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用于电连接构造的非对称窗格偏移的隐私玻璃窗结构

具有用于电连接构造的非对称窗格偏移的隐私玻璃窗结构

摘要

隐私玻璃窗结构可以包括电可控的光学活性材料,其在隐私或散射状态与可见或透射状态之间提供受控的转换。为了与控制光学活性材料的电极层进行电连接,隐私玻璃窗结构可以包括偏移的窗格布置。该结构可以包括包含光学活性材料的第一和第二窗格。两个窗格可以被两个层压的外部窗格夹在中间。在一些实例中,第一和第二窗格相对于层压的外部窗格沿其侧边缘凹进以限定凹部,电连接特征定位在该凹部中。虽然侧边缘可以凹进,但所有窗格的底边缘可以彼此齐平放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549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卡迪纳尔IG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980054445.9

  • 发明设计人 E·比耶加德;A·德米格里欧;

    申请日2019-08-16

  • 分类号G02F1/153(20060101);G02F1/155(20060101);E06B3/67(20060101);G02F1/1334(20060101);G02F1/1345(20060101);E06B9/24(20060101);

  • 代理机构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隆涛

  • 地址 美国明尼苏达州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35:20

说明书

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8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719,306号的权益,所述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包括电可控光学活性材料的结构,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玻璃窗结构的电连接构造,所述玻璃窗结构包括电可控光学活性材料。

背景技术

具有可控光调制的窗户、门、隔板和其它结构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这些结构通常被称为“智能”结构或“隐私”结构,因为它们能够从用户可透过所述结构观看的透明状态转换成禁止透过所述结构观察的隐私状态。举例来说,智能窗户被用于高端汽车和家庭,并且智能隔板被用作办公空间中的墙壁,以提供受控的隐私和视觉变暗。

可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来为智能结构提供受控的光学透射。举例来说,电致变色技术、光致变色技术、热致变色技术、悬浮颗粒技术和液晶技术都被用于不同的智能结构应用中以提供可控隐私。这些技术通常使用能量源(如电)从透明状态转换成隐私状态,或从隐私状态转换成透明状态。

在通过施加或去除电能来提供受控透射的情况下,光学透射结构可以包括电极触点,其中电气布线与控制光可控介质的电极层相接。电极触点可以在光学透射结构的电极层和从该结构延伸到电源的布线之间提供物理和电连接。

发明内容

一般地,本公开涉及隐私结构,其结合提供可控隐私的电可控的光学活性材料。术语隐私结构包括隐私单元(cell)、隐私玻璃窗结构、智能单元、智能玻璃窗结构以及提供可控光学活性并且因此通过所述结构的可见性的相关装置。这类结构可提供可切换光学活性,其提供可控变暗、可控光散射,或者可控变暗和可控光散射两者。可控变暗是指光学活性材料通过控制施加到光学活性材料的外部能量源而在高可见光透射率状态(亮态)、低可见光透射率暗态,以及其间任选的中间状态之间转变的能力,并且反之亦然。可控光散射是指光学活性材料通过控制外部能量源而在低可见雾度状态、高可见雾度状态,以及其间任选的中间状态之间转变的能力,并且反之亦然。因此,在本公开中对术语“隐私”和“隐私状态”的引用不一定需要通过所述结构完全可见的模糊(除非另外指出)。相反,可根据例如所使用的光学活性材料的类型和施加到光学活性材料的外部能量源的条件而通过所述结构实现不同程度的隐私或模糊。

根据本公开的隐私结构可以以窗户、门、天窗、内部隔板或需要可控的可见光透射的其他结构的形式实现。在任何情况下,隐私结构可以由透明材料的多个窗格制成,其在窗格之间包括电可控介质。每个透明材料窗格可以承载电极层,该电极层可以被实现为沉积在窗格上的一层导电且光学透明的材料。光学活性材料可以例如经由通信地耦合到电极层的电驱动器通过控制向光学活性材料的施加和/或去除电能来控制。例如,从光学活性材料施加和/或去除电能可以使光学活性材料从散射状态过渡到透明状态,在散射状态中通过结构的可见性被抑制,在透明状态中通过结构的可见性是相对透明的。

为了在电源和电极层之间建立电通路,该结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与每个电极层结合的电极。每个电极可以由导电材料形成,该导电材料在附接有电极的电极层与细长的电导体(例如电线)之间提供物理和/或电界面。细长的电导体可以从电极横穿到电源,例如驱动器,该电源可以与隐私结构集成在一起或在隐私结构外部。

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些配置中,隐私结构配置有偏置窗格,以促进该结构的各种电连接部件的定位和/或布设。例如,隐私结构可以包括两个窗格,其承载电极层并结合电可控的光学活性材料。两个窗格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维度上彼此偏移,以在偏移区域中形成凹部。例如,第一窗格可以在一侧上横向突出超过第二窗格的边缘,而第二窗格可以在相反侧上横向突出超过第一窗格的边缘。每个相应窗格的突出部分可以提供承载在窗格的表面上的电极层的暴露部分。因此,一个或多个电极可以在窗格的突出区域中附接到电极层。

在一些构造中,将对电可控光学活性材料限界的窗格各自层压到外部窗格上,从而形成包括至少四个材料窗格的夹层结构。当如此配置时,窗格在其中突出以露出电极层的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凹入部分可以在一侧上由相对的外窗格限界。对凹入部分限界的相对的外窗格可以为位于凹入空间中的电连接特征提供物理保护。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示例配置的隐私结构可以具有以不同的尺寸相对于彼此不对称地定位的窗格,例如在不同的边缘面上。例如,对电可控光学活性材料限界的窗格可以相对于一个或多个外部夹持窗格和/或彼此横向偏移以限定凹入部分。然而,对电可控光学活性材料限界的窗格的底边缘可以彼此齐平和/或与一个或多个外部夹持窗格齐平。使用底边缘彼此齐平定位的窗格来构造隐私结构,对于在延长的使用寿命的情况下保持装置的强度和结构完整性可能有用,在窗户和门的情况下所述使用寿命可以持续数十年。

当将隐私玻璃窗结构安装在竖直结构中且重力矢量从结构的顶部朝向底部延伸时,作用在结构上的重力可具有导致窗格垂直移动或错位的趋势。通过用其底边缘彼此齐平放置的窗格构造隐私玻璃窗结构,可以均匀地支撑窗格的底边缘以抵抗重力。例如,窗格的底边缘可被定位在窗户或门的窗扇和/或延伸穿过窗格的底边缘并与窗格的底边缘接触的其他平支撑表面中并由其支撑。这种布置可以防止窗格例如由于重力而在结构的延长的使用寿命上沿竖直维度移动。

尽管隐私玻璃窗结构可以具有如本文所述的多种不同的设计和特征,但是在一些构造中,隐私玻璃窗结构包括顶部凹部。例如,对电可控光学活性材料限界的窗格的顶部边缘可以相对于彼此和/或相对于一个或多个外部夹持窗格偏移,以限定顶部凹入部分。顶部凹入部分可提供用于布设一个或多个细长电导体的空间,该电导体在侧向凹部中从限界于电极层的电极延伸。顶部凹部的深度可以与侧向凹部的深度相同或不同。例如,侧向凹部可以比顶部凹部更深。限制顶部凹部的深度在某些构造中可能是有用的,例如,以最小化水分或其他向下下落的污染物可能聚集在其中的空间量。

