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矿用压风稳定式自救装置

一种矿用压风稳定式自救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矿用压风稳定式自救装置。提供一种能够给受困人员提供氧气并且能够提供照明的矿用压风稳定式自救装置。提供了这样一种矿用压风稳定式自救装置,包括有:箱体和铰链,箱体一侧上下对称设有铰链;箱门,铰链一侧之间设有箱门;第一手柄,箱门一侧中间设有第一手柄;照明机构,箱体顶部一侧与上侧的铰链顶部之间设有照明机构;供氧机构,箱体顶部一侧设有供氧机构。通过照明机构和供氧机构的配合,可以在人们遇险时,给人们提供氧气等待救援,并且可以给人们提供光照,减少人们的紧张感,稳定人们的情绪,避免人们由于紧张而加快吸氧速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4335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刘建平;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72548.8

  • 发明设计人 刘建平;

    申请日2020-12-15

  • 分类号E21F11/00(20060101);F21V33/00(20060101);A62B7/02(20060101);A62B9/06(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10013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振中路206号2幢1209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06:5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矿用压风稳定式自救装置。

背景技术

采矿业中事故的普遍性和严重性随矿物的性质和类型而异,在矿山作业中,5类最常见的危险依次分为:材料搬运、人员的滑跌或坠落、机械设备、拖曳和运输以及坍塌和滑坡。当人们被困在地下时,由于地下的氧气含量稀薄,很可能坚持不到救援。

并且在地下没有光线,黑暗会使受困人员没有安全感,也会使得受困人员感到紧张,紧张会导致受困人员的吸氧速度加快,从而加剧附近仅存的氧气的消耗,因此减少受困人员等待救援的时间,增加受困人员的危险性,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能够给受困人员提供氧气并且能够提供照明的矿用压风稳定式自救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人们受困于地下时的氧气含量稀薄和地下没有光线会使受困人员感到紧张而导致受困人员的吸氧速度加快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给受困人员提供氧气并且能够提供照明的矿用压风稳定式自救装置。

技术方案是:一种矿用压风稳定式自救装置,包括有:

箱体和铰链,箱体一侧上下对称设有铰链;

箱门,铰链一侧之间设有箱门;

第一手柄,箱门一侧中间设有第一手柄;

照明机构,箱体顶部一侧与上侧的铰链顶部之间设有照明机构;

供氧机构,箱体顶部一侧设有供氧机构。

进一步说明,照明机构包括有:

第一转轴,上侧的铰链顶部设有第一转轴;

弧形块,第一转轴顶部设有弧形块;

第一弹簧,弧形块底部中间与上侧的铰链顶部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在第一转轴外侧;

弹性按钮,箱体顶部一侧滑动式设有弹性按钮,弹性按钮与弧形块配合;

导电板,箱体上部一侧设有导电板;

照明组件,箱体内壁顶部中间设有用于照明的照明组件。

进一步说明,供氧机构包括有:

固定架,箱体顶部一侧对称设有固定架;

氧气罐,固定架下部之间设有用于储存氧气的氧气罐;

导气管,氧气罐一端设有导气管;

第一楔形块,弹性按钮一侧上部设有第一楔形块;

第二楔形块,箱体顶部一侧滑动式设有第二楔形块,第二楔形块位于弹性按钮一侧,第二楔形块一侧与箱体上部一侧之间设有弹性件,第二楔形块与第一楔形块配合;

止阀件,第二楔形块一侧设有止阀件,止阀件与导气管配合;

呼吸器,箱体内部一侧均匀设有呼吸器,呼吸器顶部均与导气管另一端连接;

气阀开关,呼吸器上部均转动式设有气阀开关。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遮挡机构,遮挡机构包括有:

拉绳,箱门顶部一侧设有拉绳;

固定座,箱体顶部一侧设有固定座;

第二转轴,固定座顶部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

遮挡板,第二转轴上设有遮挡板;

固定套,固定座一侧上部设有固定套;

