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新型连接方式手机架及手机背壳

一种新型连接方式手机架及手机背壳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连接方式手机架,包括:基座、架体;架体设置在基座上;在架体表面设置有触发机构,在架体内设置有无线充电机构,当手机放置在架体上时触发触发机构,开启无线充电机构为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此外,还提供了一种与手机架配合使用的蓝牙耳机放置槽,蓝牙耳机可以直接放置到架体上,方便用户蓝牙耳机的使用,此外架体连接部分存在电源模块,与蓝牙耳机充电触点连接,当蓝牙耳机放到蓝牙耳机容纳槽时,蓝牙耳机与充电触点接触连接,电源模块对蓝牙耳机进行充电。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009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盛世复兴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598059.7

  • 发明设计人 尹吉忠;尹思蒙;

    申请日2020-12-29

  • 分类号H04M1/04(20060101);H04M1/18(20060101);H04M1/21(20060101);H02J50/10(20160101);H02J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99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吴金水

  • 地址 100000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三路109号院60号楼8层801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27: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连接方式手机架及手机背壳。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充电是通过无线充电电路将电能转变为磁场的变化,手机通过无线接收线圈将磁场的变化转变为电能。使用无线充电对手机进行充电无需数据线,使充电方式更为便捷。

现有两个无线充电标准WiPower和WPC都定义了一些协议,在被充电设备充满电以后,充电器会收到被充电的智能设备的指令,停止充电;当充电器找不到待充电设备的时候,也会自动切断电流,减小不必要的能量损失。这时候充电器的耗电量就是芯片待机的电量了。

此外,手机及汽车已经是人们普遍使用的生活用品,但交通法中已规定开车时不能打手机,违反规定会处以罚款并扣分,重要的是开车时打手机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但许多司机开车时需要用到手机里的导航或紧急情况需要接听电话,因此需要一种手机架来固定手机并可使用手机,但是传统的车载手机架的功能比较单一,只能用来放置手机,方便手机的使用。当把手机放在手机架上观看电影或者接听电话时,手机的电量消耗的比较快,这时就要再接一根移动电源线对手机充电,这样会导致一些麻烦。

现有专利CN201520653245.4一种无线充电车载手机架公开了无线充电手机架,但是其上没有手机时,还是会有电能损耗,即芯片待机的电能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连接方式手机架,通过触发机构,实现对无线充电机构的上电和断电操作,实现了在手机架上没有手机时,切断无线充电机构的电能供应,使芯片断电,从而降低了耗电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连接方式手机架,包括:基座、架体;架体设置在基座上;在架体表面设置有触发机构,在架体内设置有无线充电机构,当手机放置在架体上时触发触发机构,开启无线充电机构为手机进行无线充电;

架体通过磁吸机构设置在基座上;

磁吸机构包括铁片和磁体;铁片固定设置在架体背面,磁体通过连接体设置在基座上。

优选的,触发机构包括接触体、复位弹簧、开关体和两个接线点;

在架体表面设置有可容纳接触体的凹槽;在下方设置有空腔;空腔与凹槽连通,复位弹簧设置在凹槽内且套设于接触体外;在接触体外周对应设置有两个凸起,凸起将复位弹簧限制在凹槽内;开关体和两个接线点设置在空腔内;两个接线点分别设置在开关体的两端下方,接触体一端突出凹槽,另一端与开关体中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接线点分别与电源和无线充电机构连接。

优选的,新型连接方式手机架还包括投影模块和设置座,

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固定端与所述架体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转动端与所述设置座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的固定端与所述设置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的转动端与所述投影模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投影模块包括:第一投影装置、第二投影装置和第五转动机构;

所述第一投影装置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的转动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转动机构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投影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转动机构的转动端与所述第二投影装置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投影装置包括:全息键盘投影装置,所述第二投影装置包括:用于手机投屏的投影装置。

优选的,架体包括:U型体、手机放置板、第三转动机构和第四转动机构;

U型体一端通过第三转动机构与手机放置板的一侧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四转动机构与手机放置板的另一侧转动连接。

优选的,新型连接方式手机架还包括:声源定位模块和控制器;

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与所述手机建立无线连接;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三转动机构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声源定位模块定位用户的位置后,控制所述第三转动机构和所述第三转动机构同步转动将放置在所述手机放置板的手机面向用户;

其中声源定位模块包括:

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麦克风设置在所述手机放置板的中轴线的左侧,所述第二麦克风设置在所述手机放置板的中轴线的右侧且与所述第一麦克风以所述中轴线对称;

所述控制器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与所述第二麦克风的连线的长度L;