在某些构造中,独立于隐私结构的窗格相对于彼此的特定定位,窗格上的电极层被配置为减少或消除在水分进入的情况下潜在的电短路。为此,可以将电极层定位在每个窗格的内表面上,偏离窗格的外围边缘。例如,不是使电极层直接跨过窗格的整个表面一直延伸到窗格的外围边缘,而是可以使电极层与窗格的外围边缘偏移一定距离。可以例如通过沉积从窗格的外围边缘偏移的电极层和/或通过沉积直到窗格的外围边缘的电极层,然后去除围绕外围边缘的电极层的区域来产生偏移。可以例如使用激光烧蚀和/或机械研磨来去除电极层。使电极层与其上沉积有电极层的窗格的外围边缘偏移一定距离可以帮助减少或消除在绕过窗格的外围边缘的边缘密封的水分中发生电短路的可能性。

尽管电极层可以围绕窗格的一部分偏离窗格的外围边缘,但是实际上,电极层可能需要在电极结合到电极层上的区域中更靠近(并且可选地,直至)窗格的外围边缘延伸。否则,电极可能需要在电极层的对于看透结构的观察者可见的区域中结合至电极层。电极层的更靠近外围边缘延伸的该区域可以限定电极结合到其上的电极接触垫。在一些实例中,电极接触垫位于窗格的除底侧之外的一侧上。例如,电极接触垫可以定位在窗格的顶侧或侧面上,与窗格的底边缘间隔开一定距离。因此,电极层可以沿着底边缘从窗格的外围边缘偏移,并且可以沿着窗格的侧边缘从底边缘至少部分地向上偏移,同时仍然容纳电极接触垫。由于水可能会沿着隐私结构的底部积聚和汇聚(例如,在窗扇中),因此在该区域中将电极接触垫定位为与底边缘相距一定距离并使电极层与外围边缘偏移可提供防止水分进入的附加保护。

在一个实例中,描述了一种隐私玻璃窗结构,其包括透明材料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窗格,以及第一和第二层压层和可电控的光学活性材料。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具有内表面、外表面、顶边缘、底边缘、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具有内表面、外表面、顶边缘、底边缘、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具有顶边缘、底边缘、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具有顶边缘、底边缘、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该实例指定第一层压层将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的外表面结合到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并且第二层压层将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的外表面结合到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电可控的光学活性材料位于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和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之间。该实例指出,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的第一侧边缘相对于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的第一侧边缘和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的第一侧边缘凹进。另外,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的第二侧边缘相对于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的第二侧边缘和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的第二侧边缘凹进。此外,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的底边缘与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的底边缘、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的底边缘和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的底边缘齐平。

在下文的附图和描述中阐述了一个或多个实例的细节。其它特征、目标和优点将从所述描述和所述图式以及从权利要求书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实例隐私玻璃窗结构的侧视图,该结构可用偏移窗格实现。

图2是图1的隐私玻璃窗结构的示例构造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从结构中的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的角度看的图1的隐私玻璃窗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沿着图3所示的B-B截面线截取的隐私玻璃窗结构的第一侧视图。

图5是沿着图3所示的C-C截面线截取的隐私玻璃窗结构的第二侧视图。

图6是沿着图3所示的A-A截面线截取的隐私玻璃窗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沿着图3所示的D-D截面线截取的隐私玻璃窗结构的仰视图。

图8是可以在图1的隐私玻璃窗结构中使用的示例电极构造的透视图。

图9是透明材料的窗格的示例性内表面的前视图,其示出了可以在图1的隐私玻璃窗结构中使用的示例电极层偏移构造。

图10示出了隐私玻璃窗结构的示例构造,其中在由偏移窗格限定的凹部内布线,并且布线通过限定凹部的窗格之一的表面离开隐私玻璃窗结构。

图11是图10的示例隐私玻璃窗结构布线的俯视图。

图12是示例隐私玻璃窗结构的局部正视图,示出了该玻璃窗的底面位于窗扇中。

图13是图12的隐私玻璃窗的示例构造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般地,本公开一般涉及隐私结构构造和用于隐私结构的电连接构造。隐私结构可以是一种光学结构,其包括电可控的光学活性材料,该材料在隐私或散射状态与可见或透射状态之间提供受控的转换。为了与控制光学活性材料的电极层进行电连接,该光学结构可以包括电极接合区域。在一些实例中,电极接合区域通过使承载电极层的窗格相对于彼此和/或相对于外部夹持窗格偏移而形成。这可以提供侧向凹部,该侧向凹部暴露电极层的电极接合区域,一个或多个电极可以物理地和/或电气地耦接到该电极接合区域。虽然承载电极层的窗格可以侧向偏移,但是窗格的底边缘可以彼此齐平和/或与外部夹持窗格的底边缘齐平。例如,不同窗格的底边缘可以彼此齐平,并且被定位成与支撑窗格的窗扇接触,以抵抗由于重力引起的垂直运动。如本文所用,术语“齐平”是指限定窗格厚度的边缘的表面是共面的(在X-Y平面中,其中Z方向是重力作用的垂直维度)。例如,当齐平时,可以将边缘放置在平坦的表面(例如,输送辊或处理设备部件的表面、窗扇的底表面)上,而不会由于齐平边缘的不均匀而使结构向一侧或另一侧倾斜。如本文所用,术语“边缘”是指作为两个平面的相交并且包括包围边缘的表面的线或线段。例如,提及窗格的顶部边缘是指窗格的直至边缘的顶部表面,但不包括窗格的内表面、外表面或侧面。

图1是示例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侧视图,其被示为具有带有齐平边缘表面的窗格,但是如关于图4–6更详细地描述的,可以用偏置窗格实现。在图1中,隐私玻璃窗结构12包括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和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其中光学活性材料层18限制在这两个透明材料窗格之间。隐私玻璃窗结构12还包括第一电极层20和第二电极层22。第一电极层20由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承载,而第二电极层22由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承载。在操作中,通过第一电极层20和第二电极层22供应的电可以控制光学活性材料18以控制通过隐私玻璃窗结构的可见性。

透明材料的第一和第二窗格14、16可以各自使用层压窗格实现,该层压窗格包括具有外部夹持窗格的层压层。例如,在图1中,隐私玻璃窗结构12包括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和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第一层压层28将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结合到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第二层压层30将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结合到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特别地,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可以在窗格的面向光学活性材料18的一侧上限定内表面,并且在窗格的相对侧上限定外表面。类似地,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可以在窗格的面向光学活性材料18的一侧上限定内表面,并且在窗格的相对侧上限定外表面。第一层压层28可接触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的外表面或沉积在其上的涂层,以及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的相对面,以将两个窗格结合在一起。第二层压层30可以接触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外表面或沉积在其上的涂层,以及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的相对面,以将两个窗格结合在一起。

在一些构造中,隐私玻璃窗结构12被实现为隐私单元,其中该结构的窗格在不插入间隔物以限定窗格之间的空间的情况下被连接在一起。然而,在其他构造中,包括图1的构造,隐私玻璃窗结构12包括由间隔物34与隐私单元间隔开的材料的第五窗格32,以限定窗格间空间36。可以用绝缘气体填充的一个或多个窗格间空间的添加对于增加隐私玻璃窗结构的热性能可能是有用的。这对于窗户、门和天窗应用可能是有益的。

如以下更详细描述的,隐私玻璃窗结构12中的一个或多个透明材料窗格可以相对于该结构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窗格偏移。这样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凹部,在该凹部中可以结合和/或布设该结构的电连接特征。沿着结构的不同边缘表面,窗格相对于彼此的定位可以不同。附加地或替代地,第一电极层20和/或第二电极层22可以相对于结构的一个或多个外围边缘偏移地定位。独立于透明材料的窗格相对于彼此的定位,一个或两个电极层相对于一个或多个边缘的定位可有助于在维护期间建立和维持隐私玻璃窗结构的电完整性。如本文所述,隐私玻璃窗结构12可具有附加或替代的特征和构造。

