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防护微生物医用防护服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防护微生物医用防护服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护微生物医用防护服,包括防护帽、防护上衣、防护裤以及防护鞋套;防护服本体通过缝合形成一体全封闭结构结构,防护服主体的下颚处、袖口处、胸腹处、腰身处以及脚踝处的缝合线表面均设置有透气条;透气条包括若干双向透气结构,双向透气结构包括:设置于顶层和底层的进气口和透气口,与进气口和透气口分别连接的气囊,以及通过送气管道分别连接气囊的过渡带;进气口和透气口相错布置,过渡带内设置有抗菌纤维,抗菌纤维的表面绒毛上设置有抗菌材料;透气条中有且仅有一侧双向透气口设置有单向透气阀。解决了现有医用防护服全身密封薄弱的问题,减少接缝处造成气体流入防护服内部造成的安全隐患,实现全身防护。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716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市奥健医卫用品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591918.X

  • 发明设计人 朱力;易志花;朱元国;徐婕;

    申请日2020-12-29

  • 分类号A41D13/12(20060101);A41D13/002(20060101);A41D27/28(20060101);A41D31/14(20190101);A41D31/30(20190101);A41D31/02(20190101);A41D2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427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宫建华

  •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浦庄经济开发区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14:5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微生物医用防护服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医护人员在一线工作时,需要防护服对自身进行防护。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防护性是医用防护服最为重要的性能要求。医用防护服应能防止水、血液、酒精等液体的渗透,具有4级以上的疏水性,以免沾污衣服和人体。避免在手术过程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及其他分泌物等将携带的病毒传染给医务人员。医用防护服还需防止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向病人的手术创面的接触性传播和反向传播,防止医护人员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时,其中携带的病毒引起医患之间交叉感染。还需防止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病毒以气溶胶的形式被吸入或附着在皮肤表面被人体吸收。

现有的医用防护衣,通常没有设置为连体,或防护衣的接缝处存在一定缝隙,容易暴露在环境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此外,现有的防护服的透气性能不好,容易引起防护服内部雾化,影响医护人员的舒适感。

为了解决医护人员全身保护薄弱以及普通医用防护服闷热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接缝处密封性能好、具有双向透气的医用防护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护微生物医用防护服。旨在解决医护人员全身保护薄弱以及普通医用防护服闷热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护微生物医用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本体包括防护帽、防护上衣、防护裤以及防护鞋套;所述防护服本体通过缝合形成一体全封闭结构结构,所述防护服主体的下颚处、袖口处、胸腹处、腰身处以及脚踝处的缝合线表面均设置有透气条,所述透气条为环形或片状结构;

所述透气条包括若干双向透气结构,所述双向透气结构包括:设置于顶层和底层的进气口和透气口,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透气口分别连接的气囊,以及通过送气管道分别连接所述气囊的过渡带;所述进气口和所述透气口相错布置,

所述过渡带内设置有抗菌纤维,所述抗菌纤维的表面绒毛上设置有抗菌材料;所述透气条中有且仅有一侧所述双向透气口设置有单向透气阀。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具有弹性和柔韧性,所述气囊内为空腔。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抗菌纤维为若干网状的纤维层叠加布置的结构,或所述抗菌纤维为蜂窝结构。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对应于所述透气条底层位置相错至少2mm设置所述透气孔。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送气管道的内壁上涂覆有抗菌涂层,所述送气管道为直道形、带拐弯或波浪形。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服主体的正面设置有一用于穿戴的双开拉链,所述拉链的外侧通过密封条密封。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帽的前方还设置有一高清防雾视窗,所述高清防雾视窗与所述防护帽的接缝处双面用热熔胶带溶合密封。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服主体的下颚处、袖口处、胸腹处、腰身处以及脚踝处的缝合线通过不干胶粘合。

本发明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护微生物医用防护服的使用方法:

人体肢体运动,顶层一侧的气囊受到挤压而变形,顶层的气囊从进气口泵入气体,气体通过过渡带中的抗菌纤维实现对气体的杀菌效果,杀菌后的气体依次通过底层一侧的送气管道和气囊后被送入至透气口;

