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生态型的水域功能隔离潜岛及河流

生态型的水域功能隔离潜岛及河流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型的水域功能隔离潜岛。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型的水域功能隔离潜岛及河流,以使主河道与河湾区水域的功能相对分隔,减轻河流行洪、通航以及上游来水污染对河湾的不利影响,保证河流各项功能均可正常发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型的水域功能隔离潜岛,其特征在于:由下而上依次为位于底部的大孔隙填料、位于中间的中、小颗粒填料和位于上方的细石和/或细砂,并在上方的细石和/或细砂上种植有挺水植物。本发明适用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型的水域功能隔离潜岛。适用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河流在自然演替过程中形成的主河道和河湾区具有不同的水利和生态功能,如主河道主要发挥行洪、航运等功能,而河湾区往往是重要的生物栖息生境,在城乡居民点的河湾区也往往被赋予了景观游憩功能。

由于主河道和河湾区直接相连,不同的功能之间经常相互干扰,如洪水、船行波对河湾的冲击,上游来水污染对水质的影响等。因此构建一种既能相对隔离不同水域功能、又能保持河湾区与主河道之间的相对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生态型的水域功能隔离潜岛及河流,以使主河道与河湾区水域的功能相对分隔,减轻河流行洪、通航以及上游来水污染对河湾的不利影响,保证河流各项功能均可正常发挥。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型的水域功能隔离潜岛,其特征在于:由下而上依次为位于底部的大孔隙填料、位于中间的中、小颗粒填料和位于上方的细石和/或细砂,并在上方的细石和/或细砂上种植有挺水植物。

一种河流,具有河流主河道和河湾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流主河道和河湾区之间经布置成带状的生态型的水域功能隔离潜岛隔离,河流主河道和河湾区之间通过该带状潜岛的孔隙进行水体交换。

所述大孔隙率填料为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各种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共同在潜岛上构建形成复杂的水生生物群落;

在河道水位涨落过程中,利用主河道和河湾区的水位差变化,形成生态隔离潜岛两侧水体的往复交换,并在水体往复交换过程中,利用潜岛的填料、水生植物以及附着的微生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的拦截、过滤、吸附、分解、吸收作用,对水体进行净化,降低浊度,提高水质和透明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河流主河道和河湾区间设立带状的隔离潜岛,过滤阻留主河道由于行洪、通航搅起的河底的淤泥,避免其流入河湾区,影响河湾区生物栖息生境、景观游憩等功能。

本发明依靠隔离潜岛上构建的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对流入湖泊的受污染河流水进行净化。

本发明河流主河道与河湾区水域进行了功能相对分隔,减轻河流主河道行洪、通航以及上游来水污染对河湾区的不利影响,保证各自发挥相关功能。同时,河流主河道与河湾区依旧能够通过带状生态隔离潜岛的孔隙进行水体交换,不影响河湾区的削丰补枯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中隔离潜岛的断面图。

图3为实施例的中隔离潜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河流主河道;2—河湾区;3—隔离潜岛;301—大孔隙率填料;302—中、小颗粒填料;303—细石、细砂;304—挺水植物;305—沉水植物;4—浮游动物;5—底栖动物。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河流的河流主河道1与河湾区2之间设立带状的生态型的水域功能隔离潜岛3,并在生态隔离潜岛上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

如图2、3所示,生态型的水域功能隔离潜岛3底部为砾石、火山岩、陶粒以及其他大孔隙率填料301,中间为中、小颗粒填料302,上方为细石、细砂303,并在细石、细砂303上种植挺水植物304。利用带状生态隔离潜岛过滤阻留由于行洪、通航而搅起的泥沙,避免其流入河湾区2,影响景观、水质及生物栖息生境,同时,利用带状生态隔离潜岛削减通航产生的船行波对河湾区生态系统的冲击。

本例中隔离潜岛3将河流主河道1与河湾区2隔离,使河流主河道的行洪、航运功能与河湾区的生物栖息生境和景观游憩功能相对分离,减轻河流主河道对河湾区的影响,保障不同水域发挥各自作用。但河流主河道与河湾区依旧能够通过带状生态隔离潜岛的孔隙进行水体交换,不影响河湾区对河流主河道所起到的削丰补枯的作用。

隔离潜岛3底部的大孔隙率填料301为浮游动物4和底栖动物5提供栖息地,各种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共同在生态隔离岛上构建形成复杂的水生生物群落,并最终形成健康稳定的以大型水生植物为主要生产者的生态系统,依靠该生态系统对流入河湾区的水体进行净化,提升水质和感观效果。

本实施例中在河道水位涨落过程中,利用主河道和河湾区的水位差变化,形成生态隔离潜岛两侧水体的往复交换。并在水体往复交换过程中,利用潜岛的填料、水生植物以及附着的微生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的拦截、过滤、吸附、分解、吸收等作用,对水体进行净化,降低浊度,提高水质和透明度。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发明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发明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