隐私玻璃窗结构12可将任何合适的隐私材料用于光学活性材料层18。此外,尽管光学活性材料18通常被说明和描述为单层材料,但应当理解,根据本公开的结构可具有一层或多层具有相同或不同厚度的光学活性材料。通常,光学活性材料18被配置成提供可控并且可逆的光学模糊和增亮。光学活性材料18可为电子可控光学活性材料,其响应于施加到材料的电能的改变而改变直接可见光透射率。

在一个实例中,光学活性材料18由电致变色材料形成,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响应于施加到材料的电压改变而改变不透明度并且因此改变光透射性质。电致变色材料的典型实例为WO

在另一实例中,光学活性材料18由液晶材料形成。可用作光学活性材料18的不同类型的液晶材料包括聚合物分散型液晶(PDLC)材料和聚合物稳定的胆甾型织构(PSCT)材料。聚合物分散型液晶通常涉及向列液晶与夹持在电极层20和22之间的含有一定量聚合物的均匀液晶的相分离。当电场关闭时,液晶可随机散射。这使进入液晶的光散射,并且使透射光扩散通过材料。当在两个电极层之间施加一定电压时,液晶可垂直对齐,并且液晶的光学透明度增加,从而允许光透过晶体。

在聚合物稳定的胆甾型织构(PSCT)材料的情况下,材料可为正模式聚合物稳定的胆甾型织构材料或反模式聚合物稳定的胆甾型织构材料。在正常聚合物稳定的胆甾型织构材料中,当没有电场施加到材料上时,光被散射。如果电场施加到液晶上,那么其变成垂直状态,导致液晶在电场方向上使自身平行地重新取向。这使得液晶的光学透明度增加并且允许光透过液晶层。在反模式聚合物稳定的胆甾型织构材料中,液晶在不存在电场(例如,零电场)的情况下为透明的,但是在施加电场时为光散射的。

在其中使用液晶实施光学活性材料层18的一个实例中,光学活性材料包括液晶和二色性染料,以提供宾-主液晶操作模式。当如此配置时,二色性染料可在液晶主体内充当客体化合物。可选择二色性染料,使得染料分子的取向遵循液晶分子的取向。在一些实例中,当电场施加到光学活性材料18上时,在染料分子的短轴上几乎没有吸收,并且当从光学活性材料中除去电场时,染料分子在长轴上吸收。结果,当光学活性材料转变为散射状态时,二色性染料分子可吸收光。当如此配置时,光学活性材料可吸收照射在材料上的光,以防止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一侧上的观察者清楚地观察到在结构的相对侧上发生的活动。

当使用液晶实施光学活性材料18时,光学活性材料可包括聚合物基质内的液晶分子。聚合物基质可或可不固化,导致聚合物的固体或液体介质包围液晶分子。另外,在一些实例中,光学活性材料18可包含间隔珠(例如,微球),例如其具有在3微米至40微米范围内的平均直径,以保持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和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之间的分隔。

在其中使用液晶材料实施光学活性材料层18的另一实例中,液晶材料在转变为隐私状态时变成浑浊。这类材料可散射照射在材料上的光,以防止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一侧上的观察者清楚地观察到在结构的相对侧上发生的活动。这类材料可显著地降低通过材料的规则可见光透射率(其也可被称为直接可见光透射率),同时与当处于透光状态下时相比,当处于隐私状态下时仅最小程度地降低总可见光透射率。当使用这些材料时,与透光状态相比,透过材料的散射可见光的量可在隐私状态下增加,从而补偿通过材料的降低的规则可见光透射率。规则或直接可见光透射率可被认为是透射的可见光,其不通过光学活性材料18散射或重定向。

可用作光学活性材料层18的另一种材料为悬浮颗粒材料。悬浮颗粒材料在非活化状态下典型地为暗的或不透明的,但在施加电压时变得透明。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电可控光学活性材料作为光学活性材料18,并且本公开不限于此方面。

与用于光学活性材料层18的一种或多种特定类型的材料无关,材料可从其中隐私玻璃窗结构12旨在透明的透光状态改变为其中通过绝缘玻璃窗装置的可见性旨在减少的隐私状态。当从最大透光状态转变到最大隐私状态时,光学活性材料18可表现出逐渐降低的直接可见光透射率。类似地,当从最大隐私状态转变到最大透射状态时,光学活性材料18可表现出逐渐增加的直接可见光透射率。光学活性材料18从通常透明的透射状态转变到通常不透明的隐私状态的速度可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为光学活性材料18选择的特定类型的材料、材料的温度、施加到材料上的电压等。

根据用于光学活性材料18的材料类型,材料可表现出可控变暗。如上所述,可控变暗是指光学活性材料通过控制施加到光学活性材料的外部能量源而在高可见光透射率状态(亮态)、低可见光透射率暗态,以及其间任选的中间状态之间转变的能力,并且反之亦然。当光学活性材料18被如此配置时,当光学活性材料18转变到高可见光透射状态亮态时,通过包含光学活性材料18(例如,还有对光学活性材料限界并形成单元的其他基板和/或层压层)的可见光透射率可大于40%,如大于60%。相比之下,当光学活性材料18转变到低可见光透射率暗态时,通过单元的可见光透射率可小于5%,如小于1%。可见光透射率可根据ASTM D1003-13测量。

附加地或替代地,光学活性材料18可表现出可控光散射。如上所述,可控光散射是指光学活性材料通过控制外部能量源而在低可见雾度状态、高可见雾度状态,以及其间任选的中间状态之间转变的能力,并且反之亦然。当光学活性材料18被如此配置时,当光学活性材料18转变到低可见雾度状态时,通过包含光学活性材料18的单元的透射雾度可小于10%,如小于2%。相比之下,当光学活性材料18转变到高可见雾度状态并且具有低于50%的清晰度值时,通过单元的透射雾度可大于85%,如透射雾度大于95%,并且清晰度值低于30%。透射雾度可根据ASTM D1003-13测量。清晰度可使用可商购自毕克-加特纳股份有限公司(BYK-GARDNER GMBH)的BYK Gardener Haze-Gard测量仪测量。

为了电控制光学活性材料18,在图1的实例中的隐私玻璃窗结构12包括第一电极层20和第二电极层22。每个电极层可以以导电涂层的形式沉积在面向光学活性材料18的每个相应的窗格的表面上或上方。第一电极层20可以沉积在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的内表面上,而第二电极层22可以沉积在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的内表面上。第一和第二电极层20、22可以直接沉积在相应窗格的内表面上,或者可以沉积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层上,例如位于窗格的内表面和电极层之间的阻挡层上。

每个电极层20、22可以是导电涂层,该导电涂层是透明导电氧化物(“TCO”)涂层,例如掺杂铝的氧化锌和/或掺杂锡的氧化铟。透明导电氧化物涂层可以通过电极电连接到电源,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在一些实例中,形成电极层20、22的透明导电涂层限定了光学活性材料18接触的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和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之间的腔的壁表面。在其他实例中,一个或多个其他涂层可以覆盖第一和/或第二电极层20、22,例如介电外涂层(例如,氮氧化硅)。在任一种情况下,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和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以及窗格的内表面上的任何涂层都可以形成包含光学活性材料18的腔或腔室。

例如,对光学活性材料限界的透明材料14、16的一个或两个窗格可以具有对光学活性材料18限界并接触的对准层。可以将对准层沉积在由窗格承载的任何下面的层例如电极层、下面的透明介电阻挡层(例如,氧化硅)和/或透明介电外涂层之上。对准层可以例如通过改变光学活性材料18和与光学活性材料接触的窗格的表面之间的表面能和/或表面相互作用来帮助减少或消除Mura(瑕疵)缺陷。在一个实例中,对准层由包含聚酰亚胺的层实现(例如,通过用包含聚酰亚胺的涂层涂覆表面而形成)。可以或可以不摩擦聚酰亚胺层以改变层的性质以及与光学活性层18的相应相互作用。

