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钢化炉自动上片机构及上片方法

一种钢化炉自动上片机构及上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化炉自动上片机构及上片方法,包括多个传输机构,多个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至少一个所述传输机构对应连接,多个所述动力装置相互独立且动作可调;控制系统控制多个所述动力装置同步或独立动作,动力装置带动与其相连接的所述传输机构动作,以实现玻璃上片。本发明通过生产线控制系统控制各个动力装置的传输速度,以适应不同上片方向的玻璃,避免不同上片方向的玻璃所需上片节拍相互影响,提高了玻璃上片效率和加热炉装载率。另外,这种上片机构及上片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可以针对不同规格的玻璃同步运转,提高了生产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2099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洛阳兰迪玻璃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56830.X

  • 发明设计人 赵雁;窦高峰;

    申请日2020-11-27

  • 分类号C03B35/1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03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傅尚新

  • 地址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科技大道与诸葛大街交叉口路北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21:1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深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钢化炉自动上片机构及上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钢化玻璃生产线包括:上片台、加热炉、冷却钢化装置以及下片台;在钢化玻璃加工过程中,玻璃通过辊道依次进入上述各个工位进行相应的步骤处理。对于规格较小的加热炉来说,产能小,一次加热的玻璃数量较少,可以依靠人工上片;而对于规格较大的加热炉,产能大,依靠人工上片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尤其是对于小片玻璃上片节拍较快,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为了提高钢化玻璃的生产效率,现有技术中玻璃上片时常需要以如图1所示的方式,钢化炉自动上片机构包括辊道A,在辊道A上排布着玻璃片B,其中,左侧玻璃片B为横向上片,右侧玻璃片B为纵向上片,沿着辊道长度方向排布多列玻璃,在同一段传输距离上,左侧横向上片的玻璃所需的上片节拍较快,右侧纵向上片的玻璃所需的上片节拍较慢,然而传统玻璃上片机构由于其辊道传输动力单一,单一传输动力的辊道一方面会导致沿垂直于玻璃输送方向排布的同一行玻璃以相同的节拍上片,进而出现图1中纵向上片的玻璃之间空隙小、横向上片的玻璃之间空隙大现象,横向上片的玻璃之间较大空隙降低了加热炉的装载率;另一方面,当玻璃片存在划痕、破碎等品质问题时,垂直于玻璃输送方向排布的同一行玻璃都会被暂停输送,上片的效率低,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化炉自动上片机构及上片方法,设置一种具有多个动力装置的上片机构,灵活控制玻璃上片节拍,提高玻璃上片效率以及加热炉装载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化炉自动上片机构,包括多个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沿玻璃输送方向延伸,且多个传输机构沿着垂直于玻璃输送方向平行排列;

多个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至少一个所述传输机构对应连接,多个所述动力装置相互独立且动作可调;

控制系统,控制多个所述动力装置同步或独立动作,动力装置带动与其相连接的所述传输机构动作,以实现玻璃上片。

进一步,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传输机构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所述动力装置和所述传输机构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连接,控制系统控制两个动力装置同步动作或独立动作。

进一步,所述动力装置和所述传输机构均为三个,且一一对应连接;控制系统控制三个动力装置同步动作或独立动作;或者,控制系统控制其中一个动力装置独立动作,控制另两个动力装置同步动作。

进一步,所述动力装置为两个,所述传输机构为三个,其中一个动力装置与两个传输机构连接,另一个动力装置与一个传输机构连接。

进一步,所述传输机构为辊道传输机构或者同步带传输机构。

进一步,所述动力装置为电动机。

进一步,多个所述传输机构的玻璃传输面的高度一致。

本发明一种钢化炉自动上片机构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上片机构上设置多个动力装置,控制系统控制多个动力装置同步或独立动作,动力装置带动与其相连接的传输机构动作,以实现玻璃上片,通过生产线控制系统控制各个动力装置的传输速度,以适应不同上片方向的玻璃,避免不同上片方向的玻璃所需上片节拍相互影响,提高了玻璃上片效率和加热炉装载率。另外,这种上片机构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可以针对不同规格的玻璃同步运转,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外,当玻璃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单独停止问题玻璃所在列,不需要将所有玻璃全部停止传输,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另外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化炉自动上片方法,采用如上述的钢化炉自动上片机构,设沿垂直于玻璃输送方向排布的玻璃为n列,沿垂直于玻璃输送方向排列的传输机构的数量为m个,动力装置的数量为p个,n≤p≤m,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玻璃长度a、宽度b、沿垂直于玻璃输送方向玻璃排布间距l以及沿垂直于玻璃输送方向排列的m个传输机构的总长度s;并将数据发送给控制系统;

