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带衬网的用于林业容器苗的育苗容器

一种带衬网的用于林业容器苗的育苗容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衬网的用于林业容器苗的育苗容器,包括养殖箱,所述养殖箱上壁开设有多个种植槽,所述养殖箱上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板,所述养殖箱上设有用于为苗种浇水的浇水机构,所述浇水机构包括设置在养殖箱上方的浇水箱,所述浇水箱下壁连通设有多个雾化喷头,所述养殖箱侧壁固定连接有储水箱与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储水箱侧壁相连通。本发明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浇水的方式,避免对多个种植槽浇水不均匀的情况出现,保证每个种植槽内的苗种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水分,从而保证苗种能够正常生长,同时无需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松土操作,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5542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喻有强;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70240.X

  • 发明设计人 喻有强;

    申请日2020-12-14

  • 分类号A01G9/029(20180101);A01G27/00(20060101);A01B39/02(20060101);A01B39/20(20060101);A01B39/2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平西路1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0:1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育苗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衬网的用于林业容器苗的育苗容器。

背景技术

用特定容器培育作物或果树、花卉、林木幼苗的育苗方式,容器盛有养分丰富的培养土等基质,常在塑料大棚、温室等保护设施中进行育苗,可使苗的生长发育获得较佳的营养和环境条件。

培养苗种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定期向育苗容器内浇水,而传统的浇水方式一般为工作人员手持喷壶等浇水工具向容器内浇水,这种方式很可能出现浇水不均匀的情况发生,导致某些苗种得不到充分的水源,不利于苗种的正常生长,其次,苗种生长过程还需要工作人员使用铲子定期进行松土,人工松土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而且由于育苗容器的数量繁多,采用人工浇水和松土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带衬网的用于林业容器苗的育苗容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带衬网的用于林业容器苗的育苗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衬网的用于林业容器苗的育苗容器,包括养殖箱,所述养殖箱上壁开设有多个种植槽,所述养殖箱上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板,所述养殖箱上设有用于为苗种浇水的浇水机构;

所述浇水机构包括设置在养殖箱上方的浇水箱,所述浇水箱下壁连通设有多个雾化喷头,所述养殖箱侧壁固定连接有储水箱与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储水箱侧壁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浇水箱侧壁相连通;

所述养殖箱上设有用于驱动浇水箱移动的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养殖箱上方的可移动的移动板,位于右侧的所述竖板侧壁贯穿设有通槽,所述移动板位于通槽内,所述移动板上下侧壁与通槽上下内壁贴合,位于左侧的所述竖板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移动板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板下壁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板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移动槽内并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杠,所述往复丝杠远离电机的一端与移动槽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往复丝杠侧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侧壁与移动槽内壁贴合,所述浇水箱上壁与移动块下壁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竖板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控制块,多个所述控制块侧壁均设有斜面,位于左侧的多个所述控制块的斜面与位于右侧的多个控制块的斜面朝向相反;

所述移动板上设有用于松土的松土机构;

所述养殖箱上设有用于控制电机与水泵通断的控制机构。

优选地,所述松土机构包括开设在浇水箱侧壁的两个导向槽,两个所述导向槽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导向块,两个所述导向块侧壁均通过弹簧与对应的导向槽内壁弹性连接;

两个所述导向块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磁板,两个所述磁板下壁均固定连接有松土杆,所述移动槽的内顶部等间距嵌设有多个磁块。

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开设在养殖箱内壁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杆,两个所述导向杆侧壁共同滑动套设有两个导电块;

两个所述导电块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相对的侧壁均设有斜面,所述安装槽内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一端通过拉簧与限位槽内壁弹性连接,所述限位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球,所述控制球与两个连接块正对设置,所述限位杆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延伸至安装槽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滑槽的截面呈T形结构,所述滑块的截面呈T形结构。

优选地,两个所述导向槽的截面均呈T形结构,两个所述导向块的截面均呈T形结构。

优选地,两个所述松土杆侧壁均转动连接有多个连杆,位于同一个所述松土杆侧壁的多个连杆均通过复位弹簧与对应的松土杆侧壁弹性连接。

优选地,两个所述松土杆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多个所述连杆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浇水机构和驱动机构,电机运转时能够带动浇水箱左右移动,同时配合多个导向块的斜面作用,使得浇水箱能够呈S型路线移动,从而对养殖箱内的多个种植槽均匀的浇水,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浇水的方式,避免对多个种植槽浇水不均匀的情况出现,保证每个种植槽内的苗种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水分,从而保证苗种能够正常生长;

