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

一种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涉及铁路信号电路技术领域,解决现有站间联系电路需要大量继电器及其配线、不利于现场施工以及后期维护工作的问题。该电路包括:正电源1、负电源1、接点控制器1、接点控制器2、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以及正电源3、负电源3、正电源4、负电源4、接点控制器3、接点控制器4、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以及正电源5、负电源5、正电源6、负电源6、接点控制器5、接点控制器6、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以及对外连接端子X1、对外连接端子X2、对外连接端子X3、对外连接端子X4、对外连接端子X5、对外连接端子X6。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利用该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替换现有技术采用的继电器组合及其配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7802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卡斯柯信号(北京)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88286.8

  • 申请日2021-03-18

  • 分类号B61L19/06(20060101);B61L19/0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48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任媛;刘铁生

  • 地址 100160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南路1号院中国通号A座东区10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1:4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信号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

背景技术

电子执行单元是一种可以直接控制铁路轨旁设备的安全控制设备,主要由通信控制模块和若干电子执行模块组成,可与安全主机进行相关安全通信,专用于集中对一定数量的多种轨旁信号设备进行实时控制与状态采集的可编程安全苛求系统。因为电子执行单元直接对轨旁信号设备等被控目标直接控制,所以电子执行单元亦称作目标控制器。安全主机可以是计算机联锁系统或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

目前,当两相邻的车站之间距离很短时,采用站间联系电路作为闭塞设备使用。站间联系作为铁路信号领域重要的区间闭塞方式,现有技术采用继电器组合方式来构成两车站之间的改变运行方向电路,但是这样需要大量继电器及其配线,这不利于现场施工以及车站投入使用后的维护工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该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替换现有技术采用的继电器组合及其配线,解决现有站间联系电路需要大量继电器及其配线、不利于现场施工以及车站投入使用后的维护工作,实现了进而取消过多的故障点,大大方便于后续的维护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包括:正电源1、负电源1、接点控制器1、接点控制器2、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以及正电源3、负电源3、正电源4、负电源4、接点控制器3、接点控制器4、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以及正电源5、负电源5、正电源6、负电源6、接点控制器5、接点控制器6、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以及对外连接端子X1、对外连接端子X2、对外连接端子X3、对外连接端子X4、对外连接端子X5、对外连接端子X6;

所述接点控制器1的端子1连接板卡的对外连接端子X1,所述接点控制器1的端子2连接所述正电源1,所述接点控制器1的端子3连接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的端子1,所述接点控制器2的端子3连接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的端子2,所述接点控制器2的端子2连接所述负电源1,所述接点控制器2的端子1连接板卡的对外连接端子X2;

所述接点控制器3的端子1连接板卡的对外连接端子X3,所述接点控制器3的端子2连接所述正电源3,所述接点控制器3的端子4连接所述负电源3,所述接点控制器3的端子3连接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的端子1,所述接点控制器4的端子3连接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的端子2,所述接点控制器4的端子2连接所述负电源4,所述接点控制器4的端子4连接所述正电源4,所述接点控制器4的端子1连接板卡的对外连接端子X4;

所述接点控制器5的端子1连接板卡的对外连接端子X5,所述接点控制器5的端子2连接所述正电源5,所述接点控制器5的端子4连接所述负电源5,所述接点控制器5的端子3连接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的端子1,所述接点控制器6的端子3连接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的端子2,所述接点控制器6的端子2连接所述负电源6,所述接点控制器6的端子4连接所述正电源6,所述接点控制器6的端子1连接板卡的对外连接端子X6。

在本申请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的工作逻辑包括:

当检测到电流方向从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端子1进入、经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端子2流出时,控制向安全主机发送第一预设继电器为1的命令;

当检测到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端子1、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端子2无电流通过时,控制向安全主机发送第一预设继电器为0的命令;

板卡重新上电启动时,控制向安全主机发送第一预设继电器为0的命令。

在本申请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的工作逻辑包括:

当检测到电流方向从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端子1进入、经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端子2流出时,控制向安全主机发送第二预设继电器为1且第三预设继电器为0的命令;

当检测到电流方向从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端子2进入、经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端子1流出时,控制向安全主机发送第二继电器为1且第三继电器为1的命令;

当检测到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端子1、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端子2无电流通过时,控制向安全主机发送第二继电器为0且第三继电器为0的命令;

板卡重新上电启动时,控制向安全主机发送第二继电器为0且第三继电器为0的命令。

在本申请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的工作逻辑包括:

当检测到电流方向从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端子1进入、经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端子2流出时,控制向安全主机发送第四预设继电器为1且第五预设继电器为1的命令(安全主机使用该命令进行运算);

当检测到电流方向从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端子2进入、经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端子1流出时,控制向安全主机发送第四预设继电器为1且第五预设继电器为0的命令;

