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能调节位置防撞击的汽车用智能颈枕

一种能调节位置防撞击的汽车用智能颈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能调节位置防撞击的汽车用智能颈枕,包括枕体,所述枕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夹块,所述活塞杆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支架杆,所述支架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顶球,所述顶球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摩擦轮,所述摩擦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枕体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气囊,所述缓冲气囊的顶部插接有吹气管,所述吹气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轮,所述枕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张紧轮。该能调节位置防撞击的汽车用智能颈枕,通过压动夹块,夹块挤压气囊,气囊使活塞杆下降,活塞杆下降带动支架杆下降,再通过支架杆与顶球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能根据人头部位置自动调节颈枕位置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066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莞沛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79496.X

  • 发明设计人 杨旭平;

    申请日2020-11-30

  • 分类号B60N2/829(20180101);B60N2/888(2018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高埗镇高埗振兴东六横路5号101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03:3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能调节位置防撞击的汽车用智能颈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成为现代生活的必需品,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汽车用品也就成了车辆保养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汽车用品是指应用于汽车改装、汽车美容、汽车装饰等汽车电子及零部件的相关产品,颈枕是汽车用品中保护驾驶员颈部的一种物品。

现有的汽车颈枕都是固定安装的,不能根据人的颈部位置自动调节,无法保证能合适的保护每个人的颈部,适用范围较为局限,同时现有的汽车颈枕不具备防撞击功能,当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容易造成使用者颈部损伤,严重危害适用者的健康。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调节位置防撞击的汽车用智能颈枕,具备能根据人头部位置自动调节颈枕位置,适用人群较为广泛,能防止撞击损伤颈部,安全性能较高,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解决了不能根据人的颈部位置自动调节,无法保证能合适的保护每个人的颈部,当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容易造成使用者颈部损伤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能根据人头部位置自动调节颈枕位置,适用人群较为广泛,能防止撞击损伤颈部,安全性能较高,智能化程度高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调节位置防撞击的汽车用智能颈枕,包括枕体,所述枕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夹块,所述夹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夹爪,所述枕体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底部插接有气管,所述气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外侧活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气囊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齿杆,所述气囊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齿,所述齿轮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棘爪,所述齿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棘轮,所述气囊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气囊的顶部插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阀门,所述活塞杆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支架杆,所述支架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顶球,所述顶球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摩擦轮,所述摩擦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枕体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气囊,所述缓冲气囊的顶部插接有吹气管,所述吹气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轮,所述枕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张紧轮。

优选的,所述活塞杆的外侧开设有挡口,用于限制活塞板摆动,使气囊能通过气管进气。

优选的,所述齿杆啮合在齿轮的外侧,使齿杆能带动齿轮转动。

优选的,所述棘爪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使齿轮能缓慢转动,从而使顶球稳定下降。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板,与滑齿配合使用,使滑齿在离心的作用下能带动滑块滑动。

优选的,所述阀门活动连接在拉杆的顶部,使拉杆能带动阀门摆动。

优选的,所述转轮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摩擦环,与摩擦轮配合使用,使顶球内部气压增加。

优选的,所述风轮与转轮传动连接,使风轮能带动转轮转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调节位置防撞击的汽车用智能颈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能调节位置防撞击的汽车用智能颈枕,通过压动夹块,夹块挤压气囊,气囊使活塞杆下降,活塞杆下降带动支架杆下降,再通过支架杆与顶球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能根据人头部位置自动调节颈枕位置的效果。

2、该能调节位置防撞击的汽车用智能颈枕,通过齿杆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滑齿转动,滑齿带动滑块滑动,滑块带动拉杆移动,拉杆带动阀门摆动,再通过阀门与排气管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能防止撞击损伤颈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气囊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齿轮部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支架杆部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结构摩擦轮部分示意图。