2、本发明通过设置松土杆,浇水箱移动的过程中,在多个磁板的斥力作用下,两个松土杆能够间歇的插入多个种植槽的土壤中,两个松土杆插入土壤后,两个松土杆仍会伴随浇水箱发生移动,从而对土壤起到松土效果,一方面能够使土壤更加松软,防止土壤出现结块等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在浇水的过程中进行松土,使水分能够更加顺利的渗入土壤中,有利于植物根部对水分的吸收,无需工作人员手动进行松土操作,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本发明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当松土杆插入土壤中时,多个连杆能够在土壤的阻力下向上转动,并跟随松土杆完全没入土壤中,当松土杆向上移动时,多个连杆又能够在土壤的阻力作用下向下转动,能够使多个连杆附近的土壤翻起,从而扩大了松土杆的作用范围,有效提高对土壤的松土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带衬网的用于林业容器苗的育苗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截面图;

图3为图1的B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2的C处结构放大图;

图5为图4的D处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带衬网的用于林业容器苗的育苗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E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养殖箱、2竖板、3控制块、4电机、5移动板、6种植槽、7滑槽、8水泵、9储水箱、10移动槽、11往复丝杠、12安装槽、13导电块、14导向杆、15连接块、16控制球、17限位槽、18限位杆、19连接板、20移动块、21磁块、22浇水箱、23磁板、24松土杆、25雾化喷头、26导向槽、27导向块、28连杆、29复位弹簧、30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5,一种带衬网的用于林业容器苗的育苗容器,包括养殖箱1,养殖箱1上壁开设有多个种植槽6,养殖箱1上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竖板2。

养殖箱1上设有用于为苗种浇水的浇水机构,浇水机构包括设置在养殖箱1上方的浇水箱22,浇水箱22下壁连通设有多个雾化喷头25,雾化喷头25能够把水呈水雾状喷洒出来,能够提高水流的喷洒范围,使水流更加均匀的喷洒在苗种和土壤上,养殖箱1侧壁固定连接有储水箱9与水泵8,储水箱9上壁连通设有加水管,方便工作人员向储水箱9内加水,水泵8的进水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储水箱9侧壁相连通,水泵8的出水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浇水箱22侧壁相连通,第二连接管为塑料软管。

养殖箱1上设有用于驱动浇水箱22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养殖箱1上方的可移动的移动板5,位于右侧的竖板2侧壁贯穿设有通槽30,移动板5位于通槽30内,移动板5上下侧壁与通槽30上下内壁贴合,防止移动板5发生竖直方向上的晃动,使移动板5能够更加平稳的移动,位于左侧的竖板2侧壁开设有滑槽7,滑槽7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滑槽7的截面呈T形结构,滑块的截面呈T形结构,防止滑块从滑槽7内脱落,从而对移动板5的移动起到限位作用,滑块与移动板5侧壁固定连接;

移动板5下壁开设有移动槽10,移动板5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轴延伸至移动槽10内并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杠11,往复丝杠11远离电机4的一端与移动槽10内壁转动连接,往复丝杠11侧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块20,移动块20侧壁与移动槽10内壁贴合,防止往复丝杠11转动时带动移动块20转动,使得移动块20只能沿着往复丝杠11移动,浇水箱22上壁与移动块20下壁固定连接;

两个竖板2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控制块3,多个控制块3侧壁均设有斜面,位于左侧的多个控制块3的斜面与位于右侧的多个控制块3的斜面朝向相反,当浇水箱22与控制块3的斜面相接触时,浇水箱22能够沿着控制块3的斜面发生移动。

移动板5上设有用于松土的松土机构,松土机构包括开设在浇水箱22侧壁的两个导向槽26,两个导向槽26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导向块27,两个导向槽26的截面均呈T形结构,两个导向块27的截面均呈T形结构,防止导向块27从导向槽26内脱落,两个导向块27侧壁均通过弹簧与对应的导向槽26内壁弹性连接;

两个导向块27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磁板23,两个磁板23下壁均固定连接有松土杆24,移动槽10的内顶部等间距嵌设有多个磁块21。

养殖箱1上设有用于控制电机4与水泵8通断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开设在养殖箱1内壁的安装槽12,安装槽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杆14,两个导向杆14均由绝缘橡胶材料制成,两个导向杆14侧壁共同滑动套设有两个导电块13,养殖箱1侧壁固定连接有外接电源,外接电源、电机4、水泵8与两个导电块13共同电性连接;

