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粪便常规检查的取样设备

一种用于粪便常规检查的取样设备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疗检测相关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粪便常规检查的取样设备,包括机身,所述机身顶壁内设置有便池,所述便池右壁顶端连通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马桶盖腔,所述马桶盖腔内设置有前后延伸的马桶盖轴,本发明通过凸轮带动试管升降两次,进而实现试管的提供和收回,同时利用弹簧之间的弹性系数不同,达到限制弹簧转动的目的,进而实现升降两次后带动转盘转动四分之一圈完成存放,同时在升降过程中能在试管外壁上打印信息,避免患者需要领取试管,避免携带试管和贴纸的麻烦,同时利用两段齿条实现机械手伸出和缩回过程中两次九十度反转,达到取样的目的,避免患者取样时需要克服心理障碍,失手以及取样不足等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492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威斯提服装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050909.8

  • 发明设计人 王建风;

    申请日2021-01-14

  • 分类号G01N1/0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1199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文靖路60号3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36:5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检测相关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粪便常规检查的取样设备 。

背景技术

粪便检查是临床常规化验检查项目之一,通过此检查可了解胃肠道内的病理情况,间接判断消化道、胰腺、肝胆的功能状况,而对粪便进行取样过程中,通常需要患者自行进行取样放入试管中,这对患者自身心理具有一定的挑战,当试管未拿稳时,也容易导致粪便沾手、试管外壁被污染等问题发生,同时手工取样会导致取样不足或过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设置一种用于粪便常规检查的取样设备改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粪便常规检查的取样设备,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粪便常规检查的取样设备,包括机身,所述机身顶壁内设置有便池,所述便池右壁顶端连通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马桶盖腔,所述马桶盖腔内设置有前后延伸的马桶盖轴,所述马桶盖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遮盖所述便池的马桶盖,所述马桶盖顶壁固定设置有显示器,所述便池底壁连通设置有连通所述机身外的下水管,所述便池右壁连通设置有机械手腔,所述机械手腔顶壁连通设置有门腔,所述门腔内设置有通过拉线和扭转弹簧封闭所述便池和所述主轴连通处的封闭装置,所述机械手腔内设置有通过齿轮齿条带动机械手伸入所述便池且翻转九十度取样的取样装置,所述机械手腔底壁连通设置有转盘腔,所述转盘腔右壁连通设置有开口向右的新试管腔,所述新试管腔内放满未使用的试管盖腔,所述试管盖腔顶壁设置有带有勺的试管盖腔,所述试管盖腔顶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试管盖腔,所述试管盖腔侧壁中段直径大于开口处和底部,所述新试管腔右侧开口被新试管门封闭,所述新试管腔前后对称且连通设置有两个提供带轮腔,所述提供带轮腔左右对称设置有上下延伸的提供轴,所述提供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提供带轮,两组所述提供带轮通过提供传送带传动连接,右侧所述提供轴向下延伸且末端固定设置有输出轴向上的提供电机,所述转盘腔前壁连通设置有开口向前的样品存放腔,所述样品存放腔内存放取样完的所述试管盖腔,所述样品存放腔右壁后侧固定设置有向左后方倾斜伸入所述转盘腔的斜板,所述转盘腔后壁固定设置有打印机,所述转盘腔内设置有通过转盘夹持所述新试管腔内的所述试管盖腔后取样再送入所述样品存放腔内的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在装运过程中经过所述打印机,所述打印机将用户信息打印在所述试管盖腔外壁上,所述转盘腔内设置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设置有致使所述转运装置升降两次后转动四分之一周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凸轮带动转盘升降两次,同时带动被斜块限制的扭转弹簧转动蓄力,利用扭转弹簧和压缩弹簧的弹性系数不同,致使扭转弹簧积蓄一定势能后推动压缩弹簧受压,致使两斜块分离,进而释放扭转弹簧的势能,最后通过槽轮带动转运装置转动四分之一周。