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螺丝-螺母”式卡扣结构及其模拟失重大鼠尾部悬吊的方法

“螺丝-螺母”式卡扣结构及其模拟失重大鼠尾部悬吊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丝‑螺母”式卡扣结构及其模拟失重大鼠尾部悬吊的方法,“螺丝‑螺母”式卡扣结构包括:绳体、第一纱布、第二纱布、第一胶带和第二胶带,第一纱布和第二纱布均为圆筒状,第一纱布的圆筒状的高度小于第二纱布的圆筒状的高度,第一纱布和第二纱布分别缠绕在小鼠的尾部,第二纱布套在第一纱布外,第一胶带和第二胶带分别固定在小鼠的尾部,第一胶带和第二胶带分别位于第一纱布前后两侧的第二纱布外,绳体与小鼠的尾部平行,绳体位于第二纱布外且被第一胶带和第二胶带固定在尾部上。本发明的“螺丝‑螺母”式卡扣结构只需施加较小绑尾力度和较少透气性材料,减少对大鼠的应激,大大地提高了建模的成功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007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25717.8

  • 申请日2020-11-05

  • 分类号A01K1/03(20060101);A01K1/035(20060101);

  • 代理机构12214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李蕊

  • 地址 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03:3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物模拟失重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螺丝-螺母”式卡扣结构及其模拟失重大鼠尾部悬吊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载人航天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当宇航员进入太空时,所受重力仅为地面重力的百万分之一,人体处于失重状态。较长期处于微重力环境会对宇航员肌骨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具体表现为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身体失衡、免疫力下降或认知功能衰退等机体受损或功能障碍。

针对这些影响,研究人员已开展多项实验,但目前由于实际太空实验操作存在诸多限制,而地基实验如人体-6°头低位卧床实验、抛物线飞行、中性浮力水槽训练等也存在招募被试困难、失重时间较短、其他影响因素较多,不能较好还原太空失重环境。所以目前常采用啮齿类动物如大鼠模拟失重模型,最常用建模方法为30°尾部悬吊,但由于现有绑尾材料和绑尾方式限制,尾部悬吊方法常会由于对大鼠尾部皮肤的激惹、紧箍等作用,而造成尾部皮肤严重损伤,进而导致感染,出现坏死情况,影响进一步实验,不利于模拟中长期航天飞行所造成的影响的实验研究。采用传统绑尾方式的大鼠,绑尾时间多为7-14天,时间过长会发现大鼠尾部红肿化脓严重,对大鼠应激较大,此传统绑尾方式不适于模拟长时间的太空飞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丝-螺母”式卡扣结构,该“螺丝-螺母”式卡扣结构在大鼠尾部进行缠绕,增加其在尾部的稳固性,只需施加较小绑尾力度就能够实现不易滑脱的技术效果,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使用较少透气性材料(第一纱布、第二纱布)缠绕,减少对尾部皮肤的损伤,进而实现较长时间的30°尾部悬吊,保证固定时长,增加建模成功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采用上述“螺丝-螺母”式卡扣结构模拟失重大鼠尾部悬吊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螺丝-螺母”式卡扣结构,包括:绳体、第一纱布、第二纱布、第一胶带和第二胶带,所述第一纱布和所述第二纱布均为圆筒状,所述第一纱布的圆筒状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纱布的圆筒状的高度,所述第一纱布和第二纱布分别缠绕在小鼠的尾部,且所述第二纱布套在所述第一纱布外,在所述第一纱布的前后两侧的第二纱布的长度分别为2~3cm,所述第一胶带和第二胶带分别为圆筒状,所述第一胶带和第二胶带分别固定在所述小鼠的尾部,所述第一胶带和第二胶带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纱布前后两侧的第二纱布外,所述绳体与所述小鼠的尾部平行,所述绳体位于第二纱布外且被第一胶带和第二胶带固定在所述尾部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纱布的长度为0.5~1cm,所述第一纱布与大鼠尾部的尾端的距离为3~4c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纱布的长度为5~7c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胶带与所述第一纱布的距离为0.5~1cm,所述第二胶带与所述第一纱布的距离为0.5~1c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绳体的长度为45~50c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胶带和第二胶带为医用胶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绳体位于大鼠的尾部尾端的一端与一圆环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绳体与所述圆环之间能够在水平面上360°旋转。

上述“螺丝-螺母”式卡扣结构模拟失重大鼠尾部悬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先后依次用20~25℃的水和肥皂水清洗大鼠的尾部,用吹风机吹干,用于防止粘贴物对尾部产生过度刺激;

步骤2,在大鼠的整个尾部涂抹一层松香粉和安息香粉;