第一滑杆,固定套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滑杆;

第二弹簧,第一滑杆上部与固定套顶部一侧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在第一滑杆外侧;

齿条,第一滑杆底部设有齿条,拉绳另一端穿过箱体上部,拉绳另一端与齿条底部连接;

直齿轮,第二转轴一端设有直齿轮,直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

移动板,遮挡板内部滑动式设有移动板;

第二手柄,移动板一侧中间设有第二手柄。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夹紧机构,夹紧机构包括有:

盛放盒,箱体内壁底部一侧均匀设有盛放盒,呼吸器均放在同侧的盛放盒内部一侧;

第二滑杆,盛放盒侧部中间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滑杆;

夹块,第二滑杆一端均设有夹块,夹块一侧均与同侧的呼吸器一侧接触;

第一固定块,第二滑杆另一端均设有第一固定块;

第三弹簧,第一固定块一侧均与同侧的盛放盒一侧之间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均套在同侧的第二滑杆外侧;

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块两侧均设有第一固定杆。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控阀机构,控阀机构包括有:

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远离同侧的第一固定块一端均设有第二固定杆;

顶杆,第二固定杆一侧上部均设有顶杆;

第四弹簧,气阀开关一侧均与同侧的呼吸器一侧之间设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均套在同侧的气阀开关外侧。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有:

第三固定块,箱体一侧中间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两个第三固定块;

第二固定块,同侧的第三固定块相对一侧之间均设有第二固定块;

限位块,第二固定块一侧之间设有限位块。

进一步说明,顶杆的形状是圆柱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照明机构和供氧机构的配合,可以在人们遇险时,给人们提供氧气等待救援,并且可以给人们提供光照,减少人们的紧张感,稳定人们的情绪,避免人们由于紧张而加快吸氧速度。

2、通过遮挡机构,可以在人们等待救援时,帮助人们阻挡灰尘,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场所。

3、通过夹紧机构与控阀机构的配合,可以将呼吸器固定在一个位置,并且可以自动控制气阀开关的打开和闭合状态,方便人们及时得到氧气的供给。

4、通过限位机构,可以将箱门打开的角度控制在一个范围内,防止箱门转动角度过大,从而损坏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去除箱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照明机构的第一部分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照明机构的第二部分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供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遮挡机构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遮挡机构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遮挡机构的第三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夹紧机构与控阀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限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1:箱体,2:铰链,3:箱门,4:第一手柄,5:照明机构,51:第一转轴,52:弧形块,53:第一弹簧,54:弹性按钮,55:导电板,56:照明组件,6:供氧机构,61:固定架,62:氧气罐,63:导气管,64:第一楔形块,65:第二楔形块,66:止阀件,67:呼吸器,68:气阀开关,7:遮挡机构,71:拉绳,72:固定座,73:第二转轴,74:遮挡板,75:固定套,76:第一滑杆,77:第二弹簧,78:齿条,79:直齿轮,710:移动板,711:第二手柄,8:夹紧机构,81:盛放盒,82:第二滑杆,83:夹块,84:第一固定块,85:第三弹簧,86:第一固定杆,9:控阀机构,91:第二固定杆,92:顶杆,93:第四弹簧,10:限位机构,101:第二固定块,102:限位块,103:第三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矿用压风稳定式自救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箱体1、铰链2、箱门3、第一手柄4、照明机构5和供氧机构6,箱体1右侧前部上下对称设有铰链2,铰链2左侧前部之间设有箱门3,箱门3前侧左部中间设有第一手柄4,箱体1顶部右侧与上侧的铰链2顶部之间设有照明机构5,箱体1顶部后侧设有供氧机构6。

