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电能表检定装置温升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一种电能表检定装置温升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摘要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电能表检定装置温升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至少一个监控设备,所述监控设备包括处理单元、分别与处理单元相连的若干温度检测单元及若干人体检测单元,每个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对应设置于一个工位设备,每个值班区域设置一个所述人体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实时采集对应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各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及人体检测单元检测信息确定是否报警以及报警的方式。本发明提供的电能表检定装置温升监控系统在电能表检定装置的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超过阈值温度时,能及时通知到工作人员,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前往处理。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能表检定装置温升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随着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建设的开展和应用,极大提高了计量中心计量器具检定能力。由于流水线式的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承担了电能表及互感器全性能测试的主要工作,所以对于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的长期应用,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通常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工位设备,各工位设备分别用于对电能表的对应性能进行依次测试。例如,工位设备可以是用于电能表耐压检测的耐压检测设备、用于电能表耐温检测的耐温检测设备等。由于各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的各工位设备长时间运行时存在温度超标的问题。设备柜体内部的温度超标,直接影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而且过热问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如果不加以控制,过热程度会不断加剧,并对设备内的绝缘件的性能及设备的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时有可能产生明火及火灾事故的发生。

现有技术中,由于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经常长时间、高负荷进行检测工作,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的各工位设备内部热量不断累积,导致温度过热现象加剧,而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通常不具有对各工位设备内部温升实时检测和监控功能,不便人们及时发现工位设备温度出现异常,工位设备可以是各种用于电能表耐压、耐温等各种性能检测的设备。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能表检定装置温升监控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不具有对工位设备内部温升实时检测和监控功能,不便人们及时发现温度异常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电能表检定装置温升监控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监控设备,所述监控设备包括处理单元、分别与处理单元相连的若干温度检测单元及若干人体检测单元,每个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对应设置于一个工位设备,每个值班区域设置一个所述人体检测单元;

所述温度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实时采集对应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各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及人体检测单元检测信息确定是否报警以及报警的方式。

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电能表检定装置温升监控方法,包括:

实时采集每个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及值班区域的人员信息;

基于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有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是否超过阈值温度,判断有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超过阈值温度时,且判断对应值班区域内有工作人员时,控制该值班区域发出报警提示;

当判断有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超过阈值温度时,且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对应值班区域内有工作人员时,控制其中距离该工位设备最近的值班区域内发出报警提示;

当判断有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超过阈值温度时,且判断无对应值班区域内有工作人员时,向主站发送携带有工位设备信息的温度异常报警信息,所述主站并将所述温度异常报警信息传输至所述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将所述温度异常报警信息发送所述移动终端。

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技术方案提供的电能表检定装置温升监控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对应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处理单元根据各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有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是否超过阈值温度;处理单元判断有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是否超过阈值温度时,且处理单元判断一个人体传感器检测到对应值班区域内有工作人员时,控制该值班区域内的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处理单元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体传感器检测对应值班区域内有工作人员时,控制其中距离工位设备最近的值班区域内的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实现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各工位设备内部温升实时检测和监控功能,使得电能表检定装置的工位设备的温度出现异常时,既保证了能及时通知到工作人员,且通过通知距离工位设备最近的值班区域内的工作人员,使得工作人员能及时赶到现场处理维修处理该工位设备,同时也避免多个工作人员同时前往处理,实现了工作人员的合理调度,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当处理单元判断无人体传感器检测对应值班区域内有工作人员时,处理单元通过通信模块向主站、云服务器将温度异常报警信息发送移动终端,使得工作人员不在值班区域内也能及时得知电能表检定装置的工位设备的温度出现异常情况,便于实现远程监控,且提高了电能表检定装置温升监控系统的可靠性。

本发明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能表检定装置温升监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子一

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能表检定装置温升监控系统,包括供电电源1、监控设备2、主站3、云服务器4以及移动终端5,监控设备2与供电电源1相连,监控设备2与主站3通信连接,主站3与云服务器4通信连接,云服务器4与移动终端5通信连接。