当检测到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端子1、所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端子2无电流通过时,控制向安全主机发送第四预设继电器为0且第五预设继电器为0的命令;

板卡重新上电启动时,控制向安全主机发送第四预设继电器为0且第五预设继电器为0的命令。

在本申请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点控制器1、所述接点控制器2、所述接点控制器3、所述接点控制器4、所述接点控制器5以及所述接点控制器6分别安装于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内部,每个接点控制器内部包含4个对外接线端子,用于连接电源或其他设备。

在本申请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对外连接端子X1、对外连接端子X2、对外连接端子X3、对外连接端子X4、对外连接端子X5以及对外连接端子X6用于与相邻车站共同完成两车站之间的区间运行方向改变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包括:接点控制器1的端子1连接板卡的对外连接端子X1,接点控制器1的端子2连接正电源1,接点控制器1的端子3连接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的端子1,接点控制器2的端子3连接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的端子2,接点控制器2的端子2连接负电源1,接点控制器2的端子1连接板卡的对外连接端子X2;接点控制器3的端子1连接板卡的对外连接端子X3,接点控制器3的端子2连接正电源3,接点控制器3的端子4连接负电源3,接点控制器3的端子3连接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的端子1,接点控制器4的端子3连接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的端子2,接点控制器4的端子2连接负电源4,接点控制器4的端子4连接正电源4,接点控制器4的端子1连接板卡的对外连接端子X4;接点控制器5的端子1连接板卡的对外连接端子X5,接点控制器5的端子2连接正电源5,接点控制器5的端子4连接负电源5,接点控制器5的端子3连接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的端子1,接点控制器6的端子3连接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的端子2,接点控制器6的端子2连接负电源6,接点控制器6的端子4连接正电源6,接点控制器6的端子1连接板卡的对外连接端子X6。相较于现有技术,解决了现有站间联系电路需要大量继电器及其配线、不利于现场施工以及车站投入使用后的维护工作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能够利用该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替换现有技术采用的继电器组合及其配线,实现了进而取消过多的故障点,大大方便于后续的维护工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例举的接点控制器的设计;

图3a、图3b以及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例举的接点控制器工作原理;

图4a、图4b、图4c、图4d为本发明实施例例举的现有技术采用继电器组合方式来构成两车站之间的改变运行方向电路;

图5-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例举的“甲站为原发车站,乙站为原接车站”对应的改变运行方向流程;

图8-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例举的“甲站为原接车站,乙站为原发车站”对应的改变运行方向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如图1所示,电路原理图,该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包括:正电源1、负电源1、接点控制器1、接点控制器2、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以及正电源3、负电源3、正电源4、负电源4、接点控制器3、接点控制器4、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以及正电源5、负电源5、正电源6、负电源6、接点控制器5、接点控制器6、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以及对外连接端子X1、对外连接端子X2、对外连接端子X3、对外连接端子X4、对外连接端子X5、对外连接端子X6。

首先,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接点控制器的设计进行说明,如附图2例举的接点控制器,该接点控制器安装于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内部,设计接点控制器内部包含4个对外接线端子“1”、“2”、“3”、“4”,用于可连接电源或其他设备。

具体的,下面结合附图3a、附图3b、附图3c对接点控制器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陈述如下:

当收到安全主机下发的端子1与端子2导通命令时,接点控制器内端子1与端子2状态如附图3a所示;当收到安全主机下发的端子1与端子3导通命令时,接点控制器内端子1与端子3状态如图3b所示;当收到安全主机下发的端子1与端子4导通命令时,接点控制器内端子1与端子4状态如图3c所示;当未收到安全主机下发的任何端子之间导通命令时,接点控制器内端子状态如图2所示,即端子1、端子2、端子3、端子4互相之间完全断开。

其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的设计进行详细说明,结合附图1陈述如下:

接点控制器1的端子1连接板卡的对外连接端子X1,接点控制器1的端子2连接正电源1,接点控制器1的端子3连接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的端子1,接点控制器2的端子3连接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的端子2,接点控制器2的端子2连接负电源1,接点控制器2的端子1连接板卡的对外连接端子X2。

接点控制器3的端子1连接板卡的对外连接端子X3,接点控制器3的端子2连接正电源3,接点控制器3的端子4连接负电源3,接点控制器3的端子3连接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的端子1,接点控制器4的端子3连接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的端子2,接点控制器4的端子2连接负电源4,接点控制器4的端子4连接正电源4,接点控制器4的端子1连接板卡的对外连接端子X4。