同时,底层一侧的气囊受到挤压而变形,底层的气囊从防护服主体内部泵出气体,气体通过过渡带中的抗菌纤维实现对气体的杀菌效果,杀菌后的气体依次通过顶层一侧的送气管道和气囊后被送入至进气口。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服主体根据内外压力差和所述气囊挤压的变形量的不同,实现不同进排气量的双向透气。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服主体的袖口处和胸腹处还涂覆有防水涂层,以防止液体渗入所述防护服的内部。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抗菌材料为抗菌银离子颗粒。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服主体靠近背部区域和两胸部区域对称设置有吸湿垫片,以吸湿汗水。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医用防护服的面料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吸湿透气层、防菌层以及阻隔层。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环形所述透气条环绕于所述防护服的下颚处、袖口处、腰身处以及脚踝处。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服主体的腰身部还设置有松紧部,所述松紧部形成为弹性件且设于人体腰部,所述松紧部分别与所述防护上衣和所述防护裤相连。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护上衣的袖口为能够收缩的袖口,所述袖口处通过松紧带以实现收缩。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服主体的胸部黏附有信息卡,所述信息卡可以显示医院名字和姓名,以方便他人辨认其身份。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防护服主体的内外压力差,实现所述单向透气阀的开启和闭合。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护微生物医用防护服,该医用防护服在缝合线处进行密封处理,通过在防护服主体的下颚处、袖口处、胸腹处、腰身处以及脚踝处的缝合线通过不干胶粘合,并在缝合线表面设置透气条,解决了现有医用防护服全身密封薄弱的问题,减少接缝处造成气体流入防护服内部造成的安全隐患,实现全身防护。本发明正面双开拉链通过密封条密封,高清防雾视窗与防护帽的接缝处双面用热熔胶带溶合密封,实现对局部接缝处的完全密封,增强了局部的密封性。

(2)本发明的透气条为一种双向透气结构,通过进气口和透气口对应的气囊挤压变形,实现对气体的泵入和泵出,通过人体的肢体运动,持续对气囊造成正压形变,实现高效过滤、进出气循环的作用。气囊为具有弹性和柔韧性,在泵入和泵出气体后,气囊能够自动回弹。

(3)本发明的透气条根据实际防护服缝合线的部位和缝合线的走向,设计为环形结构或片状结构。

(4)本发明过渡带内设置有抗菌纤维,抗菌纤维为若干网状的纤维层叠加布置或蜂窝结构,当气体通过纤维层内部的复杂结构,增加了气体在纤维中循环的时间,并在抗菌纤维的表面绒毛设置抗菌材料,增加了气体接触抗菌材料的比表面积,以实现对泵入和泵出气体的杀菌。此外,送气管道内壁的涂覆抗菌材料也能对泵入和泵出气体的杀菌。

(5)本发明进气口和透气口相错布置,和送气管道的直道形、带拐弯或波浪形设计,能够增加气体在透气条内停留的时间,并为气体制造一个强抗菌环境。

(6)本发明透气条中有且仅有一侧双向透气口设置有单向透气阀,这种设计保证了仅有一侧的气囊从空气中泵入气体或从防护服中泵出气体,防止两侧同时泵出和泵入气体,造成两个方向的气体同时进入透气条中相撞,形成涡流,可能对过渡带造成损伤,影响杀菌效果。此外,本发明通过防护服内外压差,实现对某一侧气体单向阀的打开或关闭。

(7)本发明防护服主体由内至外由吸湿透气层、防菌层以及阻隔层三层结构构成,能够起到三层阻隔和防护作用,透气阻隔层起到第一阻隔的作用,主要阻隔病毒附着物和飞沫的传播,防菌层利用了蜂窝结构,并在蜂窝结构内部附着有抗菌颗粒,气体经过蜂窝内部复杂的结构,能够实现多层抗菌的效果,防护服主体的吸水层为第三阻隔层,起到最后的防护作用,吸湿透气层为亲肤、柔软顺滑并且贴合肌肤的吸水无纺布材质,同时还可以吸收呼吸呼出的水蒸气,三层结构极大提高了防护服主体的抗菌性能。

(8)本发明通过在防护服主体根据人体易出汗的部位即靠近背部区域和两胸部区域,对称设置有吸湿垫片以吸湿汗水。在医用防护服的面料内侧设置吸湿透气层,保证密封性的前提下,消除闷热感,尽可能满足医护人员穿戴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透气条的透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透气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抗菌纤维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防护服本体面料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防护服本体;101、吸湿透气层;102、防菌层;103、阻隔层;

110、防护帽;111、高清防雾视窗;120、防护上衣;130、防护裤;140、防护鞋套;150、下颚处;160、袖口处;170、胸腹处;180、腰身处;

200、透气条;210进气口;220、透气口;230、气囊;240、过渡带; 250、抗菌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一种防护微生物医用防护服,防护服本体100包括防护帽110、防护上衣120、防护裤130以及防护鞋套140。防护服本体100通过缝合形成一体全封闭结构结构。防护帽110的前方还设置有一高清防雾视窗111,高清防雾视窗111与防护帽110的接缝处双面用热熔胶带溶合密封;防护服主体的正面设置有一用于穿戴的双开拉链,拉链的外侧通过密封条密封,实现对局部接缝处的完全密封,防护服主体的下颚处150、袖口处160、胸腹处170、腰身处180以及脚踝处的缝合线表面均设置有透气条200,增强了全身接缝处的密封性。

