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胸腰部中药熏蒸隔湿垫

一种胸腰部中药熏蒸隔湿垫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腰部中药熏蒸隔湿垫,包括垫体、开设于垫体中部的且贯穿所述垫体的熏蒸口以及设于垫体一端的引流锥部,所述垫体的上下端上至少下端设有引流锥部;所述引流锥部包括对应所述垫体端部中心的锥尖部、分别位于锥尖部两侧的倾斜设置的导流边以及连接于两条导流边和垫体的相应端沿之间的导流面,所述导流边两端分别连接锥尖部和所述垫体的侧沿端部;所述垫体至少包括位于内侧棉质的内层和位于外侧可防水的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至少对应所述熏蒸口的边沿通过缝合连接。本申请设计巧妙,使用舒适性好、安全性好,防湿性好,且不易移位,熏蒸位准确,湿气不易钻入,整洁性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0363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52718.2

  • 发明设计人 魏芬芬;张丽娟;王敏;钟颖;

    申请日2021-02-04

  • 分类号A61F5/48(20060101);

  • 代理机构33365 湖州果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汤荷芬

  • 地址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环城东路20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30:4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腰部中药熏蒸隔湿垫。

背景技术

对于腰间盘突出、胸腰部压缩性骨折、腰部扭伤等患者经常会配合对患者背部进行中药熏蒸的治疗养护方法,为尽量地提高治疗效果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让患者侧身躺着然后将熏蒸仪的熏蒸口对准治疗位置进行熏蒸,在熏蒸过程中会产生水汽很容易将患者的衣物打湿,现有的解决方法是将四张一次性的医用隔尿垫铺在治疗位的四周然后再进行熏蒸,但在熏蒸过程中还是会打湿衣物,只是相对打湿的少点,且如果患者稍转动很易将隔尿垫移位或掉落,而且治疗过程中隔尿垫也无法很好地对患者其余的躯干很好地遮挡,没有太好的隐私保护,给患者带来不适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胸腰部中药熏蒸隔湿垫。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胸腰部中药熏蒸隔湿垫,包括垫体、开设于垫体中部的且贯穿所述垫体的熏蒸口以及设于垫体一端的引流锥部,所述垫体的上下端上至少下端设有引流锥部;所述引流锥部包括对应所述垫体端部中心的锥尖部、分别位于锥尖部两侧的倾斜设置的导流边以及连接于两条导流边和垫体的相应端沿之间的导流面,所述导流边两端分别连接锥尖部和所述垫体的侧沿端部;所述垫体至少包括位于内侧棉质的内层和位于外侧可防水的外层,所述内层和外层至少对应所述熏蒸口的边沿通过缝合连接。

内层的棉层较舒适,外层隔水汽,为保证熏蒸效果蒸汽尽可能地到达需要位置,正常情况下将患者侧身进行治疗,本申请采用内层棉层、外层防水层的一张整体的垫体上开熏蒸口的方式从而方便地进行铺盖、将治疗位置进行准确地暴露,整张垫体铺盖在身体上后患者也可方便地搭住盖在躯干上的垫体,同时即便患者稍转动也不会使垫体移位或掉落,且垫体设计相对较大,可以很好地保护患者隐私,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比较有安全感,更加舒适,也利于治疗效果,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操作也更加方便,且熏蒸过程中如果产生过多的水汽时当水汽流下来后也会随着引流锥部的设计集中到一处,也便于水汽的收集,保证治疗环境的干净、整洁。

作为优选,所述内层上位于所述熏蒸口的两侧各设有一条定位带,所述定位带包括活动带和与所述内层连接的定位段,所述定位段两端各连接有一条活动段且两段活动段的盲端可拆卸地连接。

在使用垫体时将垫体通过定位带绑在身上,从而使得垫体与身体更加伏贴,一方面垫体与身体连接更加稳固,不是移位、掉落,另一方面熏蒸过程产生的蒸汽也不易通过熏蒸口将衣物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打湿,使用起来更加舒适、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段通过长条的子母贴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内层上,所述内层上对应每一条定位段固设有一个限位环,所述定位带穿过所述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对应所述熏蒸口的侧边中部设置,子母贴中固设于所述内层上的子母贴部分的长度长于所述熏蒸口的侧沿的长度且两端都超出对应的所述熏蒸口的侧沿端部。

