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数据通道的重症ICU气管切开术中用垫枕结构

一种基于数据通道的重症ICU气管切开术中用垫枕结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数据通道的重症ICU气管切开术中用垫枕结构,其包括:下枕、上枕、外圈软垫、第一旋柄、第二旋柄和第三旋柄,所述下枕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容纳槽,两个所述上枕的内部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容纳槽,两个所述上枕的底端通过旋转件相互连接,两个所述上枕的顶端外侧和内侧分别安装有外圈软垫和内圈软垫,所述下枕的外部一侧壁中间安装有第一旋柄。该基于数据通道的重症ICU气管切开术中用垫枕结构,不仅具有多种调节模式,能够将垫枕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调节,功能更加丰富,操作简易,采用机械结构,生产制造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263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46989.0

  • 发明设计人 陈德育;袁晖;

    申请日2020-12-09

  • 分类号A61G13/1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21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方晓明

  • 地址 421002 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东风南路36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05:1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数据通道的重症ICU气管切开术中用垫枕结构。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是ICU抢救及治疗危重患者常用的急救措施,应用广泛,临床中,当患者自主呼吸突然停止,不能满足机体的通气和氧供的需要而需机械通气时,不能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内容物返流或出血随时有误吸时,存在有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和气管食管瘘等影响正常通气时,急性呼吸衰竭,中枢性或周围性呼吸衰竭时,均需对患者进行插管抢救,气管插管是指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对抢救患者生命和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防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该手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患者人工气道,恢复患者恢复通气与供氧,是逆转危重患者病情及预后恢复的关键。

但气管切开术对体位有特殊要求:要求患者头后仰,肩下抬高,尽量使口、咽和喉在一条直线上,所以需要用到垫枕。但是现有的垫枕往往可调节空间较小,功能较为单一,操作不方便,而且多采用电机驱动,不方便制造和生产。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垫枕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数据通道的重症ICU气管切开术中用垫枕结构,不仅具有多种调节模式,能够将垫枕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调节,功能更加丰富,操作简易,采用机械结构,生产制造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数据通道的重症ICU气管切开术中用垫枕结构,其包括:下枕、上枕、外圈软垫、第一旋柄、第二旋柄和第三旋柄,所述下枕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容纳槽,两个所述上枕的内部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容纳槽,两个所述上枕的底端通过旋转件相互连接,两个所述上枕的顶端外侧和内侧分别安装有外圈软垫和内圈软垫,所述下枕的外部一侧壁中间安装有第一旋柄,所述第一旋转的一端贯穿下枕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驱动齿和第二驱动齿,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内壁安装有复位框,所述复位框内活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复位框内壁连接有复位弹簧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环绕在驱动杆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贴合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连接有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齿和第二驱动齿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所述第二传动齿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三传动齿,所述第一传动齿和第三传动齿均通过传动带连接有第三驱动齿,所述第三驱动齿连接有第二旋柄,所述第二旋柄连接有下枕外壁,所述第三传动齿活动连接有滑动齿条,所述滑动齿条活动连接有第一容纳槽,所述上枕的外部两侧壁中间均安装有第三旋柄,所述第三旋柄的一端贯穿上枕连接有旋柄杆,所述旋柄杆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相互垂直,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中间安装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活动连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的中间安装有螺纹顶杆,所述螺纹顶杆的底端连接有上枕。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数据通道的重症ICU气管切开术中用垫枕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下枕的底端安装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为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数据通道的重症ICU气管切开术中用垫枕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枕的底端四角均安装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连接有下枕。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数据通道的重症ICU气管切开术中用垫枕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圈软垫和内圈软垫均为乳胶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数据通道的重症ICU气管切开术中用垫枕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两个所述上枕靠近的侧壁形成有夹角为30°的三角形凹槽,且所述上枕之间的三角形凹槽的两侧均安装有透气网布。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数据通道的重症ICU气管切开术中用垫枕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底端安装有两个杆架,所述杆架上活动连接有传动杆。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数据通道的重症ICU气管切开术中用垫枕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旋柄、两个四个第二旋柄和四个第三旋柄的头端均安装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的外壁开设有防滑纹路。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数据通道的重症ICU气管切开术中用垫枕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旋柄的一侧壁安装有拉环,所述拉环的中心开设有扣拉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