如图2和图3所示,环形透气条200环绕于防护服的下颚处150、袖口处160、腰身处180以及脚踝处,片状结构设置于腰腹处。本发明透气条200不限于环形或片状结构,透气条200的具体形状根据实际防护服缝合线的部位和缝合线的走向而决定。

透气条200包括若干双向透气结构,双向透气结构包括:设置于顶层和底层的进气口210和透气口220,与进气口210和透气口220分别连接的气囊230,以及通过送气管道分别连接气囊230的过渡带240。

进气口210和透气口220相错布置,具体进气口210对应于透气条200底层位置相错至少2mm设置透气孔。送气管道的内壁上涂覆有抗菌涂层,送气管道为直道形、带拐弯或波浪形,并不限于上述三种结构,其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让送气管道形成一定长度,让送气管道的内壁上涂覆更多的抗菌涂层,能够增加气体在透气条200内停留的时间,并为气体制造一个强抗菌环境。

置于顶层或底层一侧的气囊230为椭圆形或圆形结构,并不限于上述两种结构,其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让气囊230内部形成空腔,赋予气囊230一定的弹性和柔韧性,在人体肢体运动时,气囊230受到挤压而变形而从进气口210泵入气体或从防护服主体内部泵出气体,并且能够在泵入和泵出气体后,气囊230能够自动回弹。

如图4所示,过渡带240为条形状或柱形状,过渡带240内设置有抗菌纤维250,抗菌纤维250为若干网状的纤维层叠加布置的结构,或抗菌纤维250为蜂窝结构,并不限于上述两种结构,其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让气体通过纤维层内部的复杂结构,增加了气体在抗菌纤维250中循环的时间。抗菌纤维250的表面绒毛上设置有抗菌材料,增加了气体接触抗菌材料的比表面积,以实现对泵入和泵出气体的杀菌。此外,送气管道内壁的涂覆抗菌材料也能对泵入和泵出气体的杀菌。

需要说明的是,抗菌纤维250中抗菌材料优选为纳米银离子。纳米银离子可以稳定长时间的吸附在抗菌纤维250的表面绒毛上,并为气体制造一个强抗菌环境。让纳米银的抗菌杀病毒和催化降解TVOC的强大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尤其作用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盐菌、白色念球菌、伤寒杆菌、乙型链球菌等及其形成的生物膜病毒。本实施例中的防菌层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抑制和杀灭更为安全高效,也有助于提高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对使用者完全安全,对环境友好。

透气条200中有且仅有一侧双向透气口220设置有单向透气阀(图中未示出)。这种设计保证了仅有一侧的气囊230从空气中泵入气体或从防护服中泵出气体,防止两侧同时泵出和泵入气体,造成两个方向的气体同时进入透气条200中相撞,形成涡流,可能对过渡带240造成损伤,影响杀菌效果。此外,本发明通过防护服内外压差,实现对某一侧气体单向阀的打开或关闭。

如图5所示,医用防护服的面料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吸湿透气层101、防菌层102以及阻隔层103。本发明防护服主体靠近背部区域和两胸部区域对称设置有吸湿垫片,以吸湿汗水。防护服主体的最外层为阻隔层103,阻隔层103起到第一阻隔的作用,主要阻隔病毒附着物和飞沫的传播,保护内层防菌层102的作用,可避免对防菌层102的磨损;防护服主体的防菌层102起到第二阻隔和过滤的作用,防菌层102为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或粘胶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纺的无纺布材料,并且防菌层102为蜂窝结构,防菌层102的蜂窝结构表面还附着有抗菌颗粒,呼入的气体经过蜂窝内部复杂的结构,气体接触到抗菌颗粒实现过滤的作用,能够实现多层抗菌的效果,抗菌率可达到99.99%,极大提高了防护服的抗菌性能;防护服主体的吸湿透气层101为第三阻隔层103,起到最后的防护作用,吸湿透气层101为亲肤、柔软顺滑并且贴合肌肤的吸水无纺布材质,同时还可以吸收防护服主体内部的水蒸气。本发明的防护服实现了三级防护,适用于如门诊、手术室、麻醉科、传染科、咽拭子采样、P3实验室、应急救灾卫生防护等环境,和接触到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提供阻隔、防护用。本发明提供的医用防护服的底层和外层极大程度提高面料耐久度和柔韧度,无论是经向还是纬向都具有很强的抗撕裂性能和耐磨性能,可以有效阻止1微米以上的粉尘,并能够防护水基化学品喷涂而产生的气溶胶,并可用于30%以下硫酸、10%以下氢氧化钠的防护。

