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苗木物联网的苗木最佳养护参数分析的方法

一种基于苗木物联网的苗木最佳养护参数分析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苗木物联网的苗木最佳养护参数分析的方法,涉及园林与园艺养护技术领域,实验试点的苗圃里的每一棵苗木都有安装物联网采集设备,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的数据,结合不同品类、成长阶段的环境数据和表现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量的数据演化,可以提炼出每一种苗木每一个成长阶段所需的科学严谨最佳成长参数,使苗木的养护数据更加精准,使每一课苗木得到特定的最佳养护数据进行养护,提高苗木养护的生长质量和科学严谨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001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天之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594804.0

  • 发明设计人 杜圣培;林飞;杨伦;郑伟棉;

    申请日2020-12-29

  • 分类号G06Q10/06(20120101);G06Q50/26(20120101);G16Y10/10(20200101);

  • 代理机构42274 武汉瑞创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艳丽

  • 地址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武汉光谷国际商会大厦B座26层8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3:2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园林与园艺养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苗木物联网的苗木最佳养护参数分析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园林绿化工程愈发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园林绿化工程需要大量的优质苗木,不论是绿化工程还是苗圃基地的苗木的种植以及养护工作都将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如何在短时间内养护出更多的优质苗木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思考,开始寻找科学高效的养护方法,因此苗木养护工作愈发的精细化,分类化;不同的品类、大小的苗木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和生长参数都有所不同,行业里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各类苗木各生长阶段苗木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参数包括且不仅限于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养分等的方法。

目前行业内得到苗木养护的参数值通常的方法一般采用找园林行业专家预估一个值,但是都是从经验角度得出,但每种类型的苗木均存在不同的成长状况,因此需要的养护数值不同,专家各处的经验数据仅能适合传统成长状况的苗木,无法涉及的成长水平过低或过高的苗木的养护,对苗木的养护不具有针对性,达不到科学严谨的程度,和苗木的最佳养护状态。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苗木物联网的苗木最佳养护参数分析的方法,解决了传统苗木养护数据不精准,不具备一一针对性和科学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苗木物联网的苗木最佳养护参数分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p1:所实验试点的苗圃里的每一棵苗木都有安装物联网采集设备;

Sp2:计算苗木每个月的生长适宜环境,得到苗木每个月的生长适宜环境区间包括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

Sp2.1:计算苗木平均直径,超过平均直径的苗木集合记为A集合;

Sp2.2:计算苗木平均高度,超过平均高度的苗木集合记为B集合;

Sp2.3:将枝叶茂盛的苗木集合记为C集合;

Sp2.4:ABC这3个集合做个交集操作得到D集合;

Sp2.5:结合苗木的种类大小,分月统计D集合中苗木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作为苗木的适应环境区间;

Sp3:计算苗木每个月的生长状况,得到苗木生长每个月的极限因子数值,包括苗木能存活的最低数值和最高数值;

Sp3.1:计算苗木平均直径,低于平均直径的苗木集合记为A集合;

Sp3.2:计算苗木平均高度,低于平均高度的苗木集合记为B集合;

Sp3.3:将枝叶稀疏的苗木集合记为C集合;

Sp3.4:ABC这3个集合做个交集操作得到D集合;

Sp3.5:除去D集合数值在适应环境区间的元素得到集合E;

Sp3.6:分月统计E集合中各个因子的最低平均数和最高平均数作为极限因子数值。

优选的,所述土壤湿度,采集密度最大,一小时采集10次,空气温度优先级相对越低,每小时采集2次。

优选的,所述苗木养护的各类成长参数均通过物联网采集设备进行收集,且物联网采集设备的数据采用大数据系统储存保存。

优选的,所述物联网采集设备对苗木适宜环境采集的频率进行设置和调整,通过物联网测试采集的苗木成长环境的数据为苗木养护参数。

优选的,所述物联网采集设备对苗木成长状态进行采集的频率进行设置和调整,包括苗木的胸径,高度,树型等能反映苗木成长状态指标的数据项为苗木的表现数据。

优选的,所述物联网采集设备自动检测和计算苗木的各项指标的平均参数值,通过以上方法的得出的数据为该类型该成长阶段苗木最佳的环境参数。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苗木物联网的苗木最佳养护参数分析的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物联网采集设备的数据采集,结合不同品类、成长阶段的环境数据和表现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量的数据演化,可以提炼出每一种苗木每一个成长阶段所需的科学严谨最佳成长参数,使苗木的养护数据更加精准,使每一课苗木得到特定的最佳养护数据进行养护,苗木养护的生长质量和科学性。