当人们在矿洞中遇险时,往前拉动第一手柄4,第一手柄4带动箱门3转动打开,箱门3带动铰链2转动,上侧的铰链2带动照明机构5运转,照明机构5给人们提供光照,同时照明机构5带动供氧机构6开始供氧,然后将供氧机构6的某个部件放到脸上给自己供氧,当人们不需要氧气时,往后推动第一手柄4复位,第一手柄4带动箱门3转动关闭,箱门3带动铰链2转动复位,铰链2带动照明机构5和供氧机构6停止运转。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照明机构5包括有第一转轴51、弧形块52、第一弹簧53、弹性按钮54、导电板55和照明组件56,上侧的铰链2顶部设有第一转轴51,第一转轴51顶部设有弧形块52,弧形块52底部中间与上侧的铰链2顶部之间设有第一弹簧53,第一弹簧53套在第一转轴51外侧,箱体1顶部前侧右部滑动式设有弹性按钮54,弹性按钮54与弧形块52配合,箱体1上部前侧右部设有导电板55,箱体1内壁顶部中间设有照明组件56。

往前拉动第一手柄4将箱门3打开时,带动铰链2转动,上侧的铰链2带动第一转轴51转动,第一弹簧53发生形变,第一转轴51带动弧形块52转动,当弧形块52与弹性按钮54接触时,带动弹性按钮54往下运动,当弹性按钮54与导电板55接触时,使得照明组件56通上电,照明组件56发出光照,当往后推动第一手柄4将箱门3关闭时,带动铰链2转动,第一弹簧53恢复原状,由于第一弹簧53是扭力弹簧,在第一弹簧53的作用下,带动第一转轴51和弧形块52转动复位,此时弧形块52与弹性按钮54分离,弹性按钮54自动往上运动复位,此时弹性按钮54与导电板55分离,使得照明组件56断电,照明组件56停止照明。

供氧机构6包括有固定架61、氧气罐62、导气管63、第一楔形块64、第二楔形块65、止阀件66、呼吸器67和气阀开关68,箱体1顶部后侧左部左右对称设有固定架61,固定架61下部之间设有氧气罐62,氧气罐62右端设有导气管63,弹性按钮54左侧上部设有第一楔形块64,箱体1顶部前侧右部滑动式设有第二楔形块65,第二楔形块65位于弹性按钮54左侧,第二楔形块65后侧与箱体1上部前侧右部之间设有弹性件,第二楔形块65与第一楔形块64配合,第二楔形块65左侧设有止阀件66,止阀件66与导气管63配合,箱体1内部右侧均匀设有呼吸器67,呼吸器67顶部均与导气管63另一端连接,呼吸器67上部均转动式设有气阀开关68。

由于止阀件66堵住导气管63,氧气罐62中的氧气不能通过导气管63到达呼吸器67,当弹性按钮54往下运动时,带动第一楔形块64往下运动,当第一楔形块64与第二楔形块65接触时,带动第二楔形块65往后运动,第二楔形块65带动止阀件66往后运动,此时止阀件66与导气管63分离,氧气罐62中的氧气通过导气管63到达呼吸器67,然后将呼吸器67放到病人的脸上,扭动气阀开关68,病人就能够吸氧,当弹性按钮54往上运动复位时,带动第一楔形块64往上运动复位,此时第一楔形块64与第二楔形块65分离,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楔形块65往前运动复位,第二楔形块65带动止阀件66往前运动复位,止阀件66重新堵住导气管63,氧气罐62中的氧气不能通过导气管63到达呼吸器67,然后将气阀开关68扭动复位,再将呼吸器67放回原位即可。

还包括有遮挡机构7,遮挡机构7包括有拉绳71、固定座72、第二转轴73、遮挡板74、固定套75、第一滑杆76、第二弹簧77、齿条78、直齿轮79、移动板710和第二手柄711,箱门3顶部右侧设有拉绳71,箱体1顶部后侧设有固定座72,固定座72顶部前侧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73,第二转轴73上设有遮挡板74,固定座72后侧上部右侧设有固定套75,固定套75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滑杆76,第一滑杆76上部与固定套75顶部前侧之间设有第二弹簧77,第二弹簧77套在第一滑杆76外侧,第一滑杆76底部设有齿条78,拉绳71另一端穿过箱体1上部,拉绳71另一端与齿条78底部连接,第二转轴73右端设有直齿轮79,直齿轮79与齿条78相互啮合,遮挡板74内部滑动式设有移动板710,移动板710前侧中间设有第二手柄711。

