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两栖轮式车用水上减阻装置

一种两栖轮式车用水上减阻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栖轮式车用水上减阻装置,用于水上减阻,本发明涉及两栖轮式车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车体、导水板组件、封底板组件、驱动模块,所述车体的两侧设置有导水板组件,底部对称设置有封底板组件,该封底板组件通过驱动模块驱动旋转使封底板组件的锁紧机构与导水板组件的锁紧环对应连接或与车体底部的锁紧块对应连接,本发明通过包围车辆尾轮和与行驶方向成一定导水角的方式,避免水流与车轮和车体间形成涡流等复杂作用力,影响推进动力,进而实现减阻功能;解决轮式两栖车辆水下阻力过大,与现代两栖车辆对高机动性要求相背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4063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41679.2

  • 申请日2020-11-25

  • 分类号B60F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51230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汤春微

  • 地址 411100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解放北路四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06:5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一种两栖轮式车用水上减阻装置,用于水上减阻,本发明涉及两栖轮式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两栖作战是现代战争中最复杂的军事行动之一,需要较高的两栖机动性,特别对于后勤输送类型的车辆,如何提高水上行军速度成为现代两栖车辆的重点,相较于履带类装甲车,轮式车自重较小,实现两栖高速行驶较为容易,目前已经实现轮式两栖车辆水下行驶状态车轮收回至车体腹内,但根据流体动力学及实验表明,车轮收回后仍具有较大的水阻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栖轮式车用水上减阻装置,解决轮式两栖车辆水下阻力过大,与现代两栖车辆对高机动性要求相背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两栖轮式车用水上减阻装置,包括车体、导水板组件、封底板组件、驱动模块,所述车体的两侧设置有导水板组件,底部对称设置有封底板组件,该封底板组件通过驱动模块驱动旋转使封底板组件的锁紧机构与导水板组件的锁紧环对应连接或与车体底部的锁紧块对应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在陆地行驶工况下,整个结构紧贴与隐藏于整车侧面和底部,对整车的宽度输入和底盘高度尺寸影响极小,即几乎不影响轮式车的行军和越障能力;水下工作状态时,即尾轮提高至底甲板上方,通过包围车辆尾轮和与行驶方向成一定导水角的方式,避免水流与车轮和车体间形成涡流等复杂作用力,影响推进动力,进而实现减阻功能;本发明配备直线运动的锁紧机构,在水下和水上工作状态将分别插入车体和导水板组件上的锁紧结构孔内,避免在行军过程中的随机振动造成封底板因悬臂形式而引发噪音;本发明驱动模块引用万向节结构实现联动,可实现对动力源位置的调整,以最小代价适应车体具体结构。

所述车体包括车身和锁紧块,多个锁紧块固定在车体底侧甲板对应的槽内,该锁紧块上开有插接孔。

所述导水板组件包括导水板、固定支座和多个锁紧环,多个固定支座一端均布固定在导水板内侧,另一端固定在车体上,锁紧环间距设置在导水板的底侧。

所述封底板组件包括转轴、封底板、锁紧机构、转轴座,所述封底板一侧设置有锁紧机构,另一侧设置有转轴座,该转轴座内安装有转轴。

所述转轴座包括铰接端盖和铰接座,多个铰接座固定分布在封底板的一侧,铰接端盖固定安装在对应的铰接座上行程同心的轴孔,转轴与该同心的轴孔配合,形成可回转的转动副。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后支座、液压缸、前支座和锁紧杆,前支座和后支座分别对应安装在封底板适合的位置上,液压缸一端与后支座铰接,另一端与锁紧杆铰接,锁紧杆的另一端插入前支座的孔内形成滑动副,进而在液压缸动作时可实现锁紧杆在的直线滑动,完成相应的锁紧动作。

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液压马达、联轴器、法兰盘、过墙叉轴、万向节臂、转轴叉轴、密封端盖、滚动轴承和油封,液压马达置于车身内部,轴端通过联轴器与过墙叉轴实现联动,过墙叉轴与法兰盘、滚动轴承和油封配合形成的转动副,即实现在液压马达工作时带动过墙叉轴的转动,法兰盘通过端面固定在车体上,密封端盖固定在法兰盘的另一端,使油封轴向定位,转轴叉轴一端插入转轴内部并固定,另一端通过万向节臂与过墙叉轴万向铰接,实现驱动模块在车身内部的位置,达到以液压马达提供驱动力,封底板转动的目的。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在陆地行驶工况下,整个结构紧贴与隐藏于整车侧面和底部,对整车的宽度输入和底盘高度尺寸影响极小,即几乎不影响轮式车的行军和越障能力。