接点控制器5的端子1连接板卡的对外连接端子X5,接点控制器5的端子2连接正电源5,接点控制器5的端子4连接负电源5,接点控制器5的端子3连接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的端子1,接点控制器6的端子3连接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的端子2,接点控制器6的端子2连接负电源6,接点控制器6的端子4连接正电源6,接点控制器6的端子1连接板卡的对外连接端子X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的对外连接端子X1、对外连接端子X2、对外连接端子X3、对外连接端子X4、对外连接端子X5以及对外连接端子X6用于与相邻车站共同完成两车站之间的区间运行方向改变。

进一步的,结合附图1示出的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分别对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以及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的工作逻辑进行详细说明,陈述如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提及的“第一预设继电器”、“第二预设继电器”、“第三预设继电器”“第四预设继电器”“第五预设继电器”不存在先后排序,此处使用词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仅是为了方便清楚的标识区分不同的继电器而已。

第一,对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工作逻辑进行详细说明:

当检测到电流方向从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端子1进入、经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端子2流出时,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向安全主机发送第一预设继电器为1的命令,安全主机将使用该命令进行相关运算;

当检测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端子1、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端子2无电流通过时,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向安全主机发送第一预设继电器为0的命令,安全主机将使用该命令进行相关运算;

板卡重新上电启动时,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向安全主机发送第一预设继电器为0的命令,安全主机将使用该命令进行相关运算。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继电器为安全主机内部运算使用的参数,例如可以为线路继电器S-XLJ(“S-”表示发车站的发车口名称),但仅作为举例,可根据安全主机实际需要任意命名。

第二,对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工作逻辑进行详细说明:

当检测到电流方向从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端子1进入、经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端子2流出时,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向安全主机发送第二预设继电器为1且第三预设继电器为0的命令,安全主机将使用该命令进行相关运算;

当检测到电流方向从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端子2进入、经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端子1流出时,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向安全主机发送第二预设继电器为1且第三预设继电器为1的命令,安全主机将使用该命令进行相关运算;

当检测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端子1、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端子2无电流通过时,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向安全主机发送第二预设继电器为0且第三预设继电器为0的命令,安全主机将使用该命令进行相关运算;

板卡重新上电启动时,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向安全主机发送第二预设继电器为0且第三预设继电器为0的命令,安全主机将使用该命令进行相关运算。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继电器、第三继电器为安全主机内部运算使用的参数。例如可以将第二继电器确定为一照查继电器S-1ZCJ(“S-”表示发车站的发车口名称)、第三预设继电器确定为二照查继电器S-2ZCJ(“S-”表示发车站的发车口名称),但S-1ZCJ、S-2ZCJ仅作为示例性的,可根据安全主机实际需要任意命名。

第三,对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工作逻辑进行详细说明:

当检测到电流方向从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端子1进入、经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端子2流出时,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向安全主机发送第四预设继电器为1且第五预设继电器为1的命令,安全主机将使用该命令进行相关运算;

当检测到电流方向从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端子2进入、经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端子1流出时,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向安全主机发送第四预设继电器为1且第五预设继电器为0的命令,安全主机将使用该命令进行相关运算;

当检测到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端子1、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端子2无电流通过时,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向安全主机发送第四预设继电器为0且第五预设继电器为0的命令,安全主机将使用该命令进行相关运算;

板卡重新上电启动时,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向安全主机发送第四预设继电器为0且第五预设继电器为0的命令,安全主机将使用该命令进行相关运算。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四预设继电器、第五继电器为安全主机内部运算使用的参数,例如第四预设继电器可以为接近预告继电器S-JYGJ(“S-”表示发车站的发车口名称)、第五继电器可以为监督区间继电器S-JQJ(“S-”表示发车站的发车口名称),但S-JYGJ、S-JQJ仅作为示例性的,可根据安全主机实际需要任意命名。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结合现有技术采用继电器组合方式所构成两车站之间的改变运行方向电路,通过比对分析,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用来替代上述现有技术方法而实现的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进行详细例举说明,陈述如下:

例如,例举现有技术采用继电器组合方式来构成两车站之间的改变运行方向电路,如附图4a、附图4b、附图4c、附图4d,对于附图4a、附图4b、附图4c、附图4d中出现的英文缩写,利用如下继电器名称对应关系表(表一)进行补充说明:

以及在附图4a、附图4b、附图4c、附图4d中:“S-”表示发车站的发车口名称,“X-”表示接车站的接车口名称,“↑”表示继电器吸起,“↓”表示继电器落下,“1”、“2”、“3”、“4”、“5”、“6”、“7”、“8”代表继电器的采集驱动接点。

通过比较分析,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如附图1)可用于取消附图4a、附图4b、附图4c、附图4d中甲站所有的继电器及其配线,继而实现了该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替换现有技术采用的继电器组合及其配线。

以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如附图1,相较于现有技术,解决了现有站间联系电路需要大量继电器及其配线、不利于现场施工以及车站投入使用后的维护工作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能够利用该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替换现有技术采用的继电器组合及其配线,实现了进而取消过多的故障点,大大方便于后续的维护工作。