1.通过上枕和下枕组成垫枕结构,方便使用者的头部倚靠,当需要保持颈部不变,调整头部高度时,增加舒适度时,通过旋转上枕一侧的第三旋柄,第三旋柄通过旋柄杆带动第一锥齿轮旋转,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旋转,第二锥齿轮带动传动杆旋转,传动杆带动两侧的第三锥齿轮旋转,第三锥齿轮带动第四锥齿轮旋转,第四锥齿轮带动螺纹顶杆上下移动顶起内圈软垫,从而调整头部的高度;

2.当需要调整垫枕整体的高度,以适应使用者时,通过旋转第一旋柄,第一旋柄带动驱动杆旋转,驱动杆带动第一驱动齿和第二驱动齿,驱动第一传动齿和第二传动齿旋转,第二传动齿带动第三传动齿旋转,第一传动齿和第三传动齿均通过传动带带动第三驱动齿旋转,第三驱动齿带动滑动齿条上下移动,通过四角的滑动齿条同时移动,可以带动上枕上下移动,调整垫枕的高度;

3.当需要形成V型枕或小靠枕时,通过向外拔动第一旋柄,第一旋柄带动驱动杆沿复位框滑动,同时限位板调动复位弹簧压缩,然后旋转对应一侧的第二旋柄,第二旋柄带动第三驱动齿旋转,第三驱动齿带动滑动齿条旋转,滑动齿条带动一侧的上枕沿旋转件向上移动,从而与另一侧的上枕之间形成小靠枕结构,当两侧同时向上移动时,两个上枕之间形成V型结构;

该基于数据通道的重症ICU气管切开术中用垫枕结构,不仅具有多种调节模式,能够将垫枕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调节,功能更加丰富,操作简易,采用机械结构,生产制造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后视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侧视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中:100下枕、110第一容纳槽、120防滑层、200上枕、210第二容纳槽、220旋转件、230透气网布、240定位块、300外圈软垫、310内圈软垫、400第一旋柄、410驱动杆、420第一驱动齿、430第二驱动齿、440复位框、441复位弹簧、450限位板、460第一传动齿、470第二传动齿、480第三传动齿、490传动带、500第二旋柄、510第三驱动齿、520滑动齿条、600第三旋柄、610旋柄杆、620第一锥齿轮、630第二锥齿轮、640传动杆、641第三锥齿轮、650第四锥齿轮、660螺纹顶杆、670杆架、700防滑套、800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通道的重症ICU气管切开术中用垫枕结构,不仅具有多种调节模式,能够将垫枕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调节,功能更加丰富,操作简易,采用机械结构,生产制造较为简单,成本较低,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包括:下枕100、上枕200、外圈软垫300、第一旋柄400、第二旋柄500和第三旋柄600;