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与所述第二麦克风接收同一音频的时间差△t;

基于所述长度、所述时间差确定第一转动角度λ;计算公式为:

其中,v表示声音的传播速度;

当所述第一麦克风先于所述第二麦克风接收到所述音频时,控制所述第三转动机构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转动所述手机放置板的方向为顺时针;

当所述第二麦克风先于所述第一麦克风接收到所述音频时,控制所述第三转动机构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转动所述手机放置板的方向为逆时针。

优选的,新型连接方式手机架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和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三转动机构、所述第四转动机构和所述触发机构电连接;

当手机触发所述触发机构时,电源为所述控制器供电,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手机通讯连接,所述手机打开APP;

所述控制器通过手机的摄像头确认用户的面向,当用户的面向为面向手机时,控制所述第三转动机构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转动,使所述手机放置板与用户的人脸所在的平面平行。

优选的,新型连接方式手机架还包括:手机位置确认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手机位置确认模块获取手机的放置位置;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转动机构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转动,使所述手机放置板与用户的人脸所在的平面平行,包括:

通过手机的摄像头获取包含用户人脸的图像;

获取手机的摄像头与所述手机的中轴线的第一距离;

基于所述放置位置确定手机中轴线与所述第三转动机构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组成的所述手机放置板的转动轴线之间的第二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手机在所述图像中的参考线;

基于所述图像确定人脸中轴线距离图像中所述参考线的第三距离以及所述人脸中轴线位于所述参考线的方位;

基于所述方位确定所述第三转动机构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转动所述手机放置板的第二转动方向;

基于所述第三距离确定所述第三转动机构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转动所述手机放置板的第二转动角度;

根据所述第二转动方向和所述第二转动角度控制第三转动机构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转动所述手机放置板;

其中,所述手机位置确认模块包括阵列设置在所述手机放置板表面的多个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三距离,确定所述手机的参考线,具体包括:

以所述图像的中轴线为纵坐标以图像的底部作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手机的参考线对应的第一方程,所述第一方程为:

x=αl

其中,x表示参考线在坐标系内的横坐标;l

所述基于所述图像确定人脸中轴线距离图像中所述参考线的第三距离以及所述人脸中轴线位于所述参考线的方位,包括:

当人脸中轴线的横坐标减去所述参考线的横坐标为大于零的值时,所述方位为右侧;

当人脸中轴线的横坐标减去所述参考线的横坐标为小于零的值时,所述方位为左侧;

所述基于所述方位确定所述第三转动机构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转动所述手机放置板的第二转动方向,具体包括:

当所述方位为左侧,所述第二转动方向为顺时针;

当所述方位为右侧,所述第二转动方向为逆时针;

所述基于所述第三距离确定所述第三转动机构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转动所述手机放置板的第二转动角度;具体包括:

获取预先存储的第二转动角度与所述第三距离的对照表,根据第三距离的值查询对照表获取第二转动角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机背壳,与上述任一新型连接方式手机架配合使用,所述手机背壳包括:

本体,一面设置有手机容纳槽;所述手机容纳槽为开口槽体;用于容纳手机;

至少一组对称设置的卡接槽,设置在本体四周,与所述卡接机构配合将所述手机背壳卡接进所述手机背壳容纳槽;

蓝牙耳机容纳槽,为开口槽体,设置在本体的一侧面,在所述蓝牙耳机容纳槽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在所述蓝牙耳机容纳槽底端设置有充电触点,充电触点用于将蓝牙耳机放进所述蓝牙耳机容纳槽后对所述蓝牙耳机充电;

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手机容纳槽内;

第一连接触点,设置在所述手机背壳背面,所述第一连接触点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在所述手机背壳容纳槽内设置有第二连接触点;当所述手机背壳卡接进所述手机背壳容纳槽时,所述第一连接触点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接触;

所述架体还包括:

手机背壳容纳槽,为开口槽体;用于容纳手机背壳,所述触发机构设置在所述手机背壳容纳槽内;在所述手机背壳容纳槽的四周侧壁上设置至少一组对称设置的卡接机构。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新型连接方式手机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触发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架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架体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新型连接方式手机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再一种架体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手机背壳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手机背壳的正面示意图;

图9为图7的A处放大图。

图中:

1、基座;2、架体;3、触发机构;11、接触体;12、开关体;13、接线点;14、复位弹簧;15、凸起;16、凹槽;17、空腔;20、U型体;21、手机放置板;22、第三转动机构;23、第四转动机构;24、第一转动机构;25、设置座;26、第二转动机构;27、投影模块;28、声源定位模块;29、无线通讯模块;30、控制器;31、手机位置确认模块;40、本体;41、手机背壳容纳槽;42、卡接机构;43、第二连接触点;44、卡接槽;45、第一连接触点;46、手机容纳槽;47、压力传感器;48、充电触点;49、蓝牙耳机容纳槽;5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连接方式手机架,如图1所示,包括:基座1、架体2;架体2设置在基座1上;在架体2表面设置有触发机构3,在架体2内设置有无线充电机构,当手机放置在架体2上时触发触发机构3,开启无线充电机构为手机进行无线充电;

架体2通过磁吸机构设置在基座1上;

磁吸机构包括铁片和磁体;铁片固定设置在架体2背面,磁体通过连接体设置在基座1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用户【司机】将手机放到架体2上,手机接触到触发机构3后,无线充电机构通电开始工作,对手机进行充电;当充电完成后,无线充电机构进入待机状态;用户将手机从架体2上拿走时,触发机构3接触不到手机,将无线充电机构断电,实现了手机架上没有手机时,切断无线充电机构的电能供应,使芯片断电,从而降低了耗电量。磁体将铁片吸住,实现架体2安装到基座1上,此外,磁吸的作用为可以调整架体2安装到基座1的角度及方便拆卸。例如无线充电机构包括:无线充电线圈和无线充电芯片,其中无线充电芯片的型号为:WP80007/EC8010、WP80016、WP80017/EC8011、WP80027E/EC8012、WP80028E/EC8022、WP80024/EC8014、WP80025/EC8024、CP-SC2等。触发机构3可以是接触开关。无线充电机构设置在架体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触发机构3包括接触体11、复位弹簧14、开关体12和两个接线点13;

在架体2表面设置有可容纳接触体11的凹槽16;在下方设置有空腔17;空腔17与凹槽16连通,复位弹簧14设置在凹槽16内且套设于接触体11外;在接触体11外周对应设置有两个凸起15,凸起15将复位弹簧14限制在凹槽16内;开关体12和两个接线点13设置在空腔17内;两个接线点13分别设置在开关体12的两端下方,接触体11一端突出凹槽16,另一端与开关体12中部固定连接。

两个接线点13分别与电源和无线充电机构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当手机接触到接触体11后,将接触体11向下压,使开关体12与两个接线点13连接,开关体12为导电体,实现了电源与无线充电机构的导通,从而使无线充电机构获得电能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当手机离开接触体11时,接触体11在复位弹簧14下复位,使开关体12与两个接线点13分开,从而使无线充电机构失去电能,进而实现了手机架上没有手机时,切断无线充电机构的电能供应,使芯片断电,从而降低了耗电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新型连接方式手机架还包括投影模块27和设置座25,

所述第一转动机构24的固定端与所述架体2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24的转动端与所述设置座25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转动机构26的固定端与所述设置座2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机构26的转动端与所述投影模块27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第一转动机构24的固定端与架体2一侧固定连接,转动端与设置座25固定连接;第二转动机构26固定端用户设置座25固定连接,转动端与投影模块27连接;第一转动机构24的转动面与第二转动机构26的转动面垂直;通过第一转动机构24和第二转动机构26实现投影模块27位置的调整,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投影画面的位置的调整。例如:投影模块27包括全息键盘投影模块27,实现手机的键盘操作。第一转动机构24和第二转动机构26可以采用转动电机。在使用投影模块27时,需要投影模块27与手机通讯连接,在架体2内设置与手机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与投影模块27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影模块27包括:第一投影装置271、第二投影装置273和第五转动机构272;

所述第一投影装置271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26的转动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转动机构272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投影装置27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转动机构272的转动端与所述第二投影装置273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通过第一投影装置271和第二投影装置273实现手机的分屏投影;例如一个投影儿童节目,另一个投影导航;从而使用户的车内存在小孩时,既可以通过投影的儿童节目吸引小孩注意,用户又可以用手机进行导航。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投影装置271包括:全息键盘投影装置,所述第二投影装置273包括:用于手机投屏的投影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通过第一投影装置271和第二投影装置273配合实现手机的扩展应用,例如通过用于手机投屏的投影装置和全息键盘投影装置,方便用户利用手机进行文本编辑。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架体2包括:U型体20、手机放置板21、第三转动机构22和第四转动机构23;

U型体20一端通过第三转动机构22与手机放置板21的一侧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四转动机构23与手机放置板21的另一侧转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手机放置板21用于放置手机,第三转动机构22和第四转动机构23实现手机放置到手机放置板21后的面朝方向的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新型连接方式手机架还包括:声源定位模块28和控制器30;