当人们在矿洞中遇险时,遮挡板74可以保护氧气罐62不被岩石砸坏,然后往前拉动第二手柄711,第二手柄711带动移动板710往前运动,人们可以躲到移动板710下方,移动板710能阻挡灰尘,然后打开箱门3,箱门3拉动拉绳71,从而带动齿条78和第一滑杆76往下运动,第二弹簧77压缩,当齿条78与直齿轮79啮合时,带动直齿轮79和第二转轴73转动,第二转轴73带动遮挡板74和移动板710往上转动,当齿条78与直齿轮79分离时,第二转轴73、遮挡板74和移动板710停止转动,将上面的灰尘倒掉并给人们提供一个较大的空间,当人们将箱门3关闭时,第二弹簧77恢复原状,在第二弹簧77的作用下,带动齿条78和第一滑杆76往上运动复位,当齿条78与直齿轮79再次啮合时,带动直齿轮79和第二转轴73转动,第二转轴73带动遮挡板74和移动板710往下转动复位。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9和图10所示,还包括有夹紧机构8,夹紧机构8包括有盛放盒81、第二滑杆82、夹块83、第一固定块84、第三弹簧85和第一固定杆86,箱体1内壁底部的前侧右部均匀设有盛放盒81,呼吸器67均放在同侧的盛放盒81内部前侧,盛放盒81后部中间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滑杆82,第二滑杆82前端均设有夹块83,夹块83前侧均与同侧的呼吸器67后侧接触,第二滑杆82后端均设有第一固定块84,第一固定块84前侧均与同侧的盛放盒81后侧之间设有第三弹簧85,第三弹簧85均套在同侧的第二滑杆82外侧,第一固定块84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固定杆86。

当人们取下呼吸器67时,第三弹簧85恢复原状,在第三弹簧85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滑杆82、夹块83第一固定块84和第一固定杆86往前运动复位,用完之后,往后拉动第一固定块84,第一固定块84带动第一固定杆86、第二滑杆82和夹块83往后运动,第三弹簧85拉伸,然后将呼吸器67放回盛放盒81中,松开第一固定块84,在第三弹簧85的作用力下,使得夹块83将呼吸器67夹紧。

还包括有控阀机构9,控阀机构9包括有第二固定杆91、顶杆92和第四弹簧93,第一固定杆86远离同侧的第一固定块84一端均设有第二固定杆91,第二固定杆91前侧上部均设有顶杆92,气阀开关68一侧均与同侧的呼吸器67一侧之间设有第四弹簧93,第四弹簧93均套在同侧的气阀开关68外侧。

当人们取下呼吸器67时,从而使得第一固定杆86往前运动,第一固定杆86带动第二固定杆91和顶杆92往前运动,顶杆92将阀门开关转动打开,第四弹簧93发生形变,氧气罐62中的氧气通过导气管63到达呼吸器67,当人们将呼吸器67放回盛放盒81时,使得第一固定杆86往后运动,第一固定杆86带动第二固定杆91和顶杆92往后运动,此时顶杆92与阀门开关分离,由于第四弹簧93是扭力弹簧,第四弹簧93恢复原状,在第四弹簧93的作用下,带动阀门开关转动复位关闭,呼吸器67不再供氧。

还包括有限位机构10,限位机构10包括有第二固定块101、限位块102和第三固定块103,箱体1右侧前部中间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两个第三固定块103,同侧的第三固定块103相对一侧之间均设有第二固定块101,第二固定块101前侧之间设有限位块102。

在人们打开箱门3时,当箱门3与限位块102接触时,箱门3停止转动,防止箱门3转动角度过大,从而损坏该装置。

以上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