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新型点阀装置点烫压送结构

一种新型点阀装置点烫压送结构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包装袋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点阀装置点烫压送结构,包括压送机构、点烫机构和切割机构,点烫机构和切割机构之间设置有橡胶辊,本发明一种新型点阀装置点烫压送结构,通过在点烫机构和切割机构之间设置特殊材质的橡胶辊,使得点烫和送料两个动作能够在一个位置处实现,进而降低了动作控制的难度,加快了点烫的速度,且点烫的强度也比以前要高,整个结构设计紧凑,降低了至少一半的复杂程度,由此节省了近一半的成本,同时操作难度也大大降低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7714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无锡市铁民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87676.2

  • 发明设计人 肖力;

    申请日2020-12-01

  • 分类号B29C65/02(20060101);B29C65/74(20060101);B29C65/78(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60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顾品荧

  •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苏铁路2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13:2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袋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点阀装置点烫压送结构。

背景技术

在包装袋制造技术领域中,通常需要对卷料进行压送点烫的工作,目前的老结构设备中,采用的都是先送料后点烫的方法,该方法中必须配备两组拉料气缸,进行压料送料的交替动作,这样也导致了对动作匹配的要求读很高,因此点烫的速度无法达到高速,整体生产效率就比较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点阀装置点烫压送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对现有的点阀装置的结构改进,来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点阀装置点烫压送结构,包括压送机构、点烫机构和切割机构,点烫机构和切割机构之间设置有橡胶辊。

进一步地,橡胶辊位于点烫机构的点烫位置。

进一步地,切割机构相对压送机构位于点烫机构的另一侧上。

进一步地,压送机构包括两个依次设置的牵引工装。

本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点阀装置点烫压送结构,通过在点烫机构和切割机构之间设置特殊材质的橡胶辊,使得点烫和送料两个动作能够在一个位置处实现,进而降低了动作控制的难度,加快了点烫的速度,且点烫的强度也比以前要高。整个结构设计紧凑,降低了至少一半的复杂程度,由此节省了近一半的成本,同时操作难度也大大降低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型点阀装置点烫压送结构在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送机构、2-点烫机构、3-切割机构、4-橡胶辊、11-牵引工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新型点阀装置点烫压送结构,包括压送机构1、点烫机构2和切割机构3,其中压送机构1用于压送卷料,点烫机构2用于完成点烫压合的工作,切割机构3用于将料卷进行切割,点烫机构2和切割机构3之间设置有橡胶辊4,这样可以使得通过加了一根特殊材质的橡胶辊4,能够将点烫和送料两个动作在同一处位置就可以实现,从而不需要再额外配备气缸,大大降低了动作控制的难度,加快了点烫的速度,且点烫的强度也比以前要高。

在本实施例中,橡胶辊4位于点烫机构2的点烫位置,,由此实现了点烫和送料两个动作在同一处位置就可完成。

在本实施例中,切割机构3相对压送机构1位于点烫机构2的另一侧上,这样可以使得切割机构3对料卷的切割不会影响另一部分料卷的正常行进。

在本实施例中,压送机构1包括两个依次设置的牵引工装11,这样可以使得通过两个牵引工装11的设计完成对料卷的压送,一压一送,效率高,效果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新型点阀装置点烫压送结构,通过在点烫机构2和切割机构3之间设置特殊材质的橡胶辊4,使得点烫和送料两个动作能够在一个位置处实现,进而降低了动作控制的难度,加快了点烫的速度,且点烫的强度也比以前要高。整个结构设计紧凑,降低了至少一半的复杂程度,由此节省了近一半的成本,同时操作难度也大大降低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