由于限位环的设置定位段穿过限位环后不易与垫体脱开,再配合长条的子母贴,使得定位带与垫体即内层之间的连接位置和连接长度都可调节,从而使得熏蒸口可更加伏贴地适用于不同胖瘦的患者,子母贴的上、下端都超出熏蒸口相应的侧沿端,从而使得熏蒸口的位置能更好更伏贴在患者身上,不仅治疗位暴露充分,同时不易打湿身体其他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垫体上对应所述熏蒸口的下沿设有辅助稳固导流部件,所述辅助稳固导流部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内层上对应所述熏蒸口的下沿设置的内牵制段、连接于所述外层上对应所述熏蒸口的下沿设置的外导流段,所述内牵制段的上、下沿中至少上沿与所述外导流段的上沿连接,所述内牵制段与所述外导流段两侧沿脱开。

本申请通过辅助稳固导流部件既保证了熏蒸口与身体的伏贴度,同时又能使得外层上的水珠能很好地随外导流段流向垫体的下端,而不会因为垫体卡到躯干的底侧导致水珠凝聚于此。具体为使用时将内牵制段贴到患者身体上,而垫体的上部从上又绕过躯干,从而使得熏蒸口上下都被牵制住伏贴地靠在患者身上,而熏蒸口的下方又有外导流段将可能产生的水珠沿垫体的外层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导。

作为优选,,所述内牵制段的沿垫体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外导流段的沿垫体长度方向的长度,所述内牵制段两侧沿的包边内夹设有具有韧性的定型金属丝,所述外导流段的两侧沿内同样设有具有韧性的定型金属丝,所述内牵制段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外导流段的上、下端通过横向缝合线缝合连接,所述内牵制段将所述内层分割成内层上段、内牵制段和内层下段三段,所述外导流段将外层分割成外层上段、外导流段和外层下段三段,所述内层的上段和外层的上段贴合且各边沿缝合连接,所述内层的下段和外层的下段贴合且各边沿缝合连接,所述内牵制段和外导流段之间围合形成的腔道的两端敞口。

外导流段与内牵制段之间上下缝合连接,且外导流段短于内牵制段,从而使整个垫体既保留了一定的完整性,又保证了垫体使用方便各功能完善,且垫体也不易因为下部可能下挂到床沿上而使熏蒸口翘起。内牵制段和外导流段在使用过程中会形成一个近三角形的腔道,三角形的腔道内两个面由内牵制段形成、一个面由外导流段形成,腔道两端敞口可便于调整垫体以适用不同的患者个体,大大提高了垫体的实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与身体伏贴度极好,蒸汽不易从熏蒸口钻入。

作为优选,所述熏蒸口的口沿上设有一圈便于粘接防水胶带的连接舌,所述连接舌由所述外层向熏蒸口中心延伸形成或所述连接舌为夹设于内层和外层之间的且外端超出所述内层和外层的辅助连接舌。

垫体由两层构成,虽然垫体的设计与身体尽可能地伏贴,但由于熏蒸口直接罩在治疗位上其四边沿与身体也只是接触,无法避免蒸汽的钻入,本申请设计有连接舌的,在使用时采用现有的较宽的医用透明防水胶带一半粘在连接舌或辅助连接舌上,连接舌具有防水性且单层结构相对较簿,一方面与身体接触比较伏贴,另一方面与防水胶带粘接后也不易翘起来将防水胶带连带地起开,再是通过防水胶带与连接舌和身体的粘接将熏蒸口边沿完全密封掉,从而使得蒸汽无法从熏蒸口钻入,且由于熏蒸口边沿簿只有一层,伏贴性佳又防水,从而保证了在使用过程稳定性好不易脱开、移位、防蒸汽效果佳,体感会比较舒适。另外对于一些如果对胶质比较敏感的患者来说,即便不能粘防水胶带,连接舌的设置也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熏蒸口边沿与身体的空隙,同时还可以将内层边沿盖在里面,使得内层也不易打湿。

作为优选,当所述连接舌由所述外层延伸形成时,所述外层上沿所述熏蒸口的口沿设有一圈凸起的限位挡圈,所述限位挡圈由所述外层本体的固定褶皱形成。

本申请采用限位挡圈的设计以便于快速地进行防水胶带的定位粘贴,粘胶带时可以交胶带靠着限位挡圈进行粘贴,操作比较方便确保胶带与垫体和身体的粘接面积都足够,保证粘接位置到位同时粘接强度足够。且限位挡圈位于熏蒸口两侧和上方的边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挡汽的作用,下方的边还能有一定的挡水珠的效果,在水珠不多的情况下,可以集中在该位置,擦拭也比较方便。

