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新旧管线间的水流变道过渡装置

新旧管线间的水流变道过渡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管道施工装置的技术领域,是一种新旧管线间的水流变道过渡装置,其包括混凝土水池、拦水墙、密封盖板,在混凝土水池的墙体内设置有止水钢片,在混凝土水池的左、右墙体上分别设置有能架设原有管线的第一管洞,在混凝土水池的后侧墙体上设置有供新建管线入口端架设的第二管洞,在混凝土水池前、后墙体的内壁之间固设有一道拦水墙,拦水墙的门口上安装有止水门。本发明通过设置混凝土水池,在截断原有管线后,原有管线内的水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到混凝土水池中进行中转储存,止水门的设置可以使水流只能流入到流水腔内,而不能流入到密封腔内的原有管线内,随着水位的不断上升,流水会最终进入到与流水腔连通的新建管线内。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施工装置的技术领域,是一种新旧管线间的水流变道过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管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遇到需要将老旧管道内的水引流入到新建管线内的情形,特别是在遇到一些大管径的水管时,现有技术的通常做法是关停施工管线,让整条水线彻底停水,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施工作业,施工方式简单粗暴,给沿线的居民与企事业单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造成很大的影响,急需一种社会影响面小、更加科学、合理的施工方式来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旧管线间的水流变道过渡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在进行新旧管线间的水流变道时需要关停整个施工水线,进而给沿线的居民与企事业单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造成很大影响的问题。

本申请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新旧管线间的水流变道过渡装置包括混凝土水池、拦水墙、密封盖板,在混凝土水池的四周墙体与底部墙体内都夹设有与所在墙体面积相适应的止水钢片,混凝土水池四周墙体的止水钢片上沿其长度方向上还间隔设置有若干加强杆,在混凝土水池的左、右墙体上分别设置有能架设原有管线的第一管洞,在混凝土水池的后侧墙体上设置有供新建管线入口端架设的第二管洞,在第一管洞与原有管线之间、第二管洞与新建管洞之间都夹设有密封管套,在混凝土水池前、后墙体的内壁之间固设有一道拦水墙,拦水墙将混凝土水池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左侧的密封腔与右侧的流水腔,在拦水墙上设置有能使密封腔与流水腔相连通的门口,在门口上安装有止水门,在混凝土水池的上端敞口处还封盖有密封盖板。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进一步的,止水门为外包有防水钢片的混凝土门板,在混凝土门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拦水墙横向宽度相对应的竖向卡槽,门口为上下直通的矩形缺口,混凝土门板通过竖向卡槽插装在门口处的拦水墙上。

进一步的,在止水门的前后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道防渗墙,防渗墙一体连接在拦水墙与混凝土水池左侧墙体之间的密封腔内。

进一步的,在防水钢片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防腐涂层。

进一步的,在混凝土门板前后两侧的竖向卡槽与拦水墙之间、混凝土门板的底面与混凝土水池的底部内壁之间都至少设置有一道的密封胶条。

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通过提前在原有管线与新建管线交汇处的下方浇筑带止水钢片的混凝土水池,在截断原有管线上的一段管节后,原有管线内的水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到混凝土水池中进行中转储存,此时为了避免水继续流入到截断后的原有管线内,在拦水墙的门口处安装上止水门,这样水流只能流入到流水腔内,而不能流入到密封腔内的原有管线内,随着水位的不断上升,流水会最终进入到与流水腔连通的新建管线内,以此实现供新旧管线间的不停水变道施工,相比现有技术来说,施工过程中不会给沿线的居民与企事业单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造成影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附图1是新旧管线间的水流变道过渡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中A-A向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1、混凝土水池,2、拦水墙,3、密封盖板,4、止水钢片,5、加强杆,6、密封管套,7、密封腔,8、流水腔,9、防水钢片,10、混凝土门板,11、防渗墙,12、密封胶条,14、原有管线,15、新建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2所示,该新旧管线间的水流变道过渡装置包括混凝土水池、拦水墙、密封盖板,在混凝土水池的四周墙体与底部墙体内都夹设有与所在墙体面积相适应的止水钢片,混凝土水池四周墙体的止水钢片上沿其长度方向上还间隔设置有若干加强杆,在混凝土水池的左、右墙体上分别设置有能架设原有管线的第一管洞,在混凝土水池的后侧墙体上设置有供新建管线入口端架设的第二管洞,在第一管洞与原有管线之间、第二管洞与新建管洞之间都夹设有密封管套,在混凝土水池前、后墙体的内壁之间固设有一道拦水墙,拦水墙将混凝土水池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左侧的密封腔与右侧的流水腔,在拦水墙上设置有能使密封腔与流水腔相连通的门口,在门口上安装有止水门,在混凝土水池的上端敞口处还封盖有密封盖板。

