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可控冲击波预裂卸压的煤矿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

基于可控冲击波预裂卸压的煤矿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控冲击波预裂卸压的煤矿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煤矿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存在对煤或/和岩体深部无法泄压、安全生产风险大,或者是难以实现均衡预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可控冲击波预裂卸压的煤矿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该方法通过可控冲击波预裂方式,将巷道外围煤或/和岩体的预裂区域沿巷道的进深方向和周向相互贯通,形成破碎圈层,该破碎圈层被其两侧的外层完整煤或/和岩体层和内层完整煤或/和岩体层包围,形成对冲击地压具有缓冲功能的“硬层‑软层‑硬层”结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095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911018240.3

  • 申请日2019-10-24

  • 分类号E21C41/16(20060101);E21C41/18(20060101);E21F7/00(20060101);E21B43/26(20060101);

  • 代理机构61211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杨洋

  • 地址 710077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丈八北路80号爱博苑小区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6:3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控冲击波预裂卸压的煤矿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冲击地压是煤矿井巷和工作面周围煤或/和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突然、剧烈、破坏性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或/和岩体瞬间位移、抛出、巨响及气浪等,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典型的动力灾害之一。煤矿冲击地压不仅危害程度大,影响面广,而且是诱发其它重大煤矿事故的根源,冲击地压发生时还可能诱发瓦斯异常涌出、煤与瓦斯突出、突水以及瓦斯爆炸等灾害,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统计分析表明,各种类型的矿井都存在发生冲击地压的相关报道,各类煤层都出现过冲击地压,涉及的地质构造从简单到复杂,煤层从薄到厚再到特厚,倾角从水平到急倾斜,砾岩、砂岩、灰岩和油母页岩类顶板都发生过冲击地压事故;浅部开采也时常发生冲击地压,随着深部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从采煤方法来讲,长壁、短壁、房柱式、放顶煤和分层开采等都发生过冲击地压;从采煤工艺来讲,综采、普采、炮采、水采和水砂充填等各种工艺也都发生过冲击地压。由于冲击地压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瞬时震动性和巨大破坏性,难以事先确定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各国学者经过多年研究,在煤矿冲击地压发生机理、预测防治技术上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为冲击地压矿井安全开采提供了重要保障。

对于煤矿的巷道而言,由于巷道一般修建在坚硬的煤或/和岩体处,而这种坚硬的煤或/和岩体一般都较为完整,裂隙极少或仅有隐裂隙,具有较高的脆性和弹性,当煤或/和岩体瞬时释放弹性变形能时,极易发生冲击地压。此外,如果地下水极少,煤或/和岩体干燥,也容易发生冲击地压。

现有的煤矿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主要是通过火工品爆破的区域煤或/和岩体预裂卸压方法,或者通过向煤或/和岩体注水的水力化方法,对需要弱化的区域进行弱化,从而达到防治冲击地压的目的。二者都是在煤或/和岩体中创造一个破碎圈层,当地层应力集中时或地层来压时,首先压实破碎圈层,起到缓冲、地层压力吸能的目的,避免冲击地压(即岩爆)等突然的应力集中现象造成人员伤亡及煤矿巷道破坏。其中:

火工品爆破的区域煤或/和岩体预卸压方法的优点在于:火工品和钻孔施工的成本低。其缺点在于:首先,爆破钻孔孔深一般为10-20m,对煤或/和岩体深部无法作用,钻孔间距2-5m,钻孔过于密集;其次,释放能量大,安全生产风险大,一旦有哑炮,就会带来安全生产事故;再次,火工品管控严格,节假日或重要活动的举办也会影响火工品的发放和使用;最后,采用火工品爆破后,钻孔基本报废,无法对钻孔进行二次利用。

向煤或/和岩体注水的水力化方法的优点在于:钻孔孔径较小,钻孔施工难度低、效率高。其缺点在于:受水压特性的限制,目标区域内的应力薄弱区容易起裂,一旦形成一条或朝向一个方向的主裂缝后,其他方向上再难形成新的裂缝,故其预裂方向不可控,难以实现均衡预裂。