在一些实例中,隐私玻璃窗结构12包括一种或多种功能涂层,其增强隐私玻璃窗结构的性能、光学特性和/或可靠性。可以包括在隐私玻璃窗结构上的一种类型的功能涂层是低辐射率涂层。通常,低辐射率涂层为被设计成允许近红外和可见光穿过窗格,同时基本上防止中红外和远红外辐射穿过窗格的涂层。低辐射率涂层可包括插入两层或更多层透明介电膜之间的一层或多层红外反射膜。红外反射膜可包括导电金属,如银、金或铜。透明介电膜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金属氧化物,例如锌、锡、铟、铋、钛、铪、锆的氧化物,以及它们的合金和组合和/或氮化硅和/或氮氧化硅。有利的低辐射率涂层包括可商购自美国威斯康星州斯普林格林(Spring Green,Wisconsin,U.S.A)的Cardinal CG公司的LoE-180

在不同的实例中,低辐射率涂层可以包括一层、两层、三层或更多层的红外反射膜,这些红外反射膜被透明介电膜的中间层隔开。通常,低辐射率涂层中的红外反射膜层越多,该涂层越能够更好地抑制不期望波长的光,例如紫外光谱内的光。在一些构造中,隐私玻璃窗结构12包括具有至少两层红外反射膜,例如两层或三层红外反射膜的低辐射率涂层。每层可包括至少10纳米的金属(例如金、银),例如至少20纳米的金属。

当隐私玻璃窗结构12包括低辐射率涂层时,该涂层可以放置在玻璃窗装置的任何期望的表面上。通常,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表面从面向外部(例如,外部环境)的玻璃表面开始顺序编号。当图1的实例中的隐私玻璃窗结构12被定位成使得透明材料的第五窗格32暴露于外部环境并且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暴露于内部环境时,暴露于外部环境的透明材料的第五窗格32的表面可被指定为#1表面,而将面向窗格之间空间36的窗格的相对表面指定为#2表面。继续该实例,可以将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的面对窗格间空间36的表面指定为#3表面,而可以将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的与第二层压层30接触的相对表面指定为#4表面。窗格表面的编号可以这种方式顺序地继续。

当使用低辐射率涂层时,低辐射率涂层可定位在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任何透明窗格的任何表面上,包括在绝缘玻璃装置的相同或不同透明窗格的多个表面上。在隐私玻璃窗结构12包括一个低辐射率涂层的情况下,例如,涂层可定位在装置的#1、#2或#3表面上。例如,图1示出了沉积在装置的#2表面上的低辐射率涂层40,该表面是暴露于窗格间空间36的透明材料32的第五窗格的表面。在其中隐私玻璃窗结构12包括涂覆有低辐射率涂层的两个表面的一些实例(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构造)中,低辐射率涂层可以位于#1和#2表面、#2和#3表面、#1和#3表面或任何其他期望的表面组合上。

形成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透明材料的窗格,包括第一窗格14、第二窗格16、第三窗格24、第四窗格26和第五窗格32,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每个透明材料窗格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或者至少一个透明材料窗格可以由与至少另一个透明材料窗格不同的材料形成。在一些实例中,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至少一个(和可选地所有)窗格由玻璃形成。在其他实例中,隐私玻璃窗结构12中的至少一个(和可选地所有)由塑料形成,例如碳氟化合物塑料、聚丙烯、聚乙烯或聚酯。当使用玻璃时,玻璃可为硼硅酸铝玻璃、钠-钙(例如,钠-钙-硅酸盐)玻璃,或另一类型的玻璃。另外,根据应用,玻璃可为透明的或玻璃可为有色的。尽管可使用不同的技术来制造玻璃,但是在一些实例中,玻璃为在浮槽生产线上制造的,其中熔融玻璃沉积在熔融锡槽上以使玻璃成形和固化。这类实例玻璃可被称为浮法玻璃。

当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一个或多个窗格由玻璃制成时,一个或多个窗格(以及可选地所有窗格)可由热强化玻璃制成。热强化玻璃的一个实例为钢化玻璃。通常通过加热玻璃直到玻璃达到应力释放点温度(其可被称为退火温度)并且其后快速冷却玻璃以在玻璃表面中引起压缩应力来制造钢化玻璃。如根据ASTM C1048-04测定,钢化玻璃可表现出大于10,000磅/平方英寸(psi)的表面压力。热强化玻璃的另一实例为加热强化玻璃,其可表现出在钢化玻璃和退火玻璃之间的强度。通常通过加热玻璃直到玻璃达到应力释放点温度(其还可被称作退火温度)并且其后缓慢冷却玻璃以释放内应力来制造退火玻璃。在一些实例中,如根据ASTM C1048-04测定,加热强化玻璃表现出大约5,000psi的表面压力。

在各种实例中,第一层压体层28和第二层压层30可以由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乙烯-乙酸乙烯酯(EVA)、热塑性聚氨酯(TPU)、离聚物膜例如可从

在一些实例中,形成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透明材料的窗格的厚度大于第一和/或第二层压层的厚度。例如,每个透明材料窗格的厚度可以在0.5mm至8mm的范围内,例如从1mm至6mm,从2mm至4mm。

隐私玻璃窗结构12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窗格构造和配置。例如,可以使用各种层压的玻璃装置将不同的结构和/或功能特性赋予隐私玻璃窗结构。可以在本公开中使用的隐私玻璃窗基板布置的其他细节可以在2018年4月20日提交的题为“高性能隐私玻璃窗结构”的美国公开专利申请2018/0307111中找到,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在图1的实例中,隐私玻璃窗结构12包括由间隔物34形成的窗格间空间36。间隔物34可环绕多窗格隐私玻璃窗结构的整个周边延伸,以密闭地密封窗格间空间36,防止其与周围环境的气体交换。为了将整个结构中的热交换降至最小,窗格间空间36可填充有绝缘气体或甚至抽空气体。举例来说,窗格间空间36可填充有绝缘气体,如氩气、氪气或氙气。在这类应用中,绝缘气体可与干燥空气混合,以提供期望的空气与绝缘气体的比例,如10%空气和90%绝缘气体。在其它实例中,可将窗格间空间36抽空,使得窗格间空间相对于隐私玻璃窗结构12周围的环境压力处于真空压力下。

间隔物34可以是在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使用寿命内以间隔开的关系保持相对的基板并在相对的材料窗格之间密封窗格间空间36的任何结构,例如,以抑制或消除窗格间空间与装置周围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可以用作间隔物34的间隔物的一个示例是管状间隔物,其位于透明材料的第五窗格32和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之间。管状间隔物可限定中空内腔或管,在一些实例中,所述中空内腔或管填充有干燥剂。管状间隔物可具有(通过第一密封条)粘附到透明材料的第五窗格32的表面的第一侧面和(通过第二密封条)粘附到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的第二侧面。管状间隔物的顶表面可暴露于窗格间空间36,并且在一些实例中,包括允许窗格间空间内的气体与间隔物内部的干燥用材料连通的开口。这种间隔物可由铝、不锈钢、热塑性塑料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材料制造。有利的玻璃窗间隔物可从美国伊利诺斯州Itasca的Allmetal,Inc.商购获得。

可以用作间隔物34的间隔物的另一个例子是由被密封剂组合物包围的波纹金属增强片形成的间隔物。波纹金属增强片可以是刚性结构部件,其将透明材料的第五窗格32与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保持分开。在商业环境中,这种间隔物通常被称为swiggle间隔物。在又一实例中,间隔物34可以由泡沫材料形成,该泡沫材料在除了面对窗格间空间的一侧之外的所有侧面上都被金属箔包围。这样的间隔物可从Edgetech以商品名Super