作为优选,当所述连接舌为辅助连接舌时,所述外层上位于所述熏蒸口的下沿下方开设有导流口,所述辅助连接舌一体连接有穿出所述导流口延伸至所述外层外表面上的导流条,所述导流条边沿与所述垫体缝合连接,所述连接舌为辅助连接舌,所述外层对应所述熏蒸口口沿的部分向内层翻折形成扣压包边,所述外层包边内填充有海绵,所述熏蒸口的下沿为由两端向中心逐渐向下凸起的弧形沿或锥形沿。

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当蒸汽量较大时辅助连接舌上的水珠以及辅助连接舌与外层之间的水珠凝聚后从导流口流出来而不易堆积在两者的夹缝间,从而避免了患者稍转动可能出现的水柱乱流现象,水珠易集合收集、垫体使用更加整洁,床单也不易弄湿,且该设计保证水不易渗到内层。另外胶带可沿着内、外层的连接缝粘接,粘接方便、使用可靠,且通过外层对辅助连接舌压盖遮住了胶带一侧,防水性更好,胶带也不易脱开,扣压包边内加海绵的设计使得扣压包边有力地压到防水胶带上,不使提高了各部件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使熏蒸口不易外翘。

作为优选,所述引流锥部为由所述垫体向前延伸形成的三角形垫体,所述外层外表面上沿所述导流边设有具有韧性的导流条,所述导流条上开设有槽口朝向熏蒸口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靠近锥尖部的下端敞口,所述导流条为胶质导流条。

本申请的通过导流条和导流槽的设计使得本身呈锥形的引流锥部引流效果更佳,当水珠凝聚较多时可以直接汇集到导流槽再从导流槽下端的锥尖部流下来,尽可能地确保了水滴流向可控,整个使用环境和部件整洁。

作为优选,所述熏蒸口的上沿同样设有辅助稳固导流部件。

为提高熏蒸效果,大部分患者是侧卧对其背部进行熏蒸,但也有极少数无法侧卧的患者则需要平卧熏蒸,如肋骨骨折患者,本申请可将垫体两端设计成对称的结构,如熏蒸口上、下口沿上都设计辅助稳固导流部件,也可在垫体的上、下端同样设计引流锥部,使得在平卧时垫体的两端都能有较好的引流。当然垫体不进行对称设计时同样也可用于平卧患者。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保证熏蒸效果蒸汽尽可能地到达需要位置,正常情况下将患者侧身进行治疗,本申请采用内层棉层、外层防水层的一张整体的垫体上开熏蒸口的方式从而方便地进行铺盖、将治疗位置进行准确地暴露,整张垫体铺盖在身体上后患者也可方便地搭住盖在躯干上的垫体,同时即便患者稍转动也不会使垫体移位或掉落,且垫体设计相对较大,可以很好地保护患者隐私,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比较有安全感,更加舒适,也利于治疗效果,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操作也更加方便,且熏蒸过程中如果产生过多的水汽时当水汽流下来后也会随着引流锥部的设计集中到一处,也便于水汽的收集,保证治疗环境的干净、整洁。

2、本申请设计巧妙,使用舒适性好、安全性好,防湿性好,且不易移位,熏蒸位准确,湿气不易钻入,整洁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具有定位带的本申请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内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外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具有辅助连接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具有连接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具有辅助连接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具有内牵制段和外导流段的本申请结构示意图。

图9是导流条与外层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导流口、辅助连接舌、内层、外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

一种胸腰部中药熏蒸隔湿垫,包括垫体1、开设于垫体中部的且贯穿所述垫体的熏蒸口2以及设于垫体一端的引流锥部3,所述垫体的上下端上至少下端设有引流锥部;所述引流锥部包括对应所述垫体端部中心的锥尖部31、分别位于锥尖部两侧的倾斜设置的导流边32以及连接于两条导流边和垫体的相应端沿之间的导流面33,所述导流边两端分别连接锥尖部和所述垫体的侧沿端部;所述垫体至少包括位于内侧棉质的内层11和位于外侧可防水的外层12,所述内层和外层至少对应所述熏蒸口的边沿通过缝合连接。

内层的棉层较舒适,外层隔水汽,为保证熏蒸效果蒸汽尽可能地到达需要位置,正常情况下将患者侧身进行治疗,本申请采用内层棉层、外层防水层的一张整体的垫体上开熏蒸口的方式从而方便地进行铺盖、将治疗位置进行准确地暴露,整张垫体铺盖在身体上后患者也可方便地搭住盖在躯干上的垫体,同时即便患者稍转动也不会使垫体移位或掉落,且垫体设计相对较大,可以很好地保护患者隐私,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比较有安全感,更加舒适,也利于治疗效果,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操作也更加方便,且熏蒸过程中如果产生过多的水汽时当水汽流下来后也会随着引流锥部的设计集中到一处,也便于水汽的收集,保证治疗环境的干净、整洁。