请再次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述下枕100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容纳槽110,两个所述上枕200的内部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容纳槽210,两个所述上枕200的底端通过旋转件220相互连接,两个所述上枕200的顶端外侧和内侧分别安装有外圈软垫300和内圈软垫310,所述下枕100的外部一侧壁中间安装有第一旋柄400,所述第一旋转的一端贯穿下枕100连接有驱动杆410,所述驱动杆410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驱动齿420和第二驱动齿430,所述第一容纳槽110的内壁安装有复位框440,所述复位框440内活动连接有驱动杆410,所述复位框440内壁连接有复位弹簧441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441环绕在驱动杆410上,所述复位弹簧441的另一端贴合有限位板450,所述限位板450连接有驱动杆410,所述第一驱动齿420和第二驱动齿430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第一传动齿460和第二传动齿470,所述第二传动齿470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三传动齿480,所述第一传动齿460和第三传动齿480均通过传动带490连接有第三驱动齿510,所述第三驱动齿510连接有第二旋柄500,所述第二旋柄500连接有下枕100外壁,所述第三传动齿480活动连接有滑动齿条520,所述滑动齿条520活动连接有第一容纳槽110,所述上枕200的外部两侧壁中间均安装有第三旋柄600,所述第三旋柄600的一端贯穿上枕200连接有旋柄杆610,所述旋柄杆610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锥齿轮620,所述第一锥齿轮620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630,所述第一锥齿轮620和第二锥齿轮630相互垂直,所述第二锥齿轮630的中间安装有传动杆640,所述传动杆640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三锥齿轮641,所述第三锥齿轮641活动连接有第四锥齿轮650,所述第四锥齿轮650的中间安装有螺纹顶杆660,所述螺纹顶杆660的底端连接有上枕200,具体的,所述下枕100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容纳槽110,两个所述上枕200的内部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容纳槽210,两个所述上枕200的底端通过旋转件220相互连接,两个所述上枕200的顶端外侧和内侧分别粘合连接有外圈软垫300和内圈软垫310,所述下枕100的外部一侧壁中间滑动且旋转连接有第一旋柄400,所述第一旋转的一端贯穿下枕100焊接有驱动杆410,所述驱动杆410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一驱动齿420和第二驱动齿430,所述第一容纳槽110的内壁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复位框440,所述复位框440内滑动连接有驱动杆410,所述复位框440内壁焊接有复位弹簧441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441环绕在驱动杆410上,所述复位弹簧441的另一端贴合有限位板450,所述限位板450焊接有驱动杆410,所述第一驱动齿420和第二驱动齿430的两侧均啮合连接有第一传动齿460和第二传动齿470,所述第二传动齿470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三传动齿480,所述第一传动齿460和第三传动齿480均通过传动带490传动连接有第三驱动齿510,所述第三驱动齿510焊接有第二旋柄500,所述第二旋柄500旋转连接有下枕100外壁,所述第三传动齿480啮合连接有滑动齿条520,所述滑动齿条520滑动连接有第一容纳槽110,所述上枕200的外部两侧壁中间均旋转连接有第三旋柄600,所述第三旋柄600的一端贯穿上枕200焊接有旋柄杆610,所述旋柄杆610的一端焊接有第一锥齿轮620,所述第一锥齿轮620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630,所述第一锥齿轮620和第二锥齿轮630相互垂直,所述第二锥齿轮630的中间焊接有传动杆640,所述传动杆640的两端均焊接有第三锥齿轮641,所述第三锥齿轮641啮合连接有第四锥齿轮650,所述第四锥齿轮650的中间焊接有螺纹顶杆660,所述螺纹顶杆660的底端螺纹连接有上枕200,下枕100和上枕200用于配合形成垫枕结构,第一容纳槽110和第二容纳槽210分别用于容纳内部的驱动结构,旋转件220用于连接两个上枕200,并使上枕200可以沿旋转件220旋转,外圈软垫300和内圈软垫310用于增加上枕200表面的柔软度,提高舒适性,第一旋柄400用于带动驱动杆410旋转和滑动,驱动杆410用于带动第一驱动齿420和第二驱动齿430旋转和滑动,第一驱动齿420和第二驱动齿430用于驱动第一容纳槽110两侧的第一传动齿460和第二传动齿470,复位框440用于容纳复位弹簧441,复位弹簧441用于推动限位板450复位,限位板450用于带动驱动杆410复位,第一传动齿460和第三传动齿480用于通过传动带490带动两侧的第三驱动齿510旋转,第二传动齿470用于带动第三传动齿480旋转;第三驱动齿510用于带动滑动齿条520上下移动,滑动齿条520用于带动上枕200的一侧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左右上枕200可以沿旋转件220旋转,第二旋柄500用于带动第三驱动齿510旋转,第三旋柄600用于带动旋柄杆610旋转,旋柄杆610用于带动第一锥齿轮620旋转,第一锥齿轮620用于带动第二锥齿轮630旋转,第二锥齿轮630用于带动传动杆640旋转,传动杆640用于带动第三锥齿轮641旋转,第三锥齿轮641用于带动第四锥齿轮650旋转,第四锥齿轮650用于带动螺纹顶杆660上下移动,螺纹顶杆660用于带动内圈软垫310上下移动;