隐私玻璃窗结构12可以用于任何期望的应用中,包括在住宅或商业建筑中的门、窗户、墙壁(例如,墙壁隔板)、天窗中,或其他应用中。为了帮助促进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安装,该结构可以包括围绕该结构的外周边的框架或窗扇。在不同的实例中,框架或窗扇可由木材、金属或诸如聚乙烯塑料的塑料材料制成。框架或窗扇可以限定容纳并保持结构的外周边边缘的通道。

图2是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示例构造的分解透视图,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以上参考图1讨论的相似的元件。如图2所示,隐私玻璃窗结构12包括先前描述的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和光学活性材料18。隐私玻璃窗结构12还包括通过第一层压层28结合到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的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和通过第二层压板30结合到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图2中的隐私玻璃窗结构12还示出为具有密封件42,该密封件围绕光学活性材料18并且将光学活性材料封闭在透明材料的第一和第二窗格之间。另外,隐私玻璃窗结构12包括至少一个电极,用于将第一电极层20(图1)和第二电极层22(图1)连接到电源。在图2中,至少一个电极被示为使用两个电极实现:第一电极44和第二电极46。

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每个窗格可以具有限定窗格的边界的多个边缘。例如,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被示为具有顶边缘14A、底边缘14B、第一侧边缘14C和第二侧边缘14D。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被示出为具有顶边缘16A、底边缘16B、第一侧边缘16C和第二侧边缘16D。类似地,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被示出为具有顶边缘24A、底边缘24B、第一侧边缘24C和第二侧边缘24D。最后,在图2中,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被示为具有顶边缘26A、底边缘26B、第一侧边缘26C和第二侧边缘26D。应当理解,对顶、底和侧的提及是相对于重力和使用中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典型取向做出的相对位置参考,然而,根据本公开的结构不限于任何特定的取向。

通常,隐私玻璃窗结构12中的透明材料的每个窗格可以限定任何期望的形状,包括多边形形状(例如,正方形、矩形、六边形、梯形)、弓形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和弓形形状的组合(例如,矩形过渡为半圆)。通常,隐私玻璃窗结构12中的透明材料的每个窗格将具有相同的形状(例如,正方形、矩形),但是可以具有或可以不具有如本文所讨论的不同的尺寸。

为了用两个窗格之间的光学活性材料18将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结合和/或密封到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可以将密封件42定位在两个窗格之间。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聚合物密封剂来实现密封,所述聚合物密封剂被定位成围绕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和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周边延伸,例如邻近和/或接触窗格的外围边缘表面。密封剂可将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绕其周边粘合到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例如,以防止液体从由密封剂界定的区域进入或流出。例如,密封剂可以在由密封剂界定的区域内在窗格之间保持液体光学活性材料18和/或抑制外部水分到达光学活性材料。

如以上简要提到的,形成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透明材料的窗格,无论是单独实施为单元还是以具有窗格间空间的多窗格结构的形式,都可以布置成提供电连接区域,以利于与第一电极层20和第二电极层22形成电连接。在一些实例中,窗格的位置相对于彼此协调以实现坚固而紧凑的电连接。

在一种构造中,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的侧边缘相对于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的对应侧边缘凹进。这可以提供第一凹部,透明材料16的第二窗格上的电极接触垫被暴露在第一凹部中以便结合第一电极44。另外,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侧边缘可以相对于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的相应侧边缘凹进。这可以提供第二凹部,透明材料14的第一窗格上的电极接触垫被暴露在第二凹部中以便结合第二电极46。结合配置具有侧凹部的隐私玻璃窗结构12,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的底边缘和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底边缘可以彼此齐平。另外,这些窗格的底边缘也可以与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和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的底边缘齐平。这样,界定光学活性材料18的窗格的边缘可以相对于外部夹持或层压窗格的相应边缘不对称地定位。

图3是从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的角度看的图1的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下面将参考图4-7更详细描述的四个截面图。图4是沿着图3所示的B-B截面线截取的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第一侧视图。图5是沿着图3所示的C-C截面线截取的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第二侧视图。图6是沿着图3所示的A-A截面线截取的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俯视图。进一步,图7是沿着图3所示的D-D截面线截取的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仰视图。

参考图4,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第一侧视截面图分别示出了透明材料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窗格的第一侧边缘14C、16C、24C和26C。如图所示,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的第一侧边缘14C相对于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的第一侧边缘24C凹进。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的侧边缘14C相对于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的第一侧边缘24C凹进,因为它向内偏移(例如,朝向结构的中心)。这可以提供第一凹入空间,其由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的第一侧边缘14C、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内表面和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共同限定。第一电极44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定位在该第一凹入空间中,并且在该空间内结合(例如,机械地和/或电地耦合)到第二电极层22。

在各种构造中,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第一侧边缘16C可以相对于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的第一侧边缘24C凹进或不凹进。例如,在图4中,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第一侧边缘16C被示出为相对于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的第一侧边缘24C以及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的第一侧边缘26C是凹进的。在所示的构造中,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的第一侧边缘14C相对于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第一侧边缘16C凹进,并且两个侧边缘相对于外部夹持第三和第四窗格凹进。当如此配置时,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的第一侧边缘14C比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第一侧边缘16C凹进得更深。

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和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可以沿着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第一侧相对于彼此齐平或不齐平。在图4中,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的第一侧边缘24C被描绘为与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的第一侧边缘26C齐平。例如,这可用于提供一对最外边缘,其为隐私结构提供机械稳定性和/或物理保护。

参考图5,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第二侧视截面图分别示出了透明材料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窗格的第二侧边缘14D、16D、24D和26D。如图所示,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第二侧边缘16D相对于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的第二侧边缘26D凹进。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的侧边缘16D相对于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的第二侧边缘26D凹进并且向内(例如,朝结构的中心)偏移。这可以提供第二凹入空间,其由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的第二侧边缘16D、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的内表面和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共同限定。第二电极46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定位在该第二凹入空间中,并且在该空间内结合(例如,机械地和/或电地耦合)到第一电极层20。

在各种构造中,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的第二侧边缘14D可以相对于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的第二侧边缘26D凹进或不凹进。例如,在图4中,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的第二侧边缘14D被示出为相对于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的第二侧边缘26D以及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的第二侧边缘24D凹进。在所示的构造中,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第二侧边缘16D相对于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的第二侧边缘14D凹进,并且两个侧边缘相对于外部夹持第三和第四窗格凹进。当如此配置时,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第二侧边缘16D比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的第二侧边缘14D更深地凹进。

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和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可以沿着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第二侧相对于彼此齐平或不齐平。在图5中,透明材料第三窗格24的第二侧边缘24D被描绘为与透明材料第四窗格26的第二侧边缘26D齐平。再次,例如,这可用于提供一对最外边缘,其为隐私结构提供机械稳定性和/或物理保护。

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相对于透明材料第三窗格24在第一侧上的凹进的深度和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相对于透明材料第四窗格26在第二侧上的凹进的深度可以例如取决于要附接到相应的暴露电极层的电极的尺寸和构造而变化。在一些构造中,隐私玻璃窗结构12限定小于12.5mm,例如小于10mm、小于9mm或小于7mm的第一侧凹入距离48(图4)和第二侧凹入距离50(图5)。例如,第一侧凹入距离48和/或第二侧凹入距离50可以在从大约4mm到大约8mm的范围内,诸如大约6mm。在其他实例中,第一侧凹入距离48和第二侧凹入距离50可以小于大约4mm,例如从1mm到4mm。适当地调整第一侧凹入距离48和第二侧凹入距离50的大小可以提供足够的地方(real estate),以使每个电极与暴露的电极层结合,同时最小化凹部的视线影响。虽然第一侧凹入距离48和第二侧凹入距离50可以相同,使得隐私玻璃窗结构12配置有对称的侧凹部,但是在其他构造中,该距离可以不同(第一侧凹入距离48大于或小于第二侧凹入距离50)。

