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劲性混凝土梁柱节点梁底钢筋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劲性混凝土梁柱节点梁底钢筋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劲性混凝土梁柱节点梁底钢筋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柱、型钢梁、耳板、第一钢筋层、第二钢筋层、第三钢筋层和弯锚钢筋;型钢梁固定在型钢柱外侧面;耳板水平固定在型钢柱外侧面,并且位于型钢梁下方;耳板与型钢梁之间形成钢筋安装空间;耳板的端部开设有通孔;第三钢筋层、第一钢筋层和第二钢筋层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固定在型钢柱外侧面上,并且第三钢筋层和第一钢筋层位于钢筋安装空间内,第二钢筋层位于耳板下部;弯锚钢筋水平设置在耳板上部,并且其一端贯穿通孔。本发明在不影响结构性能的基础上,将梁底钢筋设置为三排钢筋,解决了劲性混凝土梁底钢筋与钢结构腹板位置贯通设计以及钢筋与翼缘板交叉设计无法完成的难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8257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45600.0

  • 申请日2020-12-08

  • 分类号E04B1/30(20060101);E04B1/58(20060101);E04C5/1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465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肖莎

  • 地址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南小街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13:2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跨度劲性混凝土梁柱节点部位梁底钢筋连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劲性混凝土梁柱节点梁底钢筋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劲性混凝土(又称型钢混凝土或劲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由混凝土、型钢、纵向钢筋和箍筋组成,基本构件为梁和柱。劲性混凝土组成结构分为全部结构构件采用劲性混凝土的结构和部分结构构件采用劲性混凝土的结构。劲性混凝土具有强度高、构件截面尺寸小、与混凝土握裹力强、节约混凝土、增加使用空间、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等优点。钢结构的存在使得构件的延性得到很大改善,使其变形能力强,抗震性能好,承载力高,采用外包混凝土构造时,更具有良好的耐火和耐腐蚀性能。

但是,高数量、紧凑的钢筋在钢结构梁柱节点中的设置就成了较大的问题,节点部位的钢筋排布困难,钢结构焊接与钢筋连接存在矛盾,安装难度大。

因此,提供一种排布合理有序的劲性混凝土梁柱节点梁底钢筋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劲性混凝土梁柱节点梁底钢筋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可在确保受力的情况下,调整排布,满足现场钢结构吊装和钢筋连接要求,方便施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劲性混凝土梁柱节点梁底钢筋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柱、型钢梁、耳板、第一钢筋层、第二钢筋层、第三钢筋层和弯锚钢筋;

所述型钢柱呈板状;

所述型钢梁固定在所述型钢柱外侧面;

所述耳板水平固定在所述型钢柱外侧面,并且位于所述型钢梁下方;所述耳板与所述型钢梁之间形成钢筋安装空间;所述耳板的端部开设有通孔;

所述第三钢筋层、所述第一钢筋层和所述第二钢筋层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固定在所述型钢柱外侧面上,并且所述第三钢筋层和所述第一钢筋层位于所述钢筋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二钢筋层位于所述耳板下部;

所述弯锚钢筋水平设置在所述耳板上部,并且其一端贯穿所述通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套筒;

所述第一钢筋层包括多个位于同一水平面且间隔分布的第一钢筋,多个所述第一钢筋均通过其端部焊接在位于所述钢筋安装空间内的所述型钢柱外侧面上;

所述第二钢筋层包括多个位于同一水平面且间隔分布的第二钢筋,多个所述第二钢筋均通过其端部焊接在位于所述耳板下部的所述型钢柱外侧面上;

所述第三钢筋层包括多个位于同一水平面且间隔分布的第三钢筋,多个所述第三钢筋均通过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钢筋安装空间内的所述型钢柱外侧面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第四钢筋;多个所述第四钢筋位于同一水平面且间隔分布;

所述型钢柱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型钢柱的背部通过柱腹板连接为一体,并且相邻所述型钢柱之间形成贯穿空间;多个所述第四钢筋均设置在所述耳板上部且延伸至所述贯穿空间内。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套筒均与所述型钢柱外侧面焊接连接;所述第三钢筋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加劲板;所述加劲板焊接在所述型钢柱的背部。

进一步的,所述型钢梁包括翼缘板和梁腹板,所述翼缘板水平布置且与所述梁腹板连接为一体.所述翼缘板和所述梁腹板均与所述型钢柱外侧面焊接;所述耳板与所述翼缘板之间形成所述钢筋安装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耳板与所述型钢柱外侧面焊接。

通过采取以上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不影响结构性能的基础上,将梁底钢筋设置为三排钢筋,调整钢筋排布,再加上耳板、套筒及弯锚钢筋,解决劲性混凝土梁底钢筋与钢结构腹板位置贯通设计以及钢筋与翼缘板交叉设计无法完成的难题。

劲性混凝土梁柱节点梁底钢筋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加劲板焊接在型钢柱背部;

2)将多个套筒分别间隔焊接在型钢柱外侧面同一水平方向上;

3)将耳板水平焊接在位于套筒的下方的型钢柱外侧面;

