。通过上述方式,第三传动件将动力最终传递应用到带动滑动窗2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垂直滑动窗的开启和关闭功能。

在滑动窗2并列地设有多组时,所述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也应当设有多组并均匀地分布于多个滑动窗2之间,以满足多组滑动窗2的传动需求。另外,根据驱动装置输出扭矩大小、滑动窗2的总重量、传动结构的受力特点等因素,所述驱动装置、第一传动件可以设有单组或者多组,并均匀地分布于多个滑动窗2之间。对于驱动装置和第一传动件数量的选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结合经验常识可以做出相应决定;比如,驱动装置输出力矩较小、滑动窗2的总质量较大且传动轴841较长时,应当选择多组驱动装置与第一传动件,并且将其均匀地设置在多组滑动窗2之间。通过对驱动装置、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合理的配置可以明显提升垂直滑动窗产品的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该技术手段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员来说应当是容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宜的实施的,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诸如所述主动轮83、传动轮88、导向轮89等结构可以采用齿轮、皮带轮、链轮、摩擦轮等常规的用于传递扭矩的轮式结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其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作为本申请所述的主动轮83、传动轮88、导向轮89等结构。同样的,本申请中,诸如第一传动件带动传动轴841转动等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具体设置如第一传动件和传动轴841后,应当清楚采用何种的方式使第一传动件带动传动轴841转动,其他类似的描述也应当如此。因此,即使本申请对本技术方案的某些细节未作具体的说明或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本身以及公知常识仍可以知晓其具体实施方法,因此整体上仍然可以构成一个清楚完整且可以实施的技术方案。

通过上述设置,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传动件运动,进而带动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运动,最终通过第三传动件连接拉动滑动窗2在轨道内滑动,从而实现垂直滑动窗的开启关闭。本申请所述传动结构整体结构简单,并且,除了结构件的正常机械磨损,不会出现额外的损伤性磨损,相比现有常规的垂直滑动窗,应用本申请所述传动结构的垂直滑动窗的质量更好,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另外,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传动轴841的长度可以任意设置以满足多个滑动窗的传动需要,再通过设置多个传动轮88和第三传动件即可实现多个并列垂直滑动窗的同步升降需求。

为了便于技术人员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单组或多组垂直滑动窗传动结构的技术方案做出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组并列设置的垂直滑动窗及其传动结构。

如图1所示,四组垂直滑动窗包括窗体框架、第一滑动窗C1、第二滑动窗C2、第三滑动窗C3、第四滑动窗C4和四个固定窗6。所述窗体框架包括上边框1、横撑3、竖直边框4、中梃5和下底框7。所述固定窗6固定设置于横撑3和下底框7之间。所述滑动窗2设于中梃5之间或中梃5与竖直边框4之间。滑动窗2的两侧设置位于中梃5或竖直边框4内部预设的轨道当中并沿轨道上下滑动。所述滑动窗2与固定窗6不在同一竖直面内,本实施例中,固定窗6设于窗体框架下端,因此,滑动窗运动到窗体框架上端时,垂直滑动窗关闭,滑动窗运动到窗体框架下端时,垂直滑动窗打开。

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考虑到美观度,所述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均设于窗体框架的上边框1的预设空腔中。

所述第一传动件为主动轮83,所述主动轮83为齿轮结构,所述主动轮83由驱动装置驱使转动。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81,所述电机81的电机轮82与主动轮83啮合传动。

所述第二传动件为传动轴841和传动轮88,所述传动轴841与主动轮83同轴连接,主动轮83带动传动轴841转动。所述传动轴841为四段式结构,每段传动轴841的长度与滑动窗2上边沿宽度相等。相邻传动轴841之间由万向联轴节10连接。所述传动轮88为齿轮结构,用于将动力传输到第三传动件中。所述传动轴841由第二支撑座872固定于上边框1中。