下面,结合附图1电路原理,本发明实施例还进一步地对与继电电路接口改变运行方向动作顺序进行详细说明,如附图5-10,(需要说明的是,与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接口改变运行方向动作顺序,也是如下附图5-10例举的动作顺序,所以不再赘述了),具体的,陈述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例举两个车站甲和乙,如附图5-10,都示出了甲站使用附图1给出的电路原理实现具体工作,而乙站仍继续使用现有的采用继电器组合方式来构成站间联系执行改变运行方向电路(如背景技术陈述的现有技术所采用的改变运行方向电路)。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随机例举的相邻两个车站,实际上都可以使用附图1提供的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但是附图5-10示出的仅对一个车站(甲站)先使用图1的电路原理,这是为了充分考虑实际应用中对于一项改进的技术,在未确保工作稳定性前提下,最好优先考虑在一个车站试用,若测试稳定之后,就可以在每个车站替换现有改变运行方向电路。本发明实施例仅是给出示例性的例举而已。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附图5-10中出现的英文缩写,请参见上述表一,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相邻两个车站甲和乙,两站之间改变运行方向分为:由发车方向改为接车方向和由接车方向改为发车方向,这两种应用场景,具体陈述如下:

首先,对于“由发车方向改为接车方向”的应用场景,若甲站为原发车站,乙站为原接车站,改变运行方向流程,结合附图5-7进行详细陈述:

步骤1:初始状态时甲站安全主机向甲站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下发

1)接点控制器1的端子1与端子3导通命令;

2)接点控制器2的端子1与端子3导通命令;

3)接点控制器3的端子1与端子3导通命令;

4)接点控制器4的端子1与端子3导通命令;

5)接点控制器5的端子1与端子2导通命令;

6)接点控制器6的端子1与端子2导通命令;

步骤2:乙站办理发车进路后,乙站的X-FSJ↓、X-ZDJ↑、X-JJ↓、X-GJJ↓,甲站电流方向检测单元1检测到电流方向从端子1进入、经端子2流出时,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向安全主机发送S-XLJ为1的命令,甲站安全主机收到S-XLJ为1的命令后,甲站安全主机向甲站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下发

1)接点控制器3的端子1与端子3断开命令;

2)接点控制器3的端子1与端子2导通命令;

3)接点控制器4的端子1与端子3断开命令;

4)接点控制器4的端子1与端子2导通命令。

甲站电流检测单元2检测到端子1、端子2无电流通过时,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向安全主机发送S-1ZCJ为0且S-2ZCJ为0的命令。

步骤3:乙站驱动X-1ZCJ↑、X-2ZCJ↓,此时甲站电流方向检测单元3检测到电流方向从端子2进入、经端子1流出时,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向安全主机发送S-JYGJ为1且S-JQJ为0的命令。

步骤4:改变运行方向动作过程结束。

其次,对于“由接车方向改为发车方向”的应用场景,若甲站为原接车站,乙站为原发车站,改变运行方向流程,结合附图8-10进行详细陈述:

步骤1:初始状态时甲站安全主机向甲站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下发

1)接点控制器1的端子1与端子3导通命令;

2)接点控制器2的端子1与端子3导通命令;

3)接点控制器3的端子1与端子2导通命令;

4)接点控制器4的端子1与端子2导通命令;

5)接点控制器5的端子1与端子3导通命令;

6)接点控制器6的端子1与端子3导通命令。

步骤2:甲站办理发车进路后,甲站安全主机向甲站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下发

1)接点控制器1的端子1与端子2导通命令;

2)接点控制器2的端子1与端子2导通命令。

步骤3:乙站驱动S-XLJ↑、S-JJ↑,此时甲站电流方向检测单元2检测到电流方向从端子1进入、经端子2流出时,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向安全主机发送X-1ZCJ为1且X-2ZCJ为0的命令。

步骤4:甲站安全主机向甲站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下发

1)接点控制器5的端子1与端子3断开命令;

2)接点控制器5的端子1与端子2导通命令;

3)接点控制器6的端子1与端子3断开命令;

4)接点控制器6的端子1与端子2导通命令。

步骤5:改变运行方向动作过程结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接口改变运行方向动作顺序与上述附图5-10的动作顺序完全相同,这里不再叙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相较于现有技术,解决了现有方法需要大量继电器及其配线、不利于现场施工以及后续的维护工作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使用的传统改变运行方向电路继电器过多、配线复杂、现场施工周期长,维护困难的铁路实际运营情况,利用该全电子站间联系执行模块电路替换现有技术采用的继电器组合及其配线,进而取消过多的故障点,大大方便于后续的维护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