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终端、边缘计算节点及存储介质

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终端、边缘计算节点及存储介质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终端、边缘计算节点及存储介质。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包括:获取待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的特征标识,并根据获取的特征标识,与待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进行绑定;获取场景应用的特征,场景应用的特征用来获取待部署的场景应用;将场景应用的特征传送至边缘计算节点,供边缘计算节点完成应用部署。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还包括:接收与边缘计算节点绑定的管理APP传送的场景应用的特征;根据场景应用的特征获取场景应用,完成应用部署。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管理APP完成边缘计算节点上的应用部署,降低配置难度,满足用户日常需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3271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31009.2

  • 发明设计人 廖德甫;李奎;熊云鹏;

    申请日2020-11-24

  • 分类号H04L29/08(20060101);G06F16/955(20190101);G06F8/60(20180101);

  • 代理机构31260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成丽杰

  • 地址 310011 浙江省杭州市五常街道余杭塘路1600号A01号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18:0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边缘计算应用部署。

背景技术

传统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MEC)中,边缘计算节点的应用部署需要应用提供商或者技术人员向边缘计算的运营商进行应用的注册以及应用的推送,并选择需要进行该应用的推送和部署节点或区域,然后将相关的应用通过应用仓库推送到对应的节点,进行部署。

以上部署流程存在一定的面向对象要求,具有较高的门槛,例如需要有专业的操作和运维人员。对于现场级特别是家庭侧的边缘计算节点来说,其客户群体存在的特殊性,即大部分都不具备所谓云计算、通信技术等相关运维背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终端、边缘计算节点及存储介质,便于用户在边缘计算节点实现应用部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应用在终端,包括:

获取待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的特征标识,并根据获取的所述特征标识,与所述待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进行绑定;

获取场景应用的特征;

将所述场景应用的特征传送至所述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供所述边缘计算节点完成应用部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边缘计算应用部署终端,包括:

绑定模块:获取待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的特征标识,并根据获取的所述特征标识,与所述待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进行绑定;

获取模块:获取场景应用的特征;

传送模块:将所述场景应用的特征传送至所述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供所述边缘计算节点完成应用部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应用于边缘计算节点,包括:

接收与边缘计算节点绑定的管理APP传送的场景应用的特征;根据所述场景应用的特征获取场景应用,完成应用部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边缘计算应用部署的边缘计算节点,包括:

接收模块:接收与边缘计算节点绑定的管理APP传送的场景应用的特征;

部署模块:根据所述场景应用的特征获取场景应用,完成应用部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应用于终端的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边缘计算节点,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应用于边缘计算节点的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终端的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或者,实现上述应用于边缘计算节点的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相关技术而言,将需要技术人员操作的在边缘计算节点上实施应用部署的过程,简化为智能终端管理应用部署。将边缘计算节点和中间平台绑定,将待部署场景应用的特征通过智能终端传送至边缘计算节点,实行待部署应用和边缘计算节点的对接,用于完成场景应用的部署。降低普通用户在边缘计算节点获取待部署场景应用的操作门槛,提升用户体验。

另外,根据所述场景应用的特征获取场景应用,完成应用部署,包括:若所述场景应用的特征为所述场景应用的下载地址,则通过所述下载地址在应用服务器获取所述场景应用;在所述边缘计算节点完成应用部署。通过场景应用的下载地址获取待部署的场景应用,降低在边缘计算节点操作应用部署的执行复杂度,便于用户在边缘计算节点实现应用部署。

另外,根据所述场景应用的特征获取场景应用,完成应用部署,包括:若所述场景应用的特征为所述场景应用的第一标识,则通过所述第一标识,在中心管理平台获取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场景应用;在所述边缘计算节点完成应用部署。采用场景应用的第一标识,主要针对下载地址跨运营商的情况,例如提供边缘计算服务的运营商为中国移动,下载地址为跨运营商的中国联通,会大幅度影响场景应用的下载速度。但在本运营商中心管理平台建立镜像库,通过场景应用的第一标识访问镜像库获取所需的场景应用,能够避免跨运营商影响下载速度的情况。

另外,根据所述场景应用的特征获取场景应用,完成应用部署,包括:若所述场景应用的特征为所述场景应用的第二标识,则通过第二标识在中心管理平台获取动态下载地址;所述动态下载地址为第二标识对应的场景应用的动态下载地址;通过动态下载地址,在应用服务器获取场景应用;在边缘计算节点完成应用部署。采用场景应用的第二标识,可以动态调整场景应用的下载地址,并且由于只在中心管理平台标记了场景应用的第二标识并没有占用镜像库,能够降低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中一个例子的交互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中一个例子的交互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中另一个例子的交互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计算应用部署终端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计算应用部署的边缘计算节点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提供的边缘计算节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应用于智能终端,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步骤101,获取待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的特征标识,并根据获取的所述特征标识,与待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进行绑定;

步骤102,获取场景应用的特征;场景应用的特征用来获取待部署的场景应用;

步骤103,将场景应用的特征传送至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供边缘计算节点完成应用部署。