为了提升预裂效果,可以采用高压注水措施,高压注水钻孔孔深小于50m,钻孔间距2-5m,实施高压注水时一般采用大于20MPa的高压,维持时间一般超过10小时,这种高压注水措施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煤或/和岩体的水分含量,但这种方法会带来时间和空间上、安全和经济方面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煤矿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存在对煤或/和岩体深部无法泄压、安全生产风险大,或者是难以实现均衡预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可控冲击波预裂卸压的煤矿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可控冲击波预裂卸压的煤矿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巷道外围的煤或/和岩体开展力学分析测试,并现场施钻若干个验证钻孔,利用验证钻孔对测试所得结果进行验证,进而确定在所述煤或/和岩体中施钻预裂钻孔的进深间隔、周向间隔,每个预裂钻孔的孔深、孔径和预裂作业范围,以及孔内相邻作业点的间距和每个作业点的作业次数;所述预裂作业范围为沿预裂钻孔的进深方向由孔底指向孔口的预裂作业段;

2)在巷道内设定的进深间隔处,沿巷道壁按设定的周向间隔、孔深和孔径施钻多个预裂钻孔,所述预裂钻孔由巷道壁指向巷道外围的煤或/和岩体;

3)在预裂钻孔的孔口处安装封孔管、孔口法兰和孔口密封装置;

4)利用钻机通过钻杆将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送入预裂钻孔内;

5)利用封孔管、孔口法兰和孔口密封装置关闭孔口,向钻孔内注水;

6)当钻孔内水压达到0.1-0.5MPa后,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按照步骤1)中确定的预裂作业范围,以及孔内相邻作业点的间距和每个作业点的作业次数,从位于孔底的作业点开始实施预裂作业;

7)每完成一个作业点的作业量后,打开孔口,利用钻机将钻杆回抽,使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到达下一作业点,再次关闭孔口,注水继续作业;

8)重复步骤7),待所有作业点处理完毕后,钻机将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抽出预裂钻孔,关闭钻孔或接抽钻孔内的瓦斯,结束该预裂钻孔的预裂作业;

9)重复步骤3)至步骤8),完成所有预裂钻孔的预裂作业,预裂作业结束;此时该巷道外围煤或/和岩体的预裂区域沿巷道的进深方向和周向相互贯通,形成破碎圈层,该破碎圈层被其两侧的外层完整煤或/和岩体层和内层完整煤或/和岩体层包围,形成对冲击地压具有缓冲功能的“硬层-软层-硬层”结构。

进一步地,步骤2)中,为了对巷道外围的煤或/和岩体进行均匀预裂,所述巷道壁包括顶板和巷道两帮。

进一步地,步骤2)中,为了对巷道外围的煤或/和岩体进行充分而均匀的预裂,所述巷道壁包括顶板、底板和巷道两帮。

进一步地,为了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极高的冲击波压力,步骤6)中,所述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实施预裂作业时单次冲击所产生的压力幅值为210±50MPa,冲量为7200±1000P·s。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足够的破碎圈层厚度以保证缓冲效果,步骤1)中,所述预裂作业范围占预裂钻孔孔深的20%。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巷道外围煤或/和岩体的预裂区域沿巷道的进深方向上相互贯通,步骤1)中,所述进深间隔为10-30m。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巷道外围煤或/和岩体的预裂区域沿巷道的周向上相互贯通,步骤1)中,所述周向间隔为10-30m。

进一步地,为了将破碎圈层充分粉碎,从而起到良好的冲击地压缓冲作用,步骤1)中,所述预裂钻孔的孔深为10-50m,孔径为113-133mm。

进一步地,为了在预裂作业时准确定位破碎圈层位置,不破坏破碎圈层外围的完整煤或/和岩体,步骤6)中,所述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的作业精度为0.5-1m。