无线通讯模块29与控制器30电连接,用于与手机建立无线连接;

控制器30分别与第三转动机构22和第四转动机构23电连接;

控制器30通过声源定位模块28定位用户的位置后,控制第三转动机构22和第三转动机构22同步转动将放置在手机放置板21的手机面向用户。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用户将手机放置到手机放置板21上后,无需用户手动改变手机的面向,控制器30通过声源定位模块28定位用户的位置后,控制第三转动机构22和第三转动机构22同步转动将放置在手机放置板21的手机面向用户。例如:控制器30包括:PAC5223,第三转动机构22和第四转动机构23包括:转动电机,声源定位模块28包括:麦克风阵列;控制器设置在架体2内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声源定位模块28包括:

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分别与所述控制器30电连接;所述第一麦克风设置在所述手机放置板21的中轴线的左侧,所述第二麦克风设置在所述手机放置板21的中轴线的右侧且与所述第一麦克风以所述中轴线对称;

所述控制器30执行包括如下操作:

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与所述第二麦克风的连线的长度L;即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的设置距离;

获取所述第一麦克风与所述第二麦克风接收同一音频的时间差△t;

基于所述长度、所述时间差确定第一转动角度λ;计算公式为:

其中,v表示声音的传播速度;

当所述第一麦克风先于所述第二麦克风接收到所述音频时,控制所述第三转动机构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转动所述手机放置板的方向为顺时针;

当所述第二麦克风先于所述第一麦克风接收到所述音频时,控制所述第三转动机构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转动所述手机放置板的方向为逆时针。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第一麦克风、第二麦克风、控制器30、第三转动机构22和第四转动机构23相互配合,实现了用户将手机放置到手机放置板21上后,无需用户手动改变手机的面向,自动完成手机面向用户的操作。此外,只需两个麦克风即可完成声源的定位判断,降低了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新型连接方式手机架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29和控制器30:

所述控制器30分别与所述第三转动机构22、所述第四转动机构23和所述触发机构3电连接;

当手机触发所述触发机构3时,电源为所述控制器30供电,所述控制器30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29与所述手机通讯连接,所述手机打开APP;即手机与手机架无线连接上时,手机打开对应的APP,可以通过外设的方向盘控制器控制手机的电话接听等,方向盘控制器设置在方向上,方便用户在开车时双手不离开方向盘,提高用户的驾车时的安全。

所述控制器30通过手机的摄像头确认用户的面向,当用户的面向为面向手机时,控制所述第三转动机构22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23转动,使所述手机放置板21与用户的人脸所在的平面平行。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所述控制器30通过手机的摄像头确认用户的面向,当用户的面向为面向手机时,控制所述第三转动机构22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23转动,使所述手机放置板21与用户的人脸所在的平面平行。实现了用户将手机放置到手机放置板21上后,无需用户手动改变手机的面向,自动完成手机面向用户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新型连接方式手机架还包括:手机位置确认模块31,与所述控制器30电连接,所述控制器30通过所述手机位置确认模块31获取手机的放置位置;

所述控制器30控制所述第三转动机构22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23转动,使所述手机放置板21与用户的人脸所在的平面平行,包括:

通过手机的摄像头获取包含用户人脸的图像;

获取手机的摄像头与所述手机的中轴线的第一距离;

基于所述放置位置确定手机中轴线与所述第三转动机构22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23组成的所述手机放置板21的转动轴线之间的第二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手机在所述图像中的参考线;

基于所述图像确定人脸中轴线距离图像中所述参考线的第三距离以及所述人脸中轴线位于所述参考线的方位;

基于所述方位确定所述第三转动机构22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23转动所述手机放置板21的第二转动方向;

基于所述第三距离确定所述第三转动机构22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23转动所述手机放置板21的第二转动角度;

根据所述第二转动方向和所述第二转动角度控制第三转动机构22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23转动所述手机放置板21;

其中,所述手机位置确认模块31包括阵列设置在所述手机放置板21表面的多个压力传感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手机位置确认模块31确认手机的放置位置主要确认手机是竖向放置还是横向放置;此外还有确认手机中轴线与第三转动机构22和第四转动机构23构成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控制器30只需根据确认好的第二转动角度和第二转动方向将手机转动面向至用户,实现了用户将手机放置到手机放置板21上后,无需用户手动改变手机的面向,自动完成手机面向用户的操作。

为了实现参考线的确定,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三距离,确定所述手机的参考线,具体包括:

以所述图像的中轴线为纵坐标以图像的底部作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手机的参考线对应的第一方程,所述第一方程为:

x=αl

其中,x表示参考线在坐标系内的横坐标;l

当然,一般情况下手机竖直放置的所述第一距离对应的预设权重,手机横向放置的所述第一距离对应的预设权重,是不一样的。同理,般情况下手机竖直放置的所述第二距离对应的预设权重,手机横向放置的所述第二距离对应的预设权重,是不一样的。

所述基于所述图像确定人脸中轴线距离图像中所述参考线的第三距离以及所述人脸中轴线位于所述参考线的方位,包括:

当人脸中轴线的横坐标减去所述参考线的横坐标为大于零的值时,所述方位为右侧;

当人脸中轴线的横坐标减去所述参考线的横坐标为小于零的值时,所述方位为左侧;

所述基于所述方位确定所述第三转动机构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转动所述手机放置板的第二转动方向,具体包括:

当所述方位为左侧,所述第二转动方向为顺时针;

当所述方位为右侧,所述第二转动方向为逆时针;

所述基于所述第三距离确定所述第三转动机构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转动所述手机放置板的第二转动角度;具体包括:

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二转动角度与所述第三距离的对照表,根据所述第三距离的值查询所述对照表获取所述第二转动角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通过手机拍摄的人脸图像,基于以手机的摄像头与所述手机的中轴线的第一距离、手机中轴线与所述第三转动机构和所述第四转动机构组成的所述手机放置板的转动轴线之间的第二距离确定图像中的参考线位置,进而根据人脸中轴线和参考线确定出第二转动角度和第二转动方向。控制器只需根据确认好的第二转动角度和第二转动方向将手机转动面向至用户,实现了用户将手机放置到手机放置板上后,无需用户手动改变手机的面向,自动完成手机面向用户的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机背壳,与上述任一新型连接方式手机架配合使用,如图6至图9所示,

所述手机背壳包括:

本体40,一面设置有手机容纳槽46;所述手机容纳槽46为开口槽体;用于容纳手机;

至少一组对称设置的卡接槽44,设置在本体四周,与所述卡接机构42配合将所述手机背壳卡接进所述手机背壳容纳槽41;

蓝牙耳机容纳槽49,为开口槽体,设置在本体40的一侧面,在所述蓝牙耳机容纳槽49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50;在所述蓝牙耳机容纳槽49底端设置有充电触点48,充电触点48用于将蓝牙耳机放进所述蓝牙耳机容纳槽49后对所述蓝牙耳机充电;

压力传感器47,设置在所述手机容纳槽46内;

第一连接触点45,设置在所述手机背壳背面,所述第一连接触点45与所述压力传感器47电连接;在所述手机背壳容纳槽41内设置有第二连接触点43;当所述手机背壳卡接进所述手机背壳容纳槽41时,所述第一连接触点45与所述第二连接触点43接触。

所述架体还包括:

手机背壳容纳槽41,为开口槽体;用于容纳手机背壳,所述触发机构3设置在所述手机背壳容纳槽41内;在所述手机背壳容纳槽41的四周侧壁上设置至少一组对称设置的卡接机构4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实施例还提供架体的另一种可实行的方案,还提供了一种与手机架配合使用的蓝牙耳机放置槽,蓝牙耳机可以直接放置到架体上,方便用户蓝牙耳机的使用,此外架体连接部分存在电源模块,与蓝牙耳机充电触点连接,当蓝牙耳机放到蓝牙耳机容纳槽时,蓝牙耳机与充电触点接触连接,电源模块对蓝牙耳机进行充电。具体为:提供了一种与手机架配合使用的手机背壳;架体上设置有手机背壳容纳槽,手机背壳可以一直用来保护手机,当使用手机架时,将手机背壳直接卡进手机背壳容纳槽,此时触发触发机构并且第一连接触点和第二连接触点接触,控制器接收到触发机构触发信号后,通过第二连接触点与第一连接触点接收压力传感器的信号,通过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判断手机背壳中有无手机,当存在手机时,为无线充电机构供电;此外存在电源模块,与蓝牙耳机充电触点连接,当蓝牙耳机放到蓝牙耳机容纳槽时,蓝牙耳机与充电触点接触连接,电源模块对蓝牙耳机进行充电;更近一步地,手机背壳上还设置有对电源模块充电的触点,当手机背壳卡接到手机背壳容纳槽时,触点与手机背壳容纳槽内对应触点连接,连接到无线充电机构的电源上或者连接到手机架的接头上,利用无线充电结构的电能或市电对手机背壳的电源模块进行充电。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