智能终端中主要由管理APP实行操作,管理APP先与边缘计算节点实行绑定,在完成绑定后,获取场景应用的特征,并将场景应用的特征传送至与管理APP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以供边缘计算节点完成应用部署。从而降低在边缘计算节点实施应用部署过程中,用户操作的技术门槛,具体交互流程图如图2所示。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对于步骤101,边缘节点的体现形式主要为包含边缘平台的基础设施,例如部署了边缘平台的服务器,或者部署了边缘平台的家庭主机(微主机、mini主机等)、工业网关和CPE等。用户可以通过扫描相关条码、二维码、网址、应用商店等方式下载作为中间平台的管理APP,以便进行后续的交互和通信。

在用户需要体验和使用新的场景应用时,只需要购买即可。

获取待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的特征标识,并根据获取的特征标识,与待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进行绑定;其中边缘计算节点的特征标识包括:边缘计算节点的ID、执照License、二维码、条码、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或统一资源定位系统URL。在一个例子中,采用边缘计算节点的二维码,管理APP通过摄像头录入边缘计算节点的二维码信息,通过获得的二维码信息,确定待部署应用的边缘计算节点,实现管理APP与边缘计算节点的绑定。

对于步骤102,获取需要传输至上述已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的场景应用的特征;场景应用的特征用来获取待部署的场景应用。其中,场景应用的特征,包括以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场景应用的下载地址、场景应用的第一标识、场景应用的第二标识。场景应用包括以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可执行程序、功能函数、应用程序镜像、完成应用部署需要的参数和/或配置文件;其中,应用程序镜像包括:通过容器封装的镜像、通过虚拟机封装的镜像。功能函数包括FaaS中的函数功能;其部署/上线/下线所需的参数和/或配置文件,包括其场景应用对应的xml、json文件。在一个例子中,场景应用为可执行程序,管理APP获取的场景应用的特征为可执行程序的下载地址。

对于步骤103,将上述获得的场景应用的特征传送至完成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供边缘计算节点完成应用部署。例如,将可执行程序的下载地址传送至具有绑定关系的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供边缘计算节点完成该可执行程序的部署。

另外,如果用户存在多个需要进行应用部署的边缘计算节点,可以采取多个独立的管理APP进行一对一的管理,或由一个管理APP对多个边缘计算的节点进行管理。在一个管理APP对多个边缘计算节点进行管理时,如果用户有多个边缘计算节点需要部署(例如针对多套房子等),可以在管理APP端选择一个或多个边缘计算节点进行相关场景应用的特征推送并以便下一步骤的部署。例如,当前的智能家居等领域的许多智能设备(智能音箱、智能门锁等设备)均可以和某一应用APP的绑定,并由该应用APP进行平台管理。

本实施例中,将需要技术人员操作的在边缘计算节点上实施应用部署的过程,简化为智能终端的管理APP管理应用部署。将边缘计算节点和管理APP绑定,将待部署场景应用的特征通过管理APP传送至边缘计算节点,实行待部署应用和边缘计算节点的对接,用于完成场景应用的部署。降低普通用户在边缘计算节点获取待部署场景应用的操作门槛,提升用户体验。并且由于管理APP直接管理边缘计算节点,并选择应用推送和部署的节点,将相关的场景应用推送到对应的节点的步骤也是在管理APP平台执行,操作便捷可视化,不需要掌握对应配置的专业技术知识。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应用于边缘计算节点,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步骤201,接收与边缘计算节点绑定的管理APP传送的场景应用的特征;

步骤202,根据场景应用的特征获取场景应用,完成应用部署。

边缘计算节点由与其绑定的管理APP获取待部署的场景应用的特征后,通过对应获取渠道得到待部署的场景应用,从而在边缘计算节点实现场景应用的部署;其中,对应渠道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应用服务器获取、通过中心管理平台。能够提高边缘计算节点的场景应用部署效率,并且由于操作过程方便快捷,普通家庭端用户也可以便捷执行,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对于步骤201,边缘计算节点接收与其绑定的管理APP传送来的场景应用的特征,即边缘计算节点与管理APP绑定,并通过该绑定的管理APP接收场景应用的特征。其中,场景应用的特征为可以表征场景应用的特征值,包括场景应用的下载地址、场景应用的第一标识、场景应用的第二标识。例如场景应用为可执行程序,边缘计算节点与管理APP绑定,并通过与其具有绑定关系的管理APP获取可执行程序的下载地址。

对于步骤202,根据上述通过管理APP获取的场景应用的特征获取场景应用,完成应用部署。在一个例子中,场景应用的特征为场景应用的下载地址,则通过所述下载地址在应用服务器获取所述场景应用;在边缘计算节点完成应用部署。例如,场景应用为可执行程序时,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管理APP发送的该可执行程序的下载地址,并根据该可执行程序的下载地址在应用服务器端获取对应的可执行程序,之后完成场景应用的部署。该执行过程交互流程如图4所示。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

步骤301,接收与边缘计算节点绑定的管理APP传送的场景应用的特征;

步骤302,根据场景应用的特征,从对应途径获取场景应用,完成应用部署。

本实施方式中步骤301与第二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02,下面对步骤302进行具体说明。