进一步地,为了较为准确地验证力学分析所得的测试结果,步骤1)中,所述若干个为3-5个。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可控冲击波预裂卸压的煤矿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采用预裂型可控冲击波对坚硬的煤或/和岩体进行预裂处理,预裂方向为由作业点向周围均匀辐射,可以对预裂钻孔内某一段特定深度(即预裂作业范围)进行均衡、连续预裂,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坚硬煤或/和岩体中直接创造裂缝、沟通裂缝,在作用区域形成缝网,并随着单点作业次数的增加,扩展联通更多裂缝,使得巷道外围煤或/和岩体的预裂区域沿巷道的进深方向和周向相互贯通,形成破碎圈层或破碎带,使得原来巷道外围的坚硬煤或/和岩体变为位于中间的破碎圈层被位于其两侧的完整煤或/和岩体层包围、对冲击地压具有缓冲功能的“硬层-软层-硬层”结构,不再存在预裂方向不可控和预裂不均衡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可控冲击波预裂卸压的煤矿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预裂钻孔的孔深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为10-50m,最深可达50m,相比于爆破钻孔孔深10-20m,最深可达20m,本发明中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增加,钻孔可以根据需要深入到煤或/和岩体深部,将深部充分泄压。

3、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可控冲击波预裂卸压的煤矿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由于采用预裂型可控冲击波对坚硬的煤或/和岩体进行预裂处理,其预裂工艺参数如预裂作业范围、单点作业次数和作业点间距均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使得冲击波强度可控,进而使得破碎强度可控,其释放能量小于火工品爆破时所释放的能量,安全生产风险小。

4、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可控冲击波预裂卸压的煤矿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使得煤矿的生产过程不再受到火工品被管控的影响。

5、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可控冲击波预裂卸压的煤矿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采用预裂型可控冲击波预裂后,在对坚硬的煤或/和岩体进行预裂的同时,又不会破坏预裂钻孔,钻孔还可以二次利用,即巷道防冲的预裂钻孔可继续瓦斯抽采,若预裂钻孔位于全岩巷内,则可用于为岩体注浆等。

6、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可控冲击波预裂卸压的煤矿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采用预裂型可控冲击波进行预裂,致裂半径为5-15m,预裂钻孔的布孔间距相比现有技术的2-5m,可扩大为10-30m,极大地降低了钻孔数量,节约空间和成本;单孔作业时间为4-8h,且可以实现多个预裂钻孔同时作业,节约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和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使用的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对煤矿巷道外围的煤或/和岩体施钻预裂钻孔的现场施工图;

图2为本发明在预裂钻孔内进行预裂作业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预裂钻孔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所使用预裂型聚能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使用预裂型聚能棒的压力幅值图;

图6为使用可控冲击波对煤样冲击试验的效果图,其中,a-d依次对应冲击作业0次、50次、100次和150次;

图7为使用可控冲击波对煤样冲击试验的测试图,其中,a-d依次对应冲击作业0次、4次、6次和8次的煤样裂隙实物图,e-h为与a-d分别对应的煤样裂隙素描图,i-l为与a-d分别对应的煤样裂隙分形维数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钻机;2-钻杆;3-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4-孔口密封装置;5-封孔管;6-孔口法兰;7-巷道;81-外层完整煤或/和岩体层;82-内层完整煤或/和岩体层;9-预裂钻孔;10-作业点;11-冲击波;12-破碎圈层;

31-钻杆接手;32-防爆电池组;33-高压直流电源板;34-储能电容器和能量控制器;35-能量转换器;36-聚能棒推送器;37-预裂型聚能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一种基于可控冲击波预裂卸压的煤矿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巷道7外围的煤或/和岩体开展力学分析测试,并现场施钻3-5个验证钻孔,利用验证钻孔对测试所得结果进行验证,进而合理确定在所述煤或/和岩体施钻预裂钻孔9的进深间隔(即沿巷道7走向上相邻两个预裂钻孔9的间距)为10-30m、周向间隔为10-30m,以及每个预裂钻孔9的孔深为10-50m、孔径为113-133mm和预裂作业范围,以及孔内相邻作业点10的间距和每个作业点10的作业次数;如图3所示,所述预裂作业范围为沿预裂钻孔9的进深方向由孔底指向孔口的预裂作业段,占预裂钻孔9孔深的20%;