本发明在水下工作状态时,即尾轮提高至底甲板上方,通过包围车辆尾轮和与行驶方向成一定导水角的方式,避免水流与车轮和车体间形成涡流等复杂作用力,影响推进动力,进而实现减阻功能。

本发明配备直线运动的锁紧机构,在水下和水上工作状态将分别插入车体和导水板组件上的锁紧结构孔内,避免在行军过程中的随机振动造成封底板因悬臂形式而引发噪音。

本发明驱动模块引用万向节结构实现联动,可实现对动力源位置的调整,以最小代价适应车体具体结构。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在水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车体结构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导水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导水板组件结构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封底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封底板组件中锁紧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的封底板组件中转轴座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驱动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1-车体,2-导水板组件,3-封底板组件,4-驱动模块,11-车身,12-锁紧块,21-导水板,22-锁紧环,23-固定支座,31-转轴,32-封底板,33-锁紧机构,34-转轴座,341-铰接端盖,342-铰接座,331-后支座,332-液压缸,333-前支座,334-锁紧杆,41-液压马达,42-联轴器,43-法兰盘,44-过墙叉轴,45-万向节臂,46-转轴叉轴,47-密封端盖,48-滚动轴承,49-油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10所示,一种两栖轮式车用水上减阻装置,包括车体1、导水板组件2、封底板组件3、驱动模块4,所述车体1的两侧设置有导水板组件2,底部对称设置有封底板组件3,该封底板组件3铰接于车体1下方并通过驱动模块4驱动旋转使封底板组件3的锁紧机构33与导水板组件2的锁紧环22对应连接或与车体1底部的锁紧块12对应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在陆地行驶工况下,整个结构紧贴与隐藏于整车侧面和底部,对整车的宽度输入和底盘高度尺寸影响极小,即几乎不影响轮式车的行军和越障能力;水下工作状态时,即尾轮提高至底甲板上方,通过包围车辆尾轮和与行驶方向成一定导水角的方式,避免水流与车轮和车体1间形成涡流等复杂作用力,影响推进动力,进而实现减阻功能;本发明配备直线运动的锁紧机构33,在水下和水上工作状态将分别插入车体1和导水板组件2上的锁紧结构孔内,避免在行军过程中的随机振动造成封底板32因悬臂形式而引发噪音;本发明驱动模块4引用万向节结构实现联动,可实现对动力源位置的调整,以最小代价适应车体1具体结构。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车体1包括车身11和锁紧块12,多个锁紧块12固定在车体1底侧甲板对应的槽内,该锁紧块12上开有插接孔,方便封底板组件3的锁紧杆334插入固定封底板32。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导水板组件2包括导水板21、固定支座23和多个锁紧环22,多个固定支座23一端均布固定在导水板21内侧,另一端固定在车体1上,锁紧环22间距设置在导水板21的底侧,锁紧环22方便封底板组件3的锁紧杆334插入固定封底板32。

所述封底板组件3包括转轴31、封底板32、锁紧机构33、转轴座34,所述封底板32一侧设置有锁紧机构33,另一侧设置有转轴座34,该转轴座34内安装有转轴31,方便驱动旋转。

所述转轴座34包括铰接端盖341和铰接座342,多个铰接座342固定分布在封底板32的一侧,铰接端盖341固定安装在对应的铰接座342上行程同心的轴孔,转轴31与该同心的轴孔配合,形成可回转的转动副。

所述锁紧机构33包括后支座331、液压缸332、前支座333和锁紧杆334,前支座333和后支座331分别对应安装在封底板32适合的位置上,液压缸332一端与后支座331铰接,另一端与锁紧杆334铰接,锁紧杆334的另一端插入前支座333的孔内形成滑动副,进而在液压缸332动作时可实现锁紧杆334在的直线滑动,完成相应的锁紧动作。

所述驱动模块4包括液压马达41、联轴器42、法兰盘43、过墙叉轴44、万向节臂45、转轴叉轴46、密封端盖47、滚动轴承48和油封49,液压马达41置于车身11内部,轴端通过联轴器42与过墙叉轴44实现联动,过墙叉轴44与法兰盘43、滚动轴承48和油封49配合形成的转动副,即实现在液压马达41工作时带动过墙叉轴44的转动,法兰盘43通过端面固定在车体1上,密封端盖47固定在法兰盘43的另一端,使油封49轴向定位,转轴叉轴46一端插入转轴31内部并固定,另一端通过万向节臂45与过墙叉轴44万向铰接,实现驱动模块4在车身11内部的位置,达到以液压马达41提供驱动力,封底板32转动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