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应用于校园安全的智慧管理方法、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

应用于校园安全的智慧管理方法、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校园安全的智慧管理方法、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其属于智慧校园的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校车的出发时间以及接送路线;获取接送路线对应的道路实况信息;计算校车在每一停站点对应的预计到达时间;获取每一停站点对应的预计到达时间与预设的标准到达时间之间的停站差值,并判断是否有停站点对应的停站差值超过预设的时间阈值;若判断为是,则获取所有停站差值超过预设的时间阈值的停站点,并将获取的停站点标记为晚点站点;获取晚点站点对应的晚点学生信息;将预计到达时间发送至对应的家长终端。本申请具有方便家长获悉孩子放学路上的实际情况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000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奇点六艺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638259.0

  • 发明设计人 王鑫海;

    申请日2020-12-31

  • 分类号G06Q10/04(20120101);G06Q10/10(20120101);G06Q50/20(20120101);G06Q50/30(20120101);G06K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508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沈淼

  •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芙蓉中三路9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3:2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慧校园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校园安全的智慧管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安全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校车主要是指中小学生专门乘坐的交通工具,由于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较为薄弱,若独自上下学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校车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安全的上下学环境,同时为家长提供了便利,节省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

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校车在接送孩子放学回家时,由于路况、天气或其他突发因素,无法严格按照时间表到站,家长无法及时获悉孩子放学路上的实际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方便家长获悉孩子放学路上的实际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校园安全的智慧管理方法、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校园安全的智慧管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校园安全的智慧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校车的出发时间以及接送路线,所述接送路线由若干停站点以及停站点之间的子接送路线组成,其中每个停站点均对应有一个停站编号;

根据所述接送路线,获取接送路线对应的道路实况信息;

根据所述道路实况信息以及出发时间,计算校车在每一停站点对应的预计到达时间;

获取每一停站点对应的预计到达时间与预设的标准到达时间之间的停站差值;

判断是否有停站点对应的停站差值超过预设的时间阈值;

若判断为是,则获取所有停站差值超过预设的时间阈值的停站点,并将获取的停站点标记为晚点站点;

根据所述晚点站点,获取所述晚点站点对应的晚点学生信息,所述晚点学生信息包括学生身份信息以及家长终端信息;

根据所述家长终端信息,将所述预计到达时间发送至对应的家长终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放学路上易发生堵车、修路等现象,校车有时无法准点将孩子送到达停站点,当预计到达时间与标准到达时间之间的停站差值较大时,将预计到达时间发送至家长终端,避免家长担心,同时可以避免部分到停站点接孩子的家长浪费过多时间。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道路实况信息以及出发时间,计算当前校车在每一停站点对应的预计到达时间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道路实况信息,判断所述接送路线对应的路段内是否有异常路段;

若判断为是,根据所述异常路段,确定所述异常路段对应的异常停站点,并依据所述异常停站点,获取第二接送路线段;

根据所述异常停站点,获取异常停站点对应的异常学生信息;

根据所述异常学生信息,获取每个所述异常学生信息对应的异常家长终端信息;

根据所述异常家长终端信息,将所述第二接送路线段反馈至对应的异常家长终端;

根据所述第二接送路线段以及异常停站点,对接送路线进行更新以获取当前接送路线;

根据所述当前接送路线,计算校车在每一停站点对应的预计到达时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道路实况信息,及时更新校车的接送路线,将孩子及时送至停站点,减少家长在停站点等待的时间,并且将接送路线发送至家长的终端,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放学路线。

可选的,校车的前门处配设有上车图像采集装置,在所述获取校车的出发时间以及接送路线之前,还包括:

控制所述上车图像采集装置对当前上车人员进行人脸识别,以得到当前上车人员身份信息;

根据预设的乘客名单以及所述当前上车人员身份信息,判断当前上车人员是否在乘客名单内,所述乘客名单内由若干学生乘客信息组成,所述学生乘客信息包括学生姓名、学生状态标识以及下车编号,所述学生状态标识包括“0”和“1”两种状态,所述学生状态标识预设为“0”;