4)将型钢梁焊接在位于套筒的上方的型钢柱外侧面;

5)将多个第一钢筋端部分别按照由中间向两侧顺序间隔焊接在耳板和套筒之间的型钢柱外侧面,且多个第一钢筋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将多个第二钢筋端部分别按照由中间向两侧顺序间隔焊接在耳板下方的型钢柱外侧面,且多个第二钢筋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6)将多个第三钢筋端部分别与多个套筒螺纹连接;

7)将弯锚钢筋水平放置在耳板上,弯锚钢筋一端贯穿耳板上的通孔;

8)安装完毕后验收,组织下道工序施工。

通过采取以上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钢筋数量不变,受力符合要求;2)排布优化,作业人员施焊环境较好,焊接质量有保证;3)钢筋排布的合理可以有效灌注混凝土,振捣棒振捣到位,避免孔洞、露筋等现象产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劲性混凝土梁柱节点梁底钢筋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劲性混凝土梁柱节点梁底钢筋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图3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劲性混凝土梁柱节点梁底钢筋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中:1-型钢柱,2-型钢梁,3-耳板,4-第一钢筋层,5-第二钢筋层,6-第三钢筋层,7-弯锚钢筋,8-套筒,9-第四钢筋,10-柱腹板,11-加劲板,21-翼缘板,22-梁腹板,31-通孔,41-第一钢筋,51-第二钢筋,61-第三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劲性混凝土梁柱节点梁底钢筋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柱1、型钢梁2、耳板3、第一钢筋层4、第二钢筋层5、第三钢筋层6和弯锚钢筋7;

型钢柱1呈板状;

型钢梁2固定在型钢柱1外侧面;

耳板3水平固定在型钢柱1外侧面,并且位于型钢梁2下方;耳板3与型钢梁2之间形成钢筋安装空间;耳板3的端部开设有通孔31;

第三钢筋层6、第一钢筋层4和第二钢筋层5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固定在型钢柱1外侧面上,并且第三钢筋层6和第一钢筋层4位于钢筋安装空间内,第二钢筋层5位于耳板3下部;

弯锚钢筋7水平设置在耳板3上部,并且其一端贯穿通孔31。

本发明在不影响结构性能的基础上,将梁底钢筋设置为三排钢筋,调整钢筋排布,再加上耳板3及弯锚钢筋7,解决劲性混凝土梁底钢筋与钢结构腹板位置贯通设计以及钢筋与翼缘板交叉设计无法完成的难题。

具体的,还包括多个套筒8;第一钢筋层4包括多个位于同一水平面且间隔分布的第一钢筋41,多个第一钢筋41均通过其端部焊接在位于钢筋安装空间内的型钢柱1外侧面上;第二钢筋层5包括多个位于同一水平面且间隔分布的第二钢筋51,多个第二钢筋51均通过其端部焊接在位于耳板3下部的型钢柱1外侧面上;第三钢筋层6包括多个位于同一水平面且间隔分布的第三钢筋61,多个第三钢筋61均通过套筒8固定在钢筋安装空间内的型钢柱1外侧面上。

具体的,还包括多个第四钢筋9;多个第四钢筋9位于同一水平面且间隔分布;型钢柱1的数量为4个;4个型钢柱1的背部通过柱腹板10连接为一体,并且相邻型钢柱1之间形成贯穿空间;多个第四钢筋9均设置在耳板3上部且延伸至贯穿空间内。

具体的,多个套筒8均与型钢柱1外侧面焊接连接;第三钢筋61与套筒8螺纹连接。

具体的,还包括加劲板11;加劲板11焊接在型钢柱1的背部。

具体的,型钢梁2包括翼缘板21和梁腹板22,翼缘板21水平布置且与梁腹板22连接为一体.翼缘板21和梁腹板22均与型钢柱1外侧面焊接;耳板3与翼缘板21之间形成钢筋安装空间。

具体的,耳板3与型钢柱1外侧面焊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劲性混凝土梁柱节点梁底钢筋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加劲板11焊接在型钢柱1背部;

2)将多个套筒8分别间隔焊接在型钢柱1外侧面同一水平方向上;

3)将耳板3水平焊接在位于套筒8下方的型钢柱1外侧面;

4)将型钢梁2焊接在位于套筒8上方的型钢柱1外侧面;

5)将多个第一钢筋41端部分别按照由中间向两侧顺序间隔焊接在耳板3和套筒8之间的型钢柱1外侧面,且多个第一钢筋4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将多个第二钢筋51端部分别按照由中间向两侧顺序间隔焊接在耳板3下方的型钢柱1外侧面,且多个第二钢筋5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6)将多个第三钢筋61端部分别与多个套筒8螺纹连接;

7)将弯锚钢筋7水平放置在耳板3上,弯锚钢筋7一端贯穿耳板3上的通孔31;

8)安装完毕后验收,组织下道工序施工。

本发明的施工方法:1)钢筋数量不变,受力符合要求;2)排布优化,作业人员施焊环境较好,焊接质量有保证;3)钢筋排布的合理可以有效灌注混凝土,振捣棒振捣到位,避免孔洞、露筋等现象产生。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