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装置包括所述门腔,所述门腔内设置有前后延伸且两端固定设置有扭转弹簧的扭转弹簧轴,所述扭转弹簧轴两端的扭转弹簧远离所述扭转弹簧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门腔壁上,所述扭转弹簧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封闭所述便池和所述主轴连通处的门,所述扭转弹簧轴位于所述门后侧的部分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线轮,所述机械手腔顶壁右侧连通设置有封闭弹簧腔,所述封闭弹簧腔顶壁固定设置有封闭压缩弹簧,所述封闭压缩弹簧远离所述封闭弹簧腔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封闭齿条,所述封闭弹簧腔左壁连通设置有封闭线轮腔,所述封闭线轮腔内设置有前后延伸的封闭线轮轴,所述封闭线轮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封闭线轮,所述封闭线轮轴位于所述封闭线轮后侧的部分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封闭齿条啮合的封闭齿轮,所述封闭线轮外表面卷绕且固定设置有拉线,所述拉线远离所述封闭线轮的一端卷绕且固定在所述线轮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取样装置包括所述机械手腔,所述机械手腔内左右滑动的设置有机械手,所述机械手左端设置有左上下三开口的反转腔,所述反转腔内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机械轴,所述机械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远离所述机械轴的一端左右对称设置有开口远离中线的夹持腔,所述夹持腔靠近中线的壁上固定设置有夹持电磁铁,所述夹持腔靠近中线的壁上固定设置有夹持压缩弹簧,所述夹持压缩弹簧远离正中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夹持块,所述机械手后壁设置有带轮腔,所述机械轴向后伸入所述带轮腔且末端固定设置有副带轮,所述带轮腔右侧设置有前后延伸的主轴,所述主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主带轮,所述主带轮和所述副带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机械手腔后壁连通设置有齿条腔,所述齿条腔底壁左侧固定设置有下齿条,所述齿条腔顶壁右侧固定设置有上齿条,所述主轴向后伸入所述齿条腔且末端设置有与所述上齿条和所述下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机械手腔前壁连通设置有移动腔,所述移动腔底壁固定设置有输出轴向上的移动电机,所述移动电机输出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移动轴,所述移动轴远离所述移动电机的一端伸入所述移动腔且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机械手啮合的移动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装置包括所述转盘腔,所述转盘腔底壁设置有上下延伸的花键轴,所述花键轴向下贯穿所述控制腔且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啮合齿轮,所述花键轴外表面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凸块轴,所述凸块轴向下伸入所述控制腔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凸块齿轮,所述凸块轴向上延伸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顶壁抵接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顶壁固定设置有与所述花键轴光滑连接的升降块,所述升降块和所述升降杆受所述机身限制,只能在所述转盘腔内上下滑动,所述升降块顶壁转动设置有与所述花键轴花键连接且呈圆盘形的转盘,所述转盘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上下及远离中线方向三开口的转盘夹持腔,所述转盘夹持腔前后壁对称且连通设置有转盘弹簧腔,所述转盘弹簧腔远离所述转盘夹持腔的壁上固定设置有转盘压缩弹簧,所述转盘压缩弹簧靠近所述转盘夹持腔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伸入所述转盘夹持腔用以夹紧所述试管盖腔的转盘夹持块。