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青花椒水煮鱼调料及生产方法

青花椒水煮鱼调料及生产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水煮鱼调料加工领域,公开了青花椒水煮鱼调料,包括调料包、干料包和腌制包,调料包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植物油15‑20份、鸡油0.5‑1份、豆瓣酱15‑20份、辣椒10‑15份、酸萝卜6‑10份、泡椒3‑6份、姜3‑4份、蒜3‑5份、小葱3‑4份、花椒0.4‑0.6份、食盐8‑10份、味精4‑5份、白砂糖6‑7份、黄酒1.5‑2份、水2‑3份;所述干料包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花椒55‑65份、辣椒40‑50份;腌制包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淀粉75‑80份、食盐12‑15份、味精5‑8份、白胡椒3‑4份、醋3‑5份。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水煮鱼调料口感欠佳、制备过程繁琐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0421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德庄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621743.2

  • 申请日2020-12-31

  • 分类号A23L27/00(20160101);A23L5/10(20160101);A23L27/10(20160101);A23L11/50(20210101);A23L27/40(20160101);A23L27/22(20160101);A23L27/24(20160101);

  • 代理机构50217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岳兵

  • 地址 401336 重庆市南岸区长电路1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6:3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煮鱼调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青花椒水煮鱼调料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水煮鱼是一道经典的川菜,既去除了鱼的腥味,又保持了鱼的鲜嫩,满目的辣椒红亮养眼,辣而不燥,麻而不苦。青花椒水煮鱼采用重庆江津四面山原生青花椒为主要佐料精烹而成,其色上青下白,其汤鲜嫩可口,清香四溢,其鱼鲜麻十足,入口窜香,回味悠长。辣椒的辣、青花椒的麻和鱼肉的鲜完美搭配。

青花椒水煮鱼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水煮鱼的调料,目前水煮鱼的制作大多采用家庭式制作,步骤较为繁琐。为此市面上也有一些成品的水煮鱼调料,但是目前的水煮鱼调料口感欠佳,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型的青花椒水煮鱼调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青花椒水煮鱼调料及生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煮鱼调料口感欠佳、制备过程繁琐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青花椒水煮鱼调料,包括调料包、干料包和腌制包,调料包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植物油15-20份、鸡油0.5-1份、豆瓣酱15-20份、辣椒10-15份、酸萝卜6-10份、泡椒3-6份、姜3-4份、蒜3-5份、小葱3-4份、花椒0.4-0.6份、食盐8-10份、味精4-5份、白砂糖6-7份、黄酒1.5-2份、水2-3份;干料包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花椒55-65份、辣椒40-50份;腌制包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淀粉75-80份、食盐12-15份、味精5-8份、白胡椒3-4份、醋3-5份。

青花椒水煮鱼调料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调料包的制备,将植物油及鸡油投加到调料炒锅中,加热后依次加入各原料,边炒制边搅拌;

S2:干料包的制备,将辣椒粉与花椒经微波杀菌;

S3:腌制包的制备,将各原料搅拌均匀即可。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本技术方案中,对青花椒水煮鱼的调料进行创新性优化,将调料包、干料包和腌制包分别制作、单独包装。消费者购买后,干料包用于蘸料、腌制包用于对鱼肉进行预先的腌制,使得鱼肉口感细嫩;调料包用于水煮鱼的煮制用,消费者仅需要按照使用说明操作即可,简单方便。在制作水煮鱼调料的时候,调料包、干料包与腌制包分别制作,且在制作调料包的时候采用的是调料炒锅自动炒制,操作方便且机械化水平高。在炒制的同时伴随搅拌,一方面能够保证各原料能够混合均匀,同时还能够通过搅动,使得各原料能够均匀受热,从而保证青花椒水煮鱼调料的口感。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辣椒、花椒、白胡椒、酸萝卜、泡椒、生姜和蒜在使用前均经粉碎处理。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各原料在使用前均进行粉碎处理,一方面能够使原料中的风味物质尽可能的流出,增进调料的口感;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原料的受热面积,保证原料受热均匀,进一步保证制备而成的调料的口感。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调料炒锅包括机架、活动连接在机架上的炒锅本体、设置在机架上的翻搅机构和设置在机架上的自动下料机构。