步骤3,按照所述“螺丝-螺母”式卡扣结构将绳体、第一纱布、第二纱布、第一胶带和第二胶带固定在尾部外,将绳体靠近尾部尾端的一侧与一圆环连接,在尾吊笼内固定圆环,使大鼠的后肢在伸直时刚好不能触碰到尾吊笼的底面且保持大鼠躯干与尾吊笼底面呈30°夹角。

本发明的“螺丝-螺母”式卡扣结构只需施加较小绑尾力度和较少透气性材料,减少对大鼠的应激,大大地提高了建模的成功率,而且使用此加载紧固结构还可大大减少在实验过程中大鼠尾部的滑脱率,保证了固定时长,可实现大鼠长时间的30°尾部悬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螺丝-螺母”式卡扣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第一纱布,2:第二纱布,3:第一胶带,4:第二胶带,5:尾部,6: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螺丝-螺母”式卡扣结构,包括:绳体6、第一纱布1、第二纱布2、第一胶带3和第二胶带4,第一纱布1和第二纱布2均为圆筒状,第一纱布1的圆筒状的高度小于第二纱布2的圆筒状的高度,第一纱布1和第二纱布2分别缠绕在小鼠的尾部5,且第二纱布2套在第一纱布1外,在第一纱布1的前后两侧(尾部头尾方向)的第二纱布2的长度分别为2~3cm,第一胶带3和第二胶带4分别为圆筒状,第一胶带3和第二胶带4分别固定在小鼠的尾部5,第一胶带3和第二胶带4分别位于第一纱布1前后两侧的第二纱布2外,绳体6与小鼠的尾部5平行,绳体6位于第二纱布2外且被第一胶带3和第二胶带4固定在尾部5上。即,第一纱布缠绕在小鼠的尾部,第二纱布缠绕在第一纱布外并被第一胶带和第二胶带固定。绳体被第一胶带和第二胶带固定。

上述“螺丝-螺母”式卡扣结构模拟失重大鼠尾部5悬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绑尾之前,先后依次用20~25℃的水和肥皂水清洗大鼠的尾部5,用吹风机吹干,用于防止粘贴物对尾部5产生过度刺激;

步骤2,在大鼠的整个尾部5涂抹一层松香粉和安息香粉,以使尾部变涩,能够更好缠绕第一纱布和第二纱布,涂抹安息香粉另外一个目的是防止大鼠由于尾吊时间过长,尾巴发生感染腐烂情况。

步骤3,按照上述“螺丝-螺母”式卡扣结构将绳体6、第一纱布1、第二纱布2、第一胶带3和第二胶带4固定在尾部5外,将绳体6位于大鼠的尾部5尾端的一端与一圆环连接,在尾吊笼内固定圆环,使大鼠的后肢在伸直时刚好不能触碰到尾吊笼的底面且保持大鼠躯干与尾吊笼底面呈30°夹角。

将第一纱布当做一个“结”,并在其“结”上下粘贴第一胶带和第二胶带,增加其在尾部的稳固性,只需施加较小绑尾力度就能不易滑脱,减少对大鼠尾部的压力。基于此结构,可以减少透气性材料(第一纱布和第二纱布)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鼠所分泌的体液可快速干燥,使大鼠尾部不至于由于不透气而造成化脓感染现象出现。

进一步地,基于“螺丝-螺母”式卡扣结构,如遇到实验过程中大鼠尾部发生红肿,实验人员可快速拆卸所绑材料,进行简单应急处理,减少对大鼠尾部的伤害。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纱布1的长度(即第一纱布1圆筒状的高度)为0.5~1cm,第一纱布1与大鼠尾部5的尾端的距离为3~4cm。

第二纱布2的长度(即第二纱布2圆筒状的高度)为5~7cm。

第一胶带3与第一纱布1的距离为0.5~1cm,第二胶带4与第一纱布1的距离为0.5~1cm。

绳体6的长度为45~50cm。

第一胶带3和第二胶带4为医用胶布。

绳体6位于大鼠的尾部5尾端的一端与一圆环连接。

绳体6与圆环之间能够在水平面上360°旋转,使大鼠自由进食进水。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纱布1的长度为1cm,第一纱布1与大鼠尾部5的尾端的距离为4cm。

第二纱布2的长度为7cm。

第一胶带3与第一纱布1的距离为0.5cm,第二胶带4与第一纱布1的距离为0.5cm。

绳体6的长度为45cm。

第一胶带3和第二胶带4为医用胶布。

绳体6位于大鼠的尾部5尾端的一端与一圆环连接。

绳体6与圆环之间能够在水平面上360°旋转,使大鼠自由进食进水。

采用实施例3所得“螺丝-螺母”式卡扣结构进行试验,发现绑尾时间可长达28天及以上,且大鼠尾部皮肤完好,未见严重红肿化脓现象出现,对大鼠伤害较小,可继续建模。

以上对本发明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