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所述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底壁固定设置有输出轴向上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贯穿所述控制腔且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凸块齿轮啮合的电机齿轮,所述控制腔顶壁右侧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上轴,所述上轴向下延伸入所述控制腔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凸块齿轮啮合的上齿轮,所述上轴远离所述上齿轮的一端线下延伸且末端固定设置有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远离所述上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上下延伸的下轴,所述下轴靠近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转杆块,所述转杆块右侧固定设置有动杆,所述动杆远离所述转杆块的一端后壁设置有斜坡,所述下轴远离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啮合齿轮啮合的下齿轮,所述控制腔右壁连通设置有压缩弹簧腔,所述压缩弹簧腔右壁固定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远离所述压缩弹簧腔右壁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伸入所述控制腔的限制杆,所述限制杆远离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前壁设置有斜坡,所述限制杆和所述动杆在斜坡处相互抵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凸轮带动试管升降两次,进而实现试管的提供和收回,同时利用弹簧之间的弹性系数不同,达到限制弹簧转动的目的,进而实现升降两次后带动转盘转动四分之一圈完成存放,同时在升降过程中能在试管外壁上打印信息,避免患者需要领取试管,避免携带试管和贴纸的麻烦,同时利用两段齿条实现机械手伸出和缩回过程中两次九十度反转,达到取样的目的,避免患者取样时需要克服心理障碍,失手以及取样不足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粪便常规检查的取样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C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D-D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E-E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F-F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G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H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6中I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10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结合附图 1-10所述的一种用于粪便常规检查的取样设备,包括机身1,所述机身1顶壁内设置有便池2,所述便池2右壁顶端连通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马桶盖腔5,所述马桶盖腔5内设置有前后延伸的马桶盖轴6,所述马桶盖轴6外表面固定设置有遮盖所述便池2的马桶盖3,所述马桶盖3顶壁固定设置有显示器4,所述便池2底壁连通设置有连通所述机身1外的下水管20,所述便池2右壁连通设置有机械手腔33,所述机械手腔33顶壁连通设置有门腔60,所述门腔60内设置有通过拉线和扭转弹簧封闭所述便池2和所述主轴34连通处的封闭装置901,所述机械手腔33内设置有通过齿轮齿条带动机械手伸入所述便池2且翻转九十度取样的取样装置902,所述机械手腔33底壁连通设置有转盘腔19,所述转盘腔19右壁连通设置有开口向右的新试管腔18,所述新试管腔18内放满未使用的试管盖腔16,所述试管盖腔16顶壁设置有带有勺的试管盖腔15,所述试管盖腔15顶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试管盖腔14,所述试管盖腔14侧壁中段直径大于开口处和底部,所述新试管腔18右侧开口被新试管门17封闭,所述新试管腔18前后对称且连通设置有两个提供带轮腔55,所述提供带轮腔55左右对称设置有上下延伸的提供轴56,所述提供轴56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提供带轮57,两组所述提供带轮57通过提供传送带58传动连接,右侧所述提供轴56向下延伸且末端固定设置有输出轴向上的提供电机54,所述转盘腔19前壁连通设置有开口向前的样品存放腔24,所述样品存放腔24内存放取样完的所述试管盖腔16,所述样品存放腔24右壁后侧固定设置有向左后方倾斜伸入所述转盘腔19的斜板31,所述转盘腔19后壁固定设置有打印机30,所述转盘腔19内设置有通过转盘夹持所述新试管腔18内的所述试管盖腔16后取样再送入所述样品存放腔24内的转运装置903,所述转运装置903在装运过程中经过所述打印机30,所述打印机30将用户信息打印在所述试管盖腔16外壁上,所述转盘腔19内设置有控制腔73,所述控制腔73内设置有致使所述转运装置903升降两次后转动四分之一周的控制装置904,所述控制装置904通过凸轮带动转盘升降两次,同时带动被斜块限制的扭转弹簧转动蓄力,利用扭转弹簧和压缩弹簧的弹性系数不同,致使扭转弹簧积蓄一定势能后推动压缩弹簧受压,致使两斜块分离,进而释放扭转弹簧的势能,最后通过槽轮带动转运装置903转动四分之一周。