监控设备2包括与供电电源1连接的处理单元21、及分别与处理单元21相连的通信模块22、数据储存模块23、若干个温度传感器24、若干个人体传感器25以及若干个报警器26,通信模块22与主站3通信连接,每个温度传感器24对应设置于电能表检定装置的一个工位设备内部以用于检测工位设备的内部温度。若干个人体传感器25分布在不同的值班区域,且若干个报警器26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值班区域,每个值班区域设置一个人体传感器25和一个所述报警器26,数据储存模块23储存人体传感器25、报警器26及值班区域的对应关系、以及各值班区域与各工位设备之间的距离关系。

温度传感器24用于实时采集对应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处理单元21用于根据各温度传感器24采集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有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是否超过阈值温度;

当处理单元21判断有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超过阈值温度时,处理单元21通过人体传感器25检测对应值班区域内是否有工作人员;当所述处理单元判断一个人体传感器25检测到对应值班区域内有工作人员时,处理单元21控制该值班区域内的报警器26发出报警提示;

当处理单元21判断有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超过阈值温度时,且处理单元21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体传感器25检测到对应值班区域内有工作人员时,处理单元21控制其中距离该工位设备最近的值班区域内的报警器26发出报警提示。

所述处理单元判断有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超过阈值温度时,处理单元21判断无人体传感器25检测对应值班区域内有工作人员时,处理单元21通过通信模块22向主站3发送携带有工位设备信息的温度异常报警信息,主站3接收温度异常报警信息,并将温度异常报警信息传输至云服务器4,云服务器4将温度异常报警信息发送移动终端5。

本发明实施例中,值班区域为工作人员的值班室或者工作人员的固定工作区域。

数据储存模块23储存温度传感器24与工位设备的对应关系,温度传感器24与工位设备分别对应一个编号。如:01号温度传感器与01号工位设备相对应,01号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01号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02号温度传感器与02号工位设备相对应,02号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02号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

数据储存模块23储存各人体传感器25、报警器26及值班区域的对应关系,即一个人体传感器25、一个报警器26及一个值班区域一一对应,人体传感器25、报警器26及值班区域分别对应一个编号,如:01号人体传感器与01号报警器相互对应,且01号人体传感器、01号报警器与01号值班区域相对应,即01号人体传感器和01号报警器设置同时设置在01号值班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储存模块23存储各值班区域与工位设备之间的距离关系。如:数据储存模块23储存01号值班区域与01号工位设备的距离、02号工位设备的距离等,02号值班区域与01号工位设备的距离、02号工位设备的距离等。为便于说明,以人体传感器、报警器和值班区域的数量均为三个举例说明。

01号人体传感器与01号报警器相互对应,且01号人体传感器和01号报警器设置同时设置在01号值班区域;02号人体传感器与02号报警器相互对应,且02号人体传感器和02号报警器设置同时设置在02号值班区域;03号人体传感器与03号报警器相互对应,且03号人体传感器和03号报警器设置同时设置在03号值班区域。

当处理单元21判断01号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超过阈值温度时,处理单元21通过人体传感器25检测各值班区域内是否有工作人员。

当只有01号人体传感器检测到其所在的01号值班区域有工作人员时,此时处理单元21控制01号值班区域内的01号报警器发出警报提示,以提示01号值班区域的工作人员前往处理01号工位设备。

当01号人体传感器和02号人体传感器均检测到其所在的值班区域有工作人员时,此时处理单元21判断01号人体传感器所在的01号值班区域和02号人体传感器所在的02号值班区域与01号工位设备的距离,如01号值班区域距离01号工位设备较近,则处理单元21控制01号值班区域内的报警器26发出警报提示,以提示01号值班区域的工作人员前往处理01号工位设备。

