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监控装置

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监控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监控装置包括上位机,所述上位机连接有卫星影像遥感检测模块,卫星影像遥感检测模块上连接有构件生产模块,卫星影像遥感检测模块上连接有构件运输模块,卫星影像遥感检测模块上连接有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构件预制工厂需要根据施工过程的实时需求进行生产,从而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住宅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建造住宅,预制装配式是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住宅,具有建设速度快、结构性能优、建筑污染少等特点。目前,在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过程中,构件预制工厂是根据施工过程的实时需求进行生产,但是,由于构件预制工厂生产构件需要时间,经常造成构件供应不及时,这就影响了施工进度,影响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监控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构件预制工厂需要根据施工过程的实时需求进行生产,从而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监控装置包括上位机,上位机连接有卫星影像遥感检测模块,卫星影像遥感检测模块上连接有构件生产模块。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块包括模型信息管理模块、人员权限管理模块、构件进场验收模块、施工质量安全模块和信息报表统计模块。

上位机上建立有装配式建筑BIM模型。

构件运输模块包括人员信息管理模块、车辆信息维护模块、运输定位跟踪模块、运输安全管理模块和构件进出场扫码模块。

构件生产模块包括文件管理模块、构件管理模块、日常安全教育模块和质量管理模块。

卫星影像遥感检测模块上连接有构件运输模块。

卫星影像遥感检测模块上连接有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监控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构件预制工厂需要根据施工过程的实时需求进行生产,从而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能实时监控现场所需构件的动态和对构件运输过程的实时跟踪定位,通过卫星影像遥感模块进行信息的实时传输,有利于相关负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远程实时掌握生产构件的进度,以提高现场施工效率、保证工程施工进度、节约资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卫星影像遥感检测模块,102.构件生产模块,103.构件运输模块,104.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块。

图2是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监控装置的拓扑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监控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上位机,上位机连接有卫星影像遥感检测模块101,卫星影像遥感检测模块101上连接有构件生产模块102,卫星影像遥感检测模块101上连接有构件运输模块103,卫星影像遥感检测模块101上连接有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块104。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块104包括模型信息管理模块、人员权限管理模块、构件进场验收模块、施工质量安全模块和信息报表统计模块。通过卫星影像遥感实时掌握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施工动态。

具体地,模型信息管理模块与施工项目进行关联,实时掌握施工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人员权限管理模块,实现对项目施工及管理人员的组织与管理;构件进场验收模块,对进场构件材料的质量进行审核,有助于对进场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安全模块和信息报表统计模块,以便项目管理人员根据业务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分析。通过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块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项目施工管理水平;另外一方面在提高施工质量和消除“信息壁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上位机上建立有装配式建筑BIM模型(建筑信息模型)。

构件运输模块103包括人员信息管理模块、车辆信息维护模块、运输定位跟踪模块、运输安全管理模块,另外还包括构件进出场扫码模块,通过卫星影像遥感和构件运输模块进行相应的工作。

具体地,构件运输模块实时共享和监控生产构件的运输状态和构件运输维护人员信息,以便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及时作出施工进度安排、物料堆放区的合理规划及进出场构件质量信息,最后由构件运输模块将数据信息通过卫星影像遥感,发送至后台信息化管理进行储存和处理。

构件生产模块102包括文件管理模块、构件管理模块、日常安全教育模块和质量管理模块。构件生产模块一方面用于监控构件生产进度,另外一方面对构件质量进行管理。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构件生产模块、构件运输模块和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块通过实行对各个模块的信息化管理,并通过卫星影像遥感将信息传输至信息化管理中心,并由后台管理中心发射数据信息,从而仅需后台管理员即可实现构件在生产、运输及施工各个阶段的信息协同。结构系统简单、信息数据传输无时延、易于实现、定位准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施工企业“降本增效”的目的。

构件生产模块、构件运输模块和现场装配施工模块,分别与卫星影像遥感模块进行无线连接,并将信息与数据实时传送至后台信息化管理中心。

构件生产模块包括文件管理模块、构件管理模块、日常安全教育模块和质量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可以对公共文件和个人文件进行维护管理和云端加密存储;构件管理模块对构件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日常安全教育模块包含短信提醒、移动端消息或者PC端的网页提醒的会议培训通知以及施工现场照片的实时采集;所属的质量管理模块由管理人员通过网络信号对现场质量问题进行发起,并通过卫星影像遥感模块将信息传输至管理中心。

构件运输模块包括人员信息管理模块、车辆信息维护模块、运输定位跟踪模块、运输安全管理模块和构件进出场扫码模块。人员信息管理模块录入车辆运输人员的个人信息、车辆信息以及实时定位信息,与车辆信息维护模块、运输定位跟踪模块、运输安全管理模块进行关联,最后将构件从工厂出库到现场入库的扫码信息通过卫星影像遥感模块连接管理中心。

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块包括模型信息管理模块、人员权限管理模块、构件进场验收模块、施工质量安全模块和信息报表统计模块。模型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模型的上传、查看及可视化模型与项目的关联;人员权限管理模块可进行现场装配施工人员的添加或删减、人员信息的变更及人员权限的设置;构件进场验收模块主要对进场构件材料的质量进行审核,质量完好时即材料进场,质量有问题时由卫星影像遥感模块将信息传输至信息化管理和构件预制厂商;施工质量安全模块和信息报表统计模块,上传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的照片,供项目内部查看和警示,通过报表信息统计模块可对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分析。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的装配式建筑监控装置使用时,首先建立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可视化协同监控平台。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预制构件设计、生产、运输、装配施工的BIM技术应用监控平台。首先,建立装配式住宅构件参数化模型库,并配合项目进行设计优化、图纸审核、三维技术交底、工程量查询和材料量查询等工作;其次,开发满足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现场施工监控的BIM平台,将装配式建制构件BIM模型导入施工信息监控平台,使其能够配合项目部及各参建方进行进度、质量及安全监控;配合预制加工厂进行进度控制、构件生产、运输监控等工作。