两个导电块13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5,两个连接块15相对的侧壁均设有斜面,方便两个连接块15被控制球16挤压时发生移动,安装槽12内壁开设有限位槽17,限位槽17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8,限位杆18一端通过拉簧与限位槽17内壁弹性连接,限位杆18侧壁与限位槽17内壁紧密贴合,防止限位杆18发生晃动,限位杆1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球16,控制球16与两个连接块15正对设置,当控制球16发生移动且与两个连接块15接触时,控制球16能够挤压两个连接块15的斜面,使两个连接块15相互分离,从而使两个导电块13相互分离,限位杆18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9,连接板19延伸至安装槽12的外部,方便浇水箱22挤压连接板19使连接板19发生移动。

本发明使用时,在对苗种进行浇水时,工作人员可启动电机4与水泵8,水泵8运转时能够把储水箱9中的水泵入浇水箱22内,并由多个雾化喷头25呈水雾状喷出。

电机4运转时能够带动往复丝杠11转动,由于移动块20侧壁与移动槽10内壁贴合,往复丝杠11转动时不会带动移动块20转动,使移动块20只能沿着往复丝杠11移动,移动块20移动时能够带动浇水箱22移动,浇水箱22能够依次缓慢经过多个种植槽6上方,能够对最上排的多个种植槽6内的苗种进行均匀的浇水。

浇水箱22移动到移动槽10左极限端的过程中,浇水箱22能够与左侧最上端的控制块3的斜面相接触,并沿着控制块3的斜面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移动板5向下移动,进一步的,可以在浇水箱22的两侧设置滚轮,使得滚轮与控制块3的斜面相接触时,将浇水箱22与控制块3的斜面相抵产生的滑动转换为滚轮与控制块3的滚动,减少摩擦带来的损耗,且动作更加稳定平滑,增加浇水箱22运行的稳定性,当浇水箱22与控制块3的斜面分离时,浇水箱22恰好移动到移动槽10的左极限端,并开始向移动槽10的右极限端方向移动,即可对养殖箱1内第二排的多个种植槽6进行均匀浇水,当浇水箱22移动到移动槽10的右极限端时,浇水箱22又能够在对应控制块3的斜面作用下向下移动,重复上述过程,伴随浇水箱22的左右移动和多个控制块3的斜面作用,浇水箱22能够呈S型路线移动,从而对养殖箱1内的多个种植槽6均匀的浇水。

浇水箱22在移动的过程中,其侧壁的两个磁块21移动到磁板23的下方时,两个磁块21能够在磁板23的斥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带动两个松土杆24下移,并使两个松土杆24插入到对应种植槽6内的土壤中,当两个磁块21与磁板23的位置错开时,两个导向块27能够在两个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带动两个松土杆24从土壤中移动出来,随着浇水箱22的不断移动,两个松土杆24能够间歇的插入多个种植槽6的土壤中,即可土壤起到松土效果。

需要注意的时,两个松土杆24插入土壤后,两个松土杆24仍会伴随浇水箱22发生移动,从而扩大两个松土杆24在土壤中的移动范围,保证对土壤的松土效果。

当浇水箱22移动到养殖箱1的右下方时,浇水箱22能够与连接板19接触并带动连接板19移动,连接板19移动时能够带动控制球16向两个连接块15的方向移动,控制球16与两个连接块15接触的过程中,控制球16能够挤压两个连接块15的斜面部分,使两个连接块15相互分离,从而使两个导电块13能够相互分离,最终使得电机4与水泵8断电停止运转。

实施例2

参照图6-7,一种带衬网的用于林业容器苗的育苗容器,包括设转动连接在两个松土杆24侧壁的多个连杆28,初始状态下,多个连杆28均处于倾斜状态,位于同一个松土杆24侧壁的多个连杆28均通过复位弹簧29与对应的松土杆24侧壁弹性连接,两个松土杆24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多个连杆28均由金属材料制成,能够减缓松土杆24与连杆28被土壤中水分的腐蚀速率,从而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使用时,初始状态下,在多个复位弹簧29的弹力作用下,多个连杆28均处于向上倾斜的状态,当松土杆24插入土壤中时,多个连杆28能够在土壤的阻力下向上转动,并跟随松土杆24完全没入土壤中,当松土杆24向上移动时,多个连杆28又能够在土壤的阻力作用下向下转动,能够使多个连杆28附近的土壤翻起,从而扩大了松土杆24的作用范围,有效提高对土壤的松土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