在一个例子中,步骤301接收到的场景应用的特征为场景应用的第一标识;第一标识用来在中心管理平台的镜像库获取待部署场景应用的镜像文件。则步骤302:由场景应用的第一标识,在中心管理平台获取场景应用的镜像文件,并根据场景应用的镜像文件,在边缘计算节点完成部署,中心管理平台建立在提供边缘计算服务的运营商内网,执行的交互流程如图6所示。例如,提供边缘计算服务的运营商为中国移动,则在中国移动内网建立中心管理平台,并且,所述中心管理平台包含镜像库,通过场景应用的第一标识,能够在镜像文件库中查找到待部署场景应用的镜像文件,获取所述镜像文件后完成在边缘计算节点的应用部署。其中,中心管理平台还包括应用数据库,例如,通过场景应用的第一标识能够在中心管理平台获取该场景应用。

在一个例子中,步骤301接收到的场景应用的特征为场景应用的第二标识;第二标识用于在中心管理平台获取待部署场景应用的动态下载地址,依据动态下载地址在应用服务器获取待部署的场景应用。则步骤302:通过第二标识在中心管理平台获取动态下载地址;所述动态下载地址为第二标识对应的场景应用的动态下载地址;通过动态下载地址,在应用服务器获取场景应用;在边缘计算节点完成应用部署。例如,场景应用为可执行程序,边缘计算节点接收管理APP传送的可执行程序的第二标识,并传送至中心管理平台,根据第二标识获取该可执行程序的动态下载地址,由动态下载地址在应用服务器获取该可执行程序,并完成场景应用的部署,执行的交互流程如图7所示。其中,应用服务器还包括场景应用的镜像文件,例如,通过场景应用的第二标识获取的动态下载地址,能够在应用服务器获取该场景应用的镜像文件或镜像文件及其配置文件。

选取场景应用的第一标识,在中心管理平台获得场景应用或其镜像文件,从而完成应用部署;能够避免场景应用的下载地址和提供边缘计算的运营商不同,导致下载速度过慢的情形,保证场景应用部署过程中获取场景应用的时延。

选取场景应用的第二标识,一方面不限制场景应用的下载地址,只要在中心管理平台注册了第二标识,第二标识能够获取其对应的动态下载地址,下载地址可以调整;另一方面,在中心管理平台注册第二标识的费用,普遍低于租用中心管理平台镜像库或应用库的费用,采用场景应用的第二标识,能够大幅度降低项目预算。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边缘计算应用部署终端,如图8所示。

绑定模块401:获取待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的特征标识,并根据获取的特征标识,与待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进行绑定;

获取模块402:获取场景应用的特征;场景应用的特征用来获取待部署的场景应用;

传送模块403:将场景应用的特征传送至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供边缘计算节点完成应用部署。

在一个例子中,对于绑定模块401,所述边缘计算节点,包括以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所述边缘计算节点的ID、执照License、二维码、条码、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或统一资源定位系统URL。

在一个例子中,对于获取模块402,获取上述已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需要部署的场景应用的特征,场景应用的特征用来获取待部署的场景应用。场景应用的特征,包括以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场景应用的下载地址、场景应用的第一标识、场景应用的第二标识;场景应用包括以下之一或其任意组合:可执行程序、功能函数、应用程序镜像、完成应用部署需要的参数和/或配置文件;其中,应用程序镜像包括:通过容器封装的镜像或通过虚拟机封装的镜像。

在一个例子中,对于传送模块403,将获取模块402得到的场景应用的特征,传送至绑定的边缘计算节点,供边缘计算节点完成应用部署。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系统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边缘计算应用部署的边缘计算节点,如图9所示。

接收模块501:接收与边缘计算节点绑定的管理APP传送的场景应用的特征;

部署模块502:根据所述场景应用的特征获取场景应用,完成应用部署。

对于接收模块501,接收与边缘计算节点绑定的管理APP传送的场景应用的特征;其中,场景应用的特征包括:场景应用的第二标识、场景应用的第一标识、场景应用的下载地址。

对于部署模块502:由场景应用的特征,通过对应途径,获取场景应用,完成应用部署。其中,对应途径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应用服务器、中心管理平台。

在一个例子中,场景应用的特征为场景应用的下载地址,则通过下载地址在应用服务器获取场景应用;在边缘计算节点完成应用部署。

在一个例子中,场景应用的特征为场景应用的第一标识,则通过第一标识,在中心管理平台获取第一标识对应的场景应用或场景应用的镜像文件;在边缘计算节点完成应用部署。

在一个例子中,场景应用的特征为场景应用的第二标识,则通过第二标识在中心管理平台获取动态下载地址;所述动态下载地址为第二标识对应的场景应用的动态下载地址;通过动态下载地址,在应用服务器获取场景应用;在边缘计算节点完成应用部署。

由于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与本实施方式相互对应,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终端,如图10所示,

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01;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6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602;其中,所述存储器602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应用于终端的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

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在总线和收发机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

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边缘计算节点,如图11所示,

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7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702;其中,所述存储器702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应用于边缘计算节点的边缘计算应用部署方法。

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在总线和收发机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

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