在具体的使用时,通过上枕200和下枕100组成垫枕结构,方便使用者的头部倚靠,当需要保持颈部不变,调整头部高度时,增加舒适度时,通过旋转上枕200一侧的第三旋柄600,第三旋柄600通过旋柄杆610带动第一锥齿轮620旋转,第一锥齿轮620带动第二锥齿轮630旋转,第二锥齿轮630带动传动杆640旋转,传动杆640带动两侧的第三锥齿轮641旋转,第三锥齿轮641带动第四锥齿轮650旋转,第四锥齿轮650带动螺纹顶杆660上下移动顶起内圈软垫310,从而调整头部的高度;

当需要调整垫枕整体的高度,以适应使用者时,通过旋转第一旋柄400,第一旋柄400带动驱动杆410旋转,驱动杆410带动第一驱动齿420和第二驱动齿430,驱动第一传动齿460和第二传动齿470旋转,第二传动齿470带动第三传动齿480旋转,第一传动齿460和第三传动齿480均通过传动带490带动第三驱动齿510旋转,第三驱动齿510带动滑动齿条520上下移动,通过四角的滑动齿条520同时移动,可以带动上枕200上下移动,调整垫枕的高度;

当需要形成V型枕或小靠枕时,通过向外拔动第一旋柄400,第一旋柄400带动驱动杆410沿复位框440滑动,同时限位板450调动复位弹簧441压缩,然后旋转对应一侧的第二旋柄500,第二旋柄500带动第三驱动齿510旋转,第三驱动齿510带动滑动齿条520旋转,滑动齿条520带动一侧的上枕200沿旋转件220向上移动,从而与另一侧的上枕200之间形成小靠枕结构,当两侧同时向上移动时,两个上枕200之间形成V型结构。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所述下枕100的底端安装有防滑层120,所述防滑层120为橡胶材料制成,具体的,所述下枕100的底端粘合连接有防滑层120,所述防滑层120为橡胶材料制成,防滑层120用于防止下枕100打滑。

请再次参阅图3,所述上枕200的底端四角均安装有定位块240,所述定位块240连接有下枕100,具体的,所述上枕200的底端四角均焊接有定位块240,所述定位块240插入连接有下枕100,定位块240用于方便使下枕100和上枕200在贴合时不产生错位。

请再次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为了使外圈软垫300和内圈软垫310在使用时更加的舒适,所述外圈软垫300和内圈软垫310均为乳胶材料制成。

请再次参阅图4和图5,为了使两个上枕200能够沿旋转件220旋转,并且相互靠近,两个所述上枕200靠近的侧壁形成有夹角为30°的三角形凹槽,且所述上枕200之间的三角形凹槽的两侧均嵌入连接有透气网布230,透气网布230用于防止灰尘杂质进入两个上枕200之间的凹槽内。

请再次参阅图3,所述第二容纳槽210的底端安装有两个杆架670,所述杆架670上活动连接有传动杆640,具体的,所述第二容纳槽210的底端焊接有两个杆架670,所述杆架670上旋转连接有传动杆640,杆架670用于稳定传动杆640的旋转,使传动杆640的位置不产生变化。

请再次参阅图1、图2、图4和图5,所述第一旋柄400、两个四个第二旋柄500和四个第三旋柄600的头端均安装有防滑套700,所述防滑套700的外壁开设有防滑纹路,具体的,所述第一旋柄400、两个四个第二旋柄500和四个第三旋柄600的头端均套接有防滑套700,所述防滑套700的外壁开设有防滑纹路,防滑套700用于方便拧动第一旋柄400、第二旋柄500和第三旋柄600。

请再次参阅图4和图5,所述第一旋柄400的一侧壁安装有拉环800,所述拉环800的中心开设有扣拉槽,具体的,所述第一旋柄400的一侧壁焊接有拉环800,所述拉环800的中心开设有扣拉槽,拉环800用于方便拉动第一旋柄400。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