有益地,所述封闭装置901包括所述门腔60,所述门腔60内设置有前后延伸且两端固定设置有扭转弹簧的扭转弹簧轴63,所述扭转弹簧轴63两端的扭转弹簧远离所述扭转弹簧轴6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门腔60壁上,所述扭转弹簧轴63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封闭所述便池2和所述主轴34连通处的门62,所述扭转弹簧轴63位于所述门62后侧的部分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线轮61,所述机械手腔33顶壁右侧连通设置有封闭弹簧腔13,所述封闭弹簧腔13顶壁固定设置有封闭压缩弹簧8,所述封闭压缩弹簧8远离所述封闭弹簧腔1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封闭齿条9,所述封闭弹簧腔13左壁连通设置有封闭线轮腔10,所述封闭线轮腔10内设置有前后延伸的封闭线轮轴12,所述封闭线轮轴12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封闭线轮85,所述封闭线轮轴12位于所述封闭线轮85后侧的部分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封闭齿条9啮合的封闭齿轮11,所述封闭线轮85外表面卷绕且固定设置有拉线59,所述拉线59远离所述封闭线轮85的一端卷绕且固定在所述线轮61外表面上。

有益地,所述取样装置902包括所述机械手腔33,所述机械手腔33内左右滑动的设置有机械手32,所述机械手32左端设置有左上下三开口的反转腔38,所述反转腔38内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机械轴36,所述机械轴36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机械臂37,所述机械臂37远离所述机械轴36的一端左右对称设置有开口远离中线的夹持腔52,所述夹持腔52靠近中线的壁上固定设置有夹持电磁铁53,所述夹持腔52靠近中线的壁上固定设置有夹持压缩弹簧51,所述夹持压缩弹簧51远离正中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夹持块50,所述机械手32后壁设置有带轮腔41,所述机械轴36向后伸入所述带轮腔41且末端固定设置有副带轮39,所述带轮腔41右侧设置有前后延伸的主轴34,所述主轴34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主带轮42,所述主带轮42和所述副带轮39通过传动带40传动连接,所述机械手腔33后壁连通设置有齿条腔43,所述齿条腔43底壁左侧固定设置有下齿条46,所述齿条腔43顶壁右侧固定设置有上齿条45,所述主轴34向后伸入所述齿条腔43且末端设置有与所述上齿条45和所述下齿条46啮合的齿轮44,所述机械手腔33前壁连通设置有移动腔35,所述移动腔35底壁固定设置有输出轴向上的移动电机47,所述移动电机47输出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移动轴49,所述移动轴49远离所述移动电机47的一端伸入所述移动腔35且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机械手32啮合的移动齿轮48。

有益地,所述转运装置903包括所述转盘腔19,所述转盘腔19底壁设置有上下延伸的花键轴64,所述花键轴64向下贯穿所述控制腔73且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啮合齿轮81,所述花键轴64外表面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凸块轴68,所述凸块轴68向下伸入所述控制腔7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凸块齿轮70,所述凸块轴68向上延伸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凸块67,所述凸块67顶壁抵接设置有升降杆66,所述升降杆66顶壁固定设置有与所述花键轴64光滑连接的升降块65,所述升降块65和所述升降杆66受所述机身1限制,只能在所述转盘腔19内上下滑动,所述升降块65顶壁转动设置有与所述花键轴64花键连接且呈圆盘形的转盘29,所述转盘29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上下及远离中线方向三开口的转盘夹持腔26,所述转盘夹持腔26前后壁对称且连通设置有转盘弹簧腔22,所述转盘弹簧腔22远离所述转盘夹持腔26的壁上固定设置有转盘压缩弹簧23,所述转盘压缩弹簧23靠近所述转盘夹持腔26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伸入所述转盘夹持腔26用以夹紧所述试管盖腔16的转盘夹持块27。

有益地,所述控制装置904包括所述控制腔73,所述控制腔73底壁固定设置有输出轴向上的电机82,所述电机82输出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电机轴83,所述电机轴83远离所述电机82的一端贯穿所述控制腔73且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凸块齿轮70啮合的电机齿轮84,所述控制腔73顶壁右侧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上轴69,所述上轴69向下延伸入所述控制腔73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凸块齿轮70啮合的上齿轮71,所述上轴69远离所述上齿轮71的一端线下延伸且末端固定设置有扭转弹簧72,所述扭转弹簧72远离所述上轴69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上下延伸的下轴80,所述下轴80靠近所述扭转弹簧7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转杆块79,所述转杆块79右侧固定设置有动杆77,所述动杆77远离所述转杆块79的一端后壁设置有斜坡,所述下轴80远离所述扭转弹簧72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啮合齿轮81啮合的下齿轮78,所述控制腔73右壁连通设置有压缩弹簧腔74,所述压缩弹簧腔74右壁固定设置有压缩弹簧75,所述压缩弹簧75远离所述压缩弹簧腔74右壁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伸入所述控制腔73的限制杆76,所述限制杆76远离所述压缩弹簧75的一端前壁设置有斜坡,所述限制杆76和所述动杆77在斜坡处相互抵接。

本实施例所述固定连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螺栓固定、焊接等方法。

初始状态时:

所述机械手32位于所述机械手腔33右侧,所述封闭齿条9缩入所述封闭弹簧腔13内,所述封闭压缩弹簧8受压,所述封闭线轮85释放所述拉线59,所述线轮61卷绕所述拉线59,所述扭转弹簧轴63无载荷,所述门62封闭所述便池2和所述机械手腔33,所述机械臂37朝下,所述夹持电磁铁53无电磁,所述夹持压缩弹簧51无载荷,所述转盘29位于所述转盘腔19底部,所述转盘压缩弹簧23无载荷,所述扭转弹簧72无载荷,所述压缩弹簧75无载荷,所述动杆77和所述限制杆76相互抵接,

整个装置的机械动作的顺序 :

