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数控机床用台面清扫装置

一种数控机床用台面清扫装置

摘要

本发明专利属于机床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控机床用台面清扫装置,包括两个气缸一(1)、推料吸尘装置(2),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数控机床用台面清扫装置可随机床横梁沿着工作台面长度方向移动,边移动边对工作台面进行吸尘/吸废屑作业;(2)推料吸尘盒底面既可以紧贴工作台面将工作台面上的废屑推至漏料盒,也可以距离工作台面一定距离利用吸尘口进行吸废屑作业;(3)对于由于静电作用难以清除掉的废屑,可利用吹气口进行喷吹吹起,然后由吸尘口吸走。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2740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速雕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44299.7

  • 发明设计人 范明光;庞广利;

    申请日2020-11-10

  • 分类号B08B5/04(20060101);B08B5/02(20060101);B08B13/00(20060101);B23Q1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7268 山东瑞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萍

  • 地址 251400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回河街道滨河工业园6-1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05:1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机床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控机床用台面清扫装置。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

然而机床不论加工何种材料,加工过程中总会产生较多废屑,掉落在工作台面上,不仅影响了环境卫生,还为生产过程带来了危险和不便。现有技术中没有对机床台面上的废屑自动清扫的装置,而且部分细小废屑由于静电等作用会附着在机床台面上很难被清扫或吸尘器吸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数控机床用台面清扫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数控机床用台面清扫装置,包括两个气缸一、推料吸尘装置,两个所述气缸一分别与机头横梁两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机头横梁可沿床身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气缸一倾斜向下设置,且所述气缸一的垂直投影平行于工作台面长度方向;所述推料吸尘装置包括推料吸尘盒、吸尘罩,所述推料吸尘盒为长方体状,所述长方体上表面开口连接所述吸尘罩,所述吸尘罩上设有排尘口,所述长方体下表面均衡设有多个吸尘口;所述推料吸尘盒水平设置,且长度方向平行于机头横梁;两个所述气缸一的活塞杆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推料吸尘盒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上表面;所述推料吸尘盒可在气缸一活塞杆带动下接近或远离工作台面。

作为优选,所述推料吸尘盒后面还设有一个吹气盒,所述吹气盒底部均衡设有多个吹气口;所述吹气盒为长方体形,且吹气盒底面与推料吸尘盒底面齐平。

作为优选,所述推料吸尘盒和吹气盒长度方向中间位置均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推料吸尘盒和吹气盒分为两段;两段所述推料吸尘盒上方均连接吸尘罩。

作为优选,所述推料吸尘装置上方设有吸尘三通,所述吸尘三通下方两个吸尘管分别与推料吸尘装置的两个排尘口通过软管连接;所述吸尘三通上方吸尘管可与主吸尘管对接。

作为优选,所述主吸尘管设置在机头靠近吸尘三通的一侧,所述主吸尘管竖直设置且上方通过软管连接吸尘器;所述机头可沿机头横梁上的导轨一横向移动,所述主吸尘管可随机头横向移动且下方可与吸尘三通上方吸尘管对接。

作为优选,所述吸尘三通下方两个吸尘管之间连接气缸二活塞杆端部,所述气缸二竖直向上设置且可拆卸连接在机头横梁靠近吸尘三通的一侧,所述吸尘三通可随气缸二活塞杆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气缸一分别与机头横梁两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气缸一倾斜向下设置,具体为:所述气缸一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包括竖板和斜板,所述竖板与斜板固定连接且夹角为钝角;所述竖板可拆卸连接在机头横梁靠近气缸一一侧表面,所述气缸一缸筒固定在所述斜板表面并且缸筒与斜板垂直,所述气缸一的活塞杆贯穿斜板。

作为优选,所述机头横梁可沿床身长度方向移动,具体为:床身宽度两侧设有导轨二,所述机头横梁两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可与导轨二配合。

作为优选,两段所述吹气盒的高压气体入口分别设置在吹气盒长度方向端部,或者两段所述吹气盒的高压气体入口分别设置吹气盒上方。

作为优选,还包括漏料盒,所述漏料盒设置在工作台面长度方向端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数控机床用台面清扫装置可随机床横梁沿着工作台面长度方向移动,边移动边对工作台面进行吸尘/吸废屑作业;(2)推料吸尘盒底面既可以紧贴工作台面将工作台面上的废屑推至漏料盒,也可以距离工作台面一定距离利用吸尘口进行吸废屑作业;(3)对于由于静电作用难以清除掉的废屑,可利用吹气口进行喷吹吹起,然后由吸尘口吸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数控机床用台面清扫装置示意图一,图2为推料吸尘装置示意图一,图3为推料吸尘装置示意图二,图4为推料吸尘装置示意图三,图5为数控机床用台面清扫装置示意图二,图6为气缸二和吸尘三通示意图。