若判断为是,则根据所述当前上车人员身份信息,将当前上车人员对应的学生状态标识更新为“1”,并生成上车报告发送至对应的家长终端;

判断所述乘客名单中的所有学生状态标识是否均为“1”;

若所述乘客名单中的所有学生状态标识均为“1”,则生成出发指令并发送至司机终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上车人员进行身份验证,确保在乘客名单上的每个学生都已上车,再通知司机开车,避免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及时上车而错过校车。

可选的,所述校车的后门处配设有下车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校车到达停站点时,控制下车图像采集装置对下车人员进行人脸识别,以得到当前下车人员对应的下车人员身份信息,所述下车人员身份信息包括下车人员姓名、家长终端信息以及家庭住址信息;

获取当前下车人员的下车时间;

根据所述下车人员身份信息,将所述下车人员的下车时间发送至对应的家长终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学生的下车时间发送至家长终端,便于家长及时掌握孩子是否及时下车,并且可以根据下车时间预估学生的到家时间,便于家长掌握孩子的放学动向。

可选的,在根据所述下车人员身份信息,将所述下车人员的下车时间发送至对应的家长终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下车人员的家庭住址信息以及下车时间,计算当前下车人员对应的预计到家时间;

根据所述预计到家时间,设置到家时钟;

判断是否有到家时钟触发;

若所述到家时钟触发,则获取当前下车人员的位置信息;

通过比对所述位置信息与家庭住址信息,判断所述当前下车人员是否到家;

若判断为否,则生成异常警告报告,并将所述异常警告报告发送至家长终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学生的下车时间,预估学生的到家时间,并通过比对学生的位置信息与家庭住址信息,判断学生是否安全到家,若没有在预设的时间内到家,则及时通知家长,以免学生发生意外。

可选的,所述校车上装载有警报装置,在所述获取当前下车人员的下车时间之前,还包括:

获取当前停站点对应的停站编号;

根据所述当前下车人员身份信息以及乘客名单,获取当前下车人员对应的下车编号;

判断所述停站编号与当前下车人员对应的下车编号是否一致;

若停站编号与当前下车人员对应的下车编号不一致,则生成警报触发指令以触发所述警报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比对下车人员身份信息与乘客子名单,判断当前下车人员是否应该在本站下车,防止学生下错车站,减少安全隐患。

可选的,在所述获取当前下车人员的下车时间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停站编号,获取乘客子名单,所述乘客子名单由若干站点下车人员信息组成,所述站点下车人员信息包括站点下车人员身份信息、站点下车人员状态标识,所述站点下车人员状态标识包括“0”和“1”两种状态,所述站点下车人员状态标识预设为“1”;

根据所述乘客子名单以及所述当前下车人员身份信息,将当前上车人员对应的站点下车人员状态标识更新为“0”;

判断所述乘客子名单中的所有站点下车人员状态标识是否均为“0”;

若判断为是,则生成继续行驶指令并发送至司机的终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在停站点,对应的学生都安全下车,避免学生因为各种原因错过停站点、未能及时下车的情况发生。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智慧校园,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校园安全的智慧管理系统,包括:

接送路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校车的出发时间以及接送路线,所述接送路线由若干停站点以及停站点之间的子接送路线组成,其中每个停站点均对应有一个停站编号;

实况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送路线,获取接送路线对应的道路实况信息;

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道路实况信息,计算校车在每一停站点对应的预计到达时间;

停站差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一停站点对应的预计到达时间与预设的标准到达时间之间的停站差值;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有停站点对应的停站差值超过预设的时间阈值;若判断为是,则获取所有停站差值超过预设的时间阈值的停站点,并将获取的停站点标记为晚点站点;