实施例二: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内层上位于所述熏蒸口的两侧各设有一条定位带4,所述定位带包括活动带42和与所述内层连接的定位段41,所述定位段两端各连接有一条活动段且两段活动段的盲端可拆卸地连接。

在使用垫体时将垫体通过定位带绑在身上,从而使得垫体与身体更加伏贴,一方面垫体与身体连接更加稳固,不是移位、掉落,另一方面熏蒸过程产生的蒸汽也不易通过熏蒸口将衣物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打湿,使用起来更加舒适、方便。

实施例三: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定位段通过长条的子母贴44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内层上,所述内层上对应每一条定位段固设有一个限位环43,所述定位带穿过所述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对应所述熏蒸口的侧边中部设置,子母贴中固设于所述内层上的子母贴部分的长度长于所述熏蒸口的侧沿的长度且两端都超出对应的所述熏蒸口的侧沿端部。

由于限位环的设置定位段穿过限位环后不易与垫体脱开,再配合长条的子母贴,使得定位带与垫体之间的连接位置可调节,从而可更加伏贴地适用于不同胖瘦的患者,子母贴的上、下端都超出熏蒸口相应的侧沿端,从而使得熏蒸口的位置能更好更伏贴在患者身上,不仅治疗位暴露充分,同时不易打湿身体其他区域。

实施例四: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垫体上对应所述熏蒸口的下沿设有辅助稳固导流部件,所述辅助稳固导流部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内层上对应所述熏蒸口的下沿设置的内牵制段111、连接于所述外层上对应所述熏蒸口的下沿设置的外导流段121,所述内牵制段的上、下沿中至少上沿与所述外导流段的上沿连接,所述内牵制段与所述外导流段两侧沿脱开。

内牵制段可贴着患者的身体下侧从而保证熏蒸口下沿是贴着身体的,本申请通过辅助稳固导流部件既保证了熏蒸口与身体的伏贴度,同时又能使得外层上的水珠能很好地随外导流段流向垫体的下端,而不会因为垫体卡到躯干的底侧导致水珠凝聚于此。具体为使用时将内牵制段贴到患者身体上,而垫体的上部从上又绕过躯干,从而使得熏蒸口上下都被牵制住伏贴地靠在患者身上,而熏蒸口的下方又有外导流段将可能产生的水珠沿垫体的外层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导。内牵制段可以是与外导流段只有上端是连接、而下端是不连接的盲端,这种情况下内牵制段可以设计的长于或短于外导流段的长度皆可,只要保证内牵制段可卡到身体的下侧底从而形成牵制力即可。

实施例五: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内牵制段的沿垫体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外导流段的沿垫体长度方向的长度,所述内牵制段两侧沿的包边内夹设有具有韧性的定型金属丝112,所述外导流段的两侧沿内同样设有具有韧性的定型金属丝,所述内牵制段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外导流段的上、下端通过横向缝合线缝合连接,所述内牵制段将所述内层分割成内层上段1101、内牵制段和内层下段1102三段,所述外导流段将外层分割成外层上段1201、外导流段和外层下段1202三段,所述内层的上段和外层的上段贴合且各边沿缝合连接,所述内层的下段和外层的下段贴合且各边沿缝合连接,所述内牵制段和外导流段之间围合形成的腔道的两端敞口。

外导流段与内牵制段之间上下缝合连接,且外导流段短于内牵制段,从而使整个垫体既保留了一定的完整性,又保证了垫体使用方便各功能完善,且垫体也不易因为下部可能下挂到床沿上而使熏蒸口翘起。内牵制段和外导流段在使用过程中会形成一个近三角形的腔道,三角形的腔道内两个面由内牵制段形成、一个面由外导流段形成,腔道两端敞口可便于调整垫体以适用不同的患者个体,大大提高了垫体的实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与身体伏贴度极好,蒸汽不易从熏蒸口钻入。

上述情况下内牵制段可以尽量预留的比外导流段长一些,从而适用不同患者使用能卡到躯干下侧底进行牵制,外导流段短则能倾斜设置实现较好导流。

实施例六: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熏蒸口的口沿上设有一圈便于粘接防水胶带的连接舌5,所述连接舌由所述外层向熏蒸口中心延伸形成或所述连接舌为夹设于内层和外层之间的且外端超出所述内层和外层的辅助连接舌51。