2)在巷道7内设定的进深间隔处,沿巷道壁按设定的周向间隔、孔深和孔径施钻多个预裂钻孔9,所述预裂钻孔9由巷道壁指向巷道7外围的煤或/和岩体;为了对巷道7外围的煤或/和岩体内的特定部位进行均匀预裂,所述巷道壁包括顶板和巷道两帮(当然根据具体需要也可以包含底板);

3)如图1所示,在预裂钻孔9的孔口处安装封孔管5、孔口法兰6和孔口密封装置4;

4)利用钻机1通过钻杆2将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3送入预裂钻孔9内;

5)利用封孔管5、孔口法兰6和孔口密封装置4关闭孔口,向钻孔内注水;

6)当钻孔内充满水且水压达到0.1-0.5MPa后,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3按照步骤1)中确定的预裂作业范围,以及孔内相邻作业点10的间距和每个作业点10的作业次数,从位于孔底的作业点10开始实施预裂作业,所述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3的作业精度为0.5-1m(即钻杆2带动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3在预裂钻孔9内的位移精度);

7)每完成一个作业点10的作业量后,打开孔口,利用钻机1将钻杆2回抽,使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3到达下一作业点10,再次关闭孔口,注水继续作业;

8)重复步骤7),待所有作业点10处理完毕后,钻机1将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3抽出预裂钻孔9,根据生产需要,关闭钻孔或接抽钻孔内的瓦斯,瓦斯接抽管路保留,待之后工作面回采时一一卸掉,结束该预裂钻孔9的预裂作业;单孔作业时间为4-8h,且可以实现多个预裂钻孔9同时作业,节约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和人力成本;

9)重复步骤3)至步骤8),完成所有预裂钻孔9的预裂作业;如图2和3所示,此时该巷道7外围煤或/和岩体内的特定部位的预裂区域(预裂作业范围)沿巷道7的进深方向和周向相互贯通,形成破碎圈层12,该破碎圈层12被其两侧的外层完整煤或/和岩体层81和内层完整煤或/和岩体层82包围,形成对冲击地压具有缓冲功能的“硬层-软层-硬层”结构。

为展示冲击预裂效果,进行了可控冲击波11对煤样的冲击试验,实验结果如图6和7所示,图6展示了使用可控冲击波11对煤样冲击试验效果图(借助X-CT扫描技术,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a-d依次对应冲击0次、50次、100次和150次;图7展示了使用可控冲击波对煤样冲击试验的测试图,其中,a-d依次对应冲击作业0次、4次、6次和8次的煤样裂隙实物图,e-h为与a-d分别对应的煤样裂隙素描图,i-l为与a-d分别对应的煤样裂隙分形维数图,可以看出随着单点冲击波11作业次数的增加,煤样的预裂程度逐渐增大,逐步实现了均衡预裂。

如图4所示,所述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3包含同轴依次连接集成一个整体的钻杆接手31、防爆电池组32、高压直流电源板33、储能电容器和能量控制器34、能量转换器35和聚能棒推送器36,所述高压直流电源板33起逆变、升压和整流作用;高压直流电源板33给储能电容器充电,当储能电容器充电到击穿阈值时,大电流击穿能量控制器,储能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能经能量控制器传递给能量转换器35中的预裂型聚能棒37,大电流将预裂型聚能棒37气化、电离、爆炸后产生冲击波;所述聚能棒推送器36中可视作业需要一次装载10-50颗预裂型聚能棒37,每消耗一颗预裂型聚能棒37再由聚能棒推送器36向能量转换器35处推送下一颗预裂型聚能棒37。本发明中的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3可使用由西安闪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QZ-Ⅲ型的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及其相应的聚能棒,其中的聚能棒采用预裂型聚能棒37。当然,本发明中的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3亦可以使用能够实现相同功能的其他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

本发明所述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3外径为89mm,长度为5m(当然所述预裂钻孔9的孔径与所述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3的尺寸有关,当可控冲击波产生设备3的尺寸增大或减小时,预裂钻孔9的孔径也随之增大或减小);如图5所示,预裂型聚能棒37实施预裂作业时单次冲击所产生的压力幅值为210±50MPa,冲量为7200±1000P·s。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保护技术方案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