本技术方案中,机架起到整体支撑的作用,同时保证设备各部件之间的稳定连接,炒锅本体是调料炒制的场所,翻搅机构用于对调料进行翻搅,一方面能够保证原料混匀充分,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出现糊锅的现象;下料机构用于暂存待使用的原料,在调料炒制的过程中,能够将原料依次的自动下料,操作方便。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炒锅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台,支撑台上设置有圆弧形的容纳槽,支撑台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架,两个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支撑盘,两个支撑盘正对设置,炒锅本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圈限位槽,两个支撑盘正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容纳在限位槽内的限位滚珠。

本技术方案中,支撑台起到支撑和容纳炒锅本体的作用,在炒制时,炒锅本体的底部容纳在支撑台的容纳槽内,限位滚珠容纳在限位槽内,限位滚珠与容纳槽协同对炒锅本体进行支撑。当炒制结束后,操作人员将炒锅本体的一端向下按压,使得炒锅本体沿容纳槽滑动,此时限位滚珠与限位槽起到限位的作用,最终使得炒锅本体呈一端向下倾斜的状态,便于调料炒制后出料。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翻搅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翻搅杆,翻搅杆的端部设置有若干翻搅爪;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炒锅本体的顶端外缘设置有一圈可与驱动齿轮啮合的啮齿。

本技术方案中,翻搅杆在炒制的过程中转动,会带动与之固接的翻搅爪转动,从而实现对调料的翻搅,与此同时,驱动齿轮转动还会带动与之啮合的炒锅本体转动,使得炒股本体自转,炒锅本体自转结合翻搅爪的翻搅作用,能够使原料混合的更加均匀,进一步增加调料的炒制效果,保证调料的口感。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自动下料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下料轴,下料轴同轴固接有圆筒状的下料盘,下料盘的圆周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原料暂存斗;所述下料盘外套设有下料筒,下料筒的内壁与下料盘的外壁贴合,且下料筒的底部设置有与炒锅本体正对的下料口,所述下料筒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进料仓门。

本技术方案中,下料盘上的各个原料暂存仓用于分别存储待使用的原料,在使用前,打开进料仓门,将各个称量好的原料分别置于相应的原料暂存仓内即可,此时下料筒起到隔离的作用。在炒制时,下料轴转动会带动与之同轴固接的下料盘转动,进而使得各个原料暂存斗转动,原料暂存斗在转动的过程中,会使其内容纳的原料依次的沿下料口下落到炒锅本体内,实现了原料的依次自动下料,调料炒制的自动化水平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调料炒锅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支撑台2、容纳槽3、炒锅本体4、支撑架5、支撑盘6、限位槽7、驱动气缸8、活塞杆9、翻搅架10、翻搅盘11、翻搅杆12、翻搅爪13、传动带14、驱动轴15、第一伞齿轮16、第二伞齿轮17、下料轴18、下料盘19、下料筒20、第三伞齿轮21、连接轴22、驱动齿轮23、啮齿24、支架25、驱动电机26。

实施例一

青花椒水煮鱼调料,包括调料包、干料包和腌制包,调料包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植物油15-20份、鸡油0.5-1份、豆瓣酱15-20份、辣椒10-15份、酸萝卜6-10份、泡椒3-6份、姜3-4份、蒜3-5份、小葱3-4份、花椒0.4-0.6份、食盐8-10份、味精4-5份、白砂糖6-7份、黄酒1.5-2份、水2-3份;干料包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花椒55-65份、辣椒40-50份;腌制包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淀粉75-80份、食盐12-15份、味精5-8份、白胡椒3-4份、醋3-5份。

青花椒水煮鱼调料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调料包的制备,将植物油及鸡油投加到调料炒锅中,加热至170-180°后,依次加入各原料,边炒制边搅拌;

S2:干料包的制备,将辣椒粉与花椒经微波杀菌;