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可视化协同监控平台包括BIM信息化模型监控及维护,Revit基础模型轻量化及模型转化,根据项目监控需要,自定义模型监控属性;BIM模型信息查询及监控。

再建立的平台中创建预制装配式构件BIM模型库;

利用Revit软件创建构件模型库。

构件BIM模型包括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

在建立的平台中建立装配式住宅构件参数化模型库;利用建立的模型库建立预制装配式构件BIM(建筑信息模型)模型库;提高构件模型的通用性及应用价值。

构件预制加工厂利用建立的模型库中的模型加工构件,并记录构件生产、运输、装配施工的状况,完成装配式建筑施工全程的监控。

装配式住宅项目预制构件BIM技术应用标准:BIM应用文件目录和命名、建模精度标准及相关规定、模型族类型命名方法。

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可视化协同监控平台主要内容如下:

1.项目展示。主要包含项目名称、参建单位、工程信息、现阶段施工状态(可视化三维呈现)等。

2.项目设置与机构监控。设置项目各参建方流程;搭建项目组织机构,并根据不同项目监控角色设置平台权限。

3.BIM信息化模型监控及维护。Revit基础模型轻量化及模型转化,根据项目需要,自定义模型属性;平台中BIM模型信息查询及监控。

4.文档监控。对项目日常中的各类报表、合同、技术资料进行分类。

5.构件可视化监控

(1)构件属性定义,主要是对构件的“状态”属性进行设置,根据进度计划关联构件模型;

(2)构件信息采集,开发手机移动端,可跟据要求获取各构件“状态”

信息,并驱动三维模型“着色”,动态显示构件信息;自定义进度监控信息(超前、正常、滞后),并提前预警;

(3)可实时反查各构件“状态”信息。

6.项目监控

(1)进度监控:进度计划与模型关联,实际进度与构件进度的关联,进度分析及模型显示,并导出进度分析报表;

(2)成本控制:包括整体预算控制,实际成本计算及动态监控;

(3)质量控制:主要根据构件各状态下的质量监控信息,进行汇总、反查。

7.数据分析、集成。对预制装配式构件施工监控过程中的各类监控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图表呈现及数据导出。如构件的库存、进度、生产等。

信息融合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协同监控数据共享机制在信息融合的预制构件协同监控时,由于要达到全员互通的监控要求,所以在集合不同阶段协同监控数据共享需求的基础上,实时精确的数据共享方法更加有助于协同监控的开展,基于BIM技术的数据共享模式,BIM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分阶段流程信息梳理和模型交互共享方式,最大程度的降低构件的属性丢失,更加实时精确的为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协同监控提供信息基础,达到实时协同监控的目标。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信息模型的建立

本项目结合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在生产-运输-施工等全流程环节监控的信息需求,以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BIM模型为基础,合理设置预制构件模型的属性信息,并采用统一编码体系,实现“一套模型,多种属性”,方便监控者进行信息查阅、共享及反馈,包括构件属性的名称、位置、颜色等,进度属性的状态实时展现、工况颜色预设、信息采集权限等,以及监控属性的进度分析预警、状态颜色预警、负责人反馈等,从而使其在后续预制构件协同监控中能够提供基础支撑,有助于系统平台运行流畅。

多方融合的预制构件数据共享模式

作为行业性的数据共享模式,不仅要满足具体工程项目的监控需要(微观监控),还要满足预制构件预制工厂家统一监控需要(中观监控),必须支持多项目综合监控和精细化监控需要。因此,数据共享模式必须建立统一的工程项目结构、编码体系和统一技术标准。在此基础上,以平台为载体,搭接预制结构生产、运输、施工信息,引导各单位根据各自权限,及时获取所需信息,避免相互干扰,且共享的数据具有关联修改性,即任何一个地方发生变更,可在整个共享系统中进行自动关联修改,提高构件信息传/递标准及传递效率。力求达到及时沟通、及时协调,实现预制构件预制工厂家、建设单位和各级参建单位之间,项目建设各阶段之间,项目建设各专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共享,支持目标分解、动态过程控制、数据汇总和综合分析,实现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生命周期的协同监控目标。

数据共享的预制构件协同调度智能实施方案

针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协同监控的问题,数据共享的预制构件协同监控方案基于BIM模型共享的实时构件属性信息,在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的前提下,以各类别预制构件资源为核心,提出基于时间轴的单项目资源调度优化模型、基于空间网的多项目协同调度优化模型等数学模型,根据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改进遗传算法进行装配式建筑多项目预制构件协同监控模型求解,从而将供应过程的并行式工作转换到同一空间段的单行工作,引导监控人员选出更为合理的预制构件协同调度方案,从而使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吊装均满足实际工程要求,提高整体监控效率。

基于预制装配式构件BIM模型库,结合预制构件数据共享机制和智能辅助方案,进行系统架构、功能模块设计,研发一个包含生产、运输、吊装等全流程监控的三维可视化预制构件协同监控平台,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各单位监控人员通过平台的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验证方案、技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监控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构件厂需要根据施工过程的实时需求进行施工构件的生产和加工,从而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本发明能实时监控现场所需构件的动态,通过卫星影像遥感模块进行信息的实时传输,有利于相关负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远程实时掌握生产构件的进度,有利于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节约资源的目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