当01号人体传感器、02号人体传感器及03号人体传感器均检测到其所在的值班区域有工作人员时,此时处理单元21判断01号值班区域、02号值班区域以及03号值班区域与01号工位设备的距离,如03号值班区域距离01号工位设备最近,则处理单元21控制03号值班区域内的报警器26发出警报提示,以提示03号值班区域的工作人员前往维修处理01号工位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各温度传感器24实时采集对应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处理单元21根据各温度传感器24采集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有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是否超过阈值温度,当处理单元21判断有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超过阈值温度时,处理单元21通过人体传感器25检测对应值班区域内是否有工作人员,当一个人体传感器25检测到对应值班区域内有工作人员时,处理单元21控制该值班区域内的报警器26发出报警提示,以提醒该值班区域内的工作人员前往维修处理该工位设备;当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体传感器25检测对应值班区域内有工作人员时,处理单元21控制其中距离工位设备最近的值班区域内的报警器26发出报警提示,从而通知离温度异常的工位设备最近的值班区域内的工作人员前往维修处理该工位设备,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处理该工位设备,如暂时关闭该工位设备,同时也避免多个工作人员同时前往处理,实现了工作人员的合理调度,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处理单元21判断有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超过阈值温度时,且没有人体传感器25检测对应值班区域内有工作人员时,处理单元21通过通信模块22向主站3发送携带有工位设备信息的温度异常报警信息,主站3接收温度异常报警信息,并将温度异常报警信息传输至云服务器4,云服务器4将温度异常报警信息发送移动终端5,使得工作人员不在值班区域内也能及时得知电能表检定装置中有工位设备的温度出现异常情况,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赶到现场维护处理该工位设备,且便于实现远程监控。

本发明实施例中,监控设备2还包括显示屏20,用于显示各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方便工作人员各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查看各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是否异常。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模块22将监控设备2与主站3建立通信连接,通信模块22通过串口服务器6与主站3连接,主站3通过无线通信模块7与云服务器4建立连接。其中,无线通信模块7为蓝牙模块、WIFI模块或GPRS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电能表检定装置温升监控系统还包括若干个风冷装置9,每个风冷装置9对应设置于一个工位设备,且每个风冷装置9通过一个电子开关8与供电电源1连接,电子开关8与处理单元21相连;处理单元21还用于:当处理单元21判断有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超过阈值温度,处理单元21控制实时温度超过阈值温度的工位设备对应的电子开关8导通对应的风冷装置9。风冷装置9安装于对应工位设备的一侧并用于向工位设备吹出冷风,风冷装置9向工位设备吹出冷风,从而带走工位设备的热量,实现工位设备的降温。

本实施例中,风冷装置9为冷风机,电子开关8为继电器开关。每个电子开关8导通或断开控制对应的风冷装置9,以实现风冷装置9的开启和关闭。

当处理单元21判断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超过阈值温度时,处理单元21控制该工位设备对应的电子开关8导通,从而开启该工位设备对应的风冷装置9,通过风冷装置9对该工位设备降温,避免该工位设备的温度进一步上升而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甚至造成火灾的隐患,在工作人员处理该工位设备之前,风冷装置9对工位设备进行快速降温,提高了安全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电能表检定装置温升监控系统还包括分别与处理单元21相连的若干个报警指示灯27,每个报警指示灯27对应设置于一工位设备;处理单元21还用于:当处理单元21判断有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超过阈值温度时,处理单元21控制实时温度超过阈值温度的工位设备对应的报警指示灯27发出报警提示。