垫体由两层构成,虽然垫体的设计与身体尽可能地伏贴,但由于熏蒸口直接罩在治疗位上其四边沿与身体也只是接触,无法避免蒸汽的钻入,本申请设计有连接舌的,在使用时采用现有的较宽的医用透明防水胶带一半粘在连接舌或辅助连接舌上,连接舌具有防水性且单层结构相对较簿,一方面与身体接触比较伏贴,另一方面与防水胶带粘接后也不易翘起来将防水胶带连带地起开,再是通过防水胶带与连接舌和身体的粘接将熏蒸口边沿完全密封掉,从而使得蒸汽无法从熏蒸口钻入,且由于熏蒸口边沿簿只有一层,伏贴性佳又防水,从而保证了在使用过程稳定性好不易脱开、移位、防蒸汽效果佳,体感会比较舒适。另外对于一些如果对胶质比较敏感的患者来说,即便不能粘防水胶带,连接舌的设置也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熏蒸口边沿与身体的空隙,同时还可以将内层边沿盖在里面,使得内层也不易打湿。

实施例七: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当所述连接舌由所述外层延伸形成时,所述外层上沿所述熏蒸口的口沿设有一圈凸起的限位挡圈125,所述限位挡圈由所述外层本体的固定褶皱形成。

本申请采用限位挡圈的设计以便于快速地进行防水胶带的定位粘贴,粘胶带时可以交胶带靠着限位挡圈进行粘贴,操作比较方便确保胶带与垫体和身体的粘接面积都足够,保证粘接位置到位同时粘接强度足够。且限位挡圈位于熏蒸口两侧和上方的边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挡汽的作用,下方的边还能有一定的挡水珠的效果,在水珠不多的情况下,可以集中在该位置,擦拭也比较方便。

实施例八: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当所述连接舌为辅助连接舌时,所述外层上位于所述熏蒸口的下沿下方开设有导流口122,所述辅助连接舌一体连接有穿出所述导流口延伸至所述外层外表面上的导流条511,所述导流条边沿与所述垫体缝合连接,所述连接舌为辅助连接舌,所述外层对应所述熏蒸口口沿的部分向内层翻折形成扣压包边123,所述外层包边内填充有海绵124,所述熏蒸口的下沿为由两端向中心逐渐向下凸起的弧形沿或锥形沿。

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当蒸汽量较大时辅助连接舌上的水珠以及辅助连接舌与外层之间的水珠凝聚后从导流口流出来而不易堆积在两者的夹缝间,从而避免了患者稍转动可能出现的水柱乱流现象,水珠易集合收集、垫体使用更加整洁,床单也不易弄湿,且该设计保证水不易渗到内层。另外胶带可沿着内、外层的连接缝粘接,粘接方便、使用可靠,且通过外层对辅助连接舌压盖遮住了胶带一侧,防水性更好,胶带也不易脱开,扣压包边内加海绵的设计使得扣压包边有力地压到防水胶带上,不使提高了各部件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使熏蒸口不易外翘。

实施例九: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引流锥部为由所述垫体向前延伸形成的三角形垫体,所述外层外表面上沿所述导流边设有具有韧性的导流条6,所述导流条上开设有槽口朝向熏蒸口的导流槽61,所述导流槽靠近锥尖部的下端敞口,所述导流条为胶质导流条。

本申请的通过导流条和导流槽的设计使得本身呈锥形的引流锥部引流效果更佳,当水珠凝聚较多时可以直接汇集到导流槽再从导流槽下端的锥尖部流下来,尽可能地确保了水滴流向可控,整个使用环境和部件整洁。

实施例十: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熏蒸口的上沿同样设有辅助稳固导流部件。

为提高熏蒸效果,大部分患者是侧卧对其背部进行熏蒸,但也有极少数无法侧卧的患者则需要平卧熏蒸,如肋骨骨折患者,本申请可将垫体两端设计成对称的结构,如熏蒸口上、下口沿上都设计辅助稳固导流部件,也可在垫体的上、下端同样设计引流锥部,使得在平卧时垫体的两端都能有较好的引流。当然垫体不进行对称设计时同样也可用于平卧患者。

本申请设计巧妙,使用舒适性好、安全性好,防湿性好,且不易移位,熏蒸位准确,湿气不易钻入,整洁性好。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