晚点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晚点站点,获取所述晚点站点对应的晚点学生信息,所述晚点学生信息包括学生身份信息以及家长终端信息;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家长终端信息,将所述预计到达时间发送至对应的家长终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家长终端建立信息交互,及时将乘客的上下车情况发送至对应的家长终端,便于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放学情况,使家长更安心。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终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上下车人员进行人脸识别,从而有效避免上错车、下错站的情况发生。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装入任一计算机后,所述任一计算机就能执行本申请提供的应用于校园安全的智慧管理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计算预计到达时间,当判断到乘客下车时间与标准到达时间相差较大时,及时通知家长,避免家长担心;

2.通过对乘客进行人脸识别,避免乘客上错车、下错站等情况发生;

3.通过设置到家时钟,及时判断乘客是否安全到家,确保乘客安全到家,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于校园安全的智慧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校车在每一停站点的预计到达时间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获取当前接送路线的举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判断是否所有乘坐人员均已上车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对下车人员的身份进行判断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于校园安全的智慧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接送路线获取模块;2、实况信息获取模块;3、预估模块;4、停站差值获取模块;5、第一判断模块;6、标记模块;7、晚点信息获取模块;8、信息发送模块;9、第二判断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应用于校园安全的智慧管理方法。参照图1,一种应用于校园安全的智慧管理方法包括:

S100:获取校车的出发时间以及接送路线。

其中,校车出发时间为校车从学校出发的时间,接送路线具体为校车的行驶路线,接送路线由若干停站点以及停站点之间的子接送路线组成;停站点为学生固定的下车站点,每个停站点均对应有一个停站编号,且每个停站点对应的停站编号均不相同,子接送路线为两个停站点之间的接送路线,在接送学生上下学时,司机总是按照固定的顺序,到达各个停站点,送对应的学生在停站点下车。

S200:根据接送路线,获取接送路线对应的道路实况信息。

具体的,可按照接送路线获取在接送路线对应的道路实况信息,道路实况信息具体为车流量、是否堵车、是否有修路等路况信息。

S300:根据道路实况信息以及出发时间,计算校车在每一停站点对应的预计到达时间。

参照图2,S300具体包括:

S301:根据道路实况信息,判断接送路线对应的路段内是否有异常路段。

若判断为是,则跳转至S303;

若判断为否,则跳转至S302。

其中,异常路段具体为在异常路段内有发生交通事故或修路等较为严重的堵车状况,会对校车准时到达停车站点造成较大的影响。

S302:将接送路线标记为当前接送路线。

其中,S302完成后,跳转至S308。

具体的,若接送路线内无异常路段,说明通行通畅,无需更改接送路线,则直接将接送路线标记为当前接送路线。

S303:根据异常路段获取异常停站点。

具体的,异常停站点具体为在异常路段内的停站点以及异常路段对应的下一停站点。结合图3,接送路线具体为由a、b、c、d、e对应的五段子接送路线组成,接送路线内有六个停站点,分别对应(1)、(2)、(3)、(4)、(5)、(6)六个停站编号,子接送路线a连接停站点(1)与停站点(2),子接送路线b连接停站点(2)与停站点(3),子接送路线c连接停站点(3)与停站点(4),子接送路线d连接停站点(4)与停站点(5),子接送路线e连接停站点(5)与停站点(6),其中,根据道路实况信息获取到子接送路线中b、c两段子接送路线因为发生交通事故,有严重堵车现象,则将b、c两段子接送路线标记为异常路段,并将停站点(3)与停站点(4)标记为异常停站点。

S304:根据异常停站点,获取第二接送路线段。

其中,第二接送路线段为以异常停站点为终点,重新规划异常停站点与其对应的上一停站点之间的子接送路线,第二接送路线段为除子接送路线段以外最便捷的路线。举例来说,结合图3,已知子接送路线b与子接送路线c为异常路段,则重新规划停站点(2)到停站点(3)之间的路线,以获取第二接送路线段b2,重新规格停站点(3)到停站点(4)之间的路线,以获取第二接送路段c2。