当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第一侧边缘16C也相对于第三透明窗格24和/或第四透明窗格26的第一侧边缘24C和/或26C凹进时,第二透明窗格凹进的距离可小于第一侧凹入距离48。例如,该距离可以在第一侧凹入距离48的10%到90%的范围内,例如小于第一侧凹入距离48的50%。在某些构造中,该距离可能足以允许电极44缠绕在其结合的透明窗格的侧边缘周围,而不会伸出第三和第四透明窗格的侧边缘。

类似地,当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的第二侧边缘14D相对于第三透明窗格24和/或第四透明窗格26的第二侧边缘24D和/或26D凹进时,第一窗格凹进的距离可小于第二侧凹入距离50。例如,该距离可以在第二侧凹入距离50的10%至90%的范围内,例如小于第二侧凹入距离50的50%。在某些构造中,该距离可能足以允许电极46缠绕在其结合的透明窗格的侧边缘周围,而不会伸出第三和第四透明窗格的侧边缘。

应当理解,尽管透明材料的第一和第二窗格14、16被示出为分别在第一和第二侧面上凹进,以建立凹进空间以促进电极结合,但是可以使窗格凹进的方向相反。换句话说,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可以在其第二侧上凹入,而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可以在其第一侧上凹入以限定其中界定电极的凹入空间。因此,应当理解,关于附图描述的窗格和边缘编号方案是出于说明的目的,并且本公开不限于此。

在一些构造中,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的顶边缘14A和/或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顶边缘16A可以相对于外部的第三和第四透明窗格的一个或多个顶边缘凹陷。该顶部凹部可以提供空间或空腔,在该空间或空腔中可以从电极44、46布设布线,然后离开隐私玻璃窗结构12以连接到外部电源。

图6是沿图3所示的A-A剖面线截取的俯视截面图,示出了隐私玻璃窗结构12中的窗格的顶部边缘的示例性构造。在该图示中,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的顶边缘14A相对于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的顶边缘凹进。此外,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顶边缘16A相对于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的顶边缘凹进。这导致空腔或凹入的顶部空间的宽度等于透明材料的第一和第二窗格14、16的厚度。相比之下,第一侧凹部的宽度可以等于透明材料第一窗格14的厚度,并且第二侧凹部的宽度可以等于透明材料第二窗格16的厚度。

虽然图6示出了透明材料的第一和第二窗格14、16都凹入,在其他构造中,两个窗格中仅一个凹入。例如,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的顶边缘14A可被定位成与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的顶边缘24A齐平(例如,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顶边缘16A相对于两个基板都凹入)。可替代地,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顶边缘16A可以被定位成与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的顶边缘26A齐平(例如,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6的顶边缘14A相对于两个基板都凹入)。

与透明材料的第一和第二窗格14、16的顶边缘14A和16A是否凹入无关,透明材料的第三和第四窗格24、26的顶边缘24A和26A可以彼此齐平或可以彼此不齐平。在图6中,透明材料第三窗格24的顶边缘24A被描绘为与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的顶边缘26A齐平。这可用于提供一对齐平的边缘表面,例如,提供最外侧的顶部边缘,其为隐私结构提供机械稳定性和/或物理保护。

沿着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顶部限定的凹部可以具有最大深度52,该最大深度可以称为顶部凹入距离。顶部凹入距离52可以小于12.5mm,例如小于10mm、小于7mm或小于5mm。例如,顶部凹入距离52可以在大约2mm至大约6mm的范围内,诸如大约3mm。实际上,顶部凹入距离52的大小可以设定为或可以不设定为小于第一侧凹入距离48和第二侧凹入距离50。顶部凹部可以更小,因为那里的凹部可能仅需要容纳布线,而不需要结合电极。此外,最小化顶部凹部的尺寸对于最小化水分可能试图聚集的空间量可能是有用的。

当顶部凹部的尺寸小于第一侧面凹部和第二侧面凹部的尺寸时,第一侧凹入距离48除以顶部凹入距离52的比率,以及第二侧面凹入距离50除以顶部凹入距离52的比率可各自大于1。例如,该比率可以各自大于1.1,例如大于1.2或大于1.5。例如,比率各自可以在1.1至2.5的范围内,例如1.1至1.5或1.5至2.5。因此,顶部凹部的深度可以与侧凹部的深度成比例地设置尺寸,以考虑到可以定位在不同凹部中的相关但不同的电连接特征(例如,布线对电极)。

如以上简要讨论的,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窗格的底边缘可以彼此齐平地布置。图7是沿图3所示的D-D剖面线截取的仰视截面图,示出了隐私玻璃窗结构12中的窗格的底部边缘的示例性构造。在该图示中,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的底边缘14B与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底边缘16B以及透明材料第三窗格24的底边缘24B和透明材料第四窗格26的底边缘26B齐平。结果,所有四个窗格的底边缘彼此齐平。当被实现为包括窗格间空间的绝缘装置的一部分时,在窗格间空间的相对侧上的透明材料的第五窗格的底边缘也可以与结构中的其他窗格齐平。虽然图7示出了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窗格的底边缘可以彼此平齐地布置,但在其他构造中,一个或多个窗格可以相对于一个或多个其他窗格偏移(例如,以限定底部凹部)。

为了形成具有一个或多个侧凹部以及可选地顶部凹部的隐私玻璃窗结构12,可以将不同尺寸的窗格组装在一起。在一种配置中,使用两个不同尺寸的材料窗格制造隐私玻璃窗结构12。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和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例如长度和宽度),而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和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也可以具有相同的不同于第三和第四窗格的尺寸(例如,长度和宽度)。特别地,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和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可以具有比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和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更短的宽度(左右测量)。宽度可以短一段距离,例如,范围从3mm到25mm,例如从6mm到18mm。另外,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和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可以具有比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和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更短的长度(从顶部到底部测量)。一旦组装好,该长度可以缩短对应于顶部凹部的深度的距离。前述窗格尺寸配置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应当理解,除非另外指出,否则本公开内容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为了在从外部电源进入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布线与每个电极层之间建立电连接,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电极。每个电极可以结合到电极层20、22之一,并且还连接到布线。因此,电极可以形成布线的终端,可以连接到电极层。

进一步参考图2、4和5,隐私玻璃窗结构12被示出为包括第一电极44和第二电极46。第一电极44可以位于由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的偏移部分限定的第一凹口中。通过使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偏移,承载在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的内表面上的第二电极层22的一部分可以暴露于凹入的空间。第一电极44可以在凹部内结合至第二电极层22。类似地,第二电极46可以定位在由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偏移部分限定的第二凹口中。通过使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偏移,承载在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的内表面上的第一电极层20的一部分可以暴露于凹入空间。结果,第二电极46可以在该凹部内结合到第一电极层20。

通常,每个电极44、46可以由导电材料(例如,金属)形成,并且可以具有比附接有电极的导线的横截面积大的横截面积。每个电极44、46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电极结构来实现。

在一种构造中,通过在相应电极层的表面上沉积焊料的一部分来形成每个电极44、46。例如,每个电极44、46可以通过在相应的电极层上和/或上方通过超声沉积工艺沉积一定长度的焊料材料而形成。第一电极44可以是沉积在第二电极层22上方的一定长度的焊料,该第二电极层承载在界定第一侧凹部的第二窗格16的内表面上。第二电极46可以是沉积在第一电极层20上方的一定长度的焊料,该第一电极层承载在界定第二侧凹部的第一窗格14的内表面上。由超声沉积的焊料形成的每个电极的长度可以根据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尺寸而变化,并且在一些实例中,可以是至少50mm长和2mm宽,例如至少100mm长和2mm宽。当电极层包括不导电的外涂层,例如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和/或金属氮氧化物涂层时,焊料材料可以穿透该不导电的外涂层以在沉积电极和下面的电极层之间电连通。