1—气缸一,2—推料吸尘装置,3—气缸二,4—吸尘三通,5—主吸尘管,6—机头横梁,7—工作台面,8—吸尘管,9—机头,10—导轨一,11—导轨二,12—漏料盒,21—推料吸尘盒,22—吸尘罩,23—排尘口,24—吹气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数控机床用台面清扫装置,包括两个气缸一1、推料吸尘装置2,两个气缸一1分别与机头横梁6两端可拆卸连接,机头横梁6可沿床身长度方向移动,气缸一1倾斜向下设置,且气缸一1的垂直投影平行于工作台面7长度方向。

如图1-4所示,推料吸尘装置2包括推料吸尘盒21、吸尘罩22,推料吸尘盒21为长方体状,长方体上表面开口连接吸尘罩22,吸尘罩22上设有排尘口23,长方体下表面均衡设有多个吸尘口;推料吸尘盒21水平设置,且长度方向平行于机头横梁6;两个气缸一1的活塞杆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推料吸尘盒21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上表面;推料吸尘盒21可在气缸一1活塞杆带动下接近或远离工作台面7。

如图3和4所示,推料吸尘盒21后面还设有一个吹气盒24,吹气盒24底部均衡设有多个吹气口;吹气盒24为长方体形,且吹气盒24底面与推料吸尘盒21底面齐平。

推料吸尘盒21和吹气盒24长度方向中间位置均设有隔板,隔板将推料吸尘盒21和吹气盒24分为两段;两段推料吸尘盒21上方均连接吸尘罩22。

如图1所示,推料吸尘装置2上方设有吸尘三通4,吸尘三通4下方两个吸尘管8分别与推料吸尘装置2的两个排尘口23通过软管连接;吸尘三通4上方吸尘管可与主吸尘管5对接。

如图1所示,主吸尘管5设置在机头9靠近吸尘三通4的一侧,主吸尘管5竖直设置且上方通过软管连接吸尘器;机头9可沿机头横梁6上的导轨一10横向移动,主吸尘管5可随机头9横向移动且下方可与吸尘三通4上方吸尘管对接。

如图1和6所示,吸尘三通4下方两个吸尘管8之间连接气缸二3活塞杆端部,气缸二3竖直向上设置且可拆卸连接在机头横梁6靠近吸尘三通4的一侧,吸尘三通4可随气缸二3活塞杆上下移动。

如图1-6所示,两个气缸一1分别与机头横梁6两端可拆卸连接,气缸一1倾斜向下设置,具体为:气缸一1安装在支架上,支架包括竖板和斜板,竖板与斜板固定连接且夹角为钝角;竖板可拆卸连接在机头横梁6靠近气缸一1一侧表面,气缸一1缸筒固定在斜板表面并且缸筒与斜板垂直,气缸一1的活塞杆贯穿斜板。

如图1和5所示,机头横梁6可沿床身长度方向移动,具体为:床身宽度两侧设有导轨二11,机头横梁6两侧设有滑块,滑块可与导轨二11配合。

两段吹气盒24的高压气体入口分别设置在吹气盒24长度方向端部。

如图5所示,还包括漏料盒12,漏料盒12设置在工作台面7长度方向端部。

本发明的数控机床用台面清扫装置工作原理:当需要的对数控机床工作台面进行清扫时,控制机头沿着机头横梁上的导轨一横向移动,直至与机头连接的主吸尘管处于吸尘三通上方吸尘管正上方;启动气缸二,使得吸尘三通向上移动,直至吸尘三通上方吸尘管与主吸尘管下方对接;启动气缸一,使得推料吸尘装置向工作台面靠近,当推料吸尘盒底面距离工作台面的距离合适后,启动吸尘器同时控制机床横梁沿着床身长度方向移动,台面清扫装置边移动边对工作台面进行吸尘/吸废屑作业;对于由于静电作用难以清除掉的废屑,可利用吹气口进行喷吹吹起,然后由吸尘口吸走;当工作台面上存在大量大尺寸的废料时,可先不启动吸尘器而是控制推料吸尘盒底面紧贴工作台面,然后控制机床横梁沿着床身长度方向移动,推料吸尘盒将工作台面上的大尺寸废料推至漏料盒。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两段吹气盒24的高压气体入口均设置吹气盒24上方。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推料吸尘盒21后面没有吹气盒2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他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