所述第三传动件包括导向轮89,还包括第一从动轮85和第二从动轮86。所述第一从动轮85和第二从动轮86为齿轮结构。所述第一从动轮85和第二从动轮86由次传动轴842同轴连接并传动。所述次传动轴842由第一支撑座871固定于上边框1中。所述第一从动轮85与传动轮88啮合传动,所述传动轮88带动第一从动轮85转动。所述第二从动轮86与导向轮89通过多轮环形传动件91连接传动。所述第一从动轮85和第二从动轮86位于传动轴841的未设置导向轮89一侧。所述多轮环形传动件91指的是用于多个轮式结构的环形传动件,通常指的是链条、皮带等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多轮环形传动件91指的是链条。第一从动轮85和第二从动轮86设置的意义在于平衡传动结构的整体重心,有利于传动结构运行的稳定性。所述导向轮89为齿轮结构,并通过多轮环形传动件91带动转动。所述导向轮89设有导向轮轴843,所述导向轮轴843由第三支撑座873固定于上边框1中。所述导向轮89与滑动窗2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为第一连接件92,所述第一连接件92为链条,其具体连接方式为,所述第一连接件92一端连接滑动窗2上端,另一端连接多轮环形传动件91或者导向轮89。并且,在导向轮89转动,滑动窗2向上运动时,第一连接件92收卷于多轮环形传动件91或者导向轮89上;滑动窗2向下运动时,第一连接件92从多轮环形传动件91或者导向轮89上展开。考虑到滑动窗2运行的稳定性,单个滑动窗2的上端两侧通过第一连接件92分别与两组第三传动件连接,此时,所述第一连接件92位于窗体框架的竖直边框4或者中梃5的竖向空腔中。

所述电机81应当设有控制电路,并且在窗体框架的外部设有诸如按钮的控制单元,通过该设置达到控制滑动窗2开启或闭合的状态。另外,所述第一支撑座871、第二支撑座872、第三支撑座873等结构为常规的固定结构。上述手段均为本技术领域的常规手段,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其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所述传动结构的工作原理是:人为控制电机81启动,此时,由电机轮82带动主动轮83转动,传动轴841转动并通过若干传动轮88将扭矩分配到各第三传动件上。各位置的传动轮88带动第一从动轮85和第二从动轮转动86,第二从动轮86通过多轮环形传动件91带动导向轮89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接件92带动滑动窗2在预设轨道中上下滑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92垂直拉动滑动窗2在预设轨道内滑动,也就是说,第一连接件92与滑动窗2的上端面垂直,垂直拉动的意义在于,提升动力的利用效率,并减少窗体框架、滑动窗2以及传动结构内部的摩擦,从而提升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同样提供了一种四组并列设置的垂直滑动窗及其传动结构。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未设置有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以及其相关配件。所述传动轮88和导向轮89为齿轮结构,传动轮88直接与导向轮89啮合传动。

本实施例中,传动轮88直接与导向轮89啮合传动,因此整体传动结构的宽度减小,比较适用于上边框1宽度较小的垂直滑动窗中使用。考虑到传动结构的受力重心靠近导向轮89一侧,应用时应当注意:滑动窗2的总质量不宜过重,且应当对传动结构进行加固。

本实施例中,其它未提及部分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同样提供了一种四组并列设置的垂直滑动窗及其传动结构。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多轮环形传动件91在第二从动轮86的一端还连接有第二连接件93,所述第二连接件93为链条,其下方连接有弹簧94,所述弹簧94通过连接块95固定连接于窗体框架上;我们预设滑动窗2至少在处于轨道运动位置的下端时,弹簧2处于拉伸状态。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降低电机81的扭矩输出要求,在滑动窗2的升降过程中,至少存在一个位置使得弹簧94处于拉伸状态,从而可以起到分担部分动力的作用。当然,一种更优的实施方式是,预设滑动窗2处于轨道的任意位置时,弹簧94均处于拉伸状态。

本实施例中,弹簧94与多轮环形传动件91连接,从其位置关系可以得到,所述弹簧94也设置于竖直边框4或者中梃5中。

本实施例中,其它未提及部分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组垂直滑动窗传动结构,本实施例所述传动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类似,其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81、传动轴841均为单组设计,传动轴841两端分别设有两个传动轮88,并针对的设有两组第三传动件。

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单组垂直滑动窗传动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其它未提及部分皆与实施例1相同。

本申请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系统及终端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中的方法基本相似于方法的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申请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申请的限制,如来替代,本申请仅结合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申请的宗旨,也应属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