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履带车辆内侧负重轮拆卸工具

一种履带车辆内侧负重轮拆卸工具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履带车辆内侧负重轮拆卸工具,包括托臂、底座、连接螺栓、固定螺母和定位销,通过底座与履带相连接固定,用托臂将负重轮内侧的平衡肘根部托起,使负重轮脱离履带导齿的限制,从而实现顺利拆卸负重轮。本发明的内侧负重轮拆卸工具结构简单、体积小。采用本发明的内侧负重轮拆卸工具后,不需要断开履带和吊起整车,工具又可与履带实现可靠连接不脱落,拆卸时间短,安全性高,有助于提高负重轮拆卸的工作效率,提高车辆的维修性。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履带车辆行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履带车辆内侧负重轮拆卸工具。

背景技术

履带车辆的使用环境较恶劣,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行动部件的损坏和橡胶老化,因此需要行动系统按规定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必要时对损坏严重的负重轮进行拆卸更换。负重轮为一组两个负重轮片组合,轮片背靠背,用螺栓固定于轮毂总成上。两个负重轮片中间的缝隙是履带诱导齿的通过空间。拆卸时,拆掉固定螺栓,外侧负重轮片可向外取出拆下,但内侧负重轮片由于履带诱导齿阻挡,又承受整车重量,无法拆卸。目前拆卸方法包括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将整条履带断开使履带与负重轮脱离,并将整车吊起使负重轮离开地面,将内侧负重轮拆下;第二种方法是使用现有的负重轮快换工装将负重轮顶起进行拆卸,但是该工装与履带无固定连接,使用中极易脱落飞出,给设备和人员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由于该工装在移动寻找最佳拆卸点时,无定位装置,调试时不易找到最高点,造成拆卸时间过长,工作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履带车辆内侧负重轮拆卸工具,以解决履带装甲车辆负重轮拆卸时需要断开履带、吊起整车、快换工具易脱落飞出,无定位装置,不易找到最佳拆卸点的技术问题,降低负重轮拆卸难度、缩短拆卸时间,提高工作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履带车辆内侧负重轮拆卸工具,该内侧负重轮拆卸工具包括托臂、底座、连接螺栓、固定螺母和定位销;

底座的中间区域向上凸起形成凹槽结构,凹槽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侧壁和连接于两个导向侧壁末端并与导向侧壁垂直的定位侧壁;其中,导向侧壁上均设有托臂安装孔和定位销安装孔,定位侧壁作为托臂的定位面;

托臂的转动端包括与履带车辆内侧负重轮平衡肘根部轮廓贴合的U型承托面;托臂的固定端安装在底座的凹槽内,连接螺栓穿过凹槽的两个导向侧壁上的托臂安装孔和托臂的固定端销孔,将托臂与底座相连,固定螺母安装在连接螺栓的螺纹端,并且固定螺栓的安装面贴合于凹槽的导向侧壁外表面,将连接螺栓锁紧;

定位销穿过凹槽的两个导向侧壁上的定位销安装孔,托臂通过定位面与定位销进行限位,使得托臂只能在定位面与定位销之间形成的一定角度内摆动。

进一步地,底座的两侧边缘区域设有履带连接孔。

进一步地,履带连接孔具有多种内径,以适用于连接不同系列行动系统履带。

进一步地,托臂采用经过热处理的高强度高碳钢材料制作。

进一步地,定位销的两端分别突出于凹槽的两个导向侧壁的外表面。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一种履带车辆内侧负重轮拆卸工具,包括托臂、底座、连接螺栓、固定螺母和定位销,通过底座与履带相连接固定,用托臂将负重轮内侧的平衡肘根部托起,使负重轮脱离履带导齿的限制,从而实现顺利拆卸负重轮。本发明的内侧负重轮拆卸工具结构简单、体积小。采用本发明的内侧负重轮拆卸工具后,不需要断开履带和吊起整车,工具又可与履带实现可靠连接不脱落,拆卸时间短,安全性高,有助于提高负重轮拆卸的工作效率,提高车辆的维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侧负重轮拆卸工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侧负重轮拆卸工具位于初始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内侧负重轮拆卸工具到达工作位置示意图。

图中:1-托臂,2-底座,3-连接螺栓,4-紧固螺母,5-第一履带连接孔,6-第二履带连接孔,7-U型承托面,8-定位销,9-定位面,10-负重轮,11-平衡肘,12-诱导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履带车辆内侧负重轮拆卸工具,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托臂1、底座2、连接螺栓3、固定螺母4和定位销8。

底座2的中间区域向上凸起形成凹槽结构,凹槽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侧壁和连接于两个导向侧壁末端并与导向侧壁垂直的定位侧壁。其中,导向侧壁上均设有托臂安装孔和定位销安装孔,定位侧壁作为托臂的定位面9。底座的两侧边缘区域设有至少四个履带连接孔5和6,第一履带连接孔5和第二履带连接孔6具有两种不同的内径,分别适用于连接两大系列行动系统履带。

托臂1采用高强度高碳钢材料制作,并经过热处理提高其强度。托臂1的转动端包括与履带车辆内侧负重轮平衡肘根部轮廓贴合的U型承托面7。托臂1的固定端安装在底座2的凹槽内,连接螺栓3穿过凹槽的两个导向侧壁上的托臂安装孔和托臂1的固定端销孔,将托臂1与底座2相连,固定螺母4安装在连接螺栓3的螺纹端,并且固定螺栓4的安装面贴合于凹槽的导向侧壁外表面,将连接螺栓3锁紧。

定位销8穿过凹槽的两个导向侧壁上的定位销安装孔,并且定位销8的两端分别突出于凹槽的两个导向侧壁的外表面。

托臂1通过定位面9与定位销8进行限位,使得托臂1只能在定位面9与定位销8之间形成的一定角度内摆动。

使用时,托臂1可绕连接螺栓3旋转,使托臂1旋转至被定位销8限制的位置,即工具的初始位置;通过销轴穿过履带连接孔5或6,将底座2固定至车辆履带上。

两片负重轮10通过螺栓固定在轮毂总成上,轮毂总成与平衡11肘相连,跟随平衡肘11移动而移动,因此,拆卸工具将平衡肘11托起就可以实现将负重轮10托起。如图2所示,使托臂1转动端的U型承托面7与履带车辆内侧负重轮平衡肘根部轮廓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工具安装好后,发动车辆,使履带向车后方向稍许移动,此时底座2随着履带移动,托臂1绕连接螺栓3旋转,与底座2之间的角度逐渐趋于垂直,当拆卸工具将负重轮顶起到最高位置时,托臂1运动至定位面9的位置,托臂1与底座2成垂直关系,托臂1被定位面9限制不能继续转动,此时停车并驻车,负重轮10被顶起到最高位置,负重轮脱离履带诱导齿12的阻挡,可以顺利拆下,如图3所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