S305:根据异常停站点,获取异常停站点对应的异常学生信息。

其中,每个停站点均对应有一个乘客子名单,乘客子名单由若干站点下车人员信息组成,具体的,站点下车人员为在固定在该停站点上下车的学生,站点下车信息包括站点下车人员身份信息、站点下车人员状态标识、站点下车人员家长终端信息。在实施中,乘客子名单带有子名单编号,且与停站点的停站编号一一对应,举例来说,乘客子名单(3)与停站点(3)对应匹配。

具体的,根据异常停站点确定对应的乘客子名单,将乘客子名单中的站点下车人员信息标记为异常学生信息,并根据异常学生信息获取对应的异常家长终端信息。

S306:将第二接送路线段反馈至异常家长终端。

在实施中,规划完成第二接送路线段后,可根据S305获取的异常家长终端信息,将第二接送路线段发送对应的家长终端,便于家长及时了解路线变更。

S307:根据第二接送路线段,获取当前接送路线。

具体的,将第二接送路线段替代对应的子接送路线,以获取当前接送路线。举例来说,结合图3,当前接送路线具体由子接送路线a、第二接送路线段b2、第二接送路线段c2、子接送路线d、子接送路线e组成。

S308:根据当前接送路线,计算停站点对应的预计到达时间。

其中,由于校车每天的出发时间不同,每天的车流量不同,故到达每个停站点的时间有不同,以上一停站点的预计到达时间为基础,计算对应的下一停站点的的预计到达时间。结合图3,停站点(1)具体为学校,根据子接送路线a对应的实际路况,以及校车的出发时间,计算停站点(2)对应的预计到达时间,并根据停站点(2)的预计到达时间以及子接送路线b2,获取停站点(3)对应的预计到达时间,以此类推。

S400:获取停站点对应的预计到达时间与标准到达时间之间的停站差值。

在实施中,每个停站点都有对应的标准到达时间,计算预计到达时间与标准到达时间之间的差值,即为停站差值,停站差值对应的单位为分钟。举例来说,结合图3,停站点(3)对应的标准到达时间具体为16:45,经过S400计算得到停站点(3)的预计到达实际为15:01,则停站点(3)对应的停站差值为16分钟。

S500:判断停站差值是否超过预设的时间阈值。

若判断为是,则跳转至S600;

若判断为否,则跳转至S900。

具体的,预设有一个时间阈值,将获取的停站差值与时间阈值进行比对,若停站差值超过时间阈值,则说明在该停站点到达时间与标准到达时间相差间隔较大,会使在该停站点下车的乘客的实际到家时间比常规到家时间相差较大,会使家长担心。举例来说,结合S400,若设置的时间阈值为5分钟,计算得到停站点(3)对应的停站差值为16分钟,则判断停站点(3)对应的停站差值超过预设的时间阈值。

S600:将停站点标记为晚点站点。

S700:根据晚点站点,获取晚点站点对应的晚点学生信息。

具体的,根据晚点站点,可获取晚点站点对应的停站编号,并根据停站编号获取晚点站点对应的乘客子名单,乘客子名单中包含若干站点下车人员信息,并将获取的站点下车人员信息标记为晚点学生信息,晚点学生信息包括学生身份信息及对应的家长终端信息。

S800: 将预计到达时间发送至对应的家长终端。

具体的,由于预计到达时间与标准到达时间相差较大,为避免家长担心,将预计到达时间发送至家长终端,便于家长根据预计到达时间,去对应的停站点接孩子放学,同时也避免因为孩子未在常规时间到家导致家长担心。

S900:判断是否已获取所有停站点对应的停站差值。

若判断为是,则结束。

若判断为否,则跳转至S400,获取下一停站点的停站差值,具体的,停站差值的获取顺序按照停站编号对应的数字大小排序,停站编号对应的数字越小,优先级越高。

进一步的,参照图4,在本实施中,校车的前门装载有上车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对上车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在获取校车的出发时间以及接送路线之前,可对上车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判断是否所有乘坐人员均已上车,相应的处理可以如下:

S10:对当前上车人员进行人脸识别,以获取当前上车人员身份信息。

其中,上车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对上车人员进行图像采集,并根据采集到的影像数据进行人脸识别,从而获取当前上车人员身份信息。具体的,当前上车人员身份信息为当前上车人员的姓名以及对应的家长终端信息。

S11:根据当前上车人员身份信息,判断当前上车人员是否在乘客名单内。

若判断为是,则跳转至S12;

若判断为否,则跳转至S01。

其中,预设有乘客名单,乘客名单由若干学生乘客信息组成,学生乘客信息包括学生姓名、学生状态标识以及下车编号,乘客名单由固定乘坐该辆校车的学生信息组成,在乘客名单中,学生状态标识包括“0”和“1”两种状态,学生状态标识可用来表示学生是否上车,状态“0”表示学生未上车,状态“1”表示学生已在车上,在乘客名单中,所有学生状态标识均预设为“0”;下车编号具体为学生对应的停站点,每辆校车均会在固定的停站点停车,每个学生具有固定的下车停站点,下车编号与学生固定下车的停站点对应。

S01:生成警报触发指令以触发警报装置。

其中,校车上装载有警报装置,当判断到当前上车人员不在乘客名单中,则说明当前上车人员上错车了,故生成警报触发指令以触发警报装置以做提醒,避免有学生上错车。

S12:将当前上车人员的学生状态标识更新为“1”。

其中,若当前上车人员在乘客名单中,将对应的学生状态标识更新为“1”,表明乘客名单中的一位乘客已经安全上车。

在实施中,确认当前上车人员已经上车后,可生成上车报告,并据当前上车人员身份信息中的家长终端信息,将上车报告发送至当前上车人员的家长终端,便于使家长安心,了解自己的孩子已经安全上车。

S13:判断乘客名单中的学生状态标识是否均为“1”。

若判断为是,则跳转至步骤S14;

若判断为否,则持续判断乘客名单中的学生状态标识是否均为“1”。

其中,若乘客名单中的学生状态标识均为“1”,说明乘客名单中的所有乘客均已上车,可以出发,若乘客名单中有学生状态标识为“0”,说明有乘客未上车,仍需等待。在实施中,若超过预设的发车时间,仍有乘客未上车,司机可通过电话、微信等通讯工具,联系未上车乘客的老师或家长,来确认实际情况。

S14:生成出发指令并发送至司机终端。

在实施中,司机接收到出发指令后,可明确校车对应的乘客名单中的乘客均已上车,从而发车接送学生。

进一步的,参照图5,在实施中,校车的后门装载有下车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对下车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在下车每在一个停站点停车时,下车图像采集装置对下车人员的身份进行判断,相应的处理可以如下:

S20:控制下车图像采集装置对下车人员进行人脸识别,以获取当前下车人员对应的下车人员身份信息。

其中,下车人员身份信息包括下车人员姓名、家长终端信息以及家庭住址信息。

S21:根据当前下车人员身份信息以及乘客名单,获取当前下车人员对应的下车编号。

S22:获取当前停站点对应的停站编号。

S23:判断下车编号与停站编号是否一致。

若判断为是,则跳转至S01;

若判断为否,则同时跳转S24以及S28。

其中,若当前下车人员的下车编号与获取到的当前停站点对应的停站编号不一致,说明当前下车人员不应该在当前停站点下车,为避免乘客在错误的停站点下车,减少安全隐患,及时触发警报装置报警,提醒当前下车人员以及司机。

S24:根据停站编号,获取乘客子名单。

其中,乘客子名单与S305中的乘客子名单一致,可根据停站编号,获取子名单编号相同的乘客子名单,乘客子名单中还包括站点下车人员状态标识,且所有站点下车人员状态标识均预设为“1”。举例来说,当前停站点对应的停站编号为停站点(3),则获取对应的乘客子名单(3)。