S21:若

S22:i为变量,若i=2、3、...、n时,且

S23:若

S31:将玻璃从存储架取出,并按照上述步骤中动力装置的组合方式将玻璃放置到所述传输机构上;

S4:所述动力装置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带动所述传输机构将n列玻璃输送至加热炉的待入炉位置。

进一步,还包括步骤S32:当检测到某块玻璃有品质问题时,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玻璃对应的动力装置独立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上片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一上片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五上片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二上片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三上片机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实施例四上片机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实施例六上片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方案,下面结合本发明示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示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示例,而不是全部的示例。基于本发明的中示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术语“内”、“外”、“上”、“下”、“前”、“后”、“左”、“右”、“纵向”、“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设计思想,下面结合示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一种钢化炉自动上片机构,包括动力装置以及动力装置对应连接的传输机构,其中,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包括两个独立且动作可调的电动机,传输机构为辊道传输机构,由两列辊道1组成,两列辊道1的玻璃传输面的高度一致。动力装置由钢化玻璃生产线控制系统控制,进而控制辊道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节拍。

请继续参照图2,该自动上片机构上的两列辊道传输机构传输的玻璃片3同时存在横向上片的玻璃片3以及纵向上片的玻璃片3,在左侧的第一动力装置2-1对应连接的辊道1上传输的是横向上片的玻璃片3,右侧的第二动力装置2-2对应连接的辊道1上传输的是纵向上片的玻璃片3。沿垂直于玻璃输送方向,第一动力装置2-1对应连接的辊道1分布着一列玻璃片,第二动力装置2-2对应连接的辊道1分布着一列玻璃片,第一动力装置2-1对应连接的辊道1的长度大于第二动力装置2-2对应连接的辊道1的长度。

上述示例中,每个独立的动力装置均设置有独立的电动机,这些电动机分别与钢化玻璃生产线控制系统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装置2-1对应连接的辊道1与第二动力装置2-2对应连接的辊道1按照相同的传输速率进行传输,横向上片和纵向上片的玻璃所需的上片节拍不会相互影响,提高了玻璃上片效率和加热炉装载率。另外,这种上片机构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可以针对不同规格的玻璃灵活选择各动力装置的动作方式,实现多个动力装置整体或者部分的同步运转,例如针对规格较大的横向上片的玻璃片,第一动力装置2-1和第二动力装置2-2的辊道1同步运转,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

作为一种替换方式,第一动力装置2-1对应连接的辊道1与第二动力装置2-2对应连接的辊道1的传输速率可以不同,由于彼此所需的玻璃上片节拍不会对彼此产生影响,因此,两个动力装置的辊道的传输速率可以在本领域惯用的传输速率范围内自由设置。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一种钢化炉自动上片机构,包括动力装置以及动力装置的传输机构,其中,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包括三个独立且动作可调的电动机,传输机构为辊道传输机构,由三列辊道1组成,三列辊道1的玻璃传输面的高度一致。动力装置由钢化玻璃生产线控制系统控制,进而控制辊道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节拍。

请继续参照图4,该自动上片机构上的三列辊道传输机构传输的玻璃片4同时存在横向上片的玻璃片4以及纵向上片的玻璃片4,在左侧的第一动力装置2-1与第二动力装置2-2的辊道1上传输的是横向上片的玻璃片4,右侧的第三动力装置2-3的辊道1上传输的是纵向上片的玻璃片4。其中,第一动力装置2-1与第二动力装置2-2的辊道1为同步传输,两者的传输速率以及传输方向相同,第三动力装置2-3与另外两个动力装置为独立传输。沿垂直于玻璃输送方向,第一动力装置2-1与第二动力装置2-2的辊道1分布着一列玻璃片4,第三动力装置2-3的辊道1分布着一列玻璃片4。相比于上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传输机构适用于规格较大的玻璃片。

上述示例中,每个独立的动力装置均设置有独立的电动机,这些电动机分别与钢化玻璃生产线控制系统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装置的辊道与第二动力装置的辊道按照相同的传输速率进行传输,第三动力装置的辊道按照同样的速率进行传输。横向上片和纵向上片的玻璃所需的上片节拍不会相互影响,提高了玻璃上片效率和加热炉装载率。另外,这种上片机构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可以针对不同规格的玻璃灵活选择各动力装置的动作方式,实现动力装置整体或者部分的同步运转,例如针对规格较大的横向上片的玻璃片,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以及第三动力装置的辊道可以同步运转,提高了生产灵活性。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一种钢化炉自动上片机构,包括动力装置以及动力装置对应连接的传输机构,其中,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包括三个独立且动作可调的电动机,传输机构为辊道传输机构,由三列辊道1组成,三列辊道1的玻璃传输面的高度一致。动力装置由钢化玻璃生产线控制系统控制,进而控制辊道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节拍。