S3:腌制包的制备,将各原料搅拌均匀即可。辣椒、花椒、白胡椒、酸萝卜、泡椒、生姜和蒜在使用前均经粉碎处理。

如图1所示,S1中使用的调料炒锅包括机架1,机架1上焊接有支撑台2,支撑台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一圆弧状的容纳槽3,容纳槽3内容纳有上部开口的炒锅本体4。支撑台2的前、后两侧均焊接有竖向设置的支撑架5,支撑架5的顶端均焊接有圆形的支撑盘6,两个支撑盘6正对的一侧均滚动连接有限位滚珠(图中未示出),炒锅本体4的外壁周向设置有一圈限位槽7,限位滚珠容纳在限位槽7内。

机架1的左端通过螺栓固定有驱动气缸8,驱动气缸8的活塞杆9朝上设置,且驱动气缸8的活塞杆9的顶端焊接有竖向的支架25,支架25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驱动电机26,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朝下设置。机架1上还设置有翻搅机构,翻搅机构包括焊接在支架25顶端的横向设置的翻搅架10,翻搅架10上转动连接有翻搅盘11,翻搅盘11的偏心位置焊接有倾斜的翻搅杆12,翻搅杆12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若干翻搅爪13。翻搅盘11与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之间连接有传动带14。

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的底端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竖向设置的驱动轴15,驱动轴15的底端同轴固接有第一伞齿轮16,第一伞齿轮16啮合有第二伞齿轮17,第二伞齿轮17同轴固接有横向的下料轴18,下料轴18的右端同轴固接有下料盘19,下料盘19的圆周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原料暂存斗。支架25上焊接有一横向设置的下料筒20,下料筒20的底部开设有下料口,且下料筒20的内壁与原料暂存斗的外壁相贴合,下料筒20的右端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进料仓门,进料仓门上粘接有把手。

第二伞齿轮17啮合有第三伞齿轮21,第三伞齿轮21同轴固接有连接轴22,连接轴22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支架25上,且连接轴22同轴固接有驱动齿轮23,炒锅本体4的顶端外缘设置有一圈啮齿24,啮齿24与驱动齿轮23啮合。

实际使用时,首先,操作人员打开进料仓门,将待使用的原料按照已经称量好的质量依次的放入原料暂存斗内,而后关闭进料仓门。而后操作人员通过驱动气缸8调整活塞杆9的伸长距离,进而实现对翻搅杆12以及翻搅爪13位置的调整,使得翻搅爪13容纳在炒锅本体4内,此时炒锅本体4外壁上的啮齿24与驱动齿轮23啮合。

而后操作人员首先将植物油和鸡油投加到炒锅本体4内,本实施例中的炒锅本体4为夹层锅,当炒锅本体4将植物油和鸡油加热至170°左右时,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26,驱动电机26通过传动带14带动翻搅盘11转动,进而带动翻搅盘11偏心位置固定的翻搅杆12以及翻搅爪13转动,实现对炒锅本体4内的翻搅。

与此同时,驱动电机26转动还会通过联轴器带动驱动轴15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伞齿轮16转动,第一伞齿轮16带动第二伞齿轮17与会下料轴18转动,下料轴18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与之固接的下料盘19转动,当原料暂存斗与下料口正对时,原料暂存斗内的原料即可下料至炒锅内,在翻搅爪13的翻搅作用下实现炒制。

第二伞齿轮17转动还会带动第三伞齿轮21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三伞齿轮21同轴固接的连接轴22转动,连接轴22带动驱动齿轮23转动,进而通过啮齿24带动炒锅本体4自转,炒锅本体4的自转与翻搅爪13的翻搅同时进行,能够使原料混合的更加均匀,增加调料的炒制效果,保证调料的口感。

调料炒制结束后,操作人员将炒锅本体4的一端向下按压,使得炒锅本体4沿容纳槽3滑动,此时限位滚珠与限位槽7起到限位的作用,最终使得炒锅本体4呈一端向下倾斜的状态,便于调料炒制后出料。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