作为另一实例,电极44、46可被实现为围绕电极各自电连接至由窗格承载的电极层的各个窗格的侧边缘周围的机械结构。图8是示例电极60的透视图,该示例电极可以用作具有环绕构造的隐私玻璃窗结构12中的电极44和/或46。如该实例中所示,电极60具有底座62,第一支腿64和第二支腿66从该底座延伸。尽管第一和第二支腿64、66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延伸,但是被示出为从底座62大体垂直地延伸以限定U形横截面。在使用中,电极60的底座62可被定位成与承载电极层的窗格的侧边缘接触,电极将被连接到该电极层。第一支腿64可平行于窗格的外表面延伸,并且可选地与外表面接触。第二支腿66可平行于承载电极层的窗格的内表面延伸。

为了将电极60固定在窗格上,第一支腿64可以被嵌入层压层中,该层压层将承载电极层的窗格结合到相邻的窗格上。在一个实例中,第一支腿64可通过将两个窗格层压在一起然后将电极60推到将要附接其的窗格的侧边缘上而被嵌入到层压层中,从而使第一支腿64在层压层中刻出一个开口。在另一实例中,电极60可以被附接到窗格的侧边缘,并且随后窗格被层压到相邻窗格。在该实例中,将两个窗格结合在一起的层压材料可以抵靠第一支腿64并围绕第一支腿64熔融流动,从而使第一支腿嵌入到层压层中。在任一应用中,电极60的第一支腿64可包括多个间隔开的指状件,可选地其具有通孔68,该通孔可提供间隙空间,层压材料可在该间隙空间中流动以粘结电极。

电极60的第二支腿66可以物理地接触与电极结合的下面的电极层,以建立从电极层到电极的电通路。电极60的第二支腿66可具有多个间隔开的指状件,这些指状件成角度或偏置,从而使指状件以偏压力压靠在其上定位有指状件的窗格的内表面上。这可以帮助保持电极与下面的电极层接触。在一些实例中,第二支腿66的每个指状件包括齿70。齿70可以用来刺穿沉积在附接有电极60的电极层上的可选的外涂层,从而允许电极建立穿过外涂层的电连通路径。

独立于第一电极44和第二电极46的特定配置,电极可各自附接到从相应电极延伸出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电线。进一步参考图3,示出了示例性布线。如图所示,第一电极44连接到电线80的第一部分。此外,第二电极46连接至电线82的第二部分。电线80的第一部分可以位于由偏置窗格限定的第一凹进空间中,并且沿着隐私玻璃窗结构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从顶部到底部,和/或反之)延伸。电线82的第二部分可以位于由偏置窗格限定的第二凹进空间中,并且沿着隐私玻璃窗结构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从顶部到底部,和/或反之)延伸。在一些构造中,电线的一个或两个部分从结构的侧边缘离开隐私玻璃窗结构12。在其他构造中,也在图3中示出,电线的一个或两个部分从结构的顶部边缘离开隐私玻璃窗结构12。在该其他构造中,电线可位于由偏移窗格限定的顶部凹部的旁边和沿其定位。通常,术语布线是指任何柔性或非柔性电导体,例如金属线,其可选地覆盖有绝缘涂层,柔性印刷电路,母线或其他电连接器。

为了帮助将电线80、82固定在一个或多个在其中布线的凹部中并且还提供环境屏障,可以在连接和布设期望的电连接特征之后填充由偏置窗格限定的隐私玻璃窗结构的凹部。例如,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侧部和/或顶部凹部可以填充有聚合材料,例如,直到聚合材料与透明材料的第三和第四窗格的边缘表面齐平为止。聚合物填充材料可以将电连接特征封装在凹部内。可以使用的示例聚合物填充材料包括硅树脂、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材料。

除了或代替配置具有如上所述的偏置窗格的隐私玻璃窗结构12,隐私玻璃窗结构的电极层20、22可以被布置为在结构的使用寿命期间帮助促进稳固且可靠的电操作。在一些实例中,每个电极层沿着其上沉积有电极层的窗格的内表面偏移,从而使电极层与窗格的外围边缘分离。在水分绕过一个或多个密封件并开始穿透结构的外围边缘的情况下,窗格的外围边缘与电极层之间的这种偏移或分离可用于帮助防止电短路。实际上,沿着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底部区域的水分进入风险可能最大。例如,如果环境沉降或来自其他来源的水分进入围绕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窗扇或框架,则水分可以沿着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底边缘定位在其上的窗扇或框架的底表面聚集。因此,尽管电极层可以在沿着窗格的周边的任何点处(并且,可选地,围绕窗格的整个周边)从外围边缘偏移,但是在一些构造中,电极层至少沿着窗格的底边缘偏移。例如,电极层可以沿着底边缘以及从底边缘向上朝顶边缘延伸的距离的至少一部分偏移。

当隐私玻璃窗结构12配置有偏置电极层时,可以使用多种不同技术来建立偏置。例如,可以在所需的偏移区域上去除电极层(例如,通过研磨或激光烧蚀)和/或在该区域中以其他方式使其失活。可选地,可将电极层沉积在窗格上,以使电极层不会在期望的偏移区域上延伸。

图9是透明材料窗格的示例性内表面的前视图,其示出了可以用于第一电极层20和/或第二电极层22的示例电极层偏移构造。如该实例中所示,透明材料窗格100具有沉积在其内表面上的电极层102。电极层102从透明材料的窗格100的外围边缘朝向窗格的中心偏移。特别地,电极层102沿着透明材料的窗格的顶边缘100A、底边缘100B、第一侧边缘100C和第二侧边缘100D的至少一部分偏移。这在透明材料的窗格100的内表面上在窗格的第一、第二、顶部和底边缘附近提供电隔离区域104。

电极层102与窗格的每个边缘偏移的距离106可以基于多种因素而变化。例如,距离可以对于窗格的不同边缘是不同的,或者对于所有边缘,距离可以在窗格的外围是均匀的。而且,距离106可基于结构的尺寸和预期应用而变化。在一些实例中,距离106的范围是1mm至25mm,例如3mm至13mm。

虽然偏置一个或两个电极层可用于帮助防止在进水的情况下发生电短路,但是电极层仍可在区域上更靠近和/或向上延伸到外围边缘,以促进电极44、46的接合。在图9中,例如,电极层102被示为在限定电极接触垫的区域108上延伸到第一侧边缘100C。电极接触垫108可以形成隐私玻璃窗结构12上的凹入空间的边界壁,电极在凹入空间内结合到接触垫。

在图9中,偏移区域104被示为在透明窗格100的整个周边上延伸,除了在限定电极接触垫108的区域上之外。在其他实例中,偏移区域104不需要围绕透明窗格的除了限定电极接触垫的区域之外的整个周边延伸。通常,偏移区域104可以沿着底边缘100B(例如,沿着底边缘的整个长度)从底边缘向上延伸最小分隔距离110(例如,在第一侧100C和第二侧100D上)。最小分隔距离110可以是透明材料的窗格100的底边缘100B与限定电极接触垫108的区域的最底边缘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实例中,分隔距离110在50mm至200mm的范围内,尽管该距离可以根据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尺寸和构造而变化。

当在隐私玻璃窗结构12上实施时,透明材料的第一和第二窗格14、16可各自具有对应的电极层偏移区域。每个窗格的偏移区域的大小和构造可以相同,或可以不同。此外,尽管图9示出了透明材料的窗格的第一侧100C上的电极接触垫,实际上,一个窗格可以在窗格的第一侧上具有电极接触垫,而另一个窗格可以在窗格的第二侧上具有电极接触垫。换句话说,电极层和偏移区域可以仅仅是彼此的图像。