本实施例中,当处理单元21判断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超过阈值温度时,处理单元21控制对应的报警指示灯27发出报警提示,工作人员根据报警指示灯的位置直观地看出温度异常的工位设备所在位置,方便工作人员的维护处理温度异常的工位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处理单元21还用于:通过通信模块22将各工位设备对应的实时温度数据传输到主站3,主站3将接收到的各工位设备对应的实时温度数据传输至云服务器4,云服务器4将各工位设备对应的实时温度数据发送移动终端5。移动终端5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本实施例中,通过通信模块22将各工位设备对应的实时温度数据传输到工作人员的移动终端5,工作人员可以在移动终端5的APP界面上实时查看各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信息,实现人工提前对工位设备实时监测的目的,避免工位设备有过热现象发生后,主站3没有响应而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电能表检定装置温升监控系统还包括分别与处理单元21相连的若干个图像拍摄模块28,每个图像拍摄模块28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工位设备;处理单元21还用于:通过通信模块22将各工位设备对应的图像拍摄模块28的实时画面传输到主站3,主站3将接收到各工位设备的实时画面传输至云服务器4,云服务器4将各工位设备的实时画面发送至移动终端5。

本实施例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移动终端5进行实时查看各工位设备的实时画面,从而可以实时远程查看各工位设备实时工作状态,实现了工作人员的远程对电能表检定装置的各工位设备的远程监控,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得知工位设备出现异常并及时前往进行处理。

实施例子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实施例的电能表检定装置温升监控系统的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各温度传感器24实时采集对应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

步骤S20,处理单元21根据各温度传感器24采集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有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是否超过阈值温度,若是,进入下一步骤S30;

步骤S30,处理单元21通过各人体传感器25检测对应值班区域内是否有工作人员,当处理单元21判断一个人体传感器25检测到对应值班区域内有工作人员时,处理单元21控制该值班区域内的报警器26发出报警提示;当处理单元21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体传感器25检测对应值班区域内有工作人员时,处理单元21控制其中距离工位设备最近的值班区域内的报警器26发出报警提示,当处理单元21判断无人体传感器25检测对应值班区域内有工作人员时,进入下一步骤S40;

步骤S40,处理单元21通过通信模块22向主站3发送携带有工位设备信息的温度异常报警信息,主站3接收温度异常报警信息,并将温度异常报警信息传输至云服务器4,云服务器4将温度异常报警信息发送移动终端5。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S10和步骤S20之间还包括:

步骤S15,处理单元21通过通信模块22将各工位设备对应的实时温度数据传输到主站3,主站3将接收到的各工位设备对应的实时温度数据传输至云服务器4,云服务器4将各工位设备对应的实时温度数据发送移动终端5。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S15和步骤S20之间还包括:

步骤S18,处理单元21通过通信模块22将各工位设备对应的图像拍摄模块28的实时画面传输到主站3,主站3将接收到各工位设备的实时画面传输至云服务器4,云服务器4将各工位设备的实时画面发送至移动终端5。。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S40之后,还包括:

步骤S50,处理单元21控制实时温度超过阈值温度的工位设备对应的电子开关8导通对应的风冷装置9。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S50之后,还包括:

步骤S60,处理单元21控制实时温度超过阈值温度的工位设备对应的报警指示灯27发出报警提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能表检定装置温升监控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对应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处理单元根据各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温度判断是否有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是否超过阈值温度;处理单元判断有工位设备的实时温度是否超过阈值温度时,且处理单元判断一个人体传感器检测到对应值班区域内有工作人员时,控制该值班区域内的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处理单元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体传感器检测对应值班区域内有工作人员时,控制其中距离工位设备最近的值班区域内的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电能表检定装置的工位设备的温度出现异常时,既保证了能及时通知到工作人员,且通知距离工位设备最近的值班区域内的工作人员,使得工作人员快速、及时赶到现场处理该工位设备,同时也避免多个工作人员同时前往处理,实现了工作人员的合理调度,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当处理单元判断无人体传感器检测对应值班区域内有工作人员时,处理单元通过通信模块向主站、云服务器将温度异常报警信息发送移动终端,使得工作人员不在值班区域内也能及时得知电能表检定装置的工位设备的温度出现异常情况,便于实现远程监控,且提高了电能表检定装置温升监控系统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