本发明的具体使用方法与施工过程如下:在原有管线与新建管线交汇位置处的下方四周地面上先开挖出一个井坑,然后在井坑内安装浇筑混凝土水池用的模板,待模板安装完毕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使原有管线与新建管线的交汇处位于混凝土水池内,并使原有管线与新建管线在混凝土浇筑凝固后也随之固结在混凝土水池对应的墙体上,拦水墙也是在这时被一同浇筑出来的,这就完成了水流变道前的准备工作。

原有管线中的水流方向为从右至左,也就是从流水腔一侧流向密封腔一侧,要想实现将原有管线中的水改流至新建管线中去,需先用金刚石绳锯切割机将位于流水腔内的原有管线切断,然后再将位于密封腔内的原有管线切断,接着将这段完全切割掉的管节吊出移走,在切割原有管线的过程中,由于是不停水施工作业,原有管线内的水会源源不断地外流到流水腔与密封腔内,此时将提前预制好的止水门安装在拦水墙的门口上,以阻止水持续地流入到切割后密封腔一侧的原有管线中去,此时截断后的原有管线其管内的水会持续积聚在流水腔内,随着水位的不断上升,最终从第二管洞处持续地流入到新建管线中去,此时密封腔内的水位会相对平稳,不再继续升高,不会出现漫顶的情况,以此实现大管径水管的不断水、带压变道,相比需要停水才能进行输水线路改道的现有技术来说,本发明在施工过程中无需关停施工管网,就可以实现水道的改变,对沿线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用水需求没有任何影响,并且制备本发明的工艺过程简单,施工方便,周期短,具有很好的经济性与实用性,值得被广泛推广。

为了避免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人或者物坠入到混凝土水池中,进而影响人身安全与供水安全的问题,在原有管线改道完成后,需用密封盖板封盖住混凝土水池的上方,在混凝土水池的墙体内夹设止水钢片是为了进一步避免流水腔内的水外渗到周围的土壤中去,造成水在运输过程中的过大损耗,而加强杆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确保本发明的整体强度,提升混凝土水池墙体的抗拉能力,避免混凝土水池的墙体因为热胀冷缩而发生开裂。密封管套为硬橡胶材质,受压后也具备一定的形变能力,设置密封管套可以用来防止缝隙渗水。

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新旧管线间的水流变道过渡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进一步的,如附图2所示,止水门为外包有防水钢片的混凝土门板,在混凝土门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拦水墙横向宽度相对应的竖向卡槽,门口为上下直通的矩形缺口,混凝土门板通过竖向卡槽插装在门口处的拦水墙上。

外包有防水钢片的混凝土门板可以有效阻止流水从门口处渗透到密封腔一侧,防水钢片可通过设置在混凝土门板上的对拉螺栓组件固设在混凝土门板上,混凝土门板除了通过本技术方案列举出的插装方式安装在门口上外,也可以通过铰链装置铰接在门口上,然后再通过门锁结构彻底锁闭,因此混凝土门板的安装方式包含但不限于本发明所列举出的技术方案。

进一步的,如附图2所示,在止水门的前后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道防渗墙,防渗墙一体连接在拦水墙与混凝土水池左侧墙体之间的密封腔内。

防渗墙可在浇筑混凝土水池的过程中一同浇筑完成,防渗墙为混凝土结构,有了防渗墙,可以增加拦水墙的厚度,进一步提升拦水墙的隔水效果,提升本发明的防渗漏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根据实际需求,在防水钢片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防腐涂层。

通过设置防腐涂层可以进一步提升混凝土门板的使用寿命,确保止水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阻水、防渗的作用。

进一步的,如附图2所示,在混凝土门板前后两侧的竖向卡槽与拦水墙之间、混凝土门板的底面与混凝土水池的底部内壁之间都至少设置有一道的密封胶条。

设置密封胶条可以进一步提升止水门阻水、防渗效果。

上述说明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是属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