隐私玻璃窗结构12可具有多种不同的导线布设配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到电极(例如,电极44、电极46)的布线被布设穿过限定在玻璃窗结构的偏移窗格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凹部。一个或多个凹部可提供在其中放置布线的通道,从而允许布线相对于界定通道的窗格的侧边缘凹进。

延伸穿过在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偏移窗格之间限定的一个或多个凹部的布线可以在任何期望的位置离开凹部,例如用于连接到电源和/或电驱动器。图3示出了布线80、82可以离开侧面和顶部凹部的示例位置。在该示出的构造中,示出了布线80、82在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平面(X-Z平面)中弯曲以离开布线在其中延伸的凹部。在其他构造中,布线可以通过形成穿过限定了布线在其中延伸的通道的窗格的表面的开口而离开凹部,在该凹部中布线延伸出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平面。可以形成穿过界定并限定通道的材料窗格的平面(X-Y平面)形成的开口,从而允许布线离开凹部,布线穿过该凹部延伸出隐私玻璃窗结构的平面。

图10示出了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示例构造,其中在由偏移窗格限定的凹部内布线,并且布线通过限定凹部的窗格之一的表面离开隐私玻璃窗结构。特别地,图10是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面向内部的正视图,其中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被示出为在图的左侧上被去除,以示出位于窗格的表面下方的电极44和布线80、82(例如,在第一侧凹部中)。通过使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和/或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第一侧边缘相对于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和/或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凹进,可以将这些部件定位在窗格的表面下方。在所示的实例中,布线80、82被示为电连接至电极44并且在第一侧凹部内竖直向上(在Z方向上)延伸。在所示实例中,布线80、82例如通过进行90度弯曲而从第一侧凹部(在X方向上)变成顶部凹部。然后,布线80、82通过开口150离开顶部凹部,该开口限定在限定顶部凹部的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的一部分中。以这种方式,布线80、82可以完全定位在由隐私玻璃窗结构12限定的一个或多个凹部内,直到布线与隐私玻璃窗结构偏离平面并且通过形成在限定凹部之一的侧壁的材料的透明窗格中的孔离开。

图11是图10的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俯视图,示出了从该角度看的示例布线配置。如该图所示,在通过形成在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的表面中的开口150离开顶部凹部之前,布线80、82延伸穿过顶部凹部并平行于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窗格的主面。开口150可以沿着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长度定位在任何期望的位置,例如,在结构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之间。这可以为制造商或设计者提供灵活性,以使其沿着结构的长度在任何期望位置布线,以进行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口150是形成在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的表面中的孔,该孔被限定窗格的材料完全包围和界定。因此,当布线80、82穿过开口150时,该布线可以在其穿过开口时被限定窗格的材料完全包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开口150可以是从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的边缘(例如,顶部边缘)延伸至希望在其中布线80、82离开凹部的窗格中的深度的凹口。当如此配置时,可以在除了将切口形成到窗格中的那一侧之外的所有侧上用限定窗格的材料围绕布线。在各种实例中,开口150可以通过在窗格中形成孔(例如,通过机械或激光钻孔)或通过在窗格中形成凹口来形成。通常,开口150可以位于比在其中布线的凹部的深度浅的位置。例如,当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的边缘和/或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边缘相对于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的边缘偏移时,开口150可以位于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的边缘和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和/或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偏置边缘之间。

开口150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例如圆形或其他弓形形状和/或多边形的形状,例如正方形或矩形。开口150的尺寸通常可以设计成与要穿过该开口的布线80、82的尺寸紧密一致。例如,开口150的尺寸可以小于旨在意欲通过该开口布设的布线的尺寸(例如,宽度、长度或横截面积)的两倍。作为实例,位于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凹部和开口150中的布线可以具有小于4mm的外径,诸如在1mm至3mm范围内的外径。开口150可以是直径小于6mm,例如2mm至5mm的圆形孔。限定开口150的侧壁和穿过其中的布线之间的自由空间可以可选地填充有灌封材料(例如,密封剂)。

图10和11示出了一种示例布线构造,其中布线通过限定顶部凹部的窗格的侧壁引出。上面关于图10和11描述的布线构造和技术可以在隐私玻璃窗结构12上的其他位置复制和/或实现。作为一个实例,隐私玻璃窗结构12可以包括从电极46延伸的第二布线(例如,在隐私玻璃窗结构的右侧)。如上所述,第二布线可以在第二侧凹部中竖直向上延伸,然后转到顶部凹部中并退出隐私玻璃窗结构的平面。

作为另一实例,布线可以直接通过第一侧凹部和/或第二侧凹部退出而不延伸到由隐私玻璃窗结构12形成的顶部凹部中。当如此配置时,(一个或多个)孔150可以位于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的限定第一侧凹部和/或第二侧凹部的一部分上。

作为又一实例,隐私玻璃窗结构12可包括底部凹部,其中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的底边缘14B和/或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底边缘16B相对于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的底边缘24B和/或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的底边缘26B凹入。这可以提供底部凹部(类似于上述的顶部凹部)。当如此配置时,限定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窗格的顶部边缘可以彼此齐平或可以限定凹部。在任一情况下,连接到电极44和/或电极46的布线可以在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底部凹部中延伸。布线可通过一个或多个开口150离开底部凹部,该一个或多个开口形成在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的限定和界定底部凹部的部分中。

尽管前面描述了利用延伸穿过限定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凹部的一个或多个窗格的表面的一个或多个孔的布线配置,描述为穿过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孔150,但是应该理解,这样的孔可以穿过结构的不同窗格形成。例如,一个或多个孔150可以延伸穿过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的面。作为另一实例,一个或多个孔150可以延伸穿过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4的表面,以及一个或多个其他孔150可以延伸穿过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的表面。在这种构造中,来自不同电极的布线可以离开隐私玻璃窗结构12到结构的相对面。

如上所述,隐私玻璃窗结构12可以由窗扇围绕,例如以限定窗户或门部件。窗扇可以由多种不同的材料制成,例如木材、金属(例如铝)和/或塑料(例如聚乙烯塑料)。窗扇可以限定其中插入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通道,该通道的侧壁部分地在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表面上方延伸。实际上,可以将一个或多个定位块或其他硬件放置在通道的基底上,其中隐私玻璃窗结构12搁置在这些特征上。例如,与窗扇不同的材料(例如,橡胶)的一个或多个定位块可以被放置在设置在定位块上的隐私玻璃窗结构12中的通道的基底上。

为了在将隐私玻璃窗结构12插入窗扇时帮助最大化视线,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在定位块或其他硬件的区域上开槽。这可以促进隐私玻璃窗结构12在窗扇中的定位以最大化视线。

图12是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局部正视图,示出了窗玻璃的底表面位于窗扇152中。在这种配置中,隐私玻璃窗结构12搁置在定位块154或位于窗扇152的基底与隐私玻璃窗结构的底表面之间的其他窗户硬件上。如图所示,在隐私玻璃窗结构12的底边缘中形成凹部156,该凹部被配置成(例如,尺寸和/或形状设定为)容纳定位块154(或其他窗户硬件)。凹部156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形成,例如相对于透明材料第三窗格24和/或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6偏移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和/或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的底边缘;穿过透明材料的第一窗格14、透明材料的第二窗格16、透明材料的第三窗格26、透明材料的第四窗格28、第一层压层28和/或第二层压层30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横截面上切割凹口。图13是插入到窗扇152中的隐私玻璃窗12的示例构造的侧视图,其中示出的布线80、82通过上述的开口150从窗扇的侧壁中的开口离开。

已描述各种实例。这些和其它实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