当本发明的设备工作时,手动打开所述新试管门17,放入未使用的所述试管盖腔15和所述试管盖腔16,所述提供电机54转动带动所述提供轴56转动,所述提供轴56转动带动所述提供带轮57转动,所述提供带轮57转动通过所述提供传送带58带动所述试管盖腔16左移,所述试管盖腔16抵接右侧所述转盘夹持块27时推动右侧所述转盘夹持块27相背移动,右侧所述转盘压缩弹簧23受压,当所述试管盖腔16进入右侧所述转盘夹持腔26内后,右侧所述转盘压缩弹簧23回弹带动右侧所述转盘夹持块27相对移动,将所述试管盖腔16固定在右侧所述转盘夹持腔26内,

所述电机82转动带动所述电机轴83转动,所述电机轴83转动带动所述电机齿轮84转动,所述电机齿轮84转动带动所述凸块齿轮70转动,所述凸块齿轮70转动带动所述凸块轴68转动,所述凸块轴68转动带动所述凸块67转动,所述凸块67转动带动所述升降杆66升降,所述升降杆66带动所述升降块65升降,所述升降块65带动所述转盘29升降,所述转盘29带动所述试管盖腔16升降,所述凸块齿轮70转动带动所述上齿轮71转动,所述上齿轮71转动带动所述上轴69转动,所述上轴69转动因所述动杆77受所述限制杆76阻挡,所述扭转弹簧72受扭转积蓄弹性势能,当所述凸块67转动两圈,既所述转盘29升降两次后,因所述凸块齿轮70和所述上齿轮71传动比为一比二,所述上齿轮71转动一圈,所述扭转弹簧72扭转一圈,达到所述压缩弹簧75极限,所述动杆77推动所述限制杆76右移,所述压缩弹簧75受压,解除所述扭转弹簧72限制,所述扭转弹簧72回转带动所述下轴80转动一圈,所述下轴80转动带动所述转杆块79转动一圈,所述转杆块79带动所述动杆77转动一圈抵接所述限制杆76,所述动杆77转动过程中所述压缩弹簧75回弹带动所述限制杆76左移恢复原状,所述下轴80转动带动所述下齿轮78转动一圈,所述下齿轮78带动所述啮合齿轮81转动四分之一圈,所述啮合齿轮81带动所述花键轴64转动四分之一圈,所述花键轴64转动带动所述转盘29转动四分之一圈,所述转盘29转动带动所述试管盖腔16朝向后侧,完成准备,

用户通过所述显示器4确认自身信息,打开所述马桶盖3,向所述便池2排泄后,盖合所述马桶盖3,在所述显示器4上确认后,

所述电机82转动带动所述电机轴83转动,所述电机轴83转动带动所述电机齿轮84转动,所述电机齿轮84转动带动所述凸块齿轮70转动,所述凸块齿轮70转动带动所述凸块轴68转动,所述凸块轴68转动带动所述凸块67转动,所述凸块67转动带动所述升降杆66升降,所述升降杆66带动所述升降块65升降,所述升降块65带动所述转盘29升降,所述转盘29带动所述试管盖腔16升降,所述试管盖腔16升降过程中,所述打印机30将患者个人信息打印在所述试管盖腔16外壁上,所述凸块齿轮70转动带动所述上齿轮71转动,所述上齿轮71转动带动所述上轴69转动,所述上轴69转动因所述动杆77受所述限制杆76阻挡,所述扭转弹簧72受扭转积蓄弹性势能,当所述凸块67转动两圈,既所述转盘29升降两次后,因所述凸块齿轮70和所述上齿轮71传动比为一比二,所述上齿轮71转动一圈,所述扭转弹簧72扭转一圈,达到所述压缩弹簧75极限,所述动杆77推动所述限制杆76右移,所述压缩弹簧75受压,解除所述扭转弹簧72限制,所述扭转弹簧72回转带动所述下轴80转动一圈,所述下轴80转动带动所述转杆块79转动一圈,所述转杆块79带动所述动杆77转动一圈抵接所述限制杆76,所述动杆77转动过程中所述压缩弹簧75回弹带动所述限制杆76左移恢复原状,所述下轴80转动带动所述下齿轮78转动一圈,所述下齿轮78带动所述啮合齿轮81转动四分之一圈,所述啮合齿轮81带动所述花键轴64转动四分之一圈,所述花键轴64转动带动所述转盘29转动四分之一圈,所述转盘29转动带动原右侧所述转盘夹持腔26内的所述试管盖腔16朝向左侧,原左侧所述转盘夹持腔26朝向右侧,完成信息打印,准备取样,

