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推动连杆顺装连接的磁保持继电器

一种推动连杆顺装连接的磁保持继电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推动连杆顺装连接的磁保持继电器,包括衔铁组合和基座,衔铁组合铰装在基座中,衔铁组合壳体的一侧有伸出的传动臂,传动臂端部和推动连杆左侧的开口槽配合,推动连杆安装在基座的导向槽中,当衔铁组合绕铰点旋转时,传动臂带动推动连杆在导向槽内滑动。推动连杆设置的开口在该零件的上端部,装配时顺序装入基座、推动连杆、衔铁组合,不需将推动连杆和衔铁组合组装一起在装入基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避免装配损伤工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6307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06178.4

  • 发明设计人 冯邦永;黄鹏飞;

    申请日2021-01-26

  • 分类号H01H50/04(20060101);H01H50/64(20060101);H01H51/01(20060101);

  • 代理机构52114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唐斌

  • 地址 550009 贵州省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路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24:2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继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保持继电器的推动杆结构。

背景技术

磁保持继电器是一种控制元器件,继电器中电磁系统设置永磁体,线圈输入信号采用脉冲信号,正向或反向瞬间通电即可实现触点的接通或断开,线圈不需持续通电,达到节省电能的目的。在电路中起着自动切断、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电磁系统和触点之间的传动结构是磁保持继电器设计中的要点之一,通常是在衔铁组合的侧面设置推动杆件将动力传递到动簧片来驱动触点的接触和分离,在现有技术的装配过程中,需要先将推动杆件和衔铁组合连接在一起再装入基座,影响装配效率,另外推动杆件在传动时的摩擦力会带来动能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的磁保持继电器装配效率低和动能损失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推动连杆顺装连接的磁保持继电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推动连杆顺装连接的磁保持继电器,包括衔铁组合和基座,衔铁组合铰装在基座中,衔铁组合壳体的一侧有伸出的传动臂,传动臂端部和推动连杆左侧的开口槽配合,推动连杆安装在基座的导向槽中,当衔铁组合绕铰点旋转时,传动臂带动推动连杆在导向槽内滑动。

推动连杆由左侧的衔铁组合连接部、右侧的动簧片连接部及中间的推动滑动连接部三个部分组成,衔铁组合连接部有开口槽,动簧片连接部与滑动连接部之间有用于与动簧片配合的缺口。

推动连杆前面、后侧及底面均设有半圆柱形导向柱。

装配顺序是:动簧片首先装入基座,然后将推动连杆插入导向槽的同时也使动簧片插入推动连杆上动簧片连接部与滑动连接部之间的缺口,最后安装衔铁组合,衔铁组合的传动臂端部插入推动连杆的开口槽。

开口槽下端面是封闭的。

衔铁组合通过固定架安装在基座中。

衔铁组合是由塑胶壳体包覆衔铁和永磁体而成,衔铁为两片形状不同的软磁材料,塑胶壳体的一侧有伸出的传动臂。

动簧片上有动触点,动触点正对的基座壁面上安装有静触点。

衔铁组合侧面设置有线圈。

铁心穿过线圈,和轭铁通过铆接而成,铁心为两端头设置有台阶的软磁材料,轭铁为两片相同的软磁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推动连杆顺装连接的磁保持继电器,推动连杆设置的开口在该零件的上端部,装配时顺序装入基座、推动连杆、衔铁组合,不需将推动连杆和衔铁组合组装一起在装入基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避免装配损伤工件。推动连杆侧面设置的半圆形导向柱和,在底面设置半圆形导向柱,半圆形导向柱和基座导向槽为线接触,接触面极小,推动连杆在滑动工程中不产生干涉小,动作能量损失小,推动连杆跨接在衔铁组合和动簧片上,衔铁组合上的动作能量以极少损耗传导到动簧片上,使继电器接触系统得到高的推动力和断开力,使继电器实现接通和断开的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推动连杆顺装的磁保持继电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推动连杆、基座和衔铁组合装配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案例推动连杆跨接电磁系统衔铁组合和接触系统动簧片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案例推动连杆正面开口和半圆形导向柱示意图。