请继续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该自动上片机构上的三列辊道传输机构传输的玻璃片为接近正方形的规格较小的玻璃片4,第一动力装置2-1、第二动力装置2-2以及第三动力装置2-3对应连接的辊道1均为独立传输,三者的传输速率以及传输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相同。沿垂直于玻璃输送方向,第一动力装置2-1、第二动力装置2-2以及第三动力装置2-3对应连接的辊道1均分布着一列玻璃片。本实施例中,辊道1上的玻璃片为纵向上片的玻璃。

作为一种替换方式,对于规格较小的玻璃片,其上片方向以及辊道的传输速率均较为自由,上述示例中,辊道1上的玻璃片4可以为横向上片与纵向上片玻璃的组合,同时,三列辊道1的传输速率可以在本领域惯用的传输速率范围内自由设置。

上述示例中,每个独立的动力装置均设置有独立的电动机,这些电动机分别与钢化玻璃生产线控制系统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装置2-1对应连接的辊道1、第二动力装置2-2对应连接的辊道1以及第三动力装置2-3对应连接的辊道1按照相同的传输速率进行传输。当发现有玻璃片4存在划痕、破碎等品质问题时,可以及时暂停所对应的动力装置的辊道传输机构的运行,将玻璃片4移出后控制系统恢复该动力装置的辊道传输机构的运行,并提升该动力装置的辊道传输机构的传输速率,直至位于上述玻璃片4所在列最前端的玻璃片追赶上其他列最前端的玻璃片后,控制系统恢复该动力装置的辊道传输机构的传输速率,即与其他动力装置的辊道传输机构的传输速率相同。上述过程并不影响其他动力装置的辊道传输机构的运行,这种上片机构既提高了玻璃上片效率,不会因为一片的玻璃存在品质问题影响位于同一行内所有玻璃片的传输;同时由于在该动力装置的辊道传输机构上及时补放了新的玻璃片,维持了较高的加热炉装载率。另外,这种上片机构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可以针对不同规格的玻璃灵活选择各动力装置的动作方式,实现动力装置整体或者部分的同步运转,例如针对规格较大的横向上片的玻璃片,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以及第三动力装置的辊道可以同步运转,提高了生产灵活性。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一种钢化炉自动上片机构,包括动力装置以及动力装置对应连接的传输机构,其中,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包括三个独立且动作可调的电动机,传输机构为辊道传输机构,由三列辊道1组成,三列辊道1的玻璃传输面的高度一致。动力装置由钢化玻璃生产线控制系统控制,进而控制辊道1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节拍。

请继续参照图6,本实施例中该自动上片机构上的三列辊道传输机构传输的玻璃片为大规格的横向上片的玻璃片4,因此第一动力装置2-1、第二动力装置2-2以及第三动力装置2-3对应连接的辊道1为同步传输,三者的传输速率以及传输方向相同。沿辊道长度方向,在第一动力装置2-1、第二动力装置2-2以及第三动力装置2-3对应连接的辊道1分布着一列玻璃片4。

上述示例中,每个独立的动力装置均设置有独立的电动机,这些电动机分别与钢化玻璃生产线控制系统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装置2-1对应连接的辊道1、第二动力装置2-2对应连接的辊道1以及第三动力装置2-3对应连接的辊道1按照相同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节拍进行玻璃上片和传输。另外,这种上片机构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可以针对不同规格的玻璃灵活选择各动力装置的动作方式,实现动力装置整体或者部分的同步运转,提高了生产灵活性。

实施例五

如图3所示,一种钢化炉自动上片机构,包括动力装置以及动力装置对应连接的传输机构,其中,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包括两个独立且动作可调的电动机,传输机构为辊道传输机构,由两列辊道1组成,两列辊道1的玻璃传输面的高度一致。动力装置由钢化玻璃生产线控制系统控制,进而控制辊道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节拍。

请继续参照图3,该自动上片机构上的两列辊道传输机构传输的玻璃片3为一列玻璃片,该玻璃片规格较大,单独一列辊道无法进行传输,上述示例中,每个独立的动力装置均设置有独立的电动机,这些电动机分别与钢化玻璃生产线控制系统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装置2-1对应连接的辊道1与第二动力装置2-2对应连接的辊道1按照相同的传输速率进行传输,保证玻璃片稳定传输。另外,这种上片机构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玻璃片。