所述提供电机54转动带动所述提供轴56转动,所述提供轴56转动带动所述提供带轮57转动,所述提供带轮57转动通过所述提供传送带58带动所述试管盖腔16左移,所述试管盖腔16抵接原左侧所述转盘夹持块27时推动原左侧所述转盘夹持块27相背移动,原左侧所述转盘压缩弹簧23受压,当所述试管盖腔16进入原左侧所述转盘夹持腔26内后,原左侧所述转盘压缩弹簧23回弹带动原左侧所述转盘夹持块27相对移动,将所述试管盖腔16固定在原左侧所述转盘夹持腔26内,

所述电机82转动带动所述电机轴83转动,所述电机轴83转动带动所述电机齿轮84转动,所述电机齿轮84转动带动所述凸块齿轮70转动,所述凸块齿轮70转动带动所述凸块轴68转动,所述凸块轴68转动带动所述凸块67转动二分之一圈,所述凸块67转动带动所述升降杆66上升,所述升降杆66带动所述升降块65上升,所述升降块65带动所述转盘29上升,所述转盘29带动所述试管盖腔16上升,所述试管盖腔16带动所述试管盖腔15上升,同时所述夹持电磁铁53产生电磁吸附所述夹持块50,所述夹持压缩弹簧51受压,随后所述机械臂37进入所述试管盖腔14,所述夹持电磁铁53无电磁释放所述夹持块50,所述夹持压缩弹簧51回弹带动所述夹持块50相对移动,进而卡住所述试管盖腔15,完成夹取所述试管盖腔15,

所述电机82转动带动所述电机轴83转动,所述电机轴83转动带动所述电机齿轮84转动,所述电机齿轮84转动带动所述凸块齿轮70转动,所述凸块齿轮70转动带动所述凸块轴68转动,所述凸块轴68转动带动所述凸块67转动二分之一圈,所述凸块67转动带动所述升降杆66下降,所述升降杆66带动所述升降块65下降,所述升降块65带动所述转盘29下降,所述转盘29带动所述试管盖腔16下降,所述试管盖腔15脱离所述试管盖腔16,

所述移动电机47转动带动所述移动轴49转动,所述移动轴49转动带动所述移动齿轮48转动,所述移动齿轮48转动带动所述机械手32左移,所述机械手32转动带动所述主轴34左移,所述主轴34带动所述齿轮44左移,所述齿轮44在所述上齿条45的作用下转动,所述齿轮44转动带动所述主轴34转动,所述主轴34转动带动所述主带轮42转动,所述主带轮42转动通过所述传动带40带动所述副带轮39转动,所述副带轮39转动带动所述机械轴36转动,所述机械轴36转动带动所述机械臂37转动,所述机械臂37转动通过所述夹持块50带动所述试管盖腔15转动保持水平指向左侧,所述机械手32与所述封闭齿条9分离,所述封闭压缩弹簧8回弹带动所述封闭齿条9下移,所述封闭齿条9带动所述封闭齿轮11转动,所述封闭齿轮11转动带动所述封闭线轮轴12转动,所述封闭线轮轴12转动带动所述封闭线轮85转动卷绕所述拉线59,所述拉线59带动所述线轮61转动,所述线轮61带动所述扭转弹簧轴63转动,所述扭转弹簧轴63受扭转,所述扭转弹簧轴63带动所述门62转动打开所述便池2和所述机械手腔33连通处,

所述机械手32继续左移,所述试管盖腔15保持水平后所述齿轮44和所述上齿条45分离,当所述试管盖腔15伸入所述便池2后,所述齿轮44和所述下齿条46啮合,所述齿轮44左移过程中在所述下齿条46作用下反转,所述齿轮44反转带动所述主轴34反转,所述主轴34反转带动所述主带轮42反转,所述主带轮42反转通过所述传动带40带动所述副带轮39反转,所述副带轮39反转带动所述机械轴36反转,所述机械轴36反转带动所述机械臂37反转,所述机械臂37反转通过所述夹持块50带动所述试管盖腔15反转垂直指向下方,同时接触排泄物,