图中:1、枕体;2、夹块;3、夹爪;4、气囊;5、气管;6、活塞杆;7、活塞板;8、齿杆;9、齿轮;10、滑齿;11、棘爪;12、棘轮;13、滑块;14、拉杆;15、排气管;16、阀门;17、支架杆;18、顶球;19、摩擦轮;20、转轮;21、缓冲气囊;22、吹气管;23、风轮;24、张紧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能调节位置防撞击的汽车用智能颈枕,包括枕体1,枕体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夹块2,夹块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夹爪3,枕体1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气囊4,气囊4的底部插接有气管5,气管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杆6,活塞杆6的外侧开设有挡口,用于限制活塞板7摆动,使气囊4能通过气管5进气,活塞杆6的外侧活动连接有活塞板7,气囊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齿杆8,齿杆8啮合在齿轮9的外侧,使齿杆8能带动齿轮9转动,气囊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齿轮9,齿轮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齿10,齿轮9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棘爪11,棘爪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使齿轮9能缓慢转动,从而使顶球18稳定下降,齿轮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棘轮12,气囊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板,与滑齿10配合使用,使滑齿10在离心的作用下能带动滑块13滑动,滑块1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拉杆14,气囊4的顶部插接有排气管15,排气管15的内壁活动连接有阀门16,阀门16活动连接在拉杆14的顶部,使拉杆14能带动阀门16摆动,活塞杆6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支架杆17,支架杆1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使支架杆17能与气囊4同步运动,支架杆1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顶球18,顶球1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摩擦轮19,摩擦轮1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轮20,转轮2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摩擦环,与摩擦轮19配合使用,使顶球18内部气压增加,枕体1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气囊21,缓冲气囊21的顶部插接有吹气管22,吹气管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轮23,风轮23与转轮20传动连接,使风轮23能带动转轮20转动,枕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张紧轮24,张紧轮24使转轮20与风轮23之间的传动带始终保持紧绷。

工作原理:人的头部靠在颈枕上,当头部位置偏下时,头部挤压夹块2,夹块2挤压气囊4,气囊4内部气压增加,气压推动活塞杆6下降,活塞杆6下降带动活塞板7下降,活塞杆6带动支架杆17下降,支架杆17下降带动顶球18下降,顶球18下降至人体颈部位置,顶球18顶在颈部位置,同时气囊4带动齿杆8移动,齿杆8带动齿轮9转动,齿轮9带动棘爪11摆动,棘爪11在内部限位弹簧的作用下,使齿轮9缓慢转动,齿轮9使气囊4被缓慢压动,使顶球18稳定移动,从而达到了能自动调节颈枕位置的效果。

当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急刹车或碰撞时,气囊4被快速挤压,气囊4带动齿杆8快速移动,齿杆8带动齿轮9快速移动,齿轮9使滑齿10在离心的作用下滑齿10通过导向板带动滑块13向远离齿轮9方向滑动,滑块13带动拉杆14向远离齿轮9方向一定,拉杆14带动阀门16摆动,阀门16摆动使排气管15可以排气,此时气囊4可以起缓冲作用保护头部,同时底部的缓冲气囊21跟气囊4一样使吹气管22出气,吹气管22出气带动风轮23转动,风轮23转动通过张紧轮24带动转轮20转动,转轮20转动通过摩擦环与摩擦轮19摩擦,使顶球18内部气压增加,使顶球18能始终顶在人的颈部,此时顶球18带动支架杆17向颈枕内部滑动,支架杆17在内部缓冲弹簧的作用下使人的颈部与头部同步移动,从而达到保护颈部的效果。

综上所述,该能调节位置防撞击的汽车用智能颈枕,通过压动夹块2,夹块2挤压气囊4,气囊4使活塞杆6下降,活塞杆6下降带动支架杆17下降,再通过支架杆17与顶球18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能根据人头部位置自动调节颈枕位置的效果。该能调节位置防撞击的汽车用智能颈枕,通过齿杆8带动齿轮9转动,齿轮9带动滑齿10转动,滑齿10带动滑块13滑动,滑块13带动拉杆14移动,拉杆14带动阀门16摆动,再通过阀门16与排气管15的配合使用,从而达到了能防止撞击损伤颈部的效果,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