S25:根据乘客子名单以及当前下车人员身份信息,将当前下车人员对应的站点下车人员状态标识更新为“0”。

其中,将乘客子名单中的站点下车人员状态标识更新为“0”,可表示乘客子名单中该为站点下车人员已下车。

S26:判断乘客子名单中的所有站点下车人员状态标识是否均为“0”。

若判断为是,则跳转至S27;

若判断为否,则持续判断乘客子名单中的所有站点下车人员状态是否均为“0”。

S27:生成继续行驶指令并发送至司机的终端。

其中,若乘客子名单中的所有站点下车人员状态标识均为“0”,说明应在当前停站点下车的乘客均已下车,司机可以继续行驶;若乘客子名单中的所有站点下车人员状态标识中有状态为“1”的标识,说明该停站点仍有乘客未下车,校车上配备有显示屏,可将未下车的乘客的姓名通过显示屏反馈给司机,司机可根据显示屏反馈的信息,对未下车的乘客进行提醒,从而避免乘客过站。

S28:获取当前下车人员的下车时间,并将下车时间发送至家长终端。

其中,根据当前下车人员对应的下车人员身份信息,获取当前下车人员对应的家长终端信息,并将当前下车人员的下车时间发送至对应的家长终端,便于家长了解孩子的下车时间。

S29:根据家庭住址信息以及当前下车人员的下车时间,计算当前下车人员对应的预计到家时间。

其中,可根据当前下车人员的家庭住址信息以及当前停站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计算当前下车人员步行到家所需要的时间,并根据当前下车人员的下车时间以及步行到家所需要的时间,计算当前下车人员对应的预计到家时间。

举例来说,当前下车人员的下车时间为16:49,获取到当前停站点与当前下车人员的家庭住址之间的步行距离为530米,从而估算得到当前下车人员步行到家需要12分钟,则当前下车人员对应的预计到家时间为15:01。

S30:根据预计到家时间,为当前下车人员设置到家时钟。

其中,到家时钟的触发时间与当前下车人员对应的预计到家时间一致。

S31:判断是否有到家时钟触发。

若判断为是,则跳转至S32;

若判断为否,则持续判断是否有到家时钟触发。

S32:获取当前下车人员的位置信息。

在实施中,系统与当前下车人员的智能手表或智能手机等具有定位功能的电子设备进行绑定,获得授权后,可根据当前下车人员的电子设备确定当前下车人员的位置信息。

S33:根据当前下车人员的位置信息,判断当前下车人员是否到家。

若判断为是,则无响应;

若判断为否,则跳转至S34。

S34:生成异常警告报告,将异常警告报告发送至家长终端。

其中,若当前下车人员的位置信息在到家时钟触发后仍没有到家,说明有异常情况,则生成异常警告报告,并将异常警告报告发送至对应的家长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应用于校园安全的智慧管理系统。参照图6,应用于校园安全的智慧管理系统包括接送路线获取模块1、实况信息获取模块2、预估模块3、停站差值获取模块4、第一判断模块5、标记模块6、晚点信息获取模块7、信息发送模块8、第二判断模块9。

接送路线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校车的出发时间以及接送路线。

实况信息获取模块2,用于根据接送路线,获取接送路线对应的道路实况信息。

预估模块3,用于根据道路实况信息,计算校车在每一停站点对应的预计到达时间。

停站差值获取模块4,用于根据道路实况信息,计算校车在每一停站点对应的预计到达时间。

第一判断模块5,用于判断停站差值是否超过预设的时间阈值。

标记模块6,用于将停站点标记为晚点站点。

晚点信息获取模块7,用于根据晚点站点,获取晚点站点对应的晚点学生信息。

信息发送模块8,用于将预计到达时间发送至家长终端。

第二判断模块9,用于判断是否已获取所有停站点对应的停站差值。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智能终端,其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应用于校园安全的智慧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应用于校园安全的智慧管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申请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所要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