随后所述移动电机47反转带动所述移动轴49反转,所述移动轴49反转带动所述移动齿轮48反转,所述移动齿轮48反转带动所述机械手32右移,所述机械手32反转带动所述主轴34右移,所述主轴34带动所述齿轮44右移,所述齿轮44右移过程中在所述下齿条46作用下转动,所述齿轮44转动带动所述主轴34转动,所述主轴34转动带动所述主带轮42转动,所述主带轮42转动通过所述传动带40带动所述副带轮39转动,所述副带轮39转动带动所述机械轴36转动,所述机械轴36转动带动所述机械臂37转动,所述机械臂37转动通过所述夹持块50带动所述试管盖腔15转动水平指向左侧,同时携带排泄物,之后所述齿轮44与所述下齿条46分离,

所述机械手32继续右移与所述上齿条45接触,所述齿轮44在所述上齿条45的作用下反转,所述齿轮44反转带动所述主轴34反转,所述主轴34反转带动所述主带轮42反转,所述主带轮42反转通过所述传动带40带动所述副带轮39反转,所述副带轮39反转带动所述机械轴36反转,所述机械轴36反转带动所述机械臂37反转,所述机械臂37反转通过所述夹持块50带动所述试管盖腔15反转垂直指向下方,同时推动所述封闭齿条9上移,所述封闭压缩弹簧8受压,所述封闭齿条9带动所述封闭齿轮11反转,所述封闭齿轮11反转带动所述封闭线轮轴12反转,所述封闭线轮轴12反转带动所述封闭线轮85反转释放所述拉线59,所述扭转弹簧轴63回转带动所述线轮61反转卷绕所述拉线59,所述扭转弹簧轴63反转带动所述门62反转封闭所述便池2和所述机械手腔33连通处,

所述电机82转动带动所述电机轴83转动,所述电机轴83转动带动所述电机齿轮84转动,所述电机齿轮84转动带动所述凸块齿轮70转动,所述凸块齿轮70转动带动所述凸块轴68转动,所述凸块轴68转动带动所述凸块67转动二分之一圈,所述凸块67转动带动所述升降杆66上升,所述升降杆66带动所述升降块65上升,所述升降块65带动所述转盘29上升,所述转盘29带动所述试管盖腔16上升,同时所述夹持电磁铁53产生电磁吸附所述夹持块50,所述夹持压缩弹簧51受压,进而释放所述试管盖腔15,

所述电机82转动带动所述电机轴83转动,所述电机轴83转动带动所述电机齿轮84转动,所述电机齿轮84转动带动所述凸块齿轮70转动,所述凸块齿轮70转动带动所述凸块轴68转动,所述凸块轴68转动带动所述凸块67转动二分之一圈,所述凸块67转动带动所述升降杆66下降,所述升降杆66带动所述升降块65下降,所述升降块65带动所述转盘29下降,所述转盘29带动所述试管盖腔16下降,所述试管盖腔16带动所述试管盖腔15下降,所述夹持电磁铁53无电磁释放所述夹持块50,所述夹持压缩弹簧51回弹带动所述夹持块50相对移动,完成取样,

此时,所述转盘29升降两次,所述凸块齿轮70转动两圈,所述上齿轮71转动一圈,所述扭转弹簧72弹性势能达到极限,致使所述动杆77可推动所述限制杆76右移,所述压缩弹簧75受压,所述扭转弹簧72反转带动所述下轴80转动一圈,所述下轴80转动带动所述转杆块79转动一圈,所述转杆块79带动所述动杆77转动一圈抵接所述限制杆76,此过程中所述压缩弹簧75已经回弹带动所述限制杆76左移恢复原状,所述下轴80转动带动所述下齿轮78转动一圈,所述下齿轮78转动带动所述啮合齿轮81转动四分之一圈,所述啮合齿轮81转动带动所述花键轴64转动四分之一圈,所述线轮61带动所述转盘29转动四分之一圈,所述转盘29带动原右侧所述转盘夹持腔26内的所述试管盖腔16朝向前侧,原左侧所述转盘夹持腔26带动其中的所述试管盖腔16朝向后侧,原右侧所述转盘夹持腔26的所述试管盖腔16转动向前侧的过程中受所述斜板31影响下,推开所述转盘夹持块27进入所述样品存放腔24内,所述转盘压缩弹簧23保证所述转盘夹持块27恢复原样,完成样品存放,

当所述样品存放腔24内放满所述试管盖腔16后,手动打开所述样品门25,取出所述试管盖腔16后,手动关闭所述样品门25,最后排泄物从所述下水管20处被冲走。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