图5为推动连杆背面开口和半圆形导向柱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案例基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案例基座和推动连杆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线圈、铁心和轭铁的铆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固定架,3-衔铁组合,4-线圈,5-铁心,6-轭铁,7-导电片,8-动簧片,9-动触点,10-静触点,11-推动连杆,12-静片,101-基座导向槽, 302-衔铁组合塑胶,303-衔铁,304-永磁体,305-衔铁斜面,401-绕组,402-骨架,1101-推动连杆开口,1102-推动连杆导向柱,1103-推动连杆导向柱,1104-推动连杆导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2至图7所示,一种推动连杆顺装的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基座1、衔铁组合3、固定架2和线圈4,衔铁组合3包括衔铁303、永磁体304和塑胶302。衔铁303紧贴永磁体304极性面,塑胶302包覆住衔铁303和永磁体304,衔铁组合3转轴301设置于永磁体304极面的侧面;线圈4含绕组401、轭铁6、铁心5和骨架402,绕组401绕制于骨架402,铁心5穿过骨架402,轭铁6置于铁心5两个端头铆接而成,固定架2和基座1设置转轴孔,线圈4卡装于基座1,衔铁组合3装置于基座1和固定架2。

推动连杆11由左侧的衔铁组合连接部、右侧的动簧片连接部及中间的推动滑动连接部三个部分组成,衔铁组合连接部有开口槽1101,开口槽1101下端面是封闭的。动簧片连接部与滑动连接部之间有用于与动簧片8配合的缺口。装配顺序是:动簧片8首先装入基座1,然后将推动连杆11插入导向槽101的同时也使动簧片8插入推动连杆11上动簧片连接部与滑动连接部之间的缺口,最后安装衔铁组合3,衔铁组合3的传动臂端部插入推动连杆11的开口槽1101。

推动连杆11设置的开口1101在该零件的上端部,装配时顺序装入基座1、推动连杆11、衔铁组合3,不需将推动连杆11和衔铁组合3组装一起在装入基座1,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避免装配损伤工件。推动连杆11前面、后侧及底面均设有半圆柱形导向柱。推动连杆11前面设置的半圆形导向柱1102、在背面设置半圆形导向柱1104和底面设置半圆形导向柱1103,半圆形导向柱和基座导向槽101为线接触,接触面极小,推动连杆在滑动工程中不产生干涉小,动作能量损失小,推动连杆11跨接在衔铁组合3和动簧片上8,衔铁组合11上的动作能量以极少损耗传导到动簧片8上,使继电器接触系统得到高的推动力和断开力,使继电器实现接通和断开的高可靠性。

所述的铁心5穿过线圈4,和轭铁6通过铆接而成,铁心5为两端头设置有台阶的软磁材料,轭铁6为两片相同的软磁材料,轭铁6和铁心5起导磁作用。

所述衔铁组合3由塑胶302包覆衔铁303和永磁体302而成,衔铁303为两片形状不同的软磁材料,两片衔铁均在端头设置凸台,凸台功能为防止生产时装配错误,在衔铁303的两端头设置斜面305,有效利用极面接触面积;永磁体304起到储存磁能作用,使得线圈4不需持续通电,而仅需输入端加瞬时脉冲信号即可实现继电器的接通和断开。

所述基座1设置导向槽101,导向槽101用于装置推动连杆11,导向槽101为直壁设置,保证推动连杆滑动顺畅,不会出现干涉现象。

实施案例2

推动连杆侧面设置为平面,不设置导向柱,不设置开口,推动连杆和衔铁组合装配后整体装入基座。

基座导向槽和推动连杆设置为间隙配合,采用小间隙配合。

在衔铁组合塑胶部分设置反向扣,与推动连杆连接不松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