实施例六

如图7所示,一种钢化炉自动上片机构,包括动力装置以及动力装置对应连接的传输机构,其中,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包括一系列独立且动作可调的电动机,传输机构为同步带传输机构,包括平行排布的一系列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的玻璃传输面的高度一致,每条同步带对应一个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由钢化玻璃生产线控制系统控制,进而控制同步带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节拍。

请继续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该自动上片机构上的平行设置的一系列同步带对应的每个动力装置均设置有独立的电动机,如图7中最左端为第一动力装置2-1及其的第一同步带5-1,这些电动机分别与钢化玻璃生产线控制系统连通。通过控制系统可以控制各个动力装置的传输速率,根据所传输的玻璃片的规格,控制同步带宽度方向,即垂直于玻璃输送方向上相应距离内的所有同步带进行同步传输,提高了玻璃上片效率和加热炉装载率。另外,这种上片机构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可以针对不同规格的玻璃灵活选择各动力装置的动作方式,实现动力装置整体或者部分的同步运转,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传输的玻璃片规格较大,因此,该自动上片机构上所有动力装置的同步带均同步传输,以横向上片的方式传输玻璃片。

实施例七

一种钢化炉自动上片机构,包括动力装置以及动力装置对应连接的传输机构,其中,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包括两个独立且动作可调的电动机,传输机构为辊道传输机构,由三列辊道1组成,三列辊道1的玻璃传输面的高度一致。动力装置由钢化玻璃生产线控制系统控制,进而控制辊道1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节拍。

本实施例与其余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装置对应连接两个传输机构,第二动力装置对应连接一个传输机构,本实施例传输方式与实施例二类似,其中,第一动力装置对应连接的两个传输机构传输速率一致,第二动力装置对应连接的传输机构以独立的传输速率传输,第一动力装置对应连接的两个辊道上的玻璃上片方式为横向上片,第二动力装置对应连接的辊道上的玻璃上片方式为纵向上片。上述示例中,每个独立的动力装置均设置有独立的电动机,这些电动机分别与钢化玻璃生产线控制系统连通。

实施例八

一种钢化炉自动上片方法,其中,钢化炉自动上片机构包括动力装置以及动力装置的传输机构,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为电动机,传输机构为辊道传输机构,沿垂直于玻璃输送方向平行排列,辊道传输机构的玻璃传输面的高度一致。动力装置由钢化玻璃生产线控制系统控制,进而控制辊道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节拍。

设沿垂直于玻璃输送方向排布的玻璃为n列,沿垂直于玻璃输送方向排列的辊道传输机构的数量为m个,动力装置的数量为p个,n≤p≤m,钢化炉自动上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S1:测量玻璃长度a、宽度b、沿垂直于玻璃输送方向玻璃排布间距l以及沿垂直于玻璃输送方向排列的m个辊道传输机构的总长度s;并将数据发送给控制系统;

S21:若

即当所有玻璃均为横向上片时:s=an+l(n-1),即

S22:i为变量,若i=2、3、...、n时,且

力装置同步运动;

以i=2为例进行说明,

S23:若

即当所有玻璃均为纵向上片时:s=bn+l(n-1),即

上述示例中,玻璃长度a为0.4m,玻璃宽度b为0.4m,相邻两块玻璃摆放间距为100mm,传输机构总长度s为2.4m,摆放的玻璃列数n为5,动力装置数量p为5,

作为一种替换方式,玻璃长度a为0.8m,玻璃宽度b为0.6m,相邻两块玻璃摆放间距为100mm,传输机构总长度s为3.3m,摆放的玻璃列数n为4,动力装置数量p为4,当i=2时,

作为一种替换方式,玻璃长度a为0.28m,玻璃宽度b为0.15m,相邻两块玻璃摆放间距为100mm,传输机构总长度s为2.8m,摆放的玻璃列数n为9,动力装置数量p为9,当i=5时,

在玻璃传输过程中,将玻璃从存储架取出,并按照动力装置的组合方式将玻璃放置到所述传输机构上;

当工作人员检测到某块玻璃有品质问题时,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玻璃对应的动力装置独立动作;

所述动力装置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带动所述传输机构将各列玻璃输送至加热炉的待入炉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给出的具体示例之外,其中的一些结构可有不同选择。如,上述的钢化炉自动上片机构也可以用于钢化炉的自动下片;实施例一中第一动力装置2-1的辊道1与第二动力装置2-2的辊道1的长度也可以相同;等等,而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发明思想的基础上基于其基本技能即可做出的,故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最后,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