2、本发明通过采用对各类苗木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况的各项质变进行一一测试和大数据的融合与分析,得出的数据为该类型该成长阶段苗木最佳的环境参数,包含了所有苗木类型的所有成长阶段,通过以上参数可以给每一类、每一成长阶段的苗木提供指导最科学严谨的数据参数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苗木物联网的苗木最佳养护参数分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p1:所实验试点的苗圃里的每一棵苗木都有安装物联网采集设备,包括不同各类,不同大小的苗木;

Sp2:计算苗木每个月的生长适宜环境,得到苗木每个月的生长适宜环境区间包括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

Sp2.1:计算苗木平均直径,超过平均直径的苗木集合记为A集合;

Sp2.2:计算苗木平均高度,超过平均高度的苗木集合记为B集合;

Sp2.3:将枝叶茂盛的苗木集合记为C集合;

Sp2.4:ABC这3个集合做个交集操作得到D集合;

Sp2.5:分月统计D集合中苗木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作为苗木的适应环境区间;

Sp3:计算苗木每个月的生长状况,得到苗木生长每个月的极限因子数值,包括苗木能存活的最低数值和最高数值;

Sp3.1:计算苗木平均直径,低于平均直径的苗木集合记为A集合;

Sp3.2:计算苗木平均高度,低于平均高度的苗木集合记为B集合;

Sp3.3:将枝叶稀疏的苗木集合记为C集合;

Sp3.4:ABC这3个集合做个交集操作得到D集合;

Sp3.5:除去D集合数值在适应环境区间的元素得到集合E;

Sp3.6:结合苗木的种类大小,分月统计E集合中各个因子的最低平均数和最高平均数作为极限因子数值,

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养分等,各类参数根据成长优先级采集密度也不一样,土壤湿度,采集密度最大,一小时采集10次,空气温度优先级相对越低,每小时采集2次,频率可灵活配置。植物生长速度有关的因素,温度,阳光,水,气,肥。温度的数据采集包括且不仅限于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光照的数据采集包括且不仅限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光质,水的数据采集包括且不仅限土壤湿度和大气湿度,气的数据采集包括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肥的数据采集包括氮磷钾的浓度和用量,植物的生长状况是多方面的,长势良好的苗木,生长环境因素都差不多,长势不好的,一定在某个方面有缺失,苗木养护的各类成长参数均通过物联网采集设备进行收集,且对采集数据采用大数据系统储存保存,物联网采集设备对苗木适宜环境采集的频率进行设置和调整,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的苗木成长环境的数据为苗木养护参数,物联网采集设备对苗木成长状态进行采集的频率进行设置和调整,包括且不仅限苗木的胸径,高度,树型等能反映苗木成长状态指标的数据项为苗木的表现数据,通过物联网采集设备的数据采集,结合不同品类、成长阶段的环境数据和表现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量的数据演化,可以提炼出每一种苗木每一个成长阶段所需的科学严谨最佳成长参数,使苗木的养护数据更加精准,使每一课苗木得到特定的最佳养护数据进行养护,提升苗木养护的生长质量和科学严谨性,通过采用对各类苗木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状况的各项质变进行一一测试和大数据的融合与分析,得出的数据为该类型该成长阶段苗木最佳的环境参数,包含了各苗木类型的所有成长阶段,通过以上参数可以给每一类、每一成长阶段的苗木提供指导最科学严谨的数据参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引用结构”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