一般医用防护服在腰身处180和防护上衣120的袖口和脚腕处设置较大,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发明防护服主体的腰身处180还设置有松紧部,松紧部形成为弹性件且设于人体腰部,松紧部分别与防护上衣120和防护裤130相连。本发明防护上衣120的袖口为能够收缩的袖口,袖口处160通过松紧带以实现收缩。本发明防护裤130的脚腕处也设置有松紧部,以实现收缩,适合不同医护人员的尺寸。一般医用防护服的尺码基本为均码,会给不同体格的人群的使用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便,给防护服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单人穿脱,提供165、170、175、180、185、190多种尺寸,方便不同尺寸的医护人员使用。

本发明防护服本发明防护服主体的胸部黏附有信息卡,信息卡可以显示医院名字和姓名,以方便他人辨认其身份。

本发明医用防护服主体的袖口处160和胸腹处170还涂覆有防水涂层,以防止液体渗入医用防护服的内部,进一步提高医用防护服的防护性能。本发明医用防护服能防止水、血液、酒精等液体的渗透,具有4级以上的疏水性,以免沾污衣服和人体。避免在手术过程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及其他分泌物等将携带的病毒传染给医务人员。医用防护服还需防止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向病人的手术创面的接触性传播和反向传播,防止医护人员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时,其中携带的病毒引起医患之间交叉感染。

本发明提供的医用防护服一般持续工作时间可达到6-8个小时,完全符合国标GB19082-2003或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医用防护服表面抗湿性:防护服外侧沾水等级应不低于GB/T 4745-1997中3级的要求。医用防护服的断裂强力:防护服样材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45N。医用防护服的断裂伸长率:防护服样材的断裂伸长率不小于30%。医用防护服的医用防护服的过滤效率:防护服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不小于70%。医用防护服的医用防护服的阻燃性能:具有阻燃性能的防护服应符合GB 17591-1998中B2级的要求。医用防护服的抗静电性:防护服的带电量应不大于0.6uC。医用防护服的皮肤刺激性:防护服材料应无皮肤刺激反应。医用防护服的微生物指标:防护服应符合GB 15979-2002中微生物指标的要求,包装上标志有“灭菌”或“无菌”字样或图示的防护服应无菌。防护服的防护帽110的前方设置的高清防雾视窗111,视野开阔。本发明使用防护服时需要配套使用N95防护服主体。

本发明在使用前,医护人员需要检测医用防护服表面是否有污点、破洞、切口或破损情况;医用防护服缝线处是否有胶条翘起或密封不足;确认高清防雾视窗111是否清晰;检查防护服手套的接口密封是否可靠,以保证安全防护。

本发明通过在防护服主体根据人体易出汗的部位即靠近背部区域和两胸部区域,对称设置有吸湿垫片以吸湿汗水。在医用防护服的面料内侧设置吸湿透气层101,保证密封性的前提下,以消除医护人员的闷热感,尽可能满足医护人员穿戴的舒适性。

本发明的防护手套的表面还设置有防滑纹路,以提高医护人员抓取物体的稳定性,防止手滑的现象发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护微生物医用防护服的使用方法,防护服主体通过防护服内外压力差和所述气囊230挤压的变形量的不同,实现不同进排气量的双向透气。

透气:人体肢体运动时,顶层一侧的气囊230受到挤压而变形,顶层的气囊230从进气口210泵入气体,气体通过过渡带240中的抗菌纤维250实现对气体的杀菌效果,杀菌后的气体依次通过底层一侧的送气管道和气囊230后被送入至透气口220;

排气:人体肢体运动时,底层一侧的气囊230受到挤压而变形,底层的气囊230从防护服主体内部泵出气体,气体通过过渡带240中的抗菌纤维250实现对气体的杀菌效果,杀菌后的气体依次通过顶层一侧的送气管道和气囊230后被送入至进气口210。

本发明使用时,通过医护人员的肢体运动,挤压顶层一侧的气囊230受到挤压而变形,顶层的气囊230从进气口210泵入气体,气体通过过渡带240中的抗菌纤维250实现对气体的杀菌效果,杀菌后的气体依次通过底层一侧的送气管道和气囊230后被送入至透气口220;同时,人体肢体运动时,底层一侧的气囊230受到挤压而变形,底层的气囊230从防护服主体内部泵出气体,气体通过过渡带240中的抗菌纤维250实现对气体的杀菌效果,杀菌后的气体依次通过顶层一侧的送气管道和气囊230后被送入至进气口210。并通过持续对气囊造成正